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By 一流人, m.gvm.com.tw查看原始檔
蘇格拉底(前469–前399年)
我是世界的公民。──蘇格拉底
我只知道自己一無所知。──蘇格拉底
──────────
背景介紹
哲學分支:認識論
聚焦:辯證法
約西元前600–西元前450年 愛奧尼亞和義大利前蘇格拉底時期的哲學家,開始試圖解釋宇宙的本質。西元前5世紀初 巴門尼德提出,人類只能透過理性推理認識宇宙。
約西元前450年 普羅泰格拉和智者派學者,將修辭學運用到對哲學問題的解答中。
約西元前399-西元前355年 柏拉圖在《申辯篇》以及其他《對話錄》中,描述了蘇格拉底的形象特徵。
西元前4世紀 亞里斯多德承認自己對蘇格拉底哲學研究方法的借鑑。
──────────
好生活才是唯一值得過的生活
只有真正理解什麼是「好」、什麼是「壞」,才能過上好日子
「好」與「壞」不是相對的,它們是只能在發問和推理過程中找到的絕對概念
透過這種途徑,道德和知識被聯繫在一起
不加質疑的人生是無知和無道德的
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
雖然經常被稱為西方哲學的創始人,蘇格拉底本身並沒有撰寫過任何哲學著作、建立什麼學派,甚至沒有提出過任何哲學理論。他真正做的只是對自己感興趣的問題鍥而不捨地發問,並在發問的過程中發展出一種嶄新的思考方式,或是審視自我思想的方法。這種方法被後人稱為蘇格拉底反詰法,或辯證法(之所以使用「辯證」這個詞,是由於這種方法主要是透過互相對立的觀點,彼此相互辯證展開),在蘇格拉底居住的雅典城為他樹敵無數。
蘇格拉底被誹謗為一名詭辯者(以欺騙為目的而與人爭辯的人),更被用詆毀傳統思想腐蝕青少年的罪名被判處死刑。但是蘇格拉底也擁有很多追隨者,柏拉圖就是其中之一,他在自己書寫的一系列以《對話錄》命名的著作中,記錄下蘇格拉底有關檢驗思想正確性的觀點。多虧了這些對話錄──其內容分為申辯篇、斐多篇及會飲篇三部分──蘇格拉底的思想見地才得以保存,繼而引導西方哲學的發展方向。
生命的意義
蘇格拉底生活在西元前5世紀下半葉的雅典城,據傳青年時期的蘇格拉底學習過自然哲學,研究過各種解讀宇宙本質的學說,隨後便投身希臘政局,開始關心更多諸如公正的本質之類的現實倫理問題。雖然是辯證法的開創者,但蘇格拉底本人對贏得辯論或是為盈利而辯論(對許多同時代人的一種指控)沒有任何興趣。蘇格拉底不關注問題的答案或解釋,他所做的僅是檢視人類加諸於自身的各種概念(如「好」、「壞」及「公平」等)的基礎,因為他堅信,認識自我才是哲學的首要任務。
蘇格拉底關注的重心隨後放在審視生命之上,也正由於對人類最珍視的信仰(其中大部分是關於人類自身)不知疲倦的質疑才為他樹敵無數,但他仍投身於這一偉大事業直至生命終結。根據柏拉圖記錄的蘇格拉底在審判中的辯詞,蘇格拉底寧願選擇死亡,也不願生活在無知之中:「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但是,審視生命究竟涵蓋哪些內容?對蘇格拉底而言,審視生活是一種質疑那些人類每天都會使用,卻又從不加以思考的所有核心概念之過程,並以此揭示這些概念的真實含義,暴露我們的知識或是無知。蘇格拉底是第一批思考「美好」生活構成因素的哲學家,對他而言,「美好」生活便是做正確的事以獲得思維平靜,而非遵從社會道德模式,評判「正確的事」的標準只能是嚴格的思維檢驗。
蘇格拉底否認諸如美德這類概念皆具有相對性這一觀點,相反的,他堅持這些概念都是絕對的,不僅適用於雅典或希臘公民,在全世界也通用。他相信美德(在希臘語中為areté,在當時其意為優秀和圓滿)是「人類最寶貴的財富」,沒有人真的願意去做壞事。那些做壞事的人背叛了自己的良心,心裡也不會覺得好受;同時,因為人人都在追求思維的平靜,因此壞事根本不是我們樂意去做的。他認為,人類因為缺乏智慧和知識才會做壞事,進而總結出「唯一好的是知識,唯一壞的是無知。」知識與道德不可分割──知識是「唯一好的」──基於這個原因,人類必須不停「檢查」我們的生活。
關懷心靈
在蘇格拉底看來,知識對來世也有著重要的作用。在《申辯篇》為蘇格拉底所做的序言中,柏拉圖引用他有關未加審視的生命中一句名言「讓我告訴你,讓每一天在探討與美好有關的話題中度過,同時審視自身以及他人,那真是人類所能做到最棒的事情。」獲得知識,而非財富或高人一等的社會地位,才是生活的終極目標,這目標無關尋找樂趣或是滿足好奇,而是人類真正存在的理由。此外,在蘇格拉底看來,所有知識最終都是對自我的認識,正是這種自我認知才創造出如今生活在這世界上的每一個人,正是這種自我認知助長人類對於不朽靈魂的關注。在柏拉圖的《斐多篇》中,蘇格拉底說道,一種未加審視的生活會使靈魂變得「像喝醉了一樣困惑和愚蠢」,而一個聰慧的靈魂應該最終能擺脫流浪的旅途,獲得穩定與永恆。
辯證法
蘇格拉底很快以其敏而好學的思維成為雅典家喻戶曉的人物,傳說他的一個朋友在德爾斐的阿波羅神廟向女祭司詢問誰才是世界上最睿智的人,得到的神諭解答是世間沒有人比蘇格拉底更聰明。蘇格拉底聽說這件事後震驚無比,匆匆趕去拜見自己認識最無所不知的智者以澄清謠傳。然而他發現,這些智者只不過是自以為見聞廣博罷了;在蘇格拉底的檢驗下,這些人的知識顯得那麼狹隘。
然而,蘇格拉底檢驗這些人的知識時所用的方法才更加重要。他將自己置於一個無知之人的立場,僅透過不斷發問的方式揭露出這些人觀點的矛盾性及知識缺口,進而逐漸得出自己的見解,他把辯證過程與母親的助產士職業相類比,都能催生新思想的誕生。
透過以上探討,蘇格拉底開始意識到德爾斐神諭的正確性,他確實是雅典最聰明的人,不是因為他見聞廣博,而是因他勇於承認自己的無知。他還注意到德爾斐神廟入口處銘文gnothi seauton(「認識自己」)的重要性。為了認識世界、認識自我,人類必須意識到自身的無知,拋棄一切前人之見,唯有如此才有可能發現最終的真理。
蘇格拉底開始投身於雅典人民中,積極討論諸如愛情、公平及忠誠的本質之類的話題。他的目的雖然在當時受到人們誤解,被批判為一種邪惡的詭辯──為了向別人炫耀自己的聰慧,而非傳授知識,甚至不是為了讓人們了解他們所學到的知識,而是在於探索已有思想和經驗。正是透過這種以自己為主導、與不同人間的交談,蘇格拉底才獲得越來越多見解。他在一系列發問中揭露對手觀點和看法的矛盾性,引領他們接受一套新的結論。
這種從無知的角度理智審視某一觀點的方法,代表哲學思想史上一次徹底改變。這是我們已知對歸納論證法的第一次運用,即首先運用這種方法確認一系列以經驗為基礎的前提之正確性,隨後運用歸納演繹引導出結論,即普遍真理。這種有力的辯證方式經過亞里斯多德以及法蘭西斯.培根的發展(後者更將其作為自己科學研究方法的起點)不僅成為西方哲學的基礎,更成為所有實證科學的基礎。
──────────
提問:神明是無所不知的嗎?
提問:神明是無所不知的嗎?
提問:神明之間會有意見分歧嗎?
回答:當然,神明之間總是在鬥爭。
提問:那麼神明們會對何為真實與何為正確產生分歧嗎?
回答:是的,我認為他們肯定會這樣。
提問:那麼神明們是否會犯錯呢?
回答:我認為會這樣。
那麼神明們不可能無所不知!
──────────
哲學家簡介
蘇格拉底生於西元前469年的雅典,其父母的職業是石匠和助產士。蘇格拉底本應繼承其父的事業,卻在偶然的情況下獲得研習哲學的機會,直到他前往部隊服役。他在伯羅奔尼撒戰爭中表現優異,之後回到雅典,一度曾投身政壇。其父去世後,蘇格拉底繼承了大筆的遺產,足夠他和妻子贊西佩衣食無虞
此後,蘇格拉底成了希臘城的名人,與希臘市民展開各種哲學探討,擁有一批自己的年輕學生。蘇格拉底最終因受到腐蝕希臘青年思想的罪名被處以死刑,雖然獲得了流放的機會,蘇格拉底卻接受了死刑這一邪惡的裁決,於西元前399年被灌下致命劑量的毒堇汁而身亡。
主要作品
西元前4世紀–西元前3世紀 柏拉圖在《申辯篇》和其他大量對話錄,記錄蘇格拉底的生活及哲學理念。
本文節錄自:《哲學百科》一書,簡.英國DK出版社著,康婧譯,EZ叢書館出版。遠見雜誌 - 前進的動力:未加審視的生活不值得過 - https://goo.gl/FB1WSs


哲學與公民教育 簡端良
FB Plurk Twitter

哲學與公民教育      簡端良

 哲學是一種人類心智的活動,被稱為西方哲學之父的蘇格拉底,就是因他具有深度的批判精神,而奠定了雅典的文明。

 芝加哥大學哲學系教授瑪莎.紐斯琫(Martha C. Nussbaum)說:

 哲學並不是甚麼抽象、玄遠的學問,而是與他們的日常生活交織在一起的、與他們對生死的討論、對墮胎與報復的討論、對制度正義和宗教的討論交織在一起的。

 換言之,哲學是一種思考活動,對事物進行思考的能力。說他是活動是因為蘇格拉底當時在雅典城,每天樂此不疲的與人展開這樣的論辯,並用他自創的辯證法,來檢視人們認知中習以為常的價值,是否是那麼的牢不可破,對蘇格拉底來說,真理事關重大,所以他說:「記住:這不是我們隨便找個題目來鬥嘴閒聊,而是我們該如何活的大事」。

 批判思考不是暪天抱怨,卻充滿終極關懷的意識,這種精神,對台灣公民教育可說是不可缺的一環,關於這點,Nussbaum有這樣的說明:

 教育的主要任務就是去面對學生的被動性、挑戰他們的心智、讓他們檢查自己的思想。通常,人們的選擇和說法,都不是他們自己的。話從他們嘴裡出來、行動由他們身體做來,但是這些話和行動可能只是傳統或習俗在發聲、是父母、朋友或流行在發聲。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些人從沒有停下腳步,問問自己到底認為甚麼是對的、自己願意支持的是什麼?

 這也說明了批判精神,不是隨便找個題目來鬥嘴閒聊的見解,而是一種深刻的自我反省,消除自己在蒙昧未懂下所建構的偏見,以自我批判與檢視進行掃除,讓自己更清楚什麼是對的、什麼是好的、什麼是自己要的,或對他人是對的、好的,換言之,就是自我意識的覺醒,做自己想成為的那個自己,並立足於世間。

 批判思考在公民教育中更是重要,藉Nussbaum所說:「如果一個國家裡的人都有足夠的科技能力,卻失去了批判思考的能力、失去了檢視自身、尊重他人之人性與分歧性的能力,那麼這將是個大災難」。

 換言之,人不只是物質世界的生產者,卻是一個有自我意識,有能力檢視自身與環境所面對到之各式問題的人。一個具有批判精神的人,絕對不會是個鄉愿的道德相對主義者,而是個會用任何理性的行動,挑戰他所反對的觀點,捍衛他應捍衛的價值,也因經過嚴格地批判過程,才有能力對環境、社會、世界所發生的議題發言,讓哲學和生活緊密結合在一起,對各項議題進行思考。

 批判精神必須導向終極關懷,這是什麼?簡言之,就是探索人生、宇宙的終極價值。關於人生,我們可以提出一連串的問題:「什麼是有意義的人生?」、「如何實現有意義的人生」?關於宇宙,亦有無窮無盡的問題等著我們去探索:「宇宙是有目的運行嗎?」、「宇宙的運動的目的是什麼?」這些問題並非空談,因為經過批判後所建立的思想,會是讓人清醒,並自覺到活著的意義,這個批判的工程,即非套裝知識所能灌輸,也非不經省思而能自覺,必須建立一個允許理性批判的社群,這樣的社會狀態,稱之為「公民社會」具有運用理性的能力作批判的人,則稱為「公民」;而運用理性作批判時,每個人所應具備的能力,則稱之為「公民素養」,是故,應讓「批判精神」、「公民素養」、「終極關懷」三者,共構成台灣公民教育的核心內涵

 哲學家羅素說過:一個人若從未動過哲學的念頭,則終其一生他都像被關在監獄裡一樣:被理智的偏見所禁閉,被他所處的時代、習以為常的意見所禁閉,以及被那些未經優勢理性的協助或同意而在其心中滋長的意見所禁閉。我們還在認為廿二K是你不夠努力的結果嗎?我們還相信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信念嗎?你也還迷信科技是生命的救贖嗎?如果是,那麼,就請你準備好參與公民社會的哲學辯證吧!

(作者為雲林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助理教授)
----------------------------------------
社論 論反非核家園論述的無理性
FB Plurk Twitter

論反非核家園論述的無理性

人民的生命財產比發展經濟重要,政府沒有理由讓人民承擔核能災變的風險,若沒有能力處理替代能源就應該下台。

 日前台灣各地續展開反核遊行,雖然之前沒有太多公告,但依然吸引數千人參與,更不乏知名演藝圈人士等非政治人物者,顯示這個議題已成為超越政治與藍綠的社會關切。民進黨主席蔡英文也提出「省下一座核電廠」的非核家園實踐策略。果不其然,不甘心處於下風的擁核團體持續透過統媒發言。在一篇「反核無罪,非核更須有理」的分析中,以質疑民進黨的非核家園政策為出發點,攻擊非核論述對產業發展的衝擊毫無預估,也懷疑其除了計劃外能否有執行配套。我們認為,如果反核無罪,就會從反核的立場思考產業政策及其配套,而不是從產業發展的角度思考反核立場的可能衝擊,並以其質疑非核政策。支持一個「反非核」的政治與經濟論述,與反核基本立場無法相容,這是根本的原則問題,原則不固勢將地動山搖。

 日本三一一震災出現的福島核廠危機,其影響至今還在,東日本福島區域等地至今依然是一片廢墟,政府不給人民入住。幾十萬人的遷徙與安置更是東京至今十分頭大的問題。台灣核電的技術與日本密切相關,雖然之後發現日本核電管理有問題,但日本管制的嚴格依然遠超過台灣。因此當日本出了這麼大的狀況,台灣人民自然對核電更沒有信心。也因此反核訴求會如此深植人心。

 「非核家園」就是站在反核的原則所建立的無核化政策。凡是政策都有好壞,對於相關產業也必然會有衝擊,非預期性的外部效果更是要注意,這都表示「非核家園」政策需要被質疑與檢驗。但這些質疑須是站在對「非核家園」政策具體項目的分析結果,因此其質疑必然會聯繫到非核家園的哪些政策,以及支持質疑的立論基礎,絕不是以種種「是否了解產業需求」、「企業經營成本是否大增」、「有無和各領域企業溝通」等大而無當、沒有具體項目的問號,進行質疑。當其質疑的角度更是多從企業主的經營利益出發,則是凸顯了其把「產業發展與非核原則」逕行對立的心態問題。

 一般來說,不要核電廠的處理方式可以從能源來源的多元化與環保化、能源輸送的效率化與小型化、能源使用的簡省化與智能化等,再加上相配套的產業政策,一年要省下一座核電廠的電量不是不可能。畢竟首爾市長朴元淳就做到了,也計劃在四月聯合國在首爾舉行的「地方政府環境行動理事會(ICLEI)」中分享其經驗。只是號稱要節能減碳的馬政府,其作為往往與其主張相反。以再生能源為例,馬政府放任台電及其相關的轉投資企業壟斷台灣能源供給市場,打擊可能挑戰台電壟斷的再生能源發展,導致屏東獎勵用太陽能種電取代漁塭以失敗告終的經驗,就是重要證明。

 國民黨在節能減碳議題上重視減碳多於節能,特別是在調整能源供應與輸配結構上卻步不前,甚至有個似是而非的說法,認為核能是有助於減碳的能源,因此需要保存。其實以台灣的地方狹小與密集的人口,最合適的能源供給是讓電廠小型化,甚至以多個縮小型的發電站,加上智能電網的設置,這會有效處理大型電廠一定會出現的輸電損失,以及優化電力配置等問題。這都是目前台灣有能力做到的。但就是這種「要減碳但不重視環保」的立場,使得馬政府與國民黨對於反核議題始終採取抗拒態度,當無法反對反核的立場後,就挑反核具體政策的毛病,拒絕思考任何可能讓非核成為事實的主張。表面上承認反核無罪,但實際上指控非核是無理者的分析,就是這個脈絡下的產物。

 當蔡英文提出「非核家園」後,原先立場傾向廢核四的國民黨主席朱立倫,卻改口提「減碳」,讓人感覺國民黨「擁核」立場已非馬英九個人,而是一整個結構的問題。我們在此要奉勸國民黨,如不修正其擁核主張,其二○一六的二合一選舉會更難翻身了。
------------------------------------------------
以金門論壇發展金門 林建甫
以金門論壇發展金門    林建甫

 最近前副總統蕭萬長在金門大學以「我看金門的未來」為題演講時,提出「金門論壇」的構想。蕭前副總統從二○○一年博鰲論壇成立至今,見證博鰲從過去一個沒沒無名的小鎮,發展成為今天舉世聞名的國際城市。相對的,自一九八七年解嚴大幅撤軍以來,金門經濟受到顯著的影響。長年背負戰地任務的結果,基礎建設大為不足。大三通後,僅有的小三通效益也大幅縮減。為了金門的發展,蕭前副總統特別提出金門論壇的構想。

 蕭前副總統認為,金門擁有豐富的閩南文化,而閩南文化是中華文化的精髓,加上金門擁有的經濟潛力,若朝著博鰲論壇方向走,定能喚起國際對中華文化有興趣人士的共鳴。換句話說,金門論壇要躋身成為國際重要的經濟平台,必須鞏固經濟實力,發揮潛力,發展金門成為國際資源集聚中心,更能提升金門的競爭力。

 大陸自一九八五年在廈門市成立經濟特區以來,逐步在貿易、金融、航運等領域展開許多對台先行先試政策,打造卅多個對台交流活動平台。二○○九年大陸國務院開始加速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二○一一年全面實施廈門市綜合配套改革,二○一四年廈漳泉及平潭自由貿易區獲得批覆。大陸在深化兩岸交流合作上確實不無遺力。金門雖與廈門僅一水之隔,但在磁吸效應下,很難爭取台商前往當地投資。現任及前幾任縣長莫不戮力將金門發展為觀光旅遊勝地,以挽回金門經濟實力。但目前只有金酒公司一枝獨秀。

 面對大陸接踵而來推出惠台政策,台灣卻苦無對策吸引外資或陸資來台。目前ECFA服務貿易協議和自由經濟示範區條例草案都在立法過程遭遇到阻力,但台灣朝向自由化,以因應區域整合的趨勢不會改變。從五年多來兩岸產業合作的推動,遭遇到許多瓶頸可以看出一些端倪。尤其是服務業的開放影響更大,較關稅的降低更形複雜。雖然兩岸都朝自由化的方向前進,但大陸畢竟是開發中國家,人均所得與台灣仍有不小的差距,服務業的開放對大陸來講經驗仍舊不足,兩岸ECFA服務貿易協議的後續談判仍將面臨許多障礙。

 深化兩岸產業合作確實面臨許多阻力,包括信任、潛規則、國民待遇、市場准入等問題,要站在公平的立基點合作必然有所困難。兩岸終究處於不同的經濟發展階段,市場化和自由化的程度也有極大差距,以整個經濟體談合作確實有相當困難。而自由經濟示範區的構想固然立意良善,但國內對大陸開放還是存在疑慮。因此,要推動兩岸區域整合,或深化兩岸產業合作,可能需要借鏡實施大三通之前,先落實小三通的做法。在這種情勢下,金門占據特殊的戰略地位,與廈門僅一水之隔,對推動兩岸產業合作或能更具優勢。

 綜上,金門擁有相當經濟實力,若能將大陸海西經濟區作為腹地,未來金門有望成為物流樞紐,發揮更大的效益,對長遠經濟發展極具潛力。但若是要發揮吸引大陸資源到金門的效益,兩岸政策要更開放,特別是將金門建立成為一個具有兩岸特色的自由經貿區有其必要,以利與廈漳泉及平潭自由貿易區對接,作為兩岸區域整合先行先試的最佳試驗,或許可跳脫兩岸區域整合諸多不必要的阻力。誠如蕭前副總統所言,「兩岸和平互信的基礎就從金門做起」。

(作者為台大經濟系教授、台經院代理院長)
----------------------------------------
全面檢討資源與能源的使用此其時矣
FB Plurk Twitter

全面檢討資源與能源的使用此其時矣

 │台灣的能源短缺,卻發展大量消耗能源的產業,長期來由消費者補貼大企業家的成本,形成畸形的現象。

 一般人的印象裡,台灣應該是水資源不虞匱乏的國家,但是根據研究指出,台灣因地狹人稠、山坡陡峭、雨勢集中,再加上河川短促,所以大部分的雨水都迅速地流入海洋。結論是:台灣是世界排名第十八位的缺水國家。而從去年十月到今年上個月的氣象統計顯示,平均累積雨量已創下近七○年的新低。專家預測,今年台灣可能會遭逢十年來的最大旱情。而據經濟部次長兼水利署署長楊偉甫表示,政府已將此提升至中央災害應變中心層級。各種應變措施,也將逐一出爐,包括水費的調整。由於水價已二十年沒調整,水利署規劃明年起對每月用水破千度的大戶開徵耗水費。我們認為,經濟部能提早因應,這是值得肯定的。但實不妨趁此機會,檢討水資源的系統管理。甚至,更進一步地對於台灣短缺的能源使用也一併檢討。

 不可諱言,在台灣發展經濟的過程,政府向來對工業大戶都有政策的優惠,甚至對特殊族群,如軍眷有所謂的水電優惠。然一碼歸一碼,政府為了推動政策,以誘因來引導社經發展往政策方向而行,但形勢在變遷。這些做法如不適時檢討、不精算企業或特殊階級得到特殊補助後,對社會的回饋機制,本身就是分配不正義的問題,尤其是,以台灣最容易短缺的珍貴資源或能源來作為優惠物,等於變相鼓勵大家濫用資源或能源,結果乃得不償失。

 而素樸地來看,經濟部除了應全面清理與廢除不合時宜的工業優惠政策,既防止全民補貼少數企業或族群,又當防止珍貴的資源或能源遭到變相扭曲,而造成使用過程的缺乏效率與浪費。優惠政策的製定,除了應考慮企業對本國經濟的貢獻度,也必須有回饋機制,讓優惠政策的誘因產生最大化的效果。否則在當前許多企業大量移往中國,兩頭在外,結果台灣的就業率不僅沒提升,還賠上民眾的稅金以及台灣珍貴的資源與能源。這怎麼算也是賠本的生意。自去年九合一選舉後,台灣公民意識大為抬頭,很多地方政府已順勢積極在清查前政府的弊案,在揭露社會不公,並處理特殊企業、組織與階級的不合理掠奪或濫用資源。

 除此之外,開源與節流並舉的措施,也應雙管齊下。在開源方面,增加造林面積,涵養水資源,而開發新能源,讓台灣的能源管道多元化,這也將帶來台灣在這方面科研人才與能力的提升,添增一些新產業的發展。在節流方面,以政策工具對於浪費資源與能源加以管制,不僅有確保經濟安全外,同時,也可以發展出新的科研技術與產業。這方面,鄰近的日本可以做為我們很多的借鏡。

 長期以來,由於中國採開放政策,台灣很多企業搭起順風車,將產業大量移往中國,但政府卻未嚴肅思考固本之道,以至於在中國台商的壯大竟暗含對於台灣資源與能源的盤剝,本土產業結構更未見提升,最後落得竟必須仰賴中國觀光客來救台灣經濟,這是一個十分荒唐的經濟發展型態。近年來中國自身的環境已出現惡化跡象,資源與能源已出現短缺的警訊。這一波的反作用力終將會衝擊到台灣,政府不能再將頭埋在沙堆裡。

 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最終一切要靠自己。台灣的經濟要發展,必須是個優質與自主的發展。此刻民氣可用。馬政府應趕緊利用所剩的一年執政期限,好好地對於工業的優惠政策以及資源與能源的使用,做全面的清理與整頓。這將是功德一件,也是對於馬政府幾年來執政失能的一種將功贖罪,又何樂而不為呢?
-------------------------------------
毒品氾濫嚴重危害國家社會
FB Plurk Twitter

毒品氾濫嚴重危害國家社會

 │殺頭的生意有人做,製毒與販毒都存有暴利,造成毒品氾濫,對社會的傷害甚於盜賊。

 吸食毒品造成人倫悲劇,再度震驚社會。日前報載高雄市一名李姓男子,自小父母離異,由祖父母一手帶大,三年前李父酒後猝死,二個姊姊長大後外出工作,李男未能完成國中學業,且又結交損友,多次吸毒被家人發現,勸阻無效;去年李男並涉及充當詐騙集團車手遭法院收押,令家人頭痛萬分。今年農曆年過後伯父將其帶到台南同住,為他安排工作,但李男利用放假期間返回內門找壞朋友吸毒,至深夜時偕同友人回祖父母住處吸食K他命、混有搖頭丸等咖啡毒品,友人離去後,祖母指責其不應吸毒,李男氣憤之下竟抓祖母頭部撞牆,再拿菜刀砍殺二十餘刀,其中一刀穿心斃命。其祖父睡夢中被吵醒,出房門欲阻攔孫子瘋狂犯行,也被砍殺數刀倒臥血泊,李男隨即以報紙衛生紙及棉被點火,企圖將祖父焚屍,遭煙嗆醒後良心不安,自行打電話向警方自首,但已經犯下弒親的滔天大罪,再多悔恨都無法喚回往生的至親,本身還要接受法律的制裁。

 藥物(毒品)濫用,不僅台灣嚴重,已經成了當代各國共同的難題。根據衛生署國民健康局九十八年(最近一次)的統計資料顯示,台灣整體藥物濫用的盛行率為一.四三%,十年來毒品案件增加兩倍,在行政院研考會的十大民怨調查中,「毒品氾濫」占第四位;除了馬祖、金門和澎湖離島三縣之外,其餘各縣市約有兩成以上人民認為自己居住縣市,毒品問題嚴重,台中市、高雄市及雲林縣,更有約五成覺得毒品問題嚴重。

 台灣面對的毒品問題只是「毒品全球化」挑戰的一環,而新興毒品則是其中最大的挑戰之一,許多製造毒品的不肖分子就是大學的化學或藥學專家,利用本身具備的專業知識,將已知毒品的功能基稍作改變或增加,就能合成新興毒品,進而摧殘吸毒者而獲得暴利。根據統計,台灣地區濫用非法藥物濫用人口比例,男性約為百分之七十二,女星約百分之二十八;吸毒者第一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場所則以網咖、PUB等娛樂場所最多,占了百分之三十七‧一,其次為同學、同事或朋友家中,占了百分之二十九‧七;至於第一次使用非法藥物的動機以「好奇、無聊或趕流行」最高,占了六成一,其次為「放鬆自己、解除壓力」,占了一成四。令人意外的是毒品來源有百分之五十五‧八來自同學、同事或朋友,遠高於藥頭或毒販的百分之三十二‧八。

 目前台灣監所每年新增約六萬多名犯人,其中煙毒就占了六成,政府每年編列四十五億預算興建監獄,但人犯卻是愈收愈多;這不僅是治安問題,更是非常嚴重的社會問題。民國八十二年,政府正式「向毒品宣戰」,八十三年六月開始辦理「全國反毒會議」,各縣市也成立「毒品危害防制中心」,每年四、五十億的經費,只能將用毒情況稍加控制,但人數仍是居高不下。

 毒品不僅危害個人健康,毒品嚴重氾濫更戕害國家經濟、社會治安、國防戰力,以及整體國力,政府除了要在法制面修法,完善防毒措施外,實務面必須增加預算、提高主管機關,整合相關資源,嚴格查緝毒品的製造、運輸、販售、吸食等環節。對於用毒的高危險群,必須針對其動機、場所、來源等特性,利用學校、社區、社群網站、傳媒等管道加強宣導,使所有人識毒、避毒、不吸毒。而對吸毒者除了要給予法律的制裁外,更應給予適當的協助與關懷,讓他們能夠脫離毒品的誘惑,獲得在社會上自立更生的機會,如此,庶幾可以減少毒品造成的悲劇與危害。
-----------------------------------------
精神病患總覺得別人患精神病
FB Plurk Twitter

精神病患總覺得別人患精神病

~這一波修憲聲浪中,中國國民黨精心算計自己的利益,卻呼籲不要為個人或一黨之私修憲,是什麼地方出毛病?~
 中國國民黨決定以內閣制精神推動修憲,但民進黨召開「修憲事宜協調會報」,黨主席蔡英文最後裁示,目前主流民意支持總統直選,因此「內閣制沒有存在的空間」,她表示政府體制變動不是只有閣揆同意權,應該全面思考。對此,身兼中國國民黨主席的新北市長朱立倫於三十一日表示,修憲是國家百年大計,不應該有個人或一黨之私,他認為內閣制精神修憲才是權責相符的制度。中國國民黨文傳會副主委兼發言人楊偉中也於三十一日表示,蔡英文因個人私利算計凌駕憲改理念。他呼籲,蔡英文應有「政治家」的深謀遠慮,不要只有「政客」的短視近利。稍後他又指出,即使多數民意支持總統直選,卻不等於否定其他具備內閣制精神的制度,以國會的閣揆同意權為例,不僅獲得民意高度支持,也能解決當前政府權責不符的問題。

 中國國民黨的發言讓民眾覺得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當年由中國國民黨主導修憲,廢除立法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為何現在又要恢復?原來中國國民黨所規劃的修憲,是將現行體制改為內閣制,但受到各界的反對,主要的理由有二:第一,內閣制是由國會多數黨組閣,行政權與立法權合一,權力過度集中,不適用於台灣。第二,依台灣的風氣,民意代表必需花很多時間從事選民服務,國會議員不務正業,連立法的工作都有困難,哪有能力兼任政務官?中國國民黨覺得將憲政體制翻修為內閣制成功率太低,因此退而求其次,恢復立法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

 民眾又感到迷惑,中國國民黨為何要推動內閣制或恢復立法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其實這是經過中國國民黨精心算計過,歷經九合一選舉,該黨心裡有數,八年內他們沒有機會取得總統寶座,但立委席次有機會過半,其理由有二:第一,目前立委的選舉制度「票票不等值」,對綠營不利,例如原住民、金門、馬祖等地區可選出八席立委,但其總人口與宜蘭縣相差無幾,宜蘭縣只能選出一席立委。第二,親綠營的公民團體分裂成很多政黨,可能出現數個新政黨在立委選舉的得票率沒有超過五%,那些選票等於浪費,加權後等同藍營的得票率增加。

 顯然的,立委選舉綠營的總得票數就算可以過半,席次也難過半。若改為內閣制,民進黨選上的總統只是虛位元首,真正執政的是國會多數黨,也就是由中國國民黨執政。因為推動內閣制的阻力太大,中國國民黨只好退而求其次,恢復立法院的閣揆任命同意權,就算民進黨當選總統,還是要由國會多數黨指定行政院長,否則在立法院過不了關。

 中國國民黨實在太會算計,自己可能當選總統時,就要擴大總統的權力,將行政院長當作總統的幕僚長,當自己沒有機會當選總統,但可能掌控國會時,就要將總統變成虛位元首,由國會多數黨執政。若改變不了,至少也要由國會多數黨指定行政院長以掌握行政權。真的太會算計,自己不知道反省,反而呼籲別人不要為個人或一黨之私修憲,到底是什麼出問題了?
---------------------------------------------
笑話!「郭冠英條款」辦不倒郭冠英
FB Plurk Twitter

笑話!「郭冠英條款」辦不倒郭冠英

│為特別費立法除罪,溯及既往,皆大歡喜;「郭冠英條款」卻是郭冠英除外,台灣的法律真的差很大。

 立法院司法及法制委員會初審通過「公務員懲戒法修正草案」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將「郭冠英條款」入法,增訂公務員「免除職務」、「剝奪退休金」、「罰款」規定,公務員懲戒機制可望更加完善。但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調辦事法官林欣蓉認為,修法不溯及既往,因此,郭冠英一案將無法適用。朝野好不容易將卅年未修的「公務員懲戒法」來個大翻修,結果引發修法動機的元兇竟仍逃之夭夭。試問:立委諸公勞師動眾所為何來,又如何杜社會悠悠之口?

 行政院新聞局駐外前秘書郭冠英任職新聞局期間發表辱台言論,遭監察院彈劾。去年三月退休前夕竟回任台灣省政府外事秘書,退休即領高額月退俸,引發爭議,各界砲聲隆隆。然而,依現行懲戒制度,公務員若違法失職,只能撤職、記過、降職或減俸,未能有效處罰已離職或退休公務員。初審通過的「郭冠英條款」,則增訂「免除職務」懲戒處分,違法公務員可免職,不得再被任為公務員,也可剝奪、減少退休金,以及罰款等「財產性」懲戒處分,藉此讓不肖公務員知所警惕。

 立法院修法的起心動念,是有感於郭冠英身為公務員,其言行違背對國家人民的忠誠,竟神通廣大,在屆退前順利復職,坐領高額退休俸,社會觀感不佳,太傷人民感情,朝野難得形成共識,決定修法加重懲處惡質公僕,以回應社會期待。但修法的結果,是不能溯及既往,對郭冠英無法適用,豈不加劇社會反感,這難道就是修法的初衷?

 在外界認知當中,一些未能忠於職守,或心存歹念的公務人員,一遇東窗事發,檢調或監委查登門造訪,就緊急辦退。立法院此次修法才會仿效德國,不但可以剝奪、減少退休金給付,即使已辦退休或退休生效,已經領取的退休金仍可依法追回,以遏阻不肖公務員的僥倖心理。已退休或其他原因離職公務員,在任職期間若有違失行為,同樣適用此次修法範圍。

 但修法不溯及既往,無異幫郭冠英開了一扇後門,也讓過去鑽法律漏洞者,得以逍遙法外,有違司法正義原則。所謂溯不溯及既往,應有一套客觀標準,決非司法官說了算。以「會計法第九十九條之一修正案」為例,修法的結果不但擴大了特別費的除罪範圍,擴及到各民意機關、村里長及學術機構,並有溯及既往的規定。為什麼對民代犯行除罪化,就可以溯及既往,對公務員犯行的懲處,就不能溯及既往?前者藉溯及既往為民代脫罪,後者用不溯及既往,來為郭冠英們卸責,溯不溯及既往,隨他高興,簡直如兒戲。

 國民黨立委呂學樟表示,現行「公務員懲戒法」已近卅年未修法,這次能在立法院通過初審,已寫下歷史。問題是,不溯既往,不能讓郭冠英們得到教訓,終歸只是為德不卒。林欣蓉認為,修法不溯及既往,郭冠英一案無法適用,也許只是她在「公務員懲戒法修正草案」及「公務員懲戒委員會組織法修正草案」初審通過後的法律見解。朝野立委則應捫心自問:不溯及既往的修法,拿郭冠英們毫無辦法的懲戒機制,符合社會期待嗎?
--------------------------------------------
參加亞投行是戰略與投資的錯誤
FB Plurk Twitter

參加亞投行是戰略與投資的錯誤

台灣需要美日的協助以對抗北京政權的併吞,可是參加亞投行的動作卻是聯中對抗美日,馬政權的居心已經很明顯。

 在截止前一天,馬政府以召開國安高層會議的方式,黑箱決議加入由中國所主導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希望能成為創始會員國。其實中國提出成立亞投行,或是提出結合路上與海上絲路的國家發展計畫至少有兩年時間,此次匆忙提出要加入亞投行,台灣陸委會與外交部、財政部之間的部會協調不足,就可看出決策明顯倉促與混亂。

 事實上,以兩岸關係發展而言,涉及國際組織與互動的議題,不論是國際衛生或是國際貿易與金融的場域,台灣本來就無法以正常國家名義及身分參與。任何參與過兩岸或是國際組織餐與談判的成員或是官員都非常清楚。同樣的,在面臨由中國為主導的亞投行時,即使有許多國家參與,制度健全,一旦中國擁有主場優勢時,台灣應有權益會受到打壓,其他國家也難仗義執言。

 尤其根據過去經驗來看,在各種國際場合或議題當中,當台灣受到不公平對待時,願意伸出援手或發言擁護者,就只剩歐盟議會及美日等國。雖然相關國家仍有個別國家利益的盤算,但是至少台灣地緣戰略利益或是在制衡中國崛起的地位與角色上,他們都需要台灣。如今在美日分別對加入亞投行持觀望及保留態度下,台灣卻違背美日觀點,搶先成為創始會員國,期間的戰略利益計算,令人無法理解。

 戰略利益計算與評估時,常常會遇到風險越高,可能獲得戰略利益越大的現象,關鍵在於如何降低風險或是化解可能的問題與衝擊。但是往往有時候會高估可能獲得利益,卻低估可能損失及風險,最後賠了夫人又折兵,一敗塗地。換言之,就是一種「以不可預期之利,妄圖抵銷明確之害」。最後卻滿盤皆輸。

 以目前情況而言,當中國成功拉攏美國長期以來在亞洲與歐洲的盟友,加入這以中國為首的新興國家投融資銀行後,權衡今日國際金融情勢的險峻、美國歐巴馬政府的外交政策的失誤與缺陷,亞投行的成功,有可能對二戰後主要由美國領導的世界銀行與國際貨幣基金等金融機構帶來直接的威脅。尤其歐洲各主要國家不顧美國的反對加入亞投行,且第一個加入的居然是美國最忠誠的盟邦英國,英國企圖以開第一槍向中國邀功的意圖明顯。但是否真能從此獲得巨額獲利仍是未定之天。

 但是不可否認的,歐洲國家先後加入「亞投行」,隨著區域外發達國家申請加入,亞投行創始成員國將更具代表性和廣泛性。這也正是中國企圖主導此家銀行,所想要的政治風向與氣候。美國反對亞投行,表面上是宣稱亞投行可能在人權、環保和勞工等問題上,對未能達至國際標準的國家融資,實際上,是不想讓中國擴大在全球政治與經濟的影響力。而台灣卻不顧及美國戰略意圖的加入,當然影響美台關係。

 從台灣已經表態要加入TPP及RCEP後,美國及中國、東南亞並未將台灣列入優先談判國家就可以知道,台灣的經濟實力及優勢,從來就不是這些國際經濟組織與架構考慮接納的重要關鍵,主要影響變數就是中國。當亞投行籌備處申請名單看不到台灣,而只能在國台辦新聞稿中看到台灣申請時,大家就已經知道,所謂中國歡迎台灣以適當參與是何種意義。

 當參加亞投行的戰略利益並不明顯,卻又可能讓中國矮化台灣名稱時,何苦要自取其辱,既影響與美日等國潛在同盟關係,讓中國有機會再一次打壓台灣呢。可見,這不是犯了戰略錯誤,就是早有政治意識形態的定見。
-------------------------------------------
國家安全體系已到需要全面檢討的地步了
FB Plurk Twitter

國家安全體系已到需要全面檢討的地步了

 藝人將活動照片貼在網路才讓大家發現軍中那麼散漫,沒有上網的案例還有多少?有多少共諜混在裡面?

 藝人李蒨蓉以特殊人脈關係進入六○一旅直升機機棚參觀,拍攝國軍最新的阿帕契等武器裝備,並上傳臉書一事,已造成陸軍內部的大地震。而如果接連前年導演鈕承澤在高雄利用拍攝電影《軍中樂園》,偷帶中國籍攝影師曹郁冒名進入海軍左營軍區登艦勘景一事,我們不覺要為當前軍隊軍紀的蕩然不存感到憂心。更令人擔心的是,被揭露的是否只是冰山的一角?畢竟,藝人無知的炫耀固需指責,但畢竟是無知,才會如此高調,而以如此鬆弛的軍紀來看,我們可以合理地推測,那些有心進入軍事軍區獲取軍事機密後,不可能喧譁,必然早已是滿載而歸了。

 二○一一年二月,當時擔任陸軍司令部通信電子資訊處長的羅賢哲少將,因將機密資料採「單線異地」方式交付中國而入獄。此一訊息最初我國安單位一無所悉,幸好被美國在東南亞地區佈設的情報網所掌握,機密的流洩才得以適時止血。說實話,誰又知,那些尚未落網的又有多大的數量,以及中國間諜滲透的廣度與深度,又是如何?而這次藝人因好奇與炫耀而惹出的洩漏國家機密,再度讓國人對於國家安全的防衛線的薄弱,感到相當憂慮。固然每次發生事情後,軍方總事即刻道歉,但事後道歉與信誓旦旦的保證,又能讓多少人感到真正安心呢?

 事實上,過去幾年來,馬政府不僅在國家安全的防衛體系與紀律上,十分鬆弛,其對於國家安全的處置也顯得散漫、混亂與不經心。前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告發前副主委張顯耀於任職內洩密,但最終台北地方法院檢察署以犯罪嫌疑不足,予以不起訴處分,便讓人不覺地對政府高層對待國安事務的缺乏嚴肅性。這種氛圍實已到了荒腔走板的地步,又如何重振紀律與風氣?

 過去幾年來,由於馬英九主導兩岸大開放與大交流,並在一中則與兩家一家親的議題上,與北京唱合,亦步亦趨,導致很多人早已去一種清楚的國家認同與敵我意識。像李蒨蓉和鈕承澤會大辣辣地傳送軍事敏感照片或假拍片而幫中國人掩護潛入軍事重地等現象,實際上正透露,在馬政府親中路線的影響下,台灣民眾的國家認同與敵我意識,已越來越模糊與淡薄了。試想,在兩蔣時代,國共漢賊不兩立的時代,這種現象根本不可能存在,因為大家很清楚,台灣的安全威脅來自對岸的中國。當時政府的管制固然很嚴,但更重要的是民眾的敵我意識很清楚。問題是,時空無法倒回,在反對威權統治的過程,我們只能向前看。我們應如何在尊重民主、人權與法治的基礎上,重新檢討國家安全的處境與因應制度。

 實際上,前國安局長蔡得勝曾在立法院公開表示:「我們早期天天有個標語,匪諜就在我身邊,但是當時的環境匪諜是來不了的;現在我們這個標語不見了,卻可能到處都有不應該來的人混在這裡面,所以我倒覺得事實上我們國人應該有這種危機意識,但我們現在的危機意識,是不高的」。他也警告,中共對台灣的威脅,正在通過各種管道持續滲透。

 中國人向來講人情與人脈,尤其北京對台政策又是有心的精密安排。隨著兩岸經貿的擴大交流,雙方人情與人脈的交錯網絡,已到了無法輕易梳理的地步。台灣既是個開放的民主社會,我們自然不宜因噎廢食,以保護國家安全而輕易傷害我們既有自由、開放與民主的精神與體制。然透過上述一連串匪夷所思的案例看,我們的確也有理由懷疑,台灣整個有關國安體系、法律以及實務操作已到了需要重新檢討的地步了。
----------------------------------------
為錢逆倫弒親孝道淪喪
FB Plurk Twitter

為錢逆倫弒親孝道淪喪

 │近年來台灣出現病態的人性,慾望越來越高,卻不勤也不儉,當不能解決困境時,連至親也加害,真的病得太嚴重。

 華人向來重視孝道,更有所謂「百善孝為先」的古訓,所以「孝」被認為是一切德行的根本,但邇來社會屢傳子女謀財弒親的大逆不道之舉,讓人對於社會道德與家庭倫常的淪喪感到憂心。

 報載去年五月間,家住南投縣信義鄉豐丘村的王姓男子與陳姓妻子,從醫院將腎衰竭的父親接出院,數天後報警,聲稱父親在仁愛鄉中原橋失蹤,並急著申請喪葬補助與保險理賠;八月份替母親投保五十萬意外險,十月帶母親至國姓鄉種瓜坑戲水,致母親溺斃,領到四十萬農保喪葬費及老人互助金。由於案情疑點重重,經警方深入追查,於日前對夫妻測謊後,王姓男子準備逃亡印尼時,在機場將其逮捕。 整起事件直指是王男為了詐取保險金,涉嫌下手殺害撫養其多年的雙親。另一則令人髮指的新聞則是,南投縣擔任道士,且為社團法人中國嗣漢道教總會理事、道教嗣漢天師府高功大法師的張姓男子,疑似積欠地下錢莊近六百萬元,心生歹念,日前以看夜景為藉口,開車載妻子及父親從南投到八卦山一三九縣道,將排檔打入前進檔後跳車,其父、妻則連人帶車滑落山谷,老父身亡、妻子重傷。警方查出張去年為兩親人投保意外險,懷疑是弒親害妻謀財,檢察官昨晚依殺害直系尊親屬等罪聲押獲准。

 孝道是華人倫常中最重要的一環,《孝經》第一章便說:「夫孝,德之本也,教所由也」。因此,儒家主張慎終追遠,以孝立身、齊家,甚至治國、平天下,即便衛國盡忠,也有「忠臣出於孝子之門」的說法。父母對子女有十月懷胎之恩,有餵養、教育之恩,為了報答父母之恩,連自己的身體髮膚都不忍毀傷,何況是傷害、甚至殺害自己的父母。華人自古以來,也流傳「二十四孝」、「三十六孝」等孝道故事,無非就是要從小教育孩童善盡孝道。

 除了儒家的倫常教育外,一般社會大眾也會寄託於宗教的因果教育,佛教講要修人天福報首先便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身入地獄救度受苦眾生的地藏菩薩,更是佛教孝道的代表;至於道教,在東漢時期便已出現的《太平經》中,便有「天下之事,孝為上第一」的說法,《雲笈七籤》「說十戒」也說「第一戒者,不得違戾父母師長,反逆不孝」。可見華人傳統社會不論儒釋道,都非常重視孝道。殺父殺母被儒家視為逆倫,佛家視為「五逆」重罪之一。

 兩則謀財弒親案,或為生活所迫,或因卡債籌償無力,多者數百萬,少者數十萬,不但喪心病狂,違逆天倫,且其惡行全無善心孝思,置多年養育之恩於不顧,更甚者,張姓男子本身為宗教師,平日還在電視上講經弘法,卻做出如此人神共憤的逆倫案,真是無法無天、漠視因果到了極點,也是對宗教的一大諷刺。如今案情釐清,法律對兩案均應判以最重之刑,讓天下所有父母不致因此而灰心,讓所有子女仍願盡心盡孝。

 宗教的戒律更嚴於世俗的法律,但孝道是比戒律、法律更根本的倫理,為人子女盡孝是天經地義的行為,不孝之人將為世人、神明所唾棄,更何況為了區區數十、數百萬元的錢財而狠心殺害父母者,套句宗教用語「法律的制裁是花報,正報在地獄」。除了期待宗教的因果報應之外,家庭教育、學校教育更是灌輸孝道觀念的重要管道;除了教導孩子各種學科知識之外,對於傳統文化的忠孝之道、四維八德,仍應特別注重,別因一味追求自由、民主,而讓傳統的孝道美德在家庭和學校中缺了席。
-----------------------------------------
募兵制亡國論
FB Plurk Twitter

募兵制亡國論

 │訓練別人時「口口是道」,自己執行時卻是「狗皮倒灶」,散漫的職業軍人還是可以訓練出正常的義務役軍人。

 阿帕契權貴觀光團爭議繼續延燒,連高層都有不少人中鏢,倒是最高統帥馬英九好像沒事,真的是蔣介石的信徒。蔣介石受了日本文化的影響,講究武士道,所以會送帶兵官一把短刀,它當然不是用來殺敵,而是當兵敗時自殺用的,依蔣介石的個性,全軍覆沒的帶兵官自己逃回來的結局就是永不錄用。只是日本的武士道是最高指揮官切腹,不是部屬,蔣介石卻要別人自殺,自己反而享受榮華富貴,他將整個大陸丟了,自己不只沒有依他所推崇的武士道切腹,反而變成民族英雄。馬英九真的是蔣介石的信徒,搞跨軍紀,自己卻變成仲裁者,負責處分一系列軍人。

 馬英九不知是無知或是刻意要亡台灣,將正常的徵兵制改為募兵制,目前已進入轉型期,軍中職業軍人的比例快速提升,而服過兵役的人都很清楚,軍中職業軍人的軍紀遠比義務役軍人差。主要的原因是心態的差異,服義務役的人認為只有一段時間在軍中服役,為了能正常退伍,再苦的事都要忍受,軍紀當然會比較好。職業軍人就不一樣,他們是長期當軍人,心態上就是要過一般人的生活,所以將「營區」當作「遊樂場所」。

 軍人的生活與一般老百姓當然不一樣,軍人要面對作戰的訓練,生活方面的紀律與勞力當然與一般人不同。目前的年輕人,稍苦一點的工作都不願意做,怎麼可能願意過正規的軍人生活?若扮演職業軍人,必定想過著正常老百姓的生活,甚至於更悠閒的模式,因而將「營區」當作「遊樂場所」來面對。顯然的,對於一般人民的生活,將親友帶到自己的服務單位炫耀一下有什麼大不了?

 對於義務役的軍人來說,他們有心理準備,軍中生活再苦,也不是要過一輩子,正常的人都會忍耐接受訓練,會出問題的人很少。或許有人會問,在徵兵制的制度中,還是由職業軍人來訓練義務役軍人,自己都相當散漫,要如何訓練一支紀律嚴明的義務役軍人,這就是奧妙的地方,自己再散漫,對別人的要求還是相當嚴格,就像再荒謬的賭徒,會讓子女與自己一樣以賭為業的人相當少,甚至於禁止子女賭博。職業軍人的軍紀不佳,還是可以訓練一支紀律嚴明的義務役軍人。

 將部隊全部變成職業軍人,就很難有可戰之兵,連最基本的紀律都守不住,要怎麼作戰?現在軍中散漫的氣息已經發酵,阿帕契事件只是冰山一角,軍中不知道還有多少「阿帕契」,就不是單一事件,才讓參觀的人習以為常,更將資訊貼上網路。義務役軍人全部退伍之後,還會有更荒謬的事情發生,處分幾個軍人沒有用,他們也管不了。

 一個很基本的常識,全世界資源豐富,人口眾多的國家才有能力推動募兵制,大國才能招募到優秀的職業軍人,更加以嚴格訓練,形成一支雄師,小國跟著推動募兵制,就是要走向亡國之路,不知馬政權安什麼心?
-----------------------------------------------
睡眠中排尿1次以上 就算夜尿
2015-04-12 08:49:18 中央社 屏東縣12日電

圖/ingimage授權
分享衛生福利部屏東醫院泌尿科醫師李宗熹表示,60歲以上的老人有高達4成受到夜尿症困擾,睡眠過程中排尿1次以上就算夜尿。
李宗熹表示,根據國際尿失禁防治協會在2002年所提出的定義,只要睡眠過程中有排尿1次以上就符合夜尿的定義。

他說,國外的研究顯示,夜尿症的發生會隨年齡的增加而上升,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高達4成受夜尿症困擾,嚴重影響到患者與伴侶的睡眠品質。

李宗熹指出,客觀的夜尿次數與日常生活上的影響程度,仍是依病人自己的主觀感受為依據,造成夜尿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全天的總尿量過多,例如水份攝取太多、糖尿病、尿崩症、心臟衰竭等。

李宗熹最近門診收治的1位80歲老人,頭部外傷後的排尿習慣與受傷之前大相逕庭,夜間需要起床上廁所7到8次,診斷為頭部外傷引起的尿崩症,嘗試投與抗利尿激素,加上適當運動,睡前減少飲水後,夜尿次數獲得改善。

李宗熹指出,頻繁的夜晚起床增加了跌倒、骨折的危險,而寒流夜裡從被窩爬起來,易造成心血管疾病,所以夜尿問題的重要性不應該被長期忽略。

他表示,治療夜尿方式包括生活型態的改變、非藥物治療與藥物治療,以總尿量過多的病人為例,可適度減少咖啡、茶類、酒類的攝取,睡前兩小時不再喝水,以及改善睡眠環境來著手,每日的凱格爾運動、膀胱訓練,可幫忙膀胱較敏感的病人有效舒緩頻尿的程度。

李宗熹說,要有效的改善夜尿症狀需仰賴正確的診斷與治療方式,若只是把問題歸因於年齡老化或是攝護腺肥大所造成的,可能會錯失找出潛在罪魁禍首的契機。
------------------------------------------
釋迦牟尼或為哈薩克人血親
2015年04月12日 04:41 楊明暐
佛祖釋迦牟尼可能與哈薩克人有血緣關係。(翻攝自senwanture.com網站)
哈薩克考古學家沃馬霍傑夫宣稱,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可能與哈薩克人有血緣關係。

哈薩克《快報》11日報導,沃馬霍傑夫在釋迦牟尼後人釋迦族人協助下,對他們的遺傳基因進行了分析和研究,結果顯示,釋迦牟尼可能和阿拉木圖州出土的塞克人有血緣關係,這意味著釋迦族人可能是哈薩克人的遠親。

沃馬霍傑夫指出,除了遺傳基因研究結果,從歷史學角度看,這一結論也站得住腳。塞克人曾占領印度北部並建立國家,而釋迦牟尼曾是當地一個國家的王子。沃馬霍傑夫宣稱,「釋迦牟尼」的意思是「塞克人中的聖人」。

專家另外還提出考古學和語言學證據。沃馬霍傑夫拍攝的紀錄片《塞克聖人》裡,參與拍攝的專家認為,尼泊爾出土的文物與哈薩克出土的塞克人文物極為相似。從語言學角度看,尼泊爾語和哈薩克語也有一些相似處,哈薩克語一些詞彙不但與尼泊爾語發音相同,且含義也一致。

塞克人古代為遊牧民族,遊走東歐至中亞間,是歷史記載最早的遊牧民族之一,被認為是現代哈薩克等突厥民族的祖先之一。

----------------------------------------

青年自有住宅率不到3成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期間承諾,將推出5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昨天首波570戶也開放申請。根據《今周刊》調查,租屋民眾認為,社會住宅的租金便宜與否,是承租的首要考量,其次是交通便利性與生活機能,而如果有機會入住,租屋期限3至6年最適當。
最新一期《今周刊》報導,根據「青年居住大調查」顯示,全台25至40歲的青年族群,有半數與父母同住,24.4%在外租屋,雖然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5%,但數據是以「每戶」為單位,如果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就不屬於「無殼蝸牛族」;事實上,目前青年自有住宅率不到3成。

根據調查,有44%受訪青年想申請社會住宅,租屋者更高達55%有意願申請。而對於許多月薪22K的年輕人而言,「租金便宜」是選擇社會住宅的最大誘因,有87.4%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的租金是1萬元以下,更有54.6%受訪者希望租金少於7千元。

報導指出,超過8成的受訪者表示,社會住宅的租期3至6年最適合。對此,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調查結果符合社會住宅的基本定位,「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年輕人在準備買房過程中一個短期的過渡階段。」

對於社會住宅,仍有許多民眾充滿刻板印象,認為是「偏僻而髒亂」、「看得到,吃不到」。不過,例如大龍峒公營住宅,是全台最大的獨棟社會住宅,不但離捷運站近、管理良好且門禁森嚴,顛覆了一般象中「社會住宅造成居住品質下滑」的迷思。

至於「看得到,吃不到」確實是一項嚴重問題。根據內政部2011年3月的調查,全台社會住宅需求量為33萬戶,大台北地區就佔4分之1,約8萬3千戶。然而,台灣現有社會住宅僅7千341戶,已全台840萬戶計算,比例僅有0.08%。

即使未來全台興建1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達陣,比例也只有1.2%,比起歐美20至30%、香港超過30%,差距仍十分懸殊。就此而言,台灣要落實居住正義,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
台北市長柯文哲競選期間承諾,將推出5萬戶只租不賣的社會住宅,昨天首波570戶也開放申請。根據《今周刊》調查,租屋民眾認為,社會住宅的租金便宜與否,是承租的首要考量,其次是交通便利性與生活機能,而如果有機會入住,租屋期限3至6年最適當。
最新一期《今周刊》報導,根據「青年居住大調查」顯示,全台25至40歲的青年族群,有半數與父母同住,24.4%在外租屋,雖然台灣自有住宅率高達85%,但數據是以「每戶」為單位,如果年輕人與父母同住就不屬於「無殼蝸牛族」;事實上,目前青年自有住宅率不到3成。

根據調查,有44%受訪青年想申請社會住宅,租屋者更高達55%有意願申請。而對於許多月薪22K的年輕人而言,「租金便宜」是選擇社會住宅的最大誘因,有87.4%的受訪者表示,能接受的租金是1萬元以下,更有54.6%受訪者希望租金少於7千元。

報導指出,超過8成的受訪者表示,社會住宅的租期3至6年最適合。對此,世新大學財金系副教授郭迺鋒指出,調查結果符合社會住宅的基本定位,「是一種社會福利,是年輕人在準備買房過程中一個短期的過渡階段。」

對於社會住宅,仍有許多民眾充滿刻板印象,認為是「偏僻而髒亂」、「看得到,吃不到」。不過,例如大龍峒公營住宅,是全台最大的獨棟社會住宅,不但離捷運站近、管理良好且門禁森嚴,顛覆了一般象中「社會住宅造成居住品質下滑」的迷思。

至於「看得到,吃不到」確實是一項嚴重問題。根據內政部2011年3月的調查,全台社會住宅需求量為33萬戶,大台北地區就佔4分之1,約8萬3千戶。然而,台灣現有社會住宅僅7千341戶,已全台840萬戶計算,比例僅有0.08%。

即使未來全台興建10萬戶社會住宅的目標達陣,比例也只有1.2%,比起歐美20至30%、香港超過30%,差距仍十分懸殊。就此而言,台灣要落實居住正義,仍有極大的努力空間
----------------------------------
疑因四六事件 台師大校園遭噴「黨國走狗」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台灣師範大學文學院大樓前由前校長劉真題字的石碑,近日被噴上「黨國走狗」字樣噴漆,學生與校方推測,可能與劉真在「四六事件」中,大力整頓學風有關。校方表示,已緊急將噴漆清除,尊重學生表達意見自由,不打算追究。
「師大青年」臉書今(8)日分享2張照片並表示,師大文學院前劉真題字被塗上「黨國走狗」字樣,四六剛過,當年劉真大力整頓師大學風,兩者是否有直接關聯,有待校方調查。

對此,學生看法兩極。有師大學生留言批評,「追求自由的同時也應該保持尊重吧,不是每個文學院的學生都喜歡看黨國走狗4個大大的字覆蓋在文學院之上。」但也有學生表示,「溫良恭儉讓的隱形暴力並沒有比較高尚,當年這些人有尊重過學生?談尊重前先看看這些(人)值不值得被尊重再說吧。」

也有人持平而論表示,「我不喜歡四六事件的劉真。但這樣的表達方式,是我們接受師大教育的成果嗎?真有心的話,還不如發文宣或說明會。建議噴漆的人,把清潔費寄去警衛室或總務處吧。」

四六事件是發生於1948年的學生運動,以台灣省立師範學院(今台灣師大)為主體並串聯台灣大學,學生發起要求提高公費待遇的「反飢餓鬥爭」,以「救苦、救難、救饑荒」為訴求。

當局對此大為震怒,認定校園受到中共滲透,隨即指派軍警進入校園,開始一連串逮捕學生行動。當時,師大成立「整頓學風委員會」,由劉真任主任委員,劉真之後更接任校長,引發學生不滿。
----------------------------
日本麥當勞衰落的原因(野島剛)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日本麥當勞的客流量出現了大幅下滑。前日我來到麥當勞,發現以前每天午餐時段都會排起的長隊已經消失不見。據稱,麥當勞的銷售額比去年下降了4成,正在努力縮減成本支出。最近經歷的一件事,就讓我切實感受到了這一點。
前幾天,我在麥當勞用餐,點了起司漢堡和雞塊。起司漢堡的麵包吃起來乾巴巴的,令我不禁想道:以前的味道有這麼差嗎?雞塊的蘸料分芥末醬和烤肉醬兩種,以前我一直是兩個都要,但這次卻遭到了拒絕。店員告訴我,現在只能選擇一種。也許本次經歷只是偶然,但我總是覺得麥當勞正處於困難時期。

從表面上來看,日本麥當勞之所以面臨如此處境,是因為它此前使用了從中國購買的過期雞肉。從去年至今,麥當勞還發生過數起食品中混有異物的事件。但我覺得,現狀背後還存在著更加深層的原因,那就是日本速食的多樣化。

今天,日本人非常注重健康飲食。因此,貼近自然、熱量較低的和食備受推崇。關於這種回歸和食的現象,有以下資料可以證明:日清奧利友集團對日本人的晚餐情況進行了調查(2013年),發現「與10年前相比,烹製和食的頻率升高」的受訪者占到了46%。與之相對,「烹製西餐的頻率降低」的人占32%。前者的最大原因在於「和食更加健康(72%)」,後者的最大原因則是「西餐熱量過高(67%)」。

另外,對於飲食市場來說,日本社會的老齡化也是重要的影響因素之一。與44年前麥當勞剛剛進入日本時相比,喜歡吃漢堡等高熱量食物的10-20多歲的年輕人數量已大幅下降,中老年人成為了飲食市場主要顧客。而在該人群中,麥當勞很不受歡迎。

與之相對,便利店推出的「中老年食品」似乎取得了成功。面對這一客戶群,各個便利店準備了能將食物分成小份的袋子,開發了高檔麵包、小菜、點心等食品。銷售壽司、烏冬、蕎麥麵的連鎖餐廳數量也在增加,成為了麥當勞的競爭對手。

另一個問題在於,日本麥當勞從商品創意到宣傳手法上都過於依賴美國總部,沒有及時開發出迎合日本消費者需求的食品。

標準的速食連鎖店一般會從全球調集廉價的食材,以中央廚房的方式對食材進行批量加工。在開發階段中選定主推食品之後,再通過效率較高的經銷制度大量銷售。

在這種系統裡,成本效率是優先目標,所以各家分店的商品與服務會傾向於統一。這本不是一件壞事,但目前消費者的喜好已經出現了多樣化趨勢,僅提供美國制定的統一功能表,已經遠遠無法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我們都在追求新鮮美味的食材和菜餚。當然,熱情溫馨的服務態度也十分重要。在價格合理的前提下,即使多付一些錢,人們也願意選擇更加安全與健康的食品。雖然會顯得有些任性,但這就是消費者的意願。10年之後,每座車站附近都能看到麥當勞的情景,可能已經都消失也不奇怪了。

作者:野島剛(日本資深媒體人,前朝日新聞台北支局長)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路透社)
--------------------------------------------------------
民調:擁核、反核 各獲得4成2支持度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對於核電的態度,台灣指標民調公司今(13)日公布最新民調指出,42.9%民眾不贊成在台灣使用核電、有42.4%贊成;但問到如何處理現有核電廠時,60.7%認為「可使用現有核電廠,但不應再建」,16.3%認為「應該儘快關掉所有核電廠」,11.5%認為「應蓋新的核電廠」。
對於核電的政策,調查顯示,42.9%民眾不贊成在台灣使用核電、有42.4%贊成,14.7%未明確表態。TISR指出,對照既往調查可見在核四廠將被封存且爭議暫息後,民眾贊成使用核電的比率增加,不贊成的比率減少,此或是基於民眾不信任核四廠,以及相對較能接受現有核電廠的持續運作所致。

調查也詢問台灣民眾對核能發電廠的看法顯示,60.7%認為「可使用現有核電廠,但不應再建」,16.3%認為「核能是危險的,應該儘快關掉所有核電廠」,11.5%認為「核能相對安全且是電力重要來源,應蓋新的核電廠」,11.5%未明確表態。

對於去年318太陽花學運,調查顯示,51.9%仍然認為當時學生是在維護民主發展、27.5%傷害民主制度,20.6%未明確表態。交叉分析顯示,國民黨支持者有19.4%認為,學生是維護民主發展、66.0%認為學運傷害民主制度,也是負面評價遠高於正面的唯一一群。

TISR指出,立法院目前各政黨的立法委員席次,國民黨有64人、民進黨40人、台聯黨3人、親民黨2人、無黨聯盟1人、無黨籍2人,當提示此項現況後,詢問民眾哪一個政黨立委比較盡責任反映民意時,依回答比率高低為:民進黨31.7%、國民黨11.7%、無黨籍2.3%、親民黨2.2%、台聯黨1.5%、與無黨聯盟0.8%,另有13.2%認為各政黨立委皆未盡責任反映民意,36.5%未明確表態。

經交叉分析泛藍民眾認為較盡責反映民意的主要是國民黨36.0%、民進黨15.7%,而泛綠立場民眾認為主要是民進黨63.4%,自認中立的民眾則認為主要是民進黨19.5%。

TISR指出,目前國民黨立委席次雖超過半數,但僅有1成2的民眾認為其比較能善盡責任反映民意,席次與評價的差距極為懸殊。下屆立委與總統選舉將在10個月後合併舉行,若民眾對立委評價持續且未轉變,顯然將對國民黨的立委選情造成相當壓力,甚或影響總統大選。

這次調查是由台灣指標民調公司在2015年3月9日至11日進行,經由隨機跳號抽樣及電腦輔助人員電話訪問,完訪1002位居住在台澎金馬、年滿20歲民眾,95%信賴水準時抽樣誤差最大值為±3.1%。調查結果已對受訪者的性別、居住縣市、年齡、教育程度等項進行樣本代表性檢定與加權處理(raking)。
--------------------------------
全台串聯 314反核大遊行下午登場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314全國廢核大遊行今(14)天下午登場,台北、台南、高雄同步舉行廢核遊行活動。台北場下午2點於凱道集合後,3點出發,預計5點半回到凱道進行晚會,主題以告別式形式「送走核電最後一哩路」。
主辦單位全國廢核行動平台表示,為了達成非核家園,要求政府應訂更積極的節能目標;再生能源目標也該更積極;政府應重新盤點該做而未做的政策,例如能源稅、溫室氣體減量法、建築節能規章等。

台北場共分為告別核電大隊(核設施受害居民)、用愛發電大隊(親子、教育團體)、節能減碳大隊(市民、青年學生、藝人名人)、多元能源大隊(社會團體)和能源民主大隊(政黨人物)5大隊。今年約有90多個公民團體參加,預計下午2點於凱道集合後3點出發,行經公園路、忠孝西路、青島西路後回凱道後,約5點半開始進行晚會。

高雄場部分,下午於高雄凹子底公園至聖路段集合後,行經明誠二路、博愛二路、富國路後,預估傍晚遊行結束。另外,台東也發起站樁行動,到高雄參與遊行擺攤,要求「護台東 反核廢」。

台南場以「健康家園」為主軸,倡導永續能源,友善環境,健康生活,遠離危機的家園遊行。集合地點在海安路上郡緯街至民族路段南向車道,遊行結束後傍晚於水萍塭公園會舉辦晚會。
-------------------------
抗議教宗提種族滅絕 土耳其召回大使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羅馬天主教教宗方濟各,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舉行紀念亞美尼亞大屠殺100週年的彌撒中,以「種族滅絕」一詞形容百年前的發生在鄂圖曼土耳其帝國屬國亞美尼亞的大屠殺;引發土耳其強烈不滿,土國已經緊急召回駐梵蒂岡大使以示抗議,兩國外交陷入危機。
1915年,有多達150萬的亞美尼亞人遭到鄂圖曼土耳其帝國無情殺害,儘管已經有20多個國家承認的亞美尼亞大屠殺事件,但土耳其始終否認當時的殺戮是種族滅絕,土耳其總統埃爾多安也參加了這次在聖伯多祿大教堂舉行的紀念亞美尼亞大屠殺100週年彌撒。方濟各在彌撒中說,人類在過去一個世紀經歷了3起前所未有的重大悲劇,第1起就是被認為「20世紀的第一起種族滅絕大屠殺」,傷害了亞美尼亞人民;其次是納粹主義與史達林主義所犯下的屠殺。

教宗這段談話在國際掀起軒然大波,尤其土耳其總理Ahmet Davutoglu強烈抨擊教宗的意見是片面的,用片面的資訊解讀歷史,「很不恰當」!他直指教宗心存偏見,不但亞美尼亞的死亡人數被誇大了,而且他們是「死於戰爭」。
------------------------------
若當亞投行創始國 民調:37%認為對台釋善意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台灣成為亞投行創始會員國希望落空,但據最新民調指出,若中共政府可以接受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37.6%民眾認為算是對台灣表達善意,35.9%持否定看法,認為即使如此仍不算善意。
台灣指標民調(TISR)今(13)日發表,民眾對亞投行等兩岸議題的看法。調查顯示,29.9%民眾認為中共成為世界強國對台灣未來經濟和前途將有好的影響,47.9%認為有不好的影響,22.2%未明確表態。

經交叉分析愈年輕的受訪者認為有負面影響的比率愈高,泛藍民眾認為正面影響大於負面(44.8%vs.39.5%),泛綠與中立民眾都認負面影響大於正面(泛綠60.5%vs.27.4%;中立44.7%vs.23.8%)。

調查顯示,若中共政府可以接受台灣以「中華台北」名稱加入亞投行成為創始會員,37.6%民眾認為算是對台灣表達善意,35.9%持否定看法,認為即使如此仍不算善意,看法明顯分歧,26.6%未明確表態。
----------------------------------------
彭明輝/勝利者一無所獲-台灣有太多資優生像水耕蔬菜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文/彭明輝

資優班是父母「贏在起跑點」的第一站,許多父母、學生都趨之若鶩。但台灣的資優教育在實踐上被嚴重地扭曲,甚至於往往帶著病態:不在乎學生真實的思考與創新能力,只一味讓學生提前念高年級的教科書,讓他們一路跳級,代價卻是這些孩子往往欠缺忍受挫折的能力,甚至連人格成長空間都出了問題。

有一個清大直升碩士班的學生,國中與高中都是資優班,國二跳級升高中,高中又跳級進入清大熱門科系。我認識他時,他已經碩士班二年級,卻因為論文寫不出來而無法畢業。我一眼就看出他有嚴重的精神官能症,甚至懷疑他已嚴重到人格異常。仔細瞭解他的過去,才知道這是台灣資優教育典型的受害者。這個學生高中期間有個死對頭,每次班上月考成績都贏他;但高二結束時他的死對頭卻沒能跳級進大學,因此他非常得意。第二年,這個死對頭順利推甄上了台大醫學系。他知道後不甘心又輸人,就開始亂唸書,想要發明出革命性的理論,證明自己才是真正的天才。結果,他的大學成績雖然還是很不錯,卻慢慢地發展出幻想症,最後終於念了三年碩士班而沒有畢業。

我指導過的碩士生中有好幾位是數理資優般的學生,這些指導經驗使我很反對自己和朋友的孩子去念資優班。

台灣有太多的資優生都像水耕蔬菜,是刻苦死讀出來的。即使真的資賦優異,也因為學習內容太偏頗、狹隘,而有嚴重的營養不良症。最典型的就是,數學資賦優異的學生被迫花了太多時間在數學的學習和解題上,以致於不但沒有人文素養,有時候甚至連物理觀念都很薄弱。最嚴重的則是忍受挫折的能力遠比一般學生薄弱,只要研究不順利,或者我多誇其他實驗室同學幾句,就會氣餒、挫折,鬧好幾個禮拜的情緒。

我對這些學生的評語是:從小活在鎂光燈下和掌聲中,一旦聚光燈熄滅而掌聲歇息時,他們就不知道要怎麼活下去。問題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而人生又難免有時運不濟的時候。一個只能在順境活下去而沒有能力忍受挫折的人,他的生命豈不遠比蘆葦還更脆弱?

其實,一個人的聰明程度一出娘胎就有了定數――不聰明的人進了台大也不會變得比較聰明,而聰明的人不進台大也不會變笨。倒是一個人的情緒智商(EQ)完全要靠教育去培育與發展,一但忽略了就有可能培養出無法面對挫折與生命困境的小孩,或者沒有能力愛人,也不值得人愛的孩子。因此,考試偶而失常或家貧而無法升學,這都還有機會補救,一旦「人格」的養成出問題,往往就再也救不回來。從這個觀點看,台灣的資優教育往往是在戕害資賦優異兒童。

教育的目的是教出一個既有能力養活自己,又有能力追求自我實現,並且在人格與情感上都成熟的人。可惜的是,有些人學習就業的能力就是比較薄弱,因此必須犧牲掉一部份自我實現與情感發展的空間,先發展出養活自己和家人的能力。

因此,資賦優異的人最大的優勢應該是他們可以比別人花更少心力去應付功課,以便有更多時間和心力去探索課本以外的世界,以及培養自己各方面的情感與思想能力。但是台灣的資優教育卻常常把資優生變成人格異常的學生:因為他數學好,所以就用較艱難的數學懲罰他,以便讓他沒有機會去接觸物理、文學、工程與藝術的領域。這樣培養出來的孩子,很期望他們有正常的人格和寬廣的心靈世界。

我在劍橋大學時,常在學院的酒吧裡碰到一個專攻量子力學的年輕學者。從許多次的聊天裡發現:他對於比原子還小的世界有著極為驚人的知識和瞭解,但是對於比鼻屎還大的世界卻幾乎一無所知。我常問自己:這樣的人是值得我們欽佩?還是值得我們同情?


輸在起跑點的智慧

很多人怕輸在起跑點,但是學柔道的人都知道:要贏別人之前,先要學會被人摔。同樣地,在挫折中站起來的能力是需要練習和培養的,如果要學習從失敗中站起來的能力,寧可早而不要晚。因此,人最好是先學會忍受挫折,再來享受幸運之神的眷寵。一個從小被捧得高高的人,從來不曾有過被摔的經驗,因此第一次摔下來的時候就可能再也爬不起來了!反之,偶而輸在起跑點的人不會被寵壞,他們也有機會在遇到人生重大挫折之前學會忍受挫折的能力。兩相比較,到底是寧可輸在起跑點?還是寧可以贏在起跑點?

所以,我常跟學生說:男生最大的悲哀是從小就好像很聰明,而最大的幸運則是三十歲以後才發現自己很聰明。從小就好像很聰明的小孩,會習慣於被眾人誇讚,一旦後來發現是「小時了了,大未必佳」時,往往已經無法在沒有掌聲和鎂光燈的地方活下去;即便長大後果然是人中俊逸,也已經太習慣於被寵愛而不懂得別人對他真心的愛。反之,一個沒人知道他聰明的小孩,會在成長過程中發展出忍受挫折、孤單與寂寞的能力,也會懂得別人的關心與愛。前者不但得不到聰明的好處,還反受其害,後者才真正有能力不被聰明所誤,而得其利。

同樣地,我也常提醒學生:女生最大的不幸是從小就很美麗,而最大的幸運則是三十歲以後才變得才貌出眾。一個從小就很漂亮的女生,很容易被師長、親友、男同學寵壞,以致於驕橫成性,或愛慕虛榮而極端膚淺,長大後很容易會找最甜言蜜語而不真心的浪蕩男人嫁。所謂「紅顏薄命」,因為紅顏經常會被寵壞而變得膚淺、虛榮,沒有發展辨識人心的能力,也沒有屬於自己的人生目標與內涵,這樣的女性特別容易愛上有外表而沒深度的浪蕩男人。漂亮的女明星婚後經常傳出家暴,並非偶然。反之,一個三十歲以後才容貌出眾的女性,很可能因為婚前貌似平凡而自動過濾掉花心大少;因為乏人追求而有機會安心地發展自己的情感與人格,懂得分辨人的好壞,所以有機會嫁給一個真的喜歡她的性情而又能尊重她的男人。等婚後容顏逐漸亮麗,已經有足夠的成熟度來抵禦虛榮心的誘惑,又能安享容貌所帶來的好處。

孔子說;「吾少也賤,故多能鄙事。」年輕時多一點挫折,多吃一點苦,不見得不好。 導演吳念真因為家貧,初中輟學,邊工作邊念夜間部來完成中學和大學教育。但是他坎坷的人生和際遇,卻成為他創作時最大的資產。 迂迴的人生,有時反而讓人可以看到大江大海,更寬廣的人生,也有更多意料之外的驚喜和壯麗。一輩子被呵護長大的人,人生少了挫折,但也可能少了一些顏色。

輸在起跑點有時候還因而得福。我因為小時候很晚才開口說話,家母怕我跟不上同學,蓄意讓我晚上學,所以我一直很習慣自己年紀比同學大,也因而完全沒有「應屆畢業」的壓力,一輩子都可以照自己想要的步調去求學、唸課外書、工作,而不會被輸贏的壓力驅策著走不屬於自己的路。

假如人只有在看破輸贏之後才可以做自己,那麼愈早看破輸贏的人或許就愈有機會找到人生真正的幸福。而那些耗盡一生拼輸贏的人,或許一輩子都只不過是活在掌聲下的可憐蟲罷了。

幸福與悲哀

因為愛比較而鮮少深思,台灣人常常只會看見別人外表上值得羨慕的特點,而看不到幸福與悲哀的真正關鍵要素。因此,台灣人經常追逐表面上的幸福,而看不到背後的悲哀。

電視上面經常出現臉孔和身材姣好,但是表情與談吐極其空洞、無聊的女性。看著她們對自己臉孔或身材的得意之色,以及談吐的粗鄙、無知,我總難免為她們感到悲哀。容顏與身材是人生最容易失去的東西,一個除了容貌和身材之外一無所有的人,下半輩子要靠什麼活下去?

電視節目也喜歡競誇豪宅的價格,以及所謂「頂級商品」的天價:百萬名床、千萬名車、上億豪宅,好像這些東西真的就等於人生的幸福。但是,這些毫宅裡有幾對夫妻真心相愛?有幾對夫妻關心孩子超過自己的事業成就與虛榮心的滿足?假如你站在這些豪宅前訪問放學後正要回家的孩子,你猜有幾人能感到幸福?這些豪宅的女主人,又有幾個不是寂寞、空虛的?

年紀愈大我愈是體會到:喜歡跟別人比輸贏的人,其實是因為沒有能力看到自己內在的累積,與能力的成長,也感受不到自己獨處時的愉悅與幸福。假如一個人可以看到自己內在的累積與成長,或者有能力感受到獨處時的愉悅與幸福,就會比較容易看淡外在的得失,也比較不在乎別人的評價。這樣的人才能自得其樂,活得盡興,但是卻又不需要為逝去的歲月感到後悔。

★圖片為版權照片,由達志影像供《ETtoday東森新聞雲》專用,任何網站、報刊、電視台未經達志影像許可,不得部分或全部轉載!

●彭明輝部落格自介

我不是政大歷史系的彭明輝,而是「困境與抉擇」的作者。從國小到現在的志願都是:當一個可以協助年輕人解決生命困惑的長者。 40歲以前閉門讀書;40歲以後開始摸索跟這塊土地與同胞互動的方式。 曾有超過十年的時間埋首於哲學的閱讀、寫作與思考中,但卻討厭空洞的概念分析,只想解答自己關於生命的困惑;也曾從藝術、小說和音樂裡去找前人生命的感動與丰采,卻陰錯陽差地拿到兩個藝術評論獎。 年輕時惠我最深的是史賓格勒、柏拉圖、康德與維根斯坦的著作;後來因為俄國小說與塞尚的繪畫而重新相信活著的尊嚴與可貴;因為范寬的「谿山行旅圖」而找到解讀孔子的門徑。 寫國事評論時辛辣而毫不留情,因為一直忍不住會去想所得最低的人在過什麼日子,誰該對此負責。其實,我一點都不喜歡罵人!

著作目錄

2011,糧食危機關鍵報告:台灣觀察(商周出版社)
2012,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聯經出版社)
2012,2020台灣的危機與挑戰(聯經出版社)
2012,生命是長期而持續的累積:彭明輝談困境與抉擇(聯經出版社)
2013,活出生命最好的可能:彭明輝談現實與理想(附贈DVD如何準備推甄送審資料講座實況)(聯經出版社)
2014,崇高之美:彭明輝談國畫的情感與思想(聯經出版社)
2014,人生如果是一個( ),你想填入什麼?(聯經出版社)
-----------------------------------------------------------
阿修伯
中國大陸民運人士陳破空先生又在台獨人士及日本人合力支持下推出一本書「不受歡迎的中國人」,引起海外大轟動。
這本書把中國人的惡質劣性加以歸納,其基本特徵如下;偷奸耍滑、虛偽欺詐、見錢眼開、唯利是圖、明哲保身、自私自利、冷血無情、熱衷內鬥、欺上瞞下、欺軟怕硬、貪得無厭、貪生怕死、見利忘義、為富不仁、奴性十足、貪逸腐化、賄賂成性、道德崩潰、不守公德、混亂失序、喧鬧骯髒……凡是有中國人在的地方簡直就是人間地嶽。
紐約城市大學政治學教授夏明先生為文「恐懼之海中渡己渡人」對這本書加以評論,他認為中國人之所以如此墮落敗壞是因為外族蒙古、滿洲以及中共的專制橫暴三大劫難打斷了中國人的脊樑。今日中國人能生存者都是小人、懦夫、爬蟲,中國人己經由龍退化成鼠。
現今只有不超過5%少數例外的中國人還勉強保留一點脊樑骨氣。不幸生為華人,看了此評論真是灰心喪氣悲哀莫名。
夏教授所提中國人受到的蒙古、滿洲二大劫難以及今日中國共產黨帶給中國的劫難,使得中國人素質大降。台灣人有幸未被中共統治反而被高素質的日本統治50年,正如同呂秀蓮所言,是不幸中的大幸,今日台灣人偽皇民也為此沾沾自喜。
但是,雖然經過日本人50年的文明教化,台灣人與日本人間素質還是頗有差距,因為在日本統治之前,台灣人已經在中國醬缸中醬了數千年之久,又同時受了蒙古、滿洲摧殘,已是根深柢固的 「天然成分」。難怪日本民政長官後藤新平說:台灣人貪財驚死愛面子,要用糖飴與鞭來統治。
再者,日本人對台灣人並不是視為同胞平等相待,而是差別歧視壓迫剝削,罵台灣人為 「清國奴」,因為台灣人遺傳了中國(清國)人的不良基因。台獨作家李喬先生多年前也寫過一本 「台灣人的醜陋面」,其描述的台灣人與中國人是半斤八兩相差不多,原本就是同根生嘛!
今日台灣人不願做劣等的中國人,如何擺脫掉中國人的夢魘陰影呢?此間台獨教授郭正昭先生創造了「台灣民族」 「海洋民族論 」,說台灣人和中國人根本是不相干的民族,前述陳破空先生所言中國人的敗壞墮落是他們 「大陸民族」的不良基因之故,與奮發進取文明優秀的台灣人海洋民族無關。
至於中國人如何解脫他們的劣質基因,劉曉波主張請外國統治300年,柯文哲說請文明先進國家來殖民,這些都可參考實行。如果都行不通,為了全世界全人類未來著想,就如同陳破空先生另幾篇文章建議的,由美日組成聯軍兵臨北京城下,徹底消滅 「中國人」這顆人類毒瘤,民運人士可以做帶路黨,為人類除害。
-----------------------------------
徐嶔煌/日本馬路鋪得平坦,這麼基本,台灣卻做不到
www.ettoday.net查看原始檔四月 14日, 2015

文/徐嶔煌

日本有個現象,其實是很值得台灣思考的。那就是,鋪得很平坦的道路。道路鋪得平坦有甚麼了不起?爲什麼要思考呢?因為,台灣的道路,常常跟月球一樣,坑坑巴巴啊!

就是這麼基本的事情,台灣地方政府一直都做不到,所以才要思考。

柯文哲說:交通事故減損國力。是真的。

台灣車禍死亡數據:以2013年為例,根據交通部運研所的數字,造成1928人死亡,373568人受傷。經濟損失方面。以健保來看,車禍每一傷者平均要費59000元,相當於每年健保要為了車禍問題支出醫療費約220億。

最重要的是,傷亡人口有將近一半為青壯年,大學生每年因機車車禍死亡的人數也將近兩百人左右(年輕還買不起汽車),在少子化的趨勢下,這種交通事故減損國力的殺傷力,不能小看。

若由WHO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來看,每十萬人口的車禍死亡率,日本是5.2人、歐盟是7.7人,台灣卻高達13.6人。我們車禍死亡率是日本的快三倍、歐盟的快兩倍。

在這難看的車禍傷亡數字中,除了那些人為因素外,有許多人是因為道路不平而死傷的。為什麼?因為道路不平最容易影響的就是機車,偏偏台灣的交通工具,以機車為最大宗,以2014年初的數據來說,全國機車約1500萬輛,平均1.5人即有一部機車。

所以路況不好,機車族受到的影響就很大,特別是年輕人跟大學生。

一個地方政府,最、最、最基本的工作之一,就是造橋鋪路。台灣的地方政府很奇怪,幾十年來道路永遠鋪也鋪不平,導致每年都有人因爲道路狀況而「犁田」、甚至鬧出人命,雖然從車禍死亡人數,看不出有多少人是因路況問題而死亡的,但從屢見不鮮的新聞事件、以及所謂的十大死亡道路,以及你我都可能有過的驚險經驗,可以知道問題的嚴重性,否則當年台北市政府就不需要搞功敗垂成的路平專案了。

導致台灣道路坑坑巴巴的單位實在太多了,自來水公司、電力公司、中華電信、瓦斯公司、有線電視業者、縣市政府下水道管理單位等等,一堆單位都可以挖路、設人孔蓋,導至今天你挖、明天我挖、後天他挖,每年,大家一起挖挖挖、然後機車族只能,「哇」!

挖路單位多、地下管線亂,對這些單位來說,與其花大錢好好鋪路、沒多久又被其他單位破壞,不如大家有默契一起只求有就好,施工挖完路後,都不肯好好先刨除、再鋪平道路,只想求快、直接把柏油鋪上去。

路要平,是要先刨除既有道路、然後重鋪喔!但對這些單位來說,與其花那些錢,不如少了刨除的成本,直接鋪上去或直接補丁、補洞,比較省錢、比較快啦!


▲台灣不少道路都有「段差」。(圖/Youtube)

省錢、直接鋪上去的結果,就是路面高、兩邊低、加上路面上的坑坑巴巴與補丁,路面與水溝蓋可能有「段差」,「人孔蓋」、「段差」、「補丁」,成爲道路傷人、殺人的強大殺手。因為,高低的落差,就會讓機車族「犁田」!甚至發生死亡車禍!

反觀日本人怎麼鋪路?重點是,原來在2010年台南地檢署偵辦的弊案中,就可以知道為什麼幾十年來,台灣的道路都這麼爛了。「用道路工程擺平樁腳、分配地方利益,是公開的秘密。」結構技師蔡榮根認為,台南縣爆發道路工程弊端,不單純只是檢驗單位造假問題,除暴露上述地方生態,也凸顯長期以來道路工程監造、檢驗的弊病。

偏偏現在的社會已經民智大開了。高雄地院行政庭長李淑惠說近年來民眾因道路坑洞、設計不良等聲請國賠的比率逐年增高,顯示民眾已無法忍受「路不平」。桃園、台中地院統計,目前民眾打官司聲請國賠案,道路工程品質不良,占了一至二成。

如果台灣每年都要花好幾億去支付民眾因為路不平傷亡的國賠,身為納稅人的你,希望自己得到這筆國賠,還是希望這些地方政府好好改善道路品質呢?

看著你的縣市長,看著你家門前的道路,到底平還是不平,當作最低底限,來監督他們吧!

●作者徐嶔煌,現為台北市廉政委員會委員,前北美智財權報總編輯,已獲本人授權同意。本文言論不代表本報立場。論壇歡迎更多聲音與討論,文章請寄editor@ettoday.net

▼日本馬路鋪得平坦。(圖/翻攝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