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台大缺工/不只少子化 學者曝7大原因 https://bit.ly/40kOrHl
[NOWnews今日新聞] 全台大缺工已不可逆、疫後更嚴峻,據104人力銀行統計,今年10月工作數來到108萬個新高,已連續8個月突破百萬大關。《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學者專家,整理出7大缺工原因,包括少子化、低薪、工作選擇多樣化、工作價值觀改變、企業不用中高齡勞工、產業未能轉型、新科技降低資訊不對稱等
104人力銀行指出,10月全站工作數達108萬個,再創歷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長6%,從產業來看,住宿與餐飲服務業工作數21.6萬個最多,批發、零售與傳直銷業16.7萬個排第2,電子資訊、軟體與半導體業15.7萬個排第3。
缺工因素1:少子化
104人資學院總經理花梓馨指出,台灣人口已連續3年負成長,2022年全年新生兒人數13.8萬人創史上新低,勞動力只會越來越少,缺工將成為常態。
台師大科技人資系優聘副教授孫弘岳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依主計總處分析顯示,過去10年間,15至44歲的就業人口實際減少了120萬。但文化大學勞動暨人力資源系教授李健鴻認為,少子化影響,今年下半年才正要開始,若產業不做出調整與改善,缺工危機只會更擴大。
缺工因素2:低薪
孫弘岳直指,「台灣缺工問題實質上不是少子化,而是低薪問題」,南韓、新加坡、澳門、香港也都有少子化與高齡化的問題,缺工卻不如台灣嚴重,原因在於台灣薪資太低,無法吸引外國人前來工作;台灣的數位轉型太慢,無法用自動化取代人力,而這背後的原因也是薪資太低無法吸引數位人才;低薪更是造成不婚、不生的原兇之一,形成一股惡性循環。
花梓馨提到,服務業多年來的問題出在薪酬低、工時長,近期因為缺工,薪水漲幅有好一點,但與其他產業比,仍有段距離,且服務業敘薪永遠被低估,除了體力勞動,還有情緒勞動,卻很難成為薪資調整的焦點;製造業缺工在於戰力與人力的滿足,企業應盤點人力與戰力,檢視哪些工作可以透過流程、自動化協助,以提升效率,進而去作出最適化、最佳化人力配置,並規劃更精準地招募策略。
李健鴻則點出,住宿餐飲業薪資待遇偏低、升遷管道不夠,長期就有流動率偏高的議題,再加上疫情期間解僱勞工比例高,即使疫後想加薪把人找回來,勞工已對產業、企業失去信任,新人也不願意投入低薪高工時環境;旅宿業則是加薪幅度不夠,難以留才攬才。
缺工因素3:共享經濟出現、工作選擇多樣化
花梓馨提到,隨著共享經濟出現,越來越多年輕人尋求工作與生活的平衡,紛紛從事外送產業,疫情期間更甚,許多人習慣這樣的工作型態,疫後也不願意再回到原本產業,造成人才被吸走。
孫弘岳說,「年輕人沒有不工作,只是不幫你工作」,年輕人在就業或收入方面有更多的選擇,也更青睞彈性化的工作條件,有許多外國跨境電商和軟體公司,透過承攬關係和在家工作的條件,吸引不少台灣的年輕族群,例如Amazon跨境電商的行銷人員,每個月的收入介於3.2萬至5.2萬元之間,相較於台灣上班族的平均月薪中位數只有4.2萬,這種工作不僅更自由、不用加班、不用進公司看老闆同事臉色。
孫弘岳指出,還有越來越多的受僱者或求職者選擇創業,成為自己的老闆,許多人從事直播主、做團購,像這樣的自體戶過多,不僅對台灣整體環境沒幫助,還會讓缺工問題更加嚴重。
李健鴻提醒年輕人,一但選擇自由、彈性的工作,尤其承攬關係,就不受勞動法令保障,不僅薪資不穩定,也沒加班費,不可不慎。
缺工因素4:工作價值觀改變
孫弘岳說,疫情改變了全球的工作和生活模式,首先,遠程工作(Work From Home, WFH)的偏好增加,傳統的製造業和服務業需要員工親自到場,並不適合遠程工作,導致一些勞工不願返回這些傳統的工作崗位;其次,疫情讓許多人重新認識到家庭生活的重要性,價值觀改變使得一些勞工不願意接受長時間或高強度的工作,而這些通常是製造業和服務業最缺工的領域。
花梓馨提到,新世代工作價值觀改變,年輕人不太想在同一個地方工作、賣命賣肝到老,更多傾向跑外送、當自媒體工作者;104獵才招聘資深副總經理晉麗明指出,半導體人才也亮紅燈,新世代工作價值觀丕變,不易受傳統工作思潮影響,許多年輕人躺平、消極應對職場,難以接受半導體產業「高技術、高紀律、高耐壓、高責任心」的工作型態。
缺工因素5:企業不用中高齡勞工
花梓馨指出,台灣的人口結構正邁向超高齡社會,勞動力結構也隨之改變,整體求職者在45歲以上占近2成,少子化下,除了缺就業人力外,中高齡就業也會越來越多,將成為趨勢,但許多企業仍沒轉換心態,遲遲不去晉用中高齡就業者。
孫弘岳也說,雖然中高齡勞動力可以補足部分的勞動人力缺口,但多數雇主仍不願意雇用,特別是在製造業、一般服務業和批發零售業,這些產業相對其他產業薪資較低,對於聘僱中高齡者的意願也最低;除了不雇用外,還有提供較少的調職機會、在經營困難時優先解雇,以及更嚴格的獎懲條件等,都揭示職場年齡歧視和不友善對待。
缺工因素6:政府扶植特定產業、產業未能轉型
花梓馨提到,半導體產業算是不論執政黨更迭,都有延續性政策扶植的特定產業,且受地緣政治影響,雖然台灣夾在中美之間,逼著選邊站感到難受,但也因為半導體的重要性,獲得一定的安全性,但這也導致台灣工作機會患不均的狀況,在政府的扶植、引導下,會把更多人才吸引到特定產業去,其他產業自然就缺人。
孫弘岳指出,很多傳統產業和服務業未能進行必要的轉型或改革,無法提供具競爭力的薪資以吸引和留住人才,轉型困難也意味著產業升級的困難,缺乏創新和升級讓這些產業無法適應市場和經濟的變化,進一步加劇了人才的流失和缺乏。
缺工因素7:新科技降低資訊不對稱
花梓馨指出,缺工原因還有新科技降低資訊不對稱/加速資訊流動性,這部分對企業衝擊甚鉅,以前的時代很難判斷好企業、爛企業,現在資訊流通發達,年輕人面試經驗不佳、離職後,會去社群平台抱怨,求職者要找到公司資訊變得更容易,不好的公司更難找到人力


【投書】季節性移工,台灣行不行?
opinion.cw.com.tw查看原始檔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如果台灣也開始用季節性移工,讓工廠、農業雇主可針對其需求,從國外聘用移工來台,那麼,對移工的利基在哪裡呢?
以目前被嚴重詬病且沉痾難治的高額仲介費而言,雖然國內仲介都說是母國仲介收的,與他們無關,但實際上我們也看到《就業服務法》52條修法,以及近期高雄人力仲介工會理事長放話說要杯葛續聘的移工,都讓人看到台灣仲介費不容忽視的存在。移工是否願意付出5萬至15萬不等的費用,來台工作3個月至半年,賺取每個月台灣最低工資23,100呢?
季節性移工可能的一種狀況是,移工協助資方拚完這半年左右的需求後,繼續尋找下一個有需求的老闆,直到他認為賺夠了為止,期間的食宿自理。那麼,這位移工可能會需要非常良好的同鄉網絡或語言能力,才有辦法在台灣持續停留。
另一種可能性是,仲介特別針對這類型的季節移工量身定做仲介費。例如日前越南旅行團來台脫團,當事人也在自述中談到姊姊來台合法工作的仲介費是6,000美金,但他們採觀光簽,只要1,500~2,000美金,費用少了近2/3以上。當然,這類的移工會不會跑掉很難說,只要有社會網絡在,他永遠會有機會離開只付基本薪資的工作。要他乖乖接受自己只是一個季節性移工、只要廠商沒需求就得回國,最後的手段可能還是會變成生理監禁或心理勒索。這顯然與前面所探詢的移工利基不符。
而目前實務上可能的季節性移工族群,反而是以依親方式來台的新住民親戚們。他們可能利用家鄉無工的時候到台灣來賺錢兼探親,等家鄉工作開工再返國。但這方式目前仍是違法,且探親花費和具歧視性的簽證流程,使他們要探親一趟並不便宜,亦無法排除多兼差的可能。新住民親戚既有能力和資格前來探親,又是否有需要在台灣投入高勞動力、危險與困難的傳統工廠工作?這不無疑問。
最後,回到萬年老問題。到底廠商是真缺工,還是缺廉價勞工?廠商以有急單、農忙或漁季等由,希望政府協助處理,這些可能都是事實,不同產業原本即有其特殊性。同時也有一個值得省思的問題──當台灣年輕人一窩蜂出國採草莓、剪葡萄,台灣政府和產業要用什麼態度與策略,爭取國內外年輕人將來台打工度假,成為選項之一?


搶賺高薪 4.6萬逃逸外勞匿台
2015年05月19日
躲藏各地
針對早餐店非法僱用逃逸女外勞,因薪資爭議衍生命案,移民署分析,由於外勞的工資普遍偏低、工時又長,逃逸後卻常獲得較高的薪資,被仲介收取的費用也少了將近一千元,造成每年外勞逃逸居高不下,光是去年統計就有一萬七千多名,另截至今年三月底全台尚有四萬六千多名逃逸外勞藏匿各地。

最強動新聞看這裡

仲介費太高難存錢
移民署表示,外籍移工來台工作,通常在原生國就貸款約十五萬元支付仲介費,來台打工後,薪資扣除貸款及仲介費用根本難以存錢,但逃逸後透過非法仲介、同鄉轉介打工,都比起原本的大約薪資一萬九千多元優渥許多,女性移工甚至從事色情工作,一天就可賺取一、兩千元。
移民署坦言,年初上路的《入出國及移民法》新制規定,逃逸移工若自首即可免收容,並有三十天寬限出境,新規定讓非法僱主及外勞肆無忌憚,等於助長外勞逃逸。
新北市勞工局外勞服務科長盧志銘則說,許多外籍勞工擔任家庭看護工,因不受《勞基法》保障,且工時過長,造成許多外勞逃逸。他強調,依照《就業服務法》規定,僱主指派外勞從事許可以外的工作可罰三萬至十五萬元。
記者李定宇

----------------------------------------------------------------------

開放農業移工? 還有得等
2015-04-11 02:29:39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台北報導

日月潭紅茶春茶採收情形。 聯合報資料照片
分享台灣農業嚴重缺工,農委會原計六月試辦引進農業移工,但台灣農村經濟學會、台大農業經濟學系昨舉辦「台灣農業外勞政策」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及農團強烈反彈,勞動部也認為農委會提出資料不全,試辦計畫恐怕還有得等。
台灣農業人力老化、年輕人口外流嚴重。為解決缺工,農委會近年試辦季節性人力調度、農場實習及農業打工後,去年底提出農業移工試辦政策,針對屠宰、酪農、蘭花、菇類、果樹及茶葉等限定產業,定點引進三年,總缺工人數約八千人。

不過,昨天會中專家學者雖一致同意「農業缺工是事實」,但反對方認為引進移工將壓低農民所得,排擠農民打零工及兼差機會

逢甲大學主祕楊明憲指出,農業長期存在低成本、低價格策略,引進移工將排擠小農工作機會,拉低國內農產品價格,更壓縮國內工資若未解決產銷制度、提升農民所得,引進移工也無濟於事

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副教授王俊豪主張試辦引進農業移工,他指出,農業人力短缺嚴峻,農忙期各地都缺工,從結構調整緩不濟急,「試辦看看,才能知道擔心的問題會不會成真」。

屠宰、畜牧業 優先評估

中興大學應用經濟系特聘教授陳吉仲則認為,屠宰業、畜牧業較類似工廠、製造業,一年三六五天都缺工,應可優先評估,但必須先窮盡一切可能從國內找人。

勞動部:從產業發展思考

勞動部跨國勞動力管理組簡任視察侯松延表示,引進移工不能單從缺工討論,應從產業發展思考,農委會應提出產業發展目標、願景在哪,否則大量補足勞工後,反而可能壓低農產品價格,農民更難生存。

侯松延表示,目前農民勞動條件是否合理,能否提高勞工薪資,都可檢視。

此外,茶、果樹等季節性缺工,採收期集中在某幾個月,農閒時移工要做什麼?都需再補足資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