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2482360_l1112481692_l1112483042_l1112483141_l1112483041_l1112480408_l1112482644_l1112483442_l

201601132245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WMK5tn
《新竹縣采訪冊》上之記載:「金山面 山,在縣東南十里。
其山自吳寶廓東方來,紛紜排列,高或三、四丈,或四、五丈,形開金面。西衍平原,周廣數里,田園甚多。
西北為冷水坑 ,有泉自阬中流出,清可沁脾。阬之東南略聚一窩,竹木幽邃,新建長清禪寺在焉,
即「廳志」「古蹟考」所謂靈泉寺(今開台金山寺) 也。
寺前僧人種茶供佛,頗稱美產。有古榕一株,可百年物。樹下錯列巨石十數,以供遊人憩足。
寺右為鄭氏冷泉別墅。臨水結構,茅屋數椽,不甚裝飾;而曲徑短牆,環植花奔,一種天然幽雅之趣,亦足以遊目騁懷。
冷泉別墅之右為放生池舊址,冷水坑 之水迴繞長流:此縣東名勝之區也。
寺南復突起高岡,埔園寬矌,為泉興埔。再西復聚一窩,形如仰盂,周廣二百餘丈。
有泉涓涓微注,產草結子如粟,俗名出粟湖,人謂之養龍池 。
由出粟湖迆北低伏,形若垂簾,斷而復續,峰巒疊起者為十八尖山 。」
DSC0219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197.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19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例授  鄉飲賓顯考  何白公佳城)
DSC0219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道光癸卯年桐月  顯考  三吉翁公墓)
竹塹城東南邊緣的山丘群有水仙崙與金山面 山,合稱為金山面山系;
竹塹城建城時,取此山為少祖山,向西迤邐成水仙崙、鹿仔坑、坪埔頂、風吹輦崎等紅土台地、十八尖山 和枕頭山 ;
向北延伸為風空、柯壢山、柴梳山 、黃金洞山;
在這兩條台地面,係自東南向西北傾斜地勢平坦的埔面,自竹塹城遠望,
有「形開金面」之勢,故名之為「金山面 」。
DSC0219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妣  諱揀娘  雷媽蔡氏孺人墓)
DSC0220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顯考  例授大學生  號捷然  何公之坟墓)
清墾戶郭、陳、蘇之墾地,由於墾地與重疊,隨後引來一場多年墾權紛爭之纏訟,
至道光九年(1829),李分府(嗣業)捐廉買為義塚地,據憲禁冢碑內稱:
「……至道光年間,李前憲捐廉買郭、陳、蘇之土地公坑以東大崎、雙溪口 、金山面 等處橫直各三千餘丈,
以為義塚,俾民人隨處埋葬,閤塹欠蒙厚澤。……」這是金山面 義塚的濫觴。
由於此地地目原係無私權的義塚山坡地,
故日治之後,於明治三十七年(1904),新竹街役場乃將其部份地區保留為金山面 共同墓地;
光復以後,新竹市政府,將此「共同墓地」更名為新竹市第一、二、三公墓。
金山面 景色幽美、地靈人傑,吸引很多家族來此築祖墳。
如林特魁來台祖林衡山之墓與北門鄭家從乾隆起到光緒年間第六世(德字輩)為止,
鄭家人死後葬在金山面 的至少有三十二人。
此外,其餘平坦之地有各種「名穴」散佈其中-老虎穴、狗地穴、老鷹穴、蝙蝠穴、風爐穴、燕子入巢穴等,
尤以盧家的「燕子入巢穴」最傳奇,也是至今還保留下來的地理名穴。
DSC0220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4.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220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祖考  黃公漢官  暨派下子孫考妣共十二位佳城)
如今由於清華大學校園的擴展 ,  鄰近科學園區的公墓區已於近年清塚......
目前僅剩下高峰植物園附近的一片墓地 ;
趁著清明前後前往 , 果然覓得了若干古墓, 僅將踏查結果仔錄於後 。
DSC0301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1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例贈鄉飲賓  八十二翁李府君佳城)
DSC0302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皇清  顯考  號  盈科李公之佳城)
DSC03024.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5.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26.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考  諱 乞官  號崑南黃公墓)
DSC03027.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考  清添李公  暨 妣  蘇氏治墓)
DSC03028.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清  顯妣恩義  鄭母陳孺人坟)
DSC03029.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顯祖妣  洪媽  王氏香娘之墓)
DSC03030.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31.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同治辛未年修  皇清顯考  勤順范公  溫氏坟墓)
DSC03033.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DSC03032.JPG - 新竹  十八尖山古墓踏查
(例贈孺人  顯妣  林媽王孺人墓)新竹 第一公墓 古墓踏查 @ 時 空 旅 人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2WMK5tn


通知補稅 才知土地被佔變墓區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6-01
〔記者李容萍/大溪報導〕偌大的「夜總會」誰敢遷?市民黃讚魁等黃姓家族十一人繼承祖先大溪區三層段頭寮小段約五千坪的土地,由於地主長年居住外地,土地長年閒置,去年收到市府地方稅務局大溪分局通知,要求補繳地價稅將近十萬元,經申請地籍圖赫然發現土地被不肖業者當成風水寶地賺黑心錢,大小墳墓達一百五十個,讓地主們傻眼不已。
黃家地主成員為此向市議員彭俊豪陳情,彭俊豪昨邀集民政、稅務單位會勘,稅務人員指前年接獲檢舉,指該土地已非農業使用,實地勘查部分做為墓地,才改以一般用地稅率課徵地價稅,建議地主對於土地被侵占應主動提出告訴,以維護自身權益。
對此,黃家地主抨擊公權力不彰,表示其先祖卅一年前過世,所繼承的林地面積幅員廣大,雖然陸續發現有墳墓,他們還以為是葬在別人的土地上,直到去年收到補稅單,申請地籍圖才發現這些墳墓都在他們的土地上,並張貼公告要求侵占土地者儘速遷葬。
不過,昨現勘時,百餘座墳墓仍然不動聲色,地主希望市府能專案協助遷墓。

--------------------------------------------------------

121841  

甘氏家族清明祭祖 藝文傳家慎終追遠
客家電視台客家電視台 – 2015年4月5日 下午8:08
【羅安達 桃園】
清明節掃墓祭祖,各家族也展現特色,像是桃園龍潭甘氏宗親,每年都有400人齊聚祭祖場面,也會利用這樣的機會,以唱山歌、辦茶席的藝文方式祭祖,甘氏家族宗長說,甘家祖先以藝文傳家,希望用這樣的方式,表達對祖先的思念。
虔誠的對祖先敬拜之後,甘姓家族長輩在家族墓前,大聲唱起客家山歌、泡茶品茗,甘家總顧問說,唱山歌可以凝聚家族共識,而且每年一次相當有意義。
龍潭甘姓宗親會總顧問 甘吉雄:「就在上面,會唱山歌,三大調讓大家共同(聽),因為一年見一次,這清明掃墓。」
甘家理事長說,掃墓是家族每年重要的例行公事,但也要將祖先來台,流傳的藝文繼續延續,除了要表達對祖先的敬拜,也要告訴族裡的年輕人,文化傳承的重要性。
龍潭甘姓宗親會理事長 甘興源:「這就要傳承下去,讓年輕人以後知道,掃墓的意義在哪裡。」
甘姓家族子孫 甘育如:「文化特色,就是會招待大家吃一下,然後聯絡大家聊天,聯絡大家的感情這樣子。」
客家人慎終追遠雖然方式不一樣,但同樣都是表達對祖先的敬重,透過這一年難得的聚會,分散各地的家族成員,也可以彼此見面交流感情,清明掃墓也成了,凝聚家族向心力的重要節日。

神明鎮守納骨堂 灰頭土臉無人理

2015-04-07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清明連假民眾忙掃墓,原本尊宗敬祖的宗教活動,謝姓民眾昨天到潮州鎮第二公墓納骨堂祭祖,拍下納骨堂內的土地公、地藏王佛像,灰頭土臉的神明照片PO上網後引起熱議,謝姓民眾怒訴,四年前曾向鎮公所反應,但年復一年都沒有改善。

  • 潮州鎮第二公墓納骨堂內的土地公神像身上佈滿灰塵。(記者邱芷柔攝)

    潮州鎮第二公墓納骨堂內的土地公神像身上佈滿灰塵。(記者邱芷柔攝)

謝姓民眾表示,每年都會到納骨堂祭祖,他知道神像不易整理,該處風大灰塵多,管理員沒辦法每天都清理,讓神明臉上蒙灰相當不敬,他曾向公所反應,也建議可以將神像以玻璃框加蓋,眼看神像灰塵一年比一年厚,看了真的很難過。

神像照片放上網後,引起民眾熱議,有民眾表示,清理佛像要先退神後才能清洗,然後再重新開光,也許因為手續繁複才沒有整理;也有民眾抨擊,民眾支付塔位費用,管理單位當負責整理環境。

潮州鎮公所:不清楚 將派員了解

潮州鎮公所民政課課長洪文雄說,公所在今年清明連假前,曾派員清理管轄內的戶外神像,由於第二公墓納骨堂的神像在室內,不清楚為何神像仍有灰塵,將派員了解後再整理。

清明祭祖 中市推廣以米代金

台中市在公墓、納骨塔設「清明節紙錢集中區」,希望環保兼預防火災。(盧金足攝)台中市在公墓、納骨塔設「清明節紙錢集中區」,希望環保兼預防火災。(盧金足攝)中國時報【盧金足╱台中報導】

清明節掃墓習俗需燒大量紙錢,擔心引發火災,環保局鼓勵「以米代金」祭拜,祭品捐贈弱勢團體或食物銀行;這種「以米代金」方式早吹起「韓」風,韓國追星族流行以米代替花籃,活動後用偶像名義捐「米花籃」給慈善單位,和環保局推動減少燒金紙祭祖一樣,顧環保又行善。

全台缺水,天乾物燥,燒紙錢易釀祝融之災,環保局今年特別開出清明紙錢清運專用車輛,也在公墓及納骨塔設置紙錢集中專區,提醒拜拜減香少燒金紙。

環保局長洪正中呼籲民眾盡量不燒紙錢,選擇「以米代金」祭拜,在乾旱季減少發生火災,祭品也能捐給弱勢團體或台中市多家食物銀行,功德迴向祖先,祭祖、落實環保還能做好事,一舉三得。

事實上,這種「以米代金」早是韓國特色之一,韓國粉絲會在演唱會等大型場合送「米花籃」,活動後捐做慈善用途之用;環保局鼓勵減少燒金紙,因為製造大量二氧化碳需種下許多的樹木吸碳才能抵銷掉,衍生多種有害空氣汙染物,如一氧化碳、苯、甲苯、粉塵等危害呼吸道揮發性汙染物,影響環境及人體健康。

若是傳統習俗一時改不了,環保局推動紙錢減量集中燒,每燒1公斤的紙錢會產生1.5公斤的二氧化碳,去年清明期間紙錢集中焚燒量達452.21公噸,產生678公噸二氧化碳,今年希望有更多民眾響應配合。

清明之憶,潤餅之味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4-05
◎李敏勇 圖◎唐壽南
清明時節的記憶,印象最深的是包潤餅。說包潤餅,更準確地說,是捲潤餅。這些記憶和後來定居台北的生活習慣,是不一樣的。台北人,潤餅是尾牙吃的,而從南台灣遷徙到北台灣的我,我們,家裡的四男一女,除了二弟,其餘都因求學、就業,成為台北市民了,仍然保留清明時節包潤餅吃潤餅的習慣。
圖◎唐壽南
圖◎唐壽南
我的南台灣生活,是高中以前的事。父母的故鄉都在恆春半島,是恆春和車城,而我的成長是在高屏。父母結婚後,在高雄境內生下我和三位弟弟一個妹妹。我自認既是高雄人,也是屏東人。記憶裡的小時候,很少回到恆春半島、父母的故鄉掃墓。那時候,祖父母還在,外祖父己逝,但不記得小時候是否去掃過墓。而求學、就業北上以後,離開高雄,掃墓好像只是父母的事
父親過世以後,葬在恆春半島的墓園,每年清明時節都和母親、一些兄弟和孩子南下掃墓。畢竟父親和孩子是相連的血肉,有特別的牽繫。而母親六十歲時,長她七歲的丈夫就離開人世,父親墓園曾在初建時雕砌了「恩愛半生,戀眷一世」的字句,可以想見,掃墓對母親來說,多麼重要!三十年了,這一年一度,掃墓時,母親在父親墳前的細語,那種深情的對話延續著他們胼手胝足,一起養兒育女的人生情懷。
記憶裡的清明時節,現在的清明時節,家人一起包潤餅,吃潤餅。既是過去,也是現在。母親把這當做重要的事,不只是慎終追遠,更是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宴席。在我們家,就算子女已各有家庭,仍然藉著包潤餅團聚,而且不只在清明時節,常常在母親想到的時候,就一起包潤餅。
南台灣的潤餅和北台灣不一樣。不只應景時間不同,用料也有很大差異。若說北台灣潤餅,常見的是燒肉、高麗菜、胡蘿蔔、豆芽、豆干、花生糖粉;那麼南台灣的潤餅,豪華多了,隆重多了,烏魚子、香腸、蛋絲、魷魚、肉絲小炒、豆干絲、芹菜末、蘿蔔乾絲、高麗菜,醮糖大黃絲、豆芽菜、香菜、花生糖粉也少不了。
潤餅皮是必要的。母親知道哪個攤子的潤餅皮好,厚薄適度而且韌度要夠。小時候,母親會交代到哪個地方購買。清明時節,排隊購買時,看著製作潤餅皮的師傅,通常是阿吉桑。他一手拉拔著高筋麵糰,往前面的幾個圓圓大鐵平盤落置。一時之間,就可以拉起一張潤餅皮,反覆不斷。製好的潤餅皮堆疊在一起,隨後論斤秤兩,讓購買的人帶走。
最重要的是潤餅皮。好的潤餅皮不易破,可以包得扎實,吃起來軟潤。潤餅皮太乾,容易破。因為這樣,到哪買潤餅皮,是一定的,從前,在南台灣高雄的家,是這樣子;現在,在北台灣台北的家,也一樣,有時候,還會因為固定的商家未能供貨,改買了其他人的潤餅皮,而有掃興的經驗呢。
母親一直到現在,都九十有餘了,還是自己下廚房,料理潤餅的用料。看她去買菜、備料。從洗菜、切菜、烹煮,專注又細心。我們大大小小能幫忙的很少,聽命行事,參與最多的是:折潤餅皮、攪拌花生粉加糖,把泡軟的魷魚乾切成細絲。這時候,是母親的孩子們一面做一面聊天,見習的時間。
一盤一盤從廚房出來的潤餅用料上桌:蛋皮切成細絲,呈現的是明亮的蛋黃色;香腸煎熟煎透,切成片片,有撲鼻的香味;魷魚乾絲炒肉絲加葱段,類似客家小炒;烏魚子炭火烤過,有酒香,切成薄片;蘿蔔乾絲炒蒜青;大黃瓜絲要瀝乾水分後拌砂糖;高麗菜清炒;豆芽菜清炒;豆干炒肉絲;芹菜末汆燙瀝乾……還有搗碎的大蒜,切掉根的香菜,真是琳瑯滿目。
這時候,家人就坐,每人面前一個大盤子。包潤餅、吃潤餅的樂趣就是:每個人自己也要參與。先是把一張潤餅皮從鋪了微濕白布巾下的盤子取出,放在自己的盤子。愛大蒜之味的人,先在潤餅皮上抹上一些蒜末,然後撒上一層花生粉墊底。花生糖粉除了可增加風味,還有吸水作用,可緩潤餅皮的濕化。母親的習慣是多加一些加了糖的花生粉,遺傳自她家族長壽傳統,吃甜吃得重也是她的特色,是年紀真大了才稍有改變。而我們也確實感覺吃潤餅多加花生糖粉,風味更佳 。
接著呢?我們從小看著母親包潤餅,依序是從較少湯水的用料開始添加。例如蛋絲、豆干肉絲、蘿蔔乾絲炒蒜青、魷魚絲炒肉絲加葱段、香腸、烏魚子;再加上高麗菜清炒、豆芽菜清炒、大黃瓜絲;然後香菜。每種用料要適量鋪成平板長方形,以便包起來形式圓滿勻稱,沒有經驗的生手是做不來的。
潤餅的大小,端看自己用料多少。包潤餅時,隨意取興,可以偏重適合自己口味的用料。但菜色選取仍有其道理。烏魚子、香腸、魷魚肉絲葱條小炒,取其香脆;高麗菜清炒,取其清甜;豆芽菜清炒,也一樣;豆干炒肉絲和蛋皮絲,調味補實兼具;而拌砂糖大黃瓜絲,有清爽甜味;加上摻糖花生粉……若不適量取用,常常不可收拾,一張潤餅皮合攏不起來、爆了。相反的,用料太少,薄弱不堪的樣子,有如發育不全。從小,我們都向母親學習、觀摩她的方法。看看母親的表情,就知道是否及格,包得好,還會得到讚賞。
媳婦們參與了包潤餅,開始時,常常失手,另一半,我的兄弟們就會挺身代勞,提供最佳服務。母親說,她的兒子都疼某,不像她那個時代,男人不下廚房,動口不動手。看在眼裡,她羡慕,但並不一定嫉妒。看自己的孩子家庭和樂,她心裡應該感到欣慰。我們在台北,去母親那兒包潤餅時,大多是先生包給太太吃。母親則是習慣自己處理,有時她還在大家吃完之後,把剩下的用料和潤餅皮包給未能參加的孫子孫女。我就常常帶給女兒阿嬤的心意。
清明時節,從前是追憶;父親逝世以後,有些感傷。祖父母那一代和父親,感受有別。包潤餅時,會想起父親在世時的情景。父親寡言,用餐時也沒有什麼話語。學生時代,從北返南過節,他關心的總是學業,兒女踏入社會時,關心從事的工作、事業。他是自己在外求職謀生,而非承續家產。我和弟弟妹妹,除了二弟以外,也是如此,但比起父親,承續自家裡的福澤要多些。大家一起在母親住處包潤餅時,父親同在的場景彷彿依然,但座位上已無他的身影。面對盤子裡包好的潤餅,心裡會浮上一些悵然之感。
這就是人生之味嗎?一家人聚在一起,追思祖先的清明時節,一起圍坐著包潤餅、吃潤餅。兒女們逐漸長大成年,而父母慢慢變化,包潤餅似乎也將生活的況味包在其中,也包容許許多多的回憶。一家人變成好幾家人,像這樣我們兄弟各有家庭,仍然常以母親為中心,在她住處團聚,在台北的新故鄉,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包潤餅、吃潤餅。想著他們她們將來也許傳承這樣的生活情調、人生情境,或,也許不再了。
看著母親在包潤餅,她把潤餅皮擺在盤子,抹了蒜末,鋪上一層花生糖粉,依序擺上用料。潤餅之味有清明之憶,也有我們從小到大,甚至邁入白秋期,進入初老的人生況味。用料擺好後,從內往外捲起,然後左右折疊,再整個捲起來。我們──母親的孩子和孫兒女,也像母親、阿嬤一樣,一個樣子包潤餅。圓滾滾的潤餅握在手上,就如同白色芳香的記憶,從手心傳到心坎裡。
一年一度的清明時節又到了,三弟已約了一起去掃墓的日子。我們都提早一週,以避開交通巔峰時間。從台北到高雄,再租車去恆春,在那兒住一晚,在不同的飯店或民宿感受父母的家鄉不斷在變遷,但仍保有的島嶼南方之南風情。核三廠的巨球代替了燈塔,彷彿沉重的土地上的負荷,而架設的輸電線電桿一路往北延伸,冬後春初的山坡地仍然枯黃,常常讓我想起父親的肩膀,他的靈魂就在半山腰長眠。
住在高雄的二弟,家裡都會準備潤餅、掃墓完後,從高雄搭車返回台北之前,就在那裡一起包潤餅、吃潤餅。傳承了母親的潤餅之味,但不盡相同。回到台北後的清明時節,我和家人仍然會到母親住處,在三弟的家,一起包潤餅、吃潤餅,再現清明之憶。這樣的記憶會流傳在孩子們的心裡嗎?這樣的滋味會流傳在孩子們的口感中嗎?我並不知道,但清明時節的細雨飄落在早春的風中,草木綻放著初綠的風景,在死滅中的復甦情境喻示著生命的自然韻律,綿延而不絕,像一首幽幽的歌謠,記述並吟詠著在時間的五線譜上呈繪的人生。●

金門瓊林蔡氏掃墓 站立圍爐

2015-04-05

〔記者吳正庭/金門報導〕金門瓊林蔡氏宗親昨天前往太武山軍事管制區內掃墓祭祖,全部站立圍爐,以虔敬的心情追思先人德澤。

戰地政務時期蔡氏族人想掃墓還不得其門而入,解嚴後,軍方放寬限制,族人入內經里長確認,並採登記制,近幾年,金防部考量民情,還派專人在崗哨引導,今年更體貼老人家行動不便,備有椅子、涼茶。

  • 金門瓊林蔡氏族人數百人祭祖後全部站立圍爐。(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瓊林蔡氏族人數百人祭祖後全部站立圍爐。(記者吳正庭攝)

金門瓊林蔡氏宗親基金會董事長蔡是民說,開基祖是蔡十七郎,到五世祖蔡靜山開拓基業,明、清兩代人才輩出,有進士六人、舉人七人、貢生十五人、武將六人、國子監生廿七人、生員八十人,至明熹宗天啟年間獲御賜里名「瓊林」

蔡氏有兩座古墓均位於太武山軍事核心,除蔡靜山墓,另座是建於西元一七九九年、清嘉慶四年的清水師提督蔡攀龍暨夫人之墓,該墓歷史悠久,正因位於管制區、保存完整,列屬縣定古蹟。

七十六歲的蔡永和在印尼出生,從小就聽說家鄉在金門縣瓊林村,雖然行動不便,昨天仍帶著六名子孫第一次返鄉,一償宿願。

蔡氏族人祭祖後,習慣以家裡帶來的祭品席地而坐、圍爐聚餐,後來人數漸多,攺以外賣辦桌,考量人數漸多,辦桌餐廳只提供桌子、不提供椅子,多年來,除了老人、小孩,幾百人全都站著吃飯,也方便走動「串門子」,形成另一種特色。

百年祖墳在別人家 子孫「翻牆掃墓」卻挨告

▲百餘年祖墳在別人家,30子孫拿梯子翻牆掃墓卻被依「入侵住宅罪」移送法辦。(圖/翻攝Google map)
社會中心/綜合報導
後代想要為祖先盡孝道,居然全被移送法辦?新竹縣曾姓家族的百年祖墳,座落於橫山鄉陳家住宅內,迄今已有100多年的歷史。日前曾家30人前往掃墓時,因為陳家人不幫忙開門,於是自行拿「梯子」爬進去掃墓,陳家人發現後憤而報警,警方事後將3名曾家代表以「入侵住宅罪」移送法辦
報警的陳姓男子表示,當年長輩買這塊土地時,上方原有2座祖墳,其中一座在30年前就自動遷走,但曾家希望陳家支付40萬元遷葬費才肯搬遷土地被佔用還要付對方錢,讓陳家人都覺得「很傻眼」。
由於這座墳墓具距離住家不到20公尺,陳家人為了不讓往生者與生者的距離太近,特別在中間種了許多樹做區隔,希望能「眼不見為淨」,但曾家人衣來卻逕自砍樹、鋤草、燒紙錢,讓他們覺得曾姓一家人實在「目中無人」。
對於陳家人的指控,曾姓一家人喊冤表示,先前陳家老一輩在世時,每年清明節都會開門讓他們入內掃墓,但近年換了年輕人當家後,年年都被百般刁難,「掃墓一年只有一次,不知道他們為何不能給個方便」,且遷葬必須是雙方合意,「對方也應該負擔部分費用」。
由於警方到場時陳、曾姓兩家人仍然針鋒相對,場面十分火爆,警方只好先依「入侵住宅罪」將曾姓遺族移送法辦,並請兩家派代表前往警局作筆錄,但曾姓代表卻表示,他們會冒險爬牆,只是想盡一份為人子孫的孝道,「就算被告也沒關係」

-------------------------------------------------------------------

騙死人錢 公墓管理員A錢判刑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4-02 15:03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彰化縣鹿港鎮公所第一公墓管理員黃煥文,因積欠賭債,竟把歪腦筋動到死人頭上,他向朋友佯稱可代收納骨塔管理費,在5年內向47名死者家屬收了114萬元進塔費用,今天被彰化地院判3年10個月徒刑。
該案因公所發現公墓進塔收費兜不攏而爆發,黃煥文自知理虧,已答應還錢以保住這份工作,目前他已還了58萬餘元,但由於公所已報警處理,黃某因身為公務員,被檢方依貪污罪起訴,如今被重判,後悔莫及。
判決書指出,民國94年6月至99年6月間,黃某擔任鹿港鎮公所公墓納骨塔管理員,主要工作向塔位申請人說明進塔流程、收費標準、程序、存放年限等,並應審核申請人提供文件後,交付塔位鑰匙。
判決書說,申請人原本應向鹿港鎮農會繳費後,再持線費單交由黃某核對。但黃某因積欠賭債,利用職務之便,向申請人詐取塔費,5年來總共有47人受騙,黃某得手114萬元。

掃墓才知祖墳被拆 遺族告地主

2015-04-02

〔記者蔡孟尚/竹縣報導〕新竹縣女子蔡金珠最近準備掃墓時,發現夫家位於寶山鄉的祖墳竟然被整成平地,他聯繫地主後,才知對方強行拆除2座墓塔且亂遷12個骨灰罈,她認為這對先人十分不敬,昨天報警控告對方毀損、竊盜。

  • 新竹縣女子蔡金珠準備掃墓時,才知夫家祖墳被地主強拆,現場夷為平地。(記者蔡孟尚攝)

    新竹縣女子蔡金珠準備掃墓時,才知夫家祖墳被地主強拆,現場夷為平地。(記者蔡孟尚攝)

李姓地主說,這塊一分多的土地早在民國77年就完成買賣過戶,之後有請黃姓墓主的遺族協調遷葬,但一直沒談妥,他在農曆過年前再次告知要整地遷葬,對方也開出了80萬元的遷葬費價碼,但他實在付不出來,只好先整地再繼續跟對方協調。

「沒告知遺族就把祖墳拆掉還把骨灰罈搬走,實在太缺德了!」蔡金珠指著已長出雜草的平地控訴,當地原本有2座黃家的家族墓塔,裡面放了12個骨灰罈,她日前僱工除草準備掃墓,沒想到除草工竟跟她說找不到墳墓,她到現場看才知已被夷為平地。

蔡金珠說,當年買賣土地時有立約保留墓地,沒想到對方竟不顧約定和情理強拆墓塔,甚至連骨灰罈搬到哪裡也不跟他們說,她已向當地派出所提告;警方說,已到現場蒐證,會儘快通知地主到案說明。

--------------------------------------------

村民捕魚意外發現宋朝古墓 已有七八百年歷史(圖) - http://goo.gl/T97YNf


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https://bit.ly/3gCxHqu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近期台灣西半部水情不樂觀,各地水庫水位持續下降,陸續亮起紅色燈號,其中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一名網友日前開船遊湖,赫然發現清朝道光年間的墓碑,照片一出後,立刻引發熱議。
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浮出。(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浮出。(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先前日月潭水庫才有1座乾隆11年(西元1746年)的墓碑出土,FB粉絲專頁「日月潭一等高」23日又有新發現,文中指出開船遊湖期間,赫然發現距今178年前的墓碑,照片中,立碑時間為道光23年(西元1843年),中間刻著「顯妣諡淑慎陳媽鄧氏」,如今重見天日,「日月潭一等高」說明,長年掩埋在日月潭水底,估計要退水10米才能呼之欲出,代表離上次浮出水面大概在30至40年前。
消息一出後,網友紛紛留言驚呼,「這下面不知道還有沒有...」、「墓碑光亮,應該是子孫滿堂,後代幸福美滿」、「終於看到太陽了」。
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由 TVBS新聞網 提供 日月潭水庫勉強維持28.8%蓄水量。(圖/日月潭一等高授權提供)
根據《自由時報》報導,當地居民透露,該墓碑早在清明節就出現,不過,一般人沒辦法徒步抵達,因此沒有引起太大關注,另外,該墓碑保存良好,沒有被敲碎,研判後代子孫未撿骨,由於至今已百年之久,不排除骨骸早已風化腐朽。日月潭見底又浮出「道光年墓碑」 居民愣:恐未撿骨 https://bit.ly/3gCxHqu
日月潭在伊達邵碼頭土亭仔燈塔的下方,被民眾發現疑似清朝道光年間墓碑,推估距今已有178年的歷史。(日月潭一等高提供/盧金足南投傳真)
全台鬧水荒,南投縣日月潭水位下降,沈入潭底百年歷史的墓碑重見天日,民眾在伊達邵附近水域,發現疑似178年前清朝道光年間墓碑,由於墓碑完整,地下可能還有骨骸,網友表示,以往要潛水掃墓,今年後人終於可以陸上敬拜祖先。文化局表示,文化部文資局23日已到場會勘,墓碑由於已被人移岸邊,未來水位恢復時是否繼續沈入潭底或另做安置,還要經專家研議。
日月潭因為數月來水情警報,潭底乾旱,繼出現清朝乾隆時期墓碑出土又在伊達邵碼頭附近的土亭仔燈塔下方,出現疑似178年前的清朝道光年間墓碑。
網友表示,疑清朝道光年間的墓碑,恐怕還未撿骨,而且隨著潭底露出愈大面積,是否還會有其他墓碑出土,引起好奇。
文化局長林榮森表示,日月潭是一座人工湖,為了水利及發電需要,增加人工設施,湖面也加寬,造成本來在陸地上的一些土地沉入潭底,最近因為天氣乾旱,潭底外露,當年的墓碑浮出水面,重見天日。
林榮森說,這些在水下的文化資產,南投縣文化局已提報文化部,針對墓碑不管是否還有骨骸,中央都會進行審議,經鑑定判斷是否列為文化資產。
未來如果水位恢復,墓碑還要沈入潭底?林榮森表示,這些水下文化資產,未來可能會在岸邊豎立告示牌,載明文化歷史,也可能會畫定區域,提醒未來如果有捕魚或開發,要注意這個文資保護區域。
南投縣文化局文化資產科強調,文化部文資局23日已到日月潭針對水下文化資產進行會勘,因墓碑已被移到岸邊,所以該區域是否列為文資保護區?墓碑安置何處?都還要與文化部及文資專家學者進一步研議。日月潭178年前清道光古墓現身 文化部到場會勘 https://bit.ly/3xlexLB

2021-04-24_2202502021-04-24_2203052021-04-24_220257


獨家》逆轉!日月潭乾隆年墓碑 學者研判非古物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2021/05/01 20:30
〔記者劉濱銓/南投報導〕日月潭近來因乾旱水位大降,潭區大竹湖地區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引發關注,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今前往踏勘,從刻字、碑體表面有磨光研判,應非乾隆年間古物,而是百年內的近代產物。
刻有乾隆字樣的墓碑,碑文上方有「永屯」,右邊是「乾隆丙寅年修」(距今275年),中間則是「蔡公諱天牌佳城」,左邊為「陽男子孫立石」,意指先人是男性,名叫蔡天牌,諱是對死者的稱法,「佳城」則是墳墓,並由後代子孫立碑。
張素玢指出,該墓碑刻字痕跡較淺,古代墓碑因要留得久遠,刻痕會很深,且碑體表面有磨光痕跡,代表是重新磨製再利用,會這麼做已是近代的作法,推估已在百年之內,研判是後代重修時,照著昔日碑文雕刻所致。
至於「永屯」則不是祖籍也非堂號,仍待查明,應該也不是網路所稱中國廣西省,因乾隆年間從廣西來台的人極少,惟墓碑的實際年代,還需再詳細考據釐清。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日月潭大竹湖出現疑似清朝乾隆年間墓碑,惟經台師大台灣史研究所長張素玢勘查後,認為並非古物。(記者劉濱銓攝)
獨家》逆轉!日月潭乾隆年墓碑 學者研判非古物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t7TKrH

2021-05-03_1009011682021-05-03_10084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