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視總座被拔爆民視三大黑手 董事嗆聲不知好歹
2018/01/15 14:20 
〔記者曾德蓉/台北報導〕華視高層人事大地震,總經理郭建宏遭董事會以「不適任」為由解職,正式引爆與董事長陳郁秀的董總之戰,陳郁秀今偕同華視董事張天立、施振榮及徐瑞希召開記者會反擊。
張天立表示,「嚴格來講,這是一種家醜,但我們不得不召開記者會向社會大眾澄清,虧損降低的成就,這其實是所有同仁的努力,加上轉播世大運的單一專案」,但下半年開了八點檔《春風愛河邊》、綜藝節目《天生王牌》及《綜藝菲常讚》,「開始出現大量虧損,一個月在5000萬以上,所謂經營績效很好是真的嗎?華視經營上出現了嚴重的問題,我們董事會非常擔心,事情會惡化到無法收拾的狀況,因此必須要做出處理。」
張天立更撂重話「去年年初到年終,不斷出現小道消息在說郭總經營績效很好,這是一件非常奇怪的事情,不但沒有功勞,還把人家功勞搶走,做一個人要知道感恩,從頭到尾董事長即使在開記者會,都在幫某人留面子,這個人怎麼會不知道,大家不要傷了和氣,大事化小、小事化無,我事先因為基於善意,3個月前就提醒他『看來你並不是那麼擅長經營電視』,但他不知感恩,我真的是滿失望的。」
對於郭建宏指控被民視董事長郭倍宏及其親信等三個黑手包圍、華視變成「小民視」,張天立竟反譏「他其實是政治力介入才接任,是政治力介入的受益者,而不是受害者,讓當初政治力介入那位很難堪。」
陳郁秀偕同華視董事張天立、施振榮及徐瑞希召開記者會,說明總座風波。(記者王文麟攝)


郭建宏 (製作人)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 https://goo.gl/yPAmX5
華視董事會提出7大點 認定郭建宏不適任總經理
記者徐郁雯/台北報導2018/01/11 19:36
▲郭建宏總經理職務遭拔除。(圖/華視提供,2018.01.11)
華視今(11)日召開董事會,過半數認定總經理郭建宏「不適任」,並宣布將解除他的工作職務。對此,華視董事會認為郭建宏不適任的原因為「無法落實公廣集團經營理念」。華視也釋出郭建宏的評核資料,並提出7大點指出郭建宏能力不足之處,表示過去有部分高階主管離職,全是因為無法與郭建宏共事之故。
總經理評核書面資料
1、 領導力較不足
華視目前正面臨策略轉型的關鍵時刻。依過去一年的觀察總經理缺乏策略思考能力。面臨多位高階主管離職沒有能力説服優秀部屬留任。部分高階主管離職是因為無法與總經理共事,顯示總經理缺乏領導力。
2、 管理能力可再加強
對於公司的獎懲及人事常流於個人主觀意識,在公司目前仍發生重大虧損情況下,有關奬金發放不合理。以世大運業務獎金為例,在公司年度廣告預算未達成仍發放業務獎金70萬元,對於世大運奬金的個人奬金亦不盡合理。
3、 對於董事會及監事會議結論未能適時執行
有關董事會及監事會議關於業務佣金及績效獎金要求管理單位提出具體改善辦法未能及時提出,提出的建議也不具説服力常需多次追踪修正。
4、 預算編列缺乏正確性
提出107年度營運計劃及預算缺乏整體營運方針,尢其在節目製播、專案收入、組織調整及成本控管缺乏明確方向,在關鍵轉型階段整個預算編列與以前年度未有突破性的思維及作法。總經理無法提出整體方向又缺乏整合相關部門計畫的能力。
5、 節目製播缺乏前瞻性及差異性
在媒體產業重大變化之際,有關節目製播缺乏前瞻性思維。初始節目製播收視率落差太大。預計與實際收入有重大差異。新聞公共性未被強調,輕易更動播出時間。
6、 個人交際費用控管
在公司發生重大虧損之際應帶頭加強各項費用的控管而非對於各項交際費花費過多未加節制。106年度實際交際費支出超出預算。107年度加大總經理個人交際費預算顕然不合理。
7、 缺乏對內部稽核功能的尊重
未充分了解內部稽核在華視的功能及定位。偶有干涉內部稽核情事發生。未能尊重監察人扮演監督內部稽核的角色。


養公視是國民義務?日本最高法官裁定終結 60 年爭議
technews.tw查看原始檔
許多國家都有公共電視,像是我們的公視,英國的 BBC,日本的 NHK,美國的 PBS,由於比較沒有盈利壓力,加上政府經費挹注,因此一般能製作出不眾聲喧嘩的優質節目。然而,日本人或是移居日本的外國居民為了是否需要每個月繳錢給公共電視臺 NHK 這件事,已經爭議了 60 個年頭,最近爭議更多,現在日本最高法院終於為這個問題做了決議,答案是要。
自 1950 年以來,日本法律就規定任何有電視機的人都必須與 NHK 公共廣播電台簽訂合約,每月有必須支付的費用,現在只要透過任何裝置接收節目內容的人都要繳費給 NHK,但是日本廣電法並未將繳費給 NHK 訂為國民義務,端看收視戶的意願,因此 NHK 對不繳費者也無法強制執行。在英國也是只要透過任何裝置收看電視節目的人,每年要額外支付 197 美元的電視牌照費支持 BBC。
不繳雖然不會犯法,但是 NHK 收費員時常會來按鈴催繳,導致現在在日本有些人認為義務繳錢給 NHK 是違憲,認為應該讓人民自願而非強迫他們繳納,當中有一人一狀告上最高法院,經過 15 位法官投票,最後 14 位法官認為日本戰後國會已經做了一個理智的決定,授權一個由用戶繳費支持的獨立公共廣播公司,來取代戰前政府直接控制的電視廣播系統。
而透過電視機擁有者支持的系統,完全符合憲法 21 條在人民言論自由保障下獲得知的權利。日本家庭每個月必須支付 1,260 日圓給 NHK,加上衛星電視的話是 2,230 日圓,而 NHK 每年從這筆費用當中籌得 60 億美元,高達 1,800 億台幣,佔 NHK 整體營收的 96%。
2015~2016 年 BBC 可以支配的預算總額約為 37 億英鎊,約新台幣 1,495 億元,BBC 目前有 109 名電視及廣播節目主持人年薪超過 15 萬英鎊,其中約有 30 人從事新聞相關工作,這薪資已超過英國首相的水平,年薪 50 萬到 500 萬之間的主持人有 7 位。
與英國的 BBC 一樣,NHK 的新聞與娛樂節目在日本收視率很高,NHK 也有英文頻道,透過有線與衛星供應商在網路上對全世界放送。原本媒體具有崇高的第四權使命,且還有無冕王的權力,負責監督與教育目的,但媒體市場開放加上網路媒體競爭,使得商業化媒體盈利不足以支持高品質內容製作,反觀商業壓力較小的公共電視成為一片內容淨土。
公共電視也是一國的文化宣傳管道,如 BBC 與 NHK 透過各種平台播送英國觀點的節目,在軟實力全球化方面身負重任。反觀台灣公視年度經費只有 14 億~15 億元,包括政府捐贈的 9 億元、有線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基金每年提播約 8 千萬至 9 千萬元,企業贊助、個人捐贈、租金與產品銷售等自籌財源每年約 4 億元。


 

華視自製率未達7成又狂播中國片 NCC祭警告
www.peoplenews.tw查看原始檔
NCC(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已經在廣電法中規定,要求電視台本土自製節目比例要達到七成。不過經NCC統計,華視今年首季整體本土節目自製比率僅67%,要時段還在播中國戲劇,NCC今日特地邀華視前往說明,華視則表示是因戲劇投資計畫延宕才導致播出比例未達標。對此,NCC表示,已經依法先給予警告,並要求在一個月內改善,若持續未改善,將可以依法處20-200萬元以下罰鍰。
NCC今日舉行第742次委員會議,其中第二案為華視自製率不到7成討論案。因《廣播電視法》已經就規定本土自製節目比例要達7成,且今年元月新新修法還增加主要時段播送本土戲劇節目要達同類型節目50%以上等規定,該規定已經上路3個多月,以半年為期計算,過去華視都有達7成法規目標,但經統計,華視包含主要時段還在播中國戲劇,導致今年1到3月整體本土節目自製率僅約67%。
NCC發言人翁柏宗表示,除已依法給予業者警告,要求在一個月內限期改善,也通知業者今到會說明,但因為華視總經理郭建宏在國外,今由節目部經理代表說明,因節目經理說明可能不夠清楚,還牽涉華視定位,因此還會續行審議,請總經理再來說明。由於華視為公廣集團成員,但連華視都沒有達標外界質疑中視、台視兩無線電視台是否達標?翁柏宗則強調,另外兩家都有達標,「我們都有統計」。
翁柏宗指出,經華視今天解釋,去年已經訂有投資本土戲劇計畫,但因為人事問題延宕,才導致播出比例未達要求,預計今年將會投資3億元在本土戲劇。
NCC表示,華視尚未達標的,除了上述廣電法修法之前就規定的本土自製比率未達7成違規外,就連元月開始的新規定,也就是黃金時段的規定也還沒達標,不過因為主要時段的規定因為是半年計算一次,因此雖然目前尚未達標,半年後還會公布檢視結果,現在則是先提醒如果繼續播「琅琊榜」、「羋月傳」,半年後恐怕也會未達標。
翁柏宗強調,後續仍會再邀華視總經理到會說明確切執行進度和方法以及華視營運計畫等規劃。NCC表示,如果華視持續未能達到本土節目播出法定比例,依法可處20萬元至200萬元以下罰鍰。
此外,該法條目前雖然僅約束無線電視,但衛星頻道部分,NCC發言人翁柏宗也透露,目前NCC也已經請內容處在整理有關衛星頻道、無線電是頻道有關製播本國自製內容狀況,NCC已經在注意。

---------------------------------

拍賣華視救公視
2016-09-22 06:00
推文到plurk

快滿廿歲的公視又要推選董事長了,問題是,你多久沒看公視節目了?就算今年金鐘獎公視共七十項入圍,你叫得出哪一個叫好又叫座的公視節目?十三項提名的《一把青》當初資金不足,幾乎斷炊的窘迫,又有幾個人關心?
事實之一,公視是國家電視台,但先天不良,立委抵制,每年只給九億預算,人事開支就去了三分一。如今國家財政吃緊,更無閒錢來擴大公視規模了。
事實之二,公視沒錢做節目,誰來做董事長或總經理,都當不成救世主。想要卡位的董事就算口號亮麗,一旦沒錢,都是廢話。
事實之三,公廣集團旗下的華視更慘,公視有新聞部,華視也有,人才器材不能流通,擺明了就是浪費。明明是商業台,卻沒錢做自製戲,綜藝節目更頻傳欠費爭議,不少節目廣告更受公廣之限,無從揮灑,每年持續虧損三億元,除了變賣家產,無底洞是要全民買單嗎?
公廣困境的唯一解藥其實就在活化華視。只不過,不是把華視變旅館,而是像台視一樣,拍賣頻譜及土地,交給民間能人來經營(廣告再不景氣,台視不是依舊年年賺錢嗎?)替華視解除公廣枷鎖,才能喚回活力。
台灣目前沒有能力去培養BBC和NHK這類公共電視台,但是華視五千八百坪的土地,全部約五百億的資產,悉數拍賣轉做公廣基金,再以廿年為期逐年派分廿五億給公視,就算規模依舊還遠不及韓國,就已多了三倍活水,足夠從「小而美」起步了,公視的職績就是扮演火車頭,除了拍大戲帶產業,還要提供時段舞台讓年輕人試劍。公視已經虛擲了廿年時光,文化部長鄭麗君有無魄力大破大立?我們拭目以待。(藍祖蔚)

-----------------------

「資產活化」救得了華視?

推文到plurk
2015-03-30 06:00
◎ 鄭自隆
華視實收資本額16億9千萬元,至去年年底結算已累積虧損16億7百萬元,幾乎把一個資本額虧光了。早年無線三台(台視、中視、華視)「單月單薪、雙月雙薪」的風光早就「回不去了」。
老三台早年的風光來自政府頻道管制所形成的寡頭壟斷,三台董總都來自酬庸與政治任命,不管事或不懂電視,仍然賺錢。頻道開放後,90年代末期老三台龐大而老化的人力已經無法面對競爭,而華視在2007年黨政軍退出媒體併入公視後,虧損更加嚴重。
錯誤的政策形成華視悲慘的命運,2004年陳水扁連任總統後,為他草擬媒體政策白皮書的學者,逼著他兌現競選諾言,無奈之下2005年開始著手規劃黨政軍退出媒體,當時學者們還要求台視、華視全納入公視,幾經折衝,終於做出「一公一民」的政策決定,問題是那家公那家民,當時的公視董事長找來會計師評估台視、華視的土地資產,發現華視土地比台視多,於是要了華視、賣了台視。
台視民營化,現在雖然仍然辛苦,但活著好好的,也看到希望;華視併入公視,七年換了八個總經理,幾任董事長全由公視董事長兼任,電視環境如此險峻,董事長專任已經未必可以救活,何況是兼任、未必懂產業的「社會賢達」董事長們。
匹夫無罪,懷璧其罪,華視也是,和台灣許多產業一樣,本業虧損,就動腦筋到房地產,部分董事想出「資產活化」的點子,所謂「資產活化」重點有三項:
一是面臨光復南路的光復大樓,出租給一家物業公司,由其整理後當二房東轉租給文創業者。
二是現在的華視大樓,轉租給人開「主題旅館」。
三是停車場請國藝會投資蓋大樓,華視再向其租借使用。
「資產活化」不是不可,但資產活化也應和傳播有關,可以服務傳播產業,才不會有違公廣集團的宗旨,此方案的規劃棄本業於不顧,把華視淪為物業管理公司。
更何況目前光復大樓也是對外分租,出租率亦很不錯,為什麼要整棟租予一家公司,再由其當二房東賺一手?再說棄目前華視大樓不用,請國藝會蓋大樓向其承租,雖然二者租金有差額,不過總覺得「怪怪的」,華視大樓可是台灣最具特色的電視大樓,為什麼要轉租給人開「主題旅館」?為什麼是旅館,而不是商場或辦公大樓,或是其他電視台?若果真是旅館,整修是大工程,只租10年恐怕吸引不了人,租50年?就等於送給人家。
很多人看衰電視,認為電視終會被電腦、手機取代,1962年台視誕生時,同樣有人看衰電影與廣播,不過從傳播史可以瞭解新媒體競逐舊媒體有「替代、襲奪、並存、消失」四種狀況,新媒體可不保證會全贏電視普及了,電影與廣播並沒有消失,只是改變經營模式;網路或許會「襲奪」電視,電視就要思考新的方向與利基,「資產活化」可不是唯一的選項。
(作者為華視董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