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杨振宁去世,享年97岁。翁帆解套,28加15等于43,任务完成了YouTube https://bit.ly/3qHou31
"楊振寧去世"是假消息,清華大學闢謠了_國家科學院 https://bit.ly/3qBo3qV
"楊振寧去世"是假消息,清華大學闢謠了 | 每經網 https://bit.ly/3y2fc3W
傳楊振寧去世謠言博主道歉:將自罰停博至少3個月|楊振寧|謠言_新浪娛樂_新浪網 https://bit.ly/3jtcjoM
造謠「楊振寧去世」的博主道歉! 網友不買帳-大象網 https://bit.ly/2Tc5Bcp


翁帆(1976年7月-),出生於廣東省潮州市,汕頭大學本科畢業後,先是到汕頭一家企業工作,後到深圳一家高爾夫俱樂部工作。在深圳工作期間,與香港一名職員在香港登記結婚,但這段婚姻只持續了不到兩年就宣告破裂。此後翁帆成為廣東外語外貿大學翻譯系碩士班學生,她的導師是著名同聲傳譯員仲偉合。2004年12月24日聖誕前夕,28歲的翁帆與82歲高齡的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於廣東汕頭註冊結婚,一度成為社會熱點。2011年,翁帆成為清華大學建築學院博士研究生,攻讀建築歷史。其丈夫楊振寧比父親還大25歲引發熱議。
翁帆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s://bit.ly/36BlBsE
--------------
清華確認翁帆入讀該校建築系 拒答是否楊振寧特殊安排。
2011年09月17日 16:03:04
記者賴麗思、李燁池,實習生李光裕報導:「穿Nike鞋,牛仔褲,衣服、包包都十分樸素,(這就是)清華大學低調新生———翁帆。 "近日,一組疑是同班同學偷拍清華建築歷史系新生翁帆上課的圖片在各大論壇和微博出現。 9月16日,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學辦公室回應:「我們是有一個學生叫翁帆。 "
9月15日下午,記者登錄最早出現該組圖片的人人網主頁,一位自稱是清華大學建築系博士的網友新建了一個相冊,稱"我有個同學叫翁帆,以後可以自豪地說,我同學的老公是諾獎獲得者"。 從相冊上的圖片可以辨認,坐在課室內的女子的確貌似翁帆。
該網友添加了照片說明:"和奶茶MM被媒體高調捧進清華不同,翁帆姐姐相當低調,當時班級自我介紹時都沒人往那邊想,上課時也沒幾個人認識她;超級認真記筆記,跟一般學生在一起完全分不出來;雖然35歲,看起來超級年輕。 照片下還有網友評論道:"真的是翁帆! 她是旁聽還是被正式錄取的? "
16日早上,記者致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教學辦公室,一女性工作人員回應記者:「我們是有一個學生叫翁帆。 "該工作人員向記者確認此翁帆就是諾貝爾獎獲得者、美籍華裔科學家楊振寧之妻,並告訴記者清華大學建築系的博士為4-5年學制。
記者就翁帆在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取得翻譯學碩士學位的學歷背景,問該工作人員:「翁帆能否勝任建築學的學術研究? "該工作人員說,清華大學建築系有很多交叉學科,"任何稍微有點建築常識的學生,都能就交叉學科中的任何一個學科進行研究"。 當記者問"翁帆的導師是誰"、翁帆入讀清華"是通過博士考試統招,還是因為楊振寧而做的特殊安排",該工作人員說:"不管我們的學生是不是名人,我們都要保護她的隱私。 "然後掛掉了電話。
9月16日下午,記者又致電清華大學建築學院研究生招生辦公室,想要瞭解翁帆是否通過統招考試的途徑,招生辦一位女性工作人員也以"我們是教育部門"為由拒絕回答,並稱:"希望記者不要來打擾我們了。 "清华确认翁帆入读该校建筑系 拒答是否杨振宁特殊安排_新华网 https://bit.ly/3lixZ4G


 

hjgfh  

聯晚專訪/楊振寧看翁帆「仍像初戀那個女孩」
2015-03-19 13:16:16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左)與妻子翁帆(右)。 記者屠惠剛/攝影
分享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和相差54歲妻子翁帆結婚超過10年,當年82歲的楊振寧與28歲的翁帆登記結婚,受到舉世矚目;如今10年過去了,楊振寧看待翁帆,「仍像初戀時那個聰明活潑、沒有心機的女孩」,語氣和表情帶著甜蜜,楊振寧笑說:「我們談的是成功的羅曼史」。
楊振寧說,這段婚姻對兩個人都是「很好的事」,當初大家的不樂觀,如今看來都是錯誤的。但現在他比較擔心翁帆有的新問題要面對,「我擔心我離開,她要一個人面對將來,她的感情、生活的寄託」。

楊振寧這趟來台灣停留七天,太太翁帆亦步亦趨跟著楊振寧,一早就為他打理好穿著、張羅記者採訪事宜;拍照時楊振寧也不忘摟著太太的腰一起入鏡,兩人的感情與默契,盡在不言中。

談到兩人年紀相差懸殊的戀情,楊振寧說,「當初外界都不看好,有的人不敢說,但自己也察覺,在興趣、對世界的認知、還有身體上的問題,都是那麼不同,這些我都知道」。

但這整整十年來,對於我們的婚姻,我會說是非常成功的羅曼史。就像當初訂婚時我寫的一封信,說翁帆是一個非常聰明活潑、沒有心機的人。如今這個判斷通過十年的觀測,看來正確的,這也是當初我覺得,跟她結婚會成功的主要的動力」

-----------------------------

面容巨變 與楊振寧二十年翁帆經歷了什麼?組圖 - http://goo.gl/XZw2X7

----------------------------------

imattygesimages下載下載 (3)下載 (2)下載 (1)  

楊振寧:貧困環境改善 台灣學生卻懶惰了
2015-03-19 13:16:46 聯合晚報 記者鄭語謙/台北報導

諾貝爾物理獎得主楊振寧將演講物理與美。 記者屠惠剛/攝影
分享長年旅居在大陸北京的楊振寧,對於大陸學術發展快速、世界大學排名崛起屢屢超過台灣,認為除了大陸資源多、經費集中,另一方面是大陸有很多貧窮的農村孩子,想靠教育翻身;台灣城鄉差距變小,貧困的環境改善,台灣學生卻顯得「懶惰了」。
他建議,台灣的大學必須維持自己的傳統,包含「有形的建築」、「無形的人才」,才能保有優勢;另外也要留住能帶領頂尖研究的大師人才、培育新人,「如果十年前後都是同樣的人在做事,那是很嚴重的警訊」,一定要培養新人,研究才能往前走。

台灣的目前中研院和大學都面臨研究人員與師資「老化」的現象,但楊振寧說,全世界的學術機構都同樣面臨老化問題,以物理系來說,一個機構的物理系能走到世界前十名,代表四、五年間有兩至三名可以領軍的教授,「但十年後若還是同一批人,研究一定就不行了。」一定要培養新人,研究才能往前走。

曾在北京清華大學任教的楊振寧觀察兩岸三地學術發展,認為台灣、香港、大陸的教育方式都是「訓導、接受型」,而不是歐美的「啟發型」,因此學生都有「唯有讀書高」的風氣;但近年他和北京的教授聊天發現,現在重點大學中,表現好的孩子多數是來自鄉下的學生,而不是城市的孩子。

楊振寧說,早年台灣經濟發展時,造就許多傑出人才,但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農村環境,學術環境變好,但學生反而因此懶惰了;因此,近30年來,台灣的科學研究有很大的進展,但大陸的進展卻更大。

對於台灣人才近年屢被挖角至大陸、港澳,楊振寧說,大陸地大、錢多、資源多,台灣當然難以抵擋,但大陸學術研究也因為「錢太多」,動不動來了好幾億的經費,學術研究只能一股腦兒導向「能賺錢」或是「只想把錢花完」,對學術研究反而是負面的效果。

對台灣憂心人才外流,楊振寧反倒樂觀表示,荷蘭也是小國,但科學研究非常成功,每年都有人才被吸收到英國、德國、美國,但荷蘭始終堅持學術傳統,從來不擔心沒有人才。


1895年11月27日,發明炸藥致富的瑞典化學家諾貝爾立下遺囑,利用遺產成立基金會,以巨額獎金表彰對人類有卓越貢獻的人士,遺囑中,諾貝爾指示要將物理學獎頒授給「貢獻了在物理領域中最重要的發現或發明的人」。
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就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百年來僅3位女性得主! https://bit.ly/36AWzd5
2020年諾貝爾獎從10月5日起陸續頒發,6日將揭曉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最快將於台灣時間下午5時45分宣布。去年由加拿大學者皮博斯(James Peebles)、瑞士天文學家麥耶(Michel Mayor)與奎洛茲(Didier Queloz)共同獲得,皮博斯得獎原因是「改變人類對宇宙演化、地球在宇宙中地位的認知」,麥耶與奎洛茲則是共同發現了第一顆太陽系外行星「飛馬座51b」。
(由左至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加拿大學者皮博斯、瑞士天文學家麥耶與奎洛茲共同獲得。(AP)© 由 風傳媒 提供 (由左至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加拿大學者皮博斯、瑞士天文學家麥耶與奎洛茲共同獲得。(AP)
(由左至右)2019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揭曉,由加拿大學者皮博斯、瑞士天文學家麥耶與奎洛茲共同獲得。(AP)
自1901至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已頒發113次,獎項得主人數共213人。歷屆得主中,只有3位女性。最年輕得主是1915年獲獎的布拉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才25歲,與父親一起獲獎;最年長得主則是2018年獲獎的艾許金,以96歲高齡摘下桂冠。另外,美國物理學家巴丁(John Bardeen)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次的得主。
Q.諾貝爾物理學獎的獎牌是什麼圖案?
If you covet Leon Lederman's Nobel Prize medal for physics, now's your chance. Min. bid $325k. http://t.co/AP9ckmYEJC pic.twitter.com/y7Z4XiNkjy
— Charles Bergquist (@cbquist) 2015年5月27日
獎牌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背面是伊西斯與科學女神。
金製獎牌約重半鎊,含23K黃金,直徑約為6.5公分,正面是諾貝爾的浮雕像,獎牌背面飾物因獎項而異。諾貝爾物理學獎牌由已故瑞典雕刻家林德柏格(Erik Lindberg)所設計,背面刻有代表自然、母性與生育的古埃及神話女神伊西斯(Isis)手握豐裕之角(cornucopia),浮現於雲層之中;科學女神正在掀開伊西斯臉上覆蓋的面紗,西方文化中,「掀開伊西斯的面紗」即象徵破解神秘現象。
Q.諾貝爾物理學獎有6屆得主從缺,為什麼?
諾貝爾物理學獎項從缺的年份為1916年、1931年、1934年、1940年、1941年、1942年。根據諾貝爾基金會(Nobel Foundation),得主從缺的原因是:「若所有入圍的研究者沒有作品達到(第一段)所述之重要性,獎金應保留至下一年份。如果獎金沒有頒出,那麼款項應返還基金會。」
Q.共64屆得主共享獎項,那麼獎金呢?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穆胡(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諾貝爾獎)© 由 風傳媒 提供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穆胡(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諾貝爾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美國科學家艾許金(Arthur Ashkin)、法國科學家穆胡(Gérard Mourou)、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諾貝爾獎)
每位諾貝爾獲獎者會獲頒一塊獎牌、一紙獲獎證書,以及一筆不菲的獎金。不過獎金的數額不固定,隨著諾貝爾基金會的收入而變動,例如2009年的獎金為10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3140萬元);2012年獎金降至8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512萬元);2017年獎金又升為900萬瑞典克朗(約新台幣2826萬元);2020年得主的獎金再升為1000萬瑞典克朗。
根據諾貝爾獎官網統計,目前共有47屆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僅有1名,32屆有兩名得主在該年度雙雙得獎,另有34屆將獎項同時頒發給3位得主。如果該年度有多於一位得獎者,則獎金可以平分;如果同時有3位得獎者,則獎金還可以讓一人得1/2,其餘2人各得1/4。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圖/諾獎委員會)© 由 風傳媒 提供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圖/諾獎委員會)
2017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德國學者韋斯(Rainer Weiss)、美國學者巴瑞許(Barry C. Barish)、美國學者索恩(Kip S. Thorne)(諾貝爾獎委員會)
根據諾貝爾基金會:「獎金可平分給兩項值得獲獎的作品,如果頒發給一項作品的2或3名研究者,獎金應平分授予。但是獎金不得平分給超過3位人士。」
Q.歷年來最年輕的得主是?
最年輕得主是1915年獲獎的布拉格(Lawrence Bragg),當時他才25歲,與父親亨利‧布拉格(Henry Bragg)一起獲獎,得獎原因是「用X射線對晶體結構的研究」帶來極大貢獻。布拉格成為歷史上最年輕的諾貝爾獎獲獎者,這個紀錄直到2014年由年僅16歲獲得諾貝爾和平獎的馬拉拉(Malālah Yūsafzay)打破,但布拉格仍為史上最年輕的物理學獎得主。
#NobelFacts The youngest Physics Laureate is Lawrence Bragg, who was 25 years old when he was awarded the #NobelPrize together with his father in 1915. pic.twitter.com/CpWDTbd1DY
— The Nobel Prize (@NobelPrize) 2018年9月27日
最年輕得主——1915年布拉格(Lawrence Bragg)
Father's Day: William Lawrence Bragg and William Henry Bragg who jointly won a Nobel Prize for their development of x-ray diffrac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structure of molecules. pic.twitter.com/KcKTvvHjcG
— Ash Jogalekar (@curiouswavefn) 2018年6月17日
布拉格父子檔1915年共同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
Q.歷來最年長的得主是?
在艾許金(Arthur Ashkin)以96歲高齡打破紀錄前,諾貝爾物理學獎最年長得主則是戴維斯(Raymond Davis Jr.),2002年以高齡88歲獲獎,得獎原因是「在天體物理學領域做出的先驅性貢獻,尤其是探測宇宙微中子」。同年與他共同獲獎的還有日本物理學家小柴昌俊、義大利美籍科學家賈科尼(Riccardo Giacconi)。
Raymond Davis Jr., who won the Nobel Prize for the first observation of solar neutrinos, was born on this date in 1914. pic.twitter.com/9EVr30OvWa
— The Center for Neutrino Physics (@Center4NuPhys) 2017年10月14日
戴維斯2002年以高齡88歲獲獎。
Q.三位女性得主是?
攤開歷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獎名單,108年來209位得主中,僅有3位女性列名其中,分別是1903年獲獎的瑪麗亞.斯克沃多夫斯卡—居禮(Marie Skłodowska-Curie,通常稱為瑪麗‧居禮或居禮夫人),以及相隔50年、於1963年得獎的德裔美籍物理學家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自此之後超過半世紀的時間,再沒有任何女性能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殊榮,直到2018年才由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終結孤懸50年的紀錄。
居禮夫婦是彼此的工作夥伴,也一同獲得諾貝爾獎肯定。(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由 風傳媒 提供 居禮夫婦是彼此的工作夥伴,也一同獲得諾貝爾獎肯定。(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居禮夫婦是彼此的工作夥伴,也一同獲得諾貝爾獎肯定。(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居禮夫婦共同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鈽」和「鐳」,開創的放射性研究對後世影響深遠。1903年,瑪麗‧居禮的丈夫皮耶.居禮(Pierre Curie)明確表態,除非瑪麗和他一同獲獎,否則他將拒絕領獎的堅持下,才讓瑪麗.居禮寫下歷史新頁,成為史上首位獲得諾貝爾獎(1903年獲物理學獎)、更是目前唯一1位擁有兩座諾貝爾獎的女性(1911年獲化學獎)。
格佩特—梅耶1963年則因「發現原子核的殼層結構」帶來重大貢獻,而與另兩名男性科學家維格納(Eugene Paul Wigner)、延森(Johannes Hans Daniel Jensen)共同獲獎。
自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之後,超過半世紀的時間再沒有出現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由 風傳媒 提供 自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之後,超過半世紀的時間再沒有出現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自從格佩特-梅耶(Maria Goeppert-Mayer)之後,超過半世紀的時間再沒有出現女性諾貝爾獎得主。(維基百科公有領域)
史崔克蘭現年60歲,是美國羅徹斯特大學(University of Rochester)博士,目前任職於加拿大滑鐵盧大學(University of Waterloo),在2018年以「產生高強度、超短波長光學脈衝的方法」的貢獻獲獎。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現歷來第三位女性得主: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AP)© 由 風傳媒 提供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現歷來第三位女性得主: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AP)
2018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出現歷來第三位女性得主:加拿大科學家史崔克蘭(Donna Strickland)(AP)
Q.兩度獲獎的得主是?
美國物理學家巴丁(John Bardeen)是唯一獲得諾貝爾物理獎2次的得主,他於1956年和1972年,分別因「對半導體的研究和發現電晶體效應」、「聯合創立了超導微觀理論,即常說的BCS理論」帶來重要成就而獲獎。諾貝爾物理學獎知多少》有人25歲就戴上桂冠、有人高齡96歲才獲殊榮 百年來僅3位女性得主! https://bit.ly/36AWzd5

2020-10-06_1430382020-10-06_1430572020-10-06_143047


諾貝爾物理獎揭曉 日加學者摘桂冠
www.epochtimes.com.tw
查看原始檔
加拿大物理學家麥唐納。(AFP)
【記者黃捷瑄/綜合報導】瑞典皇家科學院6日宣布,今年的諾貝爾物理學獎授予日本東京大學宇宙射線研究所所長梶田隆章,以及任職於加拿大女王大學的物理學家麥唐納(Arthur B. McDonald),這兩位科學家發現微中子振盪效應,證實微中子必定有質量。
梶田(56歲)說,得知獲獎他感到「簡直難以置信」;麥唐納(72歲)則表示,「馬上抱了我太太一下」。
梶田藉著位在岐阜縣飛驒市地下1千公尺的「神岡質子裂變實驗設施」(Super-Kamiokande)發現3種微中子可相互轉換的「振動現象」,進而證實微中子有質量。微中子是宇宙的重要粒子之一,諾貝爾委員會表示,2位科學家的發現改變了人們對物質深處活動的了解,這與人們對宇宙的看法關係重大。
日本學者梶田隆章。(AFP)
較特別的是,梶田是2002年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小柴昌俊的弟子。來自同一研究團隊的科學家2次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這在日本還是第一次,在近年諾貝爾獎的歷史上也不常見。台大物理系透露,已邀請梶田於年底訪台,希望演講能順利促成。◇


翁帆28歲嫁82歲楊振寧!堅持早睡早起18年,用心把丈夫「照顧到100歲」繼子都感嘆:她是個好女孩

A9164E9F00EEw952h103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