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幕】(39) 客家在後山 - YouTube https://bit.ly/3iOdfDp
後山,過去,是台灣的蠻荒地;現在,是客家的桃花源。
一百多年前,客家人來到後山,發現這裡有山、有水、有平原、好耕種,大家陸繼遷來,在這裡開墾山林、耕田讀書。百餘年來,流傳著滿多有趣、感人的故事。
現在,客家人和原住民、平埔族、閩南人、外省人一起生活,共同打拼,在後山,客家人還保留著滿多古老的傳統,也有相當熱鬧的文化活動。
【清朝初墾】
說到後山客家的歷史,清朝咸豐三年,就有客家人來到璞石閣,「客人城」的歷史,算來相當早。玉里協天宮「後山保障」的牌匾,是清朝台灣總兵、廣東人吳光亮帶領廣東兵開山過來留下的。1877年,清朝政府派人招募二千位廣東人坐船來台灣,其中500人安排到卑南給吳光亮安置,在新開園、鹿寮、知本開墾。長濱的三山國王廟,本來是清朝客家兵所敬奉的。
1875年,已經有南部六堆鄉親,翻山越嶺來到台東,有沿海岸走來的,也有坐船來的。新港溫泰坤的「廣恆發商號」、宋安邦的「京兆堂」、大武鄉尚武村的「客庄」,都是六堆客家鄉親留下的足跡。早期台東出名的客家人,像吳金玉、林彬秀、黃拓榮、曾玉崙、曾貴春,都是從六堆遷移來的客家鄉親。
【二次移民】
日治時期,是北部客家移民較多的時代,大部份是從桃、竹、苗遷來的。因為西部水災、地震、人口增加,很多人謀生困難,有人先到花蓮,再來台東。所以,有人講啊!「當初因為水打田,才會流浪到花蓮」。不過,花蓮也難以謀生,才又輾轉遷移到台東,人家說「台東的泥土會黏人」,好山好水好耕作,就在台東定居了。
最早來到後山的北部客家,是會社請來的腦丁,像池上的何阿坤、黃連伯,都當過腦丁,存夠錢了就買田買地,才將家族接過來。民國十年以後,台東製糖會社從桃竹苗招募客家移民來種甘蔗,有坐船的、坐車的、牽牛走路來的。除了種甘蔗,也有人來種咖啡、當伐木工人。總的來說,還是來開墾種地的較多。昭和末期,後山的客家移民有一萬多人,可說是台灣客家的「二次移民」。光復後,種香茅正是好景氣,有人到後山種香茅賺了錢買田地、娶老婆。也有人種菜來賣,一枝扁擔挑了二十年,栽培子女讀大學。後山的客家故事,說也說不完。在台東,有南部客、北部客,還有外省客,有人講四縣腔,也有人講海陸腔。
【作埤開圳】
當年的後山,到處都是石頭荒埔、荊棘叢生,無路可走,大家努力砍草開墾,築堤防、挖水圳,所以說啊!「耕田又耕埔,做到兩頭黑」。
講到池上「浮圳」,就會想到曾貴春的功勞,真是不簡單。
關山、月美、新豐,以前是荒埔,關山大圳完成後,有二千多甲水田可耕作。
瑞豐、瑞源本來也是荒埔,客家人和阿美族共同努力,完成豐源圳,現在,是熱鬧的村庄。
【聚落】
池上的新興村,以前稱為「舊移民」,月美叫做「月野」,都是日治時期的移民村。起初,很多竹子茅草屋,漸漸才有木造瓦房、樓房。關山德高的彭厝、池上慶豐的大瓦房、電光這間樓房,都有滿久的歷史。
【信仰】
台東是多族群共同生活的地方,大家的宗教、信仰也能互相交流。後山也有人拜義民爺,有人請令旗來供奉,竹田義民亭的挑飯犒軍,歷史滿久了。受到客家的影響,不僅池上保安宮供奉五穀大帝,附近各村落的廟裡,五穀大帝的信仰也相當普遍。另外,各村落也都有土地公廟。
【人文】
後山的客家文化活動多采多姿,有八音班、山歌班、後山神鼓、醒獅團、花布燈籠,還有油菜花節、收冬戲等。客家人好讀書,民間保留很多古書,有各種手抄的族譜、藥書、符籙、山歌書等等。歡迎大家有空來觀光旅遊。
(39) 客家在後山 - YouTube https://bit.ly/3iOdfDp


2015-03-16_071647  

活動 | IC之音竹科廣播 FM97.5 - http://goo.gl/wiyB6I

活動時間:2015-04-11至 2015-04-11
活動地點:竹北市景泰然社區

發現新竹七波移民經緯

每個人都有原生故鄉
更有因工作或生活而定居的第二故鄉

新竹已是大家共同的故鄉
歡迎新住民和舊住民,一起深入發現
300 年來新竹平原七波移民經緯

七波移民分別是:
1718 年閩南人移入竹市暗街仔,今之東前街一帶
1725 年客家人移入竹北新庄子一帶
1949 年大陸省籍軍民移入,形成以眷村為主的移民
1970 年代工業區興起,產生城鄉移民
1980 年科學園區成立,大量科技人移入
1986 年台東阿美族,移入香山那魯灣村
1996 年外籍/大陸配偶等新住民移入新竹

講座由富廣開發.源富建設、秧隄博美館與 IC 之音共同主辦
報名參加前 50 名,可獲贈潘國正的金鼎獎著作「新竹人,日本兵,戰爭故事」一書

※ 時間:2015 年 4 月 11 日星期六 14:30(14:00 開放入場)
※ 地點:景泰然社區(新竹縣竹北市興隆路一段 385 號)
※ 講題:發現新竹七波移民經緯
※ 主講人:《愛上新竹》主持人潘國正
※ 報名時間:即日起至 4 月 9 日 18:00
※ 免費入場,額滿恕不增額,請儘早報名

講師介紹:
※ IC 之音竹科廣播《愛上新竹》主持人、資深文史工作者
※ 3 度獲得廣播金鐘獎、2 度獲得吳舜文新聞獎及國史館台灣文獻獎等
※ 《新竹文化地圖》、《新竹老店.城市容顏》、《新竹市眷村田野調查報告書》等書籍作者

----------------------------------------------------------------------

新竹站站長:潘國正
學歷:交通大學傳播科技研究所碩士
經歷:1.1983-2007中國時報記者、召集人、特派員、撰述委員
    2.2000-2007清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傳媒學程兼任講師
    3.2002-2007竹科廣播電臺(IC之音FM97.5)節目主持人
榮譽:1.2003年國史館臺灣文獻獎第一屆傑出文獻推廣獎得獎人
    2.2002、2003、2008年IC之音「愛上新竹」節目,入圍廣播金鐘獎地方文化、社區服務節目獎(與姜雪影共同主持)
    3.2009國史館臺灣文獻獎優良書籍(新竹市醫療業耆老口述歷史/新竹市文化局)
    4.2012年,主持IC之音「愛上新竹」節目,榮獲廣播金鐘獎社區節目主持人獎(與洪惠冠共同主持)
著作:1.1997竹籬笆的長影─新竹市眷村爸爸媽媽口述歷史/(與邱碧芳等人合著)新竹市文化中心
    2.1998大河的故事─頭前溪的記憶(與何高祿等人合著)/時報文教基金會
    3.1999世紀容顏─新竹縣市三十位百歲人瑞生命史/三千歲的故事(與何高祿等人合著)/新竹縣文化中心
    4.2004城市容顏、新竹老店─新竹市老店田野調查報告書(與楊宗灝等人合著)/新竹市文化局
    5.2005新竹市進出口產業史錄/新竹市進出口同業公會
    6.2006臺灣矽谷─文化科學城/新竹市文化局
    7.2008新竹市醫療業耆老口述歷史(與曾子軒等人合著)/新竹市文化局

-------------------------------------------

生命故事講堂-專家分享
演講人:潘國正 IC之音副總經理
日期:2012/10/18
時間:9:50AM-12:00PM

總籌:楊協
副籌:陳品蓁、李佳豪
紀錄:鄭婕均、王詠萱
攝影:周旻孝

潘國正:「我一直認為『沒有紀錄,就等於沒發生』」。

  演講主題-生命的故事,潘國正先生一生的職涯過程,主要有三個,中國時報、中國大陸某家藝術公司、IC之音。他只有小學畢業,但憑著一番認真,考上了新竹中學,因為他的特殊案例,引來了媒體的報導,他憶起「就是因為那篇報導鼓勵了我,讓我覺得原來當新聞記者也可以報導人的光明面,這也開啟我的記者夢,而後我考上世新,更確立了記者之路,在我當實習記者時,我便把我的作品寄給中國時報,很幸運的我被錄取了,便開始記者的心路歷程」。
  「我得過很多講,這是我從小立下的志願:不管你在甚麼領域工作,都要拿到那個領域最高的獎。人生的一個遠程的目標,你要拿這個獎,你要為這個獎做準備,你在做每個領域時,你要有個目標,很用心地去準備,在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全力以赴(IC之音入選金鐘獎,而潘國正先生包含兩項)」,潘國正先生勉勵台下的學生要設目標並努力達成、實現它。

  在進入媒體前,需懂得媒體的傳播方式,以拉斯威爾傳播模式最為著名,雖然不嚴謹、單向的,但卻是傳播理論的精隨,到底誰在控制,為什麼控制,控制甚麼,像旺中事件,他控制多數媒體,使多元聲音單一化。
誰 說甚麼 透過甚麼通道 向誰 產生甚麼效果
傳播者 內容 媒介 接收者 效果
研究領域 控制研究 內容分析 媒介分系 受眾分析 效果分析

  了解傳播的方式後,就需懂得媒體的控制,大致可以分為十種(1)政府控制(2)組織控制(3)自我控制(4)消息來源的控制(5)第三方控制(6)廣告的控制(7)集中的控制(8)寡頭壟斷(9)公眾控制(10)保密控制
  潘國正先生說到「記者本身會自我控制,民國七十二年當記者寫新聞時,自己就會設限,內心會有一個小警惕,自己就會過濾哪些內容可寫不可寫,本質上是專業義理影響,但外部的影響也很重要,例政府法規的規定,大眾觀感,所以就會有選擇性的控制,選擇性的報導,選擇性的隱匿。」

  再來報業控制的分類(1)機關報(2)第三部門(3)民間辦報(4)文人辦報(5)企業辦報(6)生意人辦報
  生意人辦報是這十年來出現的,以蘋果為例,它顛覆了台灣對新聞的重新定義,跟文人辦報相比,知識分子會失望。潘國正先生特別記得「在2007年時申請退休,我深深地對中時大樓一鞠躬,因為他給了我車子房子妻子兒子,他給了我很棒的一個發展空間,所以當你看到蘋果的時候,會非常失望,因為他是生意人,只有看到利益就會不顧一切地放大扭曲一個事實,利用自己有的工具,拿私人利益去對抗反對你的人。」

演講之中,潘國正先生提到他與陳力俊校長的一件趣事:
  「去年陳力俊校長在尾牙時,與我討論過是否要募款建一座清華博物館,那時我建議,如果把他蓋成建築物,他就像校史館一樣沒甚麼人會進去,若如果是活的,到哪裡都可以發現有趣的故事。就像舍監的故事,他就是活的博物館,清華其實有很多有趣的故事,之前有個學生採訪一位校醫,他是八朝元老,經歷八個校長。這些故事都是沒有紀錄就等同於沒有發生的,所以讓學生知道了這些故事,對學校的黏著性越強,以後越容易捐錢給學校,他會帶著聲音記憶畢業,會產生一種效果。」

  提到媒體的效果,可以從「認知→態度→行為」三者找到關係,舉例來說你今天知道可口可樂,不管對它有沒有好感,你知道它不代表我喜歡,你喜歡了不代表我會去買。
  要做宣傳,要運用媒體,第一步就是要讓他記憶,第二步要有感,第三步要有好感、喜歡、感動,第四步要有行為,要讓他立即產生行動,其中最難的就是「態度」,你要讓他喜歡、滿意很難,像選舉買票為什麼比較快,因為它跳過了「態度」,直接到了「行為」。

  演講最後潘先生來下值得省思的是「蘋果:雖然很多裸體屍體,但卻是政治最中立的媒體,但隨著黎智英的離開,蘋果賣給了別人,隨著老闆換人,以後的蘋果還會是蘋果嗎?」
----------------------------------
中國時報新竹採訪組在潘國正帶領那期間,是天下無敵,他的能力強,對同仁尊重,最重要的是他還身先士卒,自已下來寫稿,他在的那段時間,中國時報新竹採訪組拿過多少大獎,可以用數不清來形容。

 同仁每一位在他帶領下是士氣高昂,氣氛融洽,分社是一團和氣,我想所有被他帶過的記者,都會很懷念他。

 再回頭談我自已,前幾年我的新聞對象是張念慈,這幾年是王慧瑛,誰能否認這兩位是全聯合報最優秀的記者,她倆人是年年回總社拿優質金牌的記者,寫阿娘喂的新聞寫的一級捧,連我看了都想哭。

 我還能力抗被她們尊稱一聲陳大哥,也靠我偶有揭弊、環保、生態跟一些縣政新聞,才沒被打趴在地。

 我一定要說清楚的是,以這二個月來講,慧瑛上了幾條好新聞上全國版,我靠什麼呢?我寫年替台北市政府徵稅六百億的謝松芳老家做東方美人茶,我還拍到他脫光上衣打赤膊的照片,發了獨家新聞不見報。

 我再寫螳螂捕捉天蛾的獨家新聞,也是被扣了很久,直到總社在找這 條新聞叫我重傳才在全國版見報。我還寫鄭永金的兒子排104的國民黨中央委員鄭朝瀚,用父母親最後一字組成「寶島、金華」茶庄在今年全縣東方美人茶比賽出盡風頭,還到北京推廣東方美人茶,也不見報,這一來一往,就讓上頭感覺怎麼權欣一直在漏新聞,苦啊!我們這種記者從來從來不會越級反應,總是檢討自已是否真的能力很差,也不會問我的新聞那裡去了,愈不見報士氣愈低落,最後就變成 人家休修理你的籍口 ,說你表現很差。

 留稿要留的有良心,但問題是,留稿會留來留去留成仇。道理很簡單,長官看到想留下的稿子,一定是獨家也很捧的新聞。想留到沒稿的時候再用,但人的心理很奇怪,當初第一眼看到覺得很捧的新聞,你在第二次看的時候,就沒有第一眼看的捧的感覺,到第三次拿出來看的時候,反而覺得好像舊稿,一點都不稀奇了。這是時常發獨家新聞者的悲哀與痛苦。

 再所謂批評你稿子寫不好,更是沒有道理,做長官者,絕對不能要求寫黑道新聞要詳細,好的長官會替他隱瞞身分,保護部屬不受傷害,在台北市記者很多沒問題,鄉下隨時都可能碰面,做長官的要求這種新聞要寫清楚,那不是叫他去死嗎!

 說記者稿寫不好,退稿也沒有道理,只有在沒有新聞的時候會檢討稿子寫的好不好,人家只檢討有沒有獨家或新聞,能進四大報,稿子會寫不好嗎?

 叫孔子來寫,也可以挑出毛病,退你的稿,扣你的稿是在立威是在整你,我是經過最嚴厲的退稿大王─中時晚報鄭姓採訪主任手下訓練磨練出來的記者,我會不懂嗎!

 記者很可憐,假設他今天要寫四則稿子,第一條被退二次後,你後面幾條新聞就不要寫了。

 真的拜託報社長官,心存仁厚,考慮我們人手較少,多讓好新聞上報,千萬千萬不要再留稿,留來留去留成仇啊!

竹市在地企業揪甘心 宴請700身障

2015-03-16

〔記者傅潮標/新竹報導〕新竹市知名企業「福源花生醬」,為回饋社會,昨天席設七十二桌,免費宴請約七百名弱勢的身心障礙市民,並提供二十二萬元摸彩獎金,還邀請李㼈、王中平與丁國琳等藝人演出,場面熱鬧溫馨!

  • 新竹市知名企業福源花生醬,為回饋社會,昨天席設七十二桌,免費宴請約七百名弱勢的身心障礙市民。(記者傅潮標攝)

    新竹市知名企業福源花生醬,為回饋社會,昨天席設七十二桌,免費宴請約七百名弱勢的身心障礙市民。(記者傅潮標攝)

新竹市「福源花生醬」老闆曾廷海,二月一日才邀請三百五十名低收入戶、單親家庭品嘗火鍋,並為孩子慶生,贈送禮物與壓歲錢,昨天再度結合至愛服務協會與救國團新竹真善美聯誼會舉辦這場公益活動,為弱勢身障市民送暖。

曾廷海昨天與妻子及創辦「福源花生醬」的母親劉瑞英,都出席這場愛心餐會。曾廷海表示,基於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回饋鄉親,希望帶給社會正面的力量,他並當場允諾明年還會繼續舉辦。

昨天出席的身心障礙市民,涵蓋智能、肢體、精神、脊髓損傷、多重障礙等各種障友,他們由熱心志工們協助,一面欣賞藝人的演出,一面品嘗各色佳餚,滿懷感恩與歡喜。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