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957684d957685d957683

捐百萬獲頒榮譽董事 慈濟志工駁制服階級
【清倉】寵物雲毛毛商城換季5折起捐百萬獲頒榮譽董事 慈濟志工駁制服階級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menrFw
東森新聞記者董懿嫺、崔文沛/高雄報導
內湖慈濟開發案爭議不斷,連帶令人好奇,外傳慈濟志工有分階級,還會依捐款多寡穿不同制服,真的如此嗎?高雄靜思堂工作人員指出,捐100萬元的確可以成為榮譽董事,但想成為真正的志工,還必須經過2年的見習培訓,並守十戒經過授證,才能穿上這3套制服,且全部自費。
不管是高雄氣爆現場,還是日本311賑災,總是可以看到慈濟志工的身影,藍色POLO衫、白色長褲或藍褲子,這是最常見的慈濟服裝,不過,在不同的場合,也有穿著一身藍色旗袍或藍色洋裝的慈濟人,外傳依照捐贈的善款多寡,可以穿上不同的服裝。慈濟基金會高雄分會公關志工召集人曾淑婉解釋,「我們不在於捐款的多少,也沒有階級之分,那就我們慈濟志工的制服有好幾套。」
[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原來每位經過授證的慈濟人都有這3套服裝,分別是藍天白雲的工作服、被稱為八正道的藍色洋裝,還有出席正式場合穿的旗袍,正所謂修行人的三衣一缽,而且全部得自費,但要穿上這些衣服,必須要經過一些考驗。曾淑婉指出,「榮譽董事,這個是捐100萬元,但是你一樣要經過1年的見習,還有1年的培訓。」
簡單來說,只要有捐款就是慈濟會員,但要成為真正的志工,第1年必須找25個家庭加入慈濟會員,才能開始見習,第2年再找15個家庭,就可以接受培訓,還得要嚴守十戒,經過授證女生稱委員、男生叫慈誠。
透過宗教禮儀,慈濟人從服裝到言行,都有一定的規範,從證件也可以看出端倪,紅色蓮花是捐100萬元的榮譽董事,但要有第2顆藍色蓮花,得經過2年的見習跟培訓。
儘管經過嚴謹的訓練,慈濟人中還是不乏因為劣油官司纏身的頂新前董座魏應充。另外,像是利用高級材料建造的靜思堂,雖說立意是無償開放分享給民眾使用,卻也惹來舖張浪費的爭議。
捐百萬獲頒榮譽董事 慈濟志工駁制服階級 | ETtoday地方新聞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menrFw

慈濟制服
2017-10-18   | 慈濟基金會
分享到臉書! 分享到LINE!
慈濟制服的產生是為了呈現團體的一致之美,慈濟志工穿著統一的制服,除了能展現禮儀之美,也學習規範並節制個人行為,是一種自我修行的實現。(攝影者:李裕卿)
制服,是團體精神與氣質的展現,也便於大眾辨識團體的職務。慈濟志工穿制服,除了對團體認同,也表示願意為社會大眾服務的決心,承擔佛教徒的本份與使命。
依循勤務展威儀 落落大方行正道
慈濟制服的產生是為了呈現團體的一致之美,慈濟志工穿著統一的制服,除了能展現禮儀之美,也學習規範並節制個人行為,是一種自我修行的實現。而慈濟志工也會依據場合與勤務需要,會有不同的穿著,以符合禮儀與務實的需求。
女眾志工有一套名為「八正道」的制服,衣上有八顆釦子分別代表正語、正定、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命、正業與正念,這套衣服蘊含佛教精神與慈濟人的內涵。(攝影者:林宜龍)
慈濟女眾已受證委員主要有三套制服,而男眾則有兩套制服。慈濟志工的大禮服出現在莊重正式的場合,比方一年一度的歲末祝福、浴佛典禮,以及其他重要而正式的對外場合,如代表接受表揚或進出國門。這一套大禮服代表慈濟志工對與會者的崇敬,也表達慈濟志工對場合的尊重。因此,女眾委員穿著具有東方典雅的旗袍,展現氣質與服儀之美;男眾慈濟志工則穿著筆挺西裝,有精神又動靜皆宜。
慈濟制服除了禮儀與精神的展示外,也有內化作用。女眾志工有一套名為「八正道」的制服,衣上有八顆釦子分別代表正語、正定、正見、正思惟、正精進、正命、正業與正念。這套衣服蘊含佛教精神與慈濟人的內涵。藉由這套服裝提醒慈濟志工待人處事要內化佛所教法,應當走在正道上面。
普羅大眾對慈濟志工熟悉的第一印象就是「藍天白雲」,即藍上衣與白褲子的制服。這套利於行動的制服眾所皆知,是慈濟志工最常穿著的工作服。志工們穿著這套制服穿梭大街小巷進行社會福利工作,也穿著這套制服出現在國內外各災難現場。
另外一套「灰天白雲」,即白領灰上衣與白褲的制服,也是一套工作服。這套制服是慈濟培訓志工的制服。培訓志工願意投入慈濟,學習慈濟人文的階段,穿著這套制服可讓培訓志工不會覺得壓力,同時又有成長空間,也便於資深志工辨識與加以關心、陪伴。因此,顏色本身並無階級高低之別,只有時間先後之差。「灰天白雲」是難能可貴的新發意菩薩。
神秘之花小識別 打破迷思廣招生
慈濟志工衣服左上角會別上志工證件。志工證名字下方有三朵不同顏色的蓮花是志工們承擔工作的識別。舉凡已受證委員的慈濟志工,中間皆有一朵藍色蓮花;若是為男眾慈誠隊,或是加入慈誠懿德會,右邊有一朵綠色蓮花;左邊的紅色蓮花則是慈濟榮譽董事。蓮花並非階級、位階之分,純為辨識與感恩個人承擔而已。
在慈濟,無論志工穿上哪一套服裝,都是應時、因地制宜,是為了體現團體的人文之美。慈濟之美,志工來自不同背景,卻因制服而平等。透過制服,志工展現個人威儀,讓見者心生歡喜,從而投入志工行列,同行菩薩道
慈濟制服 https://bit.ly/2PsY5Ys
---------------------------------------------------------
慈濟不是以服裝分階級、靜思堂用的是銅瓦,慈濟人澄清網路謠言
Post on: 2 月 27, 2015  NPOst 編輯室  68
(圖片來源:慈濟基金會臉書)
作者/ 葉慈澍(任教於慈濟大學、慈濟委員)
相信許多人都看過關於慈濟如何如何的文章,剛才筆者 Google 了一下「慈濟的真相」,也可以 Google 出一大堆;有些我看了,覺得可能是誤會,但是當事人卻沒有去詢問,只是讓誤會、誤解放在心裡擴大,其實很可惜;當然,我也為我們所造成的誤會跟各位道個歉。
可能會有人說:你是什麼「南北」?又不是上人,憑什麼我要接受你的道歉?
不好意思,我真的不是什麼大人物,我只是一個小小的慈濟委員,努力的在修行的路上盡我自己的力量。全台灣的委員與慈誠(男性)有七萬人左右,再加上環保志工、人文真善美、人醫會與教聯會、慈警會,可能有十萬人左右,我真的不算什麼。
但是,因為我今年年初才授證,我親身走完見習、培訓整個過程;而過去的十幾年,我一直都是志業體的員工,我想要跟大家分享一些資訊。
【穿藍裙子要捐 100 萬?】
常常聽到有人說,慈濟要捐一百萬才有藍裙子穿。事實上,藍裙子是「八正道」,是委員的制服。委員一共有三套制服,藍衣白褲(藍天白雲)是我們的「工作服」,藍裙子跟旗袍是正式場合穿的衣服,旗袍是「禮服」,平常很少看到。慈誠(男性)有兩套制服,一套是藍衣白褲(藍天白雲)的「工作服」,另一套是西裝(正式服裝)。所以,藍衣白褲跟藍裙子、旗袍、西裝,都是同一種人(委員/慈誠或正在培訓的委員/慈誠)。
除了委員/慈誠以外,我們還有灰藍色的上衣配白褲(青天白雲),那是培訓的老師(教聯會);教聯會老師也有培訓制度,培訓完成授證後的老師還另外有白上衣與灰藍色的長裙(男性我不清楚)。
還有淺藍色的上衣配白褲,那是慈青(大專生)。
灰衣白褲是正在見習的委員/慈誠/環保志工。
慈警會是否有自己特殊的制服,因為我不曾請教過,所以容我後續補充。
當委員要花多少錢?答案是,除了授證時要做衣服要花錢(還有委員的別針)以外,當委員真正要花的是「時間」…要投入濟貧、訪視、醫院志工、上課(委員培訓至少一年,每個月要上一天課,中間只能請假「兩次」;進入培訓之前要「見習」,也是一樣每個月上課至少一年。授證為委員/慈誠後,每個月也還有「精進日」,半天或一天的課程。當然當了委員/慈誠以後,濟貧、訪視等等活動一樣少不了。),還要去募款,但是募款主要是募心。我的會員多半都是一個月 100 元的,也有師姊的會員是一個月 50 元的,各人隨份隨力,沒有勉強。
捐 100 萬元的叫做榮董。榮董沒有制服,證件是金色的榮董證。榮董的由來是『十多年前,我呼籲十方善士共同建設慈濟醫院,大家為了響應善舉,歷經千辛萬苦地奔走勸募。當時無論是捐贈或募得一百萬元善款,都是不得了的大數目,我實在很感恩許多發心的大德,所以給予最榮耀的名稱為「慈濟榮譽董事」以表達我刻骨銘心的感恩,並以慈濟榮董的善行義舉做為大家的典範。』(資料來源:慈濟網站)時移事往,現在仍會有大德想要捐榮董,這是做為一種方便法門。
榮董如果參加培訓成為慈誠(男)或委員(女)以後,榮董證會被收回,發給委員證(常見的灰藍色的證件,從這裡可以看出慈濟到底看重的是委員還是榮董。而且,我自己也不只一次聽到上人鼓勵榮董參加培訓成為委員。)榮董的資格成為在委員證下緣的一朵小小的金色蓮花圖案,不仔細看還看不出來咧。我的資深委員師姊就是先成為榮董再成為委員,這件事情是他親口跟我說的,我也親眼見證了他的委員證下緣那一朵小小的金色蓮花。雖說捐榮董對於企業界的人士是個方便法門,但也不是一定要「一次」捐一百萬的才能成為榮董,我們有師姊/師兄是發願捐榮董,但是總共花了十幾年才圓滿的也不在少數。我們有做清潔工的師姊捐榮董,花了很長一段時間!
最後,如果慈濟是用捐款的多少來區分穿什麼制服,我根本不會參加;就像有些大德說的,又不是贖罪卷,而且上人也一直諄諄教誨我們,最重要的是心,心心念念都要在修行的路上,並不是信佛捐款就會成佛!
慈濟不是以服裝分階級、靜思堂用的是銅瓦,慈濟人澄清網路謠言 - NPOst 公益交流站 https://bit.ly/3rJJOUj
慈濟內湖園區爭議引發一連串話題。(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2015/03/05 07:49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慈濟內湖園區爭議引發一連串話題,面對外界質疑聲浪不斷,於慈濟大學任教的慈濟委員葉慈澍,日前在《NPOst公益交流站》發文,針對網路流傳的慈濟10大爭議,做出澄清。
葉慈澍以「慈濟不是以服裝分階級、靜思堂用的是銅瓦,慈濟人澄清網路謠言」為題發文,內容指出,自己只是一個小小的慈濟委員,過去的十幾年一直都是志業體的員工,想要分享一些資訊。他說,網路上Google了一下「慈濟的真相」,可以Google出一大堆;有些他看了,覺得可能是誤會,但是當事人卻沒有去詢問,只是讓誤會、誤解放在心裡擴大,其實很可惜。
葉慈澍列舉了10項網友對於慈濟的疑問,包括「穿藍裙子要捐100萬?」「骨髓捐贈要收很多錢?」「慈濟只幫助國外?」「內湖的爭議」「靜思堂蓋得富麗堂皇?使用昂貴琉璃瓦?」「基金會的帳目問題?」「精舍跟基金會的財務問題?」「精舍的佛像是上人?」「慈濟的XX、OO態度不佳」「買不到東部的車票都是慈濟害的?」一一做出回應。
其中,針對備受爭議的內湖園區開發案,葉慈澍說,近年來只要北部有需要救災的狀況發生,物資的聚集與配送,都是由內湖園區統籌,這個基地對慈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慈濟目前提出要開發的面積已經是非常非常小了,如果要求要把當地變成公園,是否應該由政府出資買下那塊地才對。
此外,有網友質疑,要捐100萬元才有「藍裙子」穿,他解釋,藍裙子是「八正道」,是委員的制服,除了授證時做衣服要花錢,當委員真正要花的是「時間」濟貧、訪視、醫院志工、上課...委員需要培訓也須募款。捐100萬元的叫做榮董,是當年建慈濟醫院時,無論捐、募100萬元者,都給予「慈濟榮譽董事」名稱,榮董沒有制服,證件是金色的榮董證。
葉慈澍回應網友10項質疑:
1.慈濟人穿的藍裙子是委員的制服,委員需要培訓也須募款。捐100萬元的叫做榮董,榮董沒有制服。
2.外傳骨髓捐贈慈濟要收很多錢,其實12萬是衛福部所訂定的收費標準,慈濟並沒有多收一毛錢。
3.慈濟每年在台灣的照顧戶都在成長,沒有獨厚照顧外國人。
4.內湖園區目前用來統籌救災,慈濟目前提出要開發的面積已經是非常小。
5.靜思堂興建材料是用銅瓦,與琉璃瓦造價差很多。
6.慈濟財務報表依法公開在「慈濟全球資訊網」的「服務成果與收支報告」欄目中,經會計師查核簽證,並報經主管機關核備。
7.精舍的財務跟基金會一點都不相干,基金會在精舍使用的一些辦公室,原來是精舍的寮房;基金會受到精舍很多的照顧,但是精舍連一瓶漿糊都要自己買。
8.慈濟的佛像是釋迦牟尼、宇宙大覺者的法像,並不是上人的像。
9.慈濟人只是普通人,並不是加入慈濟就立地成佛,會努力改進態度。
10.慈濟規定參加活動要穿制服,成為顯著的目標,被認定買不到車票都是慈濟,慈濟人也經常買不到車票,其實東部的車票主要都被旅行社跟藝品店買走了。捐百萬才有藍裙? 慈濟委員回應網路流傳10大爭議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fBrsT4
----------------------
媽媽說她只有每個月固定捐400元的功德費給慈濟,哪來的一百萬?有一次媽媽在學校的圍牆外掃落葉,鄰居問媽媽,這樣掃地一個月學校給你多少錢,媽媽說是她自願掃的,就當運動,鄰居還揶揄說:「沒有錢,還掃得那麼認真!」
▲▼慈濟。(示意圖/慈濟基金會提供,請勿隨意翻拍,以免侵權。)
▲皮諾丘母親破解坊間迷思,穿深藍色制服並不是因為捐款夠多。(示意圖/慈濟基金會提供)
最讓媽媽生氣的一件事是,社區內的水溝長年未清,每逢雨季總會淹水,那一天她夥同父親將水溝蓋打開,將裡面的淤泥清出,堆置在巷口的空地上曬乾,並通知相關人員來清除,隔天一早土堆上被插了一張告示牌,上面寫著:「請有公德心一點,不要禍延子孫。」媽媽為此氣得發抖。
另外,媽媽在做弱勢關懷的時候,發現有些家庭向慈濟提出補助申請,但實地訪查的時候,卻發現小孩子在沙發上玩手機,桌上有酒有菸有檳榔,一家人買的吃的用的,都比我們家還要好,好手好腳不去找工作,失業在家等補助,對於這一類的家庭,媽媽對於其申請一律予以駁回。
當然,媽媽也不否認慈濟內部也有一些沽名釣譽的人,平常做志工不見人影,大愛電視台要來拍就跑第一個。
每個團體都有所謂的老鼠屎,但默默付出不求回報的人其實更多,只要認為是對的事情,做就對了,但是我懇請那些只會出一張嘴不做事,或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的那些人,不要用有色的眼光去看其他人,並不是所有人都像你們一樣,做事一定要求回報。
還有一件事我最近才知道,就是媽媽每個月都用我的名義幫我捐400元,而且已經捐了20年了,還幫我捐了一張病床給慈濟醫院,然後她自己過著近乎清貧的生活,這就是媽媽給我的教育和榜樣
穿慈濟制服做善事被揶揄「繳百萬」 志工嘆:只有繳400元哪來百萬 | 皮諾丘 | 鍵盤大檸檬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ubWips
------------------------------------------------


懷念感動我的慈濟

2015-03-08

◎ 劉軒維

證嚴法師有感東部醫療資源缺乏,於卅多年前花蓮慈濟醫院募款之初,有位日本商人曾經向證嚴法師表示,願意捐贈兩億美元作為醫院建設基金,當時的證嚴法師斷然拒絕其善款,並表示醫院乃是「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當讓大眾能夠種福田做好事,不應當僅為少數人把持。

  • (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資料照,記者張嘉明攝)

時光回溯至五十年前的慈濟,一位法師跟卅位家庭主婦,共同為慈善到處奔走,親力親為,單純助人的意念,不為財不為名,僅為救助貧苦的人們,於是開始製作許多家庭代工產品,一來為了實踐叢林佛教中的「一日不做,一日不食」之精神,一方面更將產品收入作為慈善事業之用。

廿多年前,一句「用鼓掌的雙手做環保」開始,慈濟秉持不忍地球受毀傷之精神,步步踏實從社區家庭、學校、政府機關等地,逐漸推廣至如今世界各地共四十多國有慈濟行善的蹤跡,憑單純信念,行善腳步不停歇。

惟近年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讓我產生許多疑惑。我曾為慈濟志工,從不否認慈濟為了慈善發揮許多社會救助事蹟,也不否認慈濟曾經為了美善的事物付出,惟近來對於內湖慈濟園區開發案,感到不解。因此期望慈濟能找回初衷,莫忘行善之本。

(作者從事服務業)

----------------------------------------------------------------------------

樹菊 玉女 人上人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7
◎ 林建德
被稱為「艱苦人的守護神」的十元便當阿嬤莊朱玉女,於日前舉行告別式,她五十年來無私奉獻,長年入不敷出,甚至還賣掉七棟房子,只為照顧更多窮人肚子;如此的善行德澤,讓全台灣人民感念與感動。
如同陳樹菊一樣,台灣就是有這些愛心阿嬤的默默奉獻,讓人處處感受到美善的溫情;其中我在慈濟志工身上,亦看到相同的身影。
這些心存善念的志工們,一樣教育程度不高,樸拙而不擅辭令,也不出鋒頭,但一樣古道熱腸,誠懇助人。
縱然慈濟某些作為未必滿足所有人的期待,但仍舊不能抹煞她對台灣的貢獻,一如有良心的政治人物所說:慈濟是台灣的寶貴資產。
最近由於部分媒體炒作,使得慈濟腹背受敵;然而假設十元便當阿嬤是慈濟人,或不少的慈濟人亦都像十元便當阿嬤富有愛心、樂於付出,我們還會如此不留情面修理慈濟嗎?
在各界輿論撻伐慈濟的時候,我希望台灣社會能了解,有不少像十元便當阿嬤一樣的慈濟志工,她們內心感到無比失望,甚至掉下難過眼淚!(作者為大學副教授)

--------------------------------

慈濟人澄清幾則謠言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4
◎ 倪銘均
最近因為慈濟內湖園區事件,社會對慈濟有很多批評,包括助念也被拿出來討論。
張友驊先生在談話節目表示,他的母親往生後,請慈濟志工來助念還開出價目表;從助念到入土一條龍,將近六十萬。
聽到這個消息很詫異,因為慈濟助念是希望生者心安,亡者靈安,不可能要錢。
還請張先生把志工的名字告訴慈濟,因為助念要收錢,在慈濟是不准許的。
我和太太的親戚,總共有六個人往生後請慈濟志工助念,沒有一次給過錢;我也多次跟慈濟志工去幫別人助念,同樣沒有拿過一塊錢。
另外,有人說穿上慈濟委員制服必須捐一百萬(聽說最近漲到三百萬),這是長久以來的謠言,我和太太都是慈濟委員,兩個人捐的錢加起來都不到一百萬。
至於慈濟旗袍費用在四千元內,並非外傳的兩萬元。
慈濟沒有所謂的晉升,也沒有以衣服分階級,我參加活動,和校長、醫師或是企業家,一樣睡大通鋪。
至於慈濟內湖園區,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已經證實,計畫區內沒有活動斷層、沒有礦坑,也沒有潛在順向坡,和曾經淹水的大湖山莊街屬於不同水系。
也就是說,水不可能跨越分水嶺到另外一側,而且慈濟園區比大湖山莊街口,低了二.八公尺。
慈濟計畫案希望改善柏油路變綠地和水池,期待大家可以在了解正確資訊的情況下討論。
慈濟內湖園區這裡也開放參觀,網路聽說不如親自走一趟。
(作者為慈濟大愛台主播)

-----------------------------------------------------------

慈濟開監獄 證嚴拿諾貝爾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2
◎ 黃煜樹
由荒腔走板的雄監劫囚案,我們才得知今日監獄囚情,已嚴重到刻不容緩需即刻面對的地步,光是煙毒犯就有近二萬人,減刑假釋無效,極高的回籠率,監所已非人滿為患而已,而是已至睡覺時,必須人疊人的地步,正常矯正教誨,根本已無從運作!
建議慈濟援引國外行之有年的民營監獄觀念,和法務部合作修法,開設外役監式的開心農場,收容這些煙毒犯,生產經註冊的「大愛有機蔬果」。開醫院治人之病,開監獄治人之行為,同屬社福事業。今日的慈濟擁有多項有利條件,來進行此項福國利民的慈善事業。經多年的努力,慈濟已建立起一流醫療、教育體系,擁有運作大型機構的人才及知識,最重要的還有宗教心靈洗滌淨化的背景理念。更有一位亟待修彌罪愆的弟子魏應充。
此議若得成,將會是多贏之局。首先,重大迫切的社會問題得以緩解,社會得以更祥和,受刑人會有較好的環境矯治,作回歸社會的準備。慈濟的社福專業能提升至更高境界,也庶幾無負台灣民眾長期對慈濟的慷慨供養捐輸及期許,以高品質可靠的「大愛有機蔬果」供眾生,是功德一件,廣設庇護工場,魏董也得以對食安盡力,重建企業形象,實質回饋社會。 同時對慈濟當局推動「證嚴上人」問鼎諾貝爾和平獎也會有正面的助益。
(作者為資深產業界人士,台南市民)

 ------------------------------------------------------------------------------------------

20150225 慈濟基金會對內湖環保園區計劃案之聲明稿
發佈於 2015年2月26日 。 1,499 views

慈濟基金會對內湖環保園區計劃案之聲明稿(2015.02.25)

1、 這塊土地在慈濟購入前已經被破壞多年,鋪滿柏油與鐵平屋。慈濟基於慈善公益,希望進行現況之改善。慈濟的規劃案含綠地、滯洪池及環保教育功能,有利當地水保及環境美化。

2、 內湖環保園區工作之內容:
1). 慈濟志工走入內湖社區,推廣環境教育、落實社區慈善工作已經超過16年,其目的在打造一個「愛自然、愛人、愛社區的大愛園區」,也建造一個「兼具叢林、生態湖的心靈園區」。
2). 台灣北部風災水災的發生多集中在基隆、汐止、南港等地區,因此從救災的目的來看,慈濟內湖基地馳援災區有地利之便,而歷次經驗證實,內湖基地的確發揮了極大的功能。
3). 每年有上百個國內外環保團體,包括外國國會議員,都前來參訪,學習慈濟的環保資源回收,是台灣的環保門面,對促進台北的環境教育與國際形象有很大助益。

3、 慈濟對於本案處理之四大原則為:
1). 本案必須獲得台北市政府正式之核可。
2). 本案之執行必須符合環保之要求。
3). 如台北市政府有需要,慈濟願意在該園區與市政府合作,共同發展有益之公共事業,以滿足市民及市政之需求。
4). 慈濟一定繼續與內湖居民及社會各界關心人士深入溝通,建立共識。

4、 慈濟的善款取之社會、用之社會,慈濟所有會所均發揮服務大眾、照顧弱勢為功能,一切善款非屬個人,為非營利之慈善組織。

5、 慈濟興辦的慈濟大學、慈濟醫院、慈濟基金會等,都是依據「財團法人」提出申請,且均經由政府核可後,合法設立,並依法接受主管機關監督。

6、 慈濟所成立之財團法人是依循政府之規範所創設,財團法人之設立包括公益性質的慈善、醫院、大學、人文等非營利之組織,與一般營利之企業財團不同。

7、 現階段國內有關都市計畫土地使用分區管制規定有行政區、商業區、住宅區、工業區、文教區、保護區、風景區及特定專用區等等,但並沒有專用「社會福利區」為名的土地區域,其他屬性土地的管制均劃歸與引用特定專用區的規定。慈濟部分會所的申辦變更,皆以社會福利為目的,並非為營利之事業。另外,所有國內財團法人的財產處分,依規定均需經過主管機關裁決,所有的法人如有解散時,財產也全數回歸公益,並非歸於個人所有。

8、 慈濟內湖園區改善計劃案,慈濟感恩社會各界之關心;特提出以上說明,就教於各界人士。慈濟並藉此一機會,向多年來愛護與支持慈濟之國人與熱心的友人,表示衷心之感恩。

d957568d957683d957558  

討厭慈濟不能這麼不理性!陳文良:批評前請先看過這篇
▲「反變更」到「仇慈濟」!內湖開發案爭議失焦。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近日引起各界熱議!釋昭慧法師的一言一行也成為關注焦點,不少人將箭靶指向慈濟,但也有人站出來幫忙發聲。國際聯合勸募組織大中華區能力建設總監陳文良在「NPOst 公益交流站」發表一篇文章,他列出6點,澄清外界對慈濟的誤解,希望網友們在批評前,先看過這篇。
1. 捐款排擠效應
台灣在公益募款上面是個自由競爭的制度,只要符合公益的資格(公益勸募條例第五條),都可以申請公開勸募,因此是自由市場的機制,各憑本事,慈濟的募款志工也都是志願擔任的,靠每個人的本事去蒐集小額捐款,沒有數字上的相關性顯示他們因此排擠了誰。
陳文良認為,「捐款排擠效應」是公益團體最沒出息的理由,像什麼氣爆,經濟不景氣之類的,都不是理由,唯一的理由就是努力不夠,就更別說是慈濟害的了。
2. 「台灣80%捐款都捐給慈濟,其他的公益團體均分20%?」
我認為誇張了,最高峰的時候,慈濟最多佔公益捐款的 30%,近年來慈濟以外獲得最多公益捐款應該就是家扶(35-40億)和世界展望會(25-35億),再來是創世(加上華山/人安兩個基金會總共22億左右),伊甸年度收入超過12億(其中約一半是政府補助),紅十字會則看有沒有大型災難,紅會維持運作的募款也很辛苦。所以我不知這裡面的80/20是根據哪裡來的數字。
3. 慈濟不管國內的弱勢團體,錢都往國外送?
當年,台灣也曾是接受國外援助的國家。家扶,世界展望會都曾是國外援助台灣脫貧的駐台組織,後來轉型成專業組織,現在不但幫助國內的貧困家庭,也幫助國外的貧童。慈濟目前也是許多基層社工經常運用的社會救助資源,並沒有因為國外援助,而停止國內訪問貧困家庭的工作。
4. 關於中國錢多還往中國送錢的質疑
陳文良表示,這又是以討厭中國的名義來偷渡仇恨,中國現在的公益捐款缺的是往哪去才可靠的項目計劃,而這還只佔了他們GDP的1%,潛力無窮,我相信再來一次什麼災難,慈濟對中國的策略也會改變,中國的公益行業需要的是行業規範,重建社會信任,他們有一群人非常積極地推動公益組織的發展來逐漸形成穩定社會的基層治理結構,會是我們可敬的對手與鄰居,我們不能一直酸這個國家,卻不知道怎麼跟人家相處。別忘了,他們錢再多,有13億人口要養,負擔不會比我們輕。
至於網傳為什麼都是志工在做事,慈濟在收錢,陳文良說,募款志工不募款是要做什麼?什麼叫做「志工做事」「慈濟收錢」?慈濟是誰?不就是志工與專業人員和信徒加起來的整體?至於用不同層級的捐款來區隔身份,這也是一種募款策略,「他們的服裝與胸針各有其理念與設計,開開玩笑可以,批評階級化就涉及意識形態認同與否,應該謹慎。」
▼制服有階級?慈濟駁:志工服務無關制服!

5. 慈濟的透明度
就法人而言,慈濟至少包括了財團法人佛教慈濟慈善事業基金會,財團法人佛教慈濟大學,醫療財團法人佛教慈濟醫院,財團法人慈濟傳播人文志業基金會(電視台在這底下)(具體名稱也許不夠精確)。因此,如果說慈濟的善款來自大眾,這些捐款人也認同他們的志業每一個部分的理念與投入的經費,這些財團法人資格都符合政府法令,申報資料也都經過政府審核,錢應該放哪都符合法令,可以討論其龐大善款對台灣社會整體還能有什麼更具開放性的積極貢獻,但是,不要用一些強烈的好惡,恨烏及屋。
陳文良說,「透明度也應該還有很多空間可以努力。但是,就志工管理,以及事業體的發展這方面的專業能力,以一位天主教徒來說,我覺得他們遠遠勝過台灣的天主教會。」
6. 慈濟與其他宗教信仰的衝突?
宗教團體,尤其是內聚力很高的組織,本來就相對有很多因為組織內部因為宗教領袖的不可質疑性產生的排他氣氛,然後過度自我陶醉與領袖崇拜,「跟我們看直銷大會覺得是瘋子,但是很多人在裡面覺得生命從此變彩色是一樣的。」陳文良表示,自己也不認同的他們在這個自我陶醉裡面會出現像是88水災時,對待原住民部落的基督信仰以及重建園區的佈置以雕像紀念志工的付出,而忽略災民感受,但還是不該用攻擊引發仇恨。
對於網軍搜尋資料,又容易因這些炒冷飯的舊酸文不斷被重新整理後,又再次被傳送而造成更多自以為理性的分享。陳文良認為,這其實對慈濟並不公平。
另外,也有網友Kw Chang幫慈濟說話,他在臉書認為一些人,「自己沒有錢,就四處靠邀別人有錢一定是黑心賺來的,這跟直接搶劫有啥差別?合法(金錢來源)就回說,觀感差!」、「所以慈濟有錢不行,要你有錢才可以?所以搭車去也要搭個破車才行?搭賓士車又是怎樣,不是滿街跑嗎?」同時分享葉樹姍的文章,認為「應該要回歸問題基本面,了解當時「保護區」是如何訂定的......。」

5680133f3a371df69e30c9ba1c8a0427-1000x491  

公益組織專家:一窩蜂批評慈濟之前,先釐清流言蜚語吧! - NPOst 公益交流站 - http://goo.gl/iRYKTL

---------------------------------------------------------------------------------------

不能坐摩托車 釋昭慧:賓士是居士的
2015/02/26 17:31

〔娛樂頻道/綜合報導〕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的院長釋昭慧,因為「慈濟內湖園區開發案爭議」奔波各大政論節目,昨天被「宅神」朱學恆爆料她坐賓士車錄影,被酸「出家真好!」釋昭慧今天上節目《前進新台灣》錄影解釋,車子不是她的,進去車子時根本不知道是賓士。
釋昭慧今天上節目澄清賓士不是她的。(資料照,記者吳柏軒攝)

釋昭慧表示,她前天在東森錄影,因為在火車站前所以學生用摩托車接送她。但她昨天3場錄影都在內湖,又從新竹的大學趕過來,她表示:「每一場都只有20分鐘間隔,他們覺得看起來摩托車不行,於是一位居士開了一台車接我,我進去了根本不知道它是賓士」。釋昭慧的言論似乎沒有幫自己站住腳,主持人徐國勇酸:「熱心慈善的居士很多都是企業家,本來就很有錢,賺錢給捐給慈濟去做慈善。」釋昭慧近日頻頻上政論節目為自己護航,一天連趕好幾場,被網友酸:「超爽ㄉ,坐賓士趕通告!」

phpzQEA1R  

----------------------------------------

女出家人被稱「尼姑」 釋昭慧:歧視名稱如烙印的牲畜
▲釋昭慧曾在《弘誓雙月刊第63期》發表文章,直指尼姑的歧視名稱宛如「烙印的畜生」。(圖/東森新聞)

生活中心/綜合報導
玄奘大學社科院長釋昭慧因「慈濟內湖開發案」槓上台北市長柯文哲,引發許多名人正反兩面論戰,新生代主持人陳沂與宅神朱學恆更分別以「妖尼姑」、「說謊的尼姑」等詞斥責釋昭慧。雖然近日大眾常以「尼姑」二字代稱女性出家人,但其實這個詞帶有負面意涵,釋昭慧也曾發表正名文章,直指尼姑的歧視名稱宛如「烙印的牲畜」。
釋昭慧曾在《弘誓雙月刊第63期》發表文章,強調應稱女性出家人為「比丘尼」或「尼師」,因為尼姑一詞只傳達了「女性角色」,完全不能呈現佛教「女性宗教師」的意義。
除此之外,釋昭慧還提到,「尼姑」一詞其實帶有嚴重的歧視心理,甚至汙名化為情色與暴力的中介者,隨著時代的演進,更出現了「女妮」、「姑子」等嚴重藐視尼眾的字眼,「尼眾宛若烙印的牲畜,歧視就恰恰鑲嵌在她們的名字上,終其一生都如影隨形。」
由於大眾媒體亦常以「尼姑」代稱比丘尼,釋昭慧表示,她曾花了15年糾正,無奈媒體圈新人輩出,每隔一段時間又會「漸漸擺盪回原點」,甚至還有無線電視台以「觀眾較熟悉」為由,堅持使用「尼姑」一詞,讓釋昭慧頗為無奈。
雖然曾有人向釋昭慧辯稱,「尼」與「姑」均無歧視之意,何必如此敏感?她便舉「蕃仔」為例,表示「蕃」與「仔」二字均無不雅,但合而稱之卻成了對原住民的歧視之詞。除此之外,她還舉報章雜誌上常以「尼姑」稱做出「情色、暴力、犯罪」等負面行為的女性出家人,質問「在此情況下,如何能說『尼姑』二字無歧視之意呢?」
最後,釋昭慧強調,對任何族群的人,都不應予以歧視,特別是在名稱上給與羞辱,因為它傷害可能是任何一種身分、職業、種族處於不利狀態的人們。

d955190  

----------------------------------------------------------------------------------

600_204600_205  

2014-04-11_103226  

慈濟,是台灣最大的佛教團體,富可敵國,擁有近200萬信眾跟無數房地產,也是目前的台灣地王。就是因為如此大的影響力,在台灣,根本沒有政治人物敢得罪慈濟。

15年前,慈濟在內湖保護區內買了塊土地,一般來說,保護區是不能蓋大樓的,但是,政商關係良好的慈濟卻在2005年提出申請,將保護區解編變成社福用地,興建10層樓高的「慈濟內湖社會福利園區」,本來價值很低的保護區用地,瞬間就成了價值連城的建築用地。

因為沒有政黨敢得罪慈濟,民代們也不敢發聲,這個案子本來幾乎就這樣輕鬆過關,但,這時候綠黨來了,時任綠黨中執委廖本全等人立刻與當地居民組成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從2006年起持續跟慈濟對抗,就這樣擋到了現在,慈濟始終沒有得逞。

一直到今天,綠黨跟居民還在勇敢的跟慈濟說:保護區就是保護區,不能讓你們蓋大樓。

慈濟財力雄厚! 擁雙北5萬坪土地登台灣地王
http://news.housefun.com.tw/news/article/13743826211.html


為了阻擋慈濟內湖保護區案通過,綠黨跟居民組成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持續對抗。

--------------------------------------------------------------------------------------

台北都會〉慈濟內湖保護區開發案 闖關失敗
2014-04-11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慈濟基金會斥資約十三億元買內湖保護區,申請變更為社福專用區,全案昨進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經五小時討論闖關失敗,在多數委員建議下,大會主席、副市長張金鶚裁示,將透過內湖都市計畫區通盤檢討,檢視該變更案是否合理。
環團抗議 要求納入通盤檢討
慈濟開發案日前通過都委會第九次專案小組會議,昨大會審議;環保團體上午至市府前抗議,指都委會為單一開發案耗費十六年討論,爭議不斷,浪費社會成本,為何不納入內湖區通盤檢討,較符合程序。下午大會擠滿上百人旁聽,連香港社運者梁文韜都到場質疑開發。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常務理事洪美惠、前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指出,慈濟不是政府,卻發起保護區主要計畫變更案,接著市府從寬認定《都市計畫法》第廿七條,定義其屬國防經濟需求;主計通過後,才要討論是否須環評,日前專案小組評估容積率放寬,卻不談環境容受力。
慈濟昨也修改計畫,容積率從一六○%降至一○○%,允許使用項目扣除餐飲、零售,保留寄宿住宅、社福設施等九項,回饋計畫的滯洪沉砂池容量從一三一二立方公尺增為三○二○立方公尺。慈濟基金會也說,該案不須納入內湖通檢,因保護區原功能消失,新設計更有社會價值,並稱近十年也有五十件保護區個案變更。
慈濟師姐昨在都委會發言呼籲,鄉親不要再困惑,舉頭三尺有神明,應營造有愛社區。慈濟志工陳志文說,政府社會資源會比慈濟好嗎?有居民擔心慈濟開發不安全,但以內湖區房價,居民到別的地方住是沒有問題,為何還在這裡,相信慈濟會用心規劃。
將辦理通檢再拉回都委會續審
昨天下午都委會經過五小時發言、討論,現場十一位委員中七位主張全案納入內湖通檢。張金鶚說,須找到折衷點,市府將辦理通檢公開展覽,該案通檢後,經討論有共識,可再拉回都委會續審。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昨說,一九九一年起,慈濟在全國各地買廉價的四十公頃農業地、廿公頃工業區、八公頃保護區等,接著都市計畫變更土地高達八十公頃,做不良示範,都市計畫被摧毀、支離破碎;買不能開發的土地,就是錯誤投資,要自行承擔,為何還要動員所有力量闖關?
反開發民眾質疑通檢形同過水
雖然慈濟開發案進入內湖區通檢,但有在地反開發案民眾質疑,全案不用經過通檢三、五年完整的審查程序,經委員共識後,又可分案拉回都委會續審,形同過水假通檢,也不符程序。

-------------------------------------------------------------------

〔記者郭安家/台北報導〕慈濟基金會斥資約十三億元買內湖保護區,申請變更為社福專用區,全案昨進入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審議,經五小時討論闖關失敗,在多數委員建議下,大會主席、副市長張金鶚裁示,將透過內湖都市計畫區通盤檢討,檢視該變更案是否合理。
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昨日審議內湖慈濟開發案,環保團體上午先行到市府前抗議。(記者郭安家攝)
台北市都市計畫委員會昨日審議內湖慈濟開發案,環保團體上午先行到市府前抗議。(記者郭安家攝)
12
環團抗議 要求納入通盤檢討
慈濟開發案日前通過都委會第九次專案小組會議,昨大會審議;環保團體上午至市府前抗議,指都委會為單一開發案耗費十六年討論,爭議不斷,浪費社會成本,為何不納入內湖區通盤檢討,較符合程序。下午大會擠滿上百人旁聽,連香港社運者梁文韜都到場質疑開發。
內湖保護區守護聯盟常務理事洪美惠、前綠黨召集人潘翰聲、台灣蠻野心足生態協會律師陸詩薇指出,慈濟不是政府,卻發起保護區主要計畫變更案,接著市府從寬認定《都市計畫法》第廿七條,定義其屬國防經濟需求;主計通過後,才要討論是否須環評,日前專案小組評估容積率放寬,卻不談環境容受力。
慈濟昨也修改計畫,容積率從一六○%降至一○○%,允許使用項目扣除餐飲、零售,保留寄宿住宅、社福設施等九項,回饋計畫的滯洪沉砂池容量從一三一二立方公尺增為三○二○立方公尺。慈濟基金會也說,該案不須納入內湖通檢,因保護區原功能消失,新設計更有社會價值,並稱近十年也有五十件保護區個案變更。
慈濟師姐昨在都委會發言呼籲,鄉親不要再困惑,舉頭三尺有神明,應營造有愛社區。慈濟志工陳志文說,政府社會資源會比慈濟好嗎?有居民擔心慈濟開發不安全,但以內湖區房價,居民到別的地方住是沒有問題,為何還在這裡,相信慈濟會用心規劃。
將辦理通檢再拉回都委會續審
昨天下午都委會經過五小時發言、討論,現場十一位委員中七位主張全案納入內湖通檢。張金鶚說,須找到折衷點,市府將辦理通檢公開展覽,該案通檢後,經討論有共識,可再拉回都委會續審。
文化大學環境設計學院院長楊重信昨說,一九九一年起,慈濟在全國各地買廉價的四十公頃農業地、廿公頃工業區、八公頃保護區等,接著都市計畫變更土地高達八十公頃,做不良示範,都市計畫被摧毀、支離破碎;買不能開發的土地,就是錯誤投資,要自行承擔,為何還要動員所有力量闖關?
反開發民眾質疑通檢形同過水
雖然慈濟開發案進入內湖區通檢,但有在地反開發案民眾質疑,全案不用經過通檢三、五年完整的審查程序,經委員共識後,又可分案拉回都委會續審,形同過水假通檢,也不符程序。

--------------------------------------------------

2014-04-21
◎ 鄭國成
前國策顧問戴勝通於臉書發表《慈濟:請留口飯給「艱苦人」吃》,指慈濟藉免費義工組織力量,經營資源回收業務效率高超,致使發生「分食大餅」之排擠作用,造成撿拾為業之弱勢者陷入「工時長、獲量少,難維身家溫飽」窘境。
撿拾為業者對「慈濟負我」之怨憎,非始自今日,早已廣為流傳。慈濟志業疏忽弱勢團體感受,依據筆者於瘖啞社群圈內所知,其實尚有:
一、慈濟發展手語歌多為聽人社群使用之「文法手語」,實非瘖啞社群流通之「自然手語」,純粹「為宗教服務」,並非「以聾人為本」,製造隔閡。敢問:聽健者日常何曾以「歌仔戲」、「黃梅調」歌唱方式交際?同理:「文法手語之手語歌」豈能適用於瘖啞社群之交際?
二、遙古迄今,幾無修道法師使用自然手語向瘖啞社群講經佈道,瘖啞者若欲接觸佛理,或對佛經深奧不解處,只能抑鬱於心,無法通徹禪機。
證嚴法師曾於《一秒鐘和一輩子》開示:「世間就是如此,憂愁、歡喜源自普天下眾生心理上不同的企求。」佛法貴在大乘、入世。慈濟高僧若欲化解瘖啞社群之負面感受,使其隨緣放下,筆者建議:慈濟轄下大學教育單位,可以考察瑞典斯德哥爾摩大學所設世界唯一之手語系,擘劃建立東方國家首創之手語系,藉學術力量發展瘖啞文化,此舉比「推廣文法手語歌」更易點燃瘖啞社群心燈,接納慈濟之甘露法雨。(作者為聽障者,大學講師)

-------------------------------------------------

2014-04-21
◎ 倪銘均
戴勝通先生在臉書發文,希望慈濟「留口飯給『艱苦人』吃」。他說,慈濟環保志工讓撿拾寶特瓶為生的低下階層收入銳減。
慈濟從慈善起家,對「艱苦人」的關懷,四十八年沒有間斷;幫助貧苦民眾都來不及,怎麼會為了回收資源而違背初衷?
也因此,慈濟志工很早以前就宣導「不要搶拾荒者的資源」,台中志工曾益冰說:「他們(拾荒者)不要的我們才要,他們要的,有時候我們甚至已經整理、清潔好了才奉上。」
台灣之前曾推動「寶特瓶回收獎勵金」,每支○.五元,到二○○二年取消。
主婦聯盟一七二期會訊報導:「根據環保署的官方理由是因為寶特瓶回收量逐年上升,自七十八年時每年三六○○公噸,提高至九十年時每年五六○○○公噸,回收獎勵金制度已經達到階段性功能。而且環保署於八十九年調查,曾將寶特瓶送至超商超市的受訪者占廿四.七%,其中有八十五.四%表示若取消獎勵金後仍願意回收寶特瓶,足以證明消費者已培養資源回收習慣。」
再以一○一年來說,台灣回收寶特瓶九.六萬公噸,慈濟回收一八七○公噸,只占了一.九%,絕大多數的寶特瓶是經由家戶透過垃圾車回收。
對慈濟來說,環保不是事業而是志業,希望透過資源分類達到淨化人心、祥和社會的目標,也就是「心靈環保」。
台灣還有許多人需要靠拾荒為生,希望您下次看到的時候提報給慈濟,只要符合救助標準,慈濟很樂意提供援助。(作者為大愛新聞台主播,完整版請見http://abc8207.pixnet.net/blog)

=========================

年收支近百億!慈濟財報1頁A4紙寫完。
東森新聞記者張禕呈、卓煥鈞/台北報導
慈濟因開發案引發爭議,外界也開始質疑其財務透明度,一名醫管人員投書,每年收支近百億的慈濟,放在網路的財務報告相當簡單,內容連1張A4紙都不到,也沒有會計師簽證,對比慈濟新加坡分會光報表就有32頁。雖然符合規定,但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提出,如果慈濟財報能更透明化,或許就能杜悠悠之口。
慈濟募款做事現在因開發案爭議,其財務透明度也被放大鏡檢視,慈濟捐款的項目可分成慈善、國際、建設及人文,只是錢收的很仔細,但怎麼用,用在哪,似乎沒公布這麼細。
點開慈濟官網「年度財務收支報告」,每篇洋洋灑灑寫了好幾頁,但真正收支細項卻只在最後一頁有,以民國102年的為例,收入98.3億元,支出77.6億元,收入細項只有6項,支出細項14項,財報內容連一張A4紙大小都不到,讓外界相當好奇。政大地政系教授徐世榮驚訝地在臉書寫「非常出乎我的意料之外,慈濟的收入及支出報告竟然連一頁都不到,而且也沒有會計師的簽證,怎麼會如此?」

引發爭議還有個原因,翻開2013年新加坡的慈濟年度報告為例(如上圖),厚厚一疊,內容計算方式、表格都相當詳細,跟同年台灣的相比,新加坡版有32頁,台灣版只有1頁,新加坡還由當地最大會計師事務所簽證,同樣是慈濟,反差竟然這麼大,難怪引起爭議。
評論家朱學恒認為,「這不是慈濟的錯,這是我國法律規範比較鬆,可是問題是,如果今天慈濟新加坡可以做到這程度,那你台灣是不是也可以,如果可以的話,公不公開就是選擇,不是做不做得到。」
對此慈濟選擇低調,沉默面對外界質疑,對比柯P都能把競選經費公開,慈濟如果能比照處理,或許也就能杜悠悠之口。

---------------------------------------------------------------------------------------------

2015年02月26日17:21
慈濟內湖開發案引起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院長釋昭慧與名嘴、網友論戰,而資深媒體人王尚智則認為,這個世界,不是「慈濟的世界」,想把這個世界「變成慈濟的世界」,本身就遠離了佛教定義的「正信」二字。

王尚智在臉書po文指出,對於慈濟的批判,一般都排除了「基層的慈濟人」。批判對象有「1.慈濟決策高層、2.證嚴法師、3.慈濟」三個不同層面。慈濟的集體行為也有很多角度,如今被批判的,也都是針對「1.資產擴張行為、2.財團與掛勾金錢決策價值、3.為善有償的救災條件與霸道文化」。慈濟本身是否「擴張路徑」、是否內部已經造就出金錢與階層的「價值結構」,卻是這些年來透明如實,也可以論辯的種種變遷!

王尚智說,這個世界不是「慈濟的世界」,不是「證嚴法師一個人的世界」。想把這個世界「變成慈濟的世界」,包括人心與資產的擴張,本身就遠離了佛教定義的「正信」二字。證嚴法師或許透過如今巨大的影響力,乃至支配著無數慈濟人的言行,甚至現在還有電視台,日以繼夜的對著這個世界「洗腦」或「說話」!但同樣的,這個世界還有比慈濟更廣大百千萬倍的,除了難以思議的無知頑劣其他眾生如我等,也還有無量無邊其他諸佛菩薩護法善神龍天金剛,會還之以不同角度,給予慈濟的擴張「不同的回音」!
王尚智認為,無論任何人,即使是證嚴法師在內,都無權也無法,讓「慈濟」成為掠奪這個世間人心慈善本質的力量!所有基層師兄師姐的善良義行,是他們各歸本位、離欲寂靜的永恆光芒!(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
慈濟到底知不知道自己的危機是什麼?
2015-02-26 11:05:37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分享
已經吵了快二十年的慈濟內湖一案,近來因為柯市長很愛隨便閒聊又管不住嘴的失言,引起釋昭慧院長善惡天理之說。先不談柯市長「榕樹下歐吉桑」的開講性格,這可不是甚麼平易近人的優點,而是毫無溝通策略與概念的表現,不過這就是他的個性,只有某天自己吃到苦頭得到教訓,才會知道份際拿捏是必要的,而不是所謂的矯揉造作。

釋昭慧院長的發言到底能不能代表慈濟的立場,在上人的一封感謝簡訊後成為難以切割的結果,因此慈濟一案的發言人幾乎等於就是釋昭慧,開始上遍各大媒體,這大概是慈濟始料未及的結果。我們可以撇清的說,慈濟無法掌握釋昭慧的發言內容,但也可以理所當然地認為她們所見略同,否則不會默許這樣的發言。

或許釋昭慧院長親上火線,直接與各團體同時對話,有機會將更多資訊和事實強調出來,在慈濟內湖園區的官網上也有問答集,婉君們想做功課鑽研水利地形或是內湖開發歷史的,兩邊說法對一對,乖乖申請走程序的慈濟不見得全盤理虧。

那麼慈濟的危機到底是甚麼?

內湖一案就是群眾對慈濟這個品牌投下的「討厭」票,說不定很依賴(尤其是醫院)卻令人難以喜歡的慈濟,至今必須面對的是宗教企業化營運後,「善念」與「商道」的自相矛盾,讓非佛教徒的芸芸眾生們對慈濟的新仇舊恨一起算,所有的不滿一次爆發。

當地居民不能安心、溝通已成僵局,那是心態感受的問題而不一定是科學的問題。不論是硬體(變更法規)或是軟體(人心支持)都尚未圓滿,慈濟為什麼還要堅持?佛家裡「因緣俱足」的成事智慧,慈濟向大眾展現了嗎?

慈濟裡人才濟濟,不乏成功的企業人士與專業人士,這樣的堅持恐怕是因為認為「沒有錯」、更沒有必要放棄,說不定師兄師姐們還各自動員人脈勢力,想辦法要協助案子順利推廣,而恰恰就是這樣的思維行動,讓慈濟原有的精神開始變質走調。

「通往地獄的路往往是善意所鋪成的」。這句英國政治哲學家海耶克的名言,也許能提醒不斷壯大的慈濟停下來想想,作了這麼多的善事、傳播這麼多的善念,為什麼會招來社會負評?如果還停留在自我感覺良好的階段,而不去思考背後的原因,恐怕這所有的「善」,也將變成強迫他人歸順的軟性武器。

用親子關係來想像也許簡單一些。我們從善意出發加諸於對方的「善行」,是否真的是對方所需要的?我們期待對方有所「回報」嗎?(回報包括應該充滿感激、應該全盤接受、應該回饋付出……等)對方可以批評嗎?可以拒絕嗎?

是慈濟需要環保園區,還是台北市需要?還是慈濟認為台北市需要?

這並非否定慈濟為台灣、為世界所做的一切。然而這股善念善行終究帶著宗教的信念,若行善對象非佛教徒,那麼必須更注意善行的傳遞細節,一旦轉化得不夠完整、又缺乏共同語言,很容易就成為權力的展現:誰認為誰應該怎麼做、需要些甚麼……,不自覺地拿著行善大旗卻帶領大家走向地獄之途。

別誤會,這裡的地獄不是死後審判之處,而是你我現在正在經歷的這一切:互相攻訐嘲諷、枝微末節之事掩蓋行善初衷、看見兩派各述其詞毫無交集,這個環保園區不論未來到底怎麼規劃,現在就已經讓大家造了口業心靈汙染了,最後就算成功,也不會贏得良好聲譽。

電影《偷書賊》裡,小女孩與養父拯救一位被納粹追殺的猶太人,將之藏在家中地下室,每天過著驚心膽跳的日子。恐懼不已的養父問:「我有時真的不知道為什麼要這樣做?」小女孩回答:「我們只是在盡一個人該做的事情而已」。

純粹的善念善行,是修行自己而非拯救別人的心態。我們期待慈濟藉由這個事件,能展現真正行善的人道價值與佛家智慧,以更大格局處理世俗之事,想要成就一個環保園區,絕對不是只有現今這個選擇而已。

也許時候未到、也或許因緣不足,是執著還是擇善固執,不也都一念之間?

請慈濟人自己出來面對、請釋昭慧院長別再發言,先把環保園區整理好開放給社區居民,邀請居民實際體驗了解慈濟的用心,都拖十七年了,還差這幾年嗎?用實際行動重整內部文化與價值觀,建立更多人對慈濟的好感善緣,才是現在慈濟最重要的事。

------------------------------------------------------------------

2015年02月26日22:22
玄奘大學社會科學院長釋昭慧,今天持續上政論節目談慈濟內湖開發案,對於立委段宜康今天在現場重提臉書上疑問,釋昭慧說「我知道段委員有善意,很多事實你是搞不清狀況的」。

段宜康在《三立新聞》《新台灣加油》談話性節目上說,釋昭慧之前提過「開發」這個字眼,覺得好像是在汙衊慈濟,但開發本來是一個中性的字眼,而財團好像在汙衊慈濟,但財團也是一個中性的字眼,慈濟醫院的全名叫做「佛教慈濟醫療財團法人」,所以它是一個中性的字眼,其實不是那麼負面,因為我們心裡面認為人家在批評我們,我們就把它當作一個負面的字眼。

段宜康覺得慈濟不是遠雄、不是日勝生、不是台塑,慈濟所有資產來源都是從社會捐款來的,如果慈濟真的如他們所說的要保護土地,「那慈濟為什麼不能把這饋土地捐出來回饋社會」,為什麼要去用都計法27條變更土地,大家給慈濟的錢不是讓他去開發跟賺錢。

釋昭慧回應「我知道段委員有善意,很多事實你是搞不清狀況的」,釋昭慧表示自己不認為佛家弟子是為了善報而做事,佛家弟子最上聖是「不要為任何的善報而做事」,另外財團這兩個字,在社會上被當作負面字眼,且外界偏偏要讓慈濟跟營利事業一樣,「貼這樣的一個標籤」,而且財團法人,任何有知識的人都知道財團法人不等於財團,他是一個公益的法人,將來解散了也要回歸到地方自治政府,所以跟財團營利是不一樣的。

另外,佛教界用善款的嚴謹程度,「人家如果捐來買磚,我們就不可以買瓦,否則我們就犯偷盜戒」,所以當初有人捐款買這塊地「請問,只要有一個有良知的佛弟子,敢把它拿來挖超大型的滯洪池嗎」。(即時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原文網址: 慈濟年收支近百億!台灣財報1頁A4寫完...新加坡有32頁 | ETtoday生活新聞 | ETtoday 新聞雲 http://www.ettoday.net/news/20150228/472097.htm#ixzz3T96eV3dO
Follow us: @ETtodaynet on Twitter | ETtoday on Facebook

真的?假的?街頭募款要睜大眼睛分辨

2016-07-05  12:49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面對街頭打著「愛心」名號的募款行為,多數人捐與不捐很兩難!

桃園市議員王浩宇昨晚在臉書提醒大家,街頭募款,真的要注意真假。他發現有某個常穿著背心在中壢街頭募款的公益團體,所謂的志工其實是員工、工讀生,平常可抽募款金額20%的比例,暑假或辦競賽時甚至可以領到25%至50%左右的高獎金,你捐的錢幾乎全部都進到工讀生口袋,前年還不是議員時就曾接獲看不下去的打工族投訴,請中壢警方前往查緝但沒證據無法送辦。

  • 火車站前人來人往是街頭募款熱門據點。(記者李容萍攝)

    火車站前人來人往是街頭募款熱門據點。(記者李容萍攝)

儘管如此,他還是提醒大家愛心要用對地方,別被騙了。

對此,有網友留言質疑「 PPT的文章吧?其實不光中壢很多地方都有」,王浩宇也回應「我之前曾經跟他們的工讀生大吵一架,後來把工讀生罵哭了,就再也不敢管了。」

市府社會局主任祕書王安邦也說,民眾遇募款團體手拿捐款箱勸募時,可請對方出示主管機關勸募許可函或相關證明文件(相關募款計畫都有一定的募款期程),同時於捐款後要求開立收據,以避免假冒慈善團體名義行騙。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