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16SMby.jfifBB16SMbw.jfifBB16SMbr.jfif

 泰國學生連署廢除跪拜禮 為什麼要跪?習俗一次看「五體投地」
泰國學生連署廢除跪拜禮 為什麼要跪?習俗一次看 https://bit.ly/2CJ4TL5
▲博丁第一中學(Bodindecha (Sing Singhaseni) School)在推特上以#廢除跪拜為號召,希望能獲得網友支持,好讓校方能夠廢除跪拜儀式。(圖/翻攝自IG)© 由 NOWnews 提供 ▲博丁第一中學(Bodindecha (Sing Singhaseni) School)在推特上以#廢除跪拜為號召,希望能獲得網友支持,好讓校方能夠廢除跪拜儀式。(圖/翻攝自IG)
跪拜禮是泰國人對於長者和信仰的禮貌,是所有拜禮中最高的禮節。(圖/翻攝自推特)© 由 NOWnews 提供 ▲跪拜禮是泰國人對於長者和信仰的禮貌,是所有拜禮中最高的禮節。(圖/翻攝自推特)
你知道泰國學校直到現在都要對師長進行跪在地上的跪拜禮嗎?根據泰國當地媒體,博丁第一中學(Bodindecha (Sing Singhaseni) School)在推特上以#廢除跪拜為號召,希望能獲得網友支持,好讓校方能夠廢除跪拜儀式。
跪拜禮是泰國人對於長者和信仰的禮貌,是所有拜禮中最高的禮節。跪拜姿勢上面對不同長輩,諸如師長、父母或是皇室的跪拜禮節都有不同之處。跪拜師長時,不光是雙膝蓋著地,兩肘和頭著地,即所謂「五體投地」。下跪時,男女都要疊腿側坐,然後兩手掌合十舉至臉前,兩拇指靠近鼻尖。下拜時,兩肘、兩手掌、前額都著地,而後兩手仍保持原合十狀。拜後,身子直起,兩手合十不變。起立,兩手自然放下,跪拜結束。
而由於泰國民間對禮俗是有敬意的,德國Sat1電視台晨間節目「Frühstücksfernsehen」曾經嘲諷泰國王妃向國王表達尊敬之意的跪拜禮像「海豹」。該節目內容被大批憤怒的泰國網友湧入節目的社群平台,並且標籤#尊重泰國,泰國大使同時向德國發表公開信斥責節目,形容這是對泰德友好關係的「嚴重傷害」。後來該電視台出面向泰國網友表達歉意,才平息怒火。
德國Sat1電視台晨間節目「Frühstücksfernsehen」曾經嘲諷泰國王妃向國王表達尊敬之意的跪拜禮像「海豹」。(圖/達志影像)© 由 NOWnews 提供 德國Sat1電視台晨間節目「Frühstücksfernsehen」曾經嘲諷泰國王妃向國王表達尊敬之意的跪拜禮像「海豹」。(圖/達志影像)
不過現在學生團體公開上繳請願書,表達被迫向人跪拜的行為,使得部份師長濫用,甚至不讓學生抬頭,要學生跪到他們滿意為止,讓學生們無法接受。該請願書的六項請求如下:
第1,行跪拜禮時學生須趴臥在地,身體會大範圍接觸滿佈細菌和灰塵的地面,時值新冠肺炎疾病疫情期間,此動作並不安全。
第2,當空間有限時,不方便行跪拜禮,尤其是對穿著裙裝的女學生而言。
第3,除了跪拜禮,尚有其他方式可以表達尊敬,也不會讓學生感到壓迫。
第4,跪拜姿勢對學生來說不是一種人性化的行為。
第5,朱拉隆功國王時期就已經廢除跪拜傳統。
最後,跪拜禮並非如校方所稱為固有慣例,事實上,學校是從2013年才開始採用該行禮方式。
而由於泰國是注重禮節的國家,學生團體更強調他們不是反對展現對師長的敬意,而是反對非人性化的行為。該連署已得到學生和校友超過千多名的加入,持續推行中。
泰國學生連署廢除跪拜禮 為什麼要跪?習俗一次看 https://bit.ly/2CJ4TL5


retfghgfh  

拜師禮拜出了什麼問題?/許暉林
2015-09-18 18:15:44

圖/國立臺灣師範大學伯樂大學堂
分享
9月4日,東吳法商學院舉行入學典禮,學生手捧六禮及拜師帖向老師行拜師禮。9月8日,臺師大也以拜師禮開始了名為「伯樂大學堂」的新生入學活動。師大新生營的粉絲頁並且貼心地問候新生們,「從始業式開始那一刻,是不是就有真正成為師大人的真實感呢?」老實說,我很好奇這「真實感」究竟是從何而來。這簡直是一幅出自波蘭畫家Paweł Kuczyński的超現實諷刺畫。因為,我實在很難想像,四處尋找千里馬的伯樂,竟然要等待千里馬向自己跪拜行禮。

「拜師禮」出現在大學裡,與其說是出於「奴化」學生的意圖,不如說其本身就是大學校園中長久以來階序關係與權力結構的自我展現。兩年前我主持了一個小型的讀書會。某位學者到場一會兒,發現茶水遲未奉上,於是忍不住向我抱怨:「你們的學生都不會幫忙倒茶水呀?」結果,另一位老師在旁悠悠地說:「茶水這種東西,自己去倒就可以了。」我當場很想給這位老師一百個讚。老師相對於學生的階序位置和權力關係,其實就在這種細微的瑣事上展現。

然而,不只老師習慣期待來自學生的侍奉,學生似乎也常常無意間派給自己服務提供者的角色。我有一次趕著上課前十分鐘去印講義。偏偏這時候影印機有一位學生正在使用。我只好厚著臉皮向這位學生開口:「同學,不好意思,我趕著上課用講義,可以先讓我印一下嗎?」這位學生聽說了,馬上把影印中的資料拿開,讓給我使用。我為插隊而感到不安,向她道謝。結果這位學生畢恭畢敬地回了我一句:「老師,這是我應該的。」

同學,妳很有禮貌,這是好事,但是妳錯了。讓我先影印是妳對我善意的體諒,而不是妳應該的。不過,回想起來,我自己也被教育過要這樣應對。大約二十年前我服役時,連長告訴我,當他跟我道謝時,我不應該回他「連長,不客氣」,而是要回「報告連長,這是應該的。」但是,學校畢竟不是軍隊,而老師和學生的關係也不該是長官對下屬的關係。任何「應該的」的念頭出現的地方,都是權力運作的痕跡。

在大學拜師禮當中,學校甚至不需要有意圖奴化學生,學生本身就已經下意識地將師生關係以師坐生跪所呈現出來的上下位置來定義,由高年級學生「代跪」,然後由所有新生一齊領受、見證。所以,我們一點也不用意外,媒體引述的,「該活動由學生與校方組成團隊共同執行,校方尊重學生的想法」這樣的說法為什麼會出現。事實上,這樣的說法與其說是校方巧妙的卸責之詞,不如說是對於此一權力結構的精確描述與誠懇告白。

當然,我們也會問:跪拜老師頂多不過是一種象徵,難道跪了之後就「奴化」了嗎?跪拜的力量可以有多強大?清代禮學專家兼小說家文康可以告訴你。文康的小說《兒女英雄傳》當中有一段寫女主角十三妹的婚禮:

聽那人贊道:「請新貴新人面向吉方,齊眉就位,參拜天地。拈香,跪,叩首,再叩首,三叩首。興。」姑娘起初也不留心他叨叨的是些甚麼,及至贊到那個「跪」字,只覺自己上首有個人咈哧咈哧的已經跪下了,自己不由得也就隨著他跪下。贊道「叩首」,也就隨著他磕頭。原來姑娘平日也看過《聊齋志異》,此時心裡忽然想起,說道:「怪不得蒲柳泉作《青梅傳》,說那個王阿喜,道是他『遂不覺盈盈而亦拜也。』這句文章真算得留人的身分,知人的甘苦。敢是這樁事擠住了,竟自叫人沒法兒!」
諒妳十三妹是武藝超群、卓犖不羈的俠女,到了婚禮上也得乖乖聽從禮生的口令,要妳跪,不敢不跪,而且跪得不知不覺,跪得不由自主。而就在這一跪之後,大馬金刀十三妹,突然間成了宜室宜家何玉鳳。這一跪使得十三妹的身份與人格都徹底轉換。這就是儀式的力量。

那麼,在大學的始業式上安排「拜師禮」這一跪,究竟要將新生轉換成什麼?根據學校官方的說法,學生行拜師禮是為了「彰顯為師為範的精神」。行拜師禮為什麼可以彰顯「為師為範」的精神?因為跪拜的不是老師個人,跪拜的是一個抽象的概念。透過跪拜老師的儀式,大一學生將「老師就是模範」的概念牢不可破地內化進自己的身體裡面,然後在學生畢業之後將它帶進各級學校。就如同報載一位大一新生所說的,「畢竟學生現在不尊重老師,以後當老師如何要求學生尊重老師。」這其實比「奴化」更為可怕。因為,你很容易抵抗「奴化」的權力運作,但是卻很難抵抗「我就是模範」的道德誘惑。當然,我無意批評師範大學的立校精神,畢竟為人模範的確是高尚的自我道德期許。但是,如何將道德的自我期許,與道德優越感的自我加強區分開來,無疑是很重要的事情。

還有一種說法是,拜師禮是為了讓大一新生「學習對於知識的尊重」。不過,這個說法頗為奇怪。跪拜這個行為在現今社會中大概會在兩種場合中看到。一是宗教儀式,二是傳統技藝的拜師儀式。前者像是一貫道入教儀式裡面的跪拜天地與神明。在這樣的過程中,跪拜是神聖儀式的一部分。後者則像是傳統武術的入門拜師。遞帖、敬茶、叩拜除了表達對師父的尊敬之外,也具有一種建立擬血親關係的作用,即所謂「一日為師,終身為父」,而師門同學則皆以兄弟姐妹相稱。大學的拜師禮的味道顯然較近於後者。只是,現在連武術的拜師也不再是先拜師後學藝,而多是先從老師學習,最後才由學生決定是否拜師入門,那麼大學憑什麼要新生在入學典禮上向老師行跪拜禮?這究竟是學習尊重知識,還是學習尊重權威?

誤將權威認作知識的結果就是學術的墮落與保守。遠的不講,就拿大學裡面每天都要看見的論文為例。我們常看見學生在論文裡引用到自己老師的研究成果時,在引註中並不像一般直稱論文作者姓名,而總是愛用「某師某某」的敬稱,以示對老師的尊崇,以及一切榮耀歸師。然而,這與現代學術精神完全是背道而馳的。因為,學術社群必須在平等與互相尊重的關係下對話與辯論,才會產生出真正的知識。如果連稱謂都要先抬高老師的位置,自己的位置都如同行跪拜禮一般矮了一截,又怎麼可能有客觀的批判與評價?

再者,「尊重知識」究竟是什麼意思?人會因為知識的美好而感到喜悅和興奮,但是不會(也不可能)尊重知識本身。因為知識是人透過思想勞動生產出來的產品。它不會因為被重視而快樂,也不會因為被輕忽而難過。我們尊重的是知識的生產者們(在大學來講就是教師與助理),而不是作為勞動結果的知識。然而,暫且不論「尊重知識」所指為何,「尊重知識」這個將知識擬人化的講法,其實就是把知識作為一種勞動成果的本質去除掉。在某種程度上,這也可看作是近來各大學在教師與助理的關係定位爭議中,試圖以師生關係代替勞雇關係的論述中的一環。

最後,「拜師禮」所引發出來的另一個關鍵的問題是,到底老師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大學以仿古的「拜師禮」來定義老師與(將來會成為老師的)學生的角色,想來是希望恢復想像中傳統儒家淳美的師生關係。儒家傳統當然有值得傳承的部分。但是,任何傳統的接受都必須對現代社會具有新的意義。事實上,儒家學說本身就是非常強調與時俱進、因時制宜的哲學。那麼,現代社會意義下的儒家理想師生關係會是什麼模樣?我不是儒學專家,不敢妄言儒家理想的師道。不過,我們不妨參考一下當代新儒家大師唐君毅的說法。

在《文化意識與道德理性》一書中,唐君毅把老師的教育意識分為五個層級。其中層次最低的老師教育學生的目的是為了炫耀自己的學識。層級高一點的老師,慷慨地想將自己認為有價值的知識或道德價值分享給學生,但是差就差在他把學生看作純粹的接受者,所以只用灌輸和宣傳的方式教學。又高一層的老師,則是把學生視為自主的人格,願意理解學生的生命發展與個性,以引發學生的知識學習。更高一層的老師,將學生視為未來文化的創造者,並因此對學生潛存的創造力心存敬意。而最高一個層級的老師,則是了解到學生學習力與創造力的偉大,因而虛懷若谷,感到自己不如學生。在這樣的認知下,老師在教育的同時也有所學,而與學生的關係則既是師生,也是朋友。唐君毅認為,這樣的教育者才稱得上是儒者之師。

這是儒學大師唐君毅在距今將近六十年前所寫的對於教師的期待。那麼,如今我們在大學教育中讓學生行跪拜的古禮,究竟想要實現哪一種層級的對於教師的期待?(本文授權轉載自「獨立評論@天下」)

叫學生跪老師,有害無益!

2015-09-11 12:57
 
 
[完整介紹]
外科醫師,也是網路宅男,對於人性、心理、歷史、科學有許多的好奇。經營《外科失樂園》網誌,累計瀏覽人次已經突破一千五百萬。目前專事寫作,於《皇冠雜誌》、《蘋果日報》、《科學少年》、《商業周刊》良醫健康網撰寫專欄,亦是《國語日報》、《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的撰稿人。著有《醫龍物語》、《刀下人間》、《玩命手術刀》、《臉紅心跳的好色醫學》等書。 網誌:《外科失樂園》www.ChihChih.net Facebook 粉絲專頁:www.facebook.com/chihchihworld
叫學生跪老師,有害無益!
每到開學季節,許多學校會舉辦「拜師禮」,從托兒所到大學都有。校方會要求學生列隊,一一向坐在台上的老師跪拜,認為這是「尊師重道」的表現,並稱之為「美德」。(圖取自鶯歌工商校長部落格)

每到開學季節,許多學校會舉辦「拜師禮」,從托兒所到大學都有。校方會要求學生列隊,一一向坐在台上的老師跪拜,認為這是「尊師重道」的表現,並稱之為「美德」。

向素昧平生連名字都不曉得的老師跪拜,真的是「美德」嗎?當然不是。這種矯揉造作的做法只會強化「服從權威」的意識形態,對年輕人有百害而無一益。

回頭看看歷史,不難發現,人類文明之所以能夠進步,就是因為有無數年輕人沒有乖乖地將「權威」照單全收。他們在發現問題時,大膽提出質疑、假設,且進行驗證,可能面對排山倒海的責難與批評,甚至受到性命威脅,但是他們的努力終於讓世界一步步向前邁進。

以醫學為例,過去人們普遍信仰希波克拉底、蓋倫的學說,對於強調「氣」、「血」、「平衡」的玄妙理論深信不疑,讓醫學滯留在巫術般的黑暗時代。直到西元16世紀,年輕的解剖學家維薩里實地觀察人體構造之後,發現被奉為「醫學聖經」的蓋倫學說根本錯誤百出。不難想像,維薩里在挑戰「千年權威」時所遭遇的阻力是多麼龐大,但是他堅定地相信經過實際驗證的真相。終於,維薩里對解剖學的貢獻開啟了契機,讓醫學逐漸走出黑暗時代。

如果維薩里像16世紀以前的無數人那樣選擇服從權威,那近代醫學的實現恐怕還要等上幾個世紀。搞不好直到現在我們生病的時候都還得吞下由齒垢、月經、糞便、蝙蝠調製而成的「特效藥」。

所謂的「權威」往往是阻礙進步的絆腳石,類似的例子在天文、物理、生理、化學、醫學等每一個領域皆層出不窮,族繁不及備載。

我們應該鼓勵年輕人思考、判斷、找出答案,絕不該對權威盲目服從。做學問的重點不在於「誰對?誰錯?」最可貴的是反複辯證的過程。

明明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卻只因為他擁有某種職位、頭銜,便向他跪拜,顯然是極不正確的做法。真正有料的師長,自然會在朝夕相處中因為學養、品格而獲得敬重,壓根兒不必要求學生跪拜。有心辦學的人兒亦會明白,一味屈服於權威的學生永遠不可能「青出於藍」。

---------------

145b096a58f7ebabd1FAL  

女性拒絕求婚?10個原因揭開女人真正的想法
你一定聽過有人抱怨男友遲遲不跟自己求婚,但有更多女生則是拒絕男友的求婚!根據英國旅遊網站SuperBreak的調查,2000名英國女性中就有29%的女性拒絕過求婚─高達四分之一!究竟是甚麼樣的理由讓這些女性拒絕走入婚姻?來瞧瞧你是不是也心有戚戚焉……

不確定對方是不是對的人

或許對方是可以交往的對象,但結婚就另當別論了,不確定自己是否能夠跟對方相處一輩子,結婚不是件可以「試試看」的事,
覺得不對勁
可能是對方今天髮型太醜、可能是天氣太熱不想跟另一個人同床共枕、也可能是姨媽來了……女人嘛,很常突然感覺不對,奇檬子不好不需要理由啦。
不想結婚

可能是原生家庭的陰影,或是感情失敗的經驗,讓她不信任婚姻、不相信愛情可以長久、害怕兩個家庭結合帶來的壓力。

交往時間太短

白話文:我們還沒熟到可以結婚吧?

他只是想挽回這段破碎的感情

分手情侶的確很常用這招藉以挽回對方,但是既然都要分手了,誰還想跟你討論結婚的事啊?別鬧了。
他不夠嚴肅看待這件事

你跟他爸媽超不合、工作都還不穩定、兩人對未來的規劃南轅北轍……但是他還是(膽敢)求婚!!這時候已經笑不出來讚嘆他勇氣可嘉了,雖然求婚的確要股衝動,但是現實因素的部分絕對要理性考量跟做好計畫啊!

不喜歡求婚方式

錯誤的求婚方法絕對會搞砸對方想婚的意願,不可不慎。

介意別人會怎麼想

如果你的家人朋友都不喜歡你男友,等著看你們分手,結果你居然登高一呼說要嫁他……那真的會讓眾人痛罵歹戲拖棚,舉雙手不同意這門親事。

覺得負擔不起

結婚最重要的是甚麼?當然是經濟基礎啊!沒有錢怎麼養小孩呢?女生對於這方面的憂患意識真的非常重,別怪我們現實,畢竟懷孕生小孩時無法工作,真的很需要另一半有足夠的經濟來源養家。

這應該只是個玩笑

也太鴕鳥心態的想法了吧!!
其他相關的統計還有:37%女性表示被求婚至少兩次、其中12%的女性則是超過三次。23%的女性拒絕求婚後表示後悔,52%的女性希望被單膝下跪求婚、20%的女性希望載歌載舞,59%的男性一說到求婚就覺得緊張(可見對男士們來說壓力很大)。
求婚需要經過審慎的考慮、長時間的醞釀,當雙方都通過了彼此的考驗,再走到這步,修成正果的機率才會高。不管怎樣,希望兩個人確定走入婚姻後,都能讓生活變得更好,1+1>2,這才是結婚的價值所在。

---------------------------------------------------------------

26r31Qy  

在熱戀的男女眼中,求婚這種事情一定是世界上最浪漫的,而大多數女人都嚮往一場浪漫的求婚,獨具一格的求婚方式與婚禮一樣意義重大。此前有日本人高橋靖(Yassan)用GPS在日本國土上畫出「Marry Me」還有1支箭射穿愛心的超龐大圖案向女友求婚,感動了不少人,而最近一個上海男子的「世紀最強的告白」同樣讓人觸動。

癡迷於GPS繪畫的張男,在29歲生日那天突然決定帶上女友完成用自駕和步行環遊中國的夢想。他在2014年辭掉工作,憑藉著手機地圖的指引,帶著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興奮與渴望,以及一個充滿勇氣創新的計劃,張男踏上了追逐自己夢想的路。從上海到雲貴,再從海南迴轉,他遊歷了中國南部的各個角落,他一路跋涉,經歷了酷暑颱風等惡劣天氣和海拔跨度驚人的艱難自駕環境,把他自己走過的足跡一步一腳的印記錄下來,竟​​然走過了中國南部23007.1公里的土地。

2015年3月張男終於結束旅行,除了環遊中國南部,他還有一個「不可告人」的秘密。奇蹟在他完成了自駕環遊中國南部壯舉之後發生了,返家後他將旅途的數據資料導入電腦,把自己走過的點連成線,路線圖案竟然是長三角的一顆愛心,以及橫跨整個中國南部的歪歪扭扭的巨型英文「MARRY ME」。

原來,張男已經事先規劃好了自己的環遊路線,一路用GPS記錄下來,最後將走過的足跡放到電腦地圖上連起來,最後連出了一句「MARRY ME」和一個「愛心」。直到這時,才揭開這次旅行最大的目的,這次浪漫策劃的目的是向他的女友求婚,​​張男女友在看到圖片之後喜極而泣,沒想到兩人一起看遍中國美景之後竟然有如此驚喜,她瞬間同意了張男的求婚,這次被稱之為「史上最強告白」的行動終於以喜劇收尾。

張男稱自己不是藝術家,而是一個GPS畫家。他首先利用手機地圖預先規劃好路線,帶上GPS,開始自駕,最後再將地圖上的足跡連點成線,畫完收工。他表示,這裡是我的祖國和故鄉,小時候看書本上的地理坐標覺得十分遙遠,長大後希望通過自己的方式去看家鄉的大山大川,去認識書本上沒教的中國,完成了這次旅行人也成熟了不少,通過這次旅行還獲得了完美求婚體驗,現在自己感覺還在夢裡,女朋友變成老婆的感覺真棒。

在遊歷中國南部的日子裡,除了繪製這篇巨畫外,張男還用相機記錄了他們到過的每個地方,他將此行製成了一個5分鐘的私人影片,他說這也算是送給自己一份難忘的生日禮物。

=================

全美辯論冠軍哈佛 輸給囚犯隊

2015-10-08

〔編譯顧佳欣/綜合報導〕美聯社6日報導,哈佛大學辯論隊幾個月前才在全美辯論大賽奪冠,但上個月卻不敵「東紐約矯正所(Eastern New York Correctional Facility)」的受刑人辯論隊,坦然認輸,表示只有少數隊伍能讓他們在輸了後更感與有榮焉。

囚犯隊去年也贏西點軍校

關押重刑犯的東紐約矯正所為巴德學院(Bard College)施行「巴德監獄計畫」的6個監獄之1,專為受刑人提供教育資源及進修機會,2年前成立了熱門的辯論俱樂部,安排了這次辯論賽。這也不是該辯論隊首度打敗名校,2014年開始,就擊退過西點軍校及佛蒙特大學。

3人辯論隊成員之一、因過失殺人入獄的哈爾說:「我們也許不是天生巧舌如簧,但我們真的很用功。」計畫主持人肯納認為,受刑人能夠得勝一點也不令人意外,表示這些在監獄的學生與在巴德學院的學生都有一樣的水準及努力,「這些學生都是認真的」。肯納強調,贏了很好,但最重要的是讓學生能夠清楚表達所學。

哈佛辯論隊是14年的世界冠軍,幾個月前才剛奪得全美冠軍,比賽後在臉書上貼文,恭喜受刑人隊得勝,盛讚他們機敏、表達明確有力,哈佛雖然輸了,卻也感到更為光榮。哈佛隊表示,對方在沒有網路的情況下,有如此準備讓他們印象深刻。

這次的辯論主題是「公立學校應得拒絕非法進入美國人士之子女入學」,受刑人隊對此立場反對,但卻在辯論中屬於正方,需支持相關論點,裁判認為受刑人隊提出一些哈佛隊未曾考慮的論點,判定受刑人隊得勝。

在這個教育計畫之下,由巴德學院的教師授課,受刑人可以取得多種學位。全男性的東紐約矯正所約有15%的受刑人登記上課,畢業後可在耶魯或哥倫比亞大學繼續進修。

東紐約矯正所成為擊敗名校辯論隊之一的監獄,麻薩諸塞州的諾福克監獄辯論隊,在1930到50年代也擊敗過來自耶魯及牛津的辯論隊。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