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的今天》香港佔中事件五周年!然後呢? - 自由電子報 自由評論網 http://tinyurl.com/y5njkwdl


中國控制香港加劇 「禁書」逐漸從書店消失...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香港近年來被中國控制加劇,關於中國敏感議題的禁書逐漸在架上消失。(圖擷自《星島日報》)
2015-05-20 16:46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中國官方日前宣布展開「掃黃打非」清源行動,將全力打擊台港反動媒體,全面清理、打擊各類違法違規有害訊息,封堵「政治性有害出版物」。近日香港連鎖書店即在中國壓力控制下,針對中國相關敏感議題的「禁書」在書店內消失,一隻無形的黑手正在悄悄改變著香港的書店和媒體生態。
據《衛報》(The Guardian) 報導,表面上看起來自由開放、沒有出版審查制度的香港,實質上卻已經逐漸被中國以經濟、政策操控下逐漸管控,香港知名連鎖書店因為中共駐港機構「中聯辦」的介入,中國敏感議題的禁書開始在書櫃上消失,而媒體對於中國相關新聞報導也開始產生自我審查,或是改變報導角度與語調的情況。
這股緩慢卻穩定的浪潮被稱為「大陸化」(mainlandisation),報導認為,該趨勢也是造成去年香港佔中「雨傘革命」運動受到許多港人參與的原因之一,在香港的許多書店或媒體都被中國資金收購和控制。
香港大學教授麥可大衛(Michael Davis)認為,政治壓力無所不在,但真正的問題是,香港政府並不捍衛港人自治,反而還教訓港人應該去討好中共當局。

--------------------------------------

滲透壟斷 中國已掐住香港命脈

2015-03-02
編譯楊芙宜/特譯
九七年後,香港並未就此脫離殖民主義,只是殖民主從英國轉成中國而已。香港迄去年12月結束的民主示威運動「雨傘革命」震驚西方社會,中國除加強控制香港商界,還藉由中資企業殖民般逐漸滲入關鍵行業,以掌控當地政經命脈。
香港去年的民主示威運動「雨傘革命」震驚西方社會,中國藉由中資企業殖民般逐漸滲入關鍵行業,以掌控當地政經命脈。(彭博)
香港去年的民主示威運動「雨傘革命」震驚西方社會,中國藉由中資企業殖民般逐漸滲入關鍵行業,以掌控當地政經命脈。(彭博)
生活事業 已遭富商壟斷
720萬港人的生活各面向,都遭少數富商壟斷。亞洲首富李嘉誠旗下長江實業及和記黃埔集團控制大量不動產之外,還包括當地最大超市百佳、電信業、港口營運和航運、能源和公用事業;嘉華集團呂志和、新世界集團鄭裕彤、棕櫚油大亨郭鶴年事業則跨及賭場娛樂、飯店、精品零售、到巴士和渡輪等。
路透報導,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去年9月22日香港佔中運動前夕,未會見香港特首梁振英,反而透過這些富豪菁英傳達不接受特首普選的訊息,凸顯北京眼中香港實權所在。
有鑑於此,中國正強化對香港商業的控制,中資企業逐漸滲透當地許多關鍵產業,涵蓋房地產、金融、電力、建築和股市。香港發展局秘書長韋志成表示,90年代中企佔公共工程合約金額不到15%,迄今已逾三分之一。
商辦大樓 逾半中企租用
里昂證券和世邦魏理仕統計,香港金融中心中環迄去年9月,中企已佔商辦大樓新租約的一半以上,較2012年僅20%暴增,而入駐金鐘、中環、上環、灣仔等區25座頂級商辦大樓比例,也從6年前的13%,竄升至去年初的21%。
中資銀行 市佔率約4成
香港科技大學講座教授崔大偉(David Zweig)表示,來自中國的資金、企業、人力和優惠政策,雖促進經濟整合,卻未拉近港人的心,「富人的心是跟著錢走,但中產階級和學生卻不是」。
業界和官方相關數據顯示,中資銀行在香港已開設了近500家分支機構,市佔約4成中企在香港掛牌,佔恆生指數的比例已超過一半。2007年發行人民幣計價的點心債以來,規模直線攀高至7000億人民幣,接近港元計價債券的6成。
中國電網鉅子正進軍香港,包括中國南方電網、中國國家電網已分別斥資16億、12億美元,收購香港嘉道理(Kadoorie)家族控制的青山發電廠3成股權,以及投資李嘉誠旗下的港燈電力投資。

umbrella-political-theology  

政治神學應該為戴耀廷、黄之鋒及每一個傘下基督徒而寫。

這種神學思考並不是要為他們每一言一行進行辯護──雖然任何處境性的神學必然是辯護性的(神學家Paul Tillich, David Tracy),在整個雨傘運動甚或是由2013年出現「佔領中環」的構想,他們都面對不同方向的攻擊,其中最令基督徒困擾的,來自教會及神學院。政治神學,需要發聲。

今天好些信徒參與了雨傘運動──中大研究結果有120萬香港人曾經參與佔領,可惜我們沒有任何基督徒的數據──這些信徒如何理解自身的行為、教會的反應、社會的迴響? 

教會的現實 理念的落差
沒有數據,然而可聽到真實具體的掙扎和兩難。有執委和教牧都支持雨傘革命的教會,在聚會中仍要避談政治而免爭吵,五十歲是一條明顯的分界線,曾聽說有年長「藍絲」擔任崇拜主席時,責罵年輕「黃絲」不負責任搞亂香港,令教會年輕人一肚氣,要向教牧求助。

坊間醞釀獨立建堂,有特意來拜訪我們,了解獨立堂會運作的;即使依舊留在舊教會,在雨傘革命期間,亦自組地下團契相互支援。這些地下團契,以whatsapp或fb group聯繫,不見於教會正式聚會時間日程中,流傳在理念相同的信徒之間,甚至連牧者也不知道他們的存在。

面對教會內的「藍絲」,朝向個體解放、社會公義、政治平等的基督徒,除了另組團契和堂會外,又有甚麼宗教資源可以去對話或「傳福音」? 

新一代政治神學
2012年國民教育爭議期間,我們探討過基督教會本色化的歷史、神學知識的政治性、市民宗教、公民社會、教師/學生作為行動者、學生運動、教會(ekklesia)作為政治主體等等本土政治神學的基礎觀念。雨傘革命來了,我們將會延續這個政治神學的思路,對這些年的神學論述進行評估,並且嘗試站在大公教會的視野,提出建構全新的基督徒行動綱領的思考方向,探討天國降臨在人間的各種具體操作。

要能產生新一代政治神學,並擁有轉化信徒行動的力量,我們必須對神學幾個基本命題,作出根本的檢討,包括:

一)政治神學論述檢討:規範性、促導性、反思性的政治神學(神學方法學)

近年市面上政治神學論述泛濫,有對政治行動進行神學反思的,也有藉著神學發揮政治功能。究竟不同的政治神學,除了在立場、宗派的差別外,在政治運動的知識學角度,如何辨識不同類型的神學?

二)信徒先行,教會後援,道德嗎?(動態教會觀)

這邊廂官方的教會領袖、神學院的講師跑出來跟基督徒行動者劃清界線,說行動者不代表教會,那邊廂教會又教導「信徒皆祭司」、「兩三個人聚集就是教會」;比較進步的教會又會開放教堂及組織情緒及法律支援小組。究竟行動中的人是教會、在支援的人是教會,還是在批判他們的才是教會?「我們」的身位,如何影響我們思考教會的方向?

三)向中國領導人傳福音為何是精神病?(國家與教會的理想關係)

2015年頭一件中國基督教的大事,很可能是有人向習近平傳福音而被關進精神病院。其實宗教在中共政權的作用始終是統戰,是為了生產使反抗精神麻痺的論述而苟延的,然而某些宗教人士幻想「政教」分離,想像一天領導人可以改信自己的宗教而改變國運,實在是重覆這一種統戰論述。假如我們不希望教會成為國家的宣傳機器,我們又期望一種怎樣的政府與教會的關係?

四)本土化(本色化)無極限:為何沒有「香港基督教」?(處境基督論)

上主超越一切,耶穌卻成為歷史時空中具體的一個人,並成為中保將不同的人跟上主和好。香港的基督教會常常強調上主超越的一面,忽視耶穌處境那一面,那是中國人在廿世紀初非常懂得分辨的。當時出現的本色化及本土化政治實踐,讓基督教會「三自」化,然而這個三自的思想框框就是「中國」,至於香港呢?香港的基督徒似乎已經停止思考,這是信徒「離地」的根本原因。 

時代呼喚我們
2015年是關鍵的一年,秋後算帳白色恐怖啟動、政改諮詢固然是一場硬仗,教內選舉的去留又如何?區議會選舉中地方教會又有甚麼角色?如何處理教會領袖的維穩言論,甚至出現教內「愛字頭」?抗爭手法是非暴力還是要升級?其實要改革的不單是香港的政治制度,時代呼喚基督徒的,也是一場宗教革命。

---------------------------------------------------------------

15hkart-ss01-articleLarge  

記錄香港街頭關於反抗的藝術
劉可頌 2014年11月17日
香港的親民主示威者們通過藝術創作支持抗議活動。
香港——成千上萬張彩色的便利貼,在香港政府總部大樓外一個樓梯的牆壁上蜿蜒,形成了一幅拼貼畫。這些迎風輕輕擺動的紙片上,寫滿了支持親民主示威者的話語。旁邊立着「撐傘男子」,這尊高12英尺(約合3.6米)的木質雕像,手中舉着一把亮黃色的雨傘。

在香港的一條主要道路上,學生們將數百把損壞的雨傘縫合在一起,形成一個巨大的遮蓬。自9月底以來,示威者一直在這條要道上露營。

香港的「佔中」一代
北京幕後掌控港府應對「佔中」
「佔中」學生團體公開致信習近平
中國領導人稱美英是佔中幕後推手
香港行政長官梁振英談「佔中」
北京至少10人因聲援佔中被拘
自9月以來,支持民主的示威人群佔據了香港的部分區域。但被稱為「雨傘運動」(Umbrella Movement)的示威抗議,帶來的不僅僅是政治聲明和交通堵塞,它還推動了公共藝術的爆發,抗議現場變成了大型戶外藝術展覽。這些明顯帶有政治意味、往往構思巧妙的藝術品,已經成為一種表達抗議的方式,就像通過擴音器發表講話,以及在街道上設置金屬路障一樣。

但有報道稱香港可能很快就會清理抗議現場,這促使保育人士、歷史學者和藝術愛好者,想方設法地為後代記錄並保存這些藝術品。

由於大多數藝術品還留在街道上,這些記錄基本上都是數字化的。一些數字記錄和物品已經成為倫敦維多利亞與艾爾伯特博物館(Victoria and Albert Museum)「反抗之物」(Disobedient Objects)展覽的一部分。

雨傘運動視覺文化庫存計劃(Umbrella Movement Visual Archives and Research Collective)正在建立開放數據平台,並通過谷歌(Google)地圖標記這些藝術品所在的位置。該計劃在一定程度是由學術界領導的。

一個名為「雨傘運動藝術存庫」(Umbrella Movement Art Preservation,簡稱UMAP)的新組織在抗議現場安排了「救援小組」,他們帶着手機,準備在接到通知時,快速動員志願者撤走藝術品。一些支持他們的卡車司機及十幾家私人畫廊表示,願意為他們提供幫助。

「我們的工作非常重要,因為這些藝術品和圖像記錄了時代精神,2014年的精神,以及我們對政治改革、民主和正義的呼籲,」參與UMAP計劃的藝術家、教師黃國才(Kacey Wong)說。「這反映了我們的文明。今後的25年里,我們都會因此而被銘記。」

抗議活動顛覆了外界認為香港人不關心政治的想法,公共藝術的爆發也同樣改變了香港的形象:這個城市更為人熟知的特徵是賺錢,而不是藝術和文化。雖然香港最著名的還是其國際金融中心的地位,而且還缺少世界級的藝術博物館,但由於拍賣價格較高,並且在過去幾年內開設了一批畫廊,香港已經成為僅次於紐約和倫敦的世界第三大藝術品市場。

但公共藝術是另外一回事。在這個重視秩序的城市裡,塗鴉及其他街頭藝術受到嚴格限制。在示威活動現場,抗議者佔領、控制的區域內部不受法律約束,於是催生了一個可供藝術家利用的自由空間。

「這場運動及運動背後的熱情推動了創造力和表現力的爆發,」幫助保存藝術品的畫廊老闆卡蒂·德·蒂利(Katie de Tilly)說。「這是新事物,值得慶祝。」

作品保護人士要迅速開展行動的時間並不確定,使得這項任務變得更為複雜。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儲藏這些實體作品,大部分作品都只是暫時性的,而且有些非常龐大。

10月中旬,警方清理位於繁忙商業區旺角和銅鑼灣的兩大抗議地點的部分區域時,一些藝術作品遭到破壞,其中包括一個由硬紙板製成的大型噴霧器,噴頭正對着一些擋住銅鑼灣電車軌道的雨傘。

許多藝術作品都是眾人共同搭建的大型裝置。一幅真人大小的紙版畫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舉着一把黃色雨傘。這幅紙版畫啟發了許多諷刺作品,人們還紛紛在這個紙板前自拍。漫畫家對香港領導人梁振英進行了各種各樣的詮釋,其中既包括露着獠牙的狼,也包括文化大革命中的英雄人物。

抗議者曾用雨傘保護自己不受胡椒噴霧和催淚瓦斯的傷害,後來雨傘便成了一個突出的抗議符號。隨後,亮黃色的雨傘就不停地出現在橫幅、圖畫、漫畫和攝影作品當中,把抗議變成了一場巨型的展覽。小小的手工摺紙雨傘裝點着香港金鐘的主要抗議地點,這些雨傘都是上班族在午飯時間摺疊的。

布滿便利貼的牆面被命名為「列儂牆」(Lennon Wall),該名稱源自布拉格用來紀念約翰·列儂(John Lennon)的紀念牆。30歲的劇評人、參與UMAP工作的米根·麥格根(Meaghan McGurgan)說,她「看到一個標牌上寫着,『列儂牆』可能會被扔進垃圾堆,所以我發佈了幾篇博文和幾條Tweet詢問『嗨!有人能幫幫忙嗎?』 」

於是,人們紛紛開始往她的收件箱發送抗議藝術品的照片。「在不到一周的時間裡,我們就彙集了3000張圖片,」她說。「每天,我們都可以收到人們發來的數以百計的照片。」

在香港島對面吵雜喧囂的旺角,人們非常擔心臨時搭建的宗教祭壇會遭到破壞。在香港,許多家庭和企業都供奉基督教、道教、佛教和民間的神靈。抗議者們還使用了「冥幣」等葬禮中使用的物品,冥幣是人們在拜祭死者時用來焚燒的祭祀品。在紀念1989年天安門廣場學生抗議遭到血腥鎮壓的一年一度的守夜活動中,人們也用到了這些標誌性的哀悼用品。

儘管人們擔心這個展覽可能很快就會走向終點,但是藝術家們仍然在創作和探索。近日,在電影行業工作的香港本地人勞倫斯·黃(Lawrence Wong)用可以調整形狀的管子和黃色帆布製作了一把16英尺(約合5米)的雨傘。

「我想製作10把這樣的雨傘,在經過解放軍大樓直到中環的街道旁,每根燈柱上放一個,」他說。他指的是位於香港商業區的中國人民解放軍駐港部隊總部。黃先生在聽說抗議活動開始後從歐洲飛回香港,在製作該作品的過程中,得到了一群工人的幫助。

「我幾乎每天都要來看看藝術品,」前立法會議員、民主派政黨公民黨(Civic Party)創始人之一餘若薇(Audrey Eu)說。「它在很大程度上展示了香港的身份認同。我們擁有自己的文化、自己的法治,我們寫繁體字,講廣東話。」

21歲的艾米莉·唐(Emily Tang)是一名學習社會工作的學生,她和朋友們每天都要為示威活動創作一件藝術品,並在這些藝術品中融入傳統的漢字和關於香港的插畫。

「因為這項運動,香港人的認同感變強了,」她說。「我們是在共同努力。」

有些評論人士認為,香港抗議者搭建的設施——從精心製作的就寢空間,到規模龐大的學習區域和花園——本身就是很有創意的作品。

「這全都是裝置藝術,」UMAP的黃國才說。「這些作品充滿了幽默、創意與智慧。」

「有一個路障令人驚嘆,」他還說。「是幫助學生的傳統竹藝師傅搭建的。他們想得十分周到,不想讓竹子刺傷任何人,就在竹子尖端套上了手套。他們把所有手指都折了回去,只留下中指,讓它指向警署的方向。」

------------------------------

投票數門檻15.9萬 罷免蔡正元今投票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14
〔記者李欣芳、陳慧萍/台北報導〕國民黨立委蔡正元罷免案今天將在台北市第四選區(內湖區、南港區)進行投票。由於該區選舉人數有三十一萬七千四百三十四人,依據選罷法規定須有二分之一選舉人投票,有效票中的二分之一同意罷免,若沒達到,則視為否決罷免案;也就是必須要有超過十五萬八千七百一十七人出來投票,且投出的有效票要有二分之一同意罷免,罷免案才算過關。
推動罷免的割闌尾計畫昨日晚間在大湖公園舉辦「罷前之夜」,志工在場邊舉牌,提醒民眾踴躍投票。(記者簡榮豐攝)
推動罷免的割闌尾計畫昨日晚間在大湖公園舉辦「罷前之夜」,志工在場邊舉牌,提醒民眾踴躍投票。(記者簡榮豐攝)
割闌尾之夜 柯P路過
由於罷免難度高,割闌尾團隊昨晚在大湖公園舉辦活動,呼籲選民今天踴躍前往投票;台北市長柯文哲並以「路過」方式表達對活動的支持,現場氣氛高昂熱烈。當事人蔡正元昨則召開記者會,抨擊罷免案的正當性不足。
今天也是西洋情人節,「島國前進」發起人黃國昌昨也發揮創意公布情人節最佳「約會地圖」,包括內湖區麗山國中、內湖高中、康寧國小,及南港區的玉成國小、胡適國小等罷免投票所;並會在部分投票所外設置「補正公投法」的連署攤位,與剛下成功嶺的學運領袖林飛帆一起分送「情人節禮物」,歡迎港湖民眾共襄盛舉,一起共度「民主情人節」。
罷免門檻高 很難過關
現行選罷法對於罷免高門檻的規定,使得罷免案要能成案並通過,難度極高。一九九四年反核團體發動罷免五位擁核立委,但投票結果未過關。這次蔡正元的罷免案若能過關,將寫下台灣選舉史上針對立委發動罷免成功的首例。
今天的投票時間是上午八時到下午四時。投票規定與歷次選舉相同,內湖區、南港區的選民必須持身分證才可投票,印章可按手印代替,攜投票通知書可加速投票。
罷免案若通過,被罷免人自解除職務之日起,四年內不得為同一公職人員候選人;罷免案若被否決,被罷免人之任期內,不得對其再為罷免案之提議。
中選會官員私下表示,日前五席立委補選投票率僅三到四成,投票率偏低,除非強力動員,否則罷免案要過關的難度很高。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