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家開口獅/寶山鄉「打中午」的意思的就是中午挑擔奉飯,神明遶境的兩天午餐由當地信眾提供拿手菜,不管是陣頭或附近鄉親都歡迎前來享用,各家戶擺出的菜色充滿了濃濃的客家風味,包括客家湯圓、菜包、粽子、炒米粉、客家小炒、煮雞酒、福菜肉片湯等客家菜,供遶境、隨香人員及鄉親食用,期待是一掃而空,才能符合「食空空,好年冬」的吉祥諺語。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wNLOYQ
----------------
新竹縣寶山鄉新城十鬮「打中午」名列全國客庄十二大節慶,有神、有祭典,卻沒廟、沒(廟)名、沒土地,祭祀圈七十戶憂心一百六十八年文化因沒殼而中斷,出錢出力買下場址,好讓「打中午」源遠流傳。+桃園縣地景廣場藝術節的十六天展期,縣府估計吸引二百四十五萬人次參觀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tZ0MWF
-------------------
二○一六客庄十二大節慶/湖口「行春宴」 首度入圍/客家人の故郷、新竹・北埔の古蹟巡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ClBB2K
----------------------
客家庄東勢新丁粄節+鬪粄是東勢客家特殊風俗,各廟宇新婚或生小孩的會員,需做粄分享眾人,男嬰製作新丁粄,女嬰是桃粄,粄就是紅龜粿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goo.gl/3psBgt
-----------------
桃園地區第一本人權歷史口述書籍
民報編輯部 2014-12-17 18:12
作者:陳銘城
譯者:
出版社:桃園縣政府文化局
出版日期:2014-11-01
官方網址:
二二八之後清鄉、白色恐怖漫長期間,已知桃園縣有將近四百位政治受難者。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出版第一本人權歷史的口述書籍。雖然晚了一些時間,但在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總算跨出第一步,展開採訪、記錄戰後桃園社會的歷史傷痕。重現歷史的傷痛記憶,不是為了重掀苦難的疤痕,而是要知曉過去的錯誤、記取歷史教訓以撫慰亡者。
二二八之後清鄉、白色恐怖漫長期間,已知桃園縣有將近四百位政治受難者。直到現在,才有機會出版第一本人權歷史的口述書籍。雖然晚了一些時間,但在文化部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的支持下,總算跨出第一步,展開採訪、記錄戰後桃園社會的歷史傷痕。重現歷史的傷痛記憶,不是為了重掀苦難的疤痕,而是要知曉過去的錯誤、記取歷史教訓以撫慰亡者。
居住桃園超過六十年,我聽聞過許多的政治受難案情,因緣參與二二八、白色恐怖的採訪及調查。一九九九年,我曾策畫桃園縣二二八與白色恐怖的追思活動《桃花泣血祭》,因此接觸、認識多位受難前輩與家屬。今年桃園縣政府文化局委託臺灣游藝公司,在很短的時間,由多位長期從事文化、社區工作的朋友,一起完成政治受難者和家屬的口述訪問,其中有當事人或家屬寫的文章,及更早前的訪稿改寫,希望能讓讀者和關心者,對大桃園地區當年的受難歷史,有進一步的瞭解。
表達桃園在地性與時間縱深
本書文章,大致依據案件判決的年代先後順序,從一九五○年代初的個別案件受難者當事人或家屬訪談、自撰稿,依序編排,蘆竹鄉戰後首任鄉長林元枝的相關案件,則集中於書的後半部。收錄於本書的文章反映了桃園在地人或現居住桃園的受訪者,在在表達了地緣的時間縱深和空間的特殊性,其中有原住民、客家、河洛族群的案例;也有夫妻、父子對話。簡介說明如下:
陳景通原是鐵路局駕駛員,二二八之後,為尋求社會正義,加入地下組織,擔任南北的連絡工作,這是他生平首度說出心中的祕密;兒子陳泰源見證世代對歷史的認知差異。楊梅客家人、平埔族後代的衞德全,當老師時被誣陷入獄,身心飽受傷害,愛彈琴的他,現在不敢彈,夜晚睡覺,一定要開著燈;太太鄒秀連不但要協助丈夫、操持家務,還要面對丈夫後母的荼毒,她照料他的生母、養母和後母後事,很難想像如此堅強的女性,如何度過種種生活困境。
▲邱景耀於八德邱氏公廳餘慶堂接受採訪時留影。(曹欽榮 攝影)
九十高齡的邱景耀見證八德地區案的荒謬,他曾被日本徵召到南洋當軍伕三年,戰後被關七年,他的人生閱歷,值得一讀;兒子邱文華關注八德地方文史。和他同案的劉鎮國是八德鄉公所戶政員,被判死刑,由三弟劉登科去臺北領回屍體,那段刻骨銘心的過程,令人動容。「志清」是劉鎮國被槍決前,在獄中為獨子所取的名字,劉志清也提供很多未出土的亡父文物、獄中家書。
陳顯宗曾到日本當海軍少年工,戰後是桃園水利會職員,沒參加任何組織,卻被牽扯入獄十二年;在綠島坐牢時,設計引水道,讓難友免於挑水之苦,獲頒獎狀,出獄後娶同案難友楊國宇妹妹為妻。
地方菁英遭到槍決 家人傷痛
陳惠珠是桃園傑出女性企業家,父親陳振奇原是桃園縣政府福利社雇員,被控參加地下組織遭槍決,陳惠珠找尋父親受難真相,當她看到父親槍決前,抄寫的佛經手稿後,她才瞭解父親為何在槍決前的照片面帶微笑地離開人世間。
徐文贊被關近三十三年,是桃園縣被關最久的白色恐怖受難者,他當年是主動打聽要加入地下組織的熱血青年;出獄後娶李麗月,老伴互相扶持。謝義雄在新店鎮公所上班時,曾去面會他被捕的二哥謝傅卿,後來自己也因另案被捕,兩兄弟在綠島同囚;出獄後兄弟為減少親友的麻煩,選在同一天結婚宴客。鄭再添是離職刑警,因幫桃園鎮無黨籍人士簡如淡選上鎮長,三個月後被捕,原判十二年,卻因不配合去抓逃亡中的林元枝,後來竟改判死刑。
▲鄭再添的兒子鄭勳哲接受訪談時,談到自己遺傳到父親鄭再添的音樂細胞,常彈奏吉他排解心中的孤寂。(陳銘城 攝影)
觀音鄉的農民邱桶和向紅為,都因新農會案被判死刑。長期深耕觀音地方文史工作的退休老師潘忠政,在二十年前,就挖掘他們的受難事蹟,此次再訪邱明昌,改寫多篇口述採訪稿,立體化邱桶這個人,同時也訪問向整坤,請他細說父親向紅為受難的故事。
泰雅原住民公醫樂信.瓦旦(漢名林瑞昌)被槍決,是桃園縣復興鄉山地清鄉的受難代表,他的小兒子林昌運醫師,寫出父親、二哥林茂秀(被關兩年)和他,一家三位醫師奉獻山地醫療八十多年的過程。
林元枝相關案 牽累眾多親友
本書後半段,收錄林元枝及相關案件的受難者與家屬;二二八事件時,當時蘆竹鄉長林元枝基於職責,出面率領地方自衛隊,接收附近軍用機場武器,後來遭政府通緝,而逃亡五年多之久,他的親戚吳敦仁、好友李永壽及戴連福、同事黃玉枝,都受到牽連。從林元枝的長子林森岷,三子林秀峰的訪談,描繪出父親林元枝的逃亡過程,以及他們兄弟分別到綠島探望父親的心情。吳敦仁是林元枝的親戚(姐夫是林元枝四弟王傳培)和追隨者,他與林元枝一起逃亡五年多。吳敦仁生前受訪時,第一次說出逃亡經過,很有參考和研究價值,他的兒子吳泰宏在看到文章後,才對他父親的過去有所瞭解。
李永壽生前於一九九七年接受筆者採訪,並提供珍貴資料,敘述他與父親都因熟識林元枝而被捕,家庭陷入慘境。兒子李守信說出父親李永壽年輕時坐十年黑牢,年老時又因腦瘤開刀,臥病十年過世的悲哀。黃玉枝也曾和林元枝去大園軍用機場接收武器,他被判死刑,留下珍貴的獄中家書和槍決前的絕筆信,黃玉枝弟弟黃玉麟談到哥哥的冤死,很讓人感動。
▲黃玉麟受訪時,拿出哥哥黃玉枝當年在軍法處寄出的獄中家書。(陳銘城 攝影)
▲黃玉麟受訪時,拿出哥哥黃玉枝當年在軍法處寄出的獄中家書。(陳銘城 攝影)
戴文子的父親戴連福是林元枝好友,因此受牽連逃亡和坐牢,身為長女的她,一肩挑起家計與責任,還曾帶大弟去綠島探望父親。
桃園縣政府文化局推動人權口述計畫,除了出版本書,因為時間、各種條件限制,出版同時,未能收錄所有其他持續進行的口述採訪稿、撰寫稿,敬請受訪者及撰稿者多包涵;此書主要文章集中於一九五○年代的個案,亦請讀者諒解,而本計畫包含所有的書中文章,以及未收錄的受訪稿,將全部收錄於期末報告書,除了供關心人士、研究者參考,我們也期待,桃園豐富的人權歷史素材,能夠由國家人權博物館籌備處和桃園縣政府文化局,繼續共襄盛舉,出版人權歷史文集,嘉惠縣民和全體國民。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