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治台灣末代長官後代台南安平尋根 驚呼連連
南市文化局特別安排揆一後代麥克一家人到安平古堡及熱蘭遮城博物館参觀、尋根。(圖由讀者提供)
荷治台灣末代長官後代台南安平尋根 驚呼連連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zxHen
2024/04/28 21:59
〔記者蔡文居/台南報導〕荷治時期荷屬東印度公司台灣末代長官揆一第14代子孫麥克(Michael Coyet)一家3人,今天參加鄭成功來台363周年中樞祭典及在鄭成功祖廟舉辦的全國開台聖王春季聯合祭典。會後,南市文化局特別安排麥克一家人到安平古堡及熱蘭遮城博物館参觀、尋根,看到先人揆一的相關展示,讓麥克一家人驚呼連連。
今天下午,南市文化局安排成大建築系教授黃恩宇為揆一後代麥克一家人解說,黃恩宇留學荷蘭,熱蘭遮城博物館即為他所設計。文化局也請盧芳蕙、李清山兩位解說員帶領麥克一家人在安平古堡尋根,整個參觀尋根過程,令他們驚呼連連,一直道謝。
另外,《400+》民間參與計畫「鼓動台南‧龍躍世界」系列活動,今天也在安平古堡熱鬧登場,由安平開台天后宮、南市文化局、安平區公所與南市鼓樂協會、九天民俗技藝團鼓樂、台北極鼓擊等,結合多個團體、學校及社區共同組成400人共同擊鼓,演出鄭成功「開台聖王」,吸引不少民眾及遊客駐足觀賞。
文化局表示,《400+》民間參與計畫鼓勵各領域、產業、社群以自身多元的策略行動來詮釋這座城市400年來的文化脈絡紋理,而這次「鼓動台南‧龍躍世界」系列活動更透過鼓聲、樂音串聯在地鼓術技藝表演,也透過全民鼓術運動促進鼓藝陣頭的文化傳承,聲動再創這片土地的文化價值。
荷治台灣末代長官後代台南安平尋根 驚呼連連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zxHen

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


1661臺灣淪陷圖說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4y1l2i

1661年7月30日 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事件

22sdfg3912se_2014-10-07_20-59-18

【1661年7月30日 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事件】

1661年5月,國姓爺大舉入侵荷蘭東印度公司(VOC)位於臺灣南部的據點,面對不成比例的兵力(兩萬五千 vs 一千多),VOC經歷了海戰陸戰失利、丟失了臺灣本島上的普羅民遮城(Provintia,今赤崁樓),依然英勇死守在大員沙洲上的熱蘭遮城(Zeelandia,今安平古堡所在)。
五月中旬,國姓爺幾波由大員市鎮(今安平延平老街一帶)對熱蘭遮城發動攻城失利之後,戰役逐漸轉為長期對峙圍城的局面。
VOC臺灣總督揆一(Frederick Coyett),於事發前即不斷警告位於印尼的巴達維亞(Batavia)總部,在中國已混不下去的國姓爺很可能侵略臺灣,卻不被重視。事發後揆一只能苦等援軍,但受到季節風向影響船隻難以自臺灣航向印尼,VOC總部絲毫不知道臺灣發生什麼事,繼續在進行對揆一的權力鬥爭。6月7日,巴達維亞總部決議由科連克(Herman Klenk)為新任大員長官取代揆一,科連克出發後兩天,從臺灣逃出的快艇瑪利亞(Maria)號終於抵達巴達維亞,這時總部才知道事情大條了,但已來不及追回科連克。

7月30日,滿懷希望要來臺就任的科連克抵達安平,遠遠看到烽煙四起的圍城慘狀,決定棄職直接順風向逃往日本。這可能是臺灣史上第一次高級官員棄職落跑事件。
之後的棄職落跑事件,較有名的還有臺灣民主國時期的總統唐景崧、劉永福。

被認為是VOC末代總督揆一對失去臺灣來龍去脈的記錄 《被遺誤的台灣》強力推薦:http://gjtaiwan.com/rt/?id=3

延伸閱讀:
1661臺灣淪陷 http://www.twmemory.org/?p=7119
大航海時代臺灣專屬紀念品【臺灣的紋章 – VOC特製鑰匙圈】 http://gjtaiwan.com/rt/?id=5

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網頁切圖露天銀800_02網頁切圖露天銀800_04網頁切圖露天銀800_06  

-------------------------------------

1661臺灣淪陷圖說

70394_0001

1661年4月,荷蘭東印度公司(VOC)在臺灣的基地遭到國姓爺入侵。在那個靠風力航行的年代,船期一年只能兩班,順著季節風往北或南行。國姓爺打著風向的如意算盤,打定四月駐臺VOC船隻無法往南向印尼巴達維亞總部求援,沒想到入侵行動一開始,駐熱蘭遮城的平底快艇瑪利亞號憑著高超的駕駛技術,竟逆風往南開去。一個半月後瑪利亞號抵達巴達維亞,臺灣遭國姓爺攻擊的消息才正式傳開!到了1662年年中,消息傳到歐洲引起大震撼,圖中即為當時流傳的畫報,繪製了熱蘭遮城旁臺江湧入大量海賊船,雙方在北(下)方的北線尾沙洲進行陸戰。周圍則描述了被俘的人們遭到國姓爺慘無人道對待的情況,左上角為當時犧牲的傳教士范無如區(Hambroek),後來臺灣名畫家顏水龍曾繪製了他的故事「訣別」。

圖片出處:http://c.ianthro.tw/70394
感謝團友 吳德明 分享

延伸閱讀:
大航海時代臺灣專屬紀念品【臺灣的紋章 – VOC特製鑰匙圈】 http://gjtaiwan.com/rt/?id=5
被認為是VOC末代總督揆一對失去臺灣來龍去脈的記錄 《被遺誤的台灣》也強力推薦:http://gjtaiwan.com/rt/?id=3
《被遺誤的台灣》簡介
http://www.twmemory.org/?p=7073
傳教士范無如區訣別圖
http://www.twmemory.org/?p=6617

-----------------------------------------

鄭成功當然沒有光復過台灣

推文到plurk
2015-10-20 06:00
◎ 彭孟濤
上週台聯立委賴振昌質詢中研院長翁啟惠,「鄭成功是否光復過台灣?」對此,中研院台史所所長謝國興代答,「鄭成功來台前,台灣不是明朝的,因此不能說是光復。」然日前有媒體人投書,卻以歷史與國際法為辭,辯稱怎麼不能說是光復。(http://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51018000306-260109)
他指出,從宋代起台灣就已屬於中國版圖,直到元、明都是如此。然查考設官統治的紀錄,明代以前的帝國,管轄至多限於澎湖,未及於台灣。元朝於澎湖始設的巡檢司如此,明朝循例設置的亦然。無怪乎一六二三年荷蘭佔領隸屬於明帝國的澎湖未果,最後雙方協議,「默許」荷人退出澎湖後去占領台灣,足見明帝國當時並不認為台灣屬於中國。清朝乾隆年間福建巡撫陳大受也曾說,台灣到明朝時「不過為日本、荷蘭互市之地」。
他又稱,明代進行了國際法中有關領土先占原則的最明確行為─移民實邊。姑且不論他所舉崇禎年間鄭芝龍移饑民入台之事,已被社會學者陳紹馨指出此次移民規模之可疑處,而鄭芝龍也不能代表官方。國際法中「先占」的定義,係一國對不屬於任何國家的領土行使有效占領行為而取得主權,明帝國不但未將台灣視為領土一部分,更未實際設官支配,僅憑上述鄭芝龍的行為,豈能適用於「先占」原則?
此外,種族因素也不能成為台灣領土主權歸屬於中國的法理依據,就算明、清以來有大量漢人移民來台,但誠如國際法學者陳荔彤所言,假如中國有合併台灣的資格,係基於台灣人是中國人的話,那麼類似的論點,是否也可適用於華人人口比例佔百分之七十五的新加坡?或德國兼併奧地利,俄羅斯合併烏克蘭、白俄羅斯的基礎?
所謂「光復」,係指原屬於中國的土地被他國以非正當手段攫取,我再奪回的意思。不過,鄭成功來攻占台灣的原因,就是他自己在行前表文告說的:「恐孤島之難居,故冒波濤,欲闢不服之區,暫寄軍旅,養晦待時,非為貪戀海外,茍延安樂。」既然從文告中可知台灣就是「不服之區」,根本不是中國領土,何來「光復」之說。
此君文末不忘揶揄立委要多念點書,卻忘了用一根手指指責他人時,另外三根可是指著自己的道理。
(作者為國立政治大學台史所碩士,台北市民)

 

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  

改寫高屏平埔族史?! 呂自揚《打狗.阿猴.林道乾》新發現

記者陳俊廷∕高雄報導 2015-02-02 15:48
改寫高屏平埔族史?! 呂自揚《打狗.阿猴.林道乾》新發現
呂自揚說,為還原台灣、高雄最早期的一段史實所以出版《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記者陳俊廷攝)
去年本報率先披露《高雄文獻》登載發表呂自揚所撰一篇:「明代海盜林道乾未曾來台的重要論文」,引發史學界震撼!呂自揚歷經數月持續蒐集考證,今(2)日正式推出新書:《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他說:「林道乾未到過臺灣、打狗山,屏東阿猴社是遷自岡山搭加里揚社,打狗社則應是遷去萬丹」

高雄歷史博物館去年出版的《高雄文獻》第4卷第2期,刊登一篇由呂自揚所撰【流寇林道乾與打狗-根據《明實錄》析論流寇林道乾遁入臺和到打鼓山之說的由來與無稽】一文。作家呂自揚以兩萬多字長文、舉證推翻台灣史書記載:「林道乾到到台灣」的傳聞,根據該文獻300多年來,凡沿襲引述林道乾來臺的傳說,完全被視為穿鑿附會,該文在《高雄文獻》發表後,引發史學界震撼!呂自揚因而持續考證,今2月2日(一)正式出版《打狗.阿猴.林道乾〜尋找高雄平埔族的身影》新書,該書除陳述林道乾未到台灣的論述並首度提出高雄、屏東平埔族的流向去處,再度推翻現有歷史檔案。

三百多年來的臺灣歷史書,從1686年康熙時《台灣府志》以下,皆記載明代海寇林道乾,被俞大猷追征逃來臺灣和打狗(鼓)山殺土番,打狗土番逃遷到屏東成為阿猴社,和林道乾埋金打狗山十八籃半的傳說。呂自揚說,為還原台灣、高雄最早期的一段史實,他窮其歲月持續研究6年,發掘明代和荷蘭時代第一手史料,經考證後發現林道乾真的未來過台灣,所以也不可能到打狗山,而他論證屏東阿猴社是遷自岡山搭加里揚社,打狗社則應是遷去萬丹」。

曾編著《歷代詩詞名句析賞探源》、《台灣民俗諺語析賞探源》等暢銷書知名的作家呂自揚表示,他辛苦地詳細考證,根據荷蘭時代《熱蘭遮城日誌》、《巴達維亞城日記》、《荷蘭統治下的福爾摩沙》的第一手史料記載,發現1635年12月25日,荷蘭新港社千人大軍,進攻岡山平原原住民搭加里揚社,把房屋糧倉全部燒成灰燼。這是場荷蘭時代台灣最重大歷史戰爭「搭加里揚之戰」,最後造成高雄平原全部原住民的大遷徙,從二層行溪至下淡水溪,從此無原住民村社居住。其中岡山搭加里揚社逃到今屏東,1646年改名為阿猴社;打狗社則是遷到屏東南邊的萬丹。呂自揚說,日本學者伊能嘉矩所記載高雄平埔族的遷徙,及後來的沿襲,皆是因缺乏荷蘭史料的參考所致。

該書目前以在誠品網路書店上架或洽河畔出版社(07-384-7890)。呂自揚對自己論述深具信心並說,歷史就是不斷考證出來的!歡迎不同論述互動研討、繼續考證。

-------------------------------------------------------------------------------------------

重建熱蘭遮城--打造台灣歷史文化首都
--轉載自民報文化雜誌第五期〈台灣名字的發源地〉

文/蘇煥智(前台南縣長) 2015-03-02 20:57

【專文】重建熱蘭遮城--打造台灣歷史文化首都
熱蘭遮城重建示意圖(取自蘇煥智部落格)
熱蘭遮城是台灣最具歷史意義的第一個城堡及建築,但目前幾乎是「全毀」的狀態,如果能夠重建熱蘭遮城,將是重構大航海時代台灣的關鍵性歷史文化資產。

台灣的京都丶歷史文化首都

五年半前,台南縣市爭取合併升格為直轄市時,當時因為人口數不足兩百萬,而且經濟繁榮度比不上台北縣丶高雄市丶台中市,原不在行政院規劃中。當時我們爭取時,就是擔心沒有搭上直轄市列車,台南縣市可能會跟台中丶高雄丶臺北縣,愈差愈遠。所以就提出了「仿效日本京都」的思維,主張「直轄市不能祇重視人口及經濟繁榮度」,否則祇會擴大南北差距丶城鄉差距;而且提出了「台南就是台灣的京都」、「台南就是台灣的歷史首都」的訴求,終於敗部復活,搭上直轄市列車。

空白的「前鄭成功」時期

台灣過去的歷史教育,衹有中國史教育,而台灣史祇是列為中國史的一小部分。而介紹台灣史都從鄭成功反清復明,趕走荷蘭人,以台灣作為反清復明基地為起點,而對於鄭成功之前的台灣的歷史,幾乎都是草率的交待!這是一種「中國統治者及漢族史觀」,顯然沒有客觀呈現台灣的歷史。其中尤其是(一)大航海時期,荷蘭東印度公司於1624-1662年間,前後38年統治台灣的歷史故事;(二)1624年荷蘭人據台以前,台灣的平原地區都是平埔原住民的部落,山區則是散居各部落的高山原住民,這些原住民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

台灣人對於這一段「前鄭成功」時期的歷史了解的太少了,而更重要的是這一段歷史正是台灣邁向世界文明史一部份的起點!

台灣歷史文明的起點

台南之所以是台灣歷史文化的首都,其關鍵者在於16世紀末及17世紀初,來自中國福建的漢人為了追捕烏魚,就於每年秋冬之際駕著船(Junk)來到當時的大員一帶(即台江內海週邊一帶)長住幾個月,並於隔年春天季節風轉變為南風時,才返回唐山。漢人漁民因為需較長期居留,所以也帶來許多商品來跟台江內海週邊的平埔族四大社的社蕃,進行交易,並於返還福建唐山時,也購買鹿皮鹿肉及平埔族的物産,回福建交易。這些漁民其實也具有貿易商人的雙重身分。當時不祇是漢人漁民兼做貿易買賣,包括著名的海商兼海盜的李旦丶顏思齊丶鄭芝龍的商船也都曾經造訪。而日本人的朱印船在1624年荷蘭人尚未到達前,也已經來到這裡貿易,當時日本人甚至在台江內海邊的新港社開設酒館!

大航海時代的大員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大員,並以大員作為對中國及對日本的貿易中心。荷蘭人在大員島(就是後來稱為一鯤鯓)扼住赤崁台江內海的出海航道旁建立熱蘭遮城堡(Fort of Zeelandia),做為統治大員的軍事丶貿易丶統治中心。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直到1662年末代總督揆一向鄭成功投降離開臺灣。

荷蘭人統治台灣38年正是全球航海大爆發、地理大發現的大航海時代。荷蘭人從歐洲繞過好望角,航行印度洋,通過麻六甲海峽,到印尼的巴達維亞,再到有福爾摩沙之稱的大員島,為的就是要貿易殖民。而荷蘭據台38年,大員(台灣,台南)不但是荷蘭東印度公司的東亞貿易的營運中心,也是開啟台灣邁向世界舞台。

熱蘭遮城的重要性

1624年荷蘭人佔據大員(Tayouan,Taioan),為了統治及軍事防禦的目的,而興建新的堡壘,此堡於1627年正式定名為熱蘭遮城,1634年全部完工。成為荷人在台的武備、商務及行政中心。熱蘭遮城可說是台灣作為十七世紀大航海時代東亞轉運站最重要的歷史證物。

歷盡滄桑的熱蘭遮城

1661年鄭成功大軍轉戰大員,乘著夜間大滿潮進入台江內海,在洲仔尾登陸,快速的佔領普羅民遮城(即今赤崁樓),接著包圍熱蘭遮城,前後十個多月的熱蘭遮城圍城戰,死傷慘烈,也是台灣歷史上迄今規模最大的一場戰爭。

1662年鄭成功趕走荷蘭人後,也住在熱蘭遮城。為表達懷鄉之情,乃以鄭氏祖籍中國福建泉州府南安縣「安平鎮」代替「大員」之名。而鄭氏三代皆駐居熱蘭遮城,而民間乃稱其為「延平王城」,或簡稱為王城。

清領時期,政治統治中心由安平移至台南赤崁樓,而安平則於台灣開港後成為外商的重要據點,熱蘭遮城則僅成為軍事防禦堡壘的功能。

後來台江內海陸續淤積,地形地貌變遷,安平港淤積嚴重,港埠功能受到影響,而古堡離海愈來愈遠,其軍事功能也逐漸喪失。而在1868年「安平事件」發生,英軍來犯,炸毀位於熱蘭遮城的軍火庫,城牆毀損,也喪失了其軍事防護的功能。此後當地官民修建房舍常來此挖取磚石。因古堡已喪失防禦功能,1874年因牡丹社事件日本要攻打台灣,台灣巡撫沈葆楨為興建二鯤鯓砲臺(現在俗稱億載金城)即到古堡挖掘磚石搬來興建。

1895年進入日治時期後,日人剷平存留城牆,以紅磚砌成長形階梯平台,並在上方興建日式房屋作為海關長官宿舍,內城荷式建物全毀。日本人並在安平古堡塑立著「濱田彌兵衞紀念碑」,以紀念朱印船時代,曾經擄走荷蘭總督的「濱田彌兵衞」。到1930年總督府為籌備「台灣文化三百年紀念會」而拆除平台四周民舍房屋,並將海關長官宿舍改建為新式洋房。

至戰後,政府將「濱田彌兵衛紀念埤」之文字削除,改為「安平古堡」,台南市政府曾於1975及1993年進行整修,而形成今日之面貌。

熱蘭遮城經數百年後,僅存外城牆數段及內城北側半圓形稜堡,其餘結構皆已損毀,或深埋於今安平古堡附近區域之下。2007年文建會將「熱蘭遮城城垣暨城內建築遺構」指定為國定古蹟。

為何要重建熱蘭遮城?

回顧歷史,熱蘭遮城曾扮演17世紀東亞國際貿易樞紐的輝煌歲月。荷蘭透過大員熱蘭遮城,與中國、日本及東南亞貿易,商船往來於整個東亞地區,當時的大員港,可說是東亞極重要的港口,其中所蘊含的國際視野與多元族群交流之精神,值得我們珍視。

台南是以歷史文化首都之名成為直轄市,而「熱蘭遮城」是台灣最具有歷史意義的第一個城堡及建築物,但目前已幾乎是「全毀」的狀態,完全無法呈現歷史的面貌,也無法引發想像台灣及台南在大航海時代的地位。所以,重建熱蘭遮城是台南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重要起點。也是重構大航海時代的台灣的關鍵性歷史文化資產。

重建熱蘭遮城 讓台灣擠身全球歷史

1624年,荷蘭東印度公司佔領大員,建設大員成為東亞的營運中心之一。同年荷蘭的西印度公司也在北美的哈德遜河口(現在的紐約)建立北美洲貿易據點。當時在大員的貿易遠比紐約興盛數十倍。

300年後,當年荷蘭的殖民據點的Wallstreet發展成當今的紐約,成為世界金融之都。可是大員從1823年曾文溪改道,台江內海逐漸陸浮,大員港逐漸淤積,而喪失港口的機能。1873年,劉銘傳遂把台灣府城從台南移到台北,台南開始衰落。

歷經百年以上孤寂的大員(現在的台南),撫今追昔,在21世紀,一個亞洲世紀來臨的時代𥚃,重建熱蘭遮城,將可以把台灣的視野放在全球的歷史高度。帶領我們走向海洋及世界。

重建跨國的歷史地標 最佳國際行銷

重建熱蘭遮城,以及事後的熱蘭遮城博物館,從歷史研究丶歷史考據丶建築規劃設計,及未來博物館的規劃,及後續的營運,再再都需要與荷蘭及歐洲進行跨國際的合作計畫,這將有助於台灣與歐洲的合作,並藉此提升台灣在國際的地位。而日本在朱印船時代就已在台灣進出,當時的兵田彌兵衞與荷蘭人及新港社平埔族的故事,也可開啟雙方合作的關係。重建一個具跨國意義的歷史地標就是最佳的國際行銷。

1928年大阪城重建 成為大阪人的驕傲

重建熱蘭遮城在國際上也有類似的先例,就是1928年日本的大阪城重建運動。

大阪城歷史上三度遭逢戰亂、雷擊而燒燬,在1928年由大阪市長發起重建運動,號召全民捐款,於1931年重建完成,二戰期間雖再遭戰火波及,但經過努力的整修與經營,1997年被指定為「有形文化財」,現為博物館及史跡公園,每年創造鉅額的觀光收益,更是大阪人的驕傲。

熱蘭遮城重建 將成為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重建熱蘭遮城不應狹隘的被認為是台南地方的事,它是台灣歷史重建的最關鍵的文化資產,也正是國際上正藴釀的大航海時代東印度公司的世界文化遺產之一。

大阪城是在原址整建,但熱蘭遮城重建究竟在原址重建?或另覓適當地點呢?由於台江淤積陸化,原址的安平古堡已經離海岸線逾二公里以上,熱蘭遮城已全毀,現場已失其全貌,而且民宅緊鄰,再加上殘存的遺構已指定為國定古蹟,所以原址重建非常困難。

至於易地重建是否符合古蹟重建的原理?其實國際上古蹟移動比比皆是,所以易地重建並非不可行。

擇地重建熱蘭遮城 讓台灣進入世界歷史舞台

歷史上的熱蘭遮城本來就蓋在大員島,而目前台南市安平區有一個「漁光島」,這個漁光島過去俗稱三鯤鯓,它就挾在安平漁港的南防波堤及安平商港的北防波堤之間。漁光島距安平古堡不太遠,兩者可透過船運接駁,正可以發揮相輔相成的效應。

除了重建熱蘭遮城外,城堡外的「大員市鎮」也值得重建,而兩者就成為17世紀活的博物館,如果𥚃面的人員皆復古穿著17世紀荷蘭人丶歐洲人丶平埔族人丶漢人丶日本人丶及其它各色人種當時的衣服裝扮,如同讓大家穿越時空來到17世紀的福爾摩沙(Formosa)的大員島。

熱蘭遮城是台灣進入世界歷史舞台的關鍵櫥窗,重建熱蘭遮城不只是尋找台灣歷史完整性的出發,也是打造台南成為台灣歷史文化首都的起點。台灣人一向是有放眼全球,奮鬥不懈的海洋文化的精神,祇因長期受國民黨狹隘的中國帝王史觀的奴化教育,而使大家成為「前鄭成功年代一片空白」的「史盲」,重建熱蘭遮城打開了台灣人的「史盲」,也讓大家有更開濶的視野與胸懷。

大阪人能夠重建大阪城,台南人及全體台灣人也一定有信心重建熱蘭遮城。

(本文轉載自3月出刊《民報文化雜誌》第五期)

 大航海時代的熱蘭遮城(取自蘇煥智部落格)

-------------------------

根據《熱蘭遮城日誌》的記載,1634年11月3日荷軍由堯港登陸征討搭加里揚,並於桌山(大崗山)西麓附近與搭軍交鋒,顯示該村社位居於現今高雄縣岡山地區。1635年12月22~25日,荷軍與新港社的聯軍征伐搭加里揚,並將該村社夷為平地。1636年後,荷人造訪搭加里揚則改由放索仔(即今屏東縣林邊鄉水利村),顯示搭加里揚已遷往屏東平原。
  1636 年2月4日荷治當局不僅跟主事者的「搭加里揚(Taccariangh)」簽訂和約,更與(下)淡水,大木連(Tapoliang)與塔樓(Zoatalau)等社締定和約,顯示搭加里揚、(下)淡水,大木連(Tapoliang)與塔樓(Zoatalau)為同夥。後來,《熱蘭遮城日誌》一提到這幾個村社以及「萬丹(Panenda)」,不是稱呼為「搭加里揚及其鄰近村莊」,就是稱呼為「搭加里揚附近的村莊」,甚且稱呼為「搭加里揚人的村落之一」。準此,「搭加里揚」與「(下)淡水」、「大木連(Tapoliang)」、塔樓(Zoatalau)」與「萬丹(Panenda)」,是以「搭加里揚」為主所組成的「搭加里揚社群」。雖然日治時期的學者概稱屏東平原的平埔族為「馬卡道」,然而從種種跡象顯示,該社群與東港溪以東的放索社群,亦即放索社、茄藤社及力力社有顯著的差異性。1643年,荷治當局強令Dolatok合併於力力社,並於1644年後突然消失。
  除了搭加里揚社外,以上的村社的位置大約可由荷治與清代的文獻推知。根據1643年12月12月17日,商務員Johannes van den Eynden率兵攻打山豬毛社的情形推測,搭加里揚社大約位於現今屏東縣九如鄉武洛溪南岸,北以武洛溪與塔樓社為界,南可能以蕃仔寮溪與阿猴社毗鄰。
  根據《巴達維亞日記》的記載,1641年搭加里揚村社突然消失,而阿猴社(Akau)突然於1644年出現,因而推測二者有相互取代的關係,並認為搭加里揚社的社址位於屏東市。其實不然。根據《熱蘭遮城日誌》,1646年阿猴社出現,並於此年後積極參與「南方會議」,然而搭加里揚社並未於1641年消失,甚且還參與1645年的「南方會議」,指示於該會後突然消失;值得注意的是,1645年「南方會議」的三位搭加里揚社長老,竟為1646年阿猴社的代表,顯示搭社已被荷治當局強令合併於阿猴社。準此,二者並沒有所謂的相互取代的關係。

-----------------------------------

1622-1662荷蘭人在台灣 - 源斌的台灣歷史筆記簿 - https://goo.gl/AMmcmB

VOC末代總督揆一/1661年臺灣史上第一次高官棄職落跑/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