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開科技大學確定以「捐贈」方式 由國立暨大承接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華夏科大擬捐給台科大 潘文忠:雙方溝通中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內政部統計發現,晚婚、不婚族群越來越多。(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2024/3/4 
晚婚、不婚族變多!女性有偶率48.37%創新低 網吐苦衷:誰要結? https://bit.ly/49ZMe87
內政部統計發現,不婚族群越來越多,去年女性有偶率僅有48.37%,創下統計以來最低,不僅不婚,晚婚的人也日益增加,初婚年齡在近10年來幾乎是一路往後移,將加重我國面臨的少子女化危機,話題也在網上引起討論。
根據內政部統計,隨著社會環境變遷、女性自主權提升等,2013年時女性有偶率還有50.64%,去年僅剩48.37%,創下統計以來最低,其中25到29歲的女性走入婚姻比率僅17.72%,30到34歲也僅剩41.41%,女性初婚年齡不管是平均數或中位數都超過30歲,顯示不婚現象日益增加。
初婚年齡平均數方面,內政部指出,2022年時男性為31.9歲、女性為31.1歲,初婚年齡中位數男性為32.6歲、女性為30.7歲,近10年來幾乎是一路往後移。
晚婚、不婚相關話題在PTT上引起討論,網友紛紛表示「以前不結婚不正常,現在是結婚才不正常」、「養寵物比較實在」、「我一個女的朋友去年才結婚,41歲了」「不生的話幾歲結哪有差」、「結婚又不是現代人責任自己過得爽就好,幹嘛一定要結婚」
也有網友點出不想結婚生子的原因,「要有家,要有房子,如果爸媽不努力,現在受薪階級多少買的起正常爸媽那年代大小成家的房子?鬼島下去」、「誰要結?這年頭不論男女都同意有小孩造成生活水平下降,如果沒有要小孩那就沒必要結婚」。
晚婚、不婚族變多!女性有偶率48.37%創新低 網吐苦衷:誰要結? https://bit.ly/49ZMe87


不生不婚,未來死後,遺產最慘的情況就是收歸國有。(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
不婚、不生!單身狗最慘情況曝光 地政士:遺產全部收歸國有 https://bit.ly/3RqbePC
不生、不婚,竟埋下爭產案潮!根據內政部資料,台灣2022年人口2326萬4640人,連續3年負成長,新生兒僅13萬8,986人、死亡人數首逾20萬人,明顯「生不如死」。正業地政士事務所所長鄭文在表示,「這樣的情況埋下了兄弟姊妹間的爭產暗潮,建議提早規劃,避免死後糾紛。」
據民法第1138條,遺產繼承人,除配偶外,依序為一、直系血親卑親屬(子女),二、父母,三、兄弟姊妹,四、祖父母。
鄭文在表示,一般來說繼承人通常為子女,然而,近年少子化加劇,不少人不生不婚,既然膝下無子女,依照順位來說,就是父母為優先,不過,正常情況下,父母因較為年長,通常會較被繼承人早一步離世,最終遺產繼承就會落在兄弟姐妹上,進一步引爆爭產糾紛。
當然,還有最糟糕的情況,就是膝下無子女、祖父母及父母逝世、無兄弟姊妹,財產最終直接收歸國有。
他建議,想要破除繼承困擾,最好的方式就是「生前贈與」或「遺贈」。「生前贈與」是指每年使用244萬(夫妻兩人合計有488萬)的贈與免稅額,逐年贈與,達到節稅效果;「遺贈」則是預立遺囑,往生後,按照遺囑內容遺贈給受遺贈人,將遺產移轉到受遺贈人的名下。
不婚、不生!單身狗最慘情況曝光 地政士:遺產全部收歸國有 https://bit.ly/3RqbePC


頭條揭密》人口崩跌比房價下滑更致命 砸錢救房企不如救生育率 https://bit.ly/3sPpGGH
最近幾年讓許多社會學與經濟學專家大傷腦筋的議題,莫過於不斷下滑的生育率與房地產危機。而讓人覺得特別吊詭的是,生兒育女與房價卻又是一對共生共榮又相互拉扯的社會問題,換言之,如果生育率持續下滑,不只缺乏用需求來拉動經濟成長的動力,對目前做為中國經濟重要支柱的房地產而言,低生育也會導致住房需求下滑。因此,如果想救房地產,其實應該先救生育率。
在最近一場《中國人口學會2023年年會》上,一篇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的人口學者提交的論文發布後,引起各界熱烈討論。該論文引述人口研究的測算顯示,2022年中國的總和生育率已經下滑至1.09,相比日本的1.29還要更低,僅略高於韓國的0.8。
總和生率指的是育齡婦女一生中平均生的子女數量,是衡量人口生育情況的重要參考依據。世衛組織(WHO)把總和生率2.1定義為一個界限,只有總和生育率超過2.1才能維持種群數量的穩定。換句話說,如果總和生育率長期低於2.1的話,人口就會不斷減少,幾十年內人口規模就可能減半。如果總和生率育低到1以下,人口減半的速度會更快,不到一代人(約25年)的時間,人口就會減半。
中國從1979年開始執行一胎化政策,到2015年計劃生育政策才做改變,但其實這時因為房價狂飆,生活開支與育兒花費過高,願意生一個以上嬰兒的家庭已經很少。而隨著生育率降低,數十年來持續增加的總人口很快地在2022年見頂,總人口如同專家的預測開始反轉下滑,而且速度極快。
為什麼中國在進入21世紀、經濟發展呈現起飛的同時,年輕人反而不願意生育?根據日本、韓國與中國進行的調查,毫無例外的經濟都是影響生輕人生育意願的最主要因素。絕大部份受訪者在答覆「為何不想生育?」的問題時,其答案都是「生不起,也養不起」,房價、養育、教育、醫療,這些因素阻礙年輕人生育甚至結婚的意願,受訪者甚至直說,「不是『不想生』,而是真的『不敢生』」。各國的經驗顯示,實質性的生育與養育補貼是簡單且有用的做法,且有立竿見影之效。
在中國、日本與韓國的人口社會學調查中,最讓年輕人感到痛苦而決定不生育的最突出因素就是房價。日本的研究發現,2021年日本首都東京的總和生育率為1.09,低於日本全國的總和生育率1.4,當中最大原因正是因為日本東京房價最高,因此東京生育率也為最低;韓國的情況也類似,2021年韓國首爾總和生育率低到0.59,也是低於韓國全國總和生育率0.9。
當然,在房價飆高的同時,其他的生活開支與養育成本、教育開支都會水漲船高,讓許多年輕夫婦不得不仔細盤算是否有足夠的經濟能力來養育孩子。中國在2017年由國家衛生計生委進行全國性調查數據顯示,也有77.4%的中國婦女認為「經濟負擔過重」是不想生孩子的主要原因。
絕大多數人都知道,房價是年輕經濟負擔中最沉重的一項,因此壓低房價成為提高生育率的主要訴求。但實際上維持房價有2方面的壓力:一是擁有房產的民眾不希望自己的資產跌價,因此政策維持高房價有相當強的民意基礎;二是房產大幅下跌會讓資產負債表衰退而引發金融危機。因此政府希望用拉長時間與自然通貨膨脹來逐漸沖淡高房價的壓力,但這需要相當長的時間,在當生育率呈現斷崖式下滑之際,根本沒有那麼多時間來等待問題自然解決。
試想:一胎化政策開始的1979年,這些獨生子女在2004年進入適婚年齡,他(她)們的孩子大約在2029年左右開始要買房結婚,由於是一胎化期間,每隔一代的成家的夫婦數目就會少一半,隔2代就只剩1/4。如果結婚形成買房的剛性需求,2代下來剛需會減少75%,即便現在開放生育2、3胎,仍然拉不起生育率,未來剛性需求大幅度且快速萎縮,要維持高房價完全是天方夜譚。
至於房價下跌可能引發資產縮減的金融危機,國外的經驗很多,可以用大量增加發行貨幣解危,雖然會因此造成通貨膨脹與幣值下跌,卻能避免金融經濟危機,不會因人口快速下滑而出現長期的衰退。現在要救房地產市場,根本的問題還是要救生育率,否則終究是「竹籃打水一場空」。頭條揭密》人口崩跌比房價下滑更致命 砸錢救房企不如救生育率 https://bit.ly/3sPpGGH


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2023/07/11 07:25
 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Jx3q8
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預估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本報資料照)
 2052年 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
 〔記者李綺雯/綜合報導〕俗話說:「人力即國力」,對一個國家來說,人口代表生產力與競爭力,低迷的生育率將使國家稅收減少、支出增加,甚至還可能瀕臨「滅國」危機。
 近年少子化已成為社會重視的議題,尤其亞洲國家出生率降低的情況更為顯著,以台灣為例,人口數在2019年達到最高峰2360萬人後,自2020年起,台灣已連續3年人口呈現負成長,2022全年新生兒人數僅13.8萬人,更創下歷史新低,預估30年後,台灣人口將低於2000萬人。
 根據統計,生育率最低前5名全由亞洲國家拿下,分別為南韓(0.78%)、香港(0.8%)、台灣(0.87%)、新加坡(1%)、澳門(1.1%),鄰近的日本同樣難逃生育率低迷的窘境,生育率僅1.3%,甚至連身為人口大國的中國也被印度超車。
 「未來主人公」減少,意味著國家未來將面臨勞動力不足、高齡化以及人口結構改變等許多問題。
  生育率最低前5名均為亞洲國家,分別為南韓、香港、台灣、新加坡、澳門。(法新社)
 南韓18歲前 每月可台幣2.3萬
 為拯救低迷的出生率,許多國家紛紛祭出政策鼓勵生育,南韓政府過去已投入超過280兆韓元(約台幣6.7兆),希望能刺激生育,不過生育率仍屢創新低。近期南韓政府擬定新對策,包括:每位孩童18歲前每月可領100萬韓元(約台幣2.3萬)津貼;延長夫妻育嬰假,並規定男性至少請到90天等;以及男性30歲前與妻子生下3名子女就可免除兵役,不過男性生3胎免當兵最引起爭議。
 日本同樣苦於少子化的窘境,據統計,2022年日本只有77萬多名新生兒,創下1899年以來新低,也是首次跌破80萬大關,與此同時,日本老齡化程度更是亞洲之冠,目前有近30%人口為65歲以上長者。對此,日本政府擬定自明年起,每年編列3.5兆日圓(約台幣7700億)投入兒童相關預算,如:擴大補助有小孩的家庭;強化托育與女性產後服務;創造更友善的育兒職場環境等,雖然政策看似完善,不過如此大撒幣也遭批評這些龐大的開支該從哪來,因為日本目前是世界上負債率最高的國家。
 至於去年生育率首次下跌的中國,儘管人口依舊維持在14億,但2022年出生率已降至1000萬人以下,人口同樣有衰退危機,雖然中國已於2021年開始實施三胎政策,並推動減稅、延長產假、加強醫療保險、住房補貼等措施,但生活開支和教育壓力仍是年輕人不婚不生的最主要原因。
 儘管這些促進生育的政策效果不彰,不過各國政府恐怕也只能持續投入,因為少了些政策,人民的生育意願恐怕還會更低。
  家庭、工作難兼顧加上經濟考量,越來越多年輕人傾向不婚不生。(歐新社)
 港、日放寬移民政策 搶海外人才
 除了制定刺激生育率政策,亞洲各國也在研擬是否放寬移民政策,吸引海外人才,應對逐年萎縮的人口數。由於日本出生率低加上老年人口逐年增長,預計2070年人口將減少3成,為此,日本必須在2040年前將海外工作者的數量增至超過600萬人,才能維持日本經濟高增長的目標。
 日本將目光放向畢業於外國頂尖大學的高等人才,推出低門檻簽證「J-Find」,延長在日本停留期限至2年,方便剛畢業的年輕人尋找工作;另外還有適用於高階人才的「J-Skip」簽證。
 受政治與疫情因素干擾,近年人才流失、出生率驟減的香港,同樣積極招攬國際人才,特首李家超打算對高薪或高學歷族群廣發通行證,可以在香港停留至多2年,持證期間也可自由找工作;另外,港府時隔8年再次開放投資移民,盼吸引企業與人才進駐,振興疫後經濟。
  日本與香港均放寬移民與簽證條件,盼引外國人力填補。(彭博)
 高齡+少子化 加劇產業缺工
 台灣將於2025年邁入超高齡社會,也就是說平均每5人就有1人超過65歲,屆時老年人口佔總人口比例將逾20%,無論是人口老化或少子化對社會運作的影響可說是相當廣泛,以教育方面來看,部分台灣大專院校自去年底起陸續面臨招生不足的窘境,隨著財務狀況持續惡化,有些學校最終只能黯然退場,同時在勞動人口方面,疫情解封後,踏入職場的新鮮人減少,我國餐飲住宿服務業、製造與營建業、電子資訊業等均出現缺工情況。
 財政方面,年金與健保也會因人口進入倒金字塔結構,使虧損越來越大,同時加重家庭扶養負擔與社會福利開支,醫療與長照需求增加,若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終將影響國家經濟發展,削減總體競爭力。因此,如何扭轉現今「生不如死」的常態,將是各國政府的首要任務。
  國家人口結構因少子化出現斷層,高齡化社會對醫療與長照等需求將大幅增加。(歐新社)
LTN經濟通》亞洲國家危機 比台海問題嚴重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NJx3q8


私大學費補助2.5萬 綠委樂見:教育不該成貧富差距破口
 私大學費補助2.5萬 綠委樂見:教育不該成貧富差距破口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5kBu
副總統賴清德20日到台中朝陽科技大學為暑期志工隊授旗,透露政府正研擬透過補助縮小公私立大學學費差距。(資料照,記者廖耀東攝)
 2023/06/21 08:27
〔記者陳政宇/台北報導〕副總統賴清德昨(20)日拋出「拉近公私立學雜費差距」利多,教育部公布「定額補助私立大專學雜費助學方案」規劃,估一年可減免新台幣2.5萬元以上學雜費,59.1萬名私校大學生均可受惠。民進黨立委范雲、吳思瑤、林宜瑾都表示樂見其成,並強調,教育不該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破口。
 賴清德昨在台中朝陽科技大學出席活動時指出,公立與私立大學學費1年差距大約5萬元如果從明年開始編預算,未來要縮短差距至少5成以上,讓行政院去看實際的情況,如果能夠補助越高當然越好,由政府補助5成以上、2.5萬元以上,當作是重大政策來推動。
 范雲表示,目前全國近90萬名大專院校學生中,有65%就讀私立學校,而18.5萬名經濟弱勢學生中,更高達近80%都是就讀私校,私立大專院校學雜費是公立的近兩倍,經濟弱勢的學生反而就讀費用較高的學校,造成學生都還沒出社會,就先背上一筆學貸。
 「是時候改變這個情況。」范雲說,她先前也曾質詢過,台灣投入公私立高教的資源落差很大,公立大學學生得到私立大學學生大概3倍的國家資源投注,很樂見賴清德的提議,也很高興看到教育部即將著手規劃私立大專學雜費補助方案。接下來的預算會期,她會持續追蹤政府預算編列進度,努力讓每一位學生平等就學。
 吳思瑤也盤點,她目前正在爭取、並與教育部研議中的4個重點,第一,學雜費減免,放寬家庭年所得門檻及加碼一定額度,公私立大學生一併評估適用;第二,學貸措施,降低16年未調整的「學貸線」,參考受僱者平均薪資、物價指數、撫育子女人數等因素,評估進一步放寬門檻及申請次數。
 吳思瑤說,第三,特定學系之學習額外支出(如藝術學系、設計、建築學系之作品材料費、製作費、展演費)擴大納入貸款項目;第四,鼓勵留學:增加留學貸款額度,以及加碼各類獎學金名額及金額。
 林宜瑾表示,教育具有高度公共性,這是無庸置疑的價值,國家本該努力提供每一位學生在相對平等的狀態下求學,因此她贊同拉近公私立大專校院學雜費差距的政策方向。數據顯現出,在現行升學制度運作下,我國教育資源依據學生社經地位,有著不均等的分配。
 林宜瑾說明,不均等的教育資源分配,則讓我們看見相對弱勢的私校學生要繳交更多的學雜費,卻獲取更少的教育資源,並且很可能同時還要半工半讀、還要申請學貸,導致不但在求學階段無法專心一意在學業上,出社會工作後還得還債。
 林宜瑾強調,「傳統的學霸神話該被打破」,應看見那些在求學路上顛簸前行的年輕人,並且給予最大的支持。教育現場應當是崇尚平等、追求知識與真理的所在,不該成為擴大貧富差距的破口之一。私大學費補助2.5萬 綠委樂見:教育不該成貧富差距破口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Xg5kBu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hoH3W
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今日在全國大學教務和校務會議中發出警語,大學如果再不改變,私校學生人數恐將腰斬。(記者林曉雲攝)
2022/09/07 11:52
〔記者林曉雲/南投報導〕少子化衝擊猛烈,位於高雄市之私立義守大學校長陳振遠,今日在全國大學教務和校務會議中發出警語,大學如果再不改變,私校學生人數恐將腰斬,但他也表示,數位學習是大學的核心,教與學轉型為線上遠距,招徠「虛擬」國際學生是大學發展之未來方向之一。
教育部昨日召開私校退場審議會,公布高苑科技大學及大同技術學院列為專案輔導學校,明年5月底前改善不成,最快下學年將被停招,這是教育部依私校退場條例規定,首次公開專輔學校名單,今也將繼續召開審議會,預期會有更多學校被列入退場之觀察名單。
陳振遠今以「後疫情時代大學教務及校務之因應策略」進行專題演講,對於民國117年高教生源只剩近16萬人,他表示,私立大學必須要有所改變,否則私校的學生人數恐會腰斬。
陳振遠也表示,現在進入大學的大一生都是108新課綱學生,具有主動學習的能力,加上武漢肺炎(新型冠狀病毒病,COVID-19)疫情使數位線上學習更豐富,大學老師必須要改變過往的教學方式,不斷精進教學,才能跟上時代的改變。
少子化下再不改變 義守大學校長:117學年私校學生數恐腰斬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BhoH3W


「生不如死」危機擴大!台灣剩2326萬餘人 較去年同期少25萬
內政部今公布3月份戶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3月底人口數為2326萬8991人,較2月份減少5萬785人;而3月份新生兒共有1萬2788人,人口死亡數為1萬8239人,依舊呈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自然減少情況。示意圖。(資料照)
「生不如死」危機擴大!台灣剩2326萬餘人 較去年同期少25萬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kUXjb
2022/04/08 11:48
〔記者吳書緯/台北報導〕台灣人口持續減少,少子女化已成國安危機;內政部今公布3月份戶口統計資料分析,我國3月底人口數為2326萬8991人,較2月份減少5萬785人;而3月份新生兒共有1萬2788人,人口死亡數為1萬8239人,依舊呈現「生不如死」的人口自然減少情況。
內政部今天公布2022年3月戶口統計資料,人口數為2326萬8991人,與去年3月人口數2352萬5623人相比,減少25萬6632人、1.09%;與今年2月相比則是減少5萬785人、0.22%。
就縣市別而言,與去年3月相較,人口增加率最高者為連江縣2.81%,其次為新竹縣0.69%、第三為澎湖縣0.29%;然而人口減少率最高的縣市為台北市,減少了3.72%,台北市的人口也在3月底跌破250萬人大關,3月底僅剩249萬445人;台北市「脫北者」情況加劇,將連帶影響下一屆北市議員席次減少,3席副市長職位減少至2席。
出生數方面,內政部統計,3月份新生兒1萬2788人,其中男生6672人、女生6116人,折合年粗出生率千分之6.46,較2月的9617人增加3171人。至於死亡數,3月人口死亡數為1萬8239人,折合年粗死亡率千分之9.22;代表3月份仍是死亡數多於出生數。
在人口自然增加方面(指出生人數減死亡人數),台灣3月份的人口自然增加是負5451人;而人口社會增加方面(指遷入人數減遷出人數),3月份遷入人數為10萬3168人,遷出人數為14萬8502人,因此人口社會增加為負4萬5334人;因此3月的總人口成長是負5萬785人,亦即人口數是呈現負成長
「生不如死」危機擴大!台灣剩2326萬餘人 較去年同期少25萬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ukUXjb


少子化,不考慮減少支出,民脂民膏,拼轉型?竹縣11國小學生數不到50人 將提學校轉型發展計畫 https://bit.ly/30IfuiF


長榮中學自8月起暫不發放教師學術研究費與職員工專業加給,平均每位教師短少約2、3萬元薪資,教職員工緊急成立教師會自救。今天董事會召開臨時會討論,場外則有長榮中學教師會靜坐抗議,他們提出訴求,「校長請辭、財務透明、停止違法違約」。 全台最老中學爆減薪 長榮中學董事長、校長辭職  http://tinyurl.com/y3xt2yp9


少子化後,大部分私立高中已出現財務困難。從統計數字來看,107年度全國高中學生總共有約69.7萬人,其中公立高中生約有40.7萬人,而私立高中生約有29萬,如果公立高中人數維持40.7萬不變,三年後到110年度,就讀私立高中人數只剩下15萬人(減少48%),六年後的113學年度,只剩11.4萬人(減少61%)-有2千多名學生、2百名教師的「大型高職」協志工商昨天宣布將於109學年度起停招三年,之後計畫轉型為國際雙語學校  https://is.gd/Zc3LEN


美國中情局(CIA)公布2021全球人口生育率預測,台灣拿下全世界最低,我國2020年的新生兒數量也創下歷史新低,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時代力量立委邱顯智今2021/4/19 (19日)在臉書表示,房價所得比持續攀升、交通事故死亡率、受傷率持續攀升,就是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的兩大原因。不過,財經網美胡采蘋則認為,生育率與現代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改變比較有關,且疫情導致東南亞聯姻困難更是關鍵。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名!邱顯智揭關鍵2原因 https://bit.ly/3gkJp8O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台灣去年新生兒數量創下歷史新低。(圖/翻攝自Pixabay)
美國中情局預測全球227個國家或地區生育率,墊底的倒數5名都在亞洲,依序為香港(1.22)、澳門(1.21)、新加坡(1.15)、南韓(1.09)、台灣(1.07),我國在生育率預測中成為世界最低。台灣每名15至45歲,具生育能力的女性,只有1.07個孩子。
對此,邱顯智隨即在臉書表示,房價所得比持續攀升、交通事故死亡率、受傷率持續攀升,就是台灣生育率稱霸全球、倒數第一的兩大原因。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邱顯智認為,房價所得比與交通事故傷亡率持續攀升,是台灣生育率吊車尾的主因。(圖/時代力量提供)
不過,財經網美胡采蘋也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生育率這兩年暴跌到全球最低,應與疫情導致東南亞聯姻困難有關,因為這幾年都是外配擔負起台灣的生育任務,但疫情之後不僅移民難,連相親都沒機會。
此外,胡采蘋也認為不要一直把生育率低怪罪在房價上,並非說房子不貴,但這純粹就是跟數據不符,她認識一大堆住豪宅的人也不生,難道東南亞外配他們是住好房子才願意生嗎?坦白說跟台灣人現在的生活方式和家庭觀念改變太多比較有關係。
根據我國內政部數據,台灣2020年只有16萬5249個新生兒,創下歷史新低,死亡人數首次超過出生人數。今年1月至3月新生兒人數比去年同期減少13.6%。專家指出,如果出生率持續下降,可能會阻礙經濟成長,且對社會保障網絡將會是一大挑戰。並指出,台灣有許多女性必須白天工作,晚上回家也得做家事、照顧孩子,也成為出生率低的原因其中之一。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美國CIA公布2021全球生育率預測,台灣倒數第一
台灣生育率全球倒數第一名!邱顯智揭關鍵2原因 https://bit.ly/3gkJp8O


聲明稿曝光! 2020/05/13 稻江停招 全校師生退場「一個都不留」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2WsvC5R
校方的聲明稿指出,受少子化影響,國內招生環境日益困難,經諸多考量後,決定停招、停辦。(讀者提供/張毓翎嘉義傳真) 2020/05/13
又一所大專院校退場?!嘉義縣稻江科技暨管理學院傳出停招,據消息人士指出,校方下午召集所有老師開會,表示學校經營到本學期結束,所有教師優離、優退,學生則輔導轉學,代理校長洪大安明天下午將統一對外說明,對董事會決定,師生教職員都很錯愕震驚。
據消息指出,稻江無欠薪,無負債,學生還有1700多人,但4月開完董事會,近日評估做出停招決定,接下來校方會依照規定申請停招,校方也會協助學生繼續就學。稻江去年曾提出轉型計畫,109學年度將把現有7個學系3個學程調整為休憩、餐飲、社工與幼教共4系,但轉型計畫並未獲教育部核定。
對此校方不願證實,僅強調明天下午將統一對外說明,但已有聲明稿流出,指使稻江最主要的學雜費收入大幅銳減,校務經營更形艱困,董事會歷經諸多考量決定後,宣布109學年度起停招、停辦。
校方的聲明稿指出,受少子化影響,招生環境日益困難,經諸多考量後,決定停招、停辦;學校在財務許可、無欠薪、零借款的狀況下,提撥2000萬元作為專任教職員額外離職慰助金,感念同仁攜手相挺;在這個關鍵時刻選擇停辦,後將積極規畫轉型,再以另一種教育型態服務。
文末指出,學校除按照規定進行相關停招、停辦報部程序外,並啟動學生輔導機制,妥善處理教職員資遣及學生轉學安置,保障教職員生權益。
聲明稿曝光!稻江停招 全校師生退場「一個都不留」 - 生活 - 中時 https://bit.ly/2WsvC5R

少子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少子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

 


少子化

少子化 問題在經濟

推文到plurk
2015-04-05 06:00
◎ 王雲東
日前台北市柯市長提出:「卅歲以上未婚女性如果超過三成,會成為國安議題。」引起各界對晚婚、不婚與少子化等議題的熱烈討論。事實上台灣的少子化現象並不是最近才發生,只是情況持續嚴重;舉例來說,在二○○一年時台灣的總生育率還有一.四(也就是說平均每一位女性在育齡期間生育一.四個小孩),而到了二○○七年時總生育率就降至一.一,此後除了二○一二年因為龍年效應的關係上升至一.二七以外,都沒有再超過一.一以上;而最低點更在二○一○年時達到○.八九五。而這樣的生育率數字可說已達全世界最低的程度了。
嚴重的少子化可能會造成嚴重而快速的高齡化、生產人口數/生產力下滑與工作年齡人口的壓力上升等問題,因此確實是一個嚴肅的社會安全議題。至於為什麼會有少子化的現象與應該如何因應等,根據國民健康局(署)過去所作的調查,受訪者認為政府為提高生育率應採行的措施依序為:「一、改善教育制度或降低教育費用」、「二、改善社會經濟」、「三、改善社會治安」、「四、提高社會福利或改善社會制度」及「五、提供生育補助」。由此可看出:為什麼近年來各級政府都提出了很多鼓勵生育的作法,例如:育兒津貼、育嬰假、提高合格保母的人數、強化托育制度等,但是整體生育率的數字還是沒有上升;因為上述這些還不錯的措施,在民眾思考要不要生小孩或是生幾個的重視度上,還是排在大約第四、第五的位置。若是對於排名比較前面、偏向大環境改善的重點,不能有具體成果的話(例如:根據勞動部最新調查,青年勞工目前平均月薪為兩萬八九二五元;其中有五十七.八%、約一一二萬名青年每月賺不到三萬元),想要提高生育率確實是有困難的。
此外,在結婚與生育之間的關係上,台灣也是有一值得重視的現象。就是:台灣的婚生子女人數比例,在近廿年來大約都是在九十六%左右。這在先進國家中僅次於日本,而高於其他先進國家。因此晚婚或是不婚的人若是太多,在台灣確實會造成低生育率。至於台灣適婚年齡的民眾在結婚這件事情上的看法為何?根據前述調查的結果,未婚的受訪民眾有六成表示想結婚,不想的只佔十五%,至於為何想結婚還不結?男性大多表示「沒有經濟基礎」,而女性則多半表示「尚未遇到合適對象」;此外,問及未婚且不想結婚者的理由,男性最多的答案也是「經濟條件不佳」,至於女性則最多人回答「享受單身生活或抱獨身主義」,其次為「經濟條件不佳」,可見經濟已成為現代人婚不婚的最重要考量因素。至於生育意願方面,將近七成民眾認為生兩個小孩最理想。至於已婚且已生一胎的受訪者中,不想再生育的比率高達一半,探究原因,還是經濟問題、擔心養不起,其次是教育成本太高。由此可見經濟因素絕對是影響生育率與結婚率的關鍵因素。
筆者在此分享一個過去在校外演講時的真實故事。有一次有一位女性聽眾問筆者:「你剛剛談到很多少子化會造成的嚴重影響,以及未來我們可能要面對的嚴峻挑戰。那既然如此,你為什麼還鼓勵大家要儘可能生小孩?這樣不是要我們把小孩生出來、讓他/她過苦日子嗎?」這幾句話對筆者產生很大的衝擊。的確,當我們迎接新生命的到來時,都是很開心、也希望他/她日後會一直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因此我們、特別是政府相關部門,責無旁貸要儘可能建立一個讓民眾願意生育的大環境(例如:實質提高勞工薪資,抑制不合理的物價與房價飆漲,將經濟成長的果實有效落實地分配給勞工、特別是基層勞工與青年等),這樣讓生育率逐步提高才是有可能的。(作者為台大社工系教授)

少子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少子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  

十年小學生少60萬
2015年02月01日 04:10
于國欽
民國80年以來學生人數變化
■馬爾薩斯在人口論一書說:「我們這地球上的生命種子,若得到充足的食物和空間,經過幾千年的繁殖,便會擠滿幾百萬個地球,但貧困(苦難與罪惡)這個自然法則,卻可以把他們限制在規定的範圍內。」

台灣於民國71年以前,多數年代每年出生人數逾40萬(不到40萬也有38萬左右),此後略降,但每年出生人數仍逾30萬,自90年以後下滑至20多萬,97年更跌破20萬,最低曾降至16萬。

這些年政府經常談及少子化的問題,也提了不少白皮書、政策綱領,也有許多人經常撰文表達少子化可能造成的危機,但台灣社會對這個問題反應依舊冷淡。

反應冷淡的原因是在於多數人沒有意識到這是個總體、跨世代的問題,而且如同時間無法倒轉一般,少子化五年、十年持續下去,人口結構的那塊空缺是永遠補不回來的,非僅補不回來,隨著時間往前,那塊空缺更會持續影響經濟社會的發展。

也許這樣講仍太過抽象,我們來看一下近二十多年台灣小學生的總數變化,可能會比較有感覺些,民國80年台灣的小學生總計有229萬人,而去年已降至125萬,二十多年竟少了100多萬人。

也許二十年太長,感覺有些飄渺,那我們再看近十年的變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25萬,短短十年之間也少了63萬人,這仍是一個令人震驚的數字。

台灣出生人口愈來愈少

十年間少這麼多小學生,原因就在於過去十多年台灣出生人口愈來愈少,台灣出生人數由十年前30多萬,降至近年不到20萬,隨著時間向前推移,在少子化年代出生的小孩逐漸進入小學、中學,因此才出現小學生人數十年驟減63萬的情況。

如同我們先前所言,由於時間不能倒轉,人口結構的那塊少子化空缺是補不回來的,開始影響的是嬰兒用品市場、接著影響小學才藝班及遊樂場所的生意,不用未卜先知之能也可算得出來,未來幾年高中、大學及研究所的招生必然會一年比一年辛苦。

每個家庭的小孩少了,各式教育消費支出自然也跟著少了,依據家庭收支調查,台灣平均每戶家庭的教育支出十年間已由4.7萬元降至3.3萬元。台灣十多年來民間消費疲弱雖然有許多原因,但少子化絕對是重要原因之一,而且隨著時間的推移,其影響的層面還會再擴大。

由於時間的不可逆,即令今天少子化成為過去式,也無法解決過去十年少子化所衍生的困局,更何況直到如今,少子化依然是現在進行式,這使得少子化銷溶經濟的能量逐年膨脹,今天小學生少六十萬,不久的將來台灣工作人力將少一、兩百萬,不需貿易戰爭,也不需貨幣戰爭,隨著時間推移台灣經濟便已逐漸窒息。

少子化影響民間消費動能

根據國發會去年八月的推計,台灣工作年齡人口(15~64歲)今年1,736萬,自明年即開始遞減,十年後也就是114年降至1,598萬,十年驟減逾百萬。再往後推十年,民國124年更降至1,417萬,比現在少了三百多萬人。少了這些人力,既影響民間消費動能,也影響企業投資意願,更影響政府財政收入,如此台灣經濟如何不窒息?

少子化對台灣經濟的影響與日俱增,在可預見的十年、二十年勢將改變台灣的經濟社會結構,即使現在因應也已嫌晚,但直到如今,朝野政黨仍未真切明白其嚴重性,盡在意識形態上爭吵不休,台灣的前景實在堪憂。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
過去兩周以來,全球兩個超級大國都不得不面臨一個令人不安的現實。美國與中國的人口普查結果顯示,兩國的人口縮減局面可能較預期提早到來。
少子化-人口老齡化-育嬰假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tBDMz
造成這一情況的原因是生育率迅速下降。與此同時,人口老齡化局面出現,這可能會阻礙經濟增長。通常,各國政府均希望避免這種情況的出現。
中國與美國尚未走到這一步。而有些國家已經在考慮提高生育率的問題了,中美兩國可以從它們身上吸取一些經驗。
這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它沒有簡單的解決方法。有的國家,比如俄羅斯,嘗試過在這上面投入大量金錢,向父母提供大筆現金鼓勵他們生育。
但這種政策很少單獨奏效,家長們需要的是一個可以提供更多支持的系統。那麼,作為政府,可以如何說服大家生小孩呢?
1. 向家長提供可負擔的幼托服務
在人口正在減少的日本,小鎮奈義町是個快樂的例外之地。
在過去九年間,這裏的出生率實現了翻倍增長,從每名育齡女性平均生育1.4名子女增長到2.8名,這得益於一個覆蓋範圍廣、對家庭友好的政策計劃。
在當地,每個家庭不僅可以得到生育獎金和育兒津貼,送小孩進托兒所的開銷也是全國平均水平的一半而已。
不過,雖然奈義町的成功令人驚嘆,但它只是一個鄉村小鎮。在東亞其他地區,殘酷的職場文化使得母親或父親們很難在工作與家庭之間實現平衡。
韓國是全世界生育率最低的國家之一,為了鼓勵家庭生育,該國已支出超過1300億美元。
其中一些項目是比較容易想到的,比如免費幼托、房屋福利或對試管嬰兒項目的支持。還有一些更有創意,比如向公務員提供假期,以便他們回家生小孩。
然而,其中似乎無一奏效。
如今一些韓國公立幼托中心的等待名單已經有數年之長。圖像來源:AFP
金智藝(音譯)在首爾有一份繁忙的工作,負責銷售與市場營銷。她對生小孩本沒有任何興趣,迫於父母壓力,她還是生下了一個孩子。
如今,她的兒子已經三歲。雖然她拿著政府提供的「嬰兒支持護理」資金,但她覺得現金獎勵對自己的決定並未起到任何作用。
「我從未想過再生一個孩子,」她說。「養一個都已經十分困難了,所以我只想把精力集中在他身上。」
這些政府的政策倡議中,沒有一項成功解決東亞社會普遍存在的一個問題,即不利於家庭生活的職場文化。
「在韓國我們有合法工作時長,產假和陪產假也很充足,」首爾大學研究該地區生育問題的助理教授金惠媛(音譯)表示。
「但使用率卻很低,尤其是陪產假。這其實是執行層面的問題。」
2. 讓工作更靈活
韓國、中國與日本是極端示例,但在大多數發達國家,職場文化也與家庭生活有衝突。
各國政府可以採用的一個選項是,試著增加更多兼職工作職位。從數字上來看,兼職率更高的國家的確傾向擁有更高的生育率。
然而,接受這些兼職職位的人通常是女性。這不利於促進性別平等,且由於會進一步減少勞動力,對於有人口老齡化問題的國家而言這也並不是理想選擇。
廣告
在女性保有工作的情況下提升生育率是可以做到的事情。瑞典經常因其對家庭有利的政策而得到褒獎,這些政策不僅來自於政府,也來自於企業。
疫情期間,在歐洲不同國家,媽媽們的在家辦公體驗大相徑庭。
「我們了解到,在女性和男性一生中的一段時間內,他們會有年紀尚小的子女,有時不得不為此早點下班回家,」
斯德哥爾摩大學人口統計部門主管安德生(Gunnar Andersson)表示。
有一些方法可以在不減少工作時長的同時,讓工作變得更加靈活。
2017年一項研究顯示,在德國,寬帶接入率的提升與高學歷女性生育率的提升之間存在聯繫。
在家工作的女性發現,她們可以花更多時間陪孩子,且她們也會選擇生育更多子女。而在教育水平相對較低的女性或男性中間,同樣的效果並未出現。
廣告
研究家庭人口的教授安娜·羅特基希(Anna Rotkirch)表示,類似的情況可能也正在芬蘭出現。
去年在全球大流行期間,芬蘭呈壓倒性下降趨勢的出生率得到扭轉,實現小幅增長。
羅特基希教授是芬蘭政府在生育問題上的顧問,她認為,芬蘭的教育系統對出生率增長起到了一定作用。去年,芬蘭十分順暢地轉為線上教學。
但她同樣注意到另一情況。在歐洲不同地區,女性在討論與孩子一同在家辦公時,她們的體驗大相徑庭。
「我從英國得到的信息是,女性對於孩子在家上課十分絶望,丈夫沒有幫忙,以及其他在性別平等問題上倒退的聲音。」
同樣身為一名母親,她在芬蘭並未聽說過這麼激烈的情況。
3. 讓男性在家辦公
在每一個進行研究的國家,調查數據均顯示,女性的自由時間少於男性,因為她們在家裏要做更多的無薪工作
首爾大學的金惠媛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
她在研究一胎家庭後發現,當男性每周做家務的時間超過一小時,這個家庭生育第二名子女的機會就明顯上升。
這與斯堪的納維亞地區多年以來的實踐相吻合。在瑞典,該國生育率一度在21世紀第一個十年間出現增長,這部分要歸功於對兒童託管的大幅補貼。
但同時,該國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
「他們深度參與其中,這不僅僅是做一些微不足道的事情,」安德生教授說。「在孩子出生的一年半期間,他們會在一段時間內承擔起主要職責。」
瑞典政府還向父母們提供豐厚的產後假期。現在,父親們的陪產假是母親產假時長的大約30%。圖像來源:AFP
而伴隨孩子年齡的增長,在早期建立起來的育兒或家務模式通常會持續下去。
在瑞典,有73%的女性,以及56%的男性每天會至少花一個小時在家務或做飯上,而歐洲的平均水平是74%的女性及34%的男性。
「我認為你發出的信號很重要,」羅特基希教授稱。「社會上的信號和政治上的信號,告訴大家我們會幫助你,你不是一個人,你可以做到。」
過去多年來,北歐國家似乎一直在發出正確的信號,但如今卻不再如此。
在過去10年間,斯堪的納維亞半島的生育率直線下降。瑞典的下降趨勢趨於穩定,但挪威和芬蘭的趨勢十分顯著。
「由於我們位列地球上最快樂、最關愛家庭的國家名單之列,這讓人十分難以理解,」羅特基希教授表示。
這重要嗎?
「從人口學角度來看,這些其實都可以不是問題,」牛津大學人口老齡化研究所教授裏森(George Leeson)表示。
自20世紀70年代起,西歐國家的生育率一直低於生育更替水平(replacement level),但這一地區的人口卻一直在增長。
「移民使得人口剛好可以得到更新與補充,」他表示。
如果老齡人口願意,勞動力萎縮的情況可以通過讓年紀大的人群繼續工作得到緩解。
首爾大學的研究發現,當男性在家中承擔更多任務時,生育率會上升。
而下降的人口可以對氣候變化問題起到積極作用。「目前的實際情況是,我們生育的子女不像我們的父母或祖父母一輩那麼多,這給了地球村一點喘息的空間,」裏森教授表示。
如果各國政府以全面的視角處理生育問題,他們可能會得到意料之外的收獲。
當韓國政府推行定量工時法律之後,工作時間從每周44小時下降到40小時,金惠媛發現,這時韓國男性會花更多時間拜訪及照顧他們的年邁父母。
羅特基希教授表示,所有的政策最終都應指向幫助人們按照他們希望的子女數量構建家庭。
「它們影響到子女和父母的幸福感。而這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事情,讓來到這個世界的孩子們擁有好的生活。」
中國「獨生子女」一代想生更多的孩子嗎?
政府如何才能說服人們生小孩|天下雜誌 https://bit.ly/3ptBDMz



「只生一個好」到「三胎更比二胎強」:口號裡的中國生育政策 - 紐約時報中文網

少子化/民國93年全國的小學生人數總計188萬人,降至去年1


新加坡的生育率從20年前的1.26跌至2023年的0.97,首次跌破1創下歷史新低。這代表新加坡婦女一生中從平均生育超過1個孩子,減至平均生育少過一個孩子。
但這也不能怪總理,畢竟生育率下滑,而且還不斷下滑,「大家不愛生小孩」的問題幾乎是全球已開發國家都面對的艱鉅難題。
只不過新加坡「不生」的趨勢似乎比他國嚴重。
2004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7,當時新加坡只有1.26。2023年高收入國家每名女性生育的子女數為1.6,新加坡則掉到0.97,「少生孩子」的差距越拉越大。
vp9g8c3c1q2l2j41m1wkd0j1pmlzdv
新加坡市區景象。Photo Credit: 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新加坡市區景象
新加坡人口成長的同時,外來人口也快速成長
過去20年,新加坡人口成長了42%,達到2023年的592萬人。其中新加坡公民增加了18%,非居民人口增加了135%。
2004年的新加坡人口為420萬人,公民達310萬人,永久居民為35萬6200人,非居民人口有75萬3400人。
快轉到2023年,新加坡的總人口達至592萬人,其中公民人數達361萬人(佔總人口61%),永久居民人數達54萬人(佔總人口9%),非居民人口則 有177萬人(佔總人口30%)。
必須指出的是,非居民人口以建築、海事和加工業的工作證持有者居多,他們在促進新加坡經濟成長的行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外媒給李顯龍整理了一張成績單,表現最差的科目非「生育」莫屬 - The News Lens 關鍵評論網 https://bit.ly/3JsbOH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