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113338392_whatsubject_113338391_whatsubject_113338390_whatsubject

美國最高法院判定俄克拉荷馬州半數土地屬於原住民
2020年 7月 11日
美國最高法院判定俄克拉荷馬州半數土地屬於原住民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0p0YLw
美國原住民爭取權益的努力有了最新結果
美國最高法院裁決,俄克拉荷馬州的大約一半土地屬於美國原住民,裁決同時也推翻了一起兒童性侵案的判決結果。
最高法院以5比4的結果裁定,俄克拉荷馬州東半部,包括第二大城市塔爾薩(Tulsa),應該被視為是原住民保留區。
這個案件是原住民麥克格特(Jimcy McGirt)提出來的;他在1997年被判決強姦女童罪名成立。
他宣稱案件發生地屬於原住民領地,只有聯邦法庭有權審理,俄克拉荷馬州法院的判決無效。
難民 吧女 原住民 認識改變美國政治版圖的女性人物
定居在美洲大陸的第一批人
環境:歐洲人殖民美洲曾導致地球降溫掉入「小冰期」
比美國總統山還厲害的印第安瘋馬
有什麼影響?
這個裁決被認為是數十年來對美國原住民影響最為深遠的司法判決之一。
判決結果意味著,過去在州法院被判有罪的部族成員,如果犯罪事實發生在被認定為原住民保留區境內的話,就可以對有罪判決提出異議。
這是因為只有聯邦法庭有權力對原住民保留區發生的犯罪對原住民提出刑事訴訟。
有媒體報道說,住在原住民保留區內的部族成員也可以獲得州稅的豁免權。
判決涵蓋的原住民保留區面積約為300萬英畝,居民有180萬人,其中15%是原住民。
Image caption
地圖
裁決說了什麼?
美國總統特朗普提名的最高法院大法官戈薩奇(Neil Gorsuch)支持自由派意見作出裁決。
他引用十九世紀美國政府將原居住在東南部的幾大部族原住民強行遷移至俄克拉荷馬州的歷史事件,當時的美國政府表示,遷移過去的新的土地屬於原住民部族的永久土地。
戈薩奇表示:「考慮到聯邦刑事法,這些土地是否仍然如政府所承諾的屬於原住民保留區,我們認為國會並沒有否決,因此政府的承諾仍屬有效。」
圖片版權GETTY IMAGES
Image caption
俄克拉荷馬州是原住民人口比例最高的州,圖為俄克拉荷馬城原住民進行舞蹈表演
司法管轄權
最高法院的判決推翻了麥克格特的罪名,但是他的案件仍有可能接受聯邦法院的審理。
71歲的麥克格特在1997年被判強姦4歲女童,他並沒有在最高法院對他的有罪判決提出上訴,而是宣稱只有聯邦法院有司法管轄權力,州法院的判決無效。
麥克格特是塞米諾爾原住民,塞米諾爾族是美國政府從東南部強迫重新安置到俄克拉荷馬州的五個原住民部族之一。
原住民反應如何?
十九世紀被美國政府重新安置到俄克拉荷馬州的主要有五個原住民部族,包括切羅基(Cherokee)、奇克索(Chickasaw)、喬克托(Choctaw)、塞米諾爾(Seminole)和馬斯科吉(Muscogee)。
五部族領袖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對判決表示歡迎,他們同時承諾將和聯邦政府和州政府共同合作,就原住民保留區的司法管轄權如何歸屬達成一致
美國最高法院判定俄克拉荷馬州半數土地屬於原住民 - BBC News 中文 https://bbc.in/30p0YLw


泰武地歸「原」主 最棒耶誕禮物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十二月 17日, 2016

2016-12-17 06:59聯合報 記者翁禎霞/屏東報導
昨天的授證儀式總計發出200多張土地權利書狀,每位領到權狀的原住民莫不一看再看。 記者翁禎霞/攝影
分享
屏東縣泰武鄉比悠瑪段約150公頃土地被劃為國有林班地,當地原住民經近30年努力,政府終於還地於民,泰武鄉昨天舉行授證儀式,71歲的蔣福安哽咽表示「祖先的土地終於拿回來了」。
「這是最好的耶誕節禮物」!泰武鄉長邱登星表示,150公頃中除了25公頃保留給部落外,其餘土地總計有205筆,全數還給原住民;地方昨天特別席開20桌,與族人同慶。

泰武鄉比悠瑪段被收歸國有的土地總計有150公頃,屬林務局的國有林班地,2005年行政院特別協調林務局及原民會,將林班地先改增編為原住民保留地,再依程序歸還,但光是程序就跑了10多年,直到如今才正式歸還。

71歲的蔣福安等到頭髮花白才拿到土地權狀,他紅著眼眶說「總算不負祖先的交代」,另一位鍾信偉則說,這是從他阿公那一代就開始爭取的,未來他希望利用自己的土地發展觀光。

 

《轉型正義》原民文化遭教會消滅 加拿大請教宗道歉

2017-05-31

〔編譯周虹汶/綜合報導〕鑑於天主教會過去百餘年在加拿大政府不當對待原住民一事上推波助瀾,加拿大總理杜魯道假近日在義大利舉行七大工業國集團(G7)高峰會的機會,廿九日前往梵蒂岡覲見羅馬天主教宗方濟各,邀請教宗為此事巡牧加國,就當地原住民過去遭虐及「文化滅絕」一事道歉,協助加國推動轉型正義。方濟各已初步表達正面態度,可望明年成行。

  •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二十九日在梵蒂岡覲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籲請教宗巡牧加國,針對加國天主教會學校對待原住民學童的不堪過往向原民道歉。(美聯社)

    加拿大總理杜魯道二十九日在梵蒂岡覲見天主教教宗方濟各,籲請教宗巡牧加國,針對加國天主教會學校對待原住民學童的不堪過往向原民道歉。(美聯社)

政府出資、教會經營 寄宿學校強制原民同化

杜魯道前年十一月上任,二○○八年中開始調查當地原住民幼童受虐歷史的加國「真相與和解委員會」(TRC)隔月公布結案報告,細訴加國政府一八七○年代起將近十五萬名原住民兒童強制送入寄宿學校同化,以及當年藉此遂行「文化滅絕」的政策目的:一九八二年《憲政法案》保障的「第一民族」印地安人、因紐特人、梅蒂人,前後約有卅%受此政策影響,他們遠離親生父母、傳統文化與母語,進入加國政府出資的寄宿學校;實際運作多由教會負責,其中又以天主教會為最大勢力,但多數學童遭遇精神、肢體虐待與性侵害,多達六千人命喪校園

學童遭身心虐待與性侵 六千人喪命

這種由教會經營的原住民寄宿學校,在一九二○至六○年代最為盛行,直到一九九六年才正式關閉最後一所寄宿學校。一九九○年起,受虐原住民學童陸續公開他們的慘痛經歷,加國政府才開始重視轉型正義,於○八年成立TRC。一五年,TRC提出九十四項和解措施,包括建議教宗親往加拿大,為當年教會「在精神、文化、情感、肢體與性侵上的角色」道歉,以撫慰當年受害倖存者及其後代

原民學童慘痛經歷 90年代陸續公開

因此,信奉天主教的杜魯道和方濟各密談四十二分鐘時,特別「告訴他,這對我們加拿大人推動與原住民真正和解一事有多麼重要,並強調他可透過道歉來牽成此事」。而教宗也「提醒我,他終其一生都致力於協助這世界上被邊緣化的人,以及為他們奮鬥;他期待和我以及加拿大主教們一起努力,以找出共同向前的康莊大道。」

邀教宗巡牧加國 協助推動轉型正義

雖然梵蒂岡官方聲明僅說,兩人「聚焦於整合與和解議題,以及宗教自由,還有目前的種族事件」,但加拿大《環球郵報》(The Globe and Mail)報導,方濟各自稱正式致歉乃其計畫中事。事實上,一九九四年盧安達百日大屠殺期間,羅馬天主教會未伸援手、甚至助紂為虐,方濟各今年三月就曾為此「罪與失職」,請求「神的赦免」

-----------------

原民土地正義邁步 「比悠瑪」拿回祖先土地了

2016-12-16  16:41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呼應蔡政府對原住民土地正義的承諾,屏東泰武鄉平和比悠瑪部落族人,今天從縣長潘孟安手中接下205張土地權狀,不少族人感動得紅了眼眶,直說「終於領回自己的家了!」

  • 領到權狀的族人,洋溢興奮之情。(記者邱芷柔攝)

    領到權狀的族人,洋溢興奮之情。(記者邱芷柔攝)

  • 領得土地權狀的鍾信偉,興奮地介紹自己土地的位置。(記者邱芷柔攝)

    領得土地權狀的鍾信偉,興奮地介紹自己土地的位置。(記者邱芷柔攝)

屏東縣政府今天舉辦「原住民保留地比悠瑪段權利回復授證」儀式,返還的土地位於泰武鄉舊平和部落共205筆、150公頃,領到權狀的族人興奮得七嘴八舌介紹自己的土地。

71歲的蔣福安說,比悠瑪部落是早年族人生活的場域,耕作、生活都在這裡,經過日治時代、國民政府接手,祖先的土地就變成政府的了,他們沒辦法回去耕作,他20多年前曾經北上參加「還我土地」運動,現在終於拿到權狀,真的很感動。

鍾信偉說,從他的祖父母時代就在爭取土地正義,一直到他這一代才把祖先的土地領回來,未來除了在這裡好好耕作外,也計畫發展深度旅遊,帶更多人看見部落文化與山林的美好。

潘孟安則強調,近30年的台灣原住民族「還我土地運動」與「正名運動」,在新政府上任後,逐漸落實原民土地的轉型正義,讓平和部落一次性地歸於台灣最早的主人,這是原鄉的弟兄姊妹們歷經漫長努力,換回遲來的正義。

泰武鄉鄉長邱登星表示,這次的地權回復,對鄉民來說是最好的耶誕節禮物,也希望取得土地所有權狀的每位族人,能愛惜自然資源、守護原住民保留地,並延續給下一代。

原住民保留地 近半完成權利登記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05-29
市府輔導 維護原住民權益
〔記者謝武雄/桃園報導〕原住民承租原住民保留地,依規定,種植林地可辦理地上權登記、種植農作物是耕作權登記,登記滿五年就可取得土地所有權,市府清理地籍發現,很多原住民承租耕種後並未辦理登記,導致登記滿五年卻未辦理土地過戶,經輔導後,復興區現有一萬二一七一公頃的原住民保留地,將近一半已完成權利登記,市長鄭文燦說,這就是轉型正義,落實維護原住民的權益。
復興區原住民保留地面積高達一萬多公頃,市府推動還地於民的轉型正義。(記者謝武雄攝)
復興區原住民保留地面積高達一萬多公頃,市府推動還地於民的轉型正義。(記者謝武雄攝)
鄭文燦指出,早在民國七十四年,台大學生社團「高山青」就提出將原住民保留地還給原住民的訴求,市府把這項政策當作原住民轉型正義的基礎工作,分年分期完成,桃園市原住民耕地登記及發還權狀執行進度很順利,面積也很大,市府站在原住民的立場來落實土地正義。
根據大溪地政事務所資料,復興區一萬二一七一公頃原住民保留地,目前輔導取得土地所有權登記面積有三二三七公頃、占總面積二十六.六%;完成耕作權登記四八○公頃、占總面積三.九%;取得地上權登記二二七七公頃、占總面積十八.七%,總計完成權利登記約占四十九.二%,將近一半。
原住民族行政局代理局長林日龍表示,七十九年修訂「原住民保留地開發管理辦法」,規定只要取得地上權、耕作權登記滿五年就可取得土地所有權,但相關單位宣導不落實,導致很多原住民不知道這項權益,市府從去年起積極輔導原住民辦理相關權利登記。
林日龍說,復興區原住民保留地,目前約有五成完成登記,另有兩成屬於陡坡地不適合耕種,這部分無人承租,屬於國有地,另有五%的土地屬於一般民眾承租,不能辦理各種權利登記,剩下的二十五%是原住民承租、尚未辦理登記,未來會優先輔導這些原住民辦理登記。
他說,復興區約有一萬一千人,原住民約七千八百人、二千七百戶,大部分是泰雅族,大約有三分之二的家戶完成登記。

--------------------------------------

還地於原住民 高市率先頒「權利回復狀」

為履行總統蔡英文對原住民土地正義的承諾,高雄市長陳菊今天(5月28日)公開頒發「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狀」,給60位原住民。陳菊致詞時相當激動,她說蔡英文總統也是原住民,原住民等了70年,才收回自己的土地,她感到抱歉,同時也很感動,展現新政府對原民土地權的尊重。

原住民開心的跳舞慶祝,等了70年終於拿回了自己的土地。

高雄市長陳菊親自頒發「原住民保留地權利回復狀」,給60位原住民,有了這張土地權狀之後,未來原住民就能自由買賣、耕作,就像是個人的財產一樣。

高雄市長陳菊:「我能夠把原住民的土地權狀,交還給我們的原住民兄弟姐妹,沒有什麼比這個讓我們更感動,蔡英文總統,她有原住民的血統,她最能了解原住民的痛,應該還給原住民真正的公道。」

高市原住民魏光輝:「我們的土地被國有,被林務局、國家都收起來了,土地都沒有了,(這一刻)等了太久太久。」

高市原住民高清源:「非常的興奮也高興,因為我們30幾年來一直爭取的,我們祖先留下來的土地,終於還給我們。」

抗爭原住民(資料畫面):「有沒有用?沒有。」

撕毀土地權狀,抗議林務局等政府單位,爭取土地生存權,長期以來,這樣的畫面不斷上演。原住民土地大部份因為年代久遠,得追溯到日治時期,很多是因為原民土地清冊上沒有列入,加上子孫沒有辦理繼承,造成權益受損,被收為國有,失去生活和生存的空間。擁有原住民血統的總統蔡英文,多次公開承諾,將會還地於民。

總統蔡英文(資料畫面):「我們希望在我的總統任內,我們在(原住民)實質的自治走出第一步。」

新政府上任才1個多星期,原民轉型正義已經啟動,高雄市率先開啟這歷史性的一刻。(民視新聞陳家祥高雄市報導

--------------------------

原住民族不如外勞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1-31
◎ 車牧勒薩以.拉勒格安Cemelesai Ljaljegan
台灣施行很多重大政策,最大的受害者都是我們原住民族,尤其是土地政策,讓我們的土地都受限於「非都市土地使用管制規則」,土地被編定為十八種使用地,私有原住民保留地有七十%編定為林地,不准耕作、不允許任意砍伐。原住民族這六十多年來被迫離開原鄉,陸續到都市從事鐵工、板模工及超時的卡車駕駛,多少的妻離子散;再加上外勞政策,讓我們原住民族比外勞更不如。
由四十八位立委提案的「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草案」目前二讀中,條例的目的是讓原住民私有林地(約有八萬公頃),每年每公頃補助八萬元,所需要的經費也才六十四億元。其實這個補償的邏輯非常簡單,既然政府限制上游的原住民族林地耕作,來讓下游的民眾有乾淨的水源。那為何不能從水費、農業發展基金、林業基金、環保基金、原住民綜合發展基金,甚至原住民族委員會的年度預算,提撥經費。
一○二年起部落自行籌組的「原住民族林地補償行動聯盟」陸續在三地門鄉、霧台鄉、來義鄉舉辦十五場說明會並於一○三年五月二日號召約二百名族人赴屏東林區管理處陳情林地全面補償!迄今超過半年,未依法回應訴求,這是什麼行政機關?更令人氣憤的是,林務局根本不希望三讀通過「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草案」,只提出計畫型的補償方式,補償金額二萬元與草案中的八萬元有很大的差距。另外補償範圍只有二.四萬公頃與目前八萬公頃的原住民私有林地差非常多,況且計畫型的補助,財源不穩定,只要政府說沒錢,就可以任意停止補償。
一○三年十二月十五日行動聯盟與部落領袖拜訪立委並召開記者會,要求行政院及立法院,將「原住民保留地禁伐補償及造林回饋條例草案」列入優先法案並三讀通過。不過立委們表示,第六會期要三讀通過有困難,他們承諾在第七會期(二月底開議)盡力三讀通過;因此,我們要強烈表達部落族人希望三讀通過的聲音,如果第七會期行政院及立法院再不三讀通過,我們行動聯盟將串連全國原住民族前往行政院及總統府控訴政府的不公不義。
(作者為排灣族,原住民族林地補償行動聯盟總指揮)

----------------------------------------------------------------------

布農牧師宣布 回傳統領域耕作
2015-01-22 03:31:14 聯合報 記者施鴻基/台東報導

布農族利稻教會牧師卡法司宣布今天將入山回傳統領域耕作。 記者施鴻基/攝影
分享布農族利稻教會牧師卡法司,去年宣布光復傳統領域,卻未獲政府回應,昨天他再度宣布今年將返回傳統領域耕作。卡法司說,政府管理原住民傳統領域的作法,已讓原住民嚴重轉化為異族,「族人們都該醒一醒!」
對此,台東林管處、關山警分局都表示,如果只是小規模宣示行動,不會干涉;但如果有大規模破壞行為,將蒐證處理。

當講台語的漢人強調自己是台灣人時,立足福爾摩沙寶島超過萬年的原住民終於發聲,以母語宣告他們才是台灣真正的主人。去年光復節,卡法司以拒辦入山證等方式,帶著親友「返回」傳統領域,被依違反國安法罪嫌送辦,他氣得跳腳,反問「你們請朋友回自己家,還要登記辦證件的嗎?」當時他要求政府回應,但經過三個月卻沒有下文,他決定進一步回到傳統領域耕作。

卡法司說,他以布農族傳統的方式,將謙卑地向上天及祖靈請示,遵循高山開墾祭儀,等候祖靈夢兆。他強調三個月前要求政府離開這塊上天賜給布農族的土地,因為布農族人從未簽署任何讓渡、拋棄傳統領域協議,依然保有主權;陪同召開說明會的族人那布說,台灣原住民以外的民族,應該慎重思考,「要決定究竟是返回你們的祖國,還是留下來和我們原住民共存共榮。」

阿美族馬蘭部落耆老羅福慶,去年同時以阿美族古帆船宣告擁有海上傳統領域主權。他說,原住民就是國際上法定的自然民族,是山海的子民,但政府剝奪、箝制原住民的自主和自由的行為,包含限制自然採集權在內,都不尊重原住民主權。

65354523  

利稻部落收回最高耕地 開墾播種

2015-01-22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我們要回收土地,重回耕地開墾播種。」海端鄉利稻部落布農族Balalavi家族今天將回到該部落最高海拔耕地地maisimuk(現為向陽森林遊樂區)進行開墾祭儀,領隊卡法司說,因中華民國政府從未好好關心這塊土地,原是土地主人的布農族人,要重建與土地的關係。

  • 利稻部落布農族人昨為今天重返最高耕地的行程進行禱告。(記者王秀亭攝)

    利稻部落布農族人昨為今天重返最高耕地的行程進行禱告。(記者王秀亭攝)

拿回傳統領域自然主權

利稻布農族Balalavi家族去年十月廿三至廿五日間重返該家族傳統領域「aliavjini(向陽山)」,並在其最高耕地maisimuk種下佛手瓜,宣示三個月後將要回傳統領域的自然主權,如今三個月到期,利稻長老教會牧師卡法司今天將在阿美族、魯凱族人陪同下,上山宣示收回土地,並進行高山開墾祭儀。

卡法司表示,maisimuk位在台二十線一五○至一五五公里間,即在向陽森林遊樂區內,海拔約兩千三百公尺,早期曾種植玉米、地瓜、樹薯、佛手瓜等作物。

今天的一日開墾行程,會先進行砍草,並在適合的地方種下佛手瓜等作物,未來計畫每月一次回開墾地耕作,卡法司強調布農族人不會全面開墾山區,而是與自然平衡共存,依地形地貌決定適合開墾的區塊,絕不砍大樹、移動大石頭。

---------------------------------------------------------------------------

消失百年 台東再現馬蘭竹帆船

2014年11月22日
 
   
阿美族耆老用傳統儀式祈福繞船,正式賦予帆船生命。(記者龍芳/攝影)阿美族耆老用傳統儀式祈福繞船,正式賦予帆船生命。(記者龍芳/攝影)

【記者龍芳/台東報導】台東阿美族馬蘭部落口傳歷史中的竹帆船已經消失了上百年,但在阿美族耆老的記憶中重新找回,並用傳統工法打造出來。21日下午,阿美族舉行傳統架帆儀式,耆老正式賦與帆船生命,並命名為「馬蘭自治號」,象徵把傳統文化和族人的凝聚力找回來。

馬蘭部落自治推動委員會主委羅福慶表示,阿美族是親海的民族,竹帆船也特別選用麻竹等在地材料製作船身,並用海邊植物林投葉晒乾後編織成帆。造船之初,他特別召開「回憶大會」,透過耆老記憶中「小時候好像看過」、「聽說過」的點滴片段,找回對竹帆船的記憶。

和馬蘭部落合力打造竹帆船的南島社區大學教授劉炯錫強調,要把記憶中的東西轉化為實體,他特別邀請來自南非的退休帆船製造專家詹姆士,透過多次與耆老對談、歷史圖片的的訪查,才將竹帆船設計出來。從8月1日開始打造,歷經3個多月,終於重現失落的文化。

「馬蘭自治號」24日將正式下水啟航。劉炯錫說,這象徵台東1萬多名阿美族對傳統海域的主權更清晰,未來馬蘭部落阿美族人將駕著「馬蘭自治號」帆船巡視傳統海域,也代表從台灣面向南島太平洋的一個起步。◇

 

消失百年、從阿美族耆老記憶中找回重新打造的竹帆船。(記者龍芳/攝影)消失百年、從阿美族耆老記憶中找回重新打造的竹帆船。(記者龍芳/攝影)
馬蘭部落自治委員會主委羅福慶表示,透過竹帆船,把傳統文化找回來。(記者龍芳/攝影)馬蘭部落自治委員會主委羅福慶表示,透過竹帆船,把傳統文化找回來。(記者龍芳/攝影)
竹帆船用傳統工法和在地材料打造。(記者龍芳/攝影)竹帆船用傳統工法和在地材料打造。(記者龍芳/攝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