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2022/11/03 05:30
◎ 魏思源
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UjrpfK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日前審查財政部及所屬單位一一二年度總預算案,財政部長蘇建榮指出,今年全國稅收實徵數有可能突破三兆元,創歷史新高,超出預算數金額達四千多億元。
有立委指出,不少國家都有「還稅於民」的作法。例如,新加坡曾發了台幣一五四億元,平均每人領到六六○○元,另外港澳韓也都有退稅,詢問政府是否有打算「還稅於民」?也有民眾表示看到媒體報導政府稅收年年超徵,質疑政府為何不退稅?此外,更有民間團體認為,這些政府多收的錢,等於不當得利、違法所得,是對人民財產的不當掠奪,因此應該「還稅於民」。
今年全國稅收實徵數有可能突破三兆元,創歷史新高。(REUTERS)
其實一般人都誤解了,台灣所謂的「稅收超徵」係指稅收實徵數超過預算數之金額,主要呈現政府稅收短估現象與程度,這種稅收預測誤差每年都一定會有。因此所謂稅收「超徵」的真實意義,其實就是徵得的稅收比財政部原先預估值高罷了,並不表示有「財政盈餘」或國家有不當得利,更不是指超出「應該徵收」的稅而無謂的增稅,如果是這樣,當然要退稅,因為政府多徵收了不該徵的稅,等於A了那些納稅人。這時無論政府是否處於赤字預算、債務餘額還有多種,這種「超徵」是沒得商量、一定要全部退稅「還稅於民」。
反倒是政府對應該收的稅不收,以致近廿年來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能在十二%到十三%徘徊,稅率之低幾乎已可說是全球排名最末,甚至危及財政健全,政治人物卻無視於此,跟著某些公民團體起舞,藉機倡言「還稅於民」來討好民眾,著實有欠妥適。因此,在台灣物價持續上升,助長了稅收超徵,亮麗數字的背後隱憂重重,為期許落實財政紀律,與其主張效仿其他國家還稅於民,不如將超出預期的稅收用來償還政府的舉債,矯正政府以往債留子孫的不負責任態度,紓解世代不正義問題,才是真正的公平正義。
(作者任職資訊業,宜蘭縣民)自由廣場》稅收超徵要還稅於民? 你誤會了!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UjrpfK


A02A00_T_02_03

今年上半年我國各主要稅收占比  各國租稅負擔率概況  各國個人所得稅率比較  各國所得稅、營業稅占總稅收比重 所得稅好重 台稅負嚴重扭曲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台灣人租稅負擔率全球最輕?財政部最新出爐的財政統計年報顯示,台灣租稅負擔率從1995年的17.5%一路降到2015年12.8%,但在看似大家租稅負擔輕的同時,合計個人綜所稅、企業營所稅的所得稅占總稅收比重不減反增,一路從25%提高至45%、今年上半年更高達51%。所得稅比重偏高,已造成台灣稅收嚴重失衡。
學者:應降個人綜所稅率
觀點-民粹操縱稅改 真相被遮蔽
表面上看,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2.8%,幾乎已可說是全球第一低,連一向以低稅率著稱的新加坡,租稅負擔率2015年都還有13.7%、高於台灣。但台灣人真的沒有稅負壓力?答案恐怕正好相反。
根據財政部今年上半年的稅收統計,在1兆2,270億元總稅收,所得稅占稅收比重已高達51%台灣所得稅收所占比重在OECD國家中可說名列前茅,比美國占比47%還要高,即使是比起歐洲所謂社會福利國家,也不遑多讓。
除了所得稅占稅收比重高,其中個人綜合所得稅3,266億元、占了26.6%,更比營業稅占比(13%)高出一倍。業者指出,這顯示國人不僅沒有享受到低租稅負擔率的好處,繳交所得稅的壓力反而比其他國家都還高。
若再比較鄰近的出口貿易競爭主要對手韓國,韓國所得稅占總稅收比重僅29%,更被金融業者形容與台灣的51%是「天壤之別」,有業者指出,正因如此,台灣的高所得稅才嚇跑一堆產業發展所需的優質人才,不是人才出走,就是外籍人才不敢進來。
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孫克難指出,一般而言,所得1/3拿來繳稅算是適中,但若是一個人努力工作,卻有一半的所得要拿來繳稅,反而傷害真正的公平性,也會導致人才外流與資金流失;他認為,最符合「量能課稅」精神的是消費稅而非所得稅,特別是個人所得稅。
以營業稅而言,孫克難指出,若以平均稅率來看,OECD國家營業稅率平均在25%,但台灣只有5%。財政部內部對歐美、OECD等全球主要國家的統計數據,也顯示台灣現行5%的營業稅率的確已是全球最低。
目前全世界除了香港免稅,任何一個課徵營業稅的國家,稅率都比台灣高,包括跟鄰近的亞洲國家相比,大陸17%、新加坡7%、日本8%(預定後年提高至10%)、韓國10%。至歐美包括許多OECD國家在內,稅率都在15%以上,例如德國19%、法國20%、冰島25.5%、丹麥25%、匈牙利27%。
孫克難指出,在不景氣時,提高營業稅反而較景氣的時候較不會影響到物價,因為在市場供需的法則下,廠商不見得會把營業稅提高的成本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況且,目前大多數重要的民生物資用品,都已免徵營業稅,政府在作稅制調整時,實在應該拿出魄力。
所得稅好重 台稅負嚴重扭曲 - 財經要聞 - 工商時報 http://bit.ly/37flSPf


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

日本於提升消費稅稅率之際,地方商會自主宣導將小規模營業人納入加值稅課稅範圍。 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日本消費稅(value-added tax加值稅,也就是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稅率,於今年10月1日,從原本的8%提升至10%。雖然僅是2個百分點的調整,卻經歷了2次延期,原本預計在2015年10月就提升到10%,卻整整拖了4年才正式上路。
我們要的是稅改,而非減稅──日本消費稅改革的啟示 | 陳國樑、伍大開 / 思財仰屋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stT2eP
如此冗長的拖延,其來有自。日本上次調高消費稅稅率是在2014年4月,也確實付出相當大的代價。該年GDP成長率較前一年下跌1.6個百分點(從2%到0.375%),且伴隨世界經濟成長趨緩及不確定性,更是讓日本的經濟雪上加霜。除此之外,2014年的稅率調漲還引發人民恐慌,造成增稅前民眾大量搶購的現象。雖然此舉創造了短期的消費榮景,然而在政策實施後隨即消逝,反而讓日本陷入更為低迷的氛圍,拖累經濟表現。在此前車之鑑下,安倍政權對於按既定時程調高消費稅躊躇難定,進而導致2次延期。
為了避免重蹈覆轍,日本政府這次明顯有備而來,祭出完整配套措施,用意雖在於緩解調高稅率的衝擊,但也因此造就了「最複雜的稅改」。以小規模商家為例,一方面為拓展電子支付、減少人民對於現金交易的依賴,另一方面為擴大消費稅稅基,只要接受電子支付,就將提供最高5%的優惠稅率,等同抵銷了近2次的稅率調升。再者,許多種食品及飲料的稅率仍維持原稅率8%,減緩了民生必須支出的衝擊,但也造成了複雜的兩層稅率結構。
此外,面對日本人口結構與政府財政的現狀,本次稅率調升所新增的稅收主要將用於學前教育等育兒福利與削減政府赤字,有其正當性,因此批判聲浪不若前次稅率調升嚴重。
雖然本次稅率調升當下,市場也出現混亂現象,但2個月來,制度更替時的短暫紛擾情形已大幅下降,安倍政權應能安穩的度過這次增稅。
消費稅稅率調漲,是各國趨勢
近年來消費稅在整體稅制中的重要性逐漸增加,有迎頭趕上所得稅的趨勢。根據OECD於2018年出具的消費稅報告,自1970年以來,OECD國家平均加值稅率有明顯上升的趨勢;其中最為明顯的莫過於2008年債信危機引爆後,許多國家皆調升消費稅率,用以支應逐漸增加的公共支出。
近年來OECD國家平均加值稅稅率。其稅率為一般稅率,也就是針對一般財貨所課徵之稅率。資料來源:OECD
稅率的上升也反映在加值稅稅收上。OECD各國平均加值稅稅收占總稅收比例,由1975年之8.8%躍升為2016年之20.2%。
1975年及2016年之加值稅占總稅收比例。資料來源:OECD
相較於所得稅在20世紀的大行其道,21世紀將會是消費稅的世紀。所得稅漸失丰采的原因很簡單:所得稅的課徵標的為所得,容易移轉至低稅率國家(例如百慕達或英屬維京群島等)以規避稅負。雖然OECD或EU等國際組織開始盯上這些「避稅天堂」,也提出諸多因應對策,但是否能成功防堵逃漏,仍有待檢驗。
相對而言,消費稅的課徵標的為財貨及勞務消費,移動性相當低,因此較不容易有上述移轉而發生逃漏的情形。舉個例子來說,機場免稅商店內的商品價格都不含消費稅,除了國外旅遊於出入境時少量消費外,鮮少有人會為了規避消費稅而專程出境到免稅店消費,畢竟光是機票都不划算了!
此外,全球性的人口老化及少子化的影響,也日益凸顯以消費為稅基的重要性。例如近日IMF對於日本經濟的研究報告指出,日本應謹慎評估人口結構變遷對於財政收支的影響,並建議日本政府應於2030年以前將消費稅稅率提高至15%、2050以前提升至20%。雖然以日本目前的情況來說,重啟調高消費稅的討論相當困難,但IMF對於日本政府的建議清楚說明,在面對人口結構變遷時,消費稅確實為一穩定且合適的稅收來源。
面對此一消費稅調漲的國際趨勢,很遺憾的,近年來我們只看到我國政府一次又一次的減稅政策(印花稅、長照扣除額及貨物稅等)。政府租稅改革的重心在於如何降稅;舉凡大型的稅改皆與所得稅系統有關,消費稅系統方面,充其量就是特定財貨的減稅優惠(例如節能家電及機車)、非全面性的檢討。當然,減稅並非一定是壞事,但一味的減稅,而不思量如何補足未來的財政缺口,財政無法永續。
日本帶給我們的啟示
台灣的加值型營業稅稅率,雖有5%至10%區間的設計,但自1986年上路至今徵收率均為5%。以目前共計168個實施加值稅的國家來說,台灣的稅率「榮登」世界第二低(最低為安道爾侯國的4.5%)。借鑑日本的經驗,我們可以想想,是否應著手調整那「亙古不變」的營業稅稅率呢?
以2018年為例,營業稅稅收約4,154億元,假設所有營業人均納入加值體系,如果調漲0.5%,預期可帶來415億元左右的稅收,對於國家財政負擔必然能有相當的挹注。當然,調高營業稅稅率可能會帶來部分負面衝擊,包括物價水準提升及景氣衰退等,不過,日本這次消費稅改革的經驗值得借鏡;只要整體配套得宜(電子支付優惠等)、稅收支用有其正當性(育兒福利與削減赤字),社會未必不能接受。
如果外界對於提高稅率有疑慮,或可參考其他國家的作法,在一般稅率與零稅率之間,另針對民生必需品設一個縮減稅率(reduced rate),例如3%,使民生必需品之稅率不升反降,以降緩對於民生的衝擊。
歷年來學界一直有提高營業稅稅率的呼聲,可惜不受決策者所重視。做與不做,除了彰顯人民對於財政體系的期許,更是決策者的一念之間。台灣需要的是租稅改革(tax reform),而不是一次又一次的租稅減免(tax cut)!
除了稅率提高,擴大稅基也是近年來各國必然討論的稅改內容。我國營業稅課稅範圍比日本小;舉凡執行業務者提供之勞務(例如醫療美容、植牙、美齒等)皆非課稅對象。此外,小規模營業人、營業性質特殊的營業人以及統一發票使用門檻等,更是進一步對於消費稅稅基造成莫大的破壞。
最後,我們要指出的是:即使明知消費稅稅率加重會對經濟造成一定的負面衝擊,在日本政府慮竭精殫的規劃以降低衝擊的努力下,終究完成了改革的工程。以此為鏡,檢討我國營業稅稅制,是不為、而非不能爾。
我們要的是稅改,而非減稅──日本消費稅改革的啟示 | 陳國樑、伍大開 / 思財仰屋 | 獨立評論 http://bit.ly/2stT2eP

2019-12-28_1911532019-12-28_191145


林淑芬批淨利百億大廠 稅收少還能退稅
分享分享留言列印
A-A+
2016-11-02 21:53聯合新聞網 綜合報導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立委林淑芬。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華亞科(3474)近來表現佳,2014年稅前淨利466億以上,不少投資人笑得開懷,華亞科似乎也能為政府帶來不少稅收。對此立委林淑芬卻在臉書質疑,一間淨利466億的科技公司,有效稅率居然是-13%。

林淑芬批評華亞科在台廠去年被桃園市環保局查獲排放鹼液,嚴重污染南崁溪,造成大量魚群死亡;但華亞科卻能獲利百億,除不用繳稅外,還可以退稅!故林淑芬質疑這些汙染台灣環境的大戶,為何能淨利百億,除了繳得稅除比上班族低外,甚至還能退稅。

對照國外稅收制度,林淑芬根據OECD統計表示,去年營業所得稅稅率如美國(35%)、英國(20%)、法國(34.43%)都遠高於台灣,連鄰近的日本和韓國也有23.4%與22%。

因此她提出我國的營所稅法定稅率太低了,99年度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以來,每年財政部估算就損失1000億元左右的營所稅收,所以她今(2日)質詢財政部許虞哲部長時,要求財政部全面檢討營所稅稅率,透過稅制的重新分配達到公平正義。

針對林淑芬的臉書發文,底下有網友要林淑芬別忘了發表不自殺聲明,因為林淑芬都快變成「資進黨」的絆腳石了!有網友則擔憂林淑芬的人身安危說:「你真的不怕財團叫蔡英文殺了你?」不過有網友說造成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是前國民黨政府種下的惡果。其中有網友也提出實質建議表示,政府要趕快增稅,敢快訂定法條,唯有如此,才是公平正義。更有網友提醒,不能只是齊頭式平等的調高營所稅,而要優先調高營收高的大企業和財團的稅收。

【華亞科淨利466億可以退稅,
連大建商興富發淨利百億了,
繳的營所稅率都比上班族還低】
我國營利事業所得稅近幾年來的名目稅率與實質稅率差距甚大。
2014年稅前獲利百億以上,實質(有效)稅率最低的前十名企業,
平均營所稅稅率居然只有5.47%!
稅率最低的華亞科,有效稅率居然是-13%,
連繳稅都不用,還可以退稅!
不用繳稅,甚至可以退稅的華亞科,
卻在去年被桃園市環保局查獲排放鹼液,
嚴重污染南崁溪,造成大量魚群死亡。
2014年獲利百億以上,稅率最低的前十名企業,
汙染大戶台塑集團的華亞科,南亞科、南亞塑膠、台化就佔4家。
還有大建商興富發竟然繳稅率3.81%比上班族還低。
我國的營所稅法定稅率已經非常低。
99年度營所稅稅率從25%降到17%以來,
每年財政部估算損失1000億元左右的營所稅。
根據OECD的統計,
2016年營業所得稅稅率日本23.4%、韓國22%、
歐美國家如美國(35%)、英國(20%)、法國(34.43%)都遠高於台灣的營所稅稅率!
更不用說,因為租稅優惠而減掉的稅賦,
讓企業營所稅實質稅率在99年度掉到9.79%
從100年度起,平均也只有在11%左右。
我今天質詢財政部許虞哲部長,
部長也承認我國營所稅稅率過低。
我要求,
#財政部應該全面檢討我國的租稅優惠手段,
讓租稅優惠能夠實質鼓勵我國將發展的重點產業。
#也要重新檢討營所稅稅率,
透過稅制的重分配達到公平正義。

--------------------------------------------------------

求解實體經濟企業降成本 : 鉅亨網
m.cnyes.com查看原始檔
張家瑞 太和智庫研究員

當前,實體經濟企業效益下滑,許多企業在入不敷出的環境中艱難地尋求生存。在“需求側”刺激越發無效的情況下,國務院近日印發《降低實體經濟企業成本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終於涉及到“供給側”改革的核心內容之一:降低企業成本。《方案》提出了7個可以降低成本的方面,分別是稅收負擔成本、融資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人工成本、土地成本、物流成本、資金周轉效率。值得肯定的是,《方案》較為全面的考慮到了影響企業成本的最重要的因素,但是在如何具體落實降低這些成本的問題上,《方案》給出的指導意見還沒有完全涉及到最有效的辦法。求解這些辦法,將直接影響《方案》最終能夠達到的效果。

降稅負是供給側改革首要任務

我國企業所得稅稅率為25%,在全球主要經濟體范圍內來看屬於中等偏上。但中國企業的整體稅負則超過40%,在全球范圍內名列前茅。稅收負擔過重會影響企業的投資和經營決策,甚至會激發“偷稅漏稅”、“人情稅”等現象。降低企業稅負是政府幫助企業降成本的第一步。

降低稅率促進長遠發展

“供給學派”代表人物之一拉弗曾經提出過一條著名的倒U型拉弗曲線,這條曲線反映的是稅率和政府稅收收入之間的關系。拉弗指出,稅率從0開始提高,政府稅收收入也增加。但稅率如果超過某一個水平,經濟活動會因為稅率過高而受到打擊,結果政府稅收收入反而會下降。因此,在稅率過高的時候降低稅率不一定減少政府收入,政府預算仍然能夠得到平衡。拉弗的理論受到里根政府的賞識,里根政府大幅度降低了企業所得稅和個人所得稅,而美國經濟也在1980年代脫離滯漲之後表現出了強勁的增長。盡管實際數據並沒有完全支持拉弗的降低稅率也能平衡聯邦政府預算的判斷,但拉弗的理論指出了決定政府稅收收入最重要的兩個因素:一個是稅率,一個是稅基。

稅率過高可能使得很多“邊緣”企業無法生存,同時還打擊企業的投資和產出,從而降低可以征稅的稅基。此外,在當前全球一體化的背景下,一個國家的稅率過高可能鼓勵企業到稅率更低的地方建立分支機構,並且通過財務手段將稅基轉移(例如Google、可口可樂等公司通過在開曼群島、百慕大等“避稅天堂”設立分支機構,“合法”避稅)。我們可以發現這兩種現象在我國已經出現苗頭:經濟增速回落,投資增速下降,這對政府可征稅的稅基造成負面影響;另一方面,我們也觀察到許多企業到稅率更低的國家和地區注冊分支機構。

降低稅率可以鼓勵企業投資,可以使暫時經營不善的企業得到緩解,也能夠吸引更多的外國企業來我國直接投資。在長期來看,這將增加經濟的活力,促進經濟的增長。需要指出的是,降低稅率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和稅基增加是長期的概念,因為從投資變成產出以及企業一系列的經營活動需要時間,所以短期內政府稅收收入可能因為稅率的下降而減少。的確,這也是學界和政府詬病“拉弗曲線”的主要地方:在里根從80年代初開始逐漸降低稅率之後,1980年到1983年美國聯邦政府稅收收入幾乎沒有增長,同時聯邦政府一度出現了較大的財政赤字。然而,我們同時也應該看到,聯邦政府的稅收收入從1984年開始便恢復快速增長,政府赤字占GDP的比重也從1984年開始快速回落,而截至到1989年里根卸任,企業所得稅稅率從48%降低到24%,同時還伴隨着個人所得稅稅率的大幅度降低。因此,政府在制定自己的財政計劃時,似乎還是應該以長期為視角,經濟增長才是稅收增加的前提。《方案》雖未明確指出要降低稅率,但降低稅率才是最直接有效的減負措施。

優化征稅收費機制和流程

影響企業稅負的另一個重要部分就是征稅和收費機制和流程是否完善。可以注意到,國務院印發的《方案》已經正式提到這個問題,其中針對各類收費項目的繁冗環節要進行精簡,完善查處機制,制止亂攤派,亂收費的行為。要貫徹執行這些措施,一方面需要制定清晰的收費目錄清單和進一步完善稅法,另一方面還需要逐漸協調地方政府和企業之間完稅的激勵機制。

例如,我國推出“營改增”的重要目的之一是給企業減負,鼓勵企業轉型(因為稅收只針對增值部分)。但在落實到具體地方政府征稅環節時,由於免征額的存在,企業如果走增值稅的方案,免征額的優惠便享受不到。如果不走增值稅的方案,該企業的下游企業勢必要承擔更高的增值稅。因此,全面推進“營改增”還需要更多的措施保障,才能達到真正給企業減負的目標。

控融資成本關鍵在“軟約束”

《方案》提出的第二個需要降低的企業成本便是融資成本。的確,當前許多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便是“融資難”,“融資貴”。這些企業要不較難從銀行借到資金,要不需要承擔較高的借款利息。為了解決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央行一度下調基准利率並配合降准以釋放流動性。然而,融資成本高的問題並未得到有效的解決。其根本原因不在於銀行缺錢,而在於企業自身和政府對部分企業實行了預算軟約束。

貸款利率等於無風險利率加風險溢價

央行降息為什麼不能緩解部分企業融資貴的現象?一個重要的原因便是企業貸款的利率等於央行基准利率加上這個企業的風險溢價。當前我國有許多企業的資產負債表並不健康,這些企業本身已經背負着較重的債務,在高槓杆的環境中經營,有些企業還面臨着產能過剩的局面。據法國外貿銀行的估算,2015年我國無力償還利息的企業占全部企業的17%。而根據我國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2015年年底息稅前利潤不足以支付債務利息的企業超過全部上市公司的60%。這些企業顯然缺乏償還貸款的能力,因此銀行給這些企業貸款的時候,不得不要求更高的利率才能彌補銀行放款所承擔的風險。在有些情況下,銀行根本不願意給這些企業貸款。而要扭轉這種現象,只能依靠企業修復資產負債表,重新回歸正常。貨幣政策對此則無能為力。

預算軟約束扭曲信貸資源的分配

我們注意到在大量企業高呼“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同時,有許多企業則幾乎沒有融資壓力。盡管這些企業盈利能力並不十分優秀,槓杆率也並不在“健康”的范圍內,但其資金充足,可以以較低的成本在銀行融資或者發型債券。之所以出現這樣的現象,最重要的一個原因便是政府對這類企業進行了隱形的擔保,這相當於政府給企業貸款進行了“增信”。在當前整體企業部門資產負債表普遍失衡的狀況下,銀行放款自然優先考慮有政府部門“增信”的企業。

部分企業“剛性兌付”在我國過去一直是一種“潛規則”,這種潛規則一方面導致信貸資源的分配被扭曲,沒有政府增信的企業融資難,而有政府增信的企業融資過剩;另一方面,這種潛規則也導致銀行慢慢也變得懶惰起來。長期以來,由於存在剛性兌付,商業銀行不太需要關注企業貸款投資的風險。相反,商業銀行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就是簡單的存貸款利息差。由於能夠躺着掙錢,商業銀行有時甚至主動提出給有“剛性兌付”的企業貸款,而不願意花費精力去調查沒有“剛性兌付”的小微企業情況並給他們融資。因此,要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和融資貴的問題,首先要徹底打破“剛性兌付”。此外,正如《方案》中已經指出,要加強銀行業的競爭和多元化,讓銀行真正扮演“金融中介”的作用。銀行業自身的健康也是其放款的前提,因此商業銀行盡快清理呆賬壞賬,也對其提高長期放貸能力至關重要。

為《方案》措施點贊!

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打破壟斷、保護產權、簡政放權,個個命中要害

在談到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處,《方案》給出的幾大發力點都命中要害。行政壟斷的存在增加了企業的市場准入成本,效率更高的企業無法進入市場參與競爭。而已經存在的壟斷企業因為缺乏競爭而效率不高,或者壟斷企業沒有動機提高效率。制定負面清單,加強市場競爭,對現有的行政壟斷企業是巨大的沖擊,但正是這樣的沖擊迫使企業努力提高效率,從而使得整體的行業成本下降。

產權保護是對企業創新的最大激勵。只有保護產權,企業才能夠通過創新獲得回報。有時候這種回報意味着暴利,但正是對暴利的追求才鼓勵了企業不斷創新。英國因為加強了產權的保護鼓勵了瓦特商業化應用蒸汽機,從而開創了工業革命。而在我國許多企業辛辛苦苦研發出的成果因為沒有得到有效的產權保護而未能給企業帶來回報。企業遭受損失,其繼續研發的動力也因此下降。因此,在我國加強產權保護刻不容緩。

簡政放權是我國歷屆政府追求的目標。克強總理更是大力推廣政府在處理和企業的關系時簡政放權。簡政放權一方面降低企業的交易成本,另一方面是讓企業和投資者自己對自己負責。政府不需要替企業審核和決定什麼是合理的投資,這和我國當下正在推進的上市公司注冊制是同一理念:什麼公司能上市,上市值多少錢,由市場和投資者決定而不是政府決定。政府要做的是監督企業信息披露,規范市場制度以減少企業的道德風險。

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問題

再談談企業人工成本和土地成本問題。隨着產業升級和人口結構的變化,我國人工成本出現了顯著的上升。過去企業的競爭力優勢之一——低廉的人工成本伴隨着“人口紅利”的消退而消失。而人口紅利來自與兩方面,一方面是新增人口變成勞動力,另一方面是農村過剩勞動力向城市轉移。注意到前者因為我國的生育政策而出現了勞動力不足的現象,而國家近期逐漸放開二胎政策正是扭轉這個局面。而農村勞動力轉移到城市則需要更家完善的社會保障制度來激勵。因此,在國家選擇降低企業繳納社保比例和公積金存繳比例的情況下,盡快補充全國社保資金缺口則成為了工作的重點。

土地成本並不算企業成本中最大的一塊。我國工業用地和礦業用地供給過去長期以無償劃撥和協議轉讓為主,土地租賃則是近些年新的供給方式。地方政府在土地供給政策上,往往以鼓勵企業建廠投產為目標。企業產值越大,政府越傾向於降低土地供給的成本。在這種模式下,小企業的土地成本往往高於大企業,而小企業相對於大企業則更加缺乏競爭力。因此,《方案》提出長期租賃,先租後讓,租讓結合的土地供應方式,能夠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這個問題。

降低實體經濟企業的成本,需要企業和政府的共同努力。政府營造市場化的環境,做好保障工作,減少對不同企業競爭能力的扭曲,讓企業充分競爭。企業創新的兩個重要目標中,一個是讓自己的產品差異化,另一個是讓同質的產品成本更低。因此,在市場化制度的保障下,降低企業成本也是企業自身的追求。

--------------------------------------------

營業稅 抓小放大

二十五%降為十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
2016-06-17 06:00

◎ 陳佑安
國內每月薪資收入三萬元以下者占四十%,四萬元以下者占六十%,這種薪資水平拿來過日子只夠勉強餬口,連養家都養不起。在國內勞工薪資未升高之下,一旦增加日常購物的營業稅,對中低階層生活的影響重大,連帶更會使國內消費市場之消費力下降,對內需經濟更發生連鎖性的壓縮作用。屆時政府全年營業稅收入若不增反降,林全內閣豈不是自己在給自己搞大紕漏?
尤有甚者,近日上市公司財報公布,各大公司去年度獲利豐碩,但營所稅稅率卻極低。以獲利王台積電為例,二○一五年度盈餘約為三五○六億,卻只需繳二六○億的營所稅稅率約僅七.四%。鴻海繳一八○億,稅率也僅九%,距離已給予大幅自二十五%降為十七%的營利事業所得稅率,仍然差距很大。而外資擁有八十%以上的台積電股票,這樣造成的後果就是,台積電大賺的盈餘本來應有一定比例要繳入國庫供全民所用,我們政府卻用租稅減免,把數百億直接奉送給外資股東!政府對各大上市櫃企業都這麼慷慨十億百億地減免租稅,合計恐有上千億租稅流失,卻回頭要課區區增加○.五%的營業稅,還要分品項課徵,這要增加多少繁瑣的課徵業務與費用?不是抓小放大嗎?
台灣租稅制度之混亂與不合理不公平,實在是罄竹難書。再舉一顯例,占勞動人口四十%比例的月薪三萬元以下之勞工所得稅跑不掉,他若生活費不夠用而兼差打工,還要繳二%的健保補充保費;但是軍公教領月退俸年收入七十五.八萬以下卻不需繳半毛錢的稅。林全院長是財稅教授出身,難道不清楚這些不合理的狀況嗎?政府為什麼不向肥鵝拔毛,卻總是把沒毛的瘦鵝拔到鮮血直流?
(作者為財經研究員)

-----------------------------------------

掀開悶經濟的鍋蓋

推文到plurk
2016-06-17 06:00

◎ 魏世昌
我贊成政府除了研擬調高遺贈稅率從現行十%提高到廿%以籌措長照財源外,再調高營業稅稅率以因應。因為相較於其他國家而言,我國五%稅率在全球屬於偏低水準,例如歐洲各國的營業稅,平均介於十%至十五%,中國為十七%、韓國為十%、新加坡幾年前也調高稅率到七%;再者財政部自實施加值型營業稅二十多年來,都只有按營業稅法規定的五%最低稅率課徵。
如果營業稅率由五%調增至五.五%,雖每人每月約需增加五十元負擔,但比起國民黨主張的保險制,每個人每月要增加一百五十元,負擔較輕,同時國庫約可增加兩百六十億元稅收。
有在野黨立委表示,調高營業稅會造成物價上漲,使經濟弱勢者和低薪族減少消費,進而衝擊內需,影響經濟成長。然而這不才凸顯了政府應儘速立法提高基本工資的重要性與必要性嗎?因為唯有提高最低薪資,讓薪水的調升帶動國內消費,進而增加各業收益,也才有可能使台灣早日掀開悶經濟的鍋蓋,讓台灣經濟走出一條生路。
換句話說,今天影響民眾消費或不消費行為的主因,不是微調營業稅,而其實在於國人基本薪資太低,台灣仍有近九十萬人領取不到基本工資的報酬,這才是底層勞工的悲歌!政府與其在調不調營業稅上錙銖必較,不如提高勞工的基本工資吧!
(作者為工程師)

-----------------------------------------------------------

工總︰過高富人稅 資金外流

自由時報自由時報 – 2015年1月18日 上午6:18
〔自由時報記者林美芬/台北報導〕針對一再被批評的低薪問題,工業總會提出主張認為,太高的富人稅只會讓富人出走,形成資金外流,反而是合理提高營所稅稅率二十%至二十五%、鼓勵企業發展自主品牌、推動台商回台投資,規劃企業利用科研機構之研發成果,在台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製造或營運活動,才是化解低薪困境的根本策略。
工總有關解決低薪問題的主張,是在工總最新一期官方出版物《產業雜誌》中,以社論方式提出。
依照新修正的稅法,年收入淨額超過一千萬元者,適用四十五%所得稅率。工總指出,富人稅固然是減少肥貓坐領高薪的對策,但過高的所得稅率可能減低企業家創業的動力,特別是因目前本國人負擔之邊際稅率明顯高於外國人在台所享有的超國民待遇,可能使富人轉而拿外國護照,進而導致資金外流;企業家缺乏在台投資於產業轉型升級的意願,使得產業附加價值難以提升,反而得不償失。
現有營所稅是十七%,工總引用中研院報告指出,中研院《賦稅改革政策建議書》主張,在未來經濟景氣恢復後,應合理提高營所稅稅率二十%至二十五%,與韓國、歐盟相當之規格;對於研發投資之賦稅抵減,應針對真正有技術創新之產業,而非普遍性之減免。唯有如此,才是促使租稅負擔趨於公平合理,同時兼顧產業技術提升及品牌創新需要的可行策略。
其中,藉由鼓勵企業發展自主品牌、進行技術創新及推動產業高值化,促進產業轉型升級,提升產業國際競爭力,以及進一步推動台商回台投資,規劃企業利用科研機構之研發成果,在台發展高附加價值的生產製造或營運活動,才是化解低薪困境的根本策略。

-----------------------------------------------------------

稅改太仇富? 工商界、財部鬥嘴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5
工商協進會︰富人已多繳稅
財部︰量能課稅是普世價值
〔記者林美芬、邱柏勝/台北報導〕工商協進會昨召開理監事會,與會企業老闆紛抱怨社會充滿反商仇富情結,理事長林伯豐直言財政部一意孤行,推動所謂稅制改革已讓公平正義方向出現偏差;財政部則回嗆,「有錢人多繳一點稅,很合理」,少數富人繳稅佔綜所稅稅收近半,只能凸顯出台灣貧富差距極大。
工商協進會昨邀請經濟部長鄧振中以「台灣的機會與挑戰」為題演講,卻拿出一份報告,引述綜所稅應納稅額等資料,在經濟部長面前砲打財政部。
林伯豐指出,台灣不繳稅者達卅二%, ○.八%的人繳綜所稅額的四十七%;企業界創造財富,正當繳稅就不應該有所謂公平正義的問題,若有違法或逃漏稅,政府應該去追究,而不是造成社會仇富。且從比例來看,台灣收入多的繳稅多,已符合公平正義。
林伯豐說,這些建議都向財政部長張盛和及馬總統講過,但政府卻執意執行一連串不合理稅改,這樣的公平正義方向已有偏差。
中信金副董事長薛香川也說,年輕人仇富反商,影響到投資意願及企業發展,政府理應替企業講話,若沒人敢替企業發聲,最後就變成共產主義。
鄧振中也站在企業老闆這邊,指出以前都是靠自己努力,哪有去分人家東西,但現在年輕人卻講社會要給年輕人什麼,這種論調他不贊成。工商協進會將相關稅制的建議,請鄧轉交財政部。
對此,財政部官員回嗆,綜所稅採累進稅率是世界趨勢,法國、日本、中國稅率級距最高都是四十五%,「有錢人多繳一點稅,很合理」。
財部︰台灣低稅負 並未反商
財政部也拿出數據,二○一三年台灣租稅負擔率僅十二%,幾乎是世界最低,比韓國的十七.九%、新加坡的十三.七%、香港的十三.四%都低;相較之下,台灣租稅環境並未「反商」。
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說,「量能課稅」不僅是租稅公平的基本原則,還是普世價值;目前各國都開始開徵富人稅,並收回租稅優惠,「這是世界潮流」。他指出,台灣目前仍存在許多租稅不公的制度,例如遺贈稅從累進稅率改為單一稅率,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等,都應該再次檢討。

------------------------------------------------------------------------

薛香川不要再吃番薯稀飯了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3-06
◎ 蔡美珠
中信金副董事長薛香川昨天說:「我對社會的反商仇富心態感到憂慮。」他指出,年輕人對社會分配不滿,把它導向為百分之九十九的民眾與百分之一的有錢人之間的對立,結果將導致企業不敢投資。薛香川指出,現在社會上充斥像楊志良這樣,主張公平正義的聲音,卻沒有考慮到追求租稅公平對台灣競爭力與創造就業的傷害。
不知道薛先生是不是番薯稀飯吃太多了,因此腦筋有點糊塗了,租稅公平怎麼會傷害台灣競爭力與創造就業呢?再說企業家不敢投資難道不是因為政府的傾中政策嗎?怎麼推給無辜的民眾呢?而且也沒有人在反商仇富,有的只是反剝削,反傾中,反黑箱,連美國希拉蕊都說,若台灣依賴中國太深,「這會讓你們變得脆弱」。
而且台灣的租稅很重嗎?台灣有很多人有綠卡,一定知道在美國除了要繳所得稅,還要繳社會安全稅四.二%,社會醫療一.四五%。有的州政府還要課五%的稅。有比較輕嗎?
有錢並不是罪惡,重點是富人怎麼管理這些取之於社會的錢財,如果有錢人為富不仁,如最近的黑心油事件,民眾當然要反。
(作者為家庭主婦 )


繳稅破千億創紀綠!台積電蟬聯繳稅王 聯電逾百億躍居第3
2023/06/16 06:24首次上稿 06-15 21:21<br>更新時間 06-16 06:24
繳稅破千億創紀綠!台積電蟬聯繳稅王 聯電逾百億躍居第3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HDUbD
 根據財報推估,今年台積電繳稅破千億元,蟬聯「繳稅王」。(記者鄭琪芳攝)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今年報稅季結束,各區國稅局中,北區國稅局營所稅結算申報自繳稅額3263.84億元最多、年增27.47%。對照企業財報等資料,以台積電繳稅破千億元蟬聯全國「繳稅王」,寫下單一企業繳稅破千億元的歷史新頁;陽明海運繳稅約270億元連續2年居亞軍,聯電破100億元躍居第3,鴻海約80億元排名第4。
 根據財政部財政資訊中心統計,2022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件數105.9萬件、年增3.16%,自繳稅額7260.13億元、年增7.79%;另有基本稅額及未分配盈餘申報自繳稅額434.86億及600.95億元,分別年增0.38%及78.45%。
 其中,北區國稅局因轄區內有許多上市櫃公司、科學園區等,營所稅結算申報36.3萬件、自繳稅額3263.84億元最多,基本稅額及未分配盈餘申報自繳稅額則為376.72億及173.85億元,分別年增47.84%及87.3%。
 北區國稅局轄區內,單一企業自繳稅額最高破千億元,第2名約270億元,第3名超過100億元,第4名則在80億元上下。至於繳稅大戶身分,北區國稅局表示,基於保密原則,無法對外透露。
 不過,對照企業財報等資料,推估「護國神山」台積電蟬聯「繳稅王」,且繳稅金額由去年約550億元大增至1000億元以上;「貨櫃三雄」之一陽明海運連續2年以繳稅約270億元居亞軍;同為晶圓代工廠的聯電繳稅破100億元躍居第3;科技大廠鴻海則以80億左右排名第4。
 另外,台北國稅局2022年度營所稅結算申報件數19.75萬件、自繳稅額約2234.57億元居次,但自繳稅額年減2.46%,應與去年金控獲利大減有關;基本稅額及未分配盈餘申報自繳稅額則為36.92億及292.06億元,分別年減75.56%及年增79.52%。
繳稅破千億創紀綠!台積電蟬聯繳稅王 聯電逾百億躍居第3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qHDUbD


竹市報稅王 去年繳3億5千萬

2014-04-26
〔記者陳維仁/竹市報導〕財政部北區國稅局新竹分局昨天透露,新竹市去年的「報稅王」,繳交國庫的個人所得稅稅金高達三億五千多萬元,全新竹市去年繳稅超過五百萬元者,則有一百五十多人。此外,過去二十年新竹市國稅稅收,由三十八億增加到四百六十八億,幅度驚人。
新竹分局表示,根據去年度報稅資料顯示,新竹市去年度綜合所得稅稅收為九十七億元,繳交個人所得稅金超過五百萬元者有一百五十多人,這些人繳納的綜所稅約占全市年度綜所稅收入的四分之一,即近二十五億元,其中光是「報稅王」一人就繳稅三億五千多萬元。
推算個人年所得近10億
新竹分局官員說,竹市這幾年的「報稅王」,繳交稅金都超過三億五千萬元,推算年所得約近十億元,年收入超過五千萬元的則有二十四人。而這些高所得者,很高比例都是新竹科學園區的科技老闆
新竹分局也統計,新竹分局八十一年成立時,新竹市全年國稅收入才三十八億餘元,去年度已達四百六十八億元,成長幅度驚人,這與竹科營運、地方工商繁榮、查稅日趨周延等因素有關。
新竹分局提醒民眾,今年的稅額試算通知書已在昨天以前,以掛號寄發納稅義務人。民眾即日起到六月三日,可透過線上查詢、電話查詢、臨櫃查詢等管道,查詢是否適用稅額試算。
民眾收到通知書後,如果核對內容無誤,也同意以通知書所載內容作為去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應於五月一日到六月三日繳稅或回覆確認完成申報。
在期限內完成回覆者,及利用自然人憑證或金融憑證辦理去年度綜合所得稅結算申報者,分別可參加北區國稅局抽獎活動,國稅局免費服務電話:0800-00032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