淨資產1.5億台幣的「超級富裕層」有7.1萬人、3千萬到1.5億的「富裕層」有69.3萬人、3百到3千萬的「準富裕層」960萬人,30到300萬的中產階層有698萬人,資產30萬以下的245萬人。台灣有錢人好多!「準富裕層」有960萬人 你符合條件嗎? https://bit.ly/42FR5sx
2022年台灣人的平均所得,年薪大概平均是在69.3萬之間,但是如果以薪資中位數來看的話,是51.8萬,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落差,就顯見是極高薪的族群他們的薪水成長幅度越來越大,所以拉大了跟中產階級之間的距離,根據OECD他們中產階級的定義來看,就是你的家戶所得或是個人所得會在整體薪資中位數的75%到200%之間,所以以台灣家戶平均所得94萬來看,就等於說你每年要在70.5萬到188萬這個區間,才可以被稱為中產階級。」基本上就是你的淨資產要在3千萬以上,可以稱為準富人,就等於說比如說你的有價證券,你的股票、房地產、土地等等全部加起來3千萬左右的話,可以入行可以稱為一個準富人,踏進這個圈子裡面,但是如果你想要真正的成為金字塔頂端,除了你的不動產、有價證券之外,可能你手上的可流動資金至少就要有3千萬以上,才能被稱為富豪階級。

白手起家?答案是70%/「有錢人」的共通特性,除了大部分人都


台灣35位億萬富豪中,24人是「白手起家」,持有539億美元,11位是「繼承者」,持有305億美元;白手起家者佔69%,略高於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的60%、美國的68%----全球個人資產超過10億美元的億萬富豪資產空前成長,2158人財富總計達8.9兆美元,大增19%,創下歷史新高。其中,台灣的億萬富豪共35人,增加5人,總財富達844億美元(約台幣2.61兆),增加12%,清一色都是男性,近7成為白手起家  全球富豪台灣35人上榜 7成是白手起家 | 自由財經 - https://goo.gl/7f75eg


到底要有多少錢,才算富有?根據嘉信理財集團的2019《現代財富調查》,受訪者認為,個人身價達到230萬美元(新台幣6800萬),足以稱自己為「有錢人」。不過另一份市場研究機構YouGov調查顯示,年薪只要有超過10萬美元(約300萬台幣),就算有錢。你是有錢人嗎? https://bit.ly/2WUdP7p


根據瑞銀與資誠發布的2019年億萬富翁調查報告,台灣億萬富豪總人數增至40人,總財富成長11億美元。(示意圖/圖取自Pixabay圖庫)
(中央社記者廖禹揚台北8日電)瑞銀與資誠(PwC)今天發布「2019年億萬富翁調查報告」,台灣億萬富豪總人數增至40人,總財富則成長11億美元。資誠表示,台灣富豪年紀偏大,平均約69歲,較全球平均高出5歲。
瑞銀與資誠聯合會計師事務所今天共同發布「2019年億萬富翁調查報告」,台灣在2018年共新增11名億萬富豪,但有6人掉出榜外,總人數從2017年的35人增加至40人,成長14%;總財富則成長11億美元,達855億美元,較2017年成長1%。
資誠表示,40名台灣億萬富豪中,僅有一名女性,且是在今年新擠入榜單,出身地產業;觀察億萬富豪所屬產業,資誠指出,台灣缺乏獨角獸,少有科技或新興產業大亨,富豪大多集中在地產業、金融業等傳統產業。
而新入榜的11名億萬富豪,也有不少來自地產業、原物料業及零售業,平均年齡73歲,有3人是白手起家。
資誠指出,40名台灣億萬富豪平均年齡為69歲,高於全球平均64歲;年齡在70歲以上富豪則有16人,資誠推估,這些富豪未來20年內將繼承298億美元給下一代。根據調查,2018年的40名億萬富豪中,有27人白手起家、13人為繼承者,目前尚未出現第3代億萬富豪。
台灣40名億萬富豪中,白手起家者持有總財富占比達63%,亞太地區則占74%,歐洲、中東及非洲地區(EMEA)占59%,美國69%。
調查並指出,台灣40名億萬富豪中,有14人投入逾30億美元於慈善活動,其中大部分與教育有關。
「2019年億萬富翁調查報告」分析來自美國、歐非中東及亞太區等43國、2101位億萬富豪於2018年的資產情形,並與億萬富豪本人、繼承人及財務顧問進行多次訪談,今年也首次對瑞銀100多名客戶顧問進行調查。(編輯:林孟汝)1081108

台灣億萬富豪增至40人 年紀較全球平均高5歲 | 產經 | 重點新聞 | 中央社 CNA


富比士400美國富豪 多少人白手起家?
www.epochtimes.com.tw查看原始檔
【記者李賽琳/編譯】我們很多人都知道,在《富比士》最富有美國人的名單上有400個億萬富翁,但是如果讓你猜一猜,他們之白手起家的人比率是多少,你會怎麼說?四分之一?還是三分之一?弗蘭克‧霍姆斯(Frank Holmes)告訴你,答案是70%。

霍姆斯近日在《富比士》發表文章,不僅想告訴你上述問題的答案,還想告訴你法國經濟學家皮凱蒂(Thomas Piketty)的觀點是錯誤的。

《二十一世紀資本論》

皮凱蒂在一年多前出版了他的暢銷書《二十一世紀資本論》,在學術界和大眾媒體都引發很多爭論。皮凱蒂認為,資本主義社會自然孵化財富的不平等。因為富裕家庭可以承擔更大的投資風險,其資本回報比一般的經濟成長速度要快上幾倍,從而導致出現一小部分人口擁有大部分財富的情景。為了抵消他所認為的世界各地日益嚴重的不平等帶來的影響,皮凱蒂開出藥方,即徵收全球財富稅(global wealth tax),稅率可高達80%。

如果問皮凱蒂:多少百分比的美國億萬富豪是白手起家的?他會怎樣回答呢?

霍姆斯猜想,他可能會回答只有非常小的一部分,因為他想到的應該是那些有著龐大家族財富的後代,如沃爾瑪家族(the Waltons)、科赫兄弟(the Koc hbrothers)和瑪氏家族(the Mars family)的後代。他可能會說,由於在金字塔的最頂端積累了如此巨大的財富,所以沒有空間留給新的資金了。

然而,皮凱蒂大錯特錯了。

與之相反,70%出現在富比士2014名單中的人創造了他們自己的財富。也就是說接近四分之三的億萬富翁是白手起家的企業家和創新者,而不是含著銀湯匙出生的

更重要的是,這實際上高於1984年的數字,當時只有不到一半的富翁是白手起家的。如果皮凱蒂的理論多少是正確的,我們應該看到幾十年之後,盤踞在富比士富人榜的仍然是同樣的強大家族如洛克菲勒(the Rockefellers)、卡內基(the Carnegies)、范德比爾特(the Vanderbilts),而只有很少幾個新進榜的人。

美國提供追求成功者均等機會

但事實並非如此。在最新進榜的人中,31歲的伊麗莎白‧霍姆斯(Elizabeth Holmes)是Theranos公司的CEO,她在年僅19歲時就創辦了這家醫療保健科技公司。而名列第十位的富翁則是31歲的馬克‧祖克柏,臉書的共同創辦人和CEO。

事實上,成功對美國的競賽者而言機會是均等的,無關乎性別、種族、年齡和背景。一些最富有、最強大的人出身貧窮、受盡苦難。想一想星巴克(Starbucks)的CEO霍華德‧舒爾茨(Howard Schultz)是在布魯克林區的貧困家庭成長的。想一想投資者喬治‧索羅斯(George Soros)是作為一個身無分文的年輕人從飽受戰爭蹂躪的匈牙利移民而來的。想一想媒體大亨奧普拉‧溫弗里(Oprah Winfrey)是在多麼可怕的貧困中長大的,以致於她不得不經常披著裝馬鈴薯的麻袋去上學。

就像數不清的其他人一樣,他們證明了像皮凱蒂這樣的社會主義思想家的錯誤,他們實現了美國夢。這不只是因為智力、因為獨特的天賦、也不只是運氣,儘管這些都會有一定的幫助。

超群者傾向與處高位者接觸

霍姆斯贊同理查德‧科赫(Richard Koch)和格雷格‧洛克伍德(Greg Lockwood)在其2010年的著作《超級鏈接:利用網絡的力量和薄弱環節的長處》 (Superconnect:Harnessing the Power of Networks and the Strength of Weak Links)中的觀點:表現超群的人所共同擁有的,是一種不間斷地與處在高位的人接觸並培養這種關係的傾向。

文章說,追求被成功人士關注並被其環繞,是可以將你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的鷹架。而今天,Facebook和LinkedIn這樣的社交平台讓這樣的追求更容易實現。

文章最後說,皮凱蒂因試圖解決不平等這個問題而被稱讚,但是他的解決方案並不現實。沒有國家是因為對富人徵稅而成功進入繁榮的。

正如溫斯頓‧丘吉爾(Winston Churchill)所觀察到的,這就像是一個站在水桶裡的人,試圖用水桶的把手把自己舉高。◇

-------------------------------

學習富人的5大特性,靠自己也能晉身薪富族


前情提要:在《鄰家的百萬富翁》書中,作者實地採訪淨資產擁有100萬美元以上的人,以調查的結果來歸類分析,是什麼原因讓他們能夠致富。

當然,如果受訪者的資產都是靠爸才有的話就沒太大意思,總不能開頭第一條建議就是投胎呀!(丟書)這本書主要探討的是同樣白手起家,資產淨值屬於富足與平均層級的差異在哪裡?較富有的人身上有什麼共通的特性?是如何運用賺來的收入再致富?簡單地說,他們是如何靠自己拼出財富的。

致富5大共通點

最後作者歸納出這些所謂「有錢人」的共通特性,除了大部分人都不是靠承繼遺產而是靠自己雙手外,其餘還有5個特性造就他們可以比其他人快累積財富。也因為我覺得這5點值得一再學習與提醒,所以特別再把這5個面向整理出來。

特性1》他們會量入為出,讓可自由分配資金變多

演講時我常提醒一句話:「留得住,才可謂真正財。」古時候量入為出的用意是為了不讓自己因財而家破人亡,現今量入為出的用意則是要讓可自由分配的資金變多,如此才能靠投資累積財富,或是替自己爭取時間、空間離職追求想要做的事。

雖然量入為出的道理人人知道,或許很多人也將每月花費控制在收入以內,但別忘了,單純造字面定義月光族也可說是量入為出呀!?所以,重點還是在要持續增加可自由分配資金,利用加薪或是減少不必要花費,讓自己能存下更多的錢拿去滾錢。

特性2》他們雖然節儉,但仍善於投資市場機會

作者在訪談的富人中發現,多數人在生活面都是精打細算,為得就是能夠有更多的投資資金,然後在投資機會浮現時進場檢便宜,因此財富累積也愈來愈快。

只是過度節儉有個風險:會把錢當成命看,所以遇到好的投資機會反而更捨不得用錢。這也是為何我經常強調,我們需要節儉,不過重點是把非必要的花費降低,同時將金錢運用在更容易滿足的地方,用較少的資金得到更大的消費滿足,這樣才能在心態平衡中存下更多的錢準備投資。

特性3》他們相信透過金錢取得內在自由,比透過金錢展現外表炫富還重要

你的賺錢目的是什麼?享受人生絕對需要,不過在你有足夠的金錢之前,過度享受人生只是讓自己失去自由,而被金錢給綁住。反之,如果你在賺錢的同時,將獲得金錢上的自由擺在優先,拋開一昧想討好其他人的想法,最終才有機會成為「不用被金錢控制的人」。


#165927212 / gettyimages.com
特性4》他們懂得管理時間、精力與金錢

仔細想想,時間、精力與金錢這三樣的共通點是什麼?就是都超級有限!你每天能花的時間已經確定只有24小時,每天能花的精力也是從早到晚遞減,金錢短期間就限定在每月那固定收入。

這三項之間除了「有限」的共通點外,善於管理它們也讓你更有條件去「互換」。因為若你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你的產值就會比其他人高,就可以賺到更多的薪水;如果你有足夠的金錢,你可以不用工作一陣子也不擔心沒錢,換到的多餘時間就可以好好享受;如果你有更充足的精力,你做事情的速度就會更快、更專心、品質更好,同樣一件事別人做3小時你只要1小時,所以你有更多的時間或加薪的機會。

換句話說,懂得高效率管理這三項的人,絕對比任意花費,或是不在乎的人掌握更多資源,長期反應在財富的累積也就愈來愈大。

特性5》他們在工作中全力以赴,並且選擇適合自己的職業

賈伯斯的一句名言:「你選擇從事的工作必須是自己也會充滿激情的工作,否則的話你不會擁有堅持到底的毅力。」不可否認,當我們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時,其專注力、用心程度、耐心方面都會提升到更高一層,換來的不只是品質與細節上的完整性,更是讓自己取得更高的成就感,這些都會變成看不見的動力持續推動自己,讓心智更加茁壯。

雖然大多數人都要為「五斗米折腰」,但我認為反而更該用心做好眼前的事,因為人生際遇是無法當下就定奪的,你現在的用心都可能是明天實力的累積,當有一天你真有機會遇到自己熱愛的工作時,因為前面實力的累積,所以財富的成長性一定也會隨之成長更快。

結語

看完這五點,會發現這些都不是什麼多神祕的事,但或許也是如此所以許多人才不當一回事。不論是工作、人生還是財富上的成功,造成巨大差異的往往就是那一點點「不一樣」,可能是每天早上十分鐘的早起進修v.s晚睡趕上班;下班後一小時的閱讀v.s看電視;或是每個月幾千元的儲蓄v.s浪費,這些都是短期看來不起眼的差異,卻長期累積出無法跨越的實力。

別羡慕他人的成就,因為那是他過去努力的累積;更別放棄自己的未來,因為再高的樓都是從平地開始。人生,真的只有一回,絕對不要只當成一句警語。因為只有一回,所以更該把握有限的金錢與時間資源,好好努力;因為只有一回,所以更要挑戰自己,去完成更棒的夢想,去實現更大的富足。


一億中國人富起來
https://is.gd/yObGAa
中共建政70年、改革開放41年,一大成就是讓數以億計中國人脫貧,甚至成功實現「一部分人先富起來」。有幾富?根據瑞信(Credit Suisse)最新全球財富報告,中國「有錢人」(淨資產位列全球前10%)數量達到一億人,首次超越美國(9900萬人),成為世上最多有錢人的國家。不過,做有錢人的門檻不高,只需擁有11萬美元(約86萬港元)淨資產;若有94萬美元(約733萬港元)更屬全球前1%「超級有錢人」,按此尺度,香港很多揸住一個蚊型住宅單位的「窮中產」都輕易達標。
14億民眾僅7%屬有錢
據瑞銀統計,全球人類今年平均財富(淨資產)為70850美元(約55萬港元),按年微增1.2%,於近10年之間屬偏低增速,主要由於去年環球經濟放緩及金融市場動盪。在全球前10%有錢人當中,中國佔一億人(較去年增加1051萬人),此數字無疑很驚人,不過從另一角度看,放進全中國14億人,這意味只有7%算是有錢人,「共同富裕」依然任重道遠。鄧小平於1985年講過:「我們可以讓一部分地區、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帶動和幫助其他的人,逐步達到共同富裕。」
人均資產仍遠遜美國
若論整體財富水平,3.3億人的美國仍然大幅拋離14億人的中國。統計數字顯示,美國人總財富達106萬億美元,成年人口平均財富為43萬美元,並擁有1861萬個百萬富翁(淨資產達100萬美元或以上)。
相比之下,中國人總財富為63.8萬億美元,成年人口平均財富5.8萬美元,有445萬個百萬富翁。
由此可見,中國只是在「淨資產排名全球前10%」此門檻上的人數多過美國,但花旗國身為No.1強國,其整體富裕程度早已遠超「入門水平」。這亦間接反映全球貧富不均有幾嚴重,不論從香港、內地或美國視角出發,都很難準確感受包括非洲、印度在內的世界整體貧富狀況。據瑞銀統計,全球前1%和前10%有錢人,分別掌握了世界47%和82%財富;換個講法,假若前1%有錢人移籍到火星,地球人財富立刻銳減近半。
怎樣才做到全球前1%「超級有錢人」?潮語話齋,「其實唔難」,只需擁有94萬美元(約733萬港元)淨資產,在本港求其手持一伙已供滿的蚊型樓便可達標。
港全球次富歸功「磚頭」
實際上,香港被瑞銀列為世界第二富裕經濟體,成年人口平均財富達49萬美元(約382萬港元),僅次於瑞士(56萬美元),相信很大程度歸功於「磚頭」。該份報告沒具體探討各經濟體有錢人的資產分配,但斷估,瑞士人應該不會像香港人般,絕大部分身家都來自自住物業,相反會持有較多債券、股票、黃金等不同種類資產。
反過來看,香港不少所謂「全球前1%有錢人」,扣除作為生活必需品的自住物業之後,別無太多財富可言,這還算是「富裕」嗎?實在有點耐人尋味。因此,有一些同類財富調查報告,計算的是「流動淨資產」,即剔除了自住物業等固定資產,可較為準確反映「有錢人」的生活享受及揮霍能力。
當然,「磚頭」也可變現為流動資產,例如近來不乏香港人有意移民,若把本港自住樓賣出,套現一筆可觀金額,轉移到一個樓價較低的地方,再買樓之後還剩下不少現金,某程度上令「富裕含金量」大增。不過,香港樓價高之餘,相對「搵錢容易」,倘移民到台灣、日本等地,須考慮如何維持收入;假設有充足資產產生回報,但人在異鄉每日無所事事,嘆世界很快會悶,隨時淪為廢人甚至抑鬱,總之移民不是一個容易的抉擇。https://is.gd/yObGAa


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學到了)佩珊 2022/08/12
用最真誠的文字,傾聽心底的聲音,做内心强大的自己。我是佩珊,陪你一起閲書、閱心、閱塵世的小編。
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學到了) https://bit.ly/3QADOdO
「如果你沒有找到一個在你睡覺時還能掙錢的辦法,你將工作一輩子」——巴菲特
總有人好奇那些富豪、聰明人到底是如何變聰明,變富有的,我想巴菲特有實力回答這個問題「股神」巴菲特,世界最頂級的富豪之一,在不到50年的時間裡,創造了從100美元翻倍到720億美元的神話。
今天給大家總結了:巴菲特的4點建議,很可能成為改變你人生的契機!
不把工作當做生存手段
我們去上班的路上:愁眉苦臉,內心煩躁、鬱悶,而巴菲特是跳著踢踏舞去上班的。
這便是巴菲特給我們的第一點建議:別把工作當做生存手段。
不僅巴菲特如此,稻盛和夫也是如此,他剛畢業的時候公司都要倒閉了,工資也付不起,但稻盛和夫卻依舊憑藉熱情在工作。
馬雲在剛創立阿裡巴巴的時候,想的也不是賺錢,而是服務所有人。
如果你仔細觀察,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富豪在工作的時候都不把工作當成生存手段,他們一定會給工作賦予更多意義,這才是他們成功的關鍵秘訣。
其實這其中的邏輯很好想清楚,當你過度關注通過工作生存、賺錢的時候,往往會忽略能力的提升,並且一旦一份好工作賺不到錢了,你會放棄去到另一份多一點錢,但沒那麼好的工作,從長期看,這樣做反而會越來越退步。
不把工作當生存手段,是成功者的必備素質。
不被習慣左右
巴菲特曾說過:「習慣的力量是壓倒一切的力量,無論是好還是壞」
曾經有人做過一個實驗,把跳蚤放進玻璃杯,一下它就能跳出來,但是蓋上蓋子,跳蚤試了幾次都跳不出來之後,它每次只跳蓋子那麼高,後來把蓋子打開了,這個跳蚤已經養成了只跳一點高的習慣,再也跳不出來了。
現在很多人也在被習慣給掌控著,習慣從某種情況下來說,能讓我們反應更快,但在這個資訊爆炸的時代,
習慣蒙蔽了我們的雙眼,把我們束縛著,聽到專家說什麼就一定相信什麼,有些事10年前是對的,現在碰到了還是毫不猶豫的按照10年前的思考習慣去做。
那些頂級富豪、聰明人,絕不會讓自己被習慣左右,而是絕對理性,以更慢的速度,來做出更準確的決策,這也是我們必須要學會的事情。
關于如何做到絕對理性,其實非常簡單,核心就一個字「慢」。
不要輕易說話、不要輕易下結論、不要輕易行動起來,盡可能把生活中的節奏都放慢一些,這樣便能抵消一部分習慣的力量,從理性的角度去思考。
3.不會總是抬頭看天
巴菲特曾說過一句話:「從小事做起吧,年輕人,不要成為懷才不遇式的悲劇人物」
曾經看過一個段子,月薪3000的人,談論的一般是豪車、豪宅,月薪3萬的人討論的是公司管理,月薪30萬的人討論的是明天怎樣和某位老闆做好溝通。
越是有錢的人,越不會總抬頭看天,而是注重眼前的事情,而那些沒錢的人,總喜歡抬頭看天,腳下的路都不知道走到哪去了。
這其中是有很嚴密的邏輯的,試想一下,如果你最終的目標是月入百萬,你要是整天想著月入百萬,可能一輩子也完成不了,因為每天都會被這個目標打擊到,但如果你把這個目標縮減成每天看多少頁書,請教多少個朋友,是不是會更容易做到呢?
比起抬頭看天,更重要的是走好腳下的每一步路,把終極目標縮小到每一天,踏踏實實的前進,最終定能取得成功。
4.不會一口氣吃完辛苦得來的果實
巴菲特曾說到:「我之所以會變得越來越富有,節儉起到了至關重要的作用」
那些真正聰明的人,從來不會一口氣吃完自己辛苦得來的果實,而是有規劃的節儉使用。
看過一個段子,引人深思。
A和B都有一串葡萄,5顆酸的5顆甜的,A先把甜的吃了,再把酸的吃了,他也因此對葡萄留下了不好的印象,覺得人生太苦。
但B先把酸的吃了再把甜的吃了,他也因此對葡萄留下了很好的印象,覺得人生只要堅持就有希望。
B是一個節儉的人,他也因此對人生充滿了希望。
每個人都要懂得節儉,區分「需要」和「想要」,在窮的時候,最多滿足自己的需要,儘量不要滿足自己的想要,把果實留著,相當于就是本金,隨著時間的推移,本金越多,人生的希望便越大!巴菲特:有錢人,一輩子4不做(學到了) https://bit.ly/3QADOdO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