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3 日 15:30 | 分類 理財 , 財經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疫情不確定性和疲憊感讓美國人習性大變,原本花錢如流水,現在卻成了超級守財奴,儲蓄率衝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高。 
華爾街日報2日報導,紐約聯準銀行表示,過去兩年來,美國家庭攢下了接近1.6兆美元的「超額儲蓄」,這筆資金遠超過財務顧問建議的3~6個月緊急儲備金。新冠肺炎爆發後,人們開始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眼看擺脫疫情之日遙遙無期,眾人一方面為了安全繼續存錢、一方面也是因受困家中無處花錢,致使個人儲蓄率飆至二次大戰以來之最。
美國儲蓄率連四季打破空前紀錄後,回落到2019年水準,但是專家認為,民眾太過擔憂最壞狀況發生,不願動用緊急存款。如今Omicron變異株再次威脅穩定,大家會繼續囤積現金。
過度儲蓄有何影響?美國GDP 三分之二來自消費開支,大家不肯花錢將阻礙經濟擴張。另外,Silver Penny Financial Planning老闆Charlotte Geletka說,通膨持續攀升,坐擁大筆存款有明顯缺點。通膨居高不下,放在銀行的錢會流失價值,但是現金會給人安全感,知道萬一出事時有錢可用。
Geletka表示,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問她說,手上存款太多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擔心股市估值過高,不願投資。她建議客戶把一部分儲蓄投入市場,並保留其他流動資產以備急用。她說,必須留在市場裡,資金成長幅度才會超過通膨,維持投資有其必要。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超額儲蓄率連7年逾1成 誘發投資成難題
ctee.com.tw查看原始檔二月 23日, 2019
政府祭出多項政策利多,盼能提振投資,然而結構性問題難一夕改變,主計總處統計,台灣超額儲蓄率不僅連續7年突破1成,今年的超額儲蓄率還較去年微增,如何有效誘發投資仍是政府的一大課題。
國民儲蓄毛額扣掉國內投資毛額的差額,便是當年度的「超額儲蓄」,可反映資金閒置狀況,而超額儲蓄占國民所得毛額(GNI)的比率,則是俗稱的「超額儲蓄率」,當超額儲蓄的數字愈高,代表國內資金閒置情況愈嚴重
早期超額儲蓄情形並不顯著,近10年來,資金氾濫的情況愈來愈明顯,台灣超額儲蓄自2014年起,年年都在新台幣2兆元以上,相當驚人。
主計總處最新國民所得統計顯示,台灣從2013年至今,超額儲蓄率便持續超過1成,而且今年超額儲蓄率12.37%,不只較去年增加,也比主計總處11月的預測值11.68%高了不少。
主計總處綜合統計處處長葉滿足表示,2019年超額儲蓄率上升,是因為去年底景氣走緩,大環境的不確定因素升高,使得廠商資本支出趨於審慎,主計總處因而下修了去年第4季以及今年的投資數據;既然是因為大環境不佳才下修投資,導致超額儲蓄率增加,便不需要過度負面解讀。
中央銀行官員則表示,2015年至2017年間,超額儲蓄率均超過14%,近2年已有顯著下滑,且觀察國內投資毛額的變化,金額也呈現上揚,顯見國內投資是有增加的。
央行官員進一步說明,從國民所得會計恆等式的觀點來看,經常帳順差與超額儲蓄是一體兩面,而台灣經濟型態以出口為導向,屬於經常帳順差國家,自然會有超額儲蓄的情形;若要降低超額儲蓄,國內投資多一點,超額儲蓄便會減少,這樣對於經濟成長也會帶來幫助。
葉滿足表示,近年來政府投入公共建設、執行前瞻基礎建設計畫,且積極改善投資環境,都有助於導引閒置資金進入實體投資,並降低超額儲蓄;從這2年超額儲蓄率已自高點往下走,顯見政策有相當成效。(中央社)


台灣仍輸!南韓明年經濟估成長3% 人均所得衝90萬 | 全球財經 | 全球 | 聯合新聞網 - https://goo.gl/JuoF4f


儲蓄已非來自家庭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9日, 2018
我國儲蓄結構變化
國民儲蓄毛額是國民儲蓄淨額加上固定資本消耗,以105年而言,國民儲蓄淨額是3.39兆元,加上固定資本消耗後的國民儲蓄毛額是6.06兆元,國民儲蓄毛額除以國民所得毛額(GNI)即是國民儲蓄率34.3%。
■國民儲蓄淨額係家庭儲蓄、政府儲蓄及企業儲蓄三者之和,以105年而言,家庭儲蓄為1.04兆元、企業儲蓄為2.06兆元、政府儲蓄為0.3兆元。
儲蓄這兩個字很淺白,人人能懂,但想法未必一樣,多數人心中的儲蓄應該是存摺裡的錢。民國五、六十年代因應投資所需資金,政府鼓勵大家多儲蓄,當每個家庭都把省吃儉用的錢存入銀行,銀行才有充裕的資金貸給企業買設備、蓋廠房,隨著設備更新生產活絡了,經濟才得以發展。
那個年代鼓勵儲蓄的政策有用嗎?有用,我們的家庭儲蓄率由個位數逐年升至三成,這個儲蓄讓企業得以自銀行順利取得資金,也讓政府得以公債取得資金進行建設,若沒有這些儲蓄,台灣是不可能創造出經濟奇蹟的。
不過,該注意的是,總體經濟所談的儲蓄並非存摺裡的存款,存摺裡的存款是累積多年的儲蓄存量(stock),然而這裡談的儲蓄是流量(flow),是當年度所得用於消費後的閒錢,因此消費少一些,儲蓄就多一些,在經濟發展初期,為因應投資資金需求,通常都不會鼓勵消費,迨所得漸增,資金不虞匱乏,這時才會鼓勵消費,因為消費的擴張亦有利於經濟成長。
也正是這段經濟發展的經驗,讓我們不知不覺就把儲蓄和家庭連在一起,並且經常以民間消費的變化來解釋儲蓄率的升降,當儲蓄率升高,我們就認為:「一定是消費趨緩。」而當儲蓄率下滑,我們也自然會以為:「是消費趨於熱絡。」
這個總體經濟的連動關係,在過去是對的,但近年隨著台灣經濟的變化,此一連動關係已日趨疏離。台灣儲蓄率的升降已不再取決於民間消費的變化,而是取決於企業儲蓄,也許有人會問:「企業也有儲蓄?」沒錯,企業的未分配盈餘就是儲蓄,只是以往儲蓄約有七成來自家庭部門,因此儲蓄率的升降取決於家庭部門,但近年情勢已變,家庭儲蓄日趨式微,企業儲蓄後來居上,近五年(101~105)我國儲蓄已有近六成來自企業部門,而這個變化已顛覆了過去半個世紀消費、儲蓄的連動關係。
以105年而言,企業儲蓄高達2兆元,是家庭儲蓄1兆元的兩倍,兩者的差距正急速擴大,這個變化非常驚人。由此可知,近年我國儲蓄率之所以連年升破33%、34%,並非得力於家庭儲蓄的升高,也非由於民間消費趨於緊縮,全是企業儲蓄成長太快所致。
而這也呼應了日前才完成的工商普查,工商普查顯示台灣企業利潤率於105年升至8.70%,創下民國六十年以來十次普查最高,正因為有這麼高的盈餘,既不去投資,也不拿去加薪,自然就出現這麼高的企業儲蓄了,而這麼高的儲蓄不去投資,當然不是好事
從昔日政府鼓勵儲蓄,到今天儲蓄氾濫難以引導到投資,從家庭儲蓄一枝獨秀到企業儲蓄後來居上,半個世紀之間的變化實在太大。總而言之,近年家庭儲蓄下滑說明所得停滯日趨嚴重,而企業儲蓄升高反映民間投資觀望,兩者皆是危機,都不容輕忽。

 


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Facebook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Line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Google+
2015-08-31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對於所得最低廿%家庭連續八年「負儲蓄」,學者認為,原因不只是高齡化,還有分配不均的問題,雖然GDP仍有成長,但薪資成長停滯,工作貧窮問題嚴重,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影響民間消費成長,國內經濟發展失去活力。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不只高齡化 工作貧窮讓經濟失去活力
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指出,通常老人與年輕人比較容易出現「負儲蓄」,因為老人靠儲蓄及退休金生活,年輕人則是剛出社會薪水低。而這個情況愈來愈嚴重,一方面是高齡化趨勢,必須存更多錢才能支應退休生活;一方面是年輕人低薪化,且受教育時間拉長,薪水卻沒有增加。
胡勝正認為,低薪問題與分配不均有關,不僅影響總體消費,且造成消費M型化,過去消費最大主力是中產階級,隨著中產階級消失,消費力下降,影響經濟表現。他說,所得分配均化,才有助消費,進而增加生產,經濟才會有活力。
薪資停滯 GDP雖成長多數人「吃不到」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也表示,「負儲蓄」的現象不僅因高齡化,軍公教退休人員也是高齡,但通常不會「負儲蓄」,政府不能老是把問題推給一些不能解決的因素。他指出,自二○○八年至二○一三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負成長,但同一期間每人GDP卻穩定成長,所以是分配出了問題。
他指出,低所得家庭收入減少,GDP成長是「看得到、吃不到」,但經濟不好時卻受創最嚴重。曾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向他訴苦,以前景氣好時,每天把多出來的現金擺在一個桶子裡當儲蓄;景氣不好時就很麻煩,一直從桶子裡拿錢,為了省錢,他一天只吃一餐,且開車總是戰戰兢兢,擔心一旦出事沒錢處理。
林向愷表示,今年GDP成長腰斬,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將會更高;低所得家庭沒有儲蓄,那種恐懼感不是政府官員可以體會的;但馬政府有時間罵李登輝,卻沒有時間處理經濟問題,政策一再跳票,經濟表現愈來愈糟。
----------------------------------
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Facebook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Line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Google+
2017-12-29
公司面臨歇業或出走 更不利台灣勞動環境
〔記者連線報導〕對於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最低工資夢想數字為三萬元」,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對勞資雙方將更加不利,且各地物價水準不同、產業別也有差異,恐怕無法一體適用,並要求基本工資必須本勞與外勞脫鉤。
 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更不利勞動環境。(記者劉信德攝)
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更不利勞動環境。(記者劉信德攝)
基隆市馗佑鹽燈能量館董事長王添清說,政府如果硬要規定勞工起薪三萬元,那麼台灣中小企業「有一半公司行號倒了了」,原物料漲價等讓老闆傷腦筋,再加上政府政策變來變去,也讓企業主頭痛,企業主成本控管根本很難估算,最後就是倒閉一途,那最後受害的是誰?有保護勞工嗎?
「訂那麼高的薪水,簡直逼企業走上絕路。」宜蘭縣工業會理事長莊清萬經營道路工程公司,他批評,現在經濟每況愈下,基本薪資用喊的沒有用,政府應該首要想辦法活絡經濟。
屏東中洲建設關係企業董事長黃啓倫認為,調整基本工資不能以台北看天下,基本工資如果提升至三萬,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會比一例一休引起更大反彈!
桃園四季鋼構董事長賴文祥表示,很贊成基本工資調整為三萬元政策,但前提是要和外勞政策脫鉤,因為幫本國勞工調整薪資,錢還留在台灣,可以帶動經濟,但外勞來台灣學技術,還會把錢帶回家鄉,幫外勞調薪根本沒有一點好處。
新竹慶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威也認為,基本薪資應該本勞與外勞脫鉤處理,如果本、外勞最低薪資相同,恐怕又會逼企業出走,更不利台灣的勞動環境。
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林肇睢表示,因一例一休衍生爭議,造成台灣產業競爭力下滑、勞方收入未增反減、資方經營雪上加霜,現階段若推三萬元基本薪資,結果恐將出現產業競爭力更為薄弱,企業主結束營業或出走外移。
各地物價差異 訂分區工資
在嘉義縣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設廠的賀聲樂器公司董事長李國安建議政府考量各地物價水準、產業別差異,訂定「分區工資」,否則齊頭式平等對產業發展未必是好事。
高雄市一家公關公司老闆徐炳文認為,基本工資調到三萬,若加上勞健保及提撥六%勞退金,雇主實際得支付三萬四、五千元,很多雇主會吃不消,他建議勞健保費檢討調降。
--------------------------
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Facebook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Line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Google+
2015-08-31
「負儲蓄」指的是某期間內消費支出超過當期可支配所得;按字面解釋就是儲蓄為負值,簡單來說就是「入不敷出」。
舉例來說,當出現「負儲蓄」現象時,家戶就得拿出過往儲蓄、或是舉債,來支應生活所需。依主計總處統計,馬政府執政七年來(二○○八到二○一四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平均每戶累積「負儲蓄」已達十五.三四萬元。(記者高嘉和)
--------------------------------------
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 
 分享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到Facebook 分享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到Line 分享慘!166萬戶入不敷出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達19285元到Google+
2015-08-31
人口老化、工作貧窮 問題嚴重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薪資停滯、物價居高,許多家庭陷入新貧、近貧困境。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最新調查,國內所得最低廿%家庭(約一六五.八萬戶)去年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已連續八年「入不敷出」,顯示人口老化及工作貧窮問題嚴重。
 2014年國內家庭收支概況
2014年國內家庭收支概況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黃良傑攝)
示意圖。(資料照,記者黃良傑攝)
官員:負儲蓄 高齡化常見現象
主計總處官員解釋,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占了近一半,多數依靠儲蓄或退休金生活,因此出現「負儲蓄」,這是人口老化過程中常見的現象,不宜解讀為「入不敷出」。不過,官員也坦言,另有一半低所得家庭確實收入較低,生活比較困難。
學者認為 所得分配不均是主因
學者則認為,低所得家庭連續八年出現「負儲蓄」,次低所得家庭儲蓄金額也不高,原因不只是高齡化,而是分配出了問題;雖然GDP(國內生產毛額)仍成長,但分配不均,工作貧窮問題嚴重,加上物價又高,中低所得家庭日子難過。
主計總處調查,二○一四年國內家庭戶數八二九萬戶,所得總額十兆六一六億元,較二○一三年增加二.七四%;平均每戶所得總額一二一.四萬元,增加一.五二%;所得總額減掉「非消費支出」(稅費、利息支出等),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九十五.七萬元,增加一.五五%。
若將國內家庭按所得高低分成五等分位,每一等分位代表一六五.八萬戶,去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僅卅一.七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卅三.六萬元,呈現入不敷出的情況,平均每戶「負儲蓄」一萬九二八五元。根據統計,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最高六年落在二○○九年至二○一四年,都在馬政府任內。
另外,所得次低廿%家庭雖未出現「負儲蓄」,但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五十八.八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五十四.三萬元,平均一年儲蓄金額只僅四萬四二三三元,家庭收支也相當吃緊,若遇到重大意外變故,可能無法支應額外開銷。
相較之下,所得最高廿%家庭,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一九二萬元,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一二七.二萬元,平均每戶一年可以存下六十四.八萬元,儲蓄率高達卅三.七七%。換言之,高所得家庭光是一年的儲蓄金額,就高於所得最低廿%及次低廿%家庭一年的可支配所得。


國人不敢投資、不敢消費...... 超額儲蓄率連5年逾10%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工商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預測顯示,今年我國超額儲蓄率連續第五年逾一成高達13.0%,五年累計超額儲蓄近11兆,顯示閒置資金過多,若不引導至民間投資、公共建設,而使其流入資本市場炒房、炒股,將不利台灣經濟穩定發展。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國民可支配所得減掉消費就是儲蓄,由於消費動能趨弱,今年國民儲蓄毛額仍近6兆元,占國民所得毛額達33.6%(儲蓄率),這已是連續第四年逾33%。
若儲蓄能被引導到民間投資、公共建設,則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但近年由於投資一直起不來,併計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的投資毛額估計今年也僅3.6兆元,投資率僅20.6%,較金融海嘯前的23%以上,明顯下滑。
國發會表示,近年台灣投資率確實偏低,甚至低於日、韓、港、星,也因此政府所提出的八年八千億的前瞻基礎建設,正是希望藉此激勵民間投資。
然而,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這份預測,雖然上修今年民間投資成長率至1.95%,但是這一成長率依舊是近五年最低,龐大的儲蓄依舊難以導入投資,因此「超額儲蓄」高達2.3兆元,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超過2兆,近五年累計的超額儲蓄已將近11兆,國內閒置資金快速增加。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些閒置的資金如果沒有導入投資、建設,極可能會流入房市、股市炒高房價、股價,對台灣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對此也表示,國內金融機構一大堆爛頭寸想貸出去,而風力發電等綠色產業也想向銀行貸款進行投資,但礙於銀行無法評估風電等綠色產業的投資風險,使得儲蓄難以導入投資,這個結構上的問題使得超額儲蓄持續升高。
陳添枝表示,為解決這個結構問題,金管會正與銀行業者洽談規劃「綠色金融保證機制」,這有點類似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但不是由政府拿錢出來百分之百承擔風險,未來這個機制一旦建立,錢就可以導入投資,如此一來即可以紓解閒置資金過多的問題。


 

企業儲蓄占國民儲蓄55%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8日, 2017
國民儲蓄是指未被消費掉的所得,包括家庭儲蓄、企業儲蓄及政府儲蓄,過去國民儲蓄淨額有6、7成來自家庭儲蓄,但自2010年以來企業儲蓄後來居上,近年約占55%。
由此可知,家庭消費下滑,儲蓄便升高,儲蓄率自然也同步上升。儲蓄升高是好是壞?得視儲蓄能否導入投資,若能導入民間投資(不是投資股票)、公共建設,自非壞事。藉儲蓄減去投資(即超額儲蓄)可以評量儲蓄是否適當,而超額儲蓄占GNI比率即為超額儲蓄率。
超額儲蓄太多表示銀行游資過多,儲蓄難以導入投資,也就是意味著資金閒置嚴重,這不是好事。台灣超額儲蓄率於1987年曾經高達17%,隨後藉由六年國建引導至投資,1990年代不到4%,近年投資動能不足,自2013年起已連續5年逾10%。


 

台灣儲蓄率超高! 銀行存款有玄機 定存 定儲差很大
by Money101 on 2017/03/26 22:25 回應(0) 人氣(211) 收藏(0)
台灣人愛儲蓄,舉世聞名,連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Angus Deaton)都稱台灣為「儲蓄王國」(the home of saving)。另外,近日台股來到歷史高點,許多股民落袋為安,如何將資金妥善安排,Money101.com.tw 台灣董事總經理周純如表示:「善用理財工具,以錢滾錢,摸透金融產品的屬性是關鍵。」銀行存款,進可攻、退可守,小資族也可藉此累積投資本金。
自今(2017)年1月中旬,多家券商陸續開放民眾定期定額買股票,不過,台股正在9800點大關附近盤整,而台股交易史上站上9800點大關的次數屈指可數,此刻進場,風險難免高。Money101.com.tw 金融產品比較網建議,透過「定期定額存銀行」累積資金,待股市低點時,逢低買進,賺價差。
Money101.com.tw 特別比較銀行「存款」與「儲蓄存款」的差別,同樣存一年期百萬元,利息差403元;若時間拉長為三年,利息差距將拉大為2,050元。
打開銀行網站,存款業務多樣化,有「活存」、「活儲」、「定存」以及「定儲」,彼此之間究竟有甚麼差別?基本上,民眾到銀行開戶,可以選擇「活儲帳戶」或是「活存帳戶」。「活儲帳戶」的利率會比「活存帳戶」還要高,以台銀的牌告利率來說,活存年利率為0.08%,活儲年利率則為0.2%,年息就差了近三倍;而玉山的活存年利率為0.01%,活儲為0.09%,年息差九倍。若忘記自己當初選擇活存或活儲,也別擔心,銀行大多會為我們開立活儲帳戶。
Money101.com.tw 提醒,活儲帳戶的起息金額大多設定為10,000元,換言之,存款低於10,000元是沒有利息的。不過,部分銀行的數位帳戶,起息金額較低,以台新Richart數位帳戶為例,存款內有1元就能計息;華南SnY數位帳戶為100元就開始計息;國泰KOKO數位帳戶則是帳戶內有5,000元,就計息。
想要提高存款效益,採用「定存」以及「定儲」,年利率平均都有1%以上,比活儲高了五倍。「定存」以及「定儲」要如何挑選?Money101.com.tw建議民眾可依存款放置的「期間」或是「資金池」多寡來決定。​
首先,若資金一年內都不會動用,可將資金轉存「定儲」,因為「定儲」利率會比「定存」高。目前,台灣銀行牌告一年期「定存」利率為1.035%,一年期「定儲」利率則為1.07%;除此之外,「定存」以單利計息,而「定儲」是以複利計息。因此,若同樣都是存百萬,一年下來「定儲」會比「定存」多403元;若是放三年期,「定儲」整存整付,就比「定存」多了2,050元。
其次,當小資男女的「資金池」還在累積,則可以選擇「定儲」中的零存整付來累積,以每月存入20,000元為例,一年後就可以領到整筆241,389元。
Money101.com.tw 提到,近期台股加權指數來到歷史相對高點,定期定額進場買股票的風險過高,改以「定期定額存銀行」,一年後也有24萬的資金,若要投資元大台灣50,當股價為56.55元(2016/1/22)時,就能買進4張;若股價為72.55元(2017/3/2),則只能買進3張。無論是「定存」或「定儲」,都是進可攻、退可守的理財工具,別讓財富輕易流走了。


 

 

不再是儲蓄國!日本2013年度儲蓄率-1.3% 恐不利日債

日本內閣府週四 (25 日) 公布,2013 財政年度日本家戶儲蓄率竟然摔落至 –1.3%,創自 1955 財政年度統計有史以來日本家戶支出首度大於儲蓄,同時顛覆了傳統上日本身為節約典範「儲蓄國」的形象。

日本政府數據顯示,至今年 3 月底結束的財政年度,日本家戶包括薪資、利息及股利的總收入為 285.5 兆日元 (2.35 兆美元),但消費者支出總額卻達 289.2 兆日元

這使得該年度日本家戶儲蓄總額為負 3.7 兆日元。

《日本經濟新聞》報導,該年度日本老年人動用儲蓄來給付支出的情況特別明顯,且上述數據也反映日本民眾趕在今年 4 月銷售稅調升之前消費支出。

不過報導提醒,日本家戶儲蓄連同企業盈餘,長期以來是日本政府龐大舉債的主要支撐。

高盛日本 (Goldman Sachs Japan) 分析師 Masahiro Nishikawa 便警告,若購買日本公債的人減少,恐怕會增添日本長期利率潛在的上漲壓力。

政府數據還顯示,日本該年度人均國內生產毛額 (GDP) 為 38644 美元,在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 (OECD) 國家中排名由前一年度的 13 名跌至 19 名,歸咎於日元匯價疲軟。


2014/12/26 鉅亨網提供

--------------------------------------

解讀台灣高儲蓄率

推文到plurk
2016-05-20 06:00

◎ 張勳慶
二○一五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對台灣人民高儲蓄率大感不解,直言有如儲蓄王國。他曾用儒家理論去分析,受到影響的台灣和韓國,但台灣人民仍在儲蓄上居於領先。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迪頓日前在台灣演講,對於台灣人很愛存錢,他始終不知道原因。(法新社)
台灣人民長期下來有如成癮般的高儲蓄率,除了有助於推動政府和民間投資資金來源外,這位諾貝爾獎得主所不知在於,我們的政府,相對於提供她經費的人民,是無能又偏差執政,導致人民經年累月在高度對未來不確定又無安全感下,只好用勒緊褲帶式的高儲蓄去自我救濟。
其實這只要從職業上的屬性,以及退休與在職的工作條件、福利,便可看出政府在大搞大小眼的種姓制度,而且在此一偏差政策下,還波及下一代在就學支出和籌措上的壓力大小不一。另一方面,政府鼓勵人民高儲蓄,有源起於國府撤退來台成了國際孤兒的動盪不安,用人民高儲蓄好讓政府有高額外匯準備,以及公營行庫有資金放貸給企業進行投資。可是最後卻扭曲成了今日財團高營收,享受政策優惠又低納稅和海外避稅,進而左右政府政策形成和立法方向。但人民,特別是勞工,卻是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長期低薪又不調薪,連國外學者,包含美國前聯準會主席來台後得知都大感驚訝。加上勞動權利政府方面軟弱又落後歐美國家,人民與勞工,對政府和企業只是用過便扔的免洗筷,這不用儲蓄去自保後路,自求多福,又有何方法可用,除非是富二代。
適當且必要的儲蓄,是觀察一個國家是否安定、正常,特別是政府政策是否公平正義指標。但當全國人民,一代代都陷入高儲蓄,以此當成降低政府突襲和職場風險,又或者生活所需的安心丸,此種高儲蓄簡直是活人的庫錢,暴露出政府失能又無力解決剝削的既存現實,甚至連人民婚嫁和生育,都得用儲蓄去先做成前提和考量。此種人民用儲蓄去降低不安,卻又高度惶恐於未來,那不也是對政府施政的另一種投票。
(作者為文字工作者)

---------------------------

金融教育向下扎根 王儷玲:台灣儲蓄率33% 高出其他國家一倍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為響應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金融組織於今年3月14日至20日舉辦的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Golbal MoneyWeek),金管會今(14)日舉辦「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啟動儀式」,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表示,台灣儲蓄率高達33%,幾乎高出其他國家平均17%的一倍,因此,建立正確消費金融觀念很重要,金融教育應從小開始扎根。

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金融組織(Child & Youth Finance International)於2012年成立,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金融機構、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及政府機構捐助設立的非營利組織,其董事成員包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等國際機構代表,該組織致力於推動兒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並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Global Money Week),至2015年的金融週已有124國家參與,全球超過3,000場金融宣導活動在該週舉行,560萬位兒童與青少年(大專以下學生)在該週一同參加金融知識教育活動。該組織為培養兒童與青少年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及學習管理金錢的能力,將今年金融週的活動主題訂為「聰明儲蓄一起來」(Take part. Save Smart!)。

為響應國際金融週的活動,並帶動社會各界對金融教育的重視,金管會於今日舉辦金融週啟動儀式,王儷玲表示,台灣擁有高儲蓄率平均有33%,遠高於其他國家平均的約17%,且台灣金融教育做得比其他國家好,希望藉由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活動,讓世界看到台灣、讓台灣更富裕、讓下一代更會做投資理財。

金管會表示,為讓於金融週活動更多元豐富,不僅透過金融周邊機構安排一系列金融教育課程或活動,也結合民間機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共同參與,舉辦小學生金融知識競賽;而活動的型態則包括了動態與靜態的活動,動態的活動如開放學校參訪股票博物館、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檯買賣中心,及櫃買中心辦理金融科學教育之旅,及靜態的活動如評議中心在Upaper刊登金融相關四格漫畫,亦有邀請金融專業人士走入校園與社區進行金融知識宣導,讓金融週的活動更加豐富活潑。

-----------------------------------

小民入不敷出 家庭儲蓄率再降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04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國內大額存款雖持續增加,但因薪資停滯、物價上漲,平均家庭儲蓄率是下降的。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2013年國內819.2萬戶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19.4萬元,較2012年減少1605元;家庭儲蓄率降至20.62%,為近36年來第3低。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2013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94.2萬元,較2012年增加2.02%,平均每戶消費支出74.8萬元,增加2.78%;由於消費支出增幅大於可支配所得,2013年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19萬4286元,較2012年減少1605元;平均家庭儲蓄率20.62%,較2012年降低0.59個百分點。
其中,低所得家庭更是連續7年負儲蓄,別說有存款了,平均每戶還透支2萬1932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況;次低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只有6.44%,平均1年僅儲蓄3萬7575元。相較之下,所得最高20%家庭,平均每戶一年可以存下63.8萬元,儲蓄率高達33.88%。
對於家庭儲蓄率下降、低所得家庭「負儲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國內經濟成長的果實,受薪階級吃不到,因為分配出了問題。近來政府一再宣稱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但企業賺了錢卻不加薪,勞工根本無法受惠。
林向愷指出,低所得家庭透支的問題,原本是景氣好時就沒了,現在變成長期「負儲蓄」,中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偏低。低所得家庭連「預防性儲蓄」都沒有,中所得家庭儲蓄也不足,若遭遇疾病、失業等重大變故,將無法應付,生活品質也很差,導致相對剝奪感嚴重。

168  167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

2014-08-25
去年降至20.62%僅19.4萬元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薪資停滯、物價漲不停,家庭儲蓄率下降。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國內八一九.二萬戶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十九.四萬元,較前年減少一六○五元;家庭儲蓄率降至二十.六二%,為近三十六年來第三低,僅高於二○一一年的十九.七一%及二○○九年的二十.五%。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家庭儲蓄率
近10年家庭儲蓄率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九十四.二二萬元,較前年增加二.○二%,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七十四.七九萬元,較前年增加二.七八%;由於消費支出增幅大於可支配所得,去年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及儲蓄率都較前年降低,不僅低所得家庭連續七年負儲蓄,次低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只有六.四四%。
支出增幅大 存錢更困難
就消費支出內容觀察,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占二十四.三%最高,食品飲料及菸草占十六.三%次之;而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也達十四.七%。
對於家庭儲蓄率下降、低所得家庭「負儲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國內經濟成長的果實,受薪階級吃不到,因為分配出了問題;近來金管會一再宣稱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但企業賺了錢卻不加薪,政府可以放任嗎?
生活品質差 剝奪感嚴重
林向愷指出,低所得家庭透支的問題,原本是景氣好時就沒了,現在變成長期「負儲蓄」;低所得家庭食、衣、住、行等必要開銷就超過收入,連「預防性儲蓄」都沒有,若遭遇疾病、失業等重大變故,將無法應付,生活品質也很差,相對剝奪感嚴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