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再益:台電不能沒「風險貼水」
2014-12-25 經濟日報 記者吳父鄉/台北報導
台綜院院長吳再益表示,台電不能沒有合理利潤,否則舉債、電廠及輸配電投資都將受到衝擊;也不能沒有風險貼水,因為誰也不能保證天災不會發生。

吳再益說,台電每年約需投入1,200億元的資本支出,用於興建電廠、輸配電設備。過去幾年台電債台高築,現金周轉只能靠發行公司債或銀行借款。儘管中華信評每年給予台電公司的債信評等仍為twAAA,但一家沒有獲利的公司,如何有能力還本付息,若無正常獲利來源,發公司債沒人捧場。

今年5月台電發行公司債時,就因遇到核四爭議,一些券商擔心萬一台電被調降評等,得面臨「報告寫不完」的窘境,因此退出投標。

吳再益說,台電一旦無法發行公司債,如何支應新電源開發,輸配電投資?既有電廠終究會壽終正寢。新電廠蓋不出來,電送不到家家戶戶,惡性循環之下,大家就得等著限電。他也主張不宜刪除風險貼水,尤其近年來極端氣候日益明顯,一家電廠要面臨五花八門的不確定因素。

---------------------------------------------------------

風險貼水 risk premium。
所謂的風險貼水(risk premium),係指投資者對投資風險所要求的較高報酬率,以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這種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風險貼水。在投資學裡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通常標的為政府公債或國庫券之利率。因為這些投資標的的風險幾近於零,因此除了這些標的以外的投資,報酬都必須高於無風險利率,否則投資者將不願無條件地承受較高風險。而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額外報酬,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

任何一項投資必定考慮其報酬及風險(risk-return trade-off)。一般而言,高報酬的投資風險通常較高,因此對於高風險的投資,投資人必要求高的報酬率才肯投入。相反地,風險較低的投資報酬亦較低。因此,任何一項投資標的的投資報酬率都可寫成:

報酬率 = 無風險報酬率 + 風險貼水,其中風險貼水與投資風險成正比。

-------------------------------------------------------

關於風險貼水與投資報酬率的關係
之前看投資前的第一堂金融課的時候,有看到一個名詞:風險貼水。那時候一直不知道是甚麼,也沒去細查,最近因為在投資股票要算看看短線的投資報酬率要抓多少才算合理,才又想起這個東西,於是google一下查到以下的說明(資料來源在此):
所謂的風險貼水(risk premium),係指投資者對投資風險所要求的較高報酬率,以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這種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風險貼水。在投資學裡有所謂的『無風險利率』,通常標的為政府公債或國庫券之利率。因為這些投資標的的風險幾近於零,因此除了這些標的以外的投資,報酬都必須高於無風險利率,否則投資者將不願無條件地承受較高風險。而高於無風險利率的額外報酬,就是所謂的『風險貼水』。任何一項投資必定考慮其報酬及風險(risk-return trade-off)。一般而言,高報酬的投資風險通常較高,因此對於高風險的投資,投資人必要求高的報酬率才肯投入。相反地,風險較低的投資報酬亦較低。因此,任何一項投資標的的投資報酬率都可寫成:
報酬率 = 無風險報酬率 + 風險貼水,其中風險貼水與投資風險成正比。
---------------------------------------------------------------
等於是因為多承擔了風險,所以會要求較高的投資報酬率,而與無風險利率(銀行利率)比較後多出來的部份就叫做風險貼水。也就是說今天如果你不把錢存在銀行,要轉投資其他標的的時候,以現在的利率來說,投資的獲益(而且要以純利計算)需超過投資金額的2%以上,才值得投資。像一般我們說這個基金現在的報酬率為XX%,實際的報酬率通常要再下修,所以以投資海外基金來說,假設投資東扣西扣約莫要多扣個3~5%,如果以5%來計算,外加上無風險報酬率的2%,也就是說以一年來計算,投資基金的報酬率至少要在7%才會跟放在銀行的利率打平,如果加上3%的風險貼水,則應找年利率獲利超過10%以上的基金。

7%的門檻能否降低?如果你在投信公司買,門檻約莫可以降到5%,也就是額外的手續費約為3%,加上無風險報酬率就變成5%。只是這樣算下來,突然覺得這個門檻其實很高,所以難怪很多人都會覺得買基金不如買股票,因為雜七雜八的額外費用多很多
但是這也就反應了幾件事情:
1.因為手續費高,所以買基金不適合炒短線
2.在會操作的情況下,買股票確實比買基金要賺的多。(前提是會操作)
3.買基金一定要挑選,瞭解怎麼挑基金是必要的,不要太隨銀行理專起舞。
4.透過計算出至少要多少報酬率才值得投資,可以幫助我們在景氣不好的時候,
判斷應該要丟基金還是要丟定存好。

為甚麼第4點強調景氣不好呢?
因為平均年利率10%以上在景氣好的時候真的一點問題都沒有,以近四年來說,全球的景氣都走上升趨勢,在景氣好的狀況下,以收益最低的債券來看,一年報酬率超過10%的債券型基金也有30來隻。但是景氣差的時候會是如何,誰也不知道(至少我真的不知道,因為還沒遇過)。
通常景氣不好時,大家會想存錢,但是這樣會造成資金流通不足,引發通貨緊縮,讓景氣不好的狀況更嚴重,所以為了促進資金流通,央行利率會降低,希望大家把錢從銀行請出來用,這個時候無風險報酬率會降低。但是假設因為景氣不好,造成投資基金所得的報酬率在扣除基本成本後,沒有比放銀行賺的多的話。那基本上還是以放在銀行定存會比投資基金要來的好。

不過一般來說在經濟走弱的狀況下,債券的投資報酬率會走揚(當然他的走揚與股票型基金的走揚不能比,畢竟是債券)。所以大體來說景氣不好的時候,在債券型基金的基本成本又比股票型基金低的狀況下,資金應該從股票型基金轉債券型基金。

---------------------------------------------------------------
寫著寫著好像又離題了,在查風險貼水的過程中我一直在想風險貼水要怎麼算才合理,但是他的公式似乎很複雜,看到的都是在一些像論文的東西裡面才有提到,寫的也不是很清楚,找不到一套比較容易瞭解的公式。真正要搞清楚這些其實很花時間,也未必真的實用,想找只是因為好奇。

投資說到底就是要把錢丟在比定存獲利率要高的地方,所以從某個角度來說,丟定存未必是個不好的選擇。只能說在景氣好的時候,放定存是可惜了一點。

--------------------------------------------------------------------------------------

風險貼水(risk premium)

假設甲商品的報酬率是2%,乙商品的報酬3%,憑什麼乙商品的利潤會比甲高,之間一定有風險程度上的差異,因此定義乙相對於甲的風險貼水為1%。接下來我們要說明保險跟風險貼水有什麼關係。 

定存的風險

定存最大的風險應該是於定存期間內解約必須依照比例計算利息外,利息所得還必須打折;除此之外,一年定存的利率也有可能在第二年度或第三年度上升超越原本的三年定存,這也是一種風險。 

因為三年定存比一年定存的風險多兩年的存續時間,而產生不同風險差異,也產生了風險貼水。 

等價關係

假設市場是有效率的,那麼一年定存和三年定存雖然利率不同,但卻存在等價關係。因此,三年定存利率雖然比一年定存高,但並不是每個人都願意選擇三年定存,因任何超額報酬都是由風險來換取風險貼水的。

一年定存利率+風險貼水 = 三年定存利率 

『終身險』與『一年定期保險+存款』的等價關係

市面上有許多書籍或是網路上的討論,經常拿終身險與一年定期險+儲蓄來互相比較,可是儲蓄卻是使用一年定存利率,然而終身險的投資週期至少都是數十年以上,該商品必然產生風險貼水,所以我們不應該忽略他。

白話一點來說,儲蓄的報酬有可能會上升,或是發生保單條款以外的意外而急需用錢,這些可能性其實是應該被考慮進去的。 

只有出事才能拿回錢的投資商品

所謂的出事,即為符合保單條款的理賠條件,除此之外完全不能拿回任何現金。如果有這種投資商品,不知道你會希望得到多少風險貼水來投資這項商品呢?如果我推銷這種商品,你一定會罵我白痴,殊不知,這項商品正是全市場最夯的的終身醫療險。

許多人把『終身醫療險』和『一年定期醫療險+儲蓄』來比較,而儲蓄卻設定1%到2%的利率,萬一發生保單條款以外的意外時,不知道你的儲蓄可以幫你還是你的終身醫療險可以幫你呢?又萬一台幣的長期利率上升(最新的美公債殖利率是一年期0.5%,十年期3.7%;難保台幣會向美金看齊。),代表你的終身醫療險要貶值(因儲蓄獲利上升)。

種種風險因子構成風險貼水,卻被這些專家直接忽視,實在可惜。 

買了十年後『終身醫療險』和『一年定期醫療險+儲蓄』

假設兩者的保單保障條款皆相同,那麼十年後『一年定期醫療險+儲蓄』保障效益將遠遠大於終身醫療險,這就是最簡單能證明風險貼水存在的最好明證了!

----------------------------------------------------------------------------------------

 

什麼是風險貼水、投資報酬率、股票收益及資本利得的資產流量定義

本文章最後由 BetrayerDuke 於 2012/5/8 22:30 編輯


此題為多選題:

阿富目前擁有1200萬元新台幣,若存在銀行,定存利率為一年1%,因為因為希望能提高獲利率為6%,所以阿富在今年的2月1日,同時以600萬元購買10張股票、600萬購買外匯美元;而當時匯率為30(即30元新台幣匯1美元)。經一年後同時賣出,在股票方面獲得610萬元,其間獲每股現金股利2元,匯率變33。請就以上所述,判斷下列何者正確?

A阿富的股票與外匯的投資組合之風險貼水為6%
B阿富的股票資本利得為12萬元新台幣
C阿富的外匯獲利高於股票獲利
D阿富的實際投資報酬率為6%
E這一年,阿富的資產流量為新台幣70萬元

答案是:C、D

1.B選項詳解給的解釋是:現金股利2元X1000股X10張=2萬,故股票收益為12萬,而資本利得為610-600=10萬
其中的1000股是怎麼來的?
2.D選項說:總收益=股票收益12萬+外匯獲利60萬=72萬,投資報酬率為:72萬除以1200萬X100%=6%
那麼其中的資本利得10萬跑去哪了?
3.E選項:外匯獲利60萬+股票收益12萬=72萬,那麼資本利得到底算不算資產呢?

4.A選項的風險貼水一直搞不清楚,風險跟風險貼水到底差在哪裡
摻考書下的定義是:指投資者對投資風險所要求的較高報酬率,以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這種額外增加的報酬率,稱『風險貼水』
其中什麼叫做"風險所要求的較高報酬率"、"彌補投資者對高風險的承受"

一般來說,所謂的高風險不就是因為有高報酬嗎? 怎麼莫名丟出一個 高報酬率、高風險的承受、額外增加的報酬率
有看沒有懂....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