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作者 許慧如
2022-06-01
【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 許慧如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HxQI1
《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後,對奄奄一息的本土語言,可說是一劑強心針,許多政策的確也動了起來。當然,和英語、華語相比,國家語言還差了一大截。不過,即使不考慮英語和華語,國家語言本身,仍有諸多問題待改善。
首先,是資源分配未反映各個國家語言的現實狀況。
國家語言」是個統稱,裡面至少包含台語、客語、原民語、閩東語(馬祖語)、台灣手語。也就是說,給「國家語言」的資源,必須再分配給這些語言。
這些資源並非平均分配。當然,每個國家語言的發展及保存狀況不同,施以平均分配的齊頭式平等的確容易流於形式。但是,目前的資源分配也並未對應各語言的發展及保存狀況。現在只有客語和原民語有專責機構,且已運作超過20年了。其他語言主要由文化部和教育部負責規劃執行,但是每項規劃,還是要考量已有專責機構的客語和原民語。
其次,是「國家語言」的使用場域(domain)無意間自我限縮了。
大部分國人對「國家語言」這個說法尚不熟悉,在此暫用「本土語言」替代稱之,雖然這種說法較不精確,和「國家語言」的意義也不盡相同。上述的政府責任分工,容易讓本土語言侷限在教育與文化領域。但是,教育和文化,和大部分民眾的生活,還是有點距離。
本土語言進入小學必修課,已超過20年,從今年開始,國、高中也要開始實施。20多年來,相關話題從未停過,但多半不脫「在家學,還是在學校學」這個爭論,無意間將本土語言的使用場域限定在家庭和學校。
語言復振的目標,是語言的正常化。簡單來說就是「什麼場合都能用、什麼話題都能談」。因此,必須讓本土語言從教育、文化,拓展到其他領域與日常生活,讓更多人「有感」。
舉例來說,可製作具有識別功能的標示並提供給願意採用的商家,在門口標示該店可使用的語言(如台語、客語、華語),就像目前許多餐廳提供的食材來源標示一樣。又如,各級公務單位和銀行、大賣場、飯店等大型服務業的第一線服務人員,可配戴服務語言的標示,讓想要使用本土語言的民眾,可以知道哪些人可以提供服務。即使是想要維持華語服務的民眾,也可以繼續使用華語。目前國內就有大型餐廳有類似的作法,但標示的都是外語(如日語、英語、韓語)。
比起教育和文化傳播,日常生活上的語言互動影響範圍更廣,而且使用的多是口語,對於本土語言的復振應可起更快、更廣的效果。畢竟國內中年以上的人口,仍有許多人是本土語言的母語者,只是在長年華語獨霸的環境下,這個語言能力「沉睡」了。
此外,未制定區域通行語,容易造成本土語言之間相互牽制。
台灣語言復振和其他國家最大的不同,就是同時有好幾種語言需要復振,且狀況各不相同。若每種場合中,每種語言都要一一呈現,再加上早已獨霸的華語以及英語,實務上幾乎是不可能的。但是若未「一視同仁」,又容易有「都是國家語言,為什麼A語有B語沒有」這類厚此薄彼的爭議,造成本土語言之間的對立。
其實,《國家語言發展法》施行細則第8條,已賦予地方政府指定區域通行語的權力,甚至也提供了相關作法。區域通行語的設計必須落實,各本土語言才能擺脫這個相互牽制的困局。然而,區域通行語目前並非強制要求,以至於至今似乎仍無任何區域實施,由此也可看出各級政府對國家語言的態度,仍是相當消極。
行政院日前宣布,將投入5年300億推動國家語言整體發展。在這個關鍵時刻,上述三個關於國家語言的問題,值得政府仔細研究。
(作者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語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投書】語言復振怎麼做?談台灣「國家語言」的3個問題 | 許慧如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aHxQI1


台灣本土社團聲明:搶救瀕臨滅絕的台語
newtalk.tw查看原始檔
台灣南社等本土社團所發起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立足台灣[社團聯合聲明]中強調,國家語言發展法須搶救瀕臨滅絕的台灣母語,且視為語言轉型正義的一部分。台灣語文須成為十二年國教必修課程、復育台灣語文,更須有公平的傳播權。
台文筆會及台灣南社等社團發起的《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立足台灣》連署行動,[社團聯合聲明]指出,最近文化部正在研議《國家語言發展法》並舉行多場公聽會。對於文化部的用心與努力深表支持與肯定。至於《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內容,應須秉持以下幾點原則:
第一,國家語言發展法須搶救瀕臨滅絕的台灣母語且視為語言轉型正義的一部分。過去獨裁時代實施獨尊北京話的國語政策,導致台灣的本土語文包含原住民族語、客語及台語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傷害甚至即將滅絕。這個研議中的國家語言發展法當然就必須擔任起彌平傷痕、協助語言受害者重新恢復往日活力的重責大任。
第二,國家語言發展法須以發展具台灣特色與代表性的本土語文為重點。現階段,華語在國家機器保護下已享有無限大的資源,台灣不需要也不應該再立法發展華語。華語的位置就如同英語在台灣那般,就算沒有立法,英語在台灣仍然蓬勃發展。因此,國家語言發展法須以台灣的本土語文,亦即原住民族語、客語及台語為搶救及發展的主軸,讓台灣語文得以永續生存。
第三,國家語言發展法不得採用具侮辱性質的族語名稱。目前草案中出現「閩南語」、「Holo語」等侮辱性詞彙。依據許慎的《說文解字》,「閩」是指中國東南方的野蠻民族。依據1931年的《台日大辭典》,Holo (福佬)是廣東人對福建人的歧視稱呼。台灣人長期以來受到外來殖民統治,因而對自己的歷史不認識,才會對自己的族名搞不清楚。使用「閩南語」或「Holo語」,就如同過去清國時代用生番、熟番等用語稱呼台灣原住民一般,實在不妥。
第四,須有中央級專責機構來推動國家語言的復育。台灣本土語文的現況就如同遭受外來物種侵襲的本土物種,其狀況岌岌可危。因此,須有一中央級專責機構,有專任人員及專門預算來負責推動本土語文的復育。此中央級機構須具有整合跨部會單位並督促各單位共同執行復育工作的功能。
第五,國家語言發展法須具實質性而非僅象徵性。國家語言發展法的內容必須真的可以落實,而非空中畫餅,看有食無。國家語言發展法的最終目的是復育台灣語文,讓台灣語文實質上可以與華語、英語平起平坐,而非僅象徵性的抬舉台灣語文而已。
第六,國家語言發展法須包含口語及書面語。正常的語文發展須包含口語及書面語二種。因此,國家語言發展法須能促進台灣語文的書寫標準化及普及化。台灣語文的書面文字不能獨尊漢字,必須包含全世界普遍使用的羅馬字。譬如,台灣傳統使用的白話字(教會羅馬字)就必須受到尊重與保障
第七,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照顧台灣語文的教育權。長期以來台灣的國民教育將台灣語文排除在外。即便2001年起於國小全面實施一週一節的本土語文課。本土語文時數僅限一週一節,且非升學有用的課程。未來,台灣語文須成為十二年國民義務教育中的必修與正式課程。台灣人民的台灣語文教育權須受到完整保護。
第八,國家語言發展法須照顧台灣語文的媒體傳播權。目前,台灣語文在媒體上的曝光率過低。國家語言發展法須能促進台灣語文在各媒體上獲得公平對待的傳播權。
連署社團:台文筆會、台越文化協會、台灣中社、台灣北社、台灣母語聯盟、台灣社、台灣南社、台灣客社、台灣教授協會、台灣羅馬字協會、李江却台語文教基金會、關懷文教基金會。


「台灣話」不是「閩南話」
文/何建毅(高雄市民、自由作家) 2019-10-21 12:15 https://is.gd/OLDiAr
今天仍有教育當局和外來權貴、學者,公開硬指台灣人是「閩南人」,台灣話是「閩南話」台大教授官俊榮把說台語,比喻成二手菸,會侵害(不會台語的)別人的自由,歧辱台灣人和其母語,莫此為甚!圖/擷自台大台語文社臉書
今天仍有教育當局和外來權貴、學者,公開硬指台灣人是「閩南人」,台灣話是「閩南話」。台大教授官俊榮把說台語,比喻成二手菸,會侵害(不會台語的)別人的自由,歧辱台灣人和其母語,莫此為甚!圖/擷自台大台語文社臉書
1946年5月,我和一位表兄初次訪問上海,遇見一位曾在重慶從事抗日運動的前輩對我說:「我們都是閩南人,講的是閩南話,不是台灣話」。我生平首次被叫成講閩南話的閩南人而頗感意外。日本統治台灣時期,日本人指我是講台灣話的台灣人,本來我就認為我是。據悉、中日戰爭期間在重慶抗日的台灣人,因恐受到當地中國人歧視而自稱「閩南人」。二戰後從重慶回台的連震東、劉啓光、林頂立、游彌堅等人即被台灣人稱為「半個唐山人」,簡稱「半山」。
「台灣話」慣稱「台語」或稱:福佬話、鶴佬話、河佬話等是台灣最大族群的母語。台灣在十七世紀初開始經荷蘭、西班牙的殖民統治,又經鄭王朝與清朝統治234年之後,自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中葉接受日本殖民統治50年期間、由於福佬人口達百分之八十以上,所以日本人認為多數族群的福佬人就是台灣人,說的是「台灣話」客家人說的是「廣東話」,原住民說的是多種高砂話。台灣總督府一直在各級學校推行日本「國語」教育,但並未禁止各族人說母語。不少派駐在地方鄉村的日本警察和官員自動學習當地人的母語,以利與當地民衆溝通
據查,「國語」這兩個字是由日本人三宅米吉於1885年所創作的「日製漢字」,而由日本政府引用後來朝鮮半島亦採用。70年前流亡來台的中國國民黨威權政府效法日本將満清帝國的「北京官話」制定為「國語」、開始在台灣嚴厲推行國語教育政策。台灣各族群和中國各省人民均有各自的母語,國民黨政府却把所有各族群的母語都說成「方言」,更禁止台灣學童在學校說方言,強逼學生學說國語,說方言者一律處罰,以消滅各種台灣母語為己任,致使大部分二戰前後出生的第二代以降的台灣人不會聽、說各自母語者激增,受害所及不少母語正面臨完全消失的危機1949年在中國大陸成立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則把北京官話定為「普通話」。
台語表達方式異於「閩南話」
台語早已具有異於「閩南話」的語句、腔調、發音、語意和表達的方式。台語的「雪文(肥皂)」是來自西班牙語的肥皂(jabon) 和葡語的肥皂(sabão);宜蘭的「三貂角」是來自西班牙語San Diego;已台語化的日語,如「看板 (招牌) 」、「多桑(父親)」、「卡桑(母親)」、「歐吉桑」(叔、伯父)」,台語化的英語如「奥托拝」(autobicycle=motorcycle=機車)、「抗固利」(concrete=混凝土) 、「巴士」(bus=公車)等等不勝枚舉; 可說,台語已是多元化的語言,與傳統的閩南話殊異。可是,時至2019年的今天仍有教育當局和已退休的外來權貴和學者還公開硬指台灣人是「閩南人」,台灣話是「閩南話」,還有一個莫名其妙的台灣大學教授官俊榮把說台語,比喻成二手菸,會侵害(不會台語的)別人的自由,歧辱台灣人和其母語,莫此為甚!
聯合國組織已設定每年8月9日為「世界原住民日」。世界各族群的母語是最不可或缺的世界文化資產。多年前政府設「公視原住民台」與「公視客語台」,今年7月才增設「公視台語台」,有助台語的復興。筆者曾建議台語台在節目中必須說「華語」以取代北京話的「國語」, 並希望明年起「台語台」的節目能全程以「台語」發言。 https://is.gd/OLDiAr
筆者是台灣人,我會說華語、日語、英語、我的母語是「台灣話」,不是「閩南話」。


 

賣水果 現在流行新台語

2015-06-11

這年頭賣水果也流行「文創」?繼「很慢ㄟ」(台語「現採的」意思)之後,又有水果攤販自創「無客兄」用詞,「保證無客兄」讓人誤以為是「保證沒情夫」,但攤商老闆是取台語發音之意,意指「沒碰傷」,即他賣的水果很漂亮,表面沒有碰傷啦。(圖文:記者蔡文居)

  • 這年頭賣水果也流行「文創」?繼「很慢ㄟ」(台語「現採的」意思)之後,又有水果攤販自創「無客兄」用詞,「保證無客兄」讓人誤以為是「保證沒情夫」,但攤商老闆是取台語發音之意,意指「沒碰傷」,即他賣的水果很漂亮,表面沒有碰傷啦。(圖文:記者蔡文居)

    這年頭賣水果也流行「文創」?繼「很慢ㄟ」(台語「現採的」意思)之後,又有水果攤販自創「無客兄」用詞,「保證無客兄」讓人誤以為是「保證沒情夫」,但攤商老闆是取台語發音之意,意指「沒碰傷」,即他賣的水果很漂亮,表面沒有碰傷啦。(圖文:記者蔡文居)

超萌台語教材 復興商工獲設計獎

2015-05-24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復興商工廣告設計科圖文傳播組八名三年級學生,嫌國小的鄉土語言課程中的台語教材內容無趣,利用製作專題的機會,自行到圖書館蒐集資料、訪問耆老,設計出插圖可愛、通俗易懂又充滿趣味的台語互動性教材,甚至還有台灣版的「清明上河圖」,由北到南依地域特性介紹台灣的古椎俗諺。

  • 「咱ㄟ話文創工作室」學生的作品琳瑯滿目。(記者翁聿煌攝)

    「咱ㄟ話文創工作室」學生的作品琳瑯滿目。(記者翁聿煌攝)

呂佩穎、林佳妗、黃尹琳、潘宣辰、謝瑜晏、顏郁文、蔡孟璠及吳庭瑜八位學生自組「咱ㄟ話文創工作室」,設計的全套教材中,最吸睛的「台語諺語長形生活圖」長達四公尺,畫面融入了台灣各地的建築特色景點,搭配局部插畫和部分寫實,記錄台灣風土民情的點滴,適時置入合乎情境的台語俗諺,讓民眾聯想記憶。

呂佩穎說,一年前就開始規劃設計教材,開始發想是書店中的英日語教材可以放整個書櫃,但台語教材只有一小塊,回憶國小時的鄉土教材令人興趣缺缺,因此大家決心製作能讓全家老少一起快樂學台語的內容。

「咱ㄟ話文創工作室」蒐集歸整出「單詞」、「外來語」、「成語」、「諺語」、「特例」五類的「台語教學字卡」,每篇卅二張字卡,並且搭配可愛的插畫,還有「台語節慶立體書」,依序介紹春節、元宵、媽祖生、端午、七夕、中元、中秋等節慶。

設計有趣的「台語三翻(折)書」,例如台語的「牽手」,是國語的「老婆」,意指「對妻子的稱謂」,簡單易讀;還有依十二個月的時節性編輯的「台語月報」,介紹每個月的節氣與相關的台灣習俗和活動,當然還有眾多卡哇伊的文創商品,如貼紙、扇子、台語作業簿、橡皮擦、郵票和明信片等,令人愛不釋手。這套設計獲得「全國高職設計群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平面設計類第二名。

台語諺語長形生活圖 哇…有四公尺

2015-05-24

〔記者翁聿煌/新北報導〕平常大家都會用「西瓜偎大邊」罵那些看風向當牆頭草的人,但在復興商工「咱ㄟ話文創工作室」學生的查證下,其實「西瓜偎大邊」本意指西瓜的特質是「扶強不扶弱」,身體好的人愈吃愈補,身體虛的人愈吃愈虛,同學們在參與台語教材製作過程中,也學到許多台語文化的趣味和精神,是最大的收穫。

  • 長達四公尺的「台語諺語長形生活圖」,有如台版清明上河圖。(記者翁聿煌攝)

    長達四公尺的「台語諺語長形生活圖」,有如台版清明上河圖。(記者翁聿煌攝)

呂佩穎說,她很懷念小時候阿嬤照顧她時,阿嬤用很流暢的台語俚語精準表達想法,讓人一聽就會意,希望能讓阿公阿嬤的文化傳承。

四公尺長的「台語諺語長形生活圖」,是由吳庭瑜和林佳妗花了整個寒假蒐集資料繪製而成,許多俚話搭配可愛漫畫,像是「烏鴉笑豬黑」、「歪喙雞吃好米」等,讓人念起來津津有味,同學們也很有成就感。

呂佩穎說,她們在蒐集資料過程中,除了找出「西瓜偎大邊」的原意,也從「五斤蕃薯臭八十一兩」的俗諺中感受到早期台灣庶民生活甘苦,也認識到較罕念的「厝鳥仔(麻雀)」、「草莓(刺莓)」、「海豚(海豬)」等字詞,精進自己的台語能力。

指導老師林蓓菁笑說,自己台語不好,因此指導過程中,會以初學者的角度提醒學生改善細節,學生的執行力令她印象深刻,成果值得驕傲。

 ----------------------------------------------

《李筱峰專欄》台語文浩劫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李筱峰
「很慢的奶雞」?這是啥?雞不是卵生動物嗎?哪來「奶雞」?而且還「很慢」?這是在搞啥?我在網路上看到這個廣告詞,原來是賣荔枝的廣告,意思是要表達「現挽(摘)的荔枝」。原來「現挽的荔枝」這幾個字的台語(台灣閩南語)讀音,和「很慢的奶雞」的北京語讀音很接近。
台灣這幾年來出現許多用北京語讀音的漢字,來表達台語,結果讓人看了一頭霧水!例如選舉時常看到「凍蒜」一詞,初看以為指「冷凍的蒜」,後來才知道是在表達「當選」。之所以會出現這種令人啼笑皆非的用詞,是因為許多人無知地以為漢字只能讀成北京語,殊不知相同的漢字可以讀成北京語、閩南語、客家語…,甚至還可以讀成日語的音讀。這種無知的誤會,當然是中國國民黨長期打壓本土語言,獨尊北京語為「國語」所致。
本來台語文同樣可以使用的相同漢字,現在被許多誤以為漢字只能用北京語來讀的人開始誤用,結果就用北京音讀出來的字來轉替,以為這樣是在寫台語文,結果造成語意混亂,不倫不類!例如:
「是真的」變成「係金ㄟ」;「總統」變成「宗痛」;「悲哀」變成「逼哀」;「白癡」變成「北七」;「什麼」變成「蝦米」;「足感心」變成「揪感心」;「出來講」變成「踹共」…。
漢語系統的語言,不論讀成閩語、客語、北京語,他們共有的漢字都有其原本的相同語意,這也是為什麼身為傳統漢詩詩人的先祖父李步雲先生雖不會講北京話,但是都看得懂北京話寫的白話文;我祖父寫的詩,只會北京語的人也都看懂。但是如果他看到以上那些胡亂改寫的用詞,就不知所云了。他一定不懂為何「是真的」與「金」何干?「白癡」為何是「北七」,難道白癡都在北邊嗎?還編號?簡直白癡!
用北京音讀出來的漢字來書寫台語文,已經完全置原本語意於不顧,等於只是拿漢字的北京音來替台語(台灣閩南語)注音,但是只有四音的北京語,如何完全表達有八音的台語,更不要說台語裡面的合口音、濁音、入聲字音、收尾鼻音…,都是北京音所沒有,如何用北京音來表達台語?
這種用北京音讀出來的字來轉替台語文的現象,正在台灣氾濫,已成為台語文的浩劫!而且誤導大眾,也讓反對本土母語教學的人找到藉口,試看一份親北京的報紙刊出這種無知的文章,如此說:「閩南語本來是沒有文字的,現在要發明文字來學習(而且還用很多北平話的文字),本來就是非常難懂難學的,而困難的語言自然而然就會少人用或是被淘汰…」「請問你會去戶政事務所寫閩南文字嗎,是有誰看得懂?」(二○一四年三月四日中時)這段無知的話,已經毋庸辯駁,但我們必先全面搶救台語文所面臨的浩劫!
(作者為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文化研究所教授)

------------------------------------------------

「寫自己的話」的渴望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2
◎ 何信翰
這幾年做了幾個「台語看板」收集的計畫,看過近千個各縣市的台/客語看板,又看到李筱峰教授昨日的專欄文章,很有感觸。
「婚逃賣暖蛋」(菸蒂別亂丟)「帕殿咚」(打電動)「很住ㄟ嘎逼」(現煮的咖啡)這樣的看板拿出來,連台語老師都不會念。但對台語看板來說,卻是常見的寫法。若是大家稍微注意身邊的台語看板,其實就不難發現,這些看板最大的特色就是要用華語念,然後用台語想意思請問,這樣的語言書寫是正常的嗎?這不就是精神分裂嗎?
從「創意」或「純商業」的角度來看,這種情形自然無可厚非,甚至可以往好的方面想,是台灣人找到了一個書寫台語的出路。但這種寫法終究和越南早期的「字喃」 試驗一樣,很可能會產生溝通不良的狀況—從上面大部分的人甚至都念不出來的例子就可以明顯看出來。
在台語看板的搜集過程中,我發現台灣人充滿了「寫自己的話」的渴望,但我們的教育卻沒有提供足夠的訓練,讓大家能夠順利的、簡單的寫出自己想說的話。既讓多數的台灣人都處在「母語文盲」的狀態,也讓教育部先前為了統一民間母語書寫方法辛苦作出來的「台/客/原語用字」沒有發揮應有的效果。試問,這種「讓大家沒有辦法寫出自己日常所說的話」的教育是正常的嗎?難道沒有違背人權?
本土語言教育一直存在「民間熱、中央冷」的情形。之前的教育部長蔣偉寧曾試圖為本土語言教育做了一些努力,也明顯看到成效,但新部長上任之後似乎又冷下去了,就連國中一節必修的簡單願望,都在教育部的不積極作為下,被課審會否決。不知道台灣人這種「語言精神分裂」的情形,要到何時才能解決?民進黨的新科縣市首長及教育局處長,對此又有甚麼對策?

--------------------------------------------------------------------
(作者為台灣母語聯盟理事長)

2014-12-22
◎ 許戰
筆者是個書讀不多,但對台語文頗有興趣的市井小商人。昨天拜讀李筱峰教授「台語文浩劫」一文,極為同感。
筆者年輕時,也是覺得台語(台灣閩南語)是沒有文字的;但看到春節家家戶戶所貼的春聯用台語唸出來,才能分辨上下聯;有一次聽一位老先生用台語吟詠唐詩,才知道「國語」唸唐詩實在比不上用台語唸唐詩較有韻味。由此才知道台語是有文字的。
「台語文浩劫」文中稱,台灣這幾年來出現許多用北京語讀音的漢字,來表達台語,結果讓人看了一頭霧水。
這種例子,不勝枚舉。多年前,筆者曾對春節的「行春」很多都用「走春」表示意見。媒體影藝版常見某先生與某小姐很「速配」,這種「快速的配對」與正字「四配」音義皆不合(參見林榮三文化基金會出版的吳守禮所著「台語正字」)。
「走鐘」也是近來常見的「台語文」,失去原來準確性,台語叫「走精」。
盼媒體不要對台語文亂「速配」,誤導閱聽人。
(作者業商,彰化市民

〈台語正字 〉資料來源 ◎ 吳守禮 編寫 ◎ 陳麗雪
吳守禮台語正字
 台語是在台灣歷史過程中形成的,主要匯集漳、泉、廈門等語系。當代法籍語言學家索緒爾看待語言的發展是一個接一個的共時系統,然而,台灣歷經日治皇民化與國民政府的強制國語政策,台語慘遭兩次被割裂的命運,致使台語文部分失傳、誤用、濫用,甚至以為有音無字!台語究竟怎麼說、怎麼寫?本刊特別邀請專研台語數十年的吳守禮教授每週三、五為讀者開講台語詞彙來源與正確寫讀,並由台語文學者陳麗雪執筆編寫,以導正時下的誤用、濫用,引領讀者進入台語文詩/美學的世界。 ——編按 

吳守禮簡介︰
二○○一年總統文化獎「百合獎」得主。一九○九年生於台南府城,台北高校畢業後直升台北帝國大學,主修中國文學。曾任教於台北帝大南方人文研究所,期間展開長期而大型的台語研究,並陸續完成《福建語研究導論──語言與民族》、《近五十年來台語研究之總成績》等論著。一九八八年,吳守禮高齡八十,一場大火燬去他位於潮州街的台大宿舍,以及蒐集數十年的文獻資料,但在家人費時十二年的支持協助下,於二○○○年出版了厚達三千頁、收詞五萬條的《國台對照活用辭典》,堪稱是迄今為止,查索與研究台語語彙最詳備精實的工具書。吳守禮通曉多種語言,並投注畢生心力於艱鉅繁瑣的研究工作,其默默耕耘的精神,與謙沖自牧的文人性情,允為台灣本土文化建構工程中,令人敬仰的典範之一。(攝影/魏嘉志)


台 灣 頭 尾 行 透 透
釋義:走遍全台灣
討論例句:「全 省 走 透 透 」是親民,還是 政治秀?
 台灣自從出了一位號稱「全省走透透」的官員後,「全省走透透」這個詞也似乎跟著紅透半邊天。一到選舉,政治人物為了突顯自己的勤政親民,往往高舉「全省走透透」的招牌。但慣用華語者所說的「走透透」實為表達台語「行透透」之意;惟慣用台語者以台語讀「走透透」時,卻容易誤以為是台語的「走路」,即「逃跑」之意。且「行」在《十五音》(註)例詞為「行路」,意為「步往」。因此,華語的「走」在台語可採用「行」字,說成「台灣頭尾行 透透」可能較為恰當。
 註:《十五音》指1818年謝秀嵐編《彙集雅俗通十五音》,屬閩南漳州腔韻書。

掠 (搦 )包
釋義:抓到把柄。
討論例句:大人物被「抓 包 」,不紅也難!
 某前立委的仙人跳強盜劫財案,前陣子搞得媒體桃色新聞滿天飛,男主角儘管又是記者會澄清、又是法院對質,但不論真相如何,毛囊分析的毒品鑑定結果卻總是令人尷尬。台語「掠包」這個詞,若套用在這種狀況最適合不過了,於是「抓包」二字便屢見報刊。雖然「抓」的台語讀音應為 ,但慣用台語者看到「抓包」也知其為「掠包」之意,可能只因書寫者不熟悉使用「掠」「搦」二字而寫為「抓包」。其實要表達台語「掠包」之意應寫為「掠包」或「搦包」;若要以華語表達,則須找出相應的華語詞彙。 

大 細 目
釋義:厚此薄彼
討論例句:同是上天的子民,幸運之神豈能「大 小 眼 」? 
 一個期待「樂透」的小市民,期期看著億萬頭獎獎落他家,在哀自己流年不亨通之餘,也只能怨上天「大小眼」了。老一輩台語就有與華語「大小眼」一詞相當的「大細目」,當它逐漸被年輕人淡忘時,才又出現了構詞、字義完全相當的華語「大小眼」。但「小」與「細」的分布,在台語有文言、口語之別,如華語「大小」一詞,台語口語為「大細」,文言為 。「大細目」是台語口語,若寫為「大小眼」以台語讀 ,則不成白話。近來報刊所見的華語「大小眼」應是由台語「大細目」而來。 


---------------------------------------------------------
加稅、收稅一直來 國家口袋賺到飽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23:50
◎張正忠
為平衡國債,明年1月1日勞保費再度調漲0.5%、證所稅大戶條款、房地合一實價課稅、奢侈稅等財政部所提財政健全方案,全民罵翻這些根本就是「加稅」方案,甚至有識之士也提醒因加稅而亡國的古今中外事件,群情激憤,財長張盛和被罵到臭頭,甚至躍登十大惡人榜!
作者表示,大家應該要弄清楚「萬年稅單」的威力。(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但其實這些看在張盛和眼裡,都不會當一回事的。因為他從國稅局長一路被拔擢到財政部長,原因無他,收稅績效無人能出其右!鐵的事實就是今年稅收預算目標為1兆8673億元,但才9月底,國庫稅收就已超徵721億元。這樣的績效,誰敢動他一根汗毛?雖然因此讓他不至於因為群情激憤,丟掉烏紗帽、或發派邊疆,但不准加稅這件事,一旦成為全民共識,相信他提出的許多方案確實會遭到擱置。
但若有人以為這樣他就再也無法蟬聯稅收第一名部長的美譽,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他的稅收絕對不是靠加稅來的,是靠「萬年不死稅單」來的。相信有些人在媒體看過「萬年稅單」的報導,一張欠稅稅單,可以纏著老百姓5年、10年、15年甚至20年。所以全民若想看緊自己荷包,一定要花時間了解甚麼叫做萬年不死稅單。
所以台灣跟其他國家不同,真的不需要辛苦地立法「明著」加稅,只要擴大萬年不死稅單的範圍,就可以「暗著」對人民及企業加稅了。而且,這種加稅方式簡單易操作,作法是:稅務員不用查證,就可以對人民開出欠稅單,若欠時間超過一定期限,還可加課罰金1到30倍。
說詳細一點,人民每年依例繳稅,可能會突然收到一張5年前的欠稅單,只要人民不服,就可以申請複查及訴願,但訴願前你必須先繳欠稅金的1/2,才能開始走訴願程序。荒謬的是,人民即使勝訴,隔年人民還是會收到一張稅單,只是金額稍微改了一下。人民若繼續不繳,就會被凍結資產、或請人民的雇主從每月薪水中直接扣1/3給國庫,嚴重者甚至不准人民出境。
舉真理大學法律系主任吳景欽教授為例,他某年收到一張3千元的欠稅單,他不服而申請複查訴願,經歷一年半,欠稅加罰金從3千元變成1.5萬元,因為不願繼續被稅纏身,他終於被迫繳了1.5萬元的稅。
很多人驚訝地質疑:「身為法學教授都被迫繳無中生有的1.5萬元稅金,那其他小老百姓怎麼辦?」我們發現大部分人的答案是,「不要學吳景欽傻傻花時間、花心力去爭取公理正義,多損失1.2萬,應該一開始就去繳3千元。」很慘的是,真實情況就是如此,個人也好、企業也好,收到這種無中生有的欠稅單,大部分人都是乖乖去繳,免得後患無窮。這就是財政部不需要加稅方案,就可以加稅的惡質內幕!
日本因為調漲消費稅致經濟衰退,讓2014年代表字是「稅」。台灣今年代表字是黑心的「黑」,雖然好不到哪裡,但大家若不清楚萬年不死稅單的威力,而形成公民共識,讓「張」手不敢亂伸到大家口袋裡,明年非常可能「稅」也會成為台灣痛苦的代表字!
(經濟研究員)
-----------------------------------------
民眾對「文化」議題的機機歪歪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23:30
◎也可
龍應台部長隨著內閣總辭下台了,她認為自己在「不信任」的氛圍下走出文化部的「第一哩路」。有誰記得她是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台北市首任,甚或是台灣首任的縣市文化局長?又有誰記得當初意氣風發,提出4個發展方向(泥土化、產值化、國際化、雲端化),那位首屆文化部長的風采?更別提當初設立文化局與文化部與選定文化首長所引來的那些爭議。當「文化」隨著國際潮流與在地形塑被包裝成一個偉大城市的象徵與願景,緊接著,無論哪層級的候選人,都在表述他們「文化立縣/市」、「文化立國」的決心與意志,到頭來還是跳票居多。
作者表示,當官員常以文化發展不能急的論述,來杜悠悠之口時,殊不知韓國等國家傾全國之力投入其中,早就超越我們太多。圖為北市文化局曾將強制徵收古蹟文萌樓。(資料照,記者游蓓茹攝)
作者表示,當官員常以文化發展不能急的論述,來杜悠悠之口時,殊不知韓國等國家傾全國之力投入其中,早就超越我們太多。圖為北市文化局曾將強制徵收古蹟文萌樓。(資料照,記者游蓓茹攝)
文化工程龐大且複雜,中央與地方各司其職,文化首長隨著政黨交替而下台,政策推動與運作隨之停滯與更替,大家似乎只在意文化首長是誰?將所有文化的發展都放在一位首長身上,忘了他/她是誰選出來的,是要執行誰的政策理念;從頭到尾也沒想過,文化部門的體制與方向是我們要的嗎?儘管我們同意他們的佈局與策略,但焦點總放在他們政策落不落實與具體績效而已,而完全缺乏能力判斷官員所提的政策是否有問題?專家學者、民間團體對於這種局面出來表達意見或抗爭,難道他們的說法就是對的?身為底層人民生活已不易,誰還在乎那麼多。
誠然,每階段都有優秀的文化首長提出他們的理想與實踐文化政策,但背後所蘊含對於國族與文化之間的闡述總是帶有意識型態者多,為民者少,但「魔鬼藏在細節中」,多年以來,文化政策還是被落實在生活之中,卻不見人們的文化素養有所提升;只見高談文化創意產業的論述,卻開不了任何文化的花,產值更是低於預期;又看著文化資產一天天的消失卻毫無作為,到頭來文化發展多年以來真的只停留在基礎管路的鋪設而已。中央與地方首長宰制了文化發展而為所欲為,「菁英化」、「專家化」的論述缺少實踐面,文化政策填了小坑又挖了一個大洞。
人們總愛說,文化的發展不能急,是要透過極長一段時間才能看出成效,這個論述用來杜悠悠之口,殊不知韓國等國家傾全國之力投入其中,早就超越我們太多,更別談他們文化素養與思考的先進。看著文化論述百家爭鳴卻無人務實實踐,身為市井小民機機歪歪,但只想知道一件事,「文化」到底何時可以發展?
(文教業)
--------------------------------------------
缺乏道德勇氣的司法官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23:13
◎鄧鴻源
因為審理扁案而成為風雲人物的台北地院審判長蔡守訓,過去為了陪兒子參加基測考試,怕被認出來,大熱天還戴上漁夫帽、墨鏡、口罩陪考,最後在喝水時,被眼尖的陪考家長給認出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
作者以蔡守訓(見圖)為例表示,台灣的部分司法官缺乏道德勇氣與秉公辦案的氣節,令人不齒。(資料照,記者劉志原攝)
作者以蔡守訓(見圖)為例表示,台灣的部分司法官缺乏道德勇氣與秉公辦案的氣節,令人不齒。(資料照,記者劉志原攝)
蔡守訓擔任中華民國法官期間,最受各方矚目與爭議的是審理馬英九的特別費案時,為了判決馬英九無罪,引用中國宋代公使錢作為判決理由,原創發明「大水庫理論」;但在審理陳水扁的國務機要費案時,卻執意不引用此兩種創意見解,將陳水扁判無期徒刑。因此有部分法界人士譏笑他,為了判泛藍無罪、泛綠有罪,「很有創意的發明法條」。
其實論貪汙,國民黨與其諸多高官們是「祖師爺」級,如國民黨黨產與許多高官龐大家產是怎麼來?為何馬自己特別費沒有事,讓下屬余文當替死鬼?為何馬身邊人如林益世與賴素如,涉嫌嚴重貪汙還能保外趴趴走?至於地方官員貪污,更是多如牛毛,哪一位曾經被判刑的?就算有,哪一位被關這麼久的?何況國民黨不只是貪腐「祖師爺」,還是諸多迫害人權的醜陋紀錄,尤其在戒嚴時期。
8年前紅衫軍反貪運動時,馬曾當眾抨擊民調滿意度只有18趴的扁要有羞恥心,應自動下台以謝國人。如今自己民調滿意度只剩9趴,不是更應該自動下台以謝國人嗎?馬為何只會批評別人而不檢討自己?馬上任後還無恥干預司法,把一位曾經對國家有過重大貢獻的前總統扁折磨成今天百病叢生的模樣,不知其人性與人道觀念何在?還好意思常以家訓「黃金非寶書為寶,萬般皆空善不空」自況,不覺得難為情嗎?古中國聖賢書到底讀到哪裡去了?
沒有任何一個民主國家的繼位者,曾以這樣不人道的方式虐待前任國家元首,僅僅只因為他涉嫌貪汙,可知馬總統實在很沒人性,只有有朝一日他被關,才能體會人家的痛苦。而司法官缺乏道德勇氣與秉公辦案的氣節,尤其令人不齒。
(大學教授)
---------------------------------------------
渴望投票門檻下降至18歲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22:50
◎墨夜
現在台灣擁有很強的民主意識,從小到大學習的民主思想,讓人人都可以發表自身的意見,自己的想法。百種人百種思想,在大家民主的思想底下雖然又混又雜,但是也唯有如此才可以從千百種想法中,想到最好、最棒的決定不是嗎?然而,有某些持才慠物、冥頑不靈,活在「當初」的時代,陳舊、以前的想法翻滾在我們生活台灣的政壇之中,有時老舊的血液也該有新血的加入了吧!
作者表示,18歲所能做的事往往比別人還想得更多、更活潑、更加的天馬行空,然而在這些欲從口出的話語,卻因為沒投票權,而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作者表示,18歲所能做的事往往比別人還想得更多、更活潑、更加的天馬行空,然而在這些欲從口出的話語,卻因為沒投票權,而被扼殺在搖籃之中。(資料照,記者羅沛德攝)
或許年輕人的加入,新的想法會讓人覺得荒唐、可笑、無知,但想想不是每個人都有過這段時光嗎?很多人都知道一句話「年輕就是你的本錢」,因為年輕時做錯了,會有上一輩的人指導,而老一輩的在舊的想法中,學習年輕的好,兩者在摩擦之中就會爆出更為燦爛的火花。18歲的投票權開放,是好是壞,這些都是無法預期的,大家為了更好而做了改變,也會有失敗的心理準備。快18歲的我,有時感覺懂又什麼都不懂得我,會有些疑惑,這種大也不大、小也不小的年紀裡,會希望自己學得更多、飛得更高。
18歲所能做的事往往比別人還想得更多、更活潑、更加的天馬行空,然而在這些欲從口出的話語,卻因為沒投票權,而被扼殺在搖籃之中。現在世界寬闊,各式的文明的知識,讓人不再無知,思想遠比以前成熟,想想,古代男女16、17歲論嫁娶、成家也可撐起一片天,現在我們是生活在21世紀比起前人,我們擁有更大、更寬闊的天,以期望自己生長的家能安平和樂,更會為了自己美好的生活而全力一搏。
----------------------------------------------------
柯P搞錯人與事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劉瑩
柯P史上第一次的局處首長遴選與I-Voting,果然狀況不斷。柯P的立意或許很良好,直接民主的大旗也很誘人,但是,他可能忽略了,首都市長必須具備的條件之一,就是比一般市民知人善任。把任命的權力放出去,三個各懷心思的臭皮匠不一定勝過一個諸葛亮,更別提整天忙於生活的嗡嗡嗡小市民,有幾個有空詳細了解那一大堆候選人?
新手市長需要各行各業的顧問意見,但是組一個遴選委員會而不是諮詢委員會,會讓這些委員產生共享甚至主導人事權的錯誤期待;一旦發覺只是被諮詢性質,最後還是市長定奪,有些期待高的人當然反彈了。
市長這個角色有點像導演兼劇本,導演都是自己選角跟試鏡,沒看過有人把一、二十個角色放到網路上投票的。市政劇本跟角色只在市長心中,也只有他有權約候選人慢慢談;讓民眾選,表面上是開放分享權力,其實是掩飾自己的無主見甚至擾民。I-Voting或許可以用在重大政策爭議或監督自己施政上,但不適合直接針對複雜的人事。人民好不容易選完了,怎麼還得幫你了解幾十個局處長候選人?更何況,沒有電視轉播的政見發表跟辯論會,人民如何了解這些人?
(作者為醫師)
-----------------------------------------------
不息的台灣薪火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郭燕霖
台灣學教育先驅—鄭正煜老師不幸於世界人權日十二月十日過世,另外一位台灣本土語文運動者鄭兒玉牧師於世界人權日隔天十二月十一日過世。
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曾於十四日到鄭老師靈前拈香致意,鄭老師家屬除了感謝以外,也化小愛為大愛,遞上一份鄭老師的遺願—台灣學教育建言書給蔡主席,希望民進黨執政縣市能推動台灣主體性教育。事實上高雄市在鄭老師的努力下,本土化教育已開花結果,雖然中國黨傾全力藉由高雄氣爆打擊陳菊市長,但高雄市民眼睛雪亮,且高雄市政府首開台灣先驅,在鄭老師擘劃鞭策下,推動台灣母語週政策,選舉結果綠色選票大勝,證明本土化教育和綠色執政是相輔相成的,並不悖逆。
然比較可惜的是,雖然蔡英文主席知道鄭老師的遺願,但選前台灣南社推動台灣學教育承諾書時,高雄市長陳菊和屏東縣長潘孟安都有簽名,綠色票倉最高的台南市長賴清德卻未簽署。另柯P任命同意課綱微調的湯志民擔任台北市教育局長,是不是也意味著柯P為課綱微調背書呢?
(作者為國小教師)
-----------------------------------------
恐怖違建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倪國榮
市政最恐怖的角落,其實就是違建問題,會要人命的,犧牲的就是人民百姓。有的因有錢要更有錢而違建,有的因貧窮而違建;當然前者實可惡,新竹十九日發生有錢人的違建慘劇,違規私接電線以利違建使用,走火燒死的竟是自己兩個女兒。
這是個貪婪的違建連續犯,筆者親自訪看,其違建於六、七樓還有側邊屋後空地蓋滿得逞外,又食髓知味擇時再加蓋到第十層樓,第十層樓即鐵皮屋也。
當然大違建請不到合法的水電,於是偷,偷了也判個幾月嚇不到。房子售與租利潤遠高於現行法律的罰金。
奇謬的是這惡火不發生在新竹有名的違建街:金山街,而是在光華二街與鐵道路的交叉口附近道路旁,救火並無不便,但慘劇剎那發生。
新竹今年一月園區旁金山街違建橫行早就被罵,也上了大新聞,年來不見改善,仍然以承辦人員兩個,年經費兩百來萬當藉口,主政者市長許明財,還有議會最大黨國民黨,實是主凶,遲不通過被拆者付費地方自治法規。
不要讓台灣的繁榮願景建立在處處違建的黑暗上;縱容政府無為,惡火野魘燒不完人民的命!
(作者為新竹市民)
---------------------------------------------------------
尊重85萬選民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紀昭秀
準台北市長柯文哲以「開放政府,全民參與」的理念,獨創局處長遴選制度,但小內閣名單陸續公布後,爭議不斷,以致部分委員及市政顧問憤而請辭,顯見理想與配套及執行間有極大的落差,也讓柯P尚未就任,就學到人事任用的經驗和教訓。
柯P雖極力解釋係以專業、與團隊運作良好及任務導向,作為選才的考量,不管是否能自圓其說,市府人事佈局終究屬於市長職權,最後既然由柯P自己敲定聘任,有關用人適當與否及局處長將來施政功過的政治責任,理所當然都應由柯P概括負責。
筆者認為,不管藍綠顏色,只要會做事、負責任、不貪不瀆,就是好人才、好官員。既然柯P已公開宣示「希望上任後一百天,就能拿出成績給市民看」,大家不妨暫停無謂的批判,別再挑剔,拭目以待新官上任的柯P「放手做事」。新政百日後,再來檢視八十五萬選民的決定是否正確,也不遲啊!
(作者為家管)
----------------------------------------
食安 查無止盡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 陳清偉
又爆發豆製品添加致癌物事件,接二連三食安問題,已是人人自危。黑心毒食品對人體的危害,雖不立即致死,但其慢性毒害人體健康,卻是令人惶惶終日。當今各大小廠幾乎相繼淪陷,滿街都是危險食品,真不知還有什麼可以吃,更不知已吃下多少有毒物品?
而憂心的是,看到政府處理過程中,處處顯得左支右絀。只是一再要求廠商自律,把責任推給消費者,要求人民團結抵制廠商。政府是有公權力的,為人民身家性命把關本就是天職,怎能反求於民呢?真是匪夷所思,更是本末倒置。大家捫心自問,又有多少人有能力分辨食品真偽呢?
今日誰不懷疑食品是否安全呢?既是公開販賣,本就有責任保證產品安全,否則消費者怎能心安呢?在人人驚慌失措之時,政府理當積極作為,非常時期得用必要手段,採正面表列方式,公告安全食品項目,未經公告者,一律不得買賣。
確保食品安全本就是政府職責所在,空有公權力而不作為,這與黑心廠商又有何差別?在這危急時刻,理當拿出魄力,嚴懲不肖廠商及失職官員,重新建立食品規範,藉此恢復國人信心!
(作者為台北市民)
◎ 唐亞屏
近年塑化劑、食用油、毒油皮等食安問題一再爆發,其中之食用油及毒油皮,若非外銷後經國外食品檢驗單位驗出,我們現在還在吃黑心食品而渾然不知,而且丟臉丟到國外。難道我們的政府無法有所作為,來保障全國人民的基本生活安全嗎?
雖然食管法已於選前完成修法,加重罰則,行政院亦成立食安會報,但看來對於黑心廠商仍無法產生嚇阻作用,依然有許多未爆彈。
建議政府除了應儘速將頂新之門神揪出外,須有下列之更積極的具體作法,以維護食品安全:一、賦予衛生機關稽查人員食品安全之調查權,能於第一時間蒐證,提升打擊黑心廠商之效率。二、加強並落實食品(包含原料)非法添加物之檢驗。三、成立專案小組全面清查食品地下工廠。
(作者為高雄市民)
------------------------------------------
老K沒有改革基因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 郭振鶴
面對選戰慘敗,國民黨能擺脫束縛重新出發嗎?答案顯而易見,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理由如下。
一、朱立倫在新北市也只不過贏了兩萬多票,假如真的要出來當領導者、當改革者,其代表性足夠嗎?真有改革魄力嗎?二、眾所矚目的不當黨產,國民黨未來的黨主席、黨的高層人士捨得釋放嗎?能夠清楚明白給人民一個交代嗎?三、必須負最大成敗責任的馬英九,仍是總統,仍是國民黨黨員中最有權力的人,新的黨主席敢出來挑戰他的權威嗎?
從上述分析可知,有心人士若是認為面對選戰慘敗,國民黨可能已學到教訓,會擺脫束縛重新出發,抱有這樣浪漫想法的人,其思考的方式根本是不合邏輯的邏輯,針對百年老店國民黨盤根錯節的體制與文化,陳舊心扉依然是舊局,除非二○一六總統大選又走向慘敗的命運,國民黨再次丟掉政權才可能深刻體認,選戰遊戲的規則是在人民並非執政者,能真正與人民站在一起真正為人民謀福利的政黨才可能贏得選戰。
(作者為東吳大學商學院兼任教授)
--------------------------------------
被張二毛拔兩次毛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馬英九改革不離口,卻遭到選民唾棄,癥結在於改革常是半吊子,甚至亂改一通,惡整人民。例如大戶條款,原為彌補股市投資人資本利得未課稅的缺口,針對的是「賺錢」部分;但大戶條款卻搞錯方向,竟以交易金額作為課稅基準,這根本就是交易稅,而非所得稅。
更令人非議的是,財政部為了贏得輿論支持,刻意公布統計資料凸顯去年出售股票金額逾十億元的大戶,有四十七%僅繳綜所稅二.五萬元以下,還有五.六%不用繳所得稅,而月薪廿二K的低薪族仍須繳七百元。這份資料看了令人義憤填膺、熱血沸騰,但真實內涵卻遭到人為的操作扭曲。
它的謬誤在於︰一,年出售股票逾十億元的人,可能是頻頻短線進出所累積出來的假大戶,也可能是財力雄厚的真大戶。但無論如何,課徵所得稅的基準,應是出售股票有資本利得,如果沒賺錢,就算是年出售股票達百億元,請問要課什麼綜所稅?
其二,財政部只提大戶不必繳綜所稅,卻不提出售十億元的股票,不管盈虧都已繳納千分之三、三百萬元的證交稅。在馬政府推動證所稅改革之前,每年證交稅平均一千億元,相對於股市投資人有九成是賠錢的,證交稅對國庫的貢獻豈可被抹殺?
總之,財政部以成交量為基準的大戶條款,實質上是打著證所稅之名,行提高證交稅之實,尤其賠錢的大戶等於被「張二毛」拔兩次毛,這樣亂改革當然推不動。其實,最好的改革,是確實針對股民的資本利得課稅,同時降低證交稅,既可落實租稅正義,更降低投資人的交易成本,如此拔毛才不會拔到破皮,鮮血直流。
(蘇多)
------------------------------------------------------------
贏回台灣價值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吳世澤
近年來台灣各種紛擾現象令人擔憂:洪仲丘事件、九月政爭、太陽花學運,加上黑心油、黑心食品等,幾乎每一事件都引起社會的動盪與不安,這股民怨也充分反映在九合一選舉:執政黨慘敗,在野黨贏得莫名其妙。
「台灣錢淹腳目」已是昔日黃花,財富分配嚴重不均,學歷無用,低薪當道,年輕人不敢娶妻生子,寶島淪為青年學子口中的「鬼島」。香港更是如此,「東方明珠」蒙塵,雨傘運動、佔中事件,讓人看清「一國兩制,五十年不變」只是騙人的口號而已。
中共奉行「假、惡、鬥」,在其統治下中國已完全背離傳統,甚至淪為黑心之國,貪官橫行、民怨四起。由於兩岸三地越走越近,致使原本發生在中國大陸的現象,短短十幾年間在台灣、香港一一浮現、複製。
反而發源於中國的法輪功,與中共越離越遠。面對中共以謊言、暴力的打壓迫害,法輪功堅持「真、善、忍」的傳統修煉原則,同時不懈的以各種和平方式,讓世人知道事實真相。
多年來已得到世人的認同與敬佩,不但功法傳遍一百多個國家與地區,也獲得國際社會許多支持與聲援。
台灣與中國、民主與專制大不同,我們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個人以為,我們應該向法輪功學習,不與豺狼為伍!所謂「得道多助」,相信不久必能走出陰霾,重新贏回「台灣寶島」的稱號。
(作者為公務員)
------------------------------------------
選民 市長 顧問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1
◎ 郭文彥
最近,台北市長當選人柯P的一些市政顧問,因不滿柯P的人事任命,憤而辭職。
令人迷惑的是,市政顧問只是提供意見給市長做決策的參考,不管有沒有被採用,市長一樣感激,因市長要考慮各方面的因素,才做出決定,而且,市長要扛起全部的責任。
這些辭職的顧問,好像人選不是合意的人,就辭職不幹了,也不等待這些主管就職後,看他們的表現,再來批評。好像柯市長的人事任命,要先經過這些辭職顧問的同意,難道這些辭職顧問是柯市長的上司?
這些辭職顧問還大言不慚地說,他們後悔支持柯市長,似乎柯市長能當選是他們的功勞,真笑死人。大家都知道,柯市長能高票當選,主要有二項原因,一是柯市長的人格特質,二是國民黨太爛。
這些太情緒化的人,根本沒資格當市政顧問,他們離開,對柯市長來講,是一件好事。
(作者為民營企業退休)
◎ 羅承宗
在我國地方政府體制採二元體制設計下,民選首長既然係由地方住民透過普選方式直接取得民主正當性,由於其必須肩負所有施政成敗的責任,基於「權責相符原則」,執政團隊陣容攸關施政成敗,民選首長自應對執政團隊人選擁有寬廣而充分的人事自主任用權。
外界對北市府執政團隊少數成員提出諸多指摘,這些批判絕非無的放矢,惟若考量柯文哲市長擁有八十五萬北市選民的強大民主授權當作基礎,極端而言,縱令是不學無術、雞鳴狗盜之輩,但只要能獲市長一人青睞,認為其能對「柯P新政」實踐有所助益者,即已足矣。所謂開放民眾票選局處首長,毋寧是喧嘩不實的失敗實驗,逝者已矣,無庸再認真看待。
柯市長承諾,上任後百天就可拿出成績給市民看。盼各界可先不吝給予掌聲,且看這個嶄新的「市政葉克膜」團隊能如何創造施政奇蹟!
(作者為南臺科大財法所助理教授)

--------------------------------

從人文館看見台灣人文教育悲歌

推文到plurk
2015-09-26 11:36
◎高浩凱
九月中,抱著期待的心踏進夢想中的校園,然而迎接我的卻是聽不見傅鐘聲響的台大,而是一場人文教育的大笑話:少數人打著人文之名破壞人文,仗著為學生著想之名欺害學生。
台大文學院於日治時期成立至今規模不斷擴大,至今有八個科系,上千名學子,使這棟古蹟建築逐漸力不從心。原本於本校區的哲學系自願拆除舊系館挪出空地來興建人文館,那時是十年前,我仍是個小學生。如今我已成了大學生,而系館卻仍遠在暫時向校方借用的水源校地,且多次發生天花板崩落事件。而文學院古蹟古典華麗卻日益衰頹,極需要空出來好好修護,校方亦意識到了這點,尤其近來文化資產的維護概念逐漸興起,古蹟的修復迫在眉梢。

台大人文館的基地,在台大哲學系、人類學系兩系系館的原址,空地暫改為花園,右方就是歷史建築「農業陳列館」。(記者游蓓茹攝)
經費有了,地有了,學校支持了!但以張小虹為首的少部分人卻以空虛的言詞對人文館進行無意義的指控與抹黑!甘願文學院繼續擠在狹窄的空間,放任原本哲學與人類系館的空地雜草叢生孳生蚊蟲。討論固然是民主中重要的元素,批評則是進步的動力,然而十年來我們所看到反對興建人文館的人士,以「霸道」、「不謙遜」等空虛字詞進行攻擊,試想當今天老師批改回來的作文上評語寫著:你的文章「霸道」、「不謙遜」!會有何感想?「討論要具體正面的討論,批評要有理的批評」,如此才是真正民主的深化,而那些無憑據的謾罵者,為人師長卻干做最壞榜樣,放任學生於危險空間學習而不顧,無視教授們擠在狹小的研究室,「傅鐘」毀棄,瓦釜雷鳴!
從人文館一案,我們或許也看到了台灣當今社會政治的哀愁:「為反對而反對」、「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少數杯葛多數」,這或許因為民主教育的推廣跟不上急速前行的社會與經濟發展。
孫運璿先生晚年遺憾沒有將台灣從科技島一起提升為人文島。人文思維的培養是台灣經濟起飛後的重要任務,尤其做為以民主自豪的國家。近期許多的運動也點起了人文領域的火光,人們開始找尋屬於自己與土地的關係,反思過去的作為,開始思考未來我們應朝向的目標。作為全國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院,我們理應與社會並肩提升國民人文思維,但最基本的教學研究空間卻極度不足!
近期人文館一案將再次送往市府審查,此案打破紀錄首次以都審、文資聯席審查會議的方式進行,且是台灣學生運動史上少有的「學生與老師、校方站在同一陣線」的運動,然而這一切卻只為了一個最基本的需求:足夠的教學與研究空間!
矯正民主歪風,紮根人文教育,常聽到:孩子的教育不能等!十年過去了,小學生成了大學生,一個合適的學習空間卻還等著,十年了!人文館不能再拖了!
(台大哲學系新生)


1cbbf423c06aba73f803a5e1cac3cc7b69363d3bbe8805a04b27de6ef890dbbe11b4a3f388c99c73cc53f88ff0b80a05

台語爆消失危機?僅22%年輕人會講
三立新聞網
2020年12月6日 週日 下午2:40 [GMT+8]·3 分鐘 (閱讀時間)
記者程彥豪、林佳融/台北報導
台語是台灣重要語言文化資產,現在年輕人卻是越來越多人不會說台語。根據調查顯示,75歲的長輩會講台語的超過71.4%,25歲會講台語的年輕人卻只有22.3%。行政院長蘇貞昌也強調,這問題確實嚴重!
相較於英語,台語對許多年輕人來說更陌生。
藝人蔡依林:「初戀愛情酸甘甜,五種氣味喔!」
唱起台語歌,歌手蔡依林很溜,但是要用說的就是大考驗。
國人講台語的比例隨年齡下降。
藝人蔡依林:「請你,推…」
蔡依林友人:「推薦。」
藝人蔡依林:「推薦我要去高雄哪裡『剃頭』。」
蔡依林友人:「遊玩拉!」
一整個卡卡超不「輪轉」,不只小天后台語會聽、不會講,藝人綠茶碰到台語也沒輒。
按照教科文組織的標準,台語已經屬於第二級「嚴重危險」。
藝人綠茶:「兩個字,兩個字,你看我,就看你的嘴巴。」
年輕藝人講台語就好像碰到罩門,講台語真的有這麼難嗎?
民眾:「今天我要…我不會。」
民眾:「我身邊的人都沒有在講。」
記者:「會覺得台語快要消失了嗎?」
民眾:「恩恩。」
民眾:「跟爺爺奶奶就是透過爸媽(翻譯),就是我講國語嘛。」
如今台語教學都需要搭配羅馬拼音。
如今台語教學都需要搭配羅馬拼音。
連親人溝通還要靠爸媽翻譯,普羅大眾年輕族群對台語形容比英語還陌生。尤其根據統計資料顯示,75歲以上會在生活中講台語的人還有71%,但是到25歲的年輕人只有22%講台語,會講台語的比例逐年下降。
根據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對於語言傳承危機劃分的六個等級,對於小孩來說,台語是祖父母一代的人在使用,已經是嚴重危險等級。
國民教育雖有台語教學,但日常生活使用率不高。
台語老師張嘉讌:「過去古早可以大家都說台語、聽台語(是)一個很好的環境,所以現在我們在教學現場,一定要用羅馬拼音,來幫忙教我們孩子。」
政府推動母語教學,早就從國小開始做起,學校老師親自教學,電視台也成立台語頻道。不過最重要的生活環境一旦不常使用,就怕哪一天台語面臨消失危機。
▲你會說台語嗎?台灣會說台語的年輕人僅22%,台語恐面臨「消失」危機。台語爆消失危機?僅22%年輕人會講 https://bit.ly/2LdBE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