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張二毛拔兩次毛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0
馬英九改革不離口,卻遭到選民唾棄,癥結在於改革常是半吊子,甚至亂改一通,惡整人民。例如大戶條款,原為彌補股市投資人資本利得未課稅的缺口,針對的是「賺錢」部分;但大戶條款卻搞錯方向,竟以交易金額作為課稅基準,這根本就是交易稅,而非所得稅。
更令人非議的是,財政部為了贏得輿論支持,刻意公布統計資料凸顯去年出售股票金額逾十億元的大戶,有四十七%僅繳綜所稅二.五萬元以下,還有五.六%不用繳所得稅,而月薪廿二K的低薪族仍須繳七百元。這份資料看了令人義憤填膺、熱血沸騰,但真實內涵卻遭到人為的操作扭曲。
它的謬誤在於︰一,年出售股票逾十億元的人,可能是頻頻短線進出所累積出來的假大戶,也可能是財力雄厚的真大戶。但無論如何,課徵所得稅的基準,應是出售股票有資本利得,如果沒賺錢,就算是年出售股票達百億元,請問要課什麼綜所稅?
其二,財政部只提大戶不必繳綜所稅,卻不提出售十億元的股票,不管盈虧都已繳納千分之三、三百萬元的證交稅。在馬政府推動證所稅改革之前,每年證交稅平均一千億元,相對於股市投資人有九成是賠錢的,證交稅對國庫的貢獻豈可被抹殺?
總之,財政部以成交量為基準的大戶條款,實質上是打著證所稅之名,行提高證交稅之實,尤其賠錢的大戶等於被「張二毛」拔兩次毛,這樣亂改革當然推不動。其實,最好的改革,是確實針對股民的資本利得課稅,同時降低證交稅,既可落實租稅正義,更降低投資人的交易成本,如此拔毛才不會拔到破皮,鮮血直流。
(蘇多)

---------------------------------------------------------

立委質疑台灣綜所稅太高 吳當傑:幾乎是全球最低
2015-01-12 12:03
[本報訊]立委質疑台灣綜所稅太高,不利吸引人才及投資,財政部次長吳當傑今天回應指出,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2.8%,幾乎是全球最低。
國民黨籍立委黃昭順關切,所得超過千萬元以上部分,須課徵45%所得稅,比韓國、新加坡、美國還高,恐影響投資,不利留住人才。吳當傑認為,高所得者不會因稅率提高到45%而變更國籍。「我個人覺得這個部分,不至於這麼悲觀」。
針對立委質疑台灣綜所稅太高,不利吸引人才及投資,財政部次長吳當傑今天在立法院答詢時表示,台灣租稅負擔率僅12.8%,幾乎是全球最低。(記者方賓照攝)
對黃昭順質疑政府不能對特定產業特別照顧,吳當傑回應,目前推動輕稅簡政已將營業所得稅降至17%,因此已沒有區分給予特定產業優惠。另外,按財政部立場並未幫企業「減稅」、「免課」。

-----------------------------------------------------

2014-12-17  13:03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備受爭議的證所稅「大戶條款」存廢,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作成決議,「凍結」3年,延至2018年1月1日上路。課稅門檻仍維持10億元上限。

  • 備受爭議的證所稅「大戶條款」存廢,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作成決議,「凍結」3年,延至2018年1月1日上路。課稅門檻仍維持10億元上限。(記者陳志曲攝)

    備受爭議的證所稅「大戶條款」存廢,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作成決議,「凍結」3年,延至2018年1月1日上路。課稅門檻仍維持10億元上限。(記者陳志曲攝)

財委會今天審查大戶條款修正案,國民黨立委羅明才除原本提出的上修門檻至50億元外,另還提臨時動議,分別是上修門檻50億元並凍結大戶條款,延長5年後再實施;以及直接廢除大戶條款的版本。

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既然立法院決議凍結,那就不需要另行調高門檻,因此建議維持10億元門檻不變,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他認同凍結,但對於10億元門檻,金管會沒意見。

誇張!47%股市大戶 綜所稅繳不到2萬5

2014-12-17  10:38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針對大戶條款存廢,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表示,根據財政部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000元以下,顯見應該是「專業」投資人。

  • 依照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千元以下。(法新社)

    依照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千元以下。(法新社)

張盛和說,國外也有同時課徵證交稅與證所稅的案例,尤其針對專業投資人,也需另外課徵。他表示,大戶投資人有能力聘請專業人士操盤,也比較能夠從股票市場中獲利,訂定大戶條款的目的是租稅公平。

張盛和指出,依照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000元以下。換言之,有47%的大戶,一年可賣出10億元的股票,財力驚人,但是申報的年收入竟低於52萬元。

2014-12-17  10:30

〔記者王孟倫/台北報導]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所得稅法第十四條之二條文修正草案」,也就是證所稅的「大戶條款」;金管會主委曾銘宗列席財委會,他質疑,「為了徵收9億元的證所稅,卻損失300億元的證交稅,值得嗎」?

2014-12-16  22:42

◎吳明發

媒體報導,立法院財政委員會預計在星期三審查證所稅的「大戶條款」,大部分的立委都主張直接廢除,財政部長張盛和卻「獨排眾議」,指出如果拿掉大戶條款就「完全沒有公平正義」。不禁令人納悶,如果保留該條款,財政部明年會增加多少稅收,又能讓人民感受到多少「公平正義」?

  • 作者認為,財政部長張盛和(見圖)力挺大戶條款不能廢,只是保他個人顏面,對實現公平正義毫無助益,如此「大戶條款」不要也罷!(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作者認為,財政部長張盛和(見圖)力挺大戶條款不能廢,只是保他個人顏面,對實現公平正義毫無助益,如此「大戶條款」不要也罷!(資料照,記者陳志曲攝)

根據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的分析,如果大戶條款門檻維持10億元以上,約可收到7到8億元稅收,如果立委將門檻調到50億元以上,則僅會增加1億元稅收。試問,就算大戶條款不動,一年內對大戶多收取不到10億元的稅,會讓人民感受到「公平正義」嗎?財政部長話講得那麼大聲,是否如同衛福部取消奶粉開罐價一樣,「自我感覺良好」?

有許多學者專家均認為,我國的「證交稅」本身就隱含著證所稅的精神交易量大的自然會收到較多的證交稅,長期投資或不交易者,其繳交之證交稅就少,完全不用擔心「大戶」收不到較高的稅。另外一種做法是仿效若干西方國家沒有證交稅,直接將證券交易所得納入個人綜合所得稅,盈虧也一併計算,如此在證券市場上獲利高者所得稅就高,交易虧損時也可以獲得適當之稅務減免,這兩種制度都是一體適用於每一位公民身上,不一定是「大戶」才適用,但是卻是比較合乎公平正義的做法。

2014-12-17  09:28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證所稅「大戶條款」,財政部長張盛和表示,是否調整門檻,視要課多少人數而定。他拿出資料說明,去年在股市出售金額達10億元以上者共810人,若考量當沖,則會增為1243人,增幅約50%,影響並不大。

  • 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明,去年在股市出售金額達10億元以上者共810人,若考量當沖,則會增為1243人,增幅約50%,影響並不大。(記者簡榮豐攝)

    財政部長張盛和說明,去年在股市出售金額達10億元以上者共810人,若考量當沖,則會增為1243人,增幅約50%,影響並不大。(記者簡榮豐攝)

張盛和表示,如果將門檻提高到20億元,當沖超過門檻人數剩407人;調高到30億元,剩下197人;到40億元就剩下117人,到50億元剩下75人,「要看看要課多少人才公平」。

張盛和說,大戶條款對股市影響不大,調整與否是要在公平與效率間取得共識,財政部提供數據供與會委員參考。

國民黨立委羅明才剛已在會中提出臨時動議,提案直接廢除大戶條款,並表示如獲其他委員支持,更進一步提出將證所稅全面廢除。

反觀財政部擬定的證所稅制度,只是表面上拿著「公平正義」當晃子,實際則制定一個帶有偏見又收不到多少稅的辦法,真不知道號稱稅務專家的張部長這個算盤是怎麼打的?依我看來他力挺大戶條款不能廢,只是保他個人顏面,對實現公平正義毫無助益,如此「大戶條款」不要也罷!

(電子公司研發主管)

7%股市大戶1年賣股逾10億 卻不用繳稅

2014-12-17  11:34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針對大戶條款存廢,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表示,根據財政部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000元以下,其中更有7%連一毛都不用繳,對照之下,月領22K的年輕人,一年可能還要繳700元綜所稅。

  • 針對大戶條款存廢,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表示,根據財政部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千元以下,其中更有7%連一毛都不用繳。(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針對大戶條款存廢,財政部長張盛和今天表示,根據財政部統計,一年出售股票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有47%的人適用綜所稅級距5%稅率,一年繳稅僅2萬5千元以下,其中更有7%連一毛都不用繳。(資料照,記者廖振輝攝)

假設某位民眾是月收入22K的小資族,且每年公司會發1個月的年終。如此一來,綜合所得稅就會從26.4萬增加至28.6萬元,超過免稅額與扣除額(27.2萬)的總合,則仍須繳交700元(1.4萬X5%=700)綜所稅。

然而,根據財政部資料,一年在股票市場出售金額達10億元以上的大戶,竟然有7%一毛綜所稅都不用繳,顯然除了操作股票,大戶並沒有其他工作,若採核實申報課稅,擔心會遭國稅局查稅。

張盛和表示,歸戶不等於查稅,大戶是「故意」誤解財政部課徵大戶條款的目的;他也強調,國外也有同時課徵證交稅與證所稅的案例,尤其針對專業投資人,也需另外課稅。大戶投資人有能力聘請專業人士操盤,也比較能夠從股票市場中獲利。

2014-12-17  10:22

〔記者邱柏勝/台北報導〕針對大戶條款存廢,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表示,102年證所稅已經修正過一次,大戶條款又要在還沒上路前討論存廢,質疑財政部長張盛和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立場不一致,彼此「互槓」,只想把問題丟給立法院。

  • 針對大戶條款存廢,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表示,102年證所稅已經修正過一次,大戶條款又要在還沒上路前討論存廢,質疑財政部長張盛和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立場不一致,彼此「互槓」,只想把問題丟給立法院。(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針對大戶條款存廢,民進黨立委吳秉叡表示,102年證所稅已經修正過一次,大戶條款又要在還沒上路前討論存廢,質疑財政部長張盛和與金管會主委曾銘宗立場不一致,彼此「互槓」,只想把問題丟給立法院。(資料照,記者王藝菘攝)

張盛和表示,他與曾銘宗沒有所謂的槓,純粹是站在公平與效率面來討論,沒有一個政策可以討好公平與效率兩方,必須從中間取得共識。

吳秉叡說,最近立法委員也面臨很多的壓力,券商不斷積極運作希望廢除大戶條款,但也有很多網友反應要重視公平正義,不能偏袒有錢人。如果財金部會能提出有公信力的見解,而不是在那邊打爛仗,大戶條款的爭議也不會這麼大。

張盛和說,今年前10月,台灣股市表現優於國際股市,但10月後受國際因素影響,交易量下滑。吳秉叡表示,既然前10月股市表現這麼好,怎麼會因為後面幾個月交易量變小,就說是大戶條款影響?大戶條款僅課到9億元,可見課徵不多,財金部會應該向民眾宣傳大戶條款影響不大。

吳秉叡表示,相較大戶條款,他對IPO課稅最有意見。為了9億元幫大戶減稅,卻對有助創新、年輕人創業募資的IPO、興櫃股票課徵高額稅負,造成IPO家數逐年萎縮,才是不利台灣創業市場。

 

  •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課稅不能妨礙產業發展,建議廢除大戶條款(記者王孟倫攝)

    金管會主委曾銘宗表示,課稅不能妨礙產業發展,建議廢除大戶條款(記者王孟倫攝)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今天審查「所得稅法第十四條之二條文修正草案」,立委提案要把原條文規定,年交易達10億元以上要課證所稅,提高門檻至50億元。但多數立委更進一步主張,直接刪除大戶條款。

 

儘管財政部長張盛和堅持主張大戶條款「宜改不宜廢」,但曾銘宗仍持不同意見,他強調大戶條款「能廢就廢」。

 

曾銘宗指出,證所稅復徵議題後,台股成交量明顯萎縮,他強調,投資人對於取消大戶條款,有高度期待

 

根據金管會統計,九合一大選後,大戶條款傳出可能修改或廢除消息後,12月份台股交易日均量大幅提高至1200多億元,比起11月日均量967億元高出許多。

 

曾銘宗表示,根據估算,若證所稅的大戶條款上路,只能課徵到9億元左右的證所稅,但卻使證交稅減少損失約300億元;若為了課9億元,而犧牲300億元,這樣是否要實施,必須要好好討論。

 

曾銘宗說,每年證交稅貢獻給國庫,都有1000億元左右,若從財政收入看,對國庫已經有貢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