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 日治時期台灣懷舊照片文獻史料 | Facebook

164386409_2853655068287566_4236314460346279958_o2021-03-27_224453


打狗市場(旗後)

92437254_3549555921738041_3077646927202877440_o


1903年打狗前金的玫瑰聖母教堂,黎克勉神父(Isidoro Clemente)與修女及孤兒合影。後方牆面有天主教的掛畫。
左邊的修女很年輕,右邊的修女像菲律賓人。推測拍照的位置,背景是高雄玫瑰聖母教堂(1896年老照片)
Facebook https://bit.ly/2ZC0eT9

132654141_3891473384218160_7441196286153976941_o132429885_3891479714217527_743453275785493536_o

 


1862 臺灣紅飛鼠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98Zn4Q

1862 臺灣紅飛鼠

twmemory_010583

斯文豪(Robert Swinhoe,史溫侯、郇和)為英國外交官兼博物學家,1860年代曾任廈門領事被派駐臺灣,在臺灣進行了許多自然生態調查並發表論文。
圖為Swinhoe調查之臺灣紅飛鼠(Pteromys Grandis),棲息在樹枝上育兒袋裡還有幼鼠。

圖出自 http://cdm.reed.edu/cdm4/extensions/full_size.php?CISOROOT=/formosa&CISOPTR=535

延伸閱讀:
Robert Swinhoe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9%83%87%E5%92%8C

----------------------------------

800px-Former_British_Consulate_at_Takao29120070421-50sr_7c75fe5df232ca1910Conssr_1c2a62bf1edb36sr_b13eae56625328sr_bc508cda81fc7asr_c25a18e2999891sr_ecb230e62fddc1sr_fceaf3ccdd27d2Swinhoe_Robert_1836-1877sr_816164b8299d15sr_45dc9414a8f5b8sr_6b2e032b2cc936sr_2c75edab7ba7e2  

台灣第一棟洋樓在高雄,真的很美! - 找景點 - Yahoo!奇摩旅遊 - http://goo.gl/sTvzpT

台灣最古老的洋樓建築

洋人生活進駐打狗的見證

今被列為二級古蹟的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興建於1865年(同
治4年),是台灣現存洋樓建築中最古老的一棟。
它原非官方建築,而由英商天利洋行興建,根據研究,設計是出
自英國建築師之手,但大部分的材料如磚、石、木樑都來自唐山
。不過天利洋行在經營不善後,1867年就轉手租給英國政府,英
國領事館也是英政府在臺灣的第一棟洋樓。

打狗開埠以後已經有相當的貿易,港口南北兩側代表的其實是
不同的貿易文化;繁榮的旗後地區以漢人貨運交易、南北貨為主
,呈現出漢人社會的市集型態,逐漸形成天后宮前的「高雄第一
街」;相對的在哨船頭這一帶則以洋商及米、糖等大宗貨物外銷
為主,促成了陳福謙、陳中和等米商巨賈的崛起,港口兩側雖然都是
進行貿易,但形態有很大的不同,英國領事館就是「哨船頭」這個背
景下成立的。

從老地圖上可以看出英國領事館一帶,還可見不少的洋人住宅區
、俱樂部等的標示。隨著貿易,洋人的生活型態已經進入打狗港。

由於英國政府在領事館區擁有裁判權的機制,該館地下室的部分空
間也作為拘留犯人之用。

根據學者研究,對照其他通商口岸,洋人居住地除了領事館外,還
包括有墓地等社會機制,雖然大部分的遺跡已經消失,但從一張當時
打狗的地圖還是標著「CLUB」的字樣可印證一、二。

打狗英國領事館四周都是磚造建築 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
吟庭攝影

幾乎遭人遺忘的歷史遺跡

西元一八九五年甲午戰爭戰敗,清廷割讓臺灣予日本,商機為日人所宰制,英國亦結束其在打狗的業務,而日本政府接收英國領事館,成立高雄海洋測候所,一直到太平洋戰爭末期為防轟炸,入口牆上被抹上水泥,大大改變它原本的外貌,台灣光復後仍一度作為氣象測候所用途,但因為測候所遷移後荒廢多年,在無人管理的情況下歷經風吹雨打,形成一處殘垣斷瓦的殘破景象。

整修後打狗英國領事館雖已大致恢復過去的規模,高雄市政府
也規劃開放展示。老建築的再利用,最好要能呈現當時使用
的樣貌,以打狗英國領事館而言,在設計上一定是注入英國人生活的
需求,才能讓人體會到建築的時代背景和生活的聯繫。

旗后砲台和雄鎮北門

位於哨船頭進入西子灣,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山腳下還雄偉的佇
立著『雄鎮北門』的三級古蹟。雄鎮北門其實是和港口南側旗后
砲台相對應,扼守高雄港口的要津,沈葆楨於欽差大臣任內聘請英國
建築師設計而成,於1875年(光緒元年)興建,1876年完工。

如果說英國領事館是殖民時期海外強權的象徵,那麼在領事館
所在扼高雄港口南、北兩側的雄鎮北門和旗后砲台遺跡,就是中國
在積弱的時期,仍試圖阻絕殖民武力染指台灣的最後努力,只可惜兩
座比英國領事館晚個幾年的軍事堡壘,還是不敵經濟的侵略和政治
的現實,台灣還是在中日戰爭後進入了日治時期。而兩座砲台也就
成為遺跡了。


高雄第一個先進社區-哈瑪星

自從打狗開埠後,英國人在哨船頭一帶進出口貨物,形成住宅、
商行、洋行密集,海關、稅務等機制因應而生,但也因此產生土
地不敷使用的情況,鄰近的區域也在條件成熟下成為新的市鎮。

而哈瑪星的崛起就是拜日治時期日人於高雄港築港之賜。1900年
(明治33年)台南與打狗間的鐵路通車,終點高雄站(今日的臨港線高
雄港站);1908到1912年間日本人完成高雄港第一期築港工程,除濬港
、增加港口寬度外,並填築23萬平方公尺的新市鎮用地。 哈瑪星在
此時遂成為以火車站為中心的新市鎮,成了高雄市第一個引進都市計
畫觀念的新興社區,當時有一線鐵路直通商港與漁市場,稱為「濱線
」(HAMASEN),台語仍沿用日語音,稱該處為哈瑪星。 哈瑪星是高
雄市第一個以先進的都市計劃造街的區域,有水電等設施、街道景
觀十分整齊、水陸交通便利,但它仍延續濃厚的外來殖民的色彩,日
式住宅形式、格局隨處可見,包括高雄役所、郵便局、高雄州廳、
高雄第一小學等都在湊町、山下町一帶。 株式會社、金融服務業
都在哈瑪星設立,當時一般人認為能住在哈瑪星的不是日本人,就是
家有相當的資產者,直到1930年(昭和5年)哈瑪星已經成為高雄市首善
之區了。 但隨著哈瑪星發展的飽和、第二新市街鹽埕埔的設立和
日本政府三度修正都市計劃擴大規模,高雄行政中心與火車站的東
移,政商中心移轉至鹽埕埔,哈瑪星光環也就隨之褪色,但是為高雄
市留下為數最多的歷史建築教材。


英國領事館的建築特色

英國領事館雖是台灣第一幢洋樓建築,根據建築學者李乾朗在
1985年(民國74年)到1987年進行整修時所做的研究中指出,比照大陸
開放的通商口岸也都有領事館建築,這類建築主要由四個單位組成
,包括採用紅磚夾青磚疊砌而成的磚木石結構,包括辦公大樓、官舍
、餐廳及娛樂場所等,四週有磚造圍牆及下坡的階梯,研究認為打狗
英國領事館大致符合這樣的特色,也都位於一個小山丘上,連門內外
雙扇對合的細節,在淡水、鎮江、煙台等地的英國領事館也都有類似的歐式 建築特色,建造時使用的量尺也都是英制,材料則取自中國。打狗 英國領事館的形式是以後期文藝復興系統,注重形式規律,領事館前 方、左右均設有拱式迴廊,可收擋陽遮風之效,搭配紅磚建材典雅的 建築形式,歷久彌新。 由於建築物本身所具備的機能,內部格局包 括地下室,以作為儲藏室或拘留犯人之用,館舍內部還有壁爐等設施 ,整座臺基在迴廊底下均使用磚拱是同期洋樓的共同特色。精美的 磚工砌成的式樣,值得細細品味
----------------------------------------------
西子灣「打狗英國領事館」台灣第一棟洋樓
1860年(咸豐10年)北京條約清廷被迫開放淡水、雞籠(基隆)、安平、打狗四口,打狗正式開港設置海關,1867年(同治6年)領事館移至原天利洋行所建位於哨船頭山上的洋樓,即今打狗英國領事館。這座英式建築,是由英國人設計,運自中國廈門的材料與台灣工匠一起完成的,使用尺寸皆為英碼及英呎,四周外牆為連續半圓拱,轉角處半圓栱較小、牆柱較大,具力學上之強固作用,地下室則兼作外籍囚犯之監牢。它的出現,對於後來洋樓建築,提供一個技術與形式結合的基礎,外觀上看得出它是屬於後期文藝復興樣式,幾何圖形注入其中,產生和諧美感,在臺灣現存的西洋式近代建築中,被列為二級古蹟的打狗英國領事館的年代最古老,可稱為臺灣第一棟洋樓,在建築史上有其研究保存價值。而現在,可以在這美麗的古蹟裡喝咖啡、享用浪漫晚餐,或坐在庭院蔭涼的樹下,倘佯在海景中,享受英式下午茶,高雄人假日常來走走的西子灣,原來這麼有歷史!
-------------------------------------------------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
(已重新導向自 打狗英國領事館)
座標:22°37′8.00″N 120°16′0.86″E

1910年的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現貌

打狗英國領事館現貌
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包含兩座建於1879年的英式建築及一條登山古道,領事館位於臺灣高雄港(清打狗港)口北岸的哨船頭碼頭邊,是當時英國政府於打狗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在臺灣目前現存的西式近代建築中,打狗英國領事館及官邸的年代最為久遠。

領事官邸則位於基地高度離水面約30公尺的小山上,東側、西側及南側皆緊臨陡峭的懸崖,北側連接鼓山,形成背面靠山、三面環水的形勢。領事館與領事官邸之間建有石階相通。1895年甲午戰爭後,臺灣進入日治時期,1901年,英國政府進行領事官邸整修,外牆紅磚敷以水泥,以避免空氣中海鹽成分對磚面的侵蝕。1908年,日本積極建設高雄港,哨船頭及旗後山均被劃入港口要塞之範圍,英國因此放棄打狗領事建物的使用權。1925年,由日人接收使用,領事館改作為高雄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改作高雄海洋觀測所。日治時期結束後又逢多次風災,處處斷垣殘壁。直至1985年後「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方才開始進行修復。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公告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為二級古蹟,並闢為高雄市史蹟文物館。

由於政權及產權的多次轉移以及資料的誤用,數十年來,山丘下碼頭邊的領事館建築物一直未被重視,而山丘上的領事官邸建築物,卻長期被誤認為英國領事館[1][2]。經考據後,發現至少在19世紀末期,領事館位置是在山下,自日本時代被長期用來做水產試驗場的建物,於是高雄市政府於2005年,以「高雄州水產試驗場(英國領事館)」的名義指定山下建物為古蹟[3],並於2009年正名山上建物為領事館官邸。

2004年,高雄市政府將與領事館和領事館官邸同時興建、並連接山上山下兩建物的登山步道,以「打狗英國領事館登山古道」的名義指定為古蹟[4]。

英國首任駐臺灣領事史溫侯
1860年(咸豐十年):清廷簽訂北京條約,被迫開放淡水、雞籠(今基隆)、安平、打狗四港。
1864年(同治三年):打狗港設置海關,正式開港,英領事館自淡水遷至打狗,七月英國副領事史溫侯(R. Swinhoe)向甸德洋行(Dent & Co.)租用打狗港內的廢船「三葉號」(Ternate),作為打狗副領事館。
1865年(同治四年)2月:打狗副領事館升格為領事館,改租旗後華人房舍為館舍。同年8月:天利洋行(Macphail & Co.)於旗後碼頭邊建造完成一座兩層樓的洋行建築物。
1867年(同治六年)5月:英國新任領事賈祿向天利洋行承租位於旗後的洋行建築物五年,作為打狗領事館館舍。數週後天利洋行破產,洋行建築物拍賣給怡記洋行,租約未受影響。
1876年:英國政府永久承租取得哨船頭碼頭邊與海關相鄰的一塊土地,擬規劃興建打狗領事館。英國政府與海關並在土地交界處各樹立下石界碑,其中兩塊界碑今日(2008年)仍在原地,就在今海關宿舍這一邊圍牆的盡頭。一為「VR大英國地界1876」;一為「台灣關地界」。
1877年:1月,英國政府正式取得哨船頭山丘上兩塊相連的土地,擬規劃興建英國領事官邸。此兩塊土地也與山丘下的領事館預定地相連。1877年底,英國政府開始動工興建打狗領事館及領事官邸。
1879年:8月,英國政府於哨船頭碼頭邊建造完成打狗英國領事館,於山丘上建造完成領事官邸,兩者之間並建有石階相通。

出版於1893年《台灣島之歷史與地誌》(L'île Formose : histoire et description)的法語地圖,[5]圖右上部建築群左側「L」形建築物標注為「Consulat Anglais」,即英國領事館當時位置。[6]

19世紀末領事建築一帶景色。
1895年:日本統治台灣。
1925年:英國將領事建物群售予日本政府。
1932年:日本政府將英國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英國領事官邸改作海洋觀測所。
1945年:日治時期結束,舊英國領事建物群歸中國政府所有,領事館仍作為水產試驗所,領事官邸充用為氣象測候所。
1973年:氣象測候所遷至前鎮漁港後,領事官邸因而棄置無人管理。
1976年:水產試驗所遷移,領事館改作為水產試驗所員工宿舍。
1977年:領事官邸遭中度颱風賽洛瑪的嚴重破瓌,屋頂全毀。
1983年:台灣文建會評定「打狗領事館」(實為官邸)為稀有古蹟。
1985年:開始動工修復山丘上的領事官邸。
1986年10月:領事官邸完成修復並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陳列館。
1987年:台灣內政部公告打狗領事官邸建築物為二級古蹟,並正式訂名為「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實為官邸)。
1999年4月22日:高雄市政府將往昔哨船街通往領事官邸之唯一古道併入領事館範圍,並列為古蹟。
2003年: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公開徵選優良廠家整修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並在修復後繼續經營管理。並由高雄漢王洲際飯店取得整修營運權。
2004年9月:領事官邸重新開幕。並獲建築界「園冶獎都市景觀」第一名。
2004年:水產試驗所員工遷離,領事館建物無人使用。
2005年:高雄市政府公告「舊水產試驗所」(英國領事館)為市定古蹟。
2009年7月:高雄市政府文化局將哨船頭山丘上,數十年來被誤認為是「打狗英國領事館」的洋樓,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山丘下碼頭邊的舊水產試驗所建築物,正名為「打狗英國領事館」。
2013年11月12日:歷時三年整修的英國領事館辦公室和登山古道,與英國領事館官邸以打狗英國領事館文化園區為名開放,需購票入內。
領事官邸建築特色
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的建築為陽台殖民地式樣,[6]包括花欄石雕及圓拱設計,原設計者為英國人,使用尺寸皆為英制單位。建築物整體外觀的四周外牆有連續的半圓拱,轉角處的栱較小而牆柱較大,為穩固結構,轉角的磚柱為雙柱並立。建築物房間內設有壁爐,建物下層內並有高低不一的地下室,此乃建造者當初為因應高低不一的岩石地形所做的空間設計,其主要用途為倉庫或儲藏室。雖然建築物設計者為英國人,但建築工匠是聘自中國大陸,而建築用的紅磚則從廈門運來,竹節狀的落水管是清末洋樓的特色。

領事館及領事官邸的功能
山丘下的打狗英國領事館,是對外開放的公務機構,因此選擇設置在接近碼頭,海關,洋行,商船等人潮商務熱絡地區,以利官員及民眾洽公,是當時英國在打狗地區掌理領事業務工作的重要據點,當時英國並擁有領事裁判權,因此其領事館配備有巡捕及牢房的設置,牢房主要囚禁在打狗地區違反「打狗領事港口規章」的華人與洋人。

山丘上的英國領事官邸,則是需具舒適,隱私及安全居住功能的建物,因此選擇設置在山丘上,該建物位居打狗港港口上方高地,可俯視整個打狗港區,視野極佳,且地處幽靜,當時必須經過山下的領事館,步上石階後,才能進入,因此不易受干擾,為英國駐打狗領事官員的住處,以及接待使節賓客的場所。

今日的英國領事館及官邸
前清打狗英國領事館,今日較為人所知的名稱是舊水產試驗所,位於鼓山區哨船街7號,2004年後即無人使用。前領事館在日本時期被大幅改建,已不復見清時模樣。高雄市文化局已編列預算對前領事館進行考證和修復[3]。

1986年起,高雄市政府開始考證研究並修復英國領事官邸,1987年中華民國內政部將之訂為國家二級古蹟,領事官邸內部闢為高雄史蹟文物館,陳列有關打狗開拓及近代史之文獻、鳳山縣舊城模型、歷史圖照等歷史發展重要文物資料。領事官邸內的隔間分為港景廳、海景廳、高雄廳、文化創意小舖、展覽A廳、B廳以及地下迷宮。2005年高雄市政府公告為市定古蹟「打狗英國領事館官邸」,即為數十年來所謂的「打狗英國領事館」,位於鼓山區蓮海路20號,中山大學校門口的山丘上。2003-2007年,英國領事官邸由高雄漢王洲際飯店經營管理,領事官邸南側仍保持著完好的石階古道,可直通山下的領事館(舊水產試驗所),年參觀人次突破四十萬。[7]2013年10月園區改由古典玫瑰園經營。[8]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