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74年牡丹社事件大日本琉球藩民五十四名墓舊照
楊友旺是阿猴廳興文里保力庄人,生於清道光十年,西元1830年三月四日,
卒於民國四年,西元1915年十二月二十日, 享年86歲。
楊友旺於前清時曾擔任恆春地區總理。清同治十年1871年,楊友旺擔任保力庄庄主。
清同治10年10月18日,琉球宮古島,今太平山島,六十九人,分乘二隻小船,自日本久米島駛往琉球那霸,途中遇颱風,漂流至琅矯八瑤灣(今滿州九棚村),時已溺斃三人,餘六十六人奔至高士佛社求食,遭番人捕殺五十四人,俸免者十二人,逃至雙溪口(今牡丹鄉公所對面),由番產物交換商人鄧天保(客家籍民)帶至保力首富楊友旺家保護,因楊友旺平時便遊走漢番邊境處的生意人,與番族族長熟稔.便以日人貢品歸番族,自己再送上錢財,牛隻,布匹,等財物作條件交換,向生番買下其餘十二人的性命,並護送到鳳山縣衙門,鳳山知縣孫繼祖得知真相後,對楊友旺之仁義俠風讚賞不已,並賞金若干,這十二名琉球漁民然後被轉送台灣府,經福州,於1872年6月2日搭琉球便船返國,被殺害者屍首亦由楊友旺及客籍張眉婆、林碰獅等安葬於統埔村落邊沿。
清光緒元年,1875年,獲官府頒授六品功牌予楊友旺先生,並且獲救的琉球島民也共同商議後,贈送楊家二百金以作酬謝,但 聽說中途被清廷官吏納入私囊去了。
楊友旺玄孫楊錦華曾任車程鄉公所民政課長多年,於秘書任內退休,對地方發展頗有貢獻,這次訪問時很可惜他已逝世一兩年,不過他太太還能跟我們訴說,真的很寶貴。
::: 文化部文化資產局 :::-文化資產個案導覽 - http://goo.gl/VLqI41
《牡丹社事件140週年》宮古遺族 首次祭拜恩公楊友旺
〔記者蔡宗憲/車城報導〕一百四十年前「牡丹社事件」,起因為琉球宮古島民遭到排灣族人追殺,當時共有十二人被被漢人村長楊友旺救援生還,昨天代表被害者、殺害者、協助救援者三方家屬齊聚一堂大和解,並為當年受難者舉辦慰靈祭,事隔一百四十年,宮古島民後裔昨天首度前往宗祠向楊友旺致上遲來的感謝。
包括宮古島民遇害家屬代表野原耕榮、排灣族頭目家屬代表華阿財及楊友旺家屬代表楊吉林,昨天中午齊聚在保力村楊氏宗祠,發表謝詞表彰楊友旺義行外,三方代表以清香在楊友旺靈前祭謝,隨後在縣長曹啟鴻、監委黃煌雄主持下,在統埔村「琉球藩民墓」舉辦慰靈祭,並齊聲高呼「愛與和平」弭平當年的隔閡。
主辦大和解的國立台北教育大學楊孟哲表示,除舉辦「一百四十年歷史與還原國際學術研討會」還原當年歷史真相外,「慰靈祭」希望能紀念一百四十年前的事件,並表揚當年楊友旺等人被遺忘的義行。時代的悲劇也吸引各國學者前來探究,包含沖繩大學教授又吉盛清、韓國學者崔在濬都特別來台了解。
楊氏後代族人楊信德等人表示,楊友旺當年濟弱扶傾的高尚人格相當值得後世學習,除了讓國外學者了解,希望各界協助還原當年真相,在紀念公園內豎立英雄銅像及故事,讓後代子孫知道這段仗義救人歷史,彰顯台灣人敦厚善良的品格。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