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英文總統執政這7年以來,分別在2018年和2023年為軍公教調薪3%及4%,且2023年的調整,是25年來最高的一次。相較於國民黨的馬英九前總統,執政8年卻僅僅調薪過一次 https://bit.ly/3Ny9SQE


退休軍公教月退調整否? 行政院決策時間點曝光
 退休軍公教的月退金是否調整?行政院日前已表示,調整後給付金額亦會於明(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資料照)
退休軍公教月退調整否? 行政院決策時間點曝光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2x5Ax5
 2023/06/11 07:44
〔記者鍾麗華/台北報導〕行政院1日核定明年軍公教加薪4%,退休軍公教的月退金是否調整?據了解,此部分要待明年3月主計總處公布今年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的數字後,行政院才會做最後拍板,但行政院日前已表示,調整後給付金額亦會於明(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軍公教年金改革2018年7月1日上路後,退休人員月退金不再隨現職人員待遇調整而調整,而是根據「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規定,CPI累計成長率達正、負百分之5時,應予調整,或至少每4年應予檢討。
 人事總處解釋,退休軍公教月退金去年7月已調升2%;而去年的CPI為2.95%,主計總處明年3月會確認今年的CPI,若去年與今年累計超過5%,則明年有機會調整。而主計總處5月曾預測今年CPI年增率為2.26%。
 行政院日前指出,政府將依「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規定,視各法定要件成立情形,依相關制度及程序進行討論與處理。而為確保軍公教退休人員或遺族相關權利,將預先於明年度預算編列中因應準備。未來各法定要件若確認成立,調整後給付金額亦會於明(2024)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請社會各界放心。
退休軍公教月退調整否? 行政院決策時間點曝光 - 政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42x5Ax5


軍公教調薪4%包含20萬臨時人員 共102萬人受惠
2021/11/18 13:32
軍公教調薪4%包含20萬臨時人員 共102萬人受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0xIn45
行政院長蘇貞昌拍板明年全國機關臨時人員調薪4%。(資料照)
〔記者李欣芳/台北報導〕行政院長蘇貞昌日前宣布明年軍公教人員調薪4%後,今天進一步拍板擴及中央與地方機關的臨時人員,20萬臨時人員明年也將調薪4%,含軍公教在內近102萬人受惠
人事總處表示,歷來軍公教調薪,各機關的技工工友駕駛與約聘僱人員,都在調薪之列,明年各機關的技工、工友、駕駛與約聘僱人員也都調薪4%,含軍公教在內約82萬人,若加計新增的20萬名機關臨時人員調薪4%,明年將有近102萬人受惠。
蘇貞昌今天上午主持院會時,也進一步拍板全國軍公教明年專業加給、學術研究費與主管加給,也都調高4%。蘇揆並請主計總處等單位就各機關臨時人員朝調薪4%方向優予考量。至於各機關的派遣工,則不在調薪範圍之列。
政院今天的院會由人事行政總處將向行政院院會提報「軍公教調薪配套措施」報告,軍公教人員待遇分為本俸或本薪、加給與主管加給三部分,其中加給的部分,公務人員是專業加給,教職員是學術研究加給,軍人也有相關的加給,人事總處今天向院會說明明年相關人員這三部分的調整。
有關公教人員的加給是否也一併調高4%,日前引發爭論,2018年起軍公教調薪3%,當時教職員的本薪雖調高3%,但學術研究加給平均調幅都低於3%,以教師、中小學校長為例,調幅介於2.49%到2.85%之間,大學教師的調幅更低,副教授以下在2.17%到2.5%之間。全教總等教師團體則力爭教師學術加給明年調足到4%,呼籲政府應直接用本俸(薪)、加給的薪資數額乘以4%的方式計算明年的相關調薪。
人事總處今天表示,目前該總處正就軍公教員工俸(薪)額表、專業加給表及主管職務加給表之支給數額,進行細部調整作業中,待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完成立法程序後,將由行政院核定軍公教員工適用之俸(薪)給支給數額表,函送各機關據以辦理,並自111年1月1日生效。軍公教調薪4%包含20萬臨時人員 共102萬人受惠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0xIn45


軍公教調薪近4% 擬明年元旦生效
工商時報彭媁琳, 蘇秀慧 2021.10.20
軍公教調薪近4% 擬明年元旦生效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E03z0K
蔡政府任內第二度替軍公教調薪,調幅也將高於上次的3%,將是近25年來軍公教調薪幅度最高的一次。圖/本報
行政院長蘇貞昌19日在立院備詢表示,軍公教調薪的方向已經確定,但還是要尊重軍公教待遇審議委員會程序,應該會趕在2022年1月1日前定案。據了解,明年軍公教調薪幅度將逾3%、近4%。
這將是蔡政府任內第二度替軍公教調薪,調幅也將高於上次的3%,將是近25年來軍公教調薪幅度最高的一次。行政院評估,2021年經濟成長率5.88%、創11年新高,及中央政府財政連續三年有賸餘,明年軍公教調薪幅度將逾3%,主計總處也將向立法院提出明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修正案。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軍公教每調薪1個百分點約需經費70億元,逾210億元經費將從檢討各部會的收支,及以前年度賸餘而來,行政院長蘇貞昌核定明年軍公教調薪案後,主計總處就會循預算程序辦理。
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指出,軍公教調薪預算都沒有編列,有無研究方案?蘇貞昌表示,會往這方面走,行政院已經宣佈「經濟成果全民共享」,軍公教勞苦功高,行政院也往這方面努力,但時程要依照程序,也要尊重委員會審議。
賴士葆追問一個月能否定案,蘇揆回應,要調薪的方向已經確定,但要尊重委員會,他不能直接命令,應該會趕在明年1月1日前。行政院人事總處人事長施能傑也表示,委員會已經在研議,近期會討論,會盡快完成。
至於調薪幅度能否大於3% ,蘇貞昌表示,會審酌財政負擔、物價指數等來努力,至於多少尊重委員會。
行政院人事行政總處8月中旬召開軍公教待遇審議委員會,以疫情、舉債為由,決議明年不調薪,引發軍公教不滿。蘇貞昌8月底改口表示,經濟成果要讓全民共享,並肯定軍公教同仁的辛勞,政府要帶頭為軍公教調薪,朝明年調薪方向研議。
軍公教過往調薪幅度均為3%,1996年加薪5%,近三次調薪分別為2005年、2011年及2018年,蔡政府上任後,軍公教僅調薪一次。軍公教調薪近4% 擬明年元旦生效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E03z0K


周休7日、月領7萬》世代不正義!過份傾斜的退休制還要存在多久?

一個老問題,獨厚軍公教的退休福利制何日能改革?選舉在即,看來這個問題已是無解。

行政院長江宜樺昨日在行政院會中聽取國發會的人口推估報告後說,台灣人口負成長提早來到,因此政府要規劃前瞻性的「年金改革及延後退休年齡」;但同時,我們卻也看到,媒體報導今年依然有許多老師「年滿50歲搶退,月領7萬元」。相較之下,台灣勞工是太可憐了,他們退休能領取的年金遠遠不及軍公教,但軍公教能早早「爽退」卻是建立在勞工繳稅的基礎上。

我們看看勞工的退休金制,與教師有多大的差距。勞工退休金有2部份,一個是企業給予的一次性退休金,舊制是以年資計算基數乘上薪資。但大部份勞工很難領到這部份的退休金,因為只要換工作、公司倒閉,這些退休金與年資就都沒有了。平均年限只有10年左右的中小企業,提供大部份工作給勞工,但這些勞工也多半難領到退休金。採個人帳戶的新制,雖較過去有保障,但金額偏低,累積十多年,帳戶大概只有數十萬─還遠不及教師領取1年月退俸的數額。

另外一個是勞保體系提供的退休年金,但要年滿60歲才能領取,比教師約50歲可領取,整整差了10歲。如果勞工要提早退,可以,但每提早1年要減少4%的年金,最多提早5年─換句話說,勞工頂多在55歲退休能申領年金,但卻只能領8折。這是一種懲罰性的措施。但政府要鼓勵教師不要那麼早退休,如果「熬」到55歲才退,能多領40多萬元,是獎勵措施。顯然政策上是有「大小眼」。

不僅如此,江揆說的年金改革、延後退休,勞退已經作了。民國107年開始,申領勞退年金的年紀就提高到61歲,同時每2年提高1歲,民國115年後要65歲才能申領─也就是說,民國51年之後出生的勞工,都要到65歲才能領年金,否則就要被「倒扣」;但公教年金改革至今未定案上路。

所以,同樣是52年或53年出生者,勞工要再苦命工作14、15年才能申領到足額的退休年金,但教師現在就能申領足額月退。這個差距未免太大了吧?

再以月退金相比,一個勞工如果25歲出來工作,35年後年滿60歲了,投保薪資也是最高的43900元,每個月領到的年金是23815元,如果活到80歲,總共領了571萬元;教師50歲退休月領7萬,同樣活到80歲,至少可領走2520萬元,這還不計可隨公教調薪增加的金額。教師領到的年金是勞工的近5倍,差距夠大吧?

新北市永平高中校長李玲惠說她曾試圖說服一名申請2月退休的教師,留到暑假之後再退,但此教師毫不留念、一刻都不多留的退了,說「要去過周休7日、月領7萬的生活」;她同期的校長幾乎全退了,而這些退休校長的月退俸只比她的月薪少4000元。

同樣的情況亦見諸於公務員,力推年金改革的前考試院長關中就曾說,納稅人養一名9職等的科長,在職期間要花2500萬,退休後支付他月退俸又要花2500萬,等於養一名科長要花5000萬,政府財政怎能不垮?他也指出「公教人員佔國內社福支出比例過高」。

責怪教師、公務員毫無意義,任何人在這種制度下,最「利己」與聰明的作法,當然是一旦符合退休資格立刻退─不必工作、所得替代率高達95%、一路領到死─世界上還有什麼比這更棒的選擇呢?

該譴責的是政府,建立一個獨厚軍公教、且讓每個人都有強烈的提早退休誘因的退休制;即使在發現這個制度造成嚴重的社會不公平、造成「世代不正義」、政府財政亦難以負荷,年金改革腳步亦牛步化。政府號稱已啟動年金改革,要把公教退休制改為「九○制」(年資25年、滿65歲或年資30年、滿60歲可領月退金),但其條件仍遠比勞工優厚,且又拉長所謂的「過度期」,真正實施時間到民國115年

問題是:來得及嗎?政府還要讓這種不公平、世代不正義的情況存在多久?要讓那些終日辛勞工作卻月領數萬元的勞工,供養周休7日卻月領7萬的人多久?

浪費1.4人1台冷氣?
2014-10-09 01:34 中國時報 唐筱恬/台北報導
別熱著→↑立委8日踢爆主計總處連續10年都編預算買冷氣,實在太浪費了!右圖為主計總處廣博大樓,幾乎每間都有裝設冷氣。上圖為主計長石素梅。(張鎧乙攝)
 立法院財委會昨審查主計處預算,國民黨立委盧秀燕踢爆,主計總處每年都編預算買冷氣,辦公室及訓練中心約427位員工,就買了303台冷氣,平均1.4位同仁配置1台冷氣,實在「太誇張、太浪費了!」主計總處下午澄清,統計有誤,是平均2.8人配置一台冷氣,平均使用年限為9.5年。

 立委踢爆 年年買冷氣

 身為政府「大帳房」的主計總處,這次預算卻被立法院抓到小辮子,管錢竟亂花錢,年年都編預算買冷氣機。

 盧秀燕表示,主計處的廣州街行政院區過去10年來,買了235台冷氣,但員工僅338人,平均1.4人就擁有一台冷氣;而中辦75人,買了45台冷氣;訓練中心則是14位同仁買了25台冷氣,等於一人擁有0.56台冷氣,盧驚呼「太誇張了!」

 5年就汰換 觀感不佳

 主計長石素梅答詢指出,訓練中心有同仁宿舍,需要冷氣,整體而言冷氣汰換依相關規定辦理,5年可汰換一次,但會依實際需要調整。

 盧秀燕聽了質疑,還是覺得太浪費,「一般家庭誰會5年換一部冷氣?」主計總處要改革,否則給人民不好的觀感。

 對於立委統計出的數據,主計處發新聞稿澄清,總處各辦公區員工636人,現有窗型及分離式冷氣303台,扣除會議室、機房、主計人員訓練中心學員宿舍等區域冷氣74台後,總計229台,所以是「平均約2.8人配置一台冷氣」。

 主計處指出,冷氣最低使用年限5年,主計總處評估設備使用狀態,並配合節能減碳措施及耐用年限等因素,確實將不堪使用或已不符經濟效益的冷氣,分年汰換。統計101至103年汰換的冷氣,平均使用年限為9.5年。

 組織改造 簡任官卻增

 另外,國民黨立委賴士葆質詢表示,主計總處在組織改造後,雖總員工額數沒增加,但簡任官卻增加18位,增加比例高達29.51%,增加比率居政院所屬之冠,質疑「主計總處有什麼偉大之處?」

 石素梅解釋,主計總處在組改前簡任比例「非常低」,趁組改之際合理化,但組改後調整仍低於規定上限。賴士葆無法接受這說法,痛批「觀感不佳」,出嘴巴的人變多、出力的人仍然很少,「寧可不要組改」。

8991894-35748378991894-3574838  

台灣薪資漲幅 四小龍中墊底

【經濟日報╱記者江睿智/台北報導】
2014.10.11 02:22 am

今年景氣復甦,國內多數勞工盼不到加薪。圖為賣場上食品服務業員工,埋頭工作狀況。
本報系資料庫
X根據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資料顯示,去年台灣工業及服務業員工平均每月薪資,折合成美元僅1,533.9美元,負成長0.36%,在亞洲四小龍中墊底,且不及新加坡3,693.76美元一半。台經院副院長龔明鑫表示,台灣勞動市場已失靈,政府必須加大力道介入。
2013年台灣人平均每月薪資為1,533.9美元,2008年金融海嘯至去年成長9%,但薪資成長速度遠遠趕不上南韓22%、新加坡31.4%,以及香港25.9%,因而擴大差距。

台灣人的工時長名列前茅,換算成每小時勞動報酬,2012年台灣製造業勞工每小時勞動報酬為9.46美元,不如南韓的20.72美元、新加坡24.16美元。勞動部官員說,正因為低薪,勞工得經常超時工作,換取一家溫飽。

勞動部官員說了一個辛酸故事。超時工作、過勞是勞動檢查的重點,曾經因此要求某企業改正,結果勞動部接到員工抗議電話:「沒有加班,賺的錢根本不夠養家!」

 圖/經濟日報提供

龔明鑫表示,自金融海嘯後,薪資漲不動是全球化現象,但台灣特別嚴重,近年主要國家實質薪資成長仍有5%,台灣卻不及這個水準,且生產力與工薪脫勾情況更嚴重。

這與台灣產業結構相關聯。他分析,只有擁有核心能力、專業技能的勞工,才能拿到高薪,目前產業結構,這類工作並不多。台灣缺工最嚴重仍是沒有技術的基層勞工,拿的都是基本工資水準,更面臨外勞競爭。

其次是台灣大學生過多。他表示,近年來「教育程度」對薪資產生的「溢酬」現象已不存在,老闆無法從教育程度,清楚判斷該名員工的能力,因而無法給予員工合理薪資,於是全面的22K,而齊頭式低薪化,也讓有些有能力的年輕人退出市場,造成國家很大傷害。

龔明鑫認為,當前勞動市場已有某種程度失靈,現階段政府應施予市場比較大的力道,將其導到正常成長狀態。

他認為,基本工資應持續調升,即使調升到勞團主張的2.4萬元,台灣經濟也承受得起。日前初審通過中小企業發展條例修正案,對中小企業加薪抵稅措施,亦可加大力道和幅度。

他並表示,至於如何鼓勵廠商將獲利與員工分享;若是政府直接介入企業經營與治理,則須三思。因為政府介入只能是階段性任務,最終還是得回歸到市場機制。

 圖/經濟日報提供

【2014/10/11 經濟日報】@ http://udn.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