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網》少吃還是胖? 營養師揭4主因:「這樣吃」養成易瘦體質 - 自由健康網
桃園人口肥胖六都第三胖 衛生局長籲「健康吃、快樂動」
2024/03/04 22:12
桃園市政府衛生局與中壢天晟醫院合作,宣導民眾注意肥胖問題。(中壢天晟醫院提供)
桃園人口肥胖六都第三胖 衛生局長籲「健康吃、快樂動」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SZ6MGR
〔記者李容萍/桃園報導〕世界肥胖聯盟訂定每年3月4日是「世界肥胖日」,桃園市政府衛生局長劉宜廉表示,桃園市年滿13歲以上市民,去年體重過重或肥胖的人口比率41%,比前年41.7%略降,肥胖及規畫運動人口在6都排名第3,降低肥胖,需要「動起來」,衛生局建置健康地圖,鼓勵市民上步道、公園或國民運動中心「多規律運動、少喝含糖飲料」,控制體重、降低肥胖上身。
響應世界肥胖日,衛生局結合中壢區天晟醫院舉辦桃園響應世界肥胖日打造輕盈城市說明會,說明肥胖已是國際公認的慢性疾病,世界肥胖聯盟估計至2035年全球將超過40億人超重,成為肥胖人口,治療肥胖相關疾病費用將超過4兆美元,肥胖症對全球是個沉重負擔及衍生許多社會問題,必需正視。
劉宜廉表示,肥胖是國際公認的慢性疾病,會造成體能衰退,還可能導致各種心血管與代謝等疾病,根據國健署資料,桃園的肥胖、規畫運動人口均在6都排名第3,體重偏高,其中「含糖飲料對體重殺傷力大」,提醒市民控制體重減重,該局建置桃園市「健康地圖」,整合公園、健走步道、埤塘、健康餐飲店家等資源提供查詢,市民可運用就近性資源「健康吃、快樂動」,保持良好的健康體位。
中壢天晟醫院院長鄭貴麟也分享,醫院在體重管理及健康促進宣導上配合市府政策,加入醫療小管家線上照護、創立銀髮健身俱樂部,鼓勵社區民眾、長輩一起運動、強化身心靈;也深入社區辦理營養講座,推廣以白開水或無糖茶,取代所有含糖飲料,並多選擇全穀及未精製雜糧,避免高油、高鹽、高糖的食品,實踐健康生活化、生活健康化的理念
桃園人口肥胖六都第三胖 衛生局長籲「健康吃、快樂動」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SZ6MGR
健康網》全球「肥胖人口」超過10億 研究:比預期早8年
2024/03/04 18:41
研究統計,在2022年全球有超過10億人肥胖,特別是貧窮國家特別明顯。(圖取自freepik)
健康網》全球「肥胖人口」超過10億 研究:比預期早8年 - 自由健康網 https://bit.ly/3PavuCX
〔健康頻道/綜合報導〕今(4)日為世界肥胖日,但醫學期刊《刺胳針》(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全球有超過10億人受到「肥胖症」所苦,而過去世界肥胖聯合會曾估計到2030年有10億人罹患肥胖症,沒想到早在2022年便已超過此數字。
CNN報導,《刺胳針》發表1項研究,分析190多個國家的2.2億多人口,依照身高與體重來測量,有多少人屬於體重不足,又有多少人有肥胖症。分析推估,2022年將有8.8億成年人與1.59億兒童有肥胖症。從1990年到2022年,全球兒童與青少年肥胖率增加4倍,成年人則增加1倍。(統計標準:成年人的BMI大於或等於30是肥胖,若低於18.5則屬於體重不足。)
本研究的作者,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教授艾沙堤(Majid Ezzati)表示,世界肥胖聯盟(World Obesity Federation)過去估計,到2030年將有10億人有肥胖症,沒想到在2022年就超標。這項數據比預期更早發生,特別是因為低收入與中等收入的國家增加特別明顯,
WHO營養與糧食安全部負責人布蘭卡(Francesco Branca)表示,肥胖與體重不足兩種極端現象,在許多國家同時存在。另一方面,低收入或中等收入國家中,肥胖率比富裕的工業化國家還高,特別是加勒比海地區與北非等地。可能是因過去因「營養不良」過瘦的人比較多,而現在同樣原因卻是造成肥胖。
回到台灣,依據國民健康署公布之健康促進統計年報資料顯示,台灣2016-2019年成人過重及肥胖率為47.9%,而到了2017-2020年為50.3% ;另,國小學童109、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5.4%及27.1%;國中學生109、110學年度過重及肥胖率分別為29.9%及31.2% 國中及國小學生過重及肥胖率都有升高的趨勢。
台中人過重、肥胖人口比例高達42.3%,僅次於台南的43.2%
六都胖子哪裡最多?台中僅輸全糖市 https://bit.ly/3FEIYSj
2023/10/31
餐廳林立的台中號稱美食之都,從台中人的體重可以看出成果,根據體育署公佈的年度運動現況調查結案報告,台中人過重、肥胖人口比例高達42.3%,僅次於台南的43.2%,居六都第二。市議員陳文政呼籲市府檢視轄下各運動場地與空間是否充足,持續推廣全市運動風氣。
台中市議員陳文政指出,教育部體育署近年以民調方式進行「運動現況調查」,探討國人運動與健康狀況,2017年台中市BMI過重和肥胖人口比例僅32.9%,之後連年升高,去年已高達42.3%,成為六都第二胖,也高於全國平均值40.9%。
各縣市民眾 BMI 分類,最低是台北市(35.6%),其次是連江縣(36.6%)、新竹市(37.3%),最高為臺東縣(47.5%),其次依序為雲林縣(46.8%)、屏東縣(45.1%)。若單看六都肥胖排行榜,由高至低依序為台南(43.2%)、台中(42.3%)、桃園(41.7%)、高雄(40.3%)、新北(38.9%)、台北市(35.6%)
陳文政打趣說,自己也算拉高平均的一員,會深刻檢討加強運動。運動局長李昱叡答詢時表示,過去3年剛好是國內新冠防疫時期,推測市民可能為了減少群聚,避免外出活動,才讓體重調查數據增加。
陳文政建議強化國民運動中心及市府運動場館的利用,他指出台中市10座國民運動中心場館皆採OT委外營運模式,部分場地因廠商推廣課程的關係,導致許多學生與家長向他投訴,球場「看得到打不到」,呼籲運動局應協調業者,讓各式場地在不影響營運下,開放部分時段供市民使用。六都胖子哪裡最多?台中僅輸全糖市 https://bit.ly/3FEIYSj
韓國男女不平等報告書(六):打破刻板印象的男女肥胖指數
By 陳慶德, www.thenewslen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3日, 2017
最近看到一份很有趣的報導,那就是關於韓國首都首爾特別市,與全國的肥胖指數。
就當地最新資料統計,平均全韓國20世代年輕男性平均身高約為174公分,體重平均71公斤,30世代為172公分,體重平均74公斤;韓國20世代的年輕女性,身高約為160公分,體重平均53公斤,30世代為160公分,體重平均56公斤。但藉由身高體重,難以判斷一個人是否「肥胖」。
這時需要「肥胖指數」來輔助,而「肥胖指數」如何計算呢?一般最簡單,同時也是最科學的計算方式,多以「身體質量指數」(BMI, Body Mass Index)作為指標,計算方式為「體重(公斤)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就BMI指數來看,不分男女,人體最健康的指數為22( ±10%)。
算出個人的BMI之後,我們可對照下表成人體重分級與標準,來得出自己體重是否合乎標準值或超重:
Photo Credit: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除此之外也可以用腰圍作為輔助,男性不可超過90公分,女性則不可超過80公分,若是超過此的話,會身體會有負擔。同時BMI值也被視為老化的反向指標,即男女BMI值愈高,老化就愈嚴重。
但明明還有些人看起來比我瘦、吃得食量又比我多,為何他總是不會胖呢?其原因在於兩者「體脂率」(Body fat percentage)不同。算法為「體脂%=1.2XXBMI+0.23X年齡−5.4−10.8X性別(男性取值為1,女性取值為0)」。指的是體內脂肪重量和體重的比例,藉此反應出人體內脂肪含量多寡。
Photo Credit: 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根據報導,全世界肥胖的人口越來越多,2014年全世界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以上,屬於中度肥胖族群,就有將近6.41億人口,比起1975年1.05億人口,增加近六倍。且專家們也預測,等來到2025年,全球肥胖人口將會突破11億人口大關。
回過頭來看看南韓。讓人出乎意料的是,當地肥胖人口最多的地方,並非如人們所想像的是在都會區首爾,而是在朝鮮半島外的濟州島。
濟州島肥胖人口,BMI數超標者比起全南韓平均指數9.8%,多上4%以上,來到13.9%。且就另外一項數據,韓國當地國民健康保險基金會於2015年,調查了全國269個鄉鎮郡,指出本身因肥胖,且可能引發的併發症——諸如高血壓、冠狀動脈疾病、脂肪代謝異常、腦血管與血管栓塞疾病或中風等疾病,發生率最高的地區,竟然也是濟州島,高達了42.09%。
換句話說,居住在濟州島的居民十位之中就有四位屬於肥胖人口。同樣的數值,若放大到全國來看,大韓民國瘦子最多、肥胖人口最少的地方,就是大邱了,僅有35.03%,即十位大邱居民,只有三位半屬於肥胖人口,這也難怪韓國人常說「大邱出美女」,次之為慶南(경남)的35.46%,首爾則位居第三,36.16%。
那麼從從BMI指數超標比率指數來看,全國有哪一個鄉鎮郡,是全國超標最高地區呢?依序為仁川甕津郡(옹진군),高達47.21%,之後為第二的江原道麟蹄郡(인제군)46.21%,而同屬江原道的楊口郡(양구군)與鐵原郡(철원군),皆以46.1%,共同並列第三、第四名。這些高肥胖族群集中的地方,多集中於山區與郊區。而指數屬於最低標的鄉鎮郡,前一、二名皆出現在首善之都首爾江南區附近的瑞草區(서초구)32.1%與江南的32.2%,第三、四名也為靠近首都的京畿道的盆唐區(분당구)的32.2%,與果川市(과천시)的32.7%。
就人們的刻板印象而言,居住在山上與郊區的人們,理當因大眾運輸建設,不像首都圈建設得這麼密集方便,人們走路機會應該會高上許多;另一方面,生活在都會區的都市人,因工作繁忙、生活步調快,長年久坐在辦公室,沒時間運動,就一般推論而言,不論是就BMI、體脂率或肥胖併發症等指數,應該比起其他鄉鎮郡來得更為高才是,但統計的數據卻呈現相反結果。
專家指出理由在於,鄉鎮郡地區居住人口多為老人,年紀與新陳代謝有關,老年人因老化,易得到退化性關節炎,長年在家養老看電視,不出門運動的銀髮人士也不少,久而久之,身材漸漸變形,引發肥胖併發症。而生活在濟州島郊區的人們,儘管最近觀光業發達,島上也可多見年輕人,但人們走路機會多,消耗的熱量高,連帶補充「酒份」機會也就多了,因此,濟州倒島民若與都會區人相比,隨手來上一杯酒的次數,也較為頻繁。相反地,生活在都會區的人們,大多為工作奔波、生計打拼,先不論平日飲食方面吃得營不營養或健不健康,對於自己的「身材」或「外貌」較為注重,因為首爾人看人,看得大多是第一印象。
這也難怪,韓國女性友人賀潤,最近傳了一份2017年首爾市內肥胖比例圖給我,開玩笑的對我說,她真的不是「江南女子」,儘管她家住在江南區,但等她算完自己的BMI與體脂率,才發現高於江南區的肥胖指數平均值許多。
就數據看來首爾市區肥胖指數最低、肥胖人口最少的地方,即是在江南區,指數只有低標的7.4%。也就是說,在居住在江南區,十個人之中只有不到一位的肥胖人口,連鎖反應地也反應在江南區附近的瑞草、松坡區(송파구)、銅雀區(동작구)等地,因為這幾個地區,也皆屬於次低標(7.4-11.2%)。
有趣的是這份報告表,還是以「女性」作為調查對象。資料出來之後,最為關心、第一位跟筆者提到此議題的還是女性友人啊。首爾市內肥胖人口女子最多的地方,則是集中在諸如江北區(강북구)、東大門(동대문)、中浪區(중랑구)與衿川區(금천구),都屬於高標的18.8~22.5%以上。
當然,就筆者查閱到的資料,針對男性也有做出肥胖調查——指數最低的地方,也是在江南區。只不過迄今,男性韓國友人尚未跟筆者談到這樣的議題。最終就整體數據看來,首爾男性肥胖比率31.7%,高於女性的16.2%兩倍以上。
韓國社會目光特別注重纖細的女子,特別是出現在江南區的女子,因此做出如此細微的報導,且引起女性廣大之關注。看來,江南區不僅是繁華之區,也是不容許肥胖女子的場域啊。
多在家吃飯 孩子才不會胖
台灣醒報台灣醒報 – 2014年10月5日 下午8:35
推薦15.6k
相關內容
研究發現,青少年每週至少在家中吃1至2餐,可降低成年後體重過重的風險。(photo by US Army Africa on Flickr-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看相片
研究發現,青少年每週至少在家中吃1至2餐,可降低成年後體重過重的風險。(photo …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綜合報導】青少年只要每週至少在家中吃1至2餐,就可降低成年後肥胖的風險。
過去研究顯示,近5成的肥胖兒童及3分之2的肥胖青少年,成年後會「繼續保持」肥胖,更是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慢性病的高危險群。而美國明尼蘇達及哥倫比亞大學團隊發表於《小兒科期刊》的研究發現,青少年只要長期保持與家人共餐的習慣,即便頻率不高、每週僅1至2次,還是有助體重管理。
明尼蘇達大學醫學院助理教授傑芮卡博吉團隊在1998至1999年間,開始追蹤逾2千1百位平均15歲的中學生體重變化及飲食習慣;10年後發現,受試者體重過重,也就是身體質量指數(BMI值)大於25的比例達51%,肥胖(BMI值大於30)比例約為22%。
研究人員指出,青少年時期幾乎不曾在家中「解決」3餐者,成年後過重比例逾6成,肥胖比例近3成;但無論每週僅在家中用餐1至2次,或5次以上者,過重比例都降至約47%,肥胖比例則為2成。
博吉分析,全家人共餐時,飲食內容較均衡,青少年可藉此補充外食較不易攝取的蔬果、全穀類及鈣質等礦物質,而在家長「監督」之下,也較不致出現暴飲暴食的狀況,有助青少年養成健康飲食習慣,降低成年後過重及肥胖風險。
用餐速度快 恐增4.4倍肥胖風險
優活健康網優活健康網 – 2014年10月6日 下午1:00
推薦10.1k
相關內容
研究:用餐速度快 恐增4.4倍肥胖風險看相片
研究:用餐速度快 恐增4.4倍肥胖風險
(優活健康網記者張瓊之/綜合報導)普遍民眾總是說吃飯時不要狼吞虎嚥,應細嚼慢嚥,才不會容易噎到,甚至造成消化不良等問題發生,且根據日本有項研究指出,若是吃得快恐有變胖風險,且效果還比吃得飽或吃油膩食物來的明顯。
該研究主要是岡山大學從2010年起,針對新生進行問卷調查,例如:身高、體重、用餐速度、飲食偏好等,但其中並不包括身體指數超過25的學生。而這群學生接受完問卷3年後,在為他們進行身體健康診斷,結果發現1314人中,有38人達到肥胖標準。
男性吃得快 肥胖風險是女性的2.8倍
研究人員表示,吃飯若是吃的快,肥胖的風險將會是其他人的4.4倍,雖然愛吃油膩物、吃的太飽都與肥胖有關,但在這次的研究裡,卻沒有發現明顯風險數值,此外,也將參與這次研究的學生性別進行比對,結果發現男性吃飯過快的肥胖風險是女性的2.8倍
不僅如此,研究人員也強調,隨著年齡的增長,人本來就會跟著變胖,但若是在年輕時,改變飲食習慣,吃的慢一點,是有助於預防未來罹患代謝綜合症等生活習慣病。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https://bit.ly/3mLqnbh
就在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最新官方報告指出,現今中國國內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 圖:翻攝臉書© 由 新頭殼 提供 就在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最新官方報告指出,現今中國國內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 圖:翻攝臉書
新頭殼newtalk
中國近來「糧荒」傳言四起,中國「反食品浪費法案」首次提請人大常委會會議審議,共32條的草案分別對反食品浪費的原則、要求、政府部門職責等等作了規定,在中國頗受歡迎的「吃播」視頻也列入規範。然而,就在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要求制止餐飲浪費之際,中國官方最新數據披露,隨著中產階級數目不斷增長以及久坐現象的盛行,現今中國國內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成年人都面臨著體重過重問題。
根據《法新社》報導,近幾十年來,中國經濟起飛劇烈地影響了民眾的飲食習慣,而餐點外送APP的興起,導致便宜又富含卡路里的食物「隨手可得」。根據中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23日公布的數據,中國目前已有50%以上的成年人體重超重,另有16.4%的人更有著肥胖(obese)問題。而相比之下,2002年時中國只有29%成年人超重。哈爾濱市營養學家王丹告訴《法新社》,現在中國許多人都「運動太少,承受的壓力太大,工作時間表又不健康」。
中國國家衛健委副主任李斌提到,中國慢性病患者基數仍在不斷增加,一大原因就是超重和肥胖問題越來越普遍。以18歲以上的中國成年人為例,超重率今年已超過34%,肥胖率超過16%,這意味著過半成年人體重超標。而中國孩童的體重也有越來越重的趨勢,中國衛健委報告指出,6至17歲年齡層的孩童中,有20%超越他們年齡層體重該有的上限。
而在近日深圳舉行的「中國國際高新技術成果交易會」上,任職於中國科學院的英國科學家斯彼克曼表示,由於中國的總人口很多,肥胖者數量已經超過美國,他警告:「這個問題是非常嚴重,而且並不會自然消退,只會變得越來越糟」,他強調,武漢肺炎疫情會消退,但是肥胖症仍然會繼續惡化下去。目不僅對人類造成危害,對經濟也會有影響,因此「必須要行動起來」用科學方式解決這個關乎公眾健康的肥胖症問題。
斯彼克曼強調,目前人類數量增長不是很快,但是肥胖者增長的非常快,使得肥胖在中國真的成為一個問題。根據醫學雜誌《柳葉刀》2016下半年時發布過的調查,當時中國就約有多達4320萬肥胖男性、4640萬肥胖女性身體質量指數(BMI)超過30,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位居全球擁有最多肥胖人口的國家。
「肥胖者數量超過美國」中國公布官方最新數據:逾50%成年人過重 https://bit.ly/3mLqnbh
全國第一胖縣 台東成功鎮組「甩肉」聯盟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10-06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台東縣過重或肥胖比例是全國第一名的縣市,縣府連續三年在各鄉鎮推動減重運動,想擺脫惡名,成效有限,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機關、公司、社團簽署「健康聯盟」公約,一起減少致胖環境因子,包括辦活動、開會的便當多選減糖、低脂、高纖維的食材,飲料減糖或無糖,步道增設熱量標示等。
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的機關學校、體育會、愛鄉協會等共同簽署「健康聯盟」公約。(記者王秀亭攝)
成功鎮衛生所號召鎮上的機關學校、體育會、愛鄉協會等共同簽署「健康聯盟」公約。(記者王秀亭攝)
衛生署公布台東縣十八至六十四歲成人過重比例高達四十八點三%,遠高於全國平均四十四點一%,國中生過重比也是高出全國六%,是全國過重比例最高的縣市,縣衛生局從一百年起號召縣民揪團減重,連續三年共有一萬八千九百四十四人次參加減重活動,共減掉近三萬公斤的肥肉,平均一個人減掉一點六公斤。
衛生局保健科表示,透過減重讓縣民健康加分其實是「長期抗戰」,導致肥胖因素多元,其中飲食習慣影響最大,短時間難以改變所有人的飲食觀念,因此各鄉鎮衛生所這幾年努力改善在地的「致胖環境」,例如餐飲業者配合在店內菜單標示飲食熱量,至今全縣已以四十四家業者配合標示,便當以湯取代養樂多或飲料等。
成功鎮衛生所今年改變單打獨鬥的宣導方式,而是邀請成功鎮各單位簽署健康聯盟公約,獲得在地機構學校、里長、林務局成功工作站、成功鎮體育會及愛鄉協會等認同,未來簽署公約者提供或販賣的食物要朝減糖、脫油、低脂、高纖維的目標製作,活動時鼓勵多喝開水、飲料改為減糖或無糖、餐飲業者標示食物熱量、增設步道熱量標示、鼓勵母乳哺育及改進戶外休閒遊憩設施的便利性等。
成功鎮衛生所表示,第一階段由各公立機構帶頭做,逐漸影響鎮民後,其他單位或商家也會跟著做,才能逐步改善成功鎮內的致胖環境。
----------------------------------
對抗肥胖 民團、國健署推立法
李昀澔 2014/10/05 18:53 點閱 255 次
衛福部國健署與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分推《國民營養法》及《肥胖防治法》立法,以解決國人日益嚴重的肥胖問題。(photo by維基百科)
【台灣醒報記者李昀澔台北報導】為解決日益嚴重的民眾肥胖問題,立委廖國棟等人擬推動《肥胖防治法》立法,並規範高含糖食品課徵「肥胖防治捐」。肥胖症衛教防治學會理事、減肥醫師劉伯恩表示,有關如何定義「高含糖」並非立法門檻,而是各界應建立高含糖食物不屬於營養必需品、過量攝取對健康有害的概念,就能比照「菸捐」,將相關稅收挹注於肥胖防治。
有關被稱為「高糖稅」的肥胖防治捐如何定義高含糖食品,例如糖分需占食品總熱量幾成以上算是「高糖」,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劉伯恩分析,不同種類的食物標準各異,學會透過國人每天攝取的正餐及零食熱量估算,並區分成人及兒童標準。
「這個月將召開公聽會,廣邀各界討論《肥胖防治法》草案,希望能儘快進入審查程序。」廖國棟坦言,無論是民間版的《肥胖防治法》,或衛福部國健署推動多年的《國民營養法》,對國人健康影響都至關重大,但由於外界往往認為牽涉議題「缺乏急迫性」,關注程度遠不如近年頻頻翻修的《食安法》。
廖國棟指出,《肥胖防治法》與《國民營養法》部分概念重疊,他個人並不排斥單獨或合併立法。國健署副署長游麗惠則表示,若收到民間版的《肥胖防治法》草案,會先評估食品標示及廣告等規範是否與《食安法》重疊,也可能另提行政院版本付委,但現階段國健署仍以推動《國民營養法》立法為主。
事實上,《國民營養法》已討論多年,在2011年時草案成形,但至今未有定案。該法案參考歐盟、英、日及南韓法律,主要規範國民營養調查與監測、健康建議營養素種類及攝取量基準、農業生產配合、營養教育推動、食品及餐飲場所營養訊息提供等項目。
「推出《國民營養法》草案至今已召開3次公聽會,立法作業絕非完全停滯。」游麗惠透露,目前仍在討論的部分,包括外界建議納入家長代表參與監督各級學校團膳的相關條文,但由於牽涉教育部主管的《學校衛生法》業務,因此仍在研議如何避免重疊。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