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存款有達標嗎?40歲以下平均存錢金額曝光!超過2成毫無存款
2024-11-14 16:02 ? 你的存款有達標嗎?40歲以下平均存錢金額曝光!超過2成毫無存款-風傳媒 https://bit.ly/3UV5r5z
40歲以下的平均存款只有13.6萬元,有23.2%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存款。(示意圖/取自pixabay)
40歲要存多少錢才夠?物價高、房價高,唯獨薪水上升的幅度趕不上,加上這個時代有更多元的娛樂方式,想存到錢更是難上加難,根據yes123求職網調查,40歲以下的平均存款只有13.6萬元,有23.2%的人表示,自己沒有存款;甚至有39%表示,自己有財務赤字。
你的存款有達標嗎?40歲以下平均存錢金額曝光!
據yes123求職網,2024年3月份的調查,個人名下的平均總存款達到13.6萬元,不僅比去年的12.4萬元高,也略高於前年的13.2萬元,恢復至2020年的水準。然而,調查同時指出,約23.2%受訪者表示自己完全沒有存款,創下新高紀錄,這個「零存族」的比例超越去年的22.1%和前年的20.3%。
對此,就有網友在Threads上貼出這個調查數據,並寫到如果對金錢焦慮的話,記住這個調查數字,你比你想像中的還要好。貼文下方吸引眾多網友回應,「40歲以下平均存款13.6萬?低到太扯了吧」、「為什麼脆上每個人的對賬單隨便就是幾百幾千萬的,連ETF都是隨便幾百張,台灣人這麼有錢嗎」、「說實話,你只是從很糟糕的人群裡面告訴自己沒有那麼糟糕,但其實還是在那群糟糕的團體裡」、「台灣平均月薪六萬耶,平均都月光歐好強」。
你的存款有達標嗎?40歲以下平均存錢金額曝光!超過2成毫無存款-風傳媒 https://bit.ly/3UV5r5z


家庭儲蓄創新高!新竹縣市存款最多 基隆、宜蘭、台東存款最少
林伶潔家庭儲蓄創新高!新竹縣市存款最多 基隆、宜蘭、台東存款最少 | 信傳媒 https://bit.ly/4dAeQH5
2024年8月19日 週一 下午6:30
半導體重鎮所在地的新竹縣市,以可支配所得平均145.1萬元、142.93萬元位居第一與第三名。(照片來源/信傳媒編輯部)
行政院主計總處公布112年家庭收支調查。疫情後,就業市場恢復穩健,民眾整體薪資提升,挹注家庭可支配所得增加,再加上股市上漲,也推升了財富效果。根據統計數字,112年,台灣每戶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113.7萬元,與111年相比,增加了2.5%。剔除戶量因素後,每人可支配所得平均數為40.7萬元,與111年相比,增加了4.0%,看起來是增加,若考慮今年比111到113年的物價指數上漲,其實根本增加0.5%不到,有些縣市還縮水。
每戶所得平均113.7萬元,貧富差距微幅減少0.03倍
112年,前20%的家庭,每戶所得平均230.2萬元,較111年增加2.6%;後20%的家庭,每戶平均所得為37.6萬元,與111年相比,增加3.0%。貧富差距差了6.12倍,比111年微幅減少了0.03倍。
若以縣市區分,最賺錢的半導體所在地—新竹市,以可支配所得平均145.1萬元位居冠軍,政經中心台北市以144.82萬元退居第二,同樣是科技業重地的新竹縣則以142.93萬元位居第三。而倒數三名則是平均可支配所得78.95萬元的台東縣、80.27萬元的嘉義縣及86.86萬元的花蓮縣。
與111年相比,每戶平均多花了2萬7千元
再仔細分析,112年,全體家庭消費支出總計有7兆8551億元,較111年增加5.0%,而平均每戶消費支出86.1萬元,比111年多花了3.2%,也就是說與111年相比,每戶都多花了大約27552元。
就消費支出的內容觀察,國人在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等方面花費最多,占24.1%。其次,隨著國人平均壽命的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醫療保健支出也增加到17.7%,在食品飲料及菸草等部分則占了15.3%。
家庭儲蓄創新高,平均每戶存下27.5萬
雖然物價上漲導致消費支出的增加,但在儲蓄方面,112年國人平均每戶還是存下了27.5萬元。雖然與111年的平均27.4萬元相比,僅微幅增加了0.5%,但仍舊是創下歷史紀錄的新高。
以區域來看,新竹縣市可以說是賺得多存的也多。112年,新竹市因所得增加,以平均儲蓄36.86萬元奪冠,與111年相比,增加了5.28萬元;新竹縣以36.09萬元進追其後,因消費支出的增加,與111年相比少了4.65萬元。台北市以35.43萬元位居第3,與111年相比,多存了7000元。
台東縣則因支出增加,家庭儲蓄平均只有17.54萬元,為全台最低,與111年相比,少了3.98萬元。基隆市與宜蘭縣則分別是倒數第二、三名,基隆以平均儲蓄17.77萬元,宜蘭以18.61萬元敬陪末座。
不過,主計總處官員補充說明,此調查是以當年度所得下去計算,家庭儲蓄統計未納入房地產、股票,以及過往累積的存款等項目,因此負儲蓄不等於就是貧窮
家庭儲蓄創新高!新竹縣市存款最多 基隆、宜蘭、台東存款最少 | 信傳媒 https://bit.ly/4dAeQH5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https://bit.ly/3EdDzkz
主計總處統計,去年國內家庭平均每戶儲蓄27.4萬元,創下歷年次高,比2021年略降一點而已,調查顯示,因為疫情緩和,民眾開始報復性旅遊,因此消費支出成長會大於所得,但儲蓄數字還是處於高檔,不過關於目前物價越來越高,也讓年輕人好奇,如果住在天龍國,1個月要花費多少才夠?這讓不少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認為至少3萬5,也有人覺得每個月至少花5萬塊,才能活得像人。
有民眾認為1個月至少花費5萬塊,才能活得像人
有民眾認為1個月至少花費5萬塊,才能活得像人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有民眾認為1個月至少花費5萬塊,才能活得像人。
每個月能存多少錢已經是現在年輕人的討論話題,根據主計總處統計,2022年每戶家庭平均的儲蓄達到27.4萬元,創下歷史次高,僅次於2021年的27.5萬元。主計總處表示,因為受到疫情影響民眾減少旅遊、餐館等消費,儲蓄的平均值才會在高檔,不過雖然儲蓄創歷史次高,但物價持續攀升,有網友好奇發問「天龍國」每個月平均要花費多少錢才夠。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民眾:「4到5萬塊差不多。」
民眾:「應該至少要5萬塊。」
民眾:「2萬到3萬要吧。」
貼文曝光迅速引起討論,有人認為至少3萬5,甚至還有人說5萬才能勉強活得像人。另外網友也分享自身經驗,車貸加上房貸等固定花費,每個月10萬元是基本。
民眾:「因為我覺得物價相比而言真的太高了。」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民眾:「日常的住行然後吃,還有水電那些家用真的是5萬也不夠,其實1個人這樣5萬不夠。」
讓民眾有感的除了房租,吃的物價也是持續飆漲。
民眾:「我朋友都很省他都自己煮。」
民眾表示通常吃一餐就要2、300元,食的花費感受高
民眾表示通常吃一餐就要2、300元,食的花費感受高
© 由 三立新聞網 提供
▲民眾表示通常吃一餐就要2、300元,食的花費感受高。
民眾:「一般吃一吃就要2、300塊,所以覺得『食』感受很深。」
物價攀升,薪水卻漲的無感、荷包越來越扁,一個月所需的花費同時也越來越高。
去年每戶家庭平均儲蓄27.4萬 創歷年次高 https://bit.ly/3EdDzkz


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2023/05/27 07:20
  疫情三年,台灣人危機意識大增,拚命儲蓄,國民儲蓄毛額及儲蓄率均創新高。
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5xAKXM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台灣民眾的儲蓄率在武漢肺炎肆虐時,達到歷史高點,根據行政院主計總處數據顯示,2021年是42.91%;2022年是41.33%。這數據代表著台灣人每賺100元,幾乎有42元是存起來。
 儲蓄率就是國民儲蓄毛額除以國民所得毛額再乘以100%的數值,我國政府最早有統計數字的年份是1951年,儲蓄率是15.86%,那時國民政府剛來台灣,整體社會都處於極度貧窮,但人民還是保有儲蓄的習慣,這個數字相較美國,簡直是不可思議的高,2022年12月美國民眾的儲蓄率是3.4%, 這數值還是去年最高點。
 台灣民間儲蓄的財富相當驚人,主計總處的統計,2019年底國民儲蓄毛額是6兆7350億元,儲蓄率是34.74%;2020年疫情爆發,當年底國民儲蓄毛額即跳升到7兆9409億元,一年增加了約1兆2千億元;在2021年底,國民儲蓄毛額是9兆5241億元,儲蓄率42.91%,達到歷史最高峰,國民儲蓄創紀錄,主要背景係武漢肺炎蔓延全球,民眾心理不確定因素大,消費行為收斂所導致,2022年底國民儲蓄毛額為9兆6803億元,民眾存錢行為稍見收斂。
 鄰近的日本2022年的儲蓄率是34%,同樣也是因為肺炎疫情升高造成民眾消費意願縮減;南韓2022年第4季的儲蓄率是33.6%,南韓社會過去10餘年來長期趨勢是消費低迷,民眾寧可把錢存起來以備不時之需,不過日韓的儲蓄率跟台灣比起來,還是小巫見大巫。
密碼台灣》疫情三年 台灣人拚命做這事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45xAKXM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北市家庭儲蓄最高 新竹賺多花也多
2022/08/22 05:30
北市家庭儲蓄最高 新竹賺多花也多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F6H7q
近10年家庭儲蓄統計
竹縣、竹市家庭所得居2、3名
2021年家庭所得前5名縣市
消費與北市相當 儲蓄排名被擠出前3大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一○九.○六萬元,各縣市中,以台北市平均一四三.○六萬、新竹縣一三五.○二萬、新竹市一二九.六七萬元較高;不過,由於新竹縣市消費支出較高,家庭儲蓄前三名為台北市三十六.四五萬、新北市三十三.六三萬及桃園市三十二.七九萬元。
二○二一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一○九.○六萬元、中位數九十二.九一萬元。各縣市中,家庭可支配所得前三名依序為台北市平均一四三.○六萬、新竹縣一三五.○二萬及新竹市一二九.六七萬元;倒數三名則是澎湖縣六十七.六八萬、台東縣七十八.二七萬及嘉義縣七十九.二萬元。
儲蓄倒數前3名︰宜、澎、嘉縣
另外,去年家庭儲蓄前三名依序為台北市平均三十六.四五萬、新北市三十三.六三萬及桃園市三十二.七九萬元;倒數三名則是宜蘭縣十七.八萬、澎湖縣十七.八四萬及嘉義縣十九.二六萬元,其餘縣市均超過二十萬元。
不過,新竹縣市家庭所得名列前茅,家庭儲蓄卻未擠進前三名,主因新竹縣市家庭平均消費支出達一○六.九七萬及一○○.○二萬元,與北市一○六.六一萬元相當,但遠高於新北及桃園的八十多萬元。
若觀察消費結構,新竹縣交通支出十四.九一萬元遙遙領先,遠高於全國平均七.三六萬元,主要是購車及保養費明顯較高,且食品及飲料、教育費用等也較高;新竹市則是食品及飲料支出十六.二七萬元為各縣市之冠,高於全國平均十一.九六萬元,且教育費及房租也較高。
北市家庭儲蓄最高 新竹賺多花也多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PF6H7q
------------------------------------------------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低所得家庭負儲蓄續下滑 13年新低
2022/08/22 05:30
低所得家庭負儲蓄續下滑 13年新低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c8GiRK
所得最低20%家庭負儲蓄金額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根據主計總處「家庭收支調查報告」,二○二一年所得最低二十%的家庭可支配所得約三十五.九萬元、年增一.○二%,消費支出三十七.六萬元、年增○.九五%,低所得家庭連續十五年出現「負儲蓄」,但負儲蓄金額降至一萬七四六五元,為十三年新低,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逐漸縮小。
主計總處官員說明,隨著人口老化速度加快,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六十五歲以上占比高達六成,很多是退休人士,多依賴退休金、存款或子女奉養,經常性收入比較少,但日常消費還是有,所以出現「負儲蓄」現象。不過,這些人不一定「貧窮」或「入不敷出」,因為他們可能擁有財富,而這份報告並未調查財富。
對於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縮小,官員則表示,有些低所得家庭經濟戶長是低薪勞工,由於基本工資調高,加上政府發放疫情補助、振興五倍券等,低所得家庭可支配所得增加,因此負儲蓄金額減少。官員說,只要景氣不是很差,造成大量失業,例如金融海嘯時期,隨著所得成長,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應會逐漸縮小。
主計總處報告指出,二○二一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一○九萬五五四元、年增一.○一%;其中,所得最低二十%家庭,平均三十五萬八五九四元、年增一.○二%,消費支出三十七萬六○五八元、年增○.九五%,負儲蓄一萬七四六五元、年減一○四元。
另外,所得次低二十%家庭,二○二一年平均可支配所得六十六萬二四四○元、平均消費支出五十九萬七○五元,平均每戶儲蓄七萬一七三六元,增加一○二○元,儲蓄率十.八三%。於所得最高二十%家庭,平均可支配所得二二○萬五六九一元、平均消費支出一三四萬一五七五元,平均每戶儲蓄八十六萬四一一五元,儲蓄率高達三十九.一八%。
低所得家庭負儲蓄續下滑 13年新低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c8GiRK


2020台灣儲蓄率將達35.79%,將創逾30年新高。在投資不振的情況下,預估超額儲蓄金額將攀升至新台幣2.4兆元,超額儲蓄率為12.35%。自2013年起,台灣已連續8年超額儲蓄率逾10%,顯示台灣閒置資金充沛,不過,卻不能有效運用於生產投資。   數字說 https://bit.ly/3gh6oyT


美國消費者隱憂乍現:儲蓄率跌破 6%、遲繳車貸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2 年 07 月 20 日 15:45 | 分類 財經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美國消費者隱憂乍現:儲蓄率跌破 6%、遲繳車貸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PwWg6H
著通膨持續高漲,美國部分消費者開始陷入危難困境,不但儲蓄率下滑,較為貧窮的車貸貸款人也開始延遲償款。證據顯示,所得偏低的美國民眾是主要受創族群,但零售業界預測,物價高漲終將影響到中產階級。
英國金融時報20日報導,佛州食物救助組織「Feeding Tampa Bay 」總裁Thomas Mantz表示,據他觀察,本已從疫情高峰降溫的食物匱乏問題,最近又開始加劇。他的組織目前每週得為民眾供應165萬份免費餐點,高於疫情爆發前的125萬份,多數是提供給藍領階級。Mantz說,過去5~6個月,隨著通膨飆高,愈來愈多民眾需要組織服務,許多人一口氣打兩三份工。
儲蓄率降低是一大警訊。據美國商務部統計,今年個人儲蓄率跌破6%,2013年來首見。諸如摩根大通、花旗及富國銀行等大型銀行都開始為逆風做準備,上一季增列的備抵呆帳合計超過10億美元。摩根士丹利研究顯示,信用最低的車貸貸款人中,超過正常償還日30天、60天仍未繳款的貸款人,比例已突破疫情剛爆發時的水位。
PNC金融服務集團執行長Bill Demchak預測,經濟可能會有麻煩的時間點落在2023年中,而不是接下來六個月。他說,聯準會(Fed)必須減緩經濟、進而控制住通膨,這項任務的難度比市場預期高,花的時間也會比大家想像還久。
Inflation Insights創辦人兼總裁Omair Sharif指出,美國經濟分析局(Bureau of Economic Analysis)的數據顯示,經過通膨調整後1~5月食物支出大減5.5%,為1973年以來減幅最大的四個月。他發現,消費者幾乎每一樣東西都少買,令人意外。
美國折扣零售連鎖店Ollie’s Bargain Outlet執行長John Swygert 6月曾表示,低所得消費者來店次數大為減少,他們現在大都只買必需品。隨著汽油及雜貨價格上漲,預測中產階級會是下一個面臨壓力的族群。
亞特蘭大聯邦儲備銀行「GDPNow」模型的即時預測顯示,截至7月19日,美國2022年第2季(4-6月)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預估為-1.6%。美國消費者隱憂乍現:儲蓄率跌破 6%、遲繳車貸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PwWg6H


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作者 MoneyDJ | 發布日期 2021 年 12 月 03 日 15:30 | 分類 理財 , 財經Telegram share !follow us in feedly
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疫情不確定性和疲憊感讓美國人習性大變,原本花錢如流水,現在卻成了超級守財奴,儲蓄率衝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新高。 
華爾街日報2日報導,紐約聯準銀行表示,過去兩年來,美國家庭攢下了接近1.6兆美元的「超額儲蓄」,這筆資金遠超過財務顧問建議的3~6個月緊急儲備金。新冠肺炎爆發後,人們開始存錢以備不時之需,眼看擺脫疫情之日遙遙無期,眾人一方面為了安全繼續存錢、一方面也是因受困家中無處花錢,致使個人儲蓄率飆至二次大戰以來之最。
美國儲蓄率連四季打破空前紀錄後,回落到2019年水準,但是專家認為,民眾太過擔憂最壞狀況發生,不願動用緊急存款。如今Omicron變異株再次威脅穩定,大家會繼續囤積現金。
過度儲蓄有何影響?美國GDP 三分之二來自消費開支,大家不肯花錢將阻礙經濟擴張。另外,Silver Penny Financial Planning老闆Charlotte Geletka說,通膨持續攀升,坐擁大筆存款有明顯缺點。通膨居高不下,放在銀行的錢會流失價值,但是現金會給人安全感,知道萬一出事時有錢可用。
Geletka表示,幾乎每天都有人打電話問她說,手上存款太多不知如何是好。他們擔心股市估值過高,不願投資。她建議客戶把一部分儲蓄投入市場,並保留其他流動資產以備急用。她說,必須留在市場裡,資金成長幅度才會超過通膨,維持投資有其必要。美國人因疫情從月光族變守財奴,儲蓄率創高 | TechNews 科技新報 https://bit.ly/3lBfMC8


家庭儲蓄排行榜揭曉! 新竹很會賺也很敢花擠不進前三名
家庭儲蓄排行榜揭曉! 新竹很會賺也很敢花擠不進前三名 https://bit.ly/3dQAwom
2022年8月23日 週二 上午7:01
根據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109.06萬元,各縣市當中,台北市平均143,06萬元排名第一,新竹縣和新竹市則分居二、三名。只是新竹縣市民眾所得高也比較會花錢,擠不進家庭儲蓄前三名,家庭儲蓄前三名為台北市、新北市和桃園市。(彭清仁報導)
據主計總處調查資料顯示,去年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數109.06萬元,各縣市中當中,家庭可支配所得前三名分別是台北市143.06萬、新竹縣135.02以及新竹市129.67萬元。倒數三名則是澎湖縣67.68萬、台東縣78.27,以及嘉義縣79,2萬元。
新竹縣市家庭所得名列前茅,家庭儲蓄卻無法擠進前三名,主要原因是新竹縣市家庭平均消費支出達106.97萬元和100.02萬元,和台北市的106.61萬元差不多,但遠高於新北及桃園的80多萬元。另一項有趣數字,新竹縣交通支出14.91萬元遙遙領先,遠高於全國平均7.36萬元,主要是購車及保養費明顯較高,且食品及飲料、教育費用等也較高;尤其新竹市的食品及飲料支出高達16.27萬元,高居全國第一,食品飲料全國平均是11.96萬元。
據了解,新竹地區貧富差距相當大,以竹科人雲集的新竹市關新里為例,是全國最富有的里,全里6000人就有近20家診所,內灣老街所在的橫山鄉,全鄉1萬2000人,卻只有1家診所,各項資源都嚴重失衡
家庭儲蓄排行榜揭曉! 新竹很會賺也很敢花擠不進前三名 https://bit.ly/3dQAwom


今年台灣儲蓄率將達35.79%,將創逾30年新高。在投資不振的情況下,預估超額儲蓄金額將攀升至新台幣2.4兆元,超額儲蓄率為12.35%。自2013年起,台灣已連續8年超額儲蓄率逾10%,顯示台灣閒置資金充沛,不過,卻不能有效運用於生產投資。   數字說 https://bit.ly/3gh6oyT


儲蓄已非來自家庭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9日, 2018
我國儲蓄結構變化
國民儲蓄毛額是國民儲蓄淨額加上固定資本消耗,以105年而言,國民儲蓄淨額是3.39兆元,加上固定資本消耗後的國民儲蓄毛額是6.06兆元,國民儲蓄毛額除以國民所得毛額(GNI)即是國民儲蓄率34.3%。
■國民儲蓄淨額係家庭儲蓄、政府儲蓄及企業儲蓄三者之和,以105年而言,家庭儲蓄為1.04兆元、企業儲蓄為2.06兆元、政府儲蓄為0.3兆元。
儲蓄這兩個字很淺白,人人能懂,但想法未必一樣,多數人心中的儲蓄應該是存摺裡的錢。民國五、六十年代因應投資所需資金,政府鼓勵大家多儲蓄,當每個家庭都把省吃儉用的錢存入銀行,銀行才有充裕的資金貸給企業買設備、蓋廠房,隨著設備更新生產活絡了,經濟才得以發展。
那個年代鼓勵儲蓄的政策有用嗎?有用,我們的家庭儲蓄率由個位數逐年升至三成,這個儲蓄讓企業得以自銀行順利取得資金,也讓政府得以公債取得資金進行建設,若沒有這些儲蓄,台灣是不可能創造出經濟奇蹟的。
不過,該注意的是,總體經濟所談的儲蓄並非存摺裡的存款,存摺裡的存款是累積多年的儲蓄存量(stock),然而這裡談的儲蓄是流量(flow),是當年度所得用於消費後的閒錢,因此消費少一些,儲蓄就多一些,在經濟發展初期,為因應投資資金需求,通常都不會鼓勵消費,迨所得漸增,資金不虞匱乏,這時才會鼓勵消費,因為消費的擴張亦有利於經濟成長。
也正是這段經濟發展的經驗,讓我們不知不覺就把儲蓄和家庭連在一起,並且經常以民間消費的變化來解釋儲蓄率的升降,當儲蓄率升高,我們就認為:「一定是消費趨緩。」而當儲蓄率下滑,我們也自然會以為:「是消費趨於熱絡。」
這個總體經濟的連動關係,在過去是對的,但近年隨著台灣經濟的變化,此一連動關係已日趨疏離。台灣儲蓄率的升降已不再取決於民間消費的變化,而是取決於企業儲蓄,也許有人會問:「企業也有儲蓄?」沒錯,企業的未分配盈餘就是儲蓄,只是以往儲蓄約有七成來自家庭部門,因此儲蓄率的升降取決於家庭部門,但近年情勢已變,家庭儲蓄日趨式微,企業儲蓄後來居上,近五年(101~105)我國儲蓄已有近六成來自企業部門,而這個變化已顛覆了過去半個世紀消費、儲蓄的連動關係。
以105年而言,企業儲蓄高達2兆元,是家庭儲蓄1兆元的兩倍,兩者的差距正急速擴大,這個變化非常驚人。由此可知,近年我國儲蓄率之所以連年升破33%、34%,並非得力於家庭儲蓄的升高,也非由於民間消費趨於緊縮,全是企業儲蓄成長太快所致。
而這也呼應了日前才完成的工商普查,工商普查顯示台灣企業利潤率於105年升至8.70%,創下民國六十年以來十次普查最高,正因為有這麼高的盈餘,既不去投資,也不拿去加薪,自然就出現這麼高的企業儲蓄了,而這麼高的儲蓄不去投資,當然不是好事
從昔日政府鼓勵儲蓄,到今天儲蓄氾濫難以引導到投資,從家庭儲蓄一枝獨秀到企業儲蓄後來居上,半個世紀之間的變化實在太大。總而言之,近年家庭儲蓄下滑說明所得停滯日趨嚴重,而企業儲蓄升高反映民間投資觀望,兩者皆是危機,都不容輕忽。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超額儲蓄率連5年逾1成 閒置資金過多
By 聯合財經網, money.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30日, 2017
A- A+
2017-08-30 15:12 中央社 記者陳政偉台北30日電
據主計總處統計,超額儲蓄率連5年超過10%,顯示閒置資金過多,但明年政府固定投資成長逾1成,為9年新高。國發會也認為,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公共投資,可帶動點火。
主計總處在5月公布國民所得統計的預測,105年超額儲蓄率13.7%,106年則為13%。即從102年以來,連續第5年超過10%,顯示閒置資金過多。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也提過,近年來外資投資台灣不振,規模約在每年100億美元左右,但事實上台灣並不不缺錢,應該進一步引導國內外企業投資。
據主計總處8月國民所得統計最新預測,106年固定投資實質成長率2.13%,預測107年也成長2.68%,是103年以來最高水準;國內投資率也由105年的20.17%,逐步回升至107年的20.68%。
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公共投資,主計總處估計,107年政府投資規模將達新台幣5134億元,增加11.2%。因此,在固定投資方面,政府部分實質成長率達10.59%,為近9年最高。
國發會經濟發展處處長吳明蕙表示,由於政府積極推動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擴大公共投資規模,加以半導體先進製程投資可望延續。
政府扮演投資點火角色,她強調,國家級投資公司、台杉投資管理顧問股份有限公司,由國發基金參與投資40%股權,未來將優先募集物聯網、生技及其他五加二產業創新投資基金。
吳明蕙解釋,五加二產業創新計畫也已陸續推展,並具初步成效,例如德商達德與雲林縣政府與簽署合作備忘錄,預計推動近新台幣2000億元的綠能投資。


國人不敢投資、不敢消費...... 超額儲蓄率連5年逾10%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工商時報【于國欽╱台北報導】
行政院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預測顯示,今年我國超額儲蓄率連續第五年逾一成高達13.0%,五年累計超額儲蓄近11兆,顯示閒置資金過多,若不引導至民間投資、公共建設,而使其流入資本市場炒房、炒股,將不利台灣經濟穩定發展。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國民可支配所得減掉消費就是儲蓄,由於消費動能趨弱,今年國民儲蓄毛額仍近6兆元,占國民所得毛額達33.6%(儲蓄率),這已是連續第四年逾33%。
若儲蓄能被引導到民間投資、公共建設,則有利於國家經濟的發展,但近年由於投資一直起不來,併計民間投資、公共建設的投資毛額估計今年也僅3.6兆元,投資率僅20.6%,較金融海嘯前的23%以上,明顯下滑。
國發會表示,近年台灣投資率確實偏低,甚至低於日、韓、港、星,也因此政府所提出的八年八千億的前瞻基礎建設,正是希望藉此激勵民間投資。
然而,主計總處甫完成的這份預測,雖然上修今年民間投資成長率至1.95%,但是這一成長率依舊是近五年最低,龐大的儲蓄依舊難以導入投資,因此「超額儲蓄」高達2.3兆元,這已經是連續第四年超過2兆,近五年累計的超額儲蓄已將近11兆,國內閒置資金快速增加。
主計總處官員表示,這些閒置的資金如果沒有導入投資、建設,極可能會流入房市、股市炒高房價、股價,對台灣經濟帶來更大的風險。
國發會主委陳添枝對此也表示,國內金融機構一大堆爛頭寸想貸出去,而風力發電等綠色產業也想向銀行貸款進行投資,但礙於銀行無法評估風電等綠色產業的投資風險,使得儲蓄難以導入投資,這個結構上的問題使得超額儲蓄持續升高。
陳添枝表示,為解決這個結構問題,金管會正與銀行業者洽談規劃「綠色金融保證機制」,這有點類似中小企業信保基金,但不是由政府拿錢出來百分之百承擔風險,未來這個機制一旦建立,錢就可以導入投資,如此一來即可以紓解閒置資金過多的問題。


 

企業儲蓄占國民儲蓄55%
By 于國欽,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五月 28日, 2017
國民儲蓄是指未被消費掉的所得,包括家庭儲蓄、企業儲蓄及政府儲蓄,過去國民儲蓄淨額有6、7成來自家庭儲蓄,但自2010年以來企業儲蓄後來居上,近年約占55%。
由此可知,家庭消費下滑,儲蓄便升高,儲蓄率自然也同步上升。儲蓄升高是好是壞?得視儲蓄能否導入投資,若能導入民間投資(不是投資股票)、公共建設,自非壞事。藉儲蓄減去投資(即超額儲蓄)可以評量儲蓄是否適當,而超額儲蓄占GNI比率即為超額儲蓄率。
超額儲蓄太多表示銀行游資過多,儲蓄難以導入投資,也就是意味著資金閒置嚴重,這不是好事。台灣超額儲蓄率於1987年曾經高達17%,隨後藉由六年國建引導至投資,1990年代不到4%,近年投資動能不足,自2013年起已連續5年逾10%。


 

台灣金融知識指數 亞太區第2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6-12-30
〔記者李靚慧/台北報導〕萬事達卡公布最新金融知識指數調查(Mastercard Index of Financial Literacy),台灣整體金融知識指數(71.1)不但大幅超越亞太平均值(63.5)、高居亞太區第2名,僅次於新加坡,更連續5年稱霸兩岸三地。
萬事達卡指出,根據該調查資料,台灣整體金融知識指數(71.1)不僅大幅超越亞太區17個受訪地區中的平均值(63.5),更高居亞太區第2名。進一步分析三大分項指標,台灣民眾在「基本金錢管理」的得分為67.5,排名亞太區第5名;在「理財規劃能力」上,台灣民眾更是以81.8分,連續兩年蟬聯亞太區之冠。
此外,台灣民眾對於投資也相當重視,在「投資能力」上以64.1位居亞太區第3名,顯見理財投資已成為有薪階級的必修課題。
其他市場方面,新加坡此次以71.3首次奪下第一名,台灣與紐西蘭則以71.1緊追在後,並列第2,香港則是以68.6位居第4名。萬事達卡觀察,為了對抗不確定性,台灣民眾在「財務規劃」的各項子指標中,表現均為各市場之冠,包括「每月定期儲蓄」、「準備3到6個月的急用金」、「提早擬定理財計畫」均充分反映台灣民眾未雨綢繆的習慣。

====================================

金融教育向下扎根 王儷玲:台灣儲蓄率33% 高出其他國家一倍
nr.news-republic.com查看原始檔

為響應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金融組織於今年3月14日至20日舉辦的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Golbal MoneyWeek),金管會今(14)日舉辦「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啟動儀式」,金管會主委王儷玲表示,台灣儲蓄率高達33%,幾乎高出其他國家平均17%的一倍,因此,建立正確消費金融觀念很重要,金融教育應從小開始扎根。

國際兒童及青少年金融組織(Child & Youth Finance International)於2012年成立,總部位於荷蘭阿姆斯特丹,由金融機構、國際組織、學術機構及政府機構捐助設立的非營利組織,其董事成員包含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 及聯合國兒童基金會(United Nations Children''s Fund)等國際機構代表,該組織致力於推動兒童及青少年金融教育,並自2012年起開始舉辦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Global Money Week),至2015年的金融週已有124國家參與,全球超過3,000場金融宣導活動在該週舉行,560萬位兒童與青少年(大專以下學生)在該週一同參加金融知識教育活動。該組織為培養兒童與青少年養成正確的消費習慣及學習管理金錢的能力,將今年金融週的活動主題訂為「聰明儲蓄一起來」(Take part. Save Smart!)。

為響應國際金融週的活動,並帶動社會各界對金融教育的重視,金管會於今日舉辦金融週啟動儀式,王儷玲表示,台灣擁有高儲蓄率平均有33%,遠高於其他國家平均的約17%,且台灣金融教育做得比其他國家好,希望藉由全球兒童及青少年金融週活動,讓世界看到台灣、讓台灣更富裕、讓下一代更會做投資理財。

金管會表示,為讓於金融週活動更多元豐富,不僅透過金融周邊機構安排一系列金融教育課程或活動,也結合民間機構財金智慧教育推廣協會共同參與,舉辦小學生金融知識競賽;而活動的型態則包括了動態與靜態的活動,動態的活動如開放學校參訪股票博物館、證券交易所、期貨交易所、櫃檯買賣中心,及櫃買中心辦理金融科學教育之旅,及靜態的活動如評議中心在Upaper刊登金融相關四格漫畫,亦有邀請金融專業人士走入校園與社區進行金融知識宣導,讓金融週的活動更加豐富活潑。

-----------------------------------

小民入不敷出 家庭儲蓄率再降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5-02-04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國內大額存款雖持續增加,但因薪資停滯、物價上漲,平均家庭儲蓄率是下降的。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2013年國內819.2萬戶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19.4萬元,較2012年減少1605元;家庭儲蓄率降至20.62%,為近36年來第3低。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2013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94.2萬元,較2012年增加2.02%,平均每戶消費支出74.8萬元,增加2.78%;由於消費支出增幅大於可支配所得,2013年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19萬4286元,較2012年減少1605元;平均家庭儲蓄率20.62%,較2012年降低0.59個百分點。
其中,低所得家庭更是連續7年負儲蓄,別說有存款了,平均每戶還透支2萬1932元,面臨「入不敷出」的窘況;次低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只有6.44%,平均1年僅儲蓄3萬7575元。相較之下,所得最高20%家庭,平均每戶一年可以存下63.8萬元,儲蓄率高達33.88%。
對於家庭儲蓄率下降、低所得家庭「負儲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國內經濟成長的果實,受薪階級吃不到,因為分配出了問題。近來政府一再宣稱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但企業賺了錢卻不加薪,勞工根本無法受惠。
林向愷指出,低所得家庭透支的問題,原本是景氣好時就沒了,現在變成長期「負儲蓄」,中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偏低。低所得家庭連「預防性儲蓄」都沒有,中所得家庭儲蓄也不足,若遭遇疾病、失業等重大變故,將無法應付,生活品質也很差,導致相對剝奪感嚴重。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

2014-08-25
去年降至20.62%僅19.4萬元
記者鄭琪芳/專題報導
薪資停滯、物價漲不停,家庭儲蓄率下降。行政院主計總處調查,去年國內八一九.二萬戶家庭,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僅十九.四萬元,較前年減少一六○五元;家庭儲蓄率降至二十.六二%,為近三十六年來第三低,僅高於二○一一年的十九.七一%及二○○九年的二十.五%。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家庭儲蓄率
近10年家庭儲蓄率
根據主計總處資料,去年平均每戶可支配所得為九十四.二二萬元,較前年增加二.○二%,平均每戶消費支出七十四.七九萬元,較前年增加二.七八%;由於消費支出增幅大於可支配所得,去年平均每戶儲蓄金額及儲蓄率都較前年降低,不僅低所得家庭連續七年負儲蓄,次低所得家庭儲蓄率也只有六.四四%。
支出增幅大 存錢更困難
就消費支出內容觀察,以住宅服務、水電瓦斯及其他燃料占二十四.三%最高,食品飲料及菸草占十六.三%次之;而隨著國人平均壽命延長,衛生保健觀念增強,醫療保健支出比重也達十四.七%。
對於家庭儲蓄率下降、低所得家庭「負儲蓄」,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表示,國內經濟成長的果實,受薪階級吃不到,因為分配出了問題;近來金管會一再宣稱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但企業賺了錢卻不加薪,政府可以放任嗎?
生活品質差 剝奪感嚴重
林向愷指出,低所得家庭透支的問題,原本是景氣好時就沒了,現在變成長期「負儲蓄」;低所得家庭食、衣、住、行等必要開銷就超過收入,連「預防性儲蓄」都沒有,若遭遇疾病、失業等重大變故,將無法應付,生活品質也很差,相對剝奪感嚴重。


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家庭儲蓄率再降 36年來第3低-去年降至20.62%僅19.

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Facebook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Line 分享學者:負儲蓄惡化 主因分配不均到Google+
2015-08-31
〔記者鄭琪芳/台北報導〕對於所得最低廿%家庭連續八年「負儲蓄」,學者認為,原因不只是高齡化,還有分配不均的問題,雖然GDP仍有成長,但薪資成長停滯,工作貧窮問題嚴重,導致中產階級逐漸消失,影響民間消費成長,國內經濟發展失去活力。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近10年所得最低20%家庭平均每戶儲蓄
不只高齡化 工作貧窮讓經濟失去活力
中央研究院院士胡勝正指出,通常老人與年輕人比較容易出現「負儲蓄」,因為老人靠儲蓄及退休金生活,年輕人則是剛出社會薪水低。而這個情況愈來愈嚴重,一方面是高齡化趨勢,必須存更多錢才能支應退休生活;一方面是年輕人低薪化,且受教育時間拉長,薪水卻沒有增加。
胡勝正認為,低薪問題與分配不均有關,不僅影響總體消費,且造成消費M型化,過去消費最大主力是中產階級,隨著中產階級消失,消費力下降,影響經濟表現。他說,所得分配均化,才有助消費,進而增加生產,經濟才會有活力。
薪資停滯 GDP雖成長多數人「吃不到」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也表示,「負儲蓄」的現象不僅因高齡化,軍公教退休人員也是高齡,但通常不會「負儲蓄」,政府不能老是把問題推給一些不能解決的因素。他指出,自二○○八年至二○一三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可支配所得平均負成長,但同一期間每人GDP卻穩定成長,所以是分配出了問題。
他指出,低所得家庭收入減少,GDP成長是「看得到、吃不到」,但經濟不好時卻受創最嚴重。曾有一位計程車司機向他訴苦,以前景氣好時,每天把多出來的現金擺在一個桶子裡當儲蓄;景氣不好時就很麻煩,一直從桶子裡拿錢,為了省錢,他一天只吃一餐,且開車總是戰戰兢兢,擔心一旦出事沒錢處理。
林向愷表示,今年GDP成長腰斬,低所得家庭「負儲蓄」金額將會更高;低所得家庭沒有儲蓄,那種恐懼感不是政府官員可以體會的;但馬政府有時間罵李登輝,卻沒有時間處理經濟問題,政策一再跳票,經濟表現愈來愈糟。
----------------------------------
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Facebook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Line 分享基本工資3萬 中小企業︰會倒一半到Google+
2017-12-29
公司面臨歇業或出走 更不利台灣勞動環境
〔記者連線報導〕對於總統蔡英文日前表示「最低工資夢想數字為三萬元」,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對勞資雙方將更加不利,且各地物價水準不同、產業別也有差異,恐怕無法一體適用,並要求基本工資必須本勞與外勞脫鉤。
 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更不利勞動環境。(記者劉信德攝)
許多中小企業主認為,公司可能面臨歇業或出走,更不利勞動環境。(記者劉信德攝)
基隆市馗佑鹽燈能量館董事長王添清說,政府如果硬要規定勞工起薪三萬元,那麼台灣中小企業「有一半公司行號倒了了」,原物料漲價等讓老闆傷腦筋,再加上政府政策變來變去,也讓企業主頭痛,企業主成本控管根本很難估算,最後就是倒閉一途,那最後受害的是誰?有保護勞工嗎?
「訂那麼高的薪水,簡直逼企業走上絕路。」宜蘭縣工業會理事長莊清萬經營道路工程公司,他批評,現在經濟每況愈下,基本薪資用喊的沒有用,政府應該首要想辦法活絡經濟。
屏東中洲建設關係企業董事長黃啓倫認為,調整基本工資不能以台北看天下,基本工資如果提升至三萬,對中小企業來說是很大的壓力,會比一例一休引起更大反彈!
桃園四季鋼構董事長賴文祥表示,很贊成基本工資調整為三萬元政策,但前提是要和外勞政策脫鉤,因為幫本國勞工調整薪資,錢還留在台灣,可以帶動經濟,但外勞來台灣學技術,還會把錢帶回家鄉,幫外勞調薪根本沒有一點好處。
新竹慶騰精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興威也認為,基本薪資應該本勞與外勞脫鉤處理,如果本、外勞最低薪資相同,恐怕又會逼企業出走,更不利台灣的勞動環境。
彰濱工業區鹿港區廠商協進會理事長林肇睢表示,因一例一休衍生爭議,造成台灣產業競爭力下滑、勞方收入未增反減、資方經營雪上加霜,現階段若推三萬元基本薪資,結果恐將出現產業競爭力更為薄弱,企業主結束營業或出走外移。
各地物價差異 訂分區工資
在嘉義縣大埔美精密機械園區設廠的賀聲樂器公司董事長李國安建議政府考量各地物價水準、產業別差異,訂定「分區工資」,否則齊頭式平等對產業發展未必是好事。
高雄市一家公關公司老闆徐炳文認為,基本工資調到三萬,若加上勞健保及提撥六%勞退金,雇主實際得支付三萬四、五千元,很多雇主會吃不消,他建議勞健保費檢討調降。
--------------------------
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Facebook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Line 分享小辭典》負儲蓄 就是入不敷出到Google+
2015-08-31
「負儲蓄」指的是某期間內消費支出超過當期可支配所得;按字面解釋就是儲蓄為負值,簡單來說就是「入不敷出」。
舉例來說,當出現「負儲蓄」現象時,家戶就得拿出過往儲蓄、或是舉債,來支應生活所需。依主計總處統計,馬政府執政七年來(二○○八到二○一四年),所得最低廿%家庭平均每戶累積「負儲蓄」已達十五.三四萬元。(記者高嘉和)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