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萬1315個生命畫下的句號 世衛組織宣布伊波拉病毒恐怖疫情結束
閻紀宇 2016年01月15日 12:18

產生縮網址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對伊波拉死者遺體進行消毒(美聯社)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對伊波拉死者遺體進行消毒(美聯社)
世界衛生組織(WHO)14日宣布一項近年人類公衛戰役最重大的勝利:肆虐非洲西部長達2年的伊波拉病毒出血熱(EVD),最後一個疫情熱點賴比瑞亞(Liberia)已連續42天(兩個潛伏期)未出現新病例,終於可以從疫區國家除名。

然而這項勝利是不折不扣的慘勝(Pyrrhic victory):延燒10個國家、2萬8638人感染、1萬1315人死亡、將近2萬3000名兒童淪為孤兒、約1萬7000病後餘生者身心破碎、超過500位公衛人員犧牲。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處理伊波拉死者遺體(美聯社)
賴比瑞亞的公衛人員處理伊波拉死者遺體(美聯社)
2013年12月,瘟疫浩劫揭開序幕

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早在1976年就為人所知,之後出現幾次規模不大的疫情。2013年12月,幾內亞(Guinea)南部一個小村莊美良度(Meliandou),一個2歲小男孩瓦穆諾(Emile Ouamouno)在嚴重的高燒、疼痛、嘔吐、腹瀉與出血之後死亡,他的姐姐、母親與祖母也先後死於類似症狀,這場瘟疫浩劫揭開序幕。

疫情從鄉村直撲都會區,而且跨越國界。2014年3月底,位於幾內亞南方的賴比瑞亞出現第一個病例。2014年5月,獅子山(Sierra Leone)宣告淪陷。之後疫情蔓延到鄰近的奈及利亞、馬利與塞內加爾,並遠渡重洋進犯美國、英國、義大利與西班牙。不過絕大部分的死亡病例都集中在幾內亞(2536人)、賴比瑞亞(4809人)與獅子山(3955人)3國。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區地圖(維基百科)
伊波拉病毒出血熱疫區地圖(維基百科)
獅子山、幾內亞先後脫離疫區

去年11月7日,獅子山率先脫離疫區,舉國歡騰。幾內亞也在去年12月29日除名。但是賴比瑞亞就好事多磨,去年5月9日、9月3日兩度宣告解除警報,但疫情兩度死灰復燃。今年1月14日是第三度宣布,希望不會再生波折。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美聯社)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美聯社)
世衛負責緊急風險評估與人道救援的官員布瑞南(Rick Brennan)表示:「脫離疫區是一座里程碑,邁出非常重要的一步。但是我們必須指出,工作仍未完成,因為疫情還是有可能捲土重來,一部分倖存者的體內仍有病毒。」

解除警報?賴比瑞亞戒慎恐懼

賴比瑞亞公衛當局也是戒慎恐懼,持續密切監控任何疑似病例;該國民眾一旦死亡,遺體必須先進行伊波拉病毒化驗,然後才能入土為安。

當地的一位救護車司機蓋拉(Follay Gallah)去年造訪一處疫情社區後染病,對疫情解除表示欣慰,但也說:「如果我們不把該做的事做好,還是有可能噩夢重演。」

幾內亞的公衛人員為民眾注射伊波拉疫苗(美聯社)
幾內亞的公衛人員為民眾注射伊波拉試驗疫苗(美聯社)
伊波拉病毒潛伏期21天,主要是透過病患與病死者的體液傳染,部分痊癒者體內仍有病毒,造成疫情死灰復燃。另一方面,男性的精液也有可能導致性伴侶感染。儘管各方積極研發試驗,但目前伊波拉病毒還沒有官方核可的治療藥物與疫苗,醫生只能提供支持性治療。

這一波史上最大規模伊波拉疫情爆發,也讓應變遲緩、組織無方的世衛飽受抨擊。布瑞南在14日的記者會上坦承:「大家都認為在疫情爆發之初,世衛與國際社會反應太慢,掉以輕心。事後看來,我們的確有一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更快。未來再發生緊急狀況,各位會看到一個更能即時反應、行事更有效率的世衛組織。」

無國界醫生:關鍵是政治意願

無國界醫生(MSF)主席廖滿嫦14日表示:「我們必須從這次經驗中汲取教訓,以改善未來可能爆發的流行病和被忽視疾病的應對工作。此次應對伊波拉工作不足,並非因為缺少國際手段,而是因為缺少快速調配援助來幫助社群的政治意願。病人和被波及社群的需要,必須放在任何應對工作的核心位置,比政治利益更重要。」

自此次疫情爆發,無國界醫生就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建立治療中心,提供心理支援、健康推廣、監測及追蹤曾接觸感染者人士等服務,總計花費9600萬歐元(新台幣35億元)。在爆發高峰期,無國界醫生在三個國家雇用近4000名當地員工以及逾325名國際員工抗疫,共接收10376名病人,其中5226人確診是伊波拉患者。

-------------------------

09wf02p09wf04p09wf05p  

美國醫生感染伊波拉後痊癒 眼睛再檢出病毒
2015年5月8日 下午2:35 By Ting Kang 康頲
【KTSF】
《新英格蘭醫學期刊》報導,一名美國醫生去年感染伊波拉病毒後被治愈,但幾個月後他的眼睛裡被檢查出病毒,這在美國為首例。
43歲的Ian Crozier去年咋塞拉利昂治療伊波拉病人,9月被診斷感染上病毒,於是返回美國亞特蘭大Emory大學醫院治療。Crozier於10月出院,當時他的血液中已經檢查不出伊波拉病毒。兩個月後,Crozier的一隻眼睛開始發言,眼壓很高,導致眼睛浮腫,繼而引發視力問題。
Crozier返回Emory進行檢查,眼科醫生抽取他的眼液化驗,測出其中含有伊波拉病毒,但是他的眼淚和眼周圍組織中卻沒有病毒,這意味著他對公共衛生不造成威脅。
Crozier接受治療後視力逐漸恢復,但完全康復還需時日。Emory醫院感染病專家Jay Varkey表示,Crozier的病例表明,需要密切觀察伊波拉康復者的眼睛情況,而曾接觸過Crozier的醫療人員也須在接下來的數週關注自身健康狀況。
美國視覺與眼科學研究協會週四在亞特蘭大會議上對這一病例進行了討論,《新英格蘭醫學期刊》週五對此進行了報導。
-----------------------------
伊波拉患者康復 眼球變色、仍有病毒
2015-05-09 06:09:03 聯合晚報 記者黃秀媛╱即時報導
美國一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醫生經過治療,血液裡的病毒全部消滅,顯示他已康復並獲准出院。但是,三個月後,他的左眼球仍發現殘餘病毒,眼球也從藍色變成綠色。
43歲的克洛齊爾 (Ian Crozier)原來身體健康,去年到非洲獅子山協助治療伊波拉病患,卻在9月初檢驗出受到感染。他由專機送回亞特蘭大的艾莫利大學醫院隔離治療,靠呼吸器熬過12天,還洗腎24天。
經過密集治療,他血液和尿液沒再發現病毒,在10月獲准出院。但是,兩個月後他左眼發炎,血壓極高,導致眼睛紅腫,視線模糊、畏光和疼痛,於是返回艾莫利就醫。
眼科的葉醫生 (Steven Yeh)從他的左眼取出一些液體做檢驗,發現裡面含有伊波拉病毒,可是眼淚和眼睛四周組織並沒有病毒。
醫生相信這種情況不會對別人構成傳染風險,不過葉醫生表示這顯示幸運存活的伊波拉患者應特別注意眼睛發炎。
專家已知道伊波拉患者康復後幾個月,精液仍可能有病毒。非洲一些伊波拉患者也出現眼睛問題,甚至失明。
克洛齊爾經過各種藥物治療,視力逐漸恢復,眼睛顏色也恢復正常。他對自己的經歷提出研究報告,發表在「新英格蘭醫學期刊」。他現在又回到非洲研究伊波拉對病人健康的後續影響。
他上個月曾返回母校,田納西州納許維爾的范德堡大學醫學中心發表演講。他的老師,預防醫學主任夏夫納說,眼睛與身體其他免疫系統有點隔絕,可能導致病毒在眼睛殘留。
--------------------
美醫生伊波拉上眼
瞳孔變色視力差
[■克羅澤的左眼已變回藍色,視力仍未完全恢復。]
■克羅澤的左眼已變回藍色,視力仍未完全恢復。
美國一位曾感染伊波拉病毒的醫生,康復兩個月後左眼發炎,視力減弱,瞳孔更變色,證實是伊波拉病毒上眼,但離奇在他的血液、淚水與眼球表面都並無病毒。
44歲克羅澤(Ian Crozier)去年在塞拉利昂義務為世衞醫治伊波拉患者期間染病,在美國喬治亞州埃默里大學醫院接受治療後,同年10月出院,但兩個月後他左眼血壓飆升並患葡萄膜炎,視力轉差,瞳孔由藍色轉為綠色,連左耳聽力都有問題,「整個左邊身就像消失了,是非常黑暗與憂鬱的時期」。
[■克羅澤的瞳孔由原來的藍色(左圖),變成綠色(右圖)。] ■克羅澤的瞳孔由原來的藍色(左圖),變成綠色(右圖)。
左耳聽力受影響
克羅澤返回醫院求診,院方抽取他眼球內部液體化驗後證實帶伊波拉病毒。由於血液、淚水及眼睛表面都沒有病毒,傳染他人的可能性較低,但始料不及的院方在抽取樣本化驗時,並無足夠保護措施,抽取樣本的醫生已自我隔離,進行相關程序的地點亦已經消毒。
[■克羅澤早前在塞拉利昂做義工時,感染伊波拉病毒。] ■克羅澤早前在塞拉利昂做義工時,感染伊波拉病毒。
克羅澤接受類固醇潑尼松(Prednisone)治療後正在好轉,但視力尚未完全恢復,今次是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潛伏於康復者眼睛,意味為伊波拉康復者進行過眼部手術的醫護人員是高危一群。克羅澤同時出現關節疼痛及疲累等症狀,與西非大部份伊波拉康復者情況類似。
美國《紐約時報》

---------------------------------------------------------

伊波拉病毒可留在精液長達半年 女與康復者辦事中標
    www.ettoday.net
    查看原始檔
▲醫學專家表示,伊波拉病毒殘存在精液的時間可長達半年,因此就算病患已痊癒,仍要做好保護措施,避免將病毒傳染給親密的另一半。(圖/示意圖/取自網路)
國際中心/綜合報導 
醫學專家過去曾表示,伊波拉病毒可以透過性行為傳染,且病毒可以停留在精液中約3個月,然而,一名賴瑞比亞44歲的女子今年3月與去年9月便痊癒的康復者性交後兩週,發現自己遭受感染,更因此不幸喪命!專家因此推測病毒停留在精液中的時間可能遠比過去預估的還要長、威力也比所想的還要「強大」。
據悉,該名44歲女子生前表示,46歲的性伴侶於去年9月感染病毒,不久後康復,自己曾在沒有做保護措施的情況下,於今年3月與他從事性行為,推測因此染病。
專家表示,雖然康復者一般不會有再傳染給其他人的機會,但若精液裡仍殘留病毒就另當別論了,因此呼籲康復者在性交前一定要使用保險套,避免因房事而傳染親密伴侶。

--------------------------

16個月死逾萬人 伊波拉疫情趨緩

【記者蕭軒/綜合報導】據世界衛生組織22日公布統計資料,過去16個月共有2萬6,079人感染伊波拉病毒,其中1萬0,823人死亡,死亡病例出現在幾內亞、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目前傳播速度趨緩,世衛呼籲社區提高對接觸者的追蹤,加強阻止傳播。

外交部表示,賴比瑞亞和獅子山的伊波拉疫情已逐漸和緩,但境內仍有數以百計的病例,旅遊警示燈號為紅色,建議國人避免赴該國旅遊。◇

-------------------------------------------------------------------------------

伊波拉威脅大猩猩一代間滅絕45%

5,213
建立時間: 0819 10:58
伊波拉影響大猩猩的人口數量和社交(互聯網)
伊波拉影響大猩猩的人口數量和社交(互聯網)

伊波拉病毒不單影響人類,連其他靈長類動物都受疫情影響。科學家發現,疫情會影響牠們的社交行為,減低生殖能力,可令猩猩在一代間滅絕45%。

剛果共和國大猩猩族群曾在千禧年代爆發伊波拉疫情,法國雷恩大學的研究員觀察了大猩猩在疫情爆發期間和之後的行為,發現「除了增加死亡率和減低生育率,伊波拉病毒也影響了大猩猩的社交行為」。

疫情爆發期間,大猩猩族群會鬧分裂,並把受感染的成員趕離家庭,「有些成年雌性大猩猩被趕到不育的組別,這個現象在沒有受病毒感染的猩猩群中是很罕見的」。

雖然那次疫情爆發距今已經6年,但受感染的大猩猩群內,猩猩數目回升得很慢,似乎其他族群的大猩猩也不願加入,反映疫情或連帶影響了其他族群大猩猩的社交行為。

不過現階段的研究仍屬初步,也需要長時間觀察野生動物數目才理解牠們怎樣回應環境的轉變。

英國《每日郵報》1408414853_f742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