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木的一生」揭秘 溪頭神木樹齡「倒縮」990歲
分享「神木的一生」揭秘 溪頭神木樹齡「倒縮」990歲到Facebook 分享「神木的一生」揭秘 溪頭神木樹齡「倒縮」990歲到Line 分享「神木的一生」揭秘 溪頭神木樹齡「倒縮」990歲到Google+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揭牌啟用後,吸引民眾沿步道健行並觀看神木。(記者謝介裕攝)
2017-09-10 15:37
〔記者謝介裕/南投報導〕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今日舉辦神木廣場環景步道揭牌啟用暨大口森呼吸健行活動後,也揭開倒伏紅檜神木的神秘面紗,其實,神木倒伏後身高、體型並未「縮水」,而是拜科技之賜,丈量技術更加精確,才讓神木硬生生少了整整990歲,附生植物則多達49種,除展現園區生物多樣的特性以外,也讓環景步道別具生態教育意義。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在台大實驗林管處副處長李正和(左2)等人揭牌後啟用。(記者謝介裕攝)
溪頭神木在去年9月11日,因連續豪大雨導致樹頭根部土石鬆軟,無法固定根系而倒伏,台大實驗林管處幾經考量後,決定現址保存,並在神木廣場施作環景步道,費時3個月規劃設計、施工,終在神木倒伏滿周年之際完工並揭牌啟用。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揭牌啟用後,貓頭鷹造型「神木的一生」解說牌,揭開神木樹齡倒縮的原因。(記者謝介裕攝)
台大實驗林管處表示,該環景步道以神木為中心點,長約115公尺並連結彩虹橋步道與廣場,沿途還設立「神木的一生」、「紅檜的生長環境」、「紅檜的蓮根腐」、「紅檜造林」、「紅檜的精油與芬多精」、「紅檜的莖幹與樹皮」、「紅檜的枝葉與種實」、「溪頭神木的著生植物」等解說牌,讓民眾可360度俯視觀察神木不同部位,以及附著植物種類與樣貌。
溪頭神木:樹高38公尺、樹圍1360公分、樹齡1810年
其中,貓頭鷹造型的「神木的一生」解說牌啟用後,立刻成為園區新的亮點,吸引民眾拍照、打卡,大家看了解說牌後也才恍然大悟,原來不是神木倒伏後身高、體型才「縮水」,而是科技進步丈量也變得更加精確,最新資料顯示,神木樹高38公尺、樹圍1360公分、樹齡1810年,較1953年「台大實驗林概況」書中記載,樹高46公尺、樹圍1680公分、樹齡2800年,整整少了990歲。
附生植物則多達49種
至於著生植物方面,包括地生植物26種、藤本植物6種、真附生植物13種及兼性附生植物4種,合計49種,台大實驗林管處希望透過環景步道,民眾可從不同角度、不同面向了解神木與自然生態系的自然變化,讓神木生態保育教育教材的新功能更加落實。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揭牌啟用後,參與「大口森呼吸健行活動」民眾,在神木旁進行毛巾操情形。(記者謝介裕攝)
除此,由環保署主辦的「大口森呼吸健行活動」,也吸引立德溪頭飯店、米堤大飯店、溪頭青年活動中心、孟宗山莊大飯店、夏緹飯店、南投太極美地-茶竹旅遊勝地等溪頭周邊業者踴躍配合,並安排闖關遊戲,讓民眾在森林浴、芬多精氛圍過程中,不但身體獲得應有的舒適及活力,也了解保護自然生態環境的重要性,寓教於樂。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揭牌啟用後,貓頭鷹造型「神木的一生」解說牌成為園區新亮點,吸引民眾拍照。。(記者謝介裕攝)
南投縣鹿谷鄉溪頭自然教育園區神木廣場環景步道今揭牌啟用。(記者謝介裕攝)

「神木的一生」揭秘 溪頭神木樹齡「倒縮」990歲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 https://goo.gl/Bmyy3V


 

1956.6.6 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起火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goo.gl/46B94H

1956.6.6 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起火

twmemory_010207

阿里山神木於1906年被小笠原富二郎技師發現,推估樹齡將近3000年,高約50公尺,之後設置圍欄。在阿里山森林鐵道通車後,成為日本時代臺灣人紀念留影的勝地。
1949年,中華民國政權全面敗逃臺灣。也許是巧合或當地紅檜遭過度砍伐的原因,不到幾年這棵聳立三千年的阿里山神木,竟陸續遭遇嚴重雷擊。1953年的一場雷擊,已使神木嚴重受傷,1956年6月6日下午的大雷雨,神木竟遭雷擊起火,救火不當下燃燒至隔日仍未熄滅,神木至此恐已實質死亡。
就彷彿中華民國這個名存實亡的流亡政權一般,當局於神木死亡後在頂端植入多顆紅檜樹苗,做出神木依然有綠葉存活的假象,就這樣過了30幾年。但該面對的始終還是要來,1997年,一場大雨神木半側崩塌,隔年原地切割放倒。現在到阿里山,僅能看到放倒在旁的神木殘骸。

圖左:日本時代阿里山神木明信片
圖右:1956中國日報神木雷擊起火報導

參考資料 《永遠的檜木霧林原鄉一阿里山》(陳玉峰著)

------------------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阿里山中的神木:阿里山森林的紅檜老樹,位於海拔七千二百尺處,直徑二十一尺,樹圍六十五尺,樹枝以下四十五尺, 全長一百三十五尺,材積一千五百尺,推定樹齡二千年以上,是我國無與崙比的巨木,有「阿里山神木」之稱。

======================

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編輯]

1920年代的阿里山神木明信片

1998年放倒後的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於1906年11月發現,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1]。據統計該樹高53公尺,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公尺66公分,樹幹接者地面處的週圍達23公尺,材積達五百立方公尺,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之一。
由於神木附近為早期日本的伐木區,多是出口外銷,日本人伐木後會進行有規劃的植木計畫,以確保木材使用不殆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林場後持續伐木,因國民政府無植木概念,所以除了阿里山神木等紅檜得以保存外,其餘大型紅檜都被砍伐殆盡。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神木遭到雷擊,上層起火的樹葉落入中空的樹幹內[2],樹心油脂被焚燬,雖然還存活,卻也在不久後即告枯萎。1960年代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軀上種植紅檜幼苗[2],以保持其綠意盎然的樣子。此舉曾遭致批評欺騙遊客。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樹幹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2]。於1998年6月29日,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3],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成為遺蹟,供人瞻仰。
第二代神木[編輯]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阿里山香林神木(原光武檜)

阿里山神木景點,原指阿里山森林鐵路神木車站旁的阿里山神木。當阿里山神木遭雷擊、放倒以後,林務局整理阿里山森林遊樂區內的38株巨木(數目可能因後續發現而增加),搭建棧道(阿里山巨木群棧道),遂成為新景點。這些巨木連同原本的阿里山神木,併稱阿里山神木群,樹種皆為紅檜。
阿里山神木[編輯]

1920年代的阿里山神木明信片

1998年放倒後的阿里山神木
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千餘年的紅檜。該樹木為日本技師小笠原富次郎於1906年11月發現,被日本人尊稱為「神木」[1]。據統計該樹高53公尺,樹齡達三千年以上,樹幹在距地面一公尺半高處的直徑是4公尺66公分,樹幹接者地面處的週圍達23公尺,材積達五百立方公尺,阿里山森林鐵路通車後,成為聞名中外的台灣地標之一。
由於神木附近為早期日本的伐木區,多是出口外銷,日本人伐木後會進行有規劃的植木計畫,以確保木材使用不殆盡。戰後國民政府接收林場後持續伐木,因國民政府無植木概念,所以除了阿里山神木等紅檜得以保存外,其餘大型紅檜都被砍伐殆盡。1956年6月7日清晨,阿里山神木遭到雷擊,上層起火的樹葉落入中空的樹幹內[2],樹心油脂被焚燬,雖然還存活,卻也在不久後即告枯萎。1960年代林務局管理處在神木殘軀上種植紅檜幼苗[2],以保持其綠意盎然的樣子。此舉曾遭致批評欺騙遊客。
1997年7月1日,神木本身因連日大雨,樹幹含水過重,一半的樹身迸裂傾倒在森林鐵路上,壓壞了鐵軌[2]。於1998年6月29日,正式放倒神木,阿里山神木也因此走入歷史[3],傾倒的樹身就此橫置於原地,成為遺蹟,供人瞻仰。
第二代神木[編輯]
阿里山香林神木(原光武檜)
千歲檜
阿里山神木倒伏之後,由嘉義縣政府、阿里山風景區管理處籌劃,選出風景區內其他巨型神木,以作為新旅遊地標。網路票選活動在2006年9到11月間進行,有2萬5千人參加投票,由光武檜得到最高票,成為阿里山第二代神木。2007年1月1日由縣長陳明文加冕為「阿里山香林神木」。然而,這混淆了阿里山香林神木(原稱光武檜)與香林神木這兩顆樹的名稱。
阿里山香林神木[編輯]
阿里山香林神木,舊名光武檜。位於慈雲寺及香林國小旁,近阿里山一號巨木步道;樹種紅檜,樹胸圍12.3公尺,高45公尺,樹齡推估2300年,海拔2207公尺,舊名之所以為光武,是因為推算神木落地發芽的時間約為東漢光武帝年間,此名為前台灣省主席黃傑所命名。2007年1月1日改名為「阿里山香林神木」。
千歲檜[編輯]
千歲檜,舊稱萬歲檜。在阿里山香林神木附近,為一棵雙叉的紅檜巨木。估計樹齡約2000年,樹高35公尺,樹胸圍11公尺,海拔2215公尺。千歲檜的由來是在日治時代,當時的林務官認為其樹形看似雙手高舉喊萬歲(日文表示歡呼之意)的姿態,而命名為萬歲檜。直至1976年,當時的中華民國副總統謝東閔先生巡視阿里山,看到萬歲檜以後,認為萬歲檜只有兩千年的年齡不應取名萬歲,所以從那時起改稱為千歲檜。千歲檜旁有座博愛亭,內有國父頌的詩文,旁邊則是第一巨木群的起點。
香林神木[編輯]
香林神木又稱阿里山28號巨木。樹種紅檜,胸圍14.7公尺,樹齡2000年。於香林國小後操場下方的隱密森林內,為阿里山第2林班。早在日治時期就被發現,但由於不遠處有就是極負盛名的阿里山神木,因此一直不被人們所注意。目前林管處正闢建遊樂區第二巨木群棧道,共21株巨木。 估計樹齡 約2000年
樹高 43.5公尺
樹胸圍 13.1公尺
海拔 2173公尺

==================================

2017年01月15日07:00       
阿里山森林鐵路是台灣的瑰寶,更是台灣的世界遺產潛力點,從1912年通車迄今已經一百多歲。嘉義市立博物館,舉辦「立足台灣 放眼天下─從阿里山鐵路環遊世界登山鐵路」主題特展,邀請鐵道學者蘇昭旭擔任策展人,市長涂醒哲歡迎全國各地大朋友與小朋友們在寒假及過年期間,可以相約來博物館,一起暢遊火車的知性之旅。蘇昭旭表示,阿里山森林鐵路原本有三條姐妹鐵路,近日更是與印度三條世界遺產鐵路「大吉嶺喜馬拉雅鐵路、尼吉里鐵路、寇卡西姆拉鐵路」簽署姐妹鐵道的合作意向書,成為台灣當前擁有國際姐妹鐵道數目最多者,高達六條之多,足見其文化資產的價值,已經普遍為國際所肯定。文化局長黃美賢說,阿里山森林鐵路從海拔30公尺的嘉義站,到2451公尺的祝山站,跨越平地段、熱帶林、暖帶林與溫帶林,沿途景觀豐富,登山工法繁複,與當前UNESCO所登錄的世界文化遺產鐵路相比,毫不遜色。文化局指出,這次展示蘇昭旭的阿里山森林鐵路藝術繪畫作品、鐵道風景圖片及火車模型展示,並羅列百張全球登山鐵道的精采圖片,透過統計與比較,可證阿里山森林鐵路不止是台灣之光,更是嘉義的驕傲。至3月12日在嘉義市立博物館一樓展出。(徐彩媚/嘉義報導)
林森國小所繪製的阿里山森林鐵道圖。徐彩媚攝
有三千年歷史的阿里山神木,未倒前的雄偉英姿。翻攝
未倒塌前的阿里山神木,是遊客必拍照的重要景點。翻攝
阿里山森林鐵路日治時代是為了運送檜木而造。翻攝
現在的文化中心,以前是檜木池。翻攝
最早稱達摩石,後來稱石猴石,在921大地震中,石猴的頭部震斷。翻攝
位在阿里山的石猴石。翻攝
鐵道學者蘇昭旭。徐彩媚攝
阿里山森林鐵路曾行駛木橋。翻攝
阿里山小火車行駛在眠月木橋。翻攝
立委李俊俋(右一),蘇昭旭(中),市議員戴寧(左一)。徐彩媚攝
嘉大學生表演原住民歌舞。徐彩媚攝

==================

1933.2.3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紀念碑除幕式
2018 年 02 月 03 日 00:10:17 ⋅ Leave a Comment ⋅ admin
相信提起「高山鐵道」,許多人直覺會想到以前課本裡教過,修築中國京張鐵道的「詹天佑」。相較之下,有多少人知道臺灣阿里山鐵道的催生者河合鈰太郎呢?
河合鈰太郎生於1865年,名古屋人。東京帝國大學林學科畢業後赴歐深造,為日本時代後藤新平所任用之優秀人才之一,提出建造阿里山登山鐵道的構想。但因工程難度及造價過高遭到否決,之後河合博士轉而與民間會社藤田組合作開發,幾經工程艱難經費透支的波折,藤田組宣告放棄,路線僅完成一半,功敗垂成。但也因此之後在總督府評估後決定接手開發,1912年12月25日嘉義至二萬平終於全線通車。阿里山鐵道的完成,除了帶動臺灣林業,也使得阿里山成為當時旅行的重要景點,數不盡的長輩們學生時代都曾搭著搖搖晃晃的林鐵上山,翻翻家中的老相簿,說不定可以發現長輩穿著制服在神木旁留影的老照片。
河合博士返回日本本土後任教於東京帝國大學,1931年3月逝世,臺灣的嘉義市役所及營林所嘉義出張所特別於嘉義公會堂舉辦表彰式,感謝他的功勞。之後在阿里山上立碑紀念,於1933年2月3日舉辦盛大除幕式,全臺營林所及阿里山林業重要人士百餘人均出席,由河合博士妻子親手揭碑。目前這塊碑還豎立在阿里山山上香林神木旁(圖右),來到阿里山遊玩不妨來碑前向河合博士致意吧!
圖左:1970年代阿里山鐵道火車影像,出自《台灣蒸汽火車紀行》攝影 文 谷口孝志。(大量夢幻臺灣蒸汽火車照片,強力推薦 https://goo.gl/v5p1X1)
延伸閱讀:
1935福建省主席陳儀率團來臺考察 – 林業篇
http://www.twmemory.org/?p=11631
「榨取臺灣資源」?之日本時代 vs 中華民國
http://www.twmemory.org/?p=8727
1956.6.6 阿里山神木遭雷擊起火
http://www.twmemory.org/?p=9661
1933.2.3 林學博士河合鈰太郎紀念碑除幕式 | 台灣回憶探險團 - https://goo.gl/ymPkVV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日治時期阿里山寺舊照---方尖碑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戰後時期阿里山森林鐵路。相片來自:日本松本謙一所拍攝。(4) Steve FU - 尋根歴史 | Facebook https://bit.ly/45Arlyd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戰後時期阿里山森林鐵路。相片來自:日本松本謙一所拍攝。(4) Steve FU - 尋根歴史 | Facebook https://bit.ly/45Arlyd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阿里山神木-阿里山神木,原本指的是台灣阿里山上一棵樹齡達到三

木製鐵路橋。美國,蒙大拿州,1883 年。
馬倫特峽谷大橋曾是世界上最高的木製鐵路橋,高 226 英尺,長 866 英尺。
https://missoulian.com/news/local/may-27-1883-marent-trestle-and-the-first-railroad/article_7e5321e8-14a1-5a18-aee2-47edca278097.html
1853年,美國陸軍部派出了五個獨立的勘察隊,繪製出最經濟、實用的鐵路路線。 
1854 年,華盛頓領地總督艾薩克·史蒂文斯(Isaac Stevens) 著手向印第安人國家(即現在的華盛頓州、愛達荷州和蒙大拿州)強加條約,這些條約將使印第安人遠離鐵路以及鐵路將帶來的非印第安定居者。 
1864 年,亞伯拉罕·林肯總統簽署了一項立法,撥款「資助建造從蘇必利爾湖到普吉特海灣的鐵路和電報線」。
1875 年,北太平洋鐵路在弗雷德里克·比林斯 (Frederick Billings) 的領導下組建,並於 1878 年再次開始建設。據估計,這條鐵路的建設動用了25,000名華工以及無數其他移民的努力。
1881年,北太平洋到達蒙大拿州邁爾斯城的黃石河。這使得水牛皮可以直接運往東部,並增加了商業水牛狩獵。 1884 年,北太平洋將最後一車水牛皮運往東部。曾經的大牛群現在幾乎滅絕了。
美洲原住民對於鐵路穿越他們的保留地並幫助消滅水牛群並不熱心。 
在蒙大拿州西部,平頭保留地的原住民(Pend d'Oreille、Salish 和 Kootenai)直言不諱地告訴美國人,他們不希望鐵路穿過他們的土地。
 作為回應,美國授予北太平洋鐵路通過弗拉特黑德保留地的通行權。 
本質上,這是財富從窮人(印度人)轉移到富人的(非印度人)。因為富人統治政客,因此統治國家。 
要獲得足夠的賠償,需要在二十世紀通過法庭審理。
北太平洋鐵路的竣工也對沿海部落產生了影響。鐵路線的竣工,加上罐頭技術的改進,導致對西北海岸鮭魚的需求增加。這標誌著曾經盛極一時的鮭魚養殖場開始枯竭,這些部落也被排除在條約保障的漁業之外。
https://www.montanaliving.com/blogs/montana-matters-news-about-montana/looking-back-historic-train-trestle
https://www.dailykos.com/stories/2014/9/15/1329640/-History-101-The-Northern-Pacific-Railroad
大橋竣工前一個月,棧橋旁有一條繩子,橫跨峽谷,伊萊·“法蘭西”·卡彭特(Eli “Frenchy” Carpenter) 在870 英尺長的繩索上表演了高空鋼絲表演,繩索高出峽谷226 英尺
據稱,“法國”卡彭特因作為巴納姆和貝利馬戲團的空中飛人藝術家而聞名。 
但他作為兩名探礦者之一而載入史冊,他們於1891 年在不列顛哥倫比亞省東部發現了銀礦斯洛坎(Silvery Slocan),這是一處巨大的銀礦和鉛礦礦床,距今8 年後,他用繩索穿越了峽谷   只是一個汽車愛好者:馬倫特峽谷大橋曾經是世界上最高的木鐵路橋,高 226 英尺,長 866 英尺。 https://bit.ly/4at4ert
在蒙大拿州米蘇拉西北部的北太平洋鐵路軌道上,馬倫特峽谷上方的高木鐵路棧橋上停放著引擎、木車和長途客車的景色。火車兩側的鐵軌上站著十幾個人。棧橋支撐墩底部附近的峽谷中存在著粗糙的木造建築。棧橋外的峽谷和山丘上長滿了黃松。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