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0前出爛招!中國對我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
2024/04/19 18:05
中國宣布對從台灣進口的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示意圖,路透)
陳麗珠/核稿編輯
〔財經頻道/綜合報導〕中國商務部19日宣布,調查機關最終認定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PC)「有傾銷」,將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被調查產品徵收最高22.4%反傾銷稅。
中國商務部在官網公布「關於原產於台灣地區的進口聚碳酸酯反傾銷調查最終裁定的公告」,內容指出,2022年11月30日,商務部發布2022年第35號公告,決定對原產於台灣的進口聚碳酸酯進行反傾銷立案調查。
公告稱,2023年8月14日,調查機關發布初裁公告,初步認定被調查產品存在傾銷。本案調查結束,調查機關最終認定,調查產品有傾銷,中國聚碳酸酯產業受到實質損害,且傾銷與實質損害之間存在因果關係。自2024年4月20日起,對被調查產品徵收反傾銷稅。
根據公告,台灣化學纖維股份有限公司、台灣出光石油化學將被課徵9%反傾銷稅,奇美實業、奇菱科技將被課徵12.2% 反傾銷稅,其餘台灣公司將被課 22.4%反傾銷稅。
聚碳酸酯(Polycarbonate,簡稱PC),主要用於電子電器、板材/薄膜、汽車、光學、包裝、醫療器械、安全防護等領域。2022年我國出口至中國的聚碳酸酯約8.3億美元,占比約78.5%。
520前出爛招!中國對我聚碳酸酯課徵反傾銷稅 - 自由財經 https://bit.ly/3xBwoT2


台灣被控傾銷案件 全球第三
By 聯合新聞網, udn.com查看原始檔八月 13日, 2017
A-A+
2017-08-13 01:28聯合報 記者吳馥馨/台北報導
世貿組織統計,台灣過去廿多年遭控傾銷的案件數,僅次於中國大陸、南韓。而最常對台灣發起反傾銷的國家是美國,其中有七成的反傾銷案是鋼鐵。 本報資料照片
分享
世貿組織(WTO)統計,台灣過去廿多年累計遭各國「反傾銷」提案高達二七九件,最後成案也有一八七件;台灣遭受「反傾銷」的案件數,僅次於中國大陸、南韓,排名第三。
貿易局官員表示,以貨品別來看,WTO反傾銷案件前五大依序是基本金屬(鋼鐵)、化學品、塑膠製品、機械電子、紡織等,這剛好也是台灣出口貨品的強項,以至於台灣不時傳出有業者或貨品遭到他國「反傾銷」控訴。
扣除台灣已終止出口,或已執行落日的案件,現行各國對台灣的反傾銷案件仍有一一四件,另外還有十一件在調查中。最常對台灣發起反傾銷的國家是美國,其次是印度、土耳其;從貨品別看,主要遭到反傾銷的貨品是鋼鐵、化學品、塑橡膠。
美國對台灣發起的反傾銷案七成都是鋼鐵,官員解釋,美國因其自身的鋼鐵業者設備老舊、生產效率差,鋼鐵競爭力較弱,但台灣的鋼品無論在品質或價格上,在全球都有相當競爭力,是遭到美國反傾銷的原因之一。
另外,國際鋼鐵業最大的問題仍是「供過於求」,元凶是中國大陸的產能過剩,因此在國內消化不完的鋼品,只好低價出口。而台灣和大陸都是全球主要鋼鐵出口國,出口的鋼品又很類似,每當美國對大陸進行鋼鐵反傾銷調查時,也會把台灣列為連帶調查國家,因此「產品差異化」已是必要之路。
控訴國為了保護國內剛萌芽產業,也是台灣另一大致命傷。官員表示,通常一宣布對某項進口產品展開反傾銷調查,不管最終是否有傾銷事實,只要公告展開調查,影響與衝擊就已造成;不排除有些國家藉由「反傾銷」這種貿易措施,來保護該國想發展的產業。
舉例來說,印度已有化學產業存在,而台灣化學工業發展早且強,印度為了保護其化學產業,一口氣狀告很多國家,台灣也遭受波及。印度二○一一年對全球進口的燒鹼(俗稱氫氧化鈉,用於造紙、肥皂、人造絲、精煉石油等工業)課反傾銷稅,台灣業者雖然在七月底獲得撤銷,但之前已因稅率太高而停止出口


 

顏丹:從美國對台灣的「反傾銷」說起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七月 23日, 2017
【大紀元2017年07月24日訊】這兩天,中國大陸有媒體報道稱,「美國商務部發表終裁聲明,認定自台灣進口的混凝土用鋼筋存在傾銷行為,傾銷幅度為3.5%至32.01%」。基於這個終裁結果,美商務部將通知美國海關徵收現金保證金。此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也將裁定台混凝土用鋼筋是否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威脅或損害,如果該機構也作出肯定性終裁,美方將正式對台徵收反傾銷稅。美國商務部有數據顯示,2016年台灣輸美混凝土用鋼筋總額約為5300萬美元。
看到這樣的新聞,一定會有中國人幸災樂禍的認為,「台灣又攤上事兒了!」這也是長久以來,聽命於中宣部的黨媒、官媒對中國人進行洗腦的內容之一,即這個世界上的所有民主國家和地區「都很慘,不是爆炸就是造反」,經濟上更是問題頻出、官司不斷。如今,台灣要出口鋼筋到美國,卻被裁定為「傾銷」,還要被罰「反傾銷稅」,看來美國跟台灣的關係再好,也是說翻臉就翻臉的!
當然,這不過就是中國那些喉舌媒體自以為是、自欺欺人的臆想罷了。且不說,在一個司法獨立、法制健全的國家,通過訴訟、官司來解決經濟問題,實在是一件極為稀鬆平常的事兒。退一萬步來說,即便台灣當真踏入了「商品傾銷」的禁區,但若跟中國大陸相比,那也只能算是小巫見大巫。
僅從最近兩三年,美國商務部對中國進行裁定的一樁樁「傾銷案」就足以看出,中國大陸對海外的傾銷力度決非其它國家和地區所能及。早在2014年9月,美國商務部就裁定,中國出口美國的取向電工鋼存在傾銷和補貼行為,傾銷幅度為159.21%。2016年11月7日,美國商務部發表聲明,宣布初裁結果,認定從中國進口的碳鋼與合金鋼CTL板存在傾銷行為。
而在今年1月,來自海外媒體的報道稱,美國在一個月內至少三次對中國進行反傾銷調查與仲裁。比如18日,美國商務部宣布對從中國進口的部分碳合金鋼板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作出仲裁。同一天宣布的還有從中國進口的非晶織物、硫酸銨的反傾銷和反補貼調查仲裁。23日,美國宣布了對中國客車和卡車輪胎的反傾銷和反補貼終裁;此後還對從中國進口的雙軸土工格柵產品做出了反傾銷、反補貼調查仲裁。
若從這些短時高發的案件來看,我們不禁要問,相比台灣,中國大陸是否會讓美國商務部的官員們更焦頭爛額呢?儘管有資料顯示,「在美國商務部的反傾銷調查中,共發現9個國家和地區存在傾銷行為」;然而「中國的傾銷幅度最高,也是惟一超過50%的國家其它國家從3.51%到48.64%不等,多數低於15%」。更重要的是,能讓中國「名列前茅」的又何止「傾銷幅度」這一項?最令世界矚目、甚至是高度警惕的,恐怕就要屬傾銷的產品了。
由於「中國鋼鐵產品嚴重過剩,出口還受到政府補貼,並大量以低價向國際市場銷售,扭曲了全球經濟」,因此「在所有反傾銷商品中,鋼鐵是最受關注的焦點」。僅在2016年這一年,全世界就有20個國家和地區發起了48起針對中國鋼鐵出口產品的貿易調查。這些國家不僅包括美國和歐盟,還有一些亞洲鄰國,比如韓國、印度一直在尋求政府行動,保護本國市場;比如泰國、馬來西亞、印度、巴西等國也在加大對中國不鏽鋼產品出口貿易的制裁。
不難看出,掌控著整個中國市場的中共因不顧國際市場的規則,不顧它國利益,只一味解決自己鋼鐵產能過剩的問題,而成為了如今世界各國的頭號公敵。低於正常價格向它國傾銷過剩產品不僅折射出中共無視律法、肆意破壞規則的流氓態度,也暴露出了中共在尋求與它國合作的過程中,為了占盡便宜、實現一己私利,不惜戕害對方的自私、惡毒的本性。
然而,總有一天,其態度和本性終會被識破。到那時,又有誰會願意再與其為伍、跟它合作呢?「道不同不相為謀」,從古到今都是顛撲不破的正理。中共若因為自己不守規矩、獨自尊大而被世界拋棄、被世人唾棄,那也只能怪自己咎由自取。


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Facebook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Line 分享美國裁定台灣業者傾銷鋼鐵 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到Google+
美國商務部今裁定,台灣鋼筋業者涉嫌以不公平價格銷售鋼筋產品到美國,恐遭重課反傾銷稅。(彭博)
2017-07-22 11:23
〔即時新聞/綜合報導〕美國商務部今裁定,台灣鋼筋業者涉嫌以不公平價格銷售鋼筋產品到美國,要求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ITC)對台灣鋼筋業者重課反傾銷稅,最高將達32.01%。
美國商務部今宣布,認定台灣業者所出口至美國的鋼筋產品存在傾銷行為,美國商務部長羅斯(Wilbur Ross)在書面聲明中痛斥,無法坐視外國公司以不公平價格在美國市場傾銷產品,嚴重破壞美國重要產業的鋼鐵業,為了捍衛美國的企業、勞工及社區,他們將會繼續行動阻止這些不公平進口對美國工業所造成的不利影響。
去年9月,美國鋼筋貿易行動聯盟代表其5家成員公司提出相關申訴,要求調查台灣鋼筋產品傾銷美國的行為,商務部認定,台灣的鋼筋產品在美銷售有不公平情況,台灣的羅東鋼鐵廠(Lo-Toun Steel and Iron Works)遭提請重課32.01%,源剛企業及其他業者銷往美國的產品也要求課徵3.5%的反傾銷稅
商務部這項裁定須送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作檢視,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將於9月判決台灣鋼筋產品是否對美國產業構成實質威脅或損害,如果該機構也認同,美國將正式對台灣鋼鐵業者徵收反傾銷稅;一般而言,美國國際貿易委員都會同意商務部的建議。
根據美國商務部資料,台灣是美國鋼筋進口的第三大來源國,台灣鋼筋產品去年出口至美國的產品金額預估達5300萬美元(約新台幣16.2億);另外美國鋼筋進口前兩名為土耳其跟日本,兩國也遭課徵反傾銷稅,其中日本遭重課逾200%反傾銷稅


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Facebook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Line 分享台灣製最大威脅:中國貨到Google+
2017-07-22
〔記者羅倩宜/台北報導〕根據工業總會最新的「二○一七年進口威脅報告」,中國貨連續第十二年蟬聯威脅榜首,一四四項受威脅產品中,中國有份的達八成以上,遙遙領先第二名的越南(四十七.二%)及第三名的印度(四十.三%);若以產品來看,受創最重的是以磁磚為主的陶瓷產品,因大量中國劣質低價品傾銷台灣,衝擊台灣國產品的市價及獲利超過兩成。
國產MIT製造產品都有國家檢驗合格,中國劣質磁磚不僅嚴重衝擊本土業者,更造成消費者陷入意外風險
(記者張慧雯攝)
國產MIT製造產品都有國家檢驗合格,中國劣質磁磚不僅嚴重衝擊本土業者,更造成消費者陷入意外風險。 (記者張慧雯攝)
144項受威脅 80%來自對岸
工總已連續十二年、每年均對會員或相關產業發出問卷,調查受到進口威脅的產品有哪些。今年剛出爐的報告指出,按CCC Code(海關稅則編號)來區分,受訪者認為有進口威脅之虞的貨品高達一四四項,較去年多了近三成;而同一項產品會有來自不只一個國家的威脅,例如石材水泥雲母類就面對中國、伊朗、巴西等三國的進口產品競爭。
若以國家別來看,威脅最大的前三名分別是中國、越南及印度。一四四項威脅產品中,中國有份的就達一二○項、占比達八十三.三%;越南有六十八項、占比四十七.二%;印度有五十八項、占比四十.三%;第四、第五名分別為韓國及日本,占比都不到十%。
陶瓷玻璃最嚴重 價跌利縮
今年受進口威脅品項比往年更為集中,主要是在CCC稅則的第六十九章陶瓷類以及第七十章的玻璃類。近期業者怨聲載道的進口磁磚,就是屬於陶瓷類;更有甚者,許多產品已不只是「感覺」有威脅,同時在「市價」、「產銷」、「獲利」、「存貨」四個方面,感受到兩成以上的衝擊項目高達八十一項,其中有五十八項是陶瓷類,占比達七成以上,包括貼面磚、牆面磚、馬賽克磚等各類磁磚。
經過交叉比對後,報告發現有七個國家產品進口後,導致我國同類產品的市價下跌、產銷走跌、存貨增加、獲利萎縮,幅度均逾兩成;這七國依序是中國、印度、越南、韓國、巴西、伊朗及俄羅斯。
4大不公平 MIT不敵外國貨
進口貨品如何威脅國內產品?主要有四個方面。一是以其他稅則矇混過關;石材業者抱怨,除了中國,來自巴西和伊朗的大理石、花崗岩等建築用石,均以不實產地或報關夾帶的方式入關。二是關稅不對等;例如玻璃製品,台灣進口關稅六.五%,中國進口關稅八%,明顯不平等。
三是低價進口;中國的紙板、熱軋合金鋼條、車輛後視鏡、碳酸鈣、彈性纖維等,都以極低價格傷害國內市場,更嚴重的是無人機所使用的LiPoly電池,中國廠商幾乎是以零件價格對台灣傾銷,嚴重損害國內競爭力。四是其他威脅;矽錳鋼線業者表示,目前中國盤元雖禁止進口,但往往先銷往韓國、馬來西亞或越南製成外材後,再賣到台灣即可免稅,業者呼籲應課徵反傾銷稅。


社論-正視我國遭反傾銷名列世界第三之隱憂
By 中時電子報, www.chinatimes.com查看原始檔六月 29日, 2017
今年以來全球景氣復甦,各家國際機構一再上修全球貿易成長率,這原是好消息,但與此同時各國發動的反傾銷、防衛措施也日趨密集,近年台灣遭反傾銷調查的情況更是日甚一日,其對台灣出口競爭力的危害,與日俱增,不容忽視。
大概很少人注意台灣所面臨反傾銷有多嚴重,依據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統計,自1995年到去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遭反傾銷調查的件數高達279件,名列世界第三。然而,我們去年出口排名僅全球第十八,兩相對照,我國遭反傾銷指控的密度堪稱世界之首,此一不合理的結構若不打破,對台灣外貿長期發展將是一大隱憂。
依世界貿易組織統計,累計至去年上半年遭反傾銷調查最多的前三名依序是中國、南韓、台灣,受調查的件數為1,170件、384件、279件,美國273件,日本202件,歐盟28國也只有116件,不需高深的學問都可以看出台灣遭調查的密度太高了,而且高得太不合理了
中國大陸出口全球第一,遭反傾銷名列第一,合情合理;美國出口全球第二,遭反傾銷名列第四,也算合理;韓國出口第八,遭反傾銷第二,也還說得過去台灣出口不到美、歐五分之一,遭反傾銷調查數量卻遠在其上,實在太沒道理。在這樣的大環境裡,我國業者除了須面對價格競爭,關稅競爭,還得面對高出人家數倍的反傾銷壓力,若不加以紓解,非僅影響外貿,更將打擊民間投資的意願。
反傾銷的可怕在於一旦被課徵高額反傾銷稅之後,即使日後循該國司法救濟洗刷罪名,由於市場交易具有慣性,長久失去訂單後想再重返市場,已有所不可能。舉例來說,我國輸美人纖毛衣於1990年遭美國政府裁定課徵21.3%的反傾銷稅,經過四年的司法救濟,雖於1994年獲得美國聯邦上訴法院平反,撤銷反傾銷稅,但市場已難挽回,我國人纖毛衣在美國市場占有率已由原先的31%滑落至2%,損失極為慘重。
我國自1990年以來遭反傾銷調查的產品擴及各部門,除了紡織、我輸美靜態隨機存取記憶體(SRAM)、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也都曾經面臨反傾銷調查,一時成為輿論熱議焦點,近年我國遭反傾銷的產品無所不包,遍及各業,如晶矽太陽能產品、太陽能光電模組及電池、矽金屬、自行車、人造纖維紗、聚酯棉、長纖梭織布、大客車輪胎、機車輪胎、鋼筋、熱軋鋼、冷軋不鏽鋼、聚氯乙烯、苯乙烯等等皆在反傾銷調查之列。
值得注意的,儘管反傾銷稅課徵五年便應該落日,但由於依WTO《反傾銷協定》仍可循落日複查加以延長,以致迄今我國有許多產品已被課了十年、二十年、甚至三十年的反傾銷稅仍未落日。依據國貿局統計,目前我國遭各國課徵反傾銷稅的案子仍高達110件,在調查的仍有十多件,其對台灣出口衝擊之大之深,不言可喻。
自川普就任美國總統以來,在「美國優先」的思維下,除了頻頻祭出反傾銷調查,更啟動鋼鐵進口調查、購買美國貨僱用美國人、以及處理濫用貿易協定等行政命令,這三項調查報告都將在年底公布,屆時川普極有可能採取更激進的保護措施,對我國的外貿而言,無異是雪上加霜
尤有甚者,在美國保護主義影響下,全球反傾銷、防衛措施風起雲湧,土耳其更在一年六度大幅調高各類產品關稅,久未動用反傾銷調查的中國大陸也於近日針對自美、韓及我國輸入的苯乙烯展開反傾銷調查,越南、印尼、南非也陸續採取進口救濟措施,這股由川普吹起的貿易保護主義,有快速擴散的趨勢,這對於外貿依賴度極高的我國而言,自然又是首當其衝。
雖然各國都是依WTO《反傾銷協定》來執行調查,但關乎反傾銷成立與否的正常價格、產業損害及兩者的因果關係皆由各國政府認定,顯見其中有極大的權宜空間。過去當我商屢遭反傾銷濫訴時,我國政府會藉雙邊諮商嚴肅要求外國政府給我商公平待遇,並在國際會議發言要求遏止日益盛行的保護主義,同時我駐WTO代表團更積極與日、韓、港、星等國籌組反傾銷之友,在新回合談判中提案修正《反傾銷協定》,力主受理調查門檻、傾銷差率計算皆應朝向更透明化修正,昔日的努力,成或不成,皆值得肯定。
我們認為,我國出口排名十八,遭反傾銷調查的量竟居全球第三,極不合理,而這個不合理亟待政府加以重視。我駐WTO大使朱敬一為國際知名經濟學者,學問淵博,辯才無礙,此刻於日內瓦,可謂千載難逢,國家之幸,至盼朱大使能在國際舞台折衝樽俎,為我國此一困境尋求解決之道,庶幾不負國人之厚望。

----------------------------------------------------------------------------------------------------

建置成本高 太陽能發電業者嘆難賺

 

字體列印轉寄|plurkshare 
2014-12-27
〔記者張慧雯/台北報導〕太陽光電躉購費率2015年收購價格抵定!每度電收購價格從4.7521元到6.8633元,中華民國太陽光電系統公會理事長鄭博文對此則表示「勉強接受」。他指出,每度電的建置成本加上營運維修與配電系統、租金、貸款利息等約5元,補貼價格在5元以上,至少讓業者還有一點點的「蠅頭小利」,不至於做白工。
鄭博文指出,太陽能發電除建置成本(太陽能模組與施工成本)外,還有許多一般人想不到的額外成本,包括台電線路補助費、加強電力網費用、3年內未滿線路費用等,此外,營運維護費用與場地租金、融資利息等這些也都是成本,每度電約需1.5-2元。
國內前幾大太陽能電池廠與模組廠,目前每度電的建置成本多落在3-4元不等,而其他外加的成本每度電也約1.5-2元,業者都表示,成本加總每度電至少也要4.5-6元不等,與明年躉購電價4.75-6.86元左右的價差真的是「很小」,業者還是要想辦法降低成本,否則毛利率太低,甚至根本只是做白工。
昇陽科(3561)表示,目前每度的建置成本為3.5元,加計其他成本就是5-6元;國碩(2406)也表示,北中南各地區的發電量不同,再加上屋頂型與地面型的施工工法也不一樣,而每塊土地的情形迥異,粗估每度電建置成本在3-4元不等,其他成本則約1.5-2元。
至於新日光(3576)則說,目前以高屏地區日照長的電廠來看,最低每度建置成本為3元,而北部則因日照較短使得每度電的建置成本更高,而其他成本也是每度電約需1.5-2元不等。

如果太陽能業明天消失 它幫台灣做了什麼?

2014-08-01 Web only 作者:周原
如果太陽能業明天消失 它幫台灣做了什麼?
圖片來源:鍾士為
美國對台灣的太陽能產業課高額的反傾銷稅。業者競爭力大打折扣,「慘」業再度陷入危機。或許,這是最好的時機,將焦點移回國內,幫台灣的電做些什麼。別讓我國發展太陽能的旅程,最後只是白走一趟。
實在太可惜,如果美國對台灣課的反傾銷稅,害我國的太陽能產業一蹶不振。

實在太可惜,因為台灣人根本沒享受到太陽能發電的好處。

台灣是全球的太陽能電池工廠,市佔率第二,僅次於中國。去年出口的電池,發電量超過八三○萬千瓦,等於三座核四。茂迪、昱晶和新日光等三家電池廠,排名全球前十大。但是,我國只有一%的電力來自太陽能。

這種內虛外實的不平等關係,在全球掀起綠能貿易戰之際,成為對手利用的把柄。二月十四日,美國國際貿易委員會受理德國太陽能業者SolarWorld提告,指控中國有反補貼和反傾銷、台灣有反傾銷的嫌疑,俗稱「雙反」。

七月二十六日,調查結果出爐。台灣和中國皆判「有罪」。美方以高額的反傾銷稅懲罰台灣。去年的業界龍頭茂迪,被課四四.一八%的稅率。老二昱晶被課二七.五九%的稅率。其他業者的稅率,落在兩者之間的範圍。

雖然大陸也受懲罰,被課的稅率卻和台灣相差不大,以至於我國的產品失去競爭力。

退一步 解決台灣的電問題

「雙反」可能造成台灣的太陽能產業在國際市場上被邊緣化。
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打了很久。美國將砲口轉向台灣之前,大陸將產品送來台灣加工,避免美方課稅。如今,美國將兩岸視同一律,台灣不再是避稅天堂,先前的「轉單」也化為烏有。

同時,我國的產品銷往美國也變得更加困難。就如中國曾利用台灣避稅,現在,台灣必須找中美洲或東南亞國家加工、銷貨到美國。這將造成額外的開銷。

如果跟這些「橋梁」國家打好關係,開發當地的太陽能市場,也沒什麼不好。但是,在歐洲市場飽和以降,太陽能的三大本營,就是中美日。若接不到其中兩者的訂單,台灣等著被三振出局。

我國的太陽能產業,是否能度過這次危機,還是未知數。但是,如果不幸被「雙反」擊垮,最令人惋惜的,不是流失的商機。而是錯失了時機,幫台灣的電力問題做點什麼。

跟許多高緯度的客戶比起來,台灣的日照條件相當不錯。環保意識提升,人們尋找乾淨的電力來源。這是絕佳的機會,讓台灣和德國一樣,大舉建設太陽能發電廠。

然而,吸引業者蓋電廠的「躉購費率」制度,卻成為阻礙再生能源發展的絆腳石。依照這套制度,台電用更高的費率,收購太陽能生產的電力,好讓業者的投資回本。躉購費率太低、台電不願意吸收其他的建設費用,是業者不在國內蓋電廠的主要原因。
工研院產業經濟與趨勢研究中心分析師王孟傑指出,這種邏輯有很弔詭的盲點。業者一方面宣稱,太陽能可取代傳統的發電方式;一方面卻要求,收取遠高於傳統發電的費率。等於是注定,太陽能在台灣無法普及。

業者對內需市場冷漠、對海外商機卻是一窩蜂的狂熱,最後,被扣上「傾銷」的罪名。既然肥羊被關了起來,何不倒退一步,幫自己家園做些什麼?

畢竟,生產太陽能電池造成的工業污染,都是自己人在承擔。利潤是短暫的。人民和環境的健康才是長久的。

如果,台灣的太陽能產業明天就消失,請別讓大家留下的印象,就是曇花一現的「慘」業。而是協助台灣解決電力問題、讓我們生活得更乾淨、更安全的建國支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