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算公式為退休後每月所需生活費(基本生活開銷+額外開銷)×退休時間(退休年齡–平均餘命)–(可請領的退休金給付+儲蓄、保險保額)=需要準備的退休金。「退休金準備多少才夠?」1公式算出答案 - 理財 - 工商時報 https://bit.ly/3sPc8uR


台灣民眾認為至少需要準備1431萬元才能退休,退休後生活費月需5萬元+存多少錢才能退休? https://bit.ly/3Q8bUbn


次退休金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退休金需求約在500~1,0  

調查顯示 平均落在775萬元
2014年07月28日 04:09
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預估退休後 每年所需退休金
預估退休後 每年所需退休金
退休金要準備多少才夠用見仁見智,甚至有超過四分之一受訪者不知道該如何計算。然根據近幾年數次退休金調查結果顯示,多數人認為退休金需求約在500~1,000萬元左右,平均數是落在775萬元。

退休金協會理事長李瑞珠提醒,此數據並未將醫療以及長期看護費用考慮其中,實際金額有時可能會比預估還要多很多。

據近4年有關退休金需求的問卷調查結果幾乎大同小異,共同處包括超過四分之一甚至達五成的受訪者不知道要準備多少退休金;能回答退休金準備金額者,以500~1,000萬元所占比重最高。

投信法人今年最近的一次調查指出,受訪者對退休金合理平均估算每年需求與開銷需33萬元,退休餘命23年估算,約要775萬元左右;去年一份退休金需求問券調查結果也顯示,回答500~1,000萬元者占比34.6%最多,另有31%認為要2,000萬元以上;再往2年前推,根據2011年10月的相關調查,回答500~999萬元的比重也最高,占20.5%。

法人指出,但相關調查,回答不知道要準備多少退休金的比重都相當高,甚至有4~5成受訪者都表示不清楚。李瑞珠表示,退休後,每個人究竟需要多少錢,真的很難估算,而以發生在親人例子看,剛退休時,有些人會到處旅遊,如到退休前想去卻沒有時間或沒有去過的地方,所以,前幾年開支不見得比上班時少,但花費最多期間卻落在失智、中風或者失能之後。

就統計指出,失智症病患平均餘命約為8~10年,失能民眾甚至是失智人口的5倍多,所需要的看護、醫療費用比預期多很多,有些人想靠政府,但是政府只能給民眾最基本的退休金而已,因此,在上班時以及作理財規畫,應多為自己儲存一些退休金才能因應未來的長壽風險。

---------------------------------------------------------

善用政府制度…退休金提撥 至少薪資15%

【聯合報╱記者周小仙/台北報導】
2014.07.28 05:41 am

除了自己存退休金,上班族也應善用政府的退休金提撥制度,替未來成功累積退休資金。

根據英國退休金委員會的報告建議,低所得者的指標所得替代率,應為總收入的80%,至於一般所得和高所得上班族,所得替代率則應分別為67%和50%。

報告指出,一位在英國退休、參與退休金提撥計畫的人,若投資在通膨加上3.5%為目標報酬的多元基金,在工作期間每年必須提撥15%薪資,才能達到最終薪資2/3的所得替代率。

台灣投資人若要使用退休金提撥計畫,施羅德投資建議落實三大關鍵:

一、強制性:以實質年化報酬率3%且扣除通膨來估算,至少要有薪資15%提繳率,才能確保老年後維持相當生活水準。由於提繳金額多寡是自己決定的,因此強制性提繳和自動參加,是推行休金提撥制度和累積退休的成功關鍵。

二、退休需求易遭忽視:大多數人在未屆退休前,並未察覺退休金準備的重要性,越早開始準備越好。

三、時間就是金錢:隨著退休金提撥制度帳戶累積至相當規模,投資損益對帳戶整體結果的影響也愈顯著。

台灣目前尚未如美歐國家,有不同的退休金專戶投資組合,若未來推出後,建議年輕時盡可能透過成長型資產,來累積退休資金,愈接近退休年齡時,則要降低風險,因此,要重視實質報酬率並透過下檔風險管理來減少虧損。

【2014/07/28 聯合報】@ http://udn.com/


老本需要準備多少?前外商老總退休10年親證:做好3個準備,退休金1000萬就夠用
老本需要準備多少?前外商老總退休10年親證:做好3個準備,退休金1000萬就夠用
撰文 |田臨斌 日期 |2020年08月27日 分類 |退休理財 圖檔來源 |shutterstock
老本需要準備多少?前外商老總退休10年親證:做好3個準備,退休金1000萬就夠用 - 幸福熟齡 https://bit.ly/3OeBuYn
退休需要多少錢?這個問題三不五時就會被人拿出來討論,也是我過去幾年被人問到次數最多的問題,究竟需要多少錢?在講任何具體數字之前,先要回答一個問題,和符合3個前提條件。
剛退下來時,別人上班,我在外面閒逛;別人放假出遊,我待在家裡躲人潮;別人聚餐唱歌罵老闆,我看書寫文章罵媒體,感覺自己很特別,但時間一長,特殊感漸漸淡去,才發現生活其實就是這麼回事,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個鐘頭,工作也好,退休也罷,重點是如何過得好,過得有價值。
不特別的另一個原因是,55歲的我,身邊同齡人開始慢慢加入退休行列,其中有的「壽終正寢」,有的「揮刀自宮」,有的「被迫下台」,有的興高采烈,有的沮喪徬徨。人口統計數字告訴我們,現在還只是開端,往後10幾年,每年都將有大批工作者離開職場,被冠上「銀髮族」封號,加入退休大軍。
這幾年媒體經常以退休為題做調查研究,提出各種建議,只是內容絕大多數談的是理財,退休當然要錢,但人們經常忘了,還有兩件事的重要性一點都不小於金錢,那就是健康和快樂。生活在今天的台灣,說難聽點,再窮也餓不死人,但少了健康和快樂卻可令人生不如死!
重點是這3者之間互為因果,說有錢的人較快樂,快樂的人較健康,健康的人較有錢,相信多數人會同意,但其實不管怎麼調整「快樂」、「有錢」、「健康」在這幾句話中的順序,都同樣言之成理。事實是,研究結果顯示3者好就一起好,差就一起差,只準備其中一項遠遠不夠,如果因此忽略另外兩項,甚至可能有害。
退休需要多少錢?
這個問題三不五時就會被人拿出來討論,也是我過去幾年被人問到次數最多的問題,究竟需要多少錢?在講任何具體數字之前,先要回答一個問題,和符合3個前提條件。
一個問題是:退休後平均要花多少生活費?
不要以為這個問題簡單,除非有相當程度的生活規劃,並透過一段時間記帳,否則很難精確回答。我最近看到一個研究調查問準退休族退休需要多少錢,大夥回答天差地遠,但最吸引我注意的是,約有4成的人回答「不知道」,正是代表許多人根本沒有仔細想過這個問題。
3個前提是:沒有負債、足夠的保險、擁有自住房
負債包含房貸在內的各種貸款,不要拿理財賺的錢來養貸款,之前說過,退休後錢是用來花的,除非必要,不要多費心思在金錢管理上。同樣道理,保險純粹為防意外和應付醫療需要,不要當成理財工具,而既然錢是用來花的,房子就是用來住的,有自住房才不用繳交等同負債的租金。
符合這3個條件其實不如許多人所想的困難,保險既不為理財,只需在現有的健保基礎上,增加一些壽險和老年醫療需要就好。至於房子,不要以為只有帝寶才能住人,更沒有人規定退休族一定要住在房價物價高昂的城市裡。 
假設通過以上一個問題和3個前提的關卡,現在可以正式宣布答案了!我給你兩組答案,一組是我的,另一組是退休樂活理財專家施昇輝的:
我的答案:如果一個月花5萬,退休準備金需要1,000萬。算法是假設年投資回報率6%,一年的收益就是60萬,除以12個月,剛好等於每月需要的5萬。
施昇輝的答案:如果一年花50萬,退休準備金需要50x22=1,100萬。算法是假設年投資回報率5%,1,000萬可滿足需要,多100萬是為了應付金融風暴等突發狀況。
看出來了嗎?我倆對退休理財的概念幾乎完全一致,唯一差別是他抓投資回報比我稍微保守一點點而已。
我知道上述財務目標對某些人來說依然很遙遠,但對於大批嬰兒潮世代,曾經經歷過台灣錢淹腳目年代的中產階級,以及退休福利完善的公務人員來說,即使不是已經達標,應該也是在一個合理可企及的範圍之內。
如果你還在為到底需要多少錢才能退休而煩惱,建議你先從回答一個問題,和符合3個前提著手做準備。
我的經驗是,數字最大的功用其實是提供安全感,如果事先規劃不足,準退休族對數字的要求就會一變再變,越變越大,而一旦做好準備,許多人可能會發現,退休的財務門檻甚至不如原先所想的那麼高!
退休住哪裡?
準備退休金最大變數是住房,原因是生活必需的食衣住行中,最花錢的就是住。最近一個大型研究調查報告顯示,台灣民眾認為:「不含房屋資產,平均來說,要存1,071萬元才夠支應退休生活所需」,這句話的重點其實不在數字,因為因人而異,而是「不含房屋資產」這個前提條件。
同樣是住人的房屋,價值卻天差地別。假設有兩個退休同樣需要1,000萬的人,A的房產值3,000萬,但沒有其他資產,B的房產值800萬,其他資產1,000萬,很明顯A的「身家」較高,卻沒有資格退休,B只要願意隨時可退,但如果A願意將現有房產換成低於2,000萬,就和B一樣,可以立刻加入財務自由的行列。
而且非但財務可以獲得自由,許多過去從來不敢想像的好康,只要在住房上做出調整妥協,就可能因此美夢成真。美國有對夫妻,將房產和大部分家具賣掉,租間小倉庫放置私人物品,然後開始用long stay的方式環遊世界,在每一個心儀已久的地方,少則住1、2個月,多則一年半載。
在他們寫的《幹嘛不旅行》(Home Sweet Anywhere)一書中,作者說:「分享我們獨特的生活方式,並非是要讓其他人覺得非得徹底改變自己的人生。我們只是想強調,只要你覺得自己辦得到,就可以享受新鮮活力的生命歷程」。說得好!我也不是建議你立刻將書放下,衝出去賣房,而是真正跳出框架,考慮生活的所有可能性。
不止要從財務的角度考慮,更要從生活的角度考量,退休後的生活形態和退休前大不相同,現在的居所是否仍然合適?我問過許多人這個問題,結果似乎很少有人真正認真思考過,多數人將事情想得過於理所當然,未考慮的原因大都不出熟悉、家人、朋友圈等。
不是說這些理由不好,愛住哪裡本來就很主觀,只是這些問題真的都無法解決嗎?稍微深入探詢後,我發現多數人沒有認真思考的真正原因其實是害怕改變,這是人之常情,我們從小到大所經歷過的生活環境重大改變大都和就學、就業有關,一旦少了這些外在因素,似乎就失去了改變的動力。
我說這些並不代表退休後,大夥就都該移居花東或外島,過閒雲野鶴的生活,而是代表只要可能,退休者應該盡量避免在生活費用高昂的城市裡人擠人,反而應該利用這一生只有一次的機會,整體考量生活型態、家庭、氣候、興趣、職志、財務等,主動出擊,挑選最適合自己的生活環境。
旅行是多數退休者最喜歡從事的活動,如果把旅行的概念擴大一些,時間拉長一些,其實不過是「換個地方過生活」,而這正是那對美國夫妻做的事。他們當然也得付出一些代價,例如與親人相聚時間減少,醫療保險費用較高等等,但就像之前所說,我們不必模仿他們的行為,但可以學習他們的精神。
有回我問一位早已退休的長輩為何住在台北,他想了一下說:「seven多,方便」,我說:「高雄也有seven耶」,他說:「真的啊?」……許多事情不嘗試不知道,在我們終將步入老年,落葉歸根之前,不要浪費由移動自由,所帶來的不同生活體驗,與實現人生夢想的大好機會。
 老本需要準備多少?前外商老總退休10年親證:做好3個準備,退休金1000萬就夠用 - 幸福熟齡 https://bit.ly/3OeBuYn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2023-10-02 14:06 聯合新聞網/ 雨果的投資理財生活觀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5d1onr
甚麼時候才可以退休?參考不同情況的退休試算
甚麼時候可以離職不再工作,大概就等同於大家所謂的退休吧,政府規定的法律退休年齡是63歲,未來也可能會延後至67歲,其實退休並沒有一個真正的年齡限制,只要在你停止工作後,你還可以持續有足夠的金錢負擔基本生活費用,基本上就算是退休了。以下我們舉幾個簡單的例子:
李先生夫妻兩人都剛滿60歲,兩個小孩已經在工作,可以獨立生活,夫妻兩個人擁有的房子已經沒有貸款,平常生活習慣省吃儉用,偶爾開車或參加國內旅行團到景區走走,也不愛買紀念品,頂多買一些當地特色小吃或特產回來。
夫妻倆一個月的花費大約在2萬至2.5萬左右,銀行有一筆存款約1千萬元,大部分放在定存,李先生認為他們已經可以退休了,一個月平均2.5萬的花費,活到90歲只需要用到900萬,1千萬定存也可以獲得一年10萬元的利息,這筆1千萬的存款可以用到超過90歲已足夠了。
另一位王小姐的例子,今年45歲未婚,將來也不打算結婚,想自己過好自己的生活就好,單身貴族生活較為享受,目前每個月花費需要5萬元,預計退休後還會減少開銷,他目前有500萬存款,還有兩間繼承來沒有貸款的房子,每個月可以收租4.5萬元。
對王小姐而言,因為他收的房租已很接近他每個月需要的花費,又還有500萬存款,他認為他的財務狀況也已經達到可以退休的階段了。
另一對林姓夫妻約40歲,每月共同收入有35萬,目前擁有2間房子尚有貸款1500萬還沒繳清,每個月需要清還房貸15萬元,約還有10年繳清,另養有2名小孩年紀是10歲與12歲,目前每個月生活開銷需要15萬,剩下5萬做股市投資,存款與投資資產累計有約400萬。
預計12年後小孩皆已大學畢業有獨立生活能力,房貸也已經還清,未來計畫每個月10萬元的退休生活費,林姓夫妻估算他們需要準備到3500萬才敢退休,預估還需要20年才能達到目標。
以上三個例子,剛好展現了不同的情況。
第一個例子裡的李先生,夫妻兩收入一般,小孩已不需要父母養育,兩個人的消費習慣很節省,預計一年只需要30萬的生活費,兩人的資產只有一間沒有貸款的房子與1千萬元銀行存款,沒有任何投資與被動收入,打算靠這筆錢度過退休後的老年生活。
這個案例有個隱藏風險,夫妻兩人的保險不知道是否足夠,如果碰到需要大筆支出時,兩個人的存款會快速減少,很可能無法負擔到90歲的生活花費,並且兩個人2.5萬元的生活費並未考量30年的通貨膨脹影響,在完全沒有投資,只靠銀行定存的情況下,這樣的退休計畫會有很大的風險。
第二個例子,王小姐一個人的生活費用比李先生夫妻倆多一倍,想要過較優裕的單身生活,而且名下已經有兩間沒有貸款的房子帶來被動的租金收入,加上500萬元的存款,只要將存款做妥善理財運用,王小姐目前就可以辭去工作退休,並且維持目前的生活方式。
就算發生因疾病或意外臨時需要大筆必要花費,王小姐的500萬元存款其實也夠負擔這些臨時大筆支出,風險相對於李姓夫妻來說低的許多。
第三個例子裡的林姓夫妻收入相當高,在月收入35萬的情況下買了兩間總值約3千萬的房產,還款10年後還有10年的每個月15萬房貸要還,收入高生活消費也高,每個月還需要支出15萬元的生活費用,實際能投入理財的資金只有5萬元,縱使退休後也希望每個月可以有10萬元的消費能力,可見高收入的人未必能較早退休,林姓夫妻預估要達到退休門檻應該還需要20年。
由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想要退休不再工作,幾個因素是決定性的關鍵:
退休後的花費需要多少:如果你需要的金額越低,需要準備的資本也就可以越小,相對的需要累積資本的時間就可以越短,也就是可以越早退休。
退休前的存款有多少:如果你能越早開始存錢,可以存下的錢越多,你的本金累積就會越多越快,不需要靠很高的投資報酬率也可以達到退休門檻。
你需要過甚麼樣的生活:這裡的生活指的是包含退休前與退休後,如果你在累積資本的時候也想要過很揮霍的生活,除非你的收入相當高,否則就會造成你需要更長的時間來累積資本,同樣退休後的生活你也想要過的揮霍,你需要準備的退休資本也會越高,你就必須越晚退休。
有沒有被動收入:如果你可以累積足夠且穩定的被動收入,譬如租金或股票股利,你的本金多寡就不是決定性的因素,譬如若你擁有一間熱鬧商圈的店面,當初的購買價可能只有2千萬,但是10多年後商圈發展越來越繁榮,每個月可以收到店租10萬元,那表示你需要存到的資本只需要2千萬,卻可以創造每個月10萬元的被動收入。
想要提早退休,最基本的觀念就是增加存錢比例、增加投資、避免虧損、減少退休後需要的開銷標準,在一增一減的情況下,就可以讓退休所需要的資產標準降低。
退休不代表不要工作
如果你很喜歡你目前從事的工作,從中可以獲得快樂與成就感,其實你並不需要提早離開職場,退休不代表就甚麼事情都不要做了,還有一種情況叫「半退休」。
其實大多數人一生都在做沒那麼喜歡的工作,一到禮拜一就有工作症候群,禮拜一被戲稱為藍色星期一。
就算你從事的是跟你自己的興趣相關的工作,一旦興趣變成工作就不會再是有趣的事情,因為你失去了可以自我調配的自由,譬如喜歡旅遊的人去當了導遊或是空服員,喜歡畫畫的人開始幫廣告公司畫客戶需要的廣告看板,喜歡運動的人因應比賽或職業運動需要,需要接受嚴格的鍛鍊。
一般大部分人需要配合公司規定朝九晚五甚至加班,只有假日才能休息出遊,當有家庭與小孩後,可能需要接送小孩,希望工作時間可以彈性,年紀更大之後,專注力不如以前,到了下午就會想睡覺,許多時候都必須要在工作與生活之間取得一個平衡,但最常被犧牲掉的就是生活與家庭。
如果你的被動收入已經累積到足以負擔生活費用的階段,你不再需要為了生活免強接受不適合你的工作,重拾選擇工作的自由,你可以辭掉朝九晚五的工作,只做自己有興趣,且可以配合你家庭需求的工作機會,甚至沒有金錢報酬也沒關係,若有更好,這樣可以更鞏固你的財務情況,讓自己與家人的生活過得更好。
退休停止工作有時未必是一件好的事情,在辛苦工作的時候,常巴不得可以趕快退休,可以自由安排出國旅遊,每天睡到自然醒,看書喝下午茶,在家打電動。
但其實當你的生活只剩下這些事情的時候,很多人又會開始覺得生活很空虛,人生失去了目標與方向,無法獲得成就感,好像剩下的人生就是這樣混吃等死,很多人在退休後常會頓時陷入失去生活重心的困擾,過幾年後就開始想找事情做,可能是重回職場尋找自我存在的價值認同,或是擔任志工回饋社會,可以維持一定的朋友與社交圈。
所以,退休並不代表不要工作了,也沒有年齡限制,實質上應該是稱做財務自由,不再需要為了生存而去從事自己沒有意願的工作,擁有持續的收入與妥善的理財計劃,可以讓你的生活越來越好,除了工作可以帶來的生活價值,同時也可以享受閒錢能帶來的不同人生體驗,更有機會讓自己的生活過得更充實更有價值。
如果你是出生在非常富有的家庭,不需要工作就可以每個月獲得幾十萬元收入,那麼在你學校畢業的時候就已經財務自由,可以隨自我意識做想做的事情,本篇的內容對你都沒有多大意義,如果你不是出生在這樣家庭,那麼學好理財知識與消費習慣就是你邁向財務自由的最好機會與方法
退休需要準備多少錢? 專家「三情況」模擬:月消費、長照、被動收入都需考慮 | 個人理財 | 產經 | 聯合新聞網 https://bit.ly/45d1onr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