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7-13
◎ 洪福霖
聯電榮譽副董事長宣明智叱吒科技界數十年,交往對象都是政商名流,好不風光,且身為交大校友會長,太陽花學運期間亦曾折衝於學校與學生之間,多所努力。日前宣先生開記者會,公開表達思念孫子,並表示已離婚的媳婦多番阻撓祖孫見面,令他非常悲痛。
筆者曾為專門處理離婚監護之社工員,在此要以專業誠心地奉勸宣先生:親情是極私密的私領域,不是你擅長的企業管理強勢領導作為可解決的。你公開飆罵自己孫子的媽媽是「壞皇后」…,只會讓您的願望(探望孫子)實現的機會越來越渺茫,也讓祖孫間的親情更岌岌可危。
親情無法割捨,但處理的態度要很謹慎、很私密。誠懇建議宣先生,千萬不要再用媒體力量痛罵「壞皇后」,以避免到頭來傷害到自己的愛孫。請三思。
(作者曾任縣府社工員,現為國中輔導室輔導義工)
--------------------------------------------------
2014-07-13
◎ 周美里
馬英九為了和蔣介石九年國教媲美,硬是要搞一個荒腔走板的十二年國教,身為學生家長,深受其害:
一、志願序不自願:志願序扣分讓填志願成為學生們相互「對賭」,剝奪學生自由選擇權,違反人權,用制度來扭曲學生的意志。原本是要讓學生不要集中在明星學校的目標,卻對廣大社區高中的學生造成重大傷害,導致基北區優質社區高中報到率竟然都只有五成,招不滿學生。
二、反智:一個國家入學制度表現了國家對培育下一代的標準,展現的是國家的價值觀。入學制度的分數一百分,智育最多只佔三十分,這種超低比重違反全世界的學習主流價值。如果國家培育人才中智能僅佔不到三分之一比重,如何強調知識經濟、提振產業升級、研發?
三、ABC標籤化學生:為了不要分分計較採ABC三等級,反而標籤化成A群小孩、B群小孩。其實很多孩子只有多錯一題就從A級掉入B級,程度差不多,等級卻從A掉到B,對學生的信心及自尊都是極大打擊,很多學生因此失去學習的熱情及信心。
四、特色不特色:在人人要會考下,犧牲技職教育及有特色的美術、藝術高中,例如華崗藝校只用會考入學,如何找到有特殊能力及興趣的孩子?
五、要去除菁英,弱勢卻先受害:目的在去除菁英,但最大的受害者卻是廣大中間程度及社經地位弱勢的學生。廣大中間程度的孩子無法就近進入社區高中,弱勢學生沒有能力在校外競賽、測驗等項目得分,成了最大輸家。明年英聽又要計分,對偏遠地區的孩子更是雪上加霜。
六、入學制度與課程脫節:強調多元學習、五育並重,如果入學分數中體適能和數學一樣重要,那在課程分配時,為什麼時數不能一樣呢?入學制度的標準及價值觀和學校的課程及學習內容不相關?
七、派小孩去完成均質化學校的任務:不投入資源及經費到社區高中,而是用制度強迫成績好的孩子去唸社區高中,以提升社區高中?派十五歲的孩子去完成政府重大教育政策?官員眼中只有成績好才是成功?
(作者為國九家長,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代表https://zh-tw.facebook.com/parents103104)
--------------------------------------------------
2014-07-13
◎ 戶倉恆信
眾所皆知,筷子在中華料理的餐桌上直式擺放,筷尖向前,而日本料理呈橫式擺放,筷尖向左。但很少人知道,這兩者的差異來自於中國的餐桌上之變化,而日本卻自古以來未改變筷子擺放的方向。近年,高倉洋彰著《箸の考古學》以唐宋時期的繪畫提供了一些例證;唐朝《辜氏族墓壁畫》、《敦煌莫高窟,473窟壁畫》皆描寫宴會,餐桌上有筷子呈「橫式」擺放,而到了宋朝《清明上河圖》畫中卻將筷子「直式」擺放。這可能是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動亂期,受到外族的飲食文化影響,逐漸改變了餐具的擺放方向。
無論古今或東西方,將肉塊放置餐盤上的料理,需要把刀子直式擺放在盤子側方,刀尖向前而皆不採用橫式擺放。例如,元朝的蒙古族,舊時以刀筷做為用餐道具;滿州族的清廷也將刀子和筷子直式擺放,延續成為現今中華料理的食制。總之,筷子的直放或橫放與刀子的接觸史有密切關聯。
近日新聞報導,東京米其林三星日本料理店「龍吟」的台北分店,今年九月於赫士盟的大直旗艦大樓內開幕。聽聞這個消息,同時需要知道山本征治主廚的精湛手藝,以及對日本料理傳統的深度了解。我們可以注意到東京龍吟使用「無垢箸」,即是日本傳統懷石料理中所謂「卵中箸」,但其擺設卻大膽採取了筷尖向前的直式。雖然還不知道「龍吟」台北分店採用何種筷子又其擺設方向為何,但主廚以筷尖向前的擺法,隱約表現了挑戰傳統的食制。
傳統與創新,是料理人必須面對的命題。日本有一句食膳上的成語:「箸に始まり、箸に終わる(以筷子開始,也以筷子結束)」,這意思是,如同以雙手手指拿起,雙手手指放置一般,在食膳上從拿起筷子到放下筷子的過程皆有禮儀規範。其實,若筷子直式擺放,實踐該禮儀就並不太順手了。造訪高級餐廳時,除了享受美味與裝潢氣氛之外,我們還是需要知道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拉鋸之處,才能體會料理人欲傳達的「新型態」的意涵。
(作者為在台日籍飲食文化研究者)
---------------------------------------------
2014年07月12日23:20
本內容由社企流提供


編譯:葉孟靄

93%的美國人獨自開車上班,這不禁令人反思:一個人為何需要開4人座的轎車通勤呢?為了更省錢、更環保,新車Elio被設計成只有三輪,售價只要6千8百美金(約20萬6千台幣),每公升的油可以跑35公里(編按:經濟部能源局2013年測試Toyota Corolla Altis全車型每公升的油可以跑19.4公里),油箱加滿則可從紐約開到底特律(約1081公里,差不多可以繞台灣一周)。

Elio汽車的創辦人Paul Elio認為,大部分的家庭至少都有一輛車僅有一個人在開,有了小孩後,可能甚至會買一輛休旅車,結果後座卻因沒人坐而生灰塵。因此他發想出Elio三輪汽車的概念,作為單人駕駛用車。

Elio車款設計為符合空氣動力學原理,設有前駕駛座與後座兩個座位,座位有安全帶、安全氣囊,以及手排或自排的選擇,整台車是全封閉式的,幾乎跟一般汽車沒兩樣。然而根據法律規定,三輪的車子仍被歸類在摩托車,美國某些州甚至規定要戴上安全帽。不過,被歸類成摩托車的好處是可以自己開上高乘載車道,另外車子在市場上推出時不需要經過繁雜的核准手續。

公司在設計Elio時,全都符合汽車的規格標準,每個方位的撞擊測試也都得到五星級的最高評等。由於車子的重量只有一般小汽車的一半,節省不少物料的成本,公司也固定每個月與34家供應商開會,將生產流程最佳化以降低成本。

雖然曾經有一家公司推出三輪電動車而風光一時,卻於2011年倒閉收場。預計明年進入市場的Elio,為了要吸引消費者的青睞,公司規劃提供消費者零頭期款的購車選項,只要在加油時使用專門的信用卡付款,就會自動額外支付車款。舉例來說,如果你加10美金的油,帳單上會顯示30美金的費用,額外的20美金就是車款。

「開一台全新的Elio,比開一台耗油的破車便宜多了。」Elio創辦人說道,若你的舊車每公升的油只能跑11公里,把它開到經銷商那裡換一台Elio還比較划算。另外,Elio在環保面的表現也不俗,即使車子在一年內開了3萬2千多公里,Elio所排放的溫室氣體還比一頭牛一年所排放的量要少,而預計車子銷售十年之後,甚至能節省300億公升的汽油。
---------------------------------------------------
台灣省政府主席林政則今天表示,有關台灣省政府外事秘書郭冠英申請退休案,省府會儘快回覆監察院,未回覆前不會給退休金。

前行政院新聞局一等秘書郭冠英遭監察院彈劾,停職期滿後回任台灣省政府,引發屆齡退休可領高額月退爭議;監察院3日通過糾正台灣省政府。

銓敘部次長吳聰成昨天表示,郭冠英申請退休案,台灣省政府如果未周妥回應監察院糾正,「我們不會核」。

林政則晚間受訪表示,因為監察院的糾正案文是給行政院,行政院再轉給省政府,省政府這幾天才收到;14日上班後,他會邀人事、法制等單位研究,可能還要詢問律師。

林政則說,監察院花了1個多月查案,糾正案文也好幾頁,省政府必須花點時間檢視相關資料後,再回覆監察院。

他表示,雖然根據監察法規定2個月內要回覆,但省政府會在研究之後,儘快回覆,在還沒有回覆監察院之前,不會給退休金。如果最後確定應給郭冠英退休金,會回溯到退休日;如果不應該給,就沒這方面問題。

-------------------------------------------------------------------------

2014-07-13
◎ 余玉眉
在一個小型護理臨床教學論壇中,聽到有位教學醫院院長為了拚該院的論文發表數量,指著護理部主任說:「我們醫院有八百位護理人員,如果每一位護理人員每年發表一篇論文,我們醫院就至少有八百篇論文了!」我們全國國民繳納的健保費、自掏腰包支付的醫療服務,是為了讓醫院拚SCI和研究數量嗎?近年各醫院護理人員留任的問題,已讓各醫院護理部焦頭爛額,護理人員哪有剩餘的時間和精力寫論文?居然有如此一類院長,真是不可思議。
院長要求教育程度頂尖、訓練系統完備的醫師們每年發表研究論文,天經地義。可是我國護理人員的基礎教育絕大部分只有五專程度,拿到執照上工後,就被醫院像趕鴨子上架式地直接投入照護病人的陣容,醫院並沒有建立像培養住院醫師一樣的資源與系統來支援護理人員的專業成長。但是,規定護理人員寫論文,卻被醫院評鑑和醫院主管無理地綁架。以至於,各醫院護理人員所發表的個案報告幾乎同一個樣子、同一個模式。我不願意指說,那也是一種抄襲的文化。我們的醫院主管為何要這麼逼我們基層護理人員做他/她們原就沒有準備好的工作呢?教學醫院院長需要如此瘋SCI和研究數量嗎?
醫院護理部絕對是需要有人做臨床研究的,透過臨床護理研究,開創新的護理措施、檢討護理的成效與改進,可以說是一所教學醫院不可或缺的品管改進一環。可是,這些臨床護理研究,需要由一批訓練有素的護理學者來負責,而不是由八百位、甚至二千位護理人員來充數才是!
(作者為退休護理教授,曾任國立陽明大學護理學院院長)
-------------------------------------------------------
2014-07-13
◎ 邱貞嘉
教育部長蔣偉寧對於自己被列論文共同作者(coauthor)表示並不知情,我想就發表學術論文的普通常識,請蔣部長回答幾個疑點。
第一,投稿前所有作者都需要親筆簽名,表示有參與研究、沒有一稿兩投等,蔣部長沒簽?別人代簽嗎?
第二,即便蔣部長不是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期刊接受之後,一定會要「所有」作者在著作權協議簽名。進行到這一步,蔣部長沒被通知到嗎?
第三,根據Retraction Watch(華盛頓郵報、紐約時報報導的原始資料),針對這宗學術界有史以來第一起「假冒審查團」(peer review ring)事件,Journal of Vibration and Control長達十四個月的調查發現,有些共同作者的名字也出現在冒充的審查者名單,請問您是其中一個嗎?
掛名,的確是台灣學術界公開的秘密,互相幫忙,增加發表論文的篇數,較快累積到升等所需積分,因為第一、二點簽名的需要,被掛名者不可能不知情!
所以我認為蔣部長「不知情」的說法,必須提出更多足以令人信服的證據,例如證明您確實沒有簽名(則偽造簽名者必須擔負刑責),以及證明JVC確實沒有通知您,否則無以反駁學界、輿論界指控的「說謊」。以前任國立大學校長、現任教育部長的身分,如果真的企圖以「不知道被掛名」謊言開脫而被戳破,恐怕只剩請辭下台一途了!
發表論文的「行規」是,花最多力氣的人是第一作者,其指導者為通訊作者(或稱資深作者),其他參與者依貢獻排在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中。如果蔣部長真的是沒有參加研究卻掛名,爆出國際級醜聞又說不知情,懇請部長不要有「撐個幾天就過了」的想法,應面對事實、勇於認錯,為台灣學術界建立一個起碼的是非標準!
(作者為醫師,曾任陽明大學副教授,現任職美國國家醫學研究院)
---------------------------------------------------------------------
2014-07-13
◎ 周美里
馬英九為了和蔣介石九年國教媲美,硬是要搞一個荒腔走板的十二年國教,身為學生家長,深受其害:
一、志願序不自願:志願序扣分讓填志願成為學生們相互「對賭」,剝奪學生自由選擇權,違反人權,用制度來扭曲學生的意志。原本是要讓學生不要集中在明星學校的目標,卻對廣大社區高中的學生造成重大傷害,導致基北區優質社區高中報到率竟然都只有五成,招不滿學生。
二、反智:一個國家入學制度表現了國家對培育下一代的標準,展現的是國家的價值觀。入學制度的分數一百分,智育最多只佔三十分,這種超低比重違反全世界的學習主流價值。如果國家培育人才中智能僅佔不到三分之一比重,如何強調知識經濟、提振產業升級、研發?
三、ABC標籤化學生:為了不要分分計較採ABC三等級,反而標籤化成A群小孩、B群小孩。其實很多孩子只有多錯一題就從A級掉入B級,程度差不多,等級卻從A掉到B,對學生的信心及自尊都是極大打擊,很多學生因此失去學習的熱情及信心。
四、特色不特色:在人人要會考下,犧牲技職教育及有特色的美術、藝術高中,例如華崗藝校只用會考入學,如何找到有特殊能力及興趣的孩子?
五、要去除菁英,弱勢卻先受害:目的在去除菁英,但最大的受害者卻是廣大中間程度及社經地位弱勢的學生。廣大中間程度的孩子無法就近進入社區高中,弱勢學生沒有能力在校外競賽、測驗等項目得分,成了最大輸家。明年英聽又要計分,對偏遠地區的孩子更是雪上加霜。
六、入學制度與課程脫節:強調多元學習、五育並重,如果入學分數中體適能和數學一樣重要,那在課程分配時,為什麼時數不能一樣呢?入學制度的標準及價值觀和學校的課程及學習內容不相關?
七、派小孩去完成均質化學校的任務:不投入資源及經費到社區高中,而是用制度強迫成績好的孩子去唸社區高中,以提升社區高中?派十五歲的孩子去完成政府重大教育政策?官員眼中只有成績好才是成功?
(作者為國九家長,十二年國教家長聯盟代表https://zh-tw.facebook.com/parents103104)
--------------------------------------------------------------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