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6-22
◎ 戶倉恆信
一九八○年代的台灣,由於肝炎帶原者眾,政府單位鼓勵民眾使用所謂的免洗餐具,後來開始考量垃圾處理問題和森林保育意識,環保署於二○○六年公告建議民眾於一般餐廳內使用可重複使用的筷子,或可自然分解材質的一次性筷子,因而現今在餐廳裡常見美耐皿(melamine resin)筷子或竹筷子。但前者有材質純度與釋出三聚氰胺的疑慮,而後者有二氧化硫等添加化學藥劑的問題。雖然筷子是構成東方飲食文化的必要條件,但在台灣筷子似僅不過是把將食物放進嘴裡的工具,其中的文化價值便被忽視了!
日本的筷子文化則大為不同。筷子在日本料理店中轉換成隱喻「一期一會」的符號。法國的文化評論家羅蘭.巴特(Roland Barthes)曾說:「日本料理的食物幾乎不被料理。將食料以生鮮狀態顯現在食膳上。食物所受到的唯一調理,就是切割。」延伸而言,日本料理中「不被料理」的不僅是生鮮食材,筷子也不例外。傳統日本料理所用的「無垢箸」,即是將杉木或檜木「以生鮮狀態」顯現在食膳上。「無垢」一詞源自梵文a-mala,佛典上有清淨純真之意。在日本的食膳中提供由原木切割,無木節且無上漆的筷子,表示注重這場合的唯一性而誠心款待的意思,「一期一會」就是指如此的精神寓意。
米其林三星的日本料理店都會提供無垢箸,其中又以「利久箸」為最多。這款式的緣起,約四百年前的安土桃山時代,茶人千利休(Sen no Rikyu)款待客人之際,將杉木親自削成兩端尖細中間較粗,做成專屬於此貴客的御箸,這形狀通稱為「兩口箸」或「卵中箸」,也借千利休之名而稱為「利休箸」。但江戶時代的商人禁忌「利休」有利益休息的字義而有些改寫為「利久」。由此歷史淵源可知,「無垢箸」並不等同於台灣社會脈絡中的「免洗筷」。
今日台灣的高級日本料理店,有些講究高貴食材和裝潢,但卻放置了美耐皿筷子。這表示店主可能不了解生魚片與無垢箸之間存有的隱喻,僅將筷子視為把食物放進嘴裡的工具,進而忘卻了「一期一會」的涵義。
二○一三年,和食被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登錄為無形文化遺產。國際間注目傳統料理的現今,台灣消費者或可借鏡「無垢箸」而重新認識各地區的筷子文化。
(作者為在台日籍飲食文化研究者)

173hashitou_31080041

------------------------------------------------------------------------------------------

 

澳洲為伐林 要求撤除世界遺產
范捷茵 2014/06/16 18:03 點閱 395 次
澳洲政府希望將列入世界遺產的塔斯馬尼亞部分森林,從遺產名冊上除名。(photo by Australia government)
澳洲政府希望將列入世界遺產的塔斯馬尼亞部分森林,從遺產名冊上除名。(photo by Australia government)
【台灣醒報記者范捷茵綜合報導】澳洲塔斯馬尼亞荒原20多年前曾因為豐富的生態與文化資源,被列入世界遺產;但15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卡達會議上,澳洲政府卻希望委員會將其中7.4公頃的林地,從世界遺產名單中除名,以利伐木工業開發利用。總理艾伯特強調,澳洲已有太多保護林,這片森林過去也早有開發歷史,但國內卻有高達9成民眾反對總理的意見。

幅員廣達17萬公頃的塔斯馬尼亞荒原在1982年列入世界自然遺產,1989年與2013年2度將保護面積擴張後,列入遺產的面積廣達140萬,佔了塔斯馬尼亞整個島的5分之1,以殘存古代雨林、特殊生態環境聞名,除了自然遺產之外,也有石灰岩壁畫遺跡等文化遺產。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委員會15至25日將在卡達首都杜哈開會,審議世界遺產項目。澳洲政府抗議表示,2013年委員會將保護面積擴張了12公頃,卻沒有獲得澳洲政府首肯同意,因此要求將其中7萬4千公頃的土地歸還,並從世界遺產名單上除名。

澳洲總理艾伯特公開表示,「澳洲已經有夠多國家公園與未開發林了。」他表示,如果伐木工業能開放這片林地,每年能多創造6萬6千多個就業機會,艾伯特也強調,這片森林過去早有開發歷史,納入世界遺產並不合適。

但澳洲政府面臨的反對聲浪也相當巨大,在野黨綠黨直接嘲笑他為拔山倒樹總理(dig it up, cut it down prime minister),強調森林只有8.6%有開發歷史,其餘多為遠古雨林,民調中也有91%的澳洲人認為,將部分森林從世界遺產中除名並不恰當。

野生協會發言人貝里形容,砍掉列入世界遺址的森林,就像毀了世界遺址一樣愚蠢,有如把大峽谷當成垃圾場、把雪梨歌劇院拆掉蓋濱海別墅一樣,只為了幾個小錢破壞生態。也有批評者擔心,一旦決議通過,將影響塔斯馬尼亞島當地每年約14億澳元的觀光收入。

這7.4萬公頃林地最終如何處置,將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開會決定。除了塔斯馬尼亞森林之外,世界遺產委員會也將商討,是否將澳洲大堡礁列入「瀕危遺產」名單中。

--------------------------------------------------------------------------

2014-07-13
◎ 戶倉恆信
眾所皆知,筷子在中華料理的餐桌上直式擺放,筷尖向前,而日本料理呈橫式擺放,筷尖向左。但很少人知道,這兩者的差異來自於中國的餐桌上之變化,而日本卻自古以來未改變筷子擺放的方向。近年,高倉洋彰著《箸の考古學》以唐宋時期的繪畫提供了一些例證;唐朝《辜氏族墓壁畫》、《敦煌莫高窟,473窟壁畫》皆描寫宴會,餐桌上有筷子呈「橫式」擺放,而到了宋朝《清明上河圖》畫中卻將筷子「直式」擺放。這可能是在唐宋之間的五代十國動亂期,受到外族的飲食文化影響,逐漸改變了餐具的擺放方向。
無論古今或東西方,將肉塊放置餐盤上的料理,需要把刀子直式擺放在盤子側方,刀尖向前而皆不採用橫式擺放。例如,元朝的蒙古族,舊時以刀筷做為用餐道具;滿州族的清廷也將刀子和筷子直式擺放,延續成為現今中華料理的食制。總之,筷子的直放或橫放與刀子的接觸史有密切關聯。
近日新聞報導,東京米其林三星日本料理店「龍吟」的台北分店,今年九月於赫士盟的大直旗艦大樓內開幕。聽聞這個消息,同時需要知道山本征治主廚的精湛手藝,以及對日本料理傳統的深度了解。我們可以注意到東京龍吟使用「無垢箸」,即是日本傳統懷石料理中所謂「卵中箸」,但其擺設卻大膽採取了筷尖向前的直式。雖然還不知道「龍吟」台北分店採用何種筷子又其擺設方向為何,但主廚以筷尖向前的擺法,隱約表現了挑戰傳統的食制。
傳統與創新,是料理人必須面對的命題。日本有一句食膳上的成語:「箸に始まり、箸に終わる(以筷子開始,也以筷子結束)」,這意思是,如同以雙手手指拿起,雙手手指放置一般,在食膳上從拿起筷子到放下筷子的過程皆有禮儀規範。其實,若筷子直式擺放,實踐該禮儀就並不太順手了。造訪高級餐廳時,除了享受美味與裝潢氣氛之外,我們還是需要知道傳統與創新之間的拉鋸之處,才能體會料理人欲傳達的「新型態」的意涵。
(作者為在台日籍飲食文化研究者)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