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毅夫對台商的統戰論述竟如此粗糙不堪
林毅夫於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他認為,1990年代台灣的第一次南向失敗原因就是政治干擾經濟;質疑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可行性。單純從他的話去檢驗,雖說不見得全錯,但他站在自己或中國的利益與立場講話,出於私心與私利,便是值得我們深思而小心翼翼地面對。
顏建發
2017-03-27 15:58

顏建發/健行科技大學企管系教授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名譽院長林毅夫於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他認為,1990年代台灣的第一次南向失敗原因就是政治干擾經濟;他質疑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可行性
林毅夫此舉是否官方授意,我們不得而知。但這正是中國典型的統戰手法,殆無疑問。只可惜,雖然林毅夫在叛逃到中國之前,曾是台灣宜蘭人,卻沒有人相信,他會是出於對台灣的善意。中國栽培他,給他高官做,在目前兩岸政治對立之下,他愈是公開的話、愈是義正辭嚴的表態,愈顯得有鬼,越無法被台灣人所接受
單純從他的話去檢驗,雖說不見得全錯,但他站在自己或中國的利益與立場講話,出於私心與私利,便是值得我們深思而小心翼翼地面對。
林毅夫主張,中國經濟規模照現在的增長速度,到了2030年將居世界第一,世界經濟中心不可避免將轉移到中國。其次,他認為,中國發展以後給台灣升級的產品創造出巨大的市場,過去台灣沒有抓住這個機會,韓國則利用中國市場進行國內的產業升級。也因此,對於蔡政府提出的新南向政策表示懷疑,他認為跟進的台商會很少,且跟進的將鎩羽而歸。
林毅夫於3月26日在博鰲亞洲論壇舉行的新書發表會上表示,「台灣應該把失去優勢的產業轉移到大陸,同時在台灣進行產業升級」。(圖:中央社)
其實,2005年林毅夫曾預測,中國經濟將在20-30年內保持8%的增長速度。以他的説法,至少2025-2035年還應有8%的經濟成長率。但結果卻令他大失所望: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的資料顯示,2012年中國的GDP(國內生産總值)便已跌破8%,2012-2016年的GDP增速,最終核實數確認為:7.7 %、7.7%、7.3%、6.9%、6.7%。這個數字已確証,林毅夫的預測錯了。然做為曾經是2008-2012世界銀行的高級副行長兼首席經濟學家的他,至今未嘗為當年自己的大膽判斷做出道歉。
倒是2013年7月29日,林毅夫又在外國記者新聞中心(International Press Center)主辦的一次記者會上,對於許多人對中國經濟感到悲觀的質疑, 再發豪語說,中國有後發優勢,可以模仿和學習富裕國家的先進技術,而這將使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至少保持到2030年。天曉得?縱然林毅夫的愛國情操固然可貴,卻仍無法回天。
事實勝於雄辯
根據中華徵信所調查,2012年250個台商中型集團在中國的虧損家數占整體比重的46.47%,中小企業約有近半數處於虧損狀況。於此同時,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後,中國強烈反日,58個城市發起了大規模示威,令日商心驚膽跳,紛紛移出中國。日本貿易振興會的統計數據顯示,2013年日本在中國的投資則暴跌了31%,為49.3億美元,而日本在東南亞的投資比前一年同期增加了55%,達102.9億美元。
事實上,目前中國的投資環境,越來越惡化。中國目前國營企業與國有銀行的經營體制,問題重重。中國國營企業的生產能力固強,但技術卻仍跟不上,這是導致產能過剩的原因之一。本質上,中國企業是大而不強。再者,在經濟層面上,中國房地產泡沫化嚴重;房地產固然推動了約20%的經濟成長,卻是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中國政府知道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但為了社會穩定,不能戳破。美國要求中國在金融和服務領域開放的力量,還會不斷地迎面而來,但中國很難答應,最後終將陷入左右為難的窘境。只是,在北京政府的主控下,這種困局仍不致於有大崩盤的情勢,會持續一段時間的兩難處境,但是無法期待有根本的突困。
更麻煩的是,總體的環境生態日趨惡化,包含空氣污染、缺水 、以及生態可持續性的問題,已沉痾難起。其實,對中國而言,經濟增長已不是改革中國經濟環境的課題,關鍵在於變革、在於質而非量的改善。
由此思之,林毅夫口中的經濟回歸與台商回流,應是政治考慮,而非出於經濟論點
中國房地產固然推動了約20%的經濟成長,卻是像一把懸在頭上的劍。中國政府知道房地產泡沫化的問題,但為了社會穩定,不能戳破。(AP)
平實而言,中國經濟要回到正常軌道,除了上述問題要改善,更需要的是和平與穩定的外部環境。但這更不可得。從2013年,習近平主政以來,中國和周邊國家的關係日益惡化。從北到南,中國在「四海,一洋」上與美國及其盟友關係十分惡化:
黃海:2015年7月8日,中國與韓國在朝鮮半島上因為部署薩德的決定而關係趨緊。
東海:2012年9月11日,中國與日本因為日本國有化釣魚台而關係惡化。
台海:2014年11月29日與2016年1月16日台灣政治版圖大幅綠化,兩岸關係趨遠。
南海:2015年7月12日《南海仲裁案》出爐,中國敗訴,菲律賓勝出,南海情勢趨緊。
印度洋:隨著中國崛起,中國推出一帶一路,其中「一路」的南向擴張,在印度洋上威脅到印度的勢力範圍,引起印度的不安與反制,印度積極尋求與美日及其他亞洲國家的安全合作。
2015年7月8日起,中國與韓國在朝鮮半島上因為部署薩德的決定而關係趨緊。(EPA)
回頭看,習近平在外交上的努力,並未換得周邊國家的夥伴友誼,相反地,陷入重重包圍。這種惡化的鄰居關係,又如何期待有個和平穩定的環境來發展經濟呢?
2012年日本將釣魚台國有化之後,遭到中國民間的抵制、砸廠或日本人遭到毆打的對待後,日資因而怯步。自去年五二0以來,中國對台灣經貿交流加以緊縮,在中國投資的台商或演藝人員對政治顏色的選擇,十分忌憚。過去這幾個月來,韓國因部署薩德,經貿交流與投資也慘遭報復。這類將政治與經濟緊緊掛勾的政權,試想,又如何侈言吸引那些想正規或長期經營生意的外資?
從來沒有人會把所有的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內。政府的角色也不是、更不可能指揮企業或個人。政府是為國家總體的安全與經濟的穏定與發展而存在。林毅夫的言論不僅無法達到對台商統戰的目的,反而適得其反


 

2014-06-12
監院調查報告掀波
〔記者李欣芳、曾韋禎/台北報導〕前陸軍連長林毅夫三十五年前叛逃案,監察院昨通過監委葉耀鵬與李復甸的調查報告,認為國防部有疏失,葉耀鵬、李復甸並質疑國防部、法務部仍把林視為投敵「繼續犯」提出通緝,是侵害人身自由及居住遷徙自由。朝野立委對監委企圖為叛逃犯解套都不以為然,認為對於現役軍人的叛國行為,不能從寬解釋。
兩黨立委︰軍人叛國不能從寬解釋
監察院曾在九十八年糾正國防部,認為國防部對林案多年來採淡化消極處理態度,且對「叛逃人員」的法律適用問題,仍未定論,傷害國軍威信並影響當事人權益。
法務部認定林是繼續犯 持續通緝
監院昨通過監委的調查報告則指出,國防部與法務部都以林毅夫所涉投敵罪為「繼續犯」,投敵行為尚未終了,追訴權時效尚未消滅,所以持續對林毅夫發布通緝至今,嚴重侵害了人民在憲法上的人身自由與居住遷徙自由,因此認為國防部有疏失。
至於「陸海空軍刑法」投敵罪是否為繼續犯,監委也與國防部、法務部的見解不同。葉耀鵬說,國防部、法務部認為林毅夫是「繼續犯」,監委則認為所謂投敵也好、叛逃也好,是「既成犯」,既然看法不一,就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
監委︰林是既成犯 聲請大法官解釋
朝野立委對此不以為然;民進黨立委李俊俋指出,今年軍審全面移交司法後,金門高分檢亦認同國防部見解,持續對林毅夫發布通緝。然而,葉耀鵬等竟企圖替林毅夫量身打造解套計畫;現在監委這份調查報告還是力排眾議,認為林毅夫是「既成犯」,反指國防部與法務部將其視為「繼續犯」而持續通緝,已侵害人身自由及居住遷徙自由。這才是嚴重干涉司法、自行檢視法律。
李俊俋強調,這就是他堅決主張應廢除監察院的原因,因為監委始終搞不清自己職責與功能。
國民黨立委林郁方則指出,現役軍人叛國是非常嚴重的事,即使兩岸關係已改善,軍隊還是國家安全的最後一道防線;對於林毅夫的返台,不宜從寬解釋。
李復甸則稱,此案沒有政治考量,監委希望聲請大法官會議法律命令統一解釋,是因為此案涉及法律疑義以及人權保障的問題。李復甸表示,監院與國防部、法務部意見不一時,本來就可以聲請大法官會議解釋。不過,監察院司獄委員會昨討論此案時,為了思考周全起見,將先發函行政院後,再聲請大法官會議統一解釋。
----------------------------------------------------------------------------

2014-06-12
〔記者羅添斌/台北報導〕監委針對林毅夫案完成調查報告,批評國防部、法務部等作為,並要求向大法官會議提出釋憲案,國防部軍事發言人羅紹和昨晚表示,配合軍事審判法修正施行,林毅夫所涉陸海空軍刑法「投敵罪」,已由高等軍事法院檢察署於今年一月十三日移交福建高等法院金門分院檢察署辦理,該署檢察官仍認定為「繼續犯」,並於十四日發布通緝,國防部尊重司法機關對於個案的偵查作為。
羅紹和說,監察委員對國防部及法務部有關林毅夫案的法律見解有不同意見,認為應該聲請司法院大法官統一解釋,國防部尊重監察院職權的行使。
但羅紹和強調,軍人負有保衛國家安全及人民生命財產的職責與義務,本應堅定忠貞愛國的基本立場,絲毫不能有模糊的空間;國軍對於林毅夫當年投敵叛逃行為嚴厲譴責的立場,至今並未改變,唯有堅持軍人的忠貞氣節,國家安全才能有所保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