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野真的有鹿
台東縣鹿野鄉有福佬、客家、阿美族及外省人這四大族群,但其實舊名鹿寮的鹿野鄉,早年還居住了一個很大的族群,梅花鹿,但由於人們的獵捕加上環境的破壞,自從民國58年最後一隻野生的梅花鹿在東部的山區消失後,鹿野就徒留其名,再也看不到一隻野鹿了。民國97年永安社區開始復育梅花鹿,經過2年多的努力,總算讓梅花鹿再次在監獄的草坪奔馳,成了活的環境教育教材,也軟化了受刑人的心,意外成了台東外役監獄的特色和鹿野的私密景點。
來到鹿野鄉你會想到什麼?飛行傘?熱氣球?滑草。
鹿野舊名鹿寮,這裡有條鹿野溪淙淙流過,橫跨兩岸的紅色吊橋是知名的景點-鹿鳴大橋,進到鹿野的永安村,處處都可以看到和鹿有關的圖騰,究竟鹿野和鹿有什麼關係?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永安村有非常多跟鹿有相關的名稱,有上鹿寮的聚落,有下鹿寮的聚落,有鹿寮路,有福鹿路,那我們永昌又叫鹿寮社,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遊客問說,欸總幹事請問,你們這裡到處都是鹿的名稱,那有沒有可以看到鹿。
叫做鹿野沒有鹿?是長期透過解說導覽來「出賣」家鄉的文史工作者廖中勳,一直以來的困擾。民國90年,他開始推永安的社區營造,心裡就默默要將鹿找回家鄉來。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民國97年,那民國97年,那我們剛好就,跟水保局,跟台東縣政府,它就問我們說我們有沒有,最想要圓夢的東西,當然那時候我們就已經想很久的事啊,我們把鹿寮找回來,所以那時就剛好,開始做村庄的一些,養鹿的鹿寮的盤點的這個部分,那就正式提出了「找到回家的鹿」這個標語,希望讓家鄉的鹿重新再回來。
因為有了政府資源的挹注,他們先從試養3隻梅花鹿,開始圓夢。
很多的東西,它就是有時候我們是且戰且走,騎驢找馬這樣,所以我們在民國97年,我們沒有想太多吔, 就是想要真的讓小朋友知道什麼叫鹿寮,什麼是我們家鄉早期可以看到的鹿,所以我們那時候在做盤點的時候,把村庄,誰養過鹿,哪裡有鹿寮去找回來,那後來找到一個,我們胡國雄阿公,那雄伯他就說,我這個喔,他也想要,老人家想要再把鹿寮修回來,後來剛好社區跟他去談這個事情,欸,一拍即合。
有在溪水邊隨興覓食的山羌及水鹿,還有在草原上盡情奔跑的梅花鹿群。
98年他們出版了一本「找到回家的鹿」繪本,作為分享環境教育的教材,也帶著小朋友參觀鹿寮,近身觀察梅花鹿的生態,想不到孩子的反應卻是。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唉唷!那個鹿好可憐喔,不能跑,在那邊,在那個小小的鹿寮裡面。
因此廖中勳只得又開始在村庄,尋找更大的場所,還梅花鹿一個自由奔馳的空間。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所以在民國98年的下半年,那我們就找到我們的鄰居,那當初台東戒治所典獄長,還滿支持我們這個工作,要敦親睦鄰,所以他說,我們監獄兩種東西很多,一個是人很多,同學很多,第二個,它們有80幾公頃的土地,要多大,都可以配合社區、配合地方來做這個梅花鹿復育工作。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我們的腹地其實是非常的廣大,那因為我們人力有限,不可能去顧到每一塊土地,所以與其讓它閒置,我們不如把它活化起來,讓附近的一些社區啊一些團體,來利用這塊土地,其實是雙贏的一個局面。
在等一下觀察一下,梅花鹿如果是用散步的時候,是很優雅,就慢慢的走。
優雅的散步,盡情的奔跑,有了典獄長的力挺,民國58年之後,從鹿野地表消失的梅花鹿,總算在監獄裡找到安身立命的所在。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 總幹事
廖中勳]
3公頃的土地,我們在民國99年的聖誕節的隔一天,這個梅花鹿園區正式開園,那迎回第一批 10隻的梅花鹿,到現在梅花鹿第二代的可以在這邊生活,所以從原來沒有梅花鹿,到後來有一個,3隻梅花鹿的雄伯鹿寮,那到現在有10隻以上的梅花鹿園區。
好,輕輕的喔,小聲一點喔,跟貓咪走路一樣,輕輕的喔。
有了3公頃的土地,梅花鹿再也不必囚禁在小小的鹿寮裡。走進園區,帶著孩子認識梅花鹿愛吃的鹿仔葉,從糞便中判斷鹿群是否健康。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我們透過話劇的展演,然後繪本的導讀,然後讓他們知道說,欸,原來有鹿鳴橋啊,鹿野溪啊等等等等,原來什麼上鹿寮,下鹿寮喔這些地名,然後再透過我們到梅花鹿園區,然後稍微近距離的觀察,我們用觀察,觀察梅花鹿,牠的一些足跡啦,還有一些排遺啦,便便,然後就是希望讓孩子,可以稍微觀察一下,仔細地觀察一下梅花鹿。
如果沒有拉肚子的,像這樣一顆一顆,像羊的便便的時候就會發現,這個鹿,牠是健康的這樣知道嗎。
在這裡,孩子們有了和大自然第一類接觸的機會,環境教育不再只是紙上談兵。
[月眉國小 老師
宋謙毓]
第一個讓孩子認識在地的環境啊,對,了解你生活中,平常,附近的環境是如何,最近的氣候變化也不一樣了這樣,就讓學生實地體驗這樣,帶出來看看。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我們希望讓孩子知道說,一些動物保育的觀念或者是說,欸你為什麼梅花鹿會失蹤,會消失,那就是棲地,它整個山上的棲地被破壞,那被破壞的狀況下牠當然就會消失,當然我們希望說,孩子可以知道說,欸如果我們不愛惜自己的環境,那對我們的大自然,不再就是,不能夠更多的友善的話,那以後,今日的梅花鹿可能是明日的人類。
好,我喊注意,你們喊注意,注意,注意,小聲的注意,注意,因為現在鹿都跑到那邊為什麼,牠很怕,知道嗎。
復育工作還在學習中,就怕來參觀的人太多,太過興奮,行為脫了序,小鹿受到了驚赫,目前園區的功能還是以環境教育課程為主,就是要將干擾降到最低。
[月眉國小老師
宋謙毓]
他們沒有全部都讓台東市的學校,是只有台九線這附近的,關山跟鹿野,這幾個學校先參加。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那梅花鹿這邊,我們一直沒有特別把牠凸顯出來,是因為還在走復育的階段,然後是希望說,它是比較就是低調一點,因為梅花鹿很容易受驚嚇,那我們怕我們太廣為宣傳以後,那梅花鹿很容易就受到驚嚇,或者說會被打擾。
七手八腳努力的撥土挖洞,種下梅花鹿愛吃的牧草和鹿仔樹苗,這是孩子們離開園區前留給梅花鹿的禮物,也在心裡埋下友善環境的種子。
[月眉國小 學生
張藝弘]
我五年級,然後呢我今天學到的就是,梅花鹿的歷史和故事,就是啊因為那個時候我演到荷蘭人,所以才能體會,那個梅花鹿,已經絕種的原因。
小鹿除了教會了孩子友善環境,也豐富了收容人的生活,更是一堂重要的生命教育課程。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那在復育梅花鹿,也是一個生命,他們從梅花鹿小慢慢把牠養大,這之間會產生感情,我覺得,這很有可能會觸動到他們心裡,讓他們去做改變這樣。
[收容人
王先生]
讓我們有這個機會 看鹿在成長,看牠長大,這樣就很有成就感,那麼要不然就很枯燥無味。當然能夠出來的話接,觸大自然,對我們這個收容人來講,是一個很好的一個教化功能。
[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社造組 組長
吳玉萍]
跟戒治所這邊合作的狀況是,都是同學,同學在幫我們收集牠們的一些食草,飼料,同學他們其實出去的時候,他們出去野外幫忙工作的時候,他們都會,欸,這個鹿仔樹,喔這個桑葚,都是我們的鹿可以吃,其實他們會需要照顧到鹿的差不多快一生,生老病死,所以其實我們當初跟戒治所期望的那個,生命教育這件事情,其實是有達到的。
整理鹿寮,收集牠們的食草,還不忘幫梅花鹿補充營養,怕牠吃不好,怕牠餓著。
[收容人
王先生]
當然也會啦,那麼我們三餐,大家都要吃,動物也要吃東西啊,就怕牠餓了,那麼如果牠長得很漂亮,我們也很高興。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因為我們這邊,他們一到五都出來工作,假日的話他們其實是要去裡面,就是沒有開封的狀態下,那其實他們都會擔心說,欸那個鹿沒有人餵或怎樣啊,會去擔心這些動物,所以他們的主管,帶他們的主管,還特別假日來,自己載著那個樹葉子去餵那個梅花鹿這樣。
透過和小鹿互動,觸動了收容人關懷的心,這樣的教化功能遠比將他們關在牢籠中更具矯正效益。因此,台東外役監獄,現在,開放更廣大的土地開始種咖啡,賣咖啡。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譬如說我們把他關在裡面,他沒有辦法出來,你會看到他的整個表情,都是死氣沉沉的沒有活力,但是當他們來到外役監之後,是不是有跟民眾在做接觸,你看到他們都是保持著笑容,好像很開心,很有活力這樣子 我覺得這是一個很正向的東西。
專注的看著烘焙咖啡的溫度。
你在 烘焙的過程當中,它每一,一樣的火力,一樣的不同變化,它的豆子本身變化不一樣。
談起咖啡豆頭頭是道,他是收容人阿雄,他說在戒治所的心境像是進修,受惠最多。
[收容人 
阿 雄]
可以來到台東外役監,然後就想說,既然來到這裡還有兩年的時間,那不如就用心去學一個東西,不管以後返鄉之後用不用得到,都可以,受惠最多應該就是說我們的改變,放假我回家,每天也都會煮給我媽喝,一天都煮兩次,媽媽會不會覺得這杯咖啡特別好喝?也是會啦,因為她平常沒有在喝這個純黑咖啡 所以我就用輕烘焙的泡給她喝 
歐式的建築,廣大的草坪,這裡不是度假村,正是台東戒治所,俗稱的台東外役監獄,在這裡喝咖啡,從沖泡到端上桌,都是「大哥」服務,堪稱是「大哥級」的享受。
[台東戒治所輔導科 科長
陳柏樸]
那其實,他們多跟民眾接觸的話,也是利於他們回歸社會,對啊,他們可以透過跟民眾聊天接洽的過程,他們可以知道,社會上發生些什麼事情,現在有哪些東西是進步的這樣子,有利於他們回去的時候不會說,一下一出去,對整個外面的世界是很惶恐的。
從要為梅花鹿找到回家的路,意外的串連了地方和戒治所,在監獄的高牆內,梅花鹿有安身之所,遊客有機會體驗很不一樣的喝咖啡氣氛,更讓收容人對出獄後的正途有了想像,一個簡單的初心,讓許多的事情都有了圓滿的結局。
採訪/撰稿 邱月華
攝影/剪輯 羅應展


客委會李主委訪臺東鹿野關山 推動花東客家文化成在地亮點
張貼日期:2016-07-05
0703-1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李永得今(3)日在立法委員劉櫂豪的陪同下,前往臺東縣鹿野鄉及關山鎮訪視客家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成果,並與鄉親面對面交換意見。李主委表示,客委會在推動相關政策時,絕對不會忽略各地的獨特需求,也會全力推動臺九線沿線客庄地區的發展,讓花蓮、臺東地區的客家文化能成為臺灣東部重要的在地文化亮點之一。


李主委訪視行程首先來到位於鹿野鄉大原地區的「大原花布燈籠生活文化館」,在聽取鄉長李國強對當地推廣客家藝文及產業簡介後,隨即與鄉親們進行座談,以瞭解當地客庄在推廣客家語言文化上的需求與遭遇問題。


由於鹿野鄉有許多客家鄉親,大家紛紛對客家語言的保存提出看法。李主委表示,各地推廣客家文化的首要之務是傳習客語,因為語言一旦消失了,一個族群的文化也將不復存在。因此,客委會將積極協調各地方政府,讓包括客語在內的母語認證成績,納入12年國教的超額比序中,以增加學習母語的實益性;同時,客委會也將投入更多資源在營造良好的客語學習環境上,讓後生能真正在生活中接觸並使用客語;此外,未來客委會也將研議將通過客語認證的人數比例,納入各地申請補助的評比之中。


李主委強調,這些措施都是希望透過家庭、學校與社區的連結,來打造客語學習的鐵三角及客語學習的語言潮,如此才能彌補客語使用的世代斷層,讓客語永續傳承。


0703-2離開鹿野鄉後,李主委等人隨即前往關山鎮農會「米國學校」,並在鎮長戴文達的導覽下,參觀農會各項圍繞「米」主題所打造的軟硬體設施,同時與在地鄉親座談,瞭解關山鎮在推動客家文化上的問題與需求。


李主委指出,蔡總統所提出的三大客家政見分別是「臺三線客庄浪漫大道」、「水水六堆」及「花東縱谷慢活廊帶」,因此客委會在推動相關政策時,絕對不會忽略各地的獨特需求,也會全力推動臺九線沿線客庄地區的發展,讓花蓮、臺東地區的客家文化能成為臺灣東部重要的在地文化亮點之一。


而針對在地鄉親詢問有關補助地方公共建設的情形,李主委表示,各地在進行客家化生活環境營造計畫時,務必要將對的經費與資源,用在對的地方,以極大化效益。李主委特別以高雄駁二特區的活化經驗說明,鼓勵大家善用現有館舍或硬體,而客委會也一定會從推廣客家語言、文化及產業的角度予以協助,並作為各地客庄與行政院各部會間的溝通平台,讓中央與地方形成緊密的合作關係,才能讓客家文化展現蓬勃生氣。

----------------------------------------------------------------------

 

600_206600_205  

images (1)images  

  

位於鹿野鄉龍田村崑慈堂旁的日治時期鹿野神社被圍起封鎖線,縱管處將進行復原工程,但社區居民擔心基壇被拆除,紛紛到場關心。(記者王秀亭攝)

2014-05-27
鹿野神社於一九二三年七月十日鎮座,原址在今龍田部落北方靠近馬背附近山腳下,一九三一年十一月十三日遷至今崑慈堂所在地。鹿野神社未設神官,由台東神社社司監管,平時由鹿野村民會會長田久保健治代理,兼具街庄神社性質,日人戰敗後,當地居民將神社青銅瓦片等建材拆除變賣,基壇因穩固難拆而保留至今。
鹿野神社日治時期樣貌。(記者王秀亭翻攝)
鹿野神社日治時期樣貌。(記者王秀亭翻攝)
(資料來源:日治時代台東廳的神社,文:記者王秀亭整理)

全台首例 日本專家協助復原

〔記者王秀亭/鹿野報導〕鹿野鄉龍田村留下一座日治時期鹿野神社基壇,花東縱谷國家風景區管理處有意復原神社原貌,是全台第一個復原日本神社的案例,地方上卻傳出可能拆除基壇再行重建,引發在地居民關切及議論,縱管處昨天赴龍田村說明,澄清拆基壇之說,並承諾工程會保留原有基壇,神社將原汁原味蓋回來,鳥居則依村民建議在適合地點搭建。

  • 位於鹿野鄉龍田村崑慈堂旁的日治時期鹿野神社被圍起封鎖線,縱管處將進行復原工程,但社區居民擔心基壇被拆除,紛紛到場關心。(記者王秀亭攝)

    位於鹿野鄉龍田村崑慈堂旁的日治時期鹿野神社被圍起封鎖線,縱管處將進行復原工程,但社區居民擔心基壇被拆除,紛紛到場關心。(記者王秀亭攝)

架籬才知 龍田村民憂拆基壇

「圍牆圍起來才知有工程要進行。」龍田村民邱鈺真表示,神社基壇周圍兩個月前架起圍籬,鄉公所及縱管處都未事先說明,打探後才知道是縱管處要以原有基壇復原神社,沒想到近日聽附近老人家說,施工單位在安全考量下,要打掉近九十年歷史的基壇再重建,趕緊通知社區居民。

在鄉民代表陳建光居中協調下,縱管處昨天到神社旁的崑慈堂與村民溝通,近五十名社區居民與會。台東縣龍田蝴蝶保育協會會長李元和表示,鹿野神社在日人戰敗後,遭當地居民拆除變賣,僅存基壇,至今基礎仍穩固,最擔心施工後喪失原貌,呼籲施工單位在既有基礎上修復;邱鈺真則指出,縱管處規劃的「鳥居」位置不僅非記憶中的地點,且材質應為水泥洗石子,並非木頭,同時提醒基壇旁的「榊樹」也應保留。

執行團隊 曾修八田與一古宅

縱管處技正鄭正賢說明,這個案子是由鹿野鄉公所向縱管處提案,全案包括神社復原、鳥居、石燈籠及碎石步道的興建,經費為六百廿五萬元,於今年二月發包,預計年底完工,由有復原台南嘉南大圳創造者八田與一古宅經驗的中冶環境造型顧問公司執行復原神社任務,修復完工後交由鹿野鄉公所管理。

中冶代表張維仁指出,鹿野神社是全台第一個神社復原案例,具指標意義,請來日本神社專業修復團隊協助,絕對會原汁原味蓋回來,神社建築全以榫接技術,鳥居也取材日本高級檜木,完工後將連結日治時期的校長宿舍、托兒所及區役所,成為龍田村完整的帶狀歷史空間。

鳥居位置 尊重在地居民意見

鄭正賢指出,神社基壇原有安全疑慮,四月底專家評估認為無安全問題,將保留原有基壇,補強破損部分,外觀則以水泥砂漿噴砂處理,未來也不會再有大型機具進駐破壞,鳥居位置原依日本神社傳統平面模式選址,社區居民若有意見,將尊重在地意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