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閱戶籍謄本 發現媽媽的外婆很傳奇
賴祥蔚/調閱戶籍謄本 發現媽媽的外婆很傳奇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fDhA87
▲ 學者調閱戶籍謄本,意外發現媽媽的外婆似乎很傳奇。(示意圖/John Thomson攝、臺灣古寫真上色提供)
● 賴祥蔚/台灣藝術大學廣播電視學系教授
從戶籍謄本的有限資料來看,媽媽的外婆很傳奇。
媽媽的外婆 生母不詳
她的姓名是葉專,出生於清朝同治三年、西元1865年二月十六日,長女,生父叫葉色,生母不詳。
生母不詳?這令人意外。生父不詳還說得過去,生母不詳太沒道理。葉專出生那年,1865年,台灣有史以來最大的動亂「戴潮春事變」才剛落幕。這個歷史背景跟她的出生有沒有關係?其中有秘密嗎?還是,只是在送養過程中被收養者遺忘?
戶籍謄本記載,葉專出生三年就被送養,那是同治六年、西元1868年的5月2日。養母可能叫葉興妹,住在基隆仙洞後莊的「不詳高地」。資料沒提到養父,也有可能葉興妹不是女性而是男性,就是葉專的養父。
戶籍資料顯示葉專纏足,纏足本來是當時上層社會的女子才可能有的作法,研究認為:「纏足者多集中於士紳家族,越往社會下層則比例越低。」不過,清朝時期的台灣也會在「養女、繼母或婆婆、童養媳的關係下發生」。
葉專被送養的原因不詳。但是對照台灣歷史,葉專被送養的前半年,1867年12月18日,發生超級恐怖的「基隆大海嘯」,不知這件事是否有影響。
文獻記載當時「海水暴漲,山傾地裂,屋宇傾壞,溺數百人」,基隆本來七百多戶居民只剩十六戶存活。戶籍謄本提到葉興妹住在「不詳高地」,引人聯想。
葉興妹跟葉專生父同姓,不知道有沒有宗族親戚關係?「葉」這個姓不算是大姓,似乎有可能,但是沒有證據。葉興妹這個名字看起來可能是客家人,不過戶籍謄本上面寫的是福佬人。
▲ 台灣有許多世家。圖為鹿港施進益古厝。(示意圖/維基愛古蹟台灣臉書)
母親家族出身底層農工 無族譜傳記
住在基隆仙洞的葉專,1881年12月3日嫁給新店碧潭的王心匏,當時她17歲,婚後最少生了兩個兒子,一個女兒,長子名不詳,似乎早夭,次子王頭北,女兒王嬌。葉專活到昭和14年、西元1939年的7月11日,享壽75歲。
葉專丈夫王心匏生於1852年,比她年長13歲,比她早走14年,往生於1925年的3月4日,享壽74歲。
台灣的重要世家,對先祖歷史的記載比較詳細,以霧峰林家為例,有很清楚的族譜,還留下不少家傳,但是仍有很多值得深入挖掘的歷史面貌。
台灣有許多世家,但存在更多平凡的基層家族,例如先慈的家族。從戶籍謄本看起來,母親家族只是底層工農,沒有族譜,更沒有傳記。
後人追溯先祖的生平,只能問問長輩,再從戶籍謄本去尋找一些蛛絲馬跡。母親的外婆似乎非常傳奇,可惜問不到更多的資訊。
賴祥蔚/調閱戶籍謄本 發現媽媽的外婆很傳奇 | 雲論 | ETtoday新聞雲 https://bit.ly/3fDhA87
除夕圍爐,會不會擔心話題又圍繞著問收入、交(男/女)友了沒、何時結婚生小孩之類的呢?
別擔心,快去申請家族的日本時代戶籍吧!趁著大團圓的時候一起追尋家族真正的記憶、促進情感、還能讓話題變有趣,這麼好康的事,不快點去申請嗎(ゝ∀・)b?
之前已經申請過的朋友,也別忘了除夕拿出來與家人一起分享哦!
1905年10月1日,臺灣實施史上第一次戶口調查,同時也是東亞首次的人口調查。當然對於日本統治臺灣,每個人可以有自己的觀點和解讀,但這些留下的種種資料,當然是200%超級無敵寶貴的啦~就戶籍資料的部份,除了得以一窺當時臺灣的真實人口樣貌以外,更重要的是我們有機會從中得知相當精確可靠的祖先資訊。
而許多人不知道的是,這些日本時代的戶籍資料,現在都可以開放調閱哦!
【調閱日本時代戶籍資料很麻煩?錯了!超級簡單的啦~】
只要照著底下的步驟,就可以超輕鬆進行尋根作業囉!
1.攜帶身分證,找一間離你最近的戶政事務所
因為資料都已經上網連線了,任意戶政事務所就可以調閱囉!
2.抽號碼單,排到時告訴承辦人員「我想調閱日本時代戶籍資料」
承辦人員會告訴你,只能查直系血親的資料哦(如祖父、祖母、外公、外婆、及更早的直系血親,只要有資料都可以查)!
同意後,請記得交代「所有能找得到資料的直系血親資料,都麻煩幫忙調閱」。
3.等待……
由於每個人能找到的資料複雜度不一,快的話可能半小時可以查閱完畢。若可追朔5代以上的話,那可能會花數個小時以上的時間。
幫忙調閱資料的承辦人員當然是非常辛苦的,請務必懷著感恩的心情感謝再感謝哦~
4.付費
調閱資料的費用一張是15元整。一位直系血親若查得到的話基本會有一張資料,若有多次遷徙則可能會有多張哦~ 一般而言通常不會超過500元。
5.資料判讀
捧著寶貴資料回家後,請繪製樹狀圖,把祖先們的資料一一建立關聯吧 🙂
上面除了居住地、種族、職業等基本資訊以外,較早期的還有記錄是否有纏足、吸食鴉片(阿片)等等記錄。
就這麼簡單就申請到了嗎?是的,趁著過年前還剩幾天,一起來找尋真實的祖先記憶吧~
海外台灣史料 推國家寶藏計畫/家族史/族譜拉近家人距離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PIXNET :: - https://goo.gl/XtJeS2
百年戶政展 看爺奶光陰故事
旺報-地方
2016-08-31 04:24
你知道「賣卜」是算命師、「查媒嫺子」是與家婢所生的子女嗎?新北市民政局昨起至9月1日,一連3天在市府1樓西側大廳舉辦「戶政創新成果展」,展出新北市百年來的珍貴戶政史料、文物,許多特殊的職業、身分名稱,讓參觀民眾大開眼界。
民政局長江俊霆表示,這些珍貴的戶政歷史文物都珍藏在各戶政事務所的檔案室,溫濕度嚴控,相當珍貴;市長朱立倫參觀時也驚呼:「我的出生證明就是長這樣耶!」他笑說,感覺自己走進了時光隧道。
民政局展出的百年戶政文物,從日治時代的戶籍資料、台灣光復初期1946年戶籍登記申請書、戶口清查表,還有第1代到第6代身分證的演變、戶口名簿、印鑑條、出生證明、結婚證明書、門牌等的演進樣貌;朱立倫笑說,這些珍貴文物讓他覺得好懷念。
蘆洲戶政事務所課長蕭俐俐說,日本人以毛筆謄寫資料,從日據時期留下的泛黃戶政史料中可以看到,當時日本登記的戶政資料已非常詳細,除註記省籍外,還記載成員資料,甚至還記錄是否「纏足」、「種痘」,甚至連不再繼續纏足、接種過幾次牛痘疫苗都留下紀錄。
此外,還有「阿片吸食」欄,記載家中成員是否吸食鴉片;「職業」欄的「賣卜」代表算命師、「左官」為泥水匠、「花摘」則是採花工。
家庭成員稱謂也相當特殊,例如「媳婦仔」是童養媳、「過房子」是同宗的養子、「庶子」是與妾所生的子女、「查某嫺」是女幫傭或家婢、「查媒嫺子」就是與家婢所生的子女,也反映出當時妻妾成群,甚至與奴婢一起生子的社會現象。
除了展出百年戶政史料外,每天上午與下午各發送限量150條月老紅線,吸引民眾大排長龍。
(中國時報)
---------------------------
家族史
戰爭‧遷徒‧旗津史 她寫家族故事 記錄時代滄桑
一張老照片讓她寫下旗津島家族故事。
橫跨兩個時代、兩段戰爭,完成一條遷徙路、一本家族書。
高雄市旗津區公所兵役課長蔡佳菁,從小就在旗津長大。3年前因一張小時候與父親合照的老照片,啟發書寫家族遷徙史故事的念頭。
今年6月「戰爭與遷徙:蔡姓聚落與旗津近代發展」出版,10萬字記錄了一頁與旗津歷史發展相關的家族史。
「我不寫自己家族的歷史,還有誰能寫呢?」蔡佳菁說,時常看到許多人在寫旗津的故事,一直希望自己能將旗津故事寫下來。3年前,戰爭與和平紀念公園主題館研究員李怡志問她有沒有旗津舊照片?她拿出小時在「沙仔地」(現旗津區實踐里)和父親合照的舊照片,讓故事有了開端。
蔡佳菁提供的老照片,刊登在旗津的社區生活報。記者劉星君/攝影
家族捕魚→飼料廠→造船廠 旗津縮影
中山大學社會系研究生郭書瑋當時正進行故地重遊老照片計畫,在社區生活報「旗刊」看到這張照片,請蔡家父女重回舊地合照,蔡佳菁才發現,原來「蔡姓家族」的工作與旗津產業發展、環境變遷有相當大的關連。
蔡佳菁說,蔡姓家族從捕魚、養殖漁業、經營飼料工廠到造船廠,與旗津發展息息相關,如住家兩次搬遷及經營的造船廠搬遷,都是因海軍擴建緣故;但後來海軍並未擴建,反而縮編,旗津島因此有許多軍方閒置土地。
二戰、內戰 蔡姓家族一路遷徙
蔡佳菁一邊訪談叔伯輩,一邊參考相關文獻,發現家族遷徙歷程也與二次世界大戰、國共內戰等歷史有關。
蔡佳菁說,蔡姓家族因左營海軍擴建(第二次世界大戰)在1940年由下蚵仔寮(現梓官區)搬到旗津大汕頭(南汕里),再於1947年遷徙到沙仔地(實踐里);又因為1969年海軍第四造船場擴建,父親與伯父經營造船廠,在1971年由沙仔地搬到烏松(北汕里),蔡姓家族再次在1988年由沙仔地搬到龍海社區國宅(中華里)。
高市旗津區公所兵役課長蔡佳菁花3年時間寫下「蔡姓家族」故事,今年6月出版。記者劉星君/攝影
從家族故事 看到你不知道的旗津
根據蔡佳菁長輩口述,家族很多人在美軍空襲時被炸死,她找尋文獻,在「旗津區日治時期遇空襲概況」中找到曾祖父、曾祖母、姑婆與三叔公的女兒在空襲中被炸死,葬在旗津公墓的往事。
促成她寫書還有另一個原因:10多年前她剛回旗津服務,當時旗津海岸路「旗津窯」負責人,想創新並擴大生產,提供在地學子機會,卻找不到合適地點可用,只好離開。她覺得很遺憾,希望透過自身家族故事,讓大家認識不一樣的旗津。
沙仔地女兒的旗津家書 看到島嶼新貌
花3年時間完成10萬字「戰爭與遷徙:蔡姓聚落與旗津近代發展」,描寫蔡家移動的軌跡與發展,蔡佳菁說,寫出3個版本,一修再修,幾乎沒有假日,平常除上班外,晚間、假日為寫書找資料,「真實呈現旗津在地化的一面」。
她邀請當初讓她下定決心寫書的郭書瑋、李怡志寫序,李怡志形容這本書「就像沙仔地女兒的旗津家書」,引領讀者看到一篇好看的故事,讓長期被忽略的旗津島有了新的輪廓。
聯合報/劉星君 報導
聯合報/胡若梅、胡晉翔、陳惠珒 報導
主圖/劉星君 攝影
-----------------------
螟蛉子是啥?草屯戶政展報你知
〔記者陳鳳麗/草屯報導〕草屯鎮戶政事務所策畫「草地人生—跨世紀戶政檔案特展」昨日開幕,展出草屯從日治時期至今的戶政史料,其中有重現戰後的戶口名簿,當時身分記載有螟蛉子(養子)、查某女間(婢女),現在則身分平等,取消這些註記。
該展覽昨日在草屯戶政事務所開幕剪綵,草屯戶政事務所主任趙顯彰指出,該展覽結合在地的錦春堂文化基金會,除有戶政檔案展出,也有契約書等文獻來訴說草屯發展的故事。
該 展覽分「漫遊草屯」、「戶政珍環傳」、「草屯NO.1」、「時光階梯」等四大部分,其中「戶政珍環傳」,展示日治時期的戶籍登記簿和各時期的戶口名簿。而 在戰後的戶口名簿身分註記有螟蛉子(養子)、過房子(繼子)、媳婦仔(童養媳)、妾(小老婆)、查某女間(婢女)、婢生子(婢女生的子女)等,今日都已取 消不用。
此外,早期還有「種族欄」,從中國來的填「內」字,平埔或熟番填「平」或「熟」,原住民則填「生」(生番人)。
族譜設計內容說明
(1)家族特色標題。
(2)世系關係圖表。
(3)家族遷徙過程。
(4)家鄉的介紹。
(5)家族大事記。
(6)家族成員故事。
(7)家族榮譽事蹟。
(8)其他。
指導孩子透過自身血緣(或認養)追溯家族源流,透過口述或電話訪談,蒐集相關資料、照片及影像等媒材,探究家族的淵源及遷徙過程,以及家族成員之生平大事。以年表、樹狀圖或其他意象方式呈現,並佐以照片、圖片、圖表等方式說明,適當表現家族彼此的關係,避免透露不必要的個人資料。 本活動鼓勵親子共同創作,希望藉由蒐集資料的過程中,讓孩子認識家族及家鄉的故事,以達承先啟後的作用。
-------------------
製作創意族譜 祖孫最美最後紀念
〔記者謝佳君/台北報導〕創意族譜拉近家人距離!台北市文獻會第十屆「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即日起至六月三十日在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展出,分平面創作組、書類創作組及短片創作組,共五十七名國小學童獲獎,包含特優八件、優選十七件、佳作三十二件。學生透過製作創意族譜,尋根溯源,也拉近祖孫三代的距離。
小六粘瑀軒 獻給罹癌去世阿公
「很開心能夠獲獎,希望把作品和獎狀拿到爺爺靈前,分享給在天上的爺爺!」萬興國小六年級生粘瑀軒,去年製作創意族譜過程中,爺爺被檢查出罹患肺腺癌,為了知道更多家族故事,瑀軒常到爺爺家裡或醫院聽爺爺說故事,「每次聊到往事,爺爺就特別有精神!」
粘瑀軒說,爺爺翻著黑白照片,找出阿祖從福建來台的「華僑通行證」,還談到年輕時開銅製品工廠,在高溫環境中辛苦工作。治療過程中,爺爺陪著瑀軒蒐集資料、描繪架構;雖然爺爺去年七月仍不幸辭世,但瑀軒媽媽說,這段時間是祖孫倆最珍貴的時光,也留下最美的紀念。
小五吳宜眉 越洋採訪日本奶奶
天母國小五年級生吳宜眉,有四分之一日本血統,爺爺年輕時到日本留學結識了奶奶,黑白老照片有奶奶穿著和服,現在宜眉每年寒假到日本看奶奶時,奶奶就會替她慶祝女兒節。宜眉的媽媽則是客家人,照片中有早年外公騎著三輪車載運建材,媽媽和兄弟姊妹還會在後面幫忙推車!
為了製作創意族譜,宜眉飛到日本,祖孫倆以國日語穿插,聽奶奶聊年輕時的回憶,她說,作品以蘋果樹為概念,因為奶奶每次都會給她吃日本的蘋果,也希望家人都能「蘋」安,健康快樂!
--------------------------------------------
【台北訊】臺北市文獻會於5/11日起隆重舉辦邁向第8年的創意族譜展!對於文化及家族傳承,投入相當多的心血,今年展區特別規劃了文獻家族主題,藉由家庭的溫馨緊密,進而引領民眾探索豐富有趣的家族史,此外更規劃了六大展區,文獻家族將帶領民眾以故事性的趣味方式認識族譜知識,豐富的內容包含:早期姓名由來、各民族的姓氏特色、字輩譜的傳承以及百家姓氏認祖歸宗等故事。
此外,更設置了萬華家族特展,讓民眾徹底瞭解艋舺在地大家族!臺北市文獻委員會熱情歡迎各位民眾蒞臨參與,一同欣賞57名得獎國小學童親手製作出的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共分為今年首屆的「平面創作組」、「書類創作組」及「短片創作組」,展出57件得獎作品,包含特優8件、優選17件、佳作32件,102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邀請學童運用巧思與創意,帶領家中長輩遨遊尋根溯源之旅,各作品優秀豐富,創意能量可見一斑!
臺北市文獻委員藉由創意族譜作品的徵選,讓許多家庭與家族間有更多的互動與加溫,同心協力地讓作品更臻完美,臺北市文獻委員強調舉辦創意族譜展的意義,除了表揚各小小得獎者外,更希望透過創意族譜的活動,活絡家族,讓家族與家庭感情更為和諧,藉以永恆傳承。此外,展區更規劃了「族譜知識+」,在每一區的「族譜知識+」將有文獻家族的「說故事時間」,邀請各位民眾探索幾千年來家族的種種變化與奧祕,知道嗎?也許您現在的姓氏不一定是您的姓氏喔!
想了解就快來西本願寺廣場「樹心會館」!讓文獻家族帶領您探索關於族譜的有趣故事,陪您一同尋根溯源,趕快牽起家人們的手,就在102年創意族譜展裡溫馨度過吧!「102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自即日起展出至6月30日。展出時間每週二至週五上午10時至下午5時;週六、週日及國定假日。(圖片:北市文獻會長官與受獎學生共同灌溉「家庭林場」)
詳全文 創意族譜展,文獻家族帶您認識小家庭,大家族!-生活消費新聞-新浪新聞中心 http://news.sina.com.tw/article/20140511/12402361.html
----------------------------
創意族譜
本會自94年度起規畫辦理「尋根溯源~創意族譜設計比賽」活動,推廣學校學生參加,強調親子一同製作族譜,激發創意,把傳統族譜的約束或限制,賦予新的風貌。
經過連續幾年的推動,逐步經驗累積及改進,目前已漸獲各界重視,成為學校推動社會學習領域課程教育重要的活動項目,並推廣至其它縣市的參與,對這項傳統文化的推廣與創新方式,具有引領風潮的效果。
大陸福州市有鑑於本會辦理這項活動的成效與時代意義,亦在該市大力推動創意族譜活動,自98年開始以輪流舉辦聯展的方式,為兩岸文化交流再添一頁,讓創意族譜更遍及華人地區。
尋族跡譜新意:101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
101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自12月8日起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尋族跡譜新意」為題,展出101年創意族譜來自臺北市各國小的39件優勝作品,並搭配「日據時期戶政資料」、「臺灣五大家族」、「臺北市傳統地方家族」等主題,交織成有系統的族譜史料特展。另為配合展出活動,文獻會更規劃系列動態宗廟巡禮,將參訪陳德星堂、內湖郭氏古宅、濂讓居等,讓民眾透過實地參訪,體驗宗廟歷史文化及傳承的重要意義。
文化局長劉維公與得獎同學一起將平安符放入燈箱內
文化局長劉維公與得獎小朋友合影
得奬同學詳細解說自己的作品
展場參觀民眾踴躍
民眾專心聆聽本會志工解說士林慈諴宮的歷史
民眾於內湖郭氏古宅前合影
100年「族譜尋奇創意遊〜創意族譜優勝作品暨百家姓聯展」展覽回顧
100年度的展覽以「族譜尋奇創意遊」為活動為主軸。本屆經評選勝出的作品分為「平面類」及「書籍類」作品,展出共計57件得獎作品,包括特優9件、優選18件、佳作30件。藉由參賽學生的現代創意,及多元的表現手法,將具有歷史意義的族譜,以耳目一新的面貌呈現在大家眼前。
本次特別規劃以「百家姓」為主題,設計相關展覽及遊戲。「百家姓源流」展區,以裝置藝術的方式展示各姓氏源流及歷史名人。在「有趣姓氏看一看」展間,呈現全國百大姓氏、常見名字(菜市場名)等有趣知識。在搜集資料過程中,發現有些姓氏也能湊成成語,如「相、敬、如、賓」、「光、宗、耀、祖」、「慈、眉、善、目」等;家族稱謂也是姓氏的,如叔、伯、姑、妹、孫等;還有與聲音有關的,如「唱、歌」、「哈、啦」、「啜、泣」等,也都是姓氏。此外,更有趣的是,有些生肖也是姓氏,除較為常見的牛、龍、馬外,包括虎、羊、猴、雞等姓氏也是大有人在。
99年辦理的「募集百家姓」活動,廣受民眾好評,募集超過1萬人次留下資料,且徵集到不少組合成趣姓氏,包括「招、兵、買、馬」、「江、山、易、改」等。該活動亦持續辦理,以募集更多罕見姓氏。
100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暨百家姓聯展」頒獎暨開幕典禮活動現場
前文化局長鄭美華與得獎小朋友合影
文獻會執行秘書翁誌聰與得獎小朋友合影
前文化局長鄭美華、文獻會翁誌聰執行秘書及貴賓與得獎小朋友合影
99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暨傳統族譜聯展」展覽照片回顧
文獻會副主任委員莊永明與得獎小朋友共同啟動特展儀式
展場一景
98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展覽照片回顧
前文化局副局長陳冠甫、靜心國小簡毓玲校長與得獎小朋合影
頒獎典禮結束後小朋友參觀展場
97年「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展覽照片回顧
前文化局長李永萍主持展覽開幕及頒獎給得獎學生
家長陪同學生參觀展出作品
-
- 點閱: 13961
- 資料更新: 2013-8-16 11:44
- 資料檢視: 2013-8-16 11:43
- 資料維護: 臺北市文獻委員會
- ---------------------------
-
邁向第8年的「創意族譜優勝作品展」,自12月8日起在剝皮寮歷史街區,以「尋族跡譜新意」為題,展出101年創意族譜來自臺北市各國小的39件優勝作品,並搭配「日治時期戶政資料」、「臺灣五大家族」、「臺北市傳統地方家族」等主題,交織成有系統的族譜史料特展。
▲創意族譜得獎者大合照
今年的小朋友「創意族譜」作品很「水果」,也很「交通」,還有「跨國」家族故事,內容繽紛精彩。取材自「水果」的有石牌國中林子涵,因為從小在芒果樹下聽爺爺述說家族故事與人生經驗談,她特別以芒果樹作為主畫面。萬興國小楊博翔,因為姓氏的關係,特別以楊桃作主題。民生國小柯季宏,因為祖父從福州隨政府播遷來台,因此他特別以福州的市果「福桔」做為創作主題。
▲石牌國中林子涵同學的芒果家族
以「三國兩地的生存與愛情」為創作主題的天母國小白玫瑰同學,說的是曾曾祖母在1915年從德國到美國紐約開枝散葉、再到臺灣落地生根的故事。三個國家的文化,東西方世界的愛情故事,編織出白玫瑰這獨一無二的創意族譜。再興小學徐子庭,是第三次參加創意族譜設計比賽,這次以《子庭的藏寶櫃》作為創作主題,每層櫃子都蘊藏著家人珍貴的回憶與寶藏,獲得特優的獎項。
▲天母國小的白玫瑰同學的跨國家族創意族譜
▲三度參展創意十足的徐子庭今年利用抽屜及櫃子的概念呈現更多家族寶藏--有家族老照片、榮譽.傳家寶、傳家食譜等。
文化局表示,文獻會今年特別規畫展出的還有「日治時期戶政資料展」、「臺灣五大家族」及「臺北市傳統地方家族」,民眾可以觀賞到早期臺灣戶政的珍貴史料;可以一窺臺灣早年家族的不同風貌,內容豐富。
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簿,有很多欄位是現在的戶籍謄本所看不到的,例如在「種族」欄可見到「內」(即日本人)、「福」(即臺灣人)、「廣」(即客家人)、「中」(中華民國人)等,以區別身分。比較特別的還有:經特准吸食阿片煙膏者填「阿」;纏足者填「纏」,解纏者填「解」;有無種痘者,載明「感」或「不感」:「不具」一欄則有「聾」、「盲」、「瘋」等。
「續柄」一欄中則是記載該人與戶長間親屬關係,有一些稱謂可看出臺灣傳統社會的特殊現象,如「過房子」(為同姓同宗族人之所生之子,過繼戶主)、「螟蛉子」(為他姓他宗族人之所生之子,過繼戶主)、「媳婦仔(即童養媳)」(收養入戶,準備作為戶主所生之子之妻)、「女查)媒嫺」(入本戶籍進入本家幫傭、服侍之女子)等。此外「大伯父」,是現在俗稱的伯公,「同居人」是指同居非血親親屬,意思都與現在的有所不同。這些日治時期的戶口調查簿將在展場展出。
臺灣五大家族指的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鹿港辜家、高雄陳家,這些家族的故事大家都比較耳熟能詳,而臺北市有那些大家族,民眾的印象可能就比較模糊,這次展覽展出臺北市四個傳統家族,包括大同陳氏、大安林氏、士林潘氏、文山高氏的故事。
「大同陳氏」指的是陳維英家族,位於寧夏路的陳德星堂,現在是全臺陳氏宗祠,其原位於臺北城內,日治初期日人規劃在該地興建官廳,1912年陳德星堂於現址重建,今年剛好屆滿一百年,12月底陳德星堂亦將完成整修。「大安林氏」祖厝,其實就是大家所熟悉的「林安泰古厝」,原位於大安區四維路一帶,民國67年為拓寛敦化南路,遭到拆除,民國74年完成重建工作。此外,「文山高氐」為開發景美地區的重要家族,高氏族人在今景美興建了「集應廟」,而在艋舺的學海書院,日治時期由高氐族人購入,現在成為高氏宗祠。這些家族的故事都將在這次展覽中呈現,並搭配展出相關照片。
配合展出活動,文獻會更規劃4場動態宗廟巡禮,分別為12月16、23日及明年1月6、13日,將參訪陳德星堂、內湖郭氐古宅、溓讓居等,有興趣民眾可在活動官網報名參加,體驗宗廟歷史文化及傳承的重要意義。
文獻會今年除與戶政單位合作展出難得一見的日治時期戶政資料,也首度與中華民國口述歷史學會合辦「自己動手寫家族歷史」徵文活動,首獎獎金新臺幣壹萬元,歡迎各界踴躍報名,活動詳情請至該學會網站查詢。
▲劉維公局長與四位創意族譜特優得主共同以平安符象徵祈福闔家平安為族譜展揭開序幕
【整理:蔡舒湉Lakeisha/來源:台北市文化局】
- ----------------------------------------------
-
-
2019尋根靠譜!族譜大改造!吹響創意族譜號角 | 生活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尋根溯源~創意族譜設計比賽 ~創意族譜設計比賽」實施計畫 - 獎金獵人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