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清大,應學生社團邀請,跟一些台灣同學和陸生座談,討論這次318學運。其中幾個親身參加了活動的學生都提到,學運開始的時候,他們周圍的同學本來還比較冷漠。轉折點就是佔領行政院被強制驅離的時候,那些暴力和流血的畫面。自那以後,大部份同學都站出來了,因為他們被激怒了。

歷史上,政府和人民抗衡,不管有什麼理由,只要政府動了手,政府就輸了,道義上就一敗塗地了。如果是極權國家也就算了,但是臺灣,還有選舉。

今天我們看到的,就是執政當局,已經跟整整一個世代的年輕人,結下了仇。而這些年輕人,和他們的家長,同學,朋友,親戚,都是選票。

為了一個服貿協定,要丟掉整個江山,值得嗎?

f440c55f6842c87c0a7b43dd15fcf51e  

b03c96fbf4d98d1802480f5fb84ba54c  

  420_003933e6f69eb71820fb6ac9329b1056 (1)600_173  

直播學運到最後 英日語同步翻譯放送全球
2014年04月11日09:12
太陽花學運創造紀錄之一,是他們翻譯團隊,由80人組成,把學運資訊翻譯成35國語言全球放送,學生也架設直播系統,透過網路傳播至國際,同步翻譯直播到最後一夜。

今日出版的《自由時報》報導,太陽花學運佔領立法院最後一晚,3名學生以流利的中、英與日文同步口譯,透過USTREAM網路平台傳播全世界;比利時留學生(27歲)讚賞,台灣學生非暴力的作為,學生的智慧與民主風範,撐了24天「不可思議」。(陳亮諭/綜合報導)台大新聞所研究生在議場實況報導,並上傳CNN專頁。 網路照片

420_f7ea1f71dce3f2777789849124585381  

--------------------------------------------------------

瑞莎辣挺太陽花 網友:來來哩來
2014年04月11日09:49
烏克蘭美女瑞莎在台灣發展多年,有意歸化台灣,因此對台灣政治發展也相當關心。昨日學運最後一天,瑞莎也穿上「向日葵裝」挺學運。

瑞莎昨日臉書上傳自己身穿向日葵圖案洋裝,腳上還配上「香蕉色」帆布鞋,非常呼應時事。而網友見到瑞莎的裝扮也直呼「好美」,但也有網友開玩笑「只見一大堆的香蕉」、「香蕉洋裝」。

還有人拿「來來哥」的梗對瑞莎喊話,「來來來來哩來」;更有人嘴超甜「我們歡迎烏克蘭移民台灣...拒絕抵制中國蝗蟲移民 !」。(劉邠如/綜合報導)

烏克蘭美女瑞莎在學運退場日穿上「太陽花」洋裝。引自瑞莎臉書

網友大讚「太美了」。引自瑞莎臉書

420_fa0d3b26a382d7b34fbaa381dd70459d420_24a7ef5ff9db99c94ec17534b10fd1d2420_eb22928851f7e87060389722fdec8de3420_e67237784520a96e04c6004f5c3c2645  

http://www.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beauty/20140411/377257/【動新聞】瑞莎辣挺太陽花 網友:來來哩來

-------------------------------

為期二十四天的學運結束了。對許多年輕學子而言,是一個公民行動的實踐,但即便沒有親臨現場,相信也已在這過程中透過不斷閱讀、聆聽、理解、思辯、重整,學習確認自己對所謂「民主」、「法治」、「全球化/區域化」與「自由貿易」的定義與信念。
立法院的失能、官員的無能,以及世代正義的種種問題,已有太多學者、媒體與社運人士以如椽之筆口誅筆伐。但在臉書上,正反雙方意見交鋒的溝通過程,有個有趣的現象,卻鮮少人提及。

撇開對政黨或特定個人的好惡,持平來看,支持與反對的兩方,其實爭執不下的,是對「風險」的判斷。若把距離放遠,並把自己從被害者(例如覺得自己被出賣)或是受益者(例如在服貿當中的得利者)的角色中抽離,不難發現,在反對者和支持者雙方敘述中,「恐懼」都遠遠多過了「機會」。

一開始,執政黨的確一直不斷兜售的,是機會:「讓利」、「優於WTO條件」、「台灣服務業需要更大市場」等話術,不管實質是否如此,若說是「博取支持所畫出的大餅」應該也不會太偏離事實。

但被無數「老闆變大陸人」、「小黃變小紅」、「大陸移民即將氾濫」、「年輕人沒有未來」等販賣「恐懼」的懶人包打得落花流水後,執政黨也開始動用南韓這個頭號大對手,或是「邊緣化」、「活不下去」等字眼,試圖喚起人民的危機意識,只不過,雖然台灣已被邊緣化,而且以南韓加速簽訂自由貿易協定的情況看來,情況非常不妙,但效果看來依然不彰。原因?當然是因為這次的事主,不是別人,而是中國。
如果讓任何一個台灣人,以最直覺的描述寫下中國給他的印象,恐怕佔大多數的,會是負面的語詞。「黑心」、「極權」、「敵國」、「凶狠」、「貪婪」、「不管人民死活」、「沒有信義可言」是臉書上反服貿網友的評論中隨處可見的形容詞。這些有的或許是個人或其親友曾經親身經歷的負面經驗,但更多是從報章雜誌和媒體獲得的印象,當然不能因為這是主觀印象而完全否定其參考價值。

如果服貿真是個好產品,只能說壞就壞在中國的品牌形象太差了,而執政黨未能看清這個問題,並針對反對者的疑慮提出解答方案作為說服,也是政令溝通能力的不足。其實,南韓在與中國的談判過程,有很多可供執政黨參考的地方。

中韓自貿協定已經進行十次談判,但南韓主動對媒體發佈聲明稿說明在第十次談判過程觸礁,是因為南韓要求中國調降石化、鋼鐵等製造業的關稅,而中國要求南韓開放農產品市場的條件無法獲得對方接受,而服務、投資與智財權也尚未形成共識。

談判條件不應在談判前曝光,這點可以理解,但談判過程如果有充分的揭露,也不至於引發這次如此大的反彈。

不過,撇開服貿不談,作為閱聽大眾,我們也該小心被人利用恐懼手法強迫推銷,導致對風險做出錯誤的判斷和決定,因而付出難以彌補的代價。
《販賣恐懼:脫軌的風險判斷》一書講到,恐懼是最容易被記住的經驗,尤其是能夠視覺化、有感、而讓情緒波動的事情,都會加強記憶。但人太過倚靠直覺,將難以分辨虛構與真實,因而容易受到誤導。所以,除了「快思」之外,別忘了「慢想」。當有人在販賣「機會」或「恐懼」時,別先被直覺給綁架了──小心查證資訊,以開放的胸襟聽取多元的看法,抑制貪婪,但也不能過於耽於風險,才能提高作出正確判斷的機率。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