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染愛滋病 今年通報增加
女性染愛滋病 今年通報增加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QJuuw
疾管署發現,今年女性愛滋病新增通報人數有增加趨勢。圖為疾管署去年宣布「愛滋病毒篩檢與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PrEP)計畫」內容。(資料照)
2022/10/23 05:30
疾管署︰整體感染者30至49歲佔7成 多因不安全性行為而染病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我國整體愛滋病染疫情形從二○一八年起呈下降趨勢,但疾管署發現,今年女性新增通報人數有增加趨勢,且整體感染者年齡分布以卅歲到四十九歲為主,佔六十九%,多因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
廿八歲女性文文(化名)最近出現呼吸喘、反覆發燒、疲倦感等不適症狀,住院治療診斷感染愛滋病毒。經疫調發現,文文交往過幾任男友,都有發生不安全性行為,文文表示很難拒絕男友們不戴保險套要求,明知不安全,但總是被「我們只有彼此」說服。
文文也表示,上週不經意發現,現任男友會透過交友軟體或其它管道交友,發生不安全性行為,後經衛生單位提供伴侶篩檢諮詢服務,現任男友也確診感染愛滋,要追蹤其它伴侶。
通報人數較去年同期下降16%
依疾管署監測資料顯示,截至今年九月累積通報數共四萬三○五二人,我國籍愛滋感染者新增通報七九六人,與去年同期新增通報九四七人相比下降十六%。但今年女性新增通報人數雖佔比仍低,卻有增加趨勢。
今年截至九月我國籍女性感染者新增通報卅三名,約四十%的女性感染者於通報感染愛滋的三個月內,通報後天免疫不全缺乏症候群(AIDS)發病,代表延遲就醫診斷。
疾管署分析,今年女性感染者多因不安全性行為而感染,又因風險意識低、不覺得自己會感染愛滋病毒,多數是因身體出現症狀或伴侶感染愛滋病毒,經衛生單位通知篩檢才發現,延誤了治療黃金時機,讓免疫細胞失能。
疾管署呼籲,民眾應加強自我保護意識,性行為時應全程使用保險套及水性潤滑液,除可預防愛滋病毒感染外,亦可預防淋病、梅毒等性傳染病。
不安全性行為者 應每年篩檢
對於有不安全性行為者或是另一半為愛滋感染者,進行暴露愛滋病毒「前」預防性投藥,也是預防愛滋病毒感染的方式之一,透過穩定持續使用預防藥物,讓體內有足夠的藥物濃度可預防被愛滋病毒感染。
疾管署也建議,有性行為者應至少進行一次愛滋篩檢,若有不安全性行為應每年篩檢,民眾可到醫療院所、匿名篩檢服務點或購買愛滋自我篩檢試劑(https://hiva.cdc.gov.tw/selftest/)篩檢。女性染愛滋病 今年通報增加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CQJuuw

85 (1)


蜜雪兒(化名)在8年前的某天,收到一名陌生女子同時寄給16位女性的e-mail,指她男友有不安全性行為,可能感染愛滋,收信後她立即接受篩檢,並證實感染,雖因還沒發病不須藥物治療,但從沒想過與愛滋有關的她深受打擊,甚至動過輕生念頭。 據統計,2013年本國籍愛滋感染者中,相較於男性超過6成感染主因為男男間性行為,75%女性是由異性間性行為感染;但據疾病管制署愛滋篩檢資料顯示,15歲至49歲女性愛滋篩檢率,確實比男性稍低,顯示女性對愛滋病的危險意識較低。 另方面,疾管署公布去年通報的本國籍男女愛滋比例,差距達42比1,即便與台灣文化類似的國家比較,去年日本本國籍男女愛滋感染比約30比1,香港含外籍人士5比1,顯示台灣愛滋男女比例異常懸殊。 即便疾管署認為主因是女性愛滋疫情控制有成,但專家懷疑差異極端懸殊卻找不出原因,恐潛藏高危險感染者。 「是真的沒有還是沒篩檢到?」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林靜儀日前在一場婦權會議中就直言,我國99.9%的懷孕婦女都接受愛滋篩檢,但台灣婦女一生只懷1到2胎,其他生育時期仍可能有危險性行為。 她說,一些生產後的婦女以戴避孕器、結紮等方式避孕,但避孕不代表避掉不安全性行為,也無法保證自己的性伴侶沒有其他不安全性行為,婦女處在感染風險中,卻不一定知道要去篩檢。 台灣露德協會也指出,兩年前協會進行的「婦女行為網路調查」就發現,有8成女性無法堅持在性行為過程中全程使用保險套;而研究顯示,因為生理結構及病毒藏匿喜好等因素,愛滋由男傳女的機率,是女傳男的20倍,女性確實潛藏高度愛滋風險。 疾管署愛滋及結核病組副組長黃彥芳回應,各縣市都有友善性病門診,鼓勵婦女多前往篩檢。

---------------------------------------

驚!今年染愛滋已1397人 恐躍史上第4高
cweb.highlights.tw查看原始檔
台灣新增愛滋感染人數,今年恐超越去年,再躍史上第4高!疾管署今(9)天公布最新統計,今年截至7月,國內愛滋新增感染者共計1397人,其中7成7都是20至39歲的青壯年,且近9成皆因不安全性行為造成感染,如果成長趨勢不變,疾管署推估,今年的愛滋新增感染人數勢必超越去年全年的2328人。

根據疾管署資料,今年1至7月愛滋新增感染人數最多的縣市,前6名依序為:新北市(316人)、台北市(234人)、高雄市(188人)、台中市(186人)、桃園市(138人)以及台南市(99人)。

疾管署慢性組組長黃彥芳表示,今年迄今的愛滋新增感染者以男性居多,但值得注意的是,女性感染數有逐年上升的趨勢,以103年至105年同期(1月至7月)來看,愛滋感染者中,女性的占率分別是1.9%、2.3%、3.0%,有小幅上升趨勢,同樣以異性間的不安全性行為肇禍最多。

疾管署指出,今年愛滋新增感染者中,年齡層以20至39歲的青壯年占77.8%居多,高達86.9%因不安全性行為造成感染。一旦超越去年,恐成為繼2005年3378人、2009年2917人以及2015年2328人之後,增加人數第4高的一年。

黃彥芳說,今年愛滋感染人數恐超越去年,因素除了交友軟體盛行、用藥等,也與疾管署近來加強匿名篩檢的便利性,把不少過去冰山下的黑數給找出來了有關,像今年上半年女性匿篩數與去年同期比較,增加率就有152%。


台灣剛有愛滋病疫情時,當許多牙醫不願診治愛滋病患,陳時中盡力協助推廣「全面防護」概念,為病患四處找尋可看牙的醫療院所。(資料照)記者塗建榮攝)
2022/11/23 06:02
愛滋病曾有「恐懼年代」 網友曝陳時中為病患觸診、找看牙去處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D9Y2v
〔記者吳亮儀/台北報導〕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未歇又遇上九合一縣市長投票,有專家建議病患穿醫療防護衣去投票,但因實務困難和標籤化、汙名化問題而否決。近日有網友曝前衛福部長陳時中曾在台灣剛有愛滋病疫情時,當許多牙醫不願診治愛滋病患,陳時中仍盡力協助推廣「全面防護」概念,並為病患四處找尋可看牙的醫療院所。
1984年台灣發現第一起愛滋病感染個案,且感染人數逐漸增加,當時愛滋病被視為無藥可醫的絕症,且美國曾發生牙醫在治療過程中將HIV病毒傳染給病患,引發許多恐慌。
愛滋病發病後因免疫力出問題,病患在初期會有口腔潰瘍和類似牙周病的問題,因而去牙科看診,這對當年牙科感染控制還沒有嚴謹的年代,對牙醫師和一般病患威脅都很大。
媒體人羊正鈺也在臉書提到,1984年是甚麼概念?是一位具公共衛生背景的醫學博士任衛生署署長時,仍說出「愛滋感染是自己造孽」的恐懼年代。當時絕大多數台灣人都對愛滋有錯誤的偏見與嚴重汙名和歧視。
陳時中在武漢肺炎疫情期間擔任指揮官時,屢次提到不要獵巫、不要標籤化、不要汙名化病患,疾管署副署長羅一鈞也曾在臉書上透露,陳時中早在30多年前就因台灣當時的愛滋疫情期間推動「全面防護」意識,就已經被訓練過一次了。
陳時中當時擔任台北市牙醫師公會理事長,他堅持製作「愛滋病的口腔表徵」圖譜,他面對面接觸上千名愛滋患者,才發現病毒有空窗期也有潛伏期、常常沒症狀,光看外表是看不出來有沒有愛滋的,因為病毒有空窗期也有潛伏期,常常沒症狀,必須有全面防護意識和做法,一視同仁把所有病患都有萬全準備和清消,才能讓「自己敢坐上去診療台,成為任何病患看完後的下一位」,這也是學習當時美國的作法。
當年一位朋友找上陳時中,在慢性病房裡安排了間牙科診療室,讓陳時中進駐並為愛滋患者看牙;後來他也在昆明院區(當時稱性防所)開設牙科門診,為愛滋患者找到一個看牙去處。另外,陳時中也在擔任牙醫公會理事長期間,推動牙科全面防護、提升感控意識
愛滋病曾有「恐懼年代」 網友曝陳時中為病患觸診、找看牙去處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3AD9Y2v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