糶糴(糶ㄊ一ㄠˋ,賣米;糴ㄉ一ˊ,買米),以此命名確是有深厚內涵典故。竹田早期是南台灣的米倉,糶糴是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唐山。溪邊矗立了一座紅磚造的古樸敬字亭,專為焚化字紙的亭爐,顯示客家人的晴耕雨讀的濃郁觀念。客家人有一個很重要的觀念,就是特別的尊重文字及紙墨,客家人不會隨意亂丟棄字紙,並且相當尊敬字紙,把字紙送進敬字亭中焚燒,因為客家人把這些字紙視為古代聖賢人士所留下的智慧結晶,所以不可以隨意丟棄或是踐踏。用莊重的方式焚燒紙張,表示客家人對於文字最大的尊敬,以彰顯客家人重視文教的觀念,更是客家人惜文的精神。
竹田糶糴村
屏東縣竹田鄉有一個糶糴村,因為「糶糴」這兩字很少見,近年來小有名氣,這裡早期是南台灣的米倉,也是六堆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中國大陸,因此就在糶糴村設立內陸河港,稱為「達達港」,現在村裡還有遺址,和百年糧埤伯公、敬字亭等等,屏東縣政府目前積極整治,希望能重現若干當年的歷史場域!一起了解糶糴村與達達港的故事。
糶糴這兩個字又不好寫,又不好寫,又不知道要怎麼讀,有些人還不知怎麼唸。
轉音變成,糶糴,糶糴,它可能比較好唸,要不然你說糶糴,有人說糶糴,咬字會不清楚。
走進糶糴村,大馬路旁的村牌,特別標示注音符號ㄊㄧㄠˋㄉㄧˊ,擔心別人會把「糶糴」唸成「耀耀」,這裡堪稱是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
[竹田鄉糶糴村 村長
李豐桂]
上面一個出,一個米,就是出米嘛,底下糴字呢,客語唸糴嘛,一個入,一個米嘛,就是出米、入米嘛,就是買賣的意思!
這條蜿蜒的溪流是龍頸溪,它將附近的土地從中劃分成南北兩個部落,一個是達達庄,另一個部落是崙仔,溪的盡頭就是古稱「達達港」的內陸碼頭,再下去,流到東港溪出海,早期這裡肩負著六堆地區的米穀雜糧買賣,甚至是先民移民的起點。
[竹田鄉糶糴村 村長
李豐桂]
我們達達庄這個部落,和崙仔這兩個部落,從大陸移民過來這邊的時候,就是從達達港這裡上岸,上港的時候就往上游一直出去,所以達達庄,這是我們客家六堆發源地,第一個站。
3、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陳麗萍]
在我們整個六堆的地圖當中,我們前後左右中先鋒,它的主要河系就是我們的龍頸溪,從後堆這樣過來,和這個萬丹,剛才我講的那個(萬丹)濫濫庄這樣下來,這個地方有一個水頭,也是一個三川匯集的地方!
移墾總是順著水路發展,竹田是六堆地區最早開墾的地方,也是中堆的核心,從古地圖來看龍頸溪的開發與六堆的分布,它是相輔相成的!而竹田古稱「頓物」,早在清朝時期,從東港進來的貨物,是先屯放在這裡,再轉運到內陸販賣。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屯積貨品的地方,就在達達港那邊,有這樣的歷史可以接起來,所以我想到這應該是,這樣的由來,達達港呢,這個地方以前是我們竹田,這應該講我們六堆最先開發的地方。
[屏東縣政府客家事務處 處長
陳麗萍]
達達港對我們整個六堆文化來講,它是一個水文古都的起頭。包括它在文史上面,有很多重點,在我們整個屏東政府客家事務處,為什麼要跟客委會申請這個經費,重點它是一個源頭,包括我們人文、文化在那裡,伯公亭啦,還有我們的敬字亭。
屏東縣政府推動水岸綠廊水環境整治計畫,向客委會爭取經費,針對達達港歷史場域,整修包括百年糧埤伯公和敬字亭,目前工程已開工!這座糧埤伯公,是數百年前,為了確保竹筏運糧買賣航行安全才建立的,最早只是一塊石頭,經過三個階段的發展,才演變成今天的六角亭伯公廟。
[竹田鄉糶糴村 村長
李豐桂]
其實祂以前,就在清朝時期,就是在這裡,用一塊石頭在祭拜,之後呢,你看這後面小房子有沒有?本來就是一間小房子而已,用這個石碑來,再來祭拜,之後呢,民國69年,才蓋這個六角亭。
在糧埤伯公旁的敬字亭,除了彰現敬文愛字的文化傳統,最特別的是,它其實有三層,最上層是觀音塔,從老相片,以及耆老的口述歷史來看,應該是在日治大正八年,也就是1919年,日本人在達達港遺址建立水閘門後才興建的。
[糶糴村耆老
陳炳乾]
聽上一輩的人說的,做這個水門以後,這個龍頸溪畔,泗洲村那邊的人,這個水門像老虎嘴一樣,泗洲村那邊的人損失很多,之後,地理先生來看到說,(要)做這個敬字亭。
[竹田鄉糶糴村 村長
李豐桂]
這個敬字亭,做好以後呢,它上面第三層,就是有侍奉這個觀音,那(侍奉)觀音主要目的,我的想法啦,祂是有一個鎮煞的作用在裡面。
由於龍頸溪護岸早年整治不當,百年敬字亭像是比薩斜塔般傾斜,也變成當地特色,由於不影響結構安全,糶糴村長李豐桂希望修舊如舊,因為從敬字亭的工法,可以看出早年工匠,是在沒有模板的情況下,以手工砌成,現代的泥作師傅未必做得到。
像這個角邊,你看一二三四五嘛,它這個角度啦,你看它這個手工有多細啊,這個手工很細!
屏東縣政府是在105年的九月,將糧埤伯公和敬字亭,列入竹田唯一的有形文化資產,在地希望結合其它竹田景點,推動未來小村的發展。
[竹田鄉糶糴村 村長
李豐桂]
第一步,我的目的,就是整理這個敬字亭、伯公以外,它周邊的水岸環境、景觀,這些重新要把它處理出來。
[竹田鄉 鄉長
傅民雄]
今後這裡做好以後,我們希望說,配合我們,今後我們竹田國際慢城一個認證,我們已經參加了台灣的一個聯盟,是屏東縣第一個國際慢城。以後呢,可以在我們達達港,晚上或是傍晚,在黃昏時,在那邊開音樂會。
水文與聚落發展息息相關,雖然達達港,不復見當年風華,但藉由土地公等文化資產與未來的親水公園,保留住地方人文特色,讓先民開墾的故事繼續留傳下去。
竹田糶糴村歷史豐富 屏縣府推文化觀光
2018/01/19 13:27
圖/中央社
屏東縣竹田鄉糶糴村因「糶糴」兩字少見,近年小有名氣,縣府耗資新台幣1630萬元針對村內達達港水岸環境及敬字亭、伯公與水閘門歷史場域整治,營造文化觀光,今天開工。
近年竹田鄉的客庄小旅行,糶糴村因為「糶糴」兩字新奇、多數人不知道怎麼唸,因此小有名氣,竹田鄉長傅民雄表示,「糶」字讀ㄊㄧㄠˋ,是賣出穀物的意思,「糴」字音ㄉㄧˊ,是買入穀類的意思,客家話賣米是「糶米」、買米是「糴米」。
縣府客家事務處表示,竹田鄉與早年高屏六堆客家的初墾地「濫濫庄」(今萬丹鄉四維村)相鄰,是高屏六堆客家人最早發展的鄉鎮,糶糴村位居屏東平原的中樞地帶,客家先民到這裡開闢良田種植水稻,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唐山,就在糶糴村設立河口港,稱為「達達港」。
客務處表示,西元1689年以前,六堆先民就已大規模墾荒開拓家園,從「糶糴庄」開始然後向外拓展而有其他客家鄉鎮,「糶糴庄」成為早期台灣南部客家經濟活動的重要入口,也是早期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
客務處表示,每當夏季東港溪河水暴漲,所有載運物資的小船,必將貨物存放在竹田附近,等水退去才能繼續運送,因此六堆先民將竹田稱為「頓物」(囤積穀物的意思),這名稱是竹田鄉的舊名。傅民雄表示,「竹田」是日本人統治後才改的。
客務處推動的「竹田鄉糶糴村達達港水岸環境場域工程案」,整治的除了達達港水岸工程外,還有歷史場域200多年的敬字亭、伯公(土地公廟)及水閘門。
客務處指出,竹田鄉擁有竹田驛園、竹田車站、六堆忠義祠、西勢客家文物館等重要客家文化與景點,又鄰接內埔鄉、麟洛鄉、萬巒鄉3個客家鄉,整治工程完工後,希望能成為客庄文化之旅的觀光熱點,並帶動客庄帶狀旅遊。(中央社)
---------------------------------------
從屏東縣潮州往竹田的路上,有一個很特別的村落,名為「糶糴村」。看到這個村名,,相信很多人都不知道該怎麼發音,不過,這可不是什麼自創的文字,而是確有其意及出處的。
糶,讀作「ㄊ一ㄠˋ」,左邊寫成出米,也就是賣出米穀之意;糴,讀作「ㄉㄧ ˊ」,左邊寫成入米,即買入米穀之意,至於客家話的發音為「ㄊㄧㄠ ㄊㄚ」。
而這兩個字的出處,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糴,入穀也。」,「糶,出穀也。」;而在《文獻通考》中:「古今言糶糴斂散之法,始於齊管仲、魏李悝。」,而在唐詩也有「五月糶新穀」。
而「糶糴村」發展的歷史很早,可追溯到清乾隆年間,也就是差不多三百年前,是客家先民在竹田鄉最早開發的客家村落。
糶糴村位居屏東平原的中樞地帶,連接高屏六堆的初墾地「濫濫庄」,因此客家先民來此開闢良田種植水稻,便由這裡利用龍頸溪的水路運輸,連接東港溪至東港接駁大船銷往大陸唐山。所以就在糶糴村設立河口港,稱為「達達港」,成為早期台灣南部客家經濟活動的重要入口,也是早期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的集散地。
由於糶糴村出口的米,需裝船沿河運至東港,卻因當時東港溪經常氾濫成災,大量的貨物只得暫時頓放,所以在糶糴村接下來的「竹南村」,原名叫「頓物庄」,在客家話就是屯積穀物的意思。
至於當時稱為「達達港」的貨物進出港口,雖曾經繁華喧鬧一時,但因隘寮溪改道,東港溪水源的枯竭,溪面逐減縮小之下,船運已全部不再;加上鐵公路開通,,陸運發達,達達港逐漸沒落,在年代物境變遷之下,幾番物換星移之後,如今遺址只剩下一座平湖攔水的水閘門、敬字亭及土地公廟。
而土地公廟位在河岸邊一棵巨大老榕樹下,是一座六角(代表天地六合的象徵)涼亭式的土地公廟,正是「達達庄粮埤福德正神」,庇佑此地渡船頭的合境平安航行,物豐民富,至於矗立後岸南端的一座紅磚造的古樸「敬字亭」,更是專為焚化字紙的亭爐,顯示客家人對於敬字惜紙的觀念重視。
現今,在這裡已看不見昔日稻米進出口的繁榮景像,但竹田鄉為發展地方產業文化觀光活動,因已著手規劃將這裡的遺址,與僅距二公里的竹田火車站做為結合,希望成為屏東平原客家文化觀光產業的再興據點之一。
------------------------------------------------------
http://blog.yam.com/hwsln/article/66607957
竹田自行車道:糶糴庄敬字亭、六堆忠義祠、西勢村文筆亭~~ & 郊外踏青去~~ - hwsln # 天空部落 TIAN # - https://goo.gl/Ku99Mv
「糶糴」怎麼唸?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
分享「糶糴」怎麼唸?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到Facebook 分享「糶糴」怎麼唸?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到Line 分享「糶糴」怎麼唸?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到Google+
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糶糴」村,讓不少外地遊客唸不出地名。(記者邱芷柔攝)
2017-07-11 14:46
〔記者邱芷柔/屏東報導〕屏東竹田鄉有個堪稱全台灣筆畫最複雜的村莊「糶糴村」,不少外地人看見「糶糴」會唸成「耀耀」村,為此村牌上還特別標上注音,讓大家知道它的發音為「跳迪」,在糶糴複雜的筆畫中,可以窺見這裡早期肩負著六堆客家地區米穀雜糧買賣集散重任,為了找回村莊昔日風華, 縣府正著手規劃村內達達港的改造工程,最快明年就能與鄉親見面。
村長李豐桂說,「糶」的左邊寫成「出米」,就是賣出米穀的意思,而「糴」則為「入米」是買入米穀的意思,客家話的發音為「ㄊㄧㄠ ㄊㄚ」,糶糴村發展歷史可以追溯到清乾隆年間,是客家先祖在竹田鄉最早開發的客家村落。
李豐桂說,客家先民到這裡開闢良田種植水稻,藉由龍頸溪的水路運輸,到東港接駁大船把米穀銷往中國唐山,因此糶糴村設有河口港「達達港」,但後來隘寮溪改道,東港溪水源枯竭,溪面逐漸縮小,加上鐵公路開發,陸運漸漸取代河運,現在達達港就剩下水閘門、敬字亭和土地公廟了。
糶糴村達達港旁佇立著一棵巨大老榕樹,樹旁就是奉祀「達達庄粮埤福德正神」的土地公廟,早年為墳塚式建築,後來再加蓋為六角涼亭式,庇佑進出達達港的船隻平安航行、物豐民富,一旁還有紅磚造的「敬字亭」,兩項建築近年先後被登錄為屏東縣歷史建築。
李豐桂說,糶糴村人口外移、老化嚴重,還曾有全年沒有新生兒的情形發生,在客委會經費與縣府客務處支持下,地方相當期待糶糴村未來將能串連周邊客庄景點,如竹田驛站、萬巒豬腳街等,讓糶糴村的達達港遺址與歷史建築風華重現。
屏東縣客務處指出,縣府耗時兩年多在屏東客庄進行盤點,計畫推動水岸綠廊專案,其中竹田二崙敬聖亭水岸空間、內埔龍頸溪畔公園人行步道,以及萬巒泗溝村的親水環境都已完工,目前還有高樹大路關河壩親水空間、新埤建功親水空間改善與糶糴達達港水環境工程在進行中,希望以「客庄水之旅」為目標,重現過去先民與水的美好關係。
達達港水閘門(中)、敬字亭(左)和土地公廟(右)是糶糴村早年河運繁榮景象的見證。(記者邱芷柔攝)
屏東縣政府正著手規劃糶糴村達達港的親水環境工程,最快明年就能與鄉親見面。(竹田鄉公所提供)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jJ9qdmm2DbHAZo92/
https://www.facebook.com/share/p/jJ9qdmm2DbHAZo92/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