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03-12_1357342014-03-12_135920image  

矢內原忠雄
經濟學家

性別 男
出生 1893年1月27日
日本四國愛媛縣越智郡富田村
逝世 1961年12月25日
日本東京
國籍 日本
學歷
兵庫縣立神戶中學
舊制第一高等學校
東京帝國大學法科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碩士
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
經歷
別子鑛業所職員
東京帝大經濟部助教授
東京帝大教授
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長
東京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東京大學校長
殊榮
正三位勲一等瑞寶章

矢內原忠雄(やないはら ただお、(1893年1月27日-1961年12月25日))、日本經濟學者・殖民政策學者。1951年12月到1957年12月做東京大學總長(校長)。日本學士院會員。正三位勲一等瑞寶章。

在海外留學過程中,矢內原考察西方帝國主義殖民統治問題,以社會科學立場,而不是擴大日本帝國版圖或勢力的角度來分析,同時也以基督教身分關懷殖民地社會壓迫與剝削,提倡讓被殖民者獲得更公平與合理的對待。

1920年矢內原受到馬克斯學說的影響,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及日本帝國主義的發展策略、殖民統治提出批判意見。擔任教學時採用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國富論》、李嘉圖(David Ricardo)《經濟學原理》、列寧(Vladimir Lenin)《帝國主義論》等西方近代經濟學之理論,其中矢內原大致以英國經濟學家霍布遜(J. A. Hobson)《帝國主義論》認為帝國主義因為尋求商品的市場需爭奪殖民地,作為他殖民地研究的觀點。

1926年(昭和元年)年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轉任東京市長,矢內原發表〈兩百萬市民與四百萬島民〉文章到《帝國大學報》發表,批評臺灣總督府的專制。
1927年(昭和二年)三月-四月,矢內原前往臺灣進行私人實地調查。考察範圍遍及臺北、桃園、角板山、臺中、東勢、竹山、嘉義、臺南、高雄、屏東、新竹、宜蘭、花蓮港、臺東等地,參觀工廠、農場、學校、原住民社區,並透過蔡培火會見臺灣人意見領袖,但矢內原公開演講時除遭日本警察監視外,也遭激進團體「無產青年團體」的阻礙,他們認為林獻堂、蔡培火所推行的民族解放運動,無法撼動台灣總督府的專制統治。回到日本在《帝國大學報》發表〈在臺灣的政治自由〉文章,批評在臺灣缺政治自由缺乏言論機關、沒有在臺灣人自行發行的報紙,連臺灣人在東京發行的《臺灣民報》也不許將發行地點移到臺灣,並舉例說明「不知專政政治為何物的人,應該要去臺灣看看」。
1937年(昭和十二年)盧溝橋事變,矢內原在中央公論雜誌發表「國家的理想」。說明國家的理想在主持正義,使弱者的權利免於強者侵害壓迫。1937年12月在東京帝大的辭職告別講演中,他在台上大喊:「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吧」
1945年二戰結束,11月恢復東京大學教授職位,1946年8月任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初代所長,1947年得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經濟學部長(經濟學院院長)、1949年任教養學部初代部長、1951年任東京大學第16代總長(第16任校長),到1957年共做2任6年。1952年發生學生劇團公演便衣警察在學校內進行調查(東大ポポロ事件),矢內原堅守大學自治與學問自由。
晩年[編輯]
1958年獲得名譽教授稱號,1961年胃癌逝去,享年68歳。東京大學駒場校區設有矢內原門,附近設有「矢內原公園」。日本歷史學家家永三郎讚譽為「日本人的良心」。

--------------------

矢內原教授自從對華侵略戰爭的開始,就持著反對戰爭的態度。有一次日本最具權威的雜誌《中央公論》請他 寫一篇文章「國家的理想」,他在這篇文章中,一本他反對戰爭的觀點,嚴厲批評日本當時上下齊聲提倡的「暴支膺懲」的錯誤‧他認為教誨一個人改過遷善,不用嘉言相勸,相反地用刀鎗攻擊,所得的效果必定是相反的,因為教人改過遷善乃是仁愛的行為,如果不以仁愛的精神而用懲罰的方法,絕對無法收到效果。他認為日本所採取的恰好是這種危險而違反真理的方武,如果不改變必將自食其果,所以應該要放棄、要打破錯誤的觀念與態度。另一次為他們無教會信徒同志中,因過勞而於中年罹病去世的藤井武氏紀念追悼會上,矢內原再度一本他對日本當時所面臨的非常時局加以指摘、提醒。那時他的指控真是動人心弦,直 到如今我仍能記得他那有力的結尾:「日本啊!你要死,要先大死一番,然後才能從死裹獲得重生。」矢內原這種控訴,真是表露了基督徒的良知和勇氣。

但是事態嚴重起來了,日本的軍閥憲兵隊以及右派政客開始採取行動,並攻擊政府教育部(文部省)為什麼聘用這種反國家、反政府的危險人物在最高學府裏任教席,並對東京大學的校長施以壓力。結果矢內原教授就被迫提出辭呈,退居家園,從此也就失業了。後來據說岩波書店老板岩授茂雄先生獲悉他已辭職賦閑,恐怕將有糧草不繼之危,馬上包了一份稿費送到他家,請他寫一本《我所尊敬的人物》,他一口氣便寫成上、下兩冊,而書一出版,馬上風靡了當時日本的讀書界,他在第一卷序文中開門見山就說:「我所崇拜的只有一位,他就是耶穌基督。但是我所尊敬的人物卻有不少,有舊約時代的先知耶利米和以賽亞,也有日本佛教的日蓮宗的開山祖師日蓮氏,也有基督教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英國清教徒革命領袖克倫威爾,也有美國解放黑奴的林肯總統,以及我的恩師新渡戶稻造等人。至於另一位恩師內村鑑三,我想另作文章為書介紹……。」從這篇序文看來,差不多佔全書的九成都是與基督教有關的偉人,矢內原的思想 高超、節操堅貞,遭遇特殊,並且在道義上所持的勇氣真是世界上難有與之匹敵的。這二本書一出版,在日本知識界立即掀起了莫大的刺激與儆醒,這乃是理所當然的。

以後矢內原在自宅開設一個佈道所,每主日上午聚會,由他主講,但是聽眾卻有相當嚴格的限制,所以我雖然很想有機會去參加他家的聚會,卻連開口請人替我介紹的勇氣也沒有,倒是有幾次機會能夠聆聽他夫人的鋼琴獨奏,使我感到分外的光榮。他的夫人知道林家慈善會的林先生為了家庭再三的受患難,特別表示同情,而感到應該儘其可能去安慰林先生,盼望他能益發於求道生活有所長進,才應林先生懇切的邀請到他家演奏,因此我才有幸去林家陪著聆聽矢內原夫人彈奏鋼琴的特技。

矢內原在思想、信仰及做人方面,的確給了我數不盡的益處。他的信仰觀點師承內村鑑三先生的「無教會主義」,強調只管查經,採取原始教會的形式,實行早期基督徒的信仰生活,所以不重視教職制度、教會的禮典規範,以及教堂建築,甚至禮拜的秩序形式。這看起來似乎沒有一點教會體制與內容,但是想不到自從內村鑑三提倡無教會主義基督教以來,追隨他的人卻日多一日,並且多半都是在大學求學而且思想、學識優秀的份子,這些青年知識份子後來繼承他的衣缽,奉行他的主張,不擔任專任的教職,卻在業餘,以言論及文章做傳教工作,蔚然成風,培養出許多像矢內原教授一樣有膽識,而且人格崇高的一群。以我個人言之,他們的倫理基礎雖然與我三代傳道人所奉行的「有教會」信仰不相符合,但是在信仰上由他們所獲得的感化是不能否認的。

矢內原教授對我們台灣的民族運動也有過幾段永難忘懷的接觸。看自立晚報社出版的《台灣民族運動史》就可以知道。該書卷首的幾頁相片中,便有一幀是矢內原教授的相片。因為該書第5章所述有關二林蔗作農民與本省的農民運動的許多情節,便有不少出自矢內原教授的調查記錄與論點。因而矢內原教授在東京大學擔任殖民學講座時所著《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或《帝國主義下的印度》等書,都是台灣出身至日本求學的學生最感心儀嚮往,一睹為快的名著。可是如果有學生購閱這些書,萬一在假期或學成歸鄉的船上被警察發現,一定會遭到許多麻煩,甚至會被沒收的。這位忠貞耿直於一世的義士,於戰爭中被迫離開教席,他卻能夠通過文筆與家庭聚會宣揚福音,藉此繼續作了警世工作,以期能救瀕臨戰敗而滅亡的祖國於未然。果然不久日本戰敗而投降,為重建新民主國家的教育,於戰 後矢內原立即被邀回東京大學任教,不久戰後第一任校長南原繁博士(也是內村鑑三先生的門生)任期屆滿退休,矢內原教授立即被選出任校長,甚至連選三任9年至退休,任內對大學教育之貢獻竟被譽為世界大學之林中最突出的一棵巨木。可見矢內原教授德之高、望之重,且見識遠邁,勇氣過人,真可謂舉世無雙,殊值令人永久敬佩不已。

----------------------------

【閱讀.台灣】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讀台灣史,不可不讀台灣的殖民史。此等學術研究現在頗為不少,但若可讀讀當代人物在時代現場目擊的觀點,當更為可貴。

台灣人囿於被殖民者在經濟、學術上的弱勢,在提出論述的能力上,當然不如占盡優勢的殖民者(但不是沒有例外)。因此,在這個課題上,便不得不讀日本人的著作。

在人類學的領域,諸如鹿野忠雄、伊能嘉矩等等,由於楊南郡先生長年努力翻譯及推介,較為大眾所知。

矢內原忠雄教授所著《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則是我近日讀後,覺得台灣人不可不讀的一本書。

矢內原忠雄先生,何許人也?二戰前,曾任東京帝國大學經濟學部的教授;二戰後,則曾出任東京大學的校長。他是一位基督徒,在日本軍國主義喧嘩的時代,仍堅持和平主義。

在七七事變發生後,矢內原先生寫了一篇〈國家的理想〉,略謂:「國家的理想是正義與和平,而非用戰爭的方法來欺壓弱者。不論是國內或國際上,強者欺壓弱者的手段就是暴力,而最嚴重的就是戰爭。偉大的國家必須堅持理想,無法堅持理想的國家,即使看起來非常強大,實際上是跟亡國沒有兩樣。」

說出這種言論後,即使貴為東京帝大的教授,也不得不被迫辭職。

戰後,矢內原先生又表示:日本的戰敗是真理的勝利,由此證明世界中迎合權力或潮流的學說必定是錯誤的,這是此次戰爭給人類社會最大的教訓。

知道矢內原忠雄是這樣的一位人格者,應可大略推知其學術觀點不會是附和軍國主義的官樣文章。當然,我們無法苛求矢內原在當年就採用「台灣史觀」來著述,但其學術人格之客觀與持平,是值得信賴的。

事實上,矢內原忠雄一生最重要的著作《帝國主義下的台灣》在當年更被台灣總督府以妨害統治為由列為禁書,禁止輸入台灣。

《帝國主義下的台灣》是一本學術論文,讀來可能頗為枯躁吧!(我沒有讀,以許以後再說。)還好有何義麟教授改寫成較為通俗的版本,書名為「矢內原忠雄及其《帝國主義下的台灣》」,由台灣書房出版。展讀之後,得到許多從來不知道的東西。

這本書,應當列作中學生台灣史課程的教材才對!不然,此書在2001年由日本的岩波書店重新發行單行本及文庫本,並列為「傳給21世紀日本人的名著」之一。日本人讀而我們不讀,豈不又輸了一截?

以下,作一些簡略的讀書筆記:

矢內原忠雄分析西方帝國主義與日本帝國主義之不同,在於西方(英、德)各國的帝國主義,是在其國內壟斷資本的積極活動下,催促、要求政府奪取殖民地,准許資本家經營專利性的殖民公司,比方說英國的東印度公司。

日本當時資本主義的發展並未達到這種階段,也就是沒有出現帝國主義的內在需求,而只是在意識型態上,以政治及軍事活動加入了帝國主義的競爭。

換句話說,西方的帝國主義,是因為他們錢很多,多到本國吃不下,所以才外出發展及掠奪。但日本的帝國主義雖然也掠奪,但骨子裡其實是沒錢的。

因此,此種日本後進式的帝國主義,並沒有資本家帶著國家前行;反而是國家要投入大量的資本,去幫助資本家「升級」。在台灣,最明顯的就是台灣銀行的設置,日治時期台灣的諸多經濟投資及建設,背後最大的金主就是官方的台灣銀行。

而當年的日本國會還曾經討論過到底要不要放棄台灣這個「錢坑」。由此可見日本帝國主義在內部的矛盾。

總之,由於日本社會的經濟發展階段尚未達到西方帝國主義者的程度,因此,日本對於台灣這個殖民地的經營,就不能像英國對待印度一樣擺爛。他必需先動用國家資本將台灣建設成一個可以對外賺錢的地方,然後才能吸引資力不足的日本資本家到台灣來投資。

在國家直接、間接的支持下,日本資本家也在台灣驅逐了外國資本(如英商怡和洋行)、壓制了本土的資本,而取得壟斷的地位。再藉由這種壟斷地位,累積資本,以台灣為基礎,對外發展(比方說,台灣製糖會社於1927年的獲利,在台灣部分高達823萬日圓,在日本國內僅有17萬日圓)。也可以說,台灣資本的累積,就是日本帝國主義資本的累積,也是推昇日本帝國主義發展的動力。

對日本本國人而言,這些在台灣的投資,是全體納稅人出的錢。但投資後在台灣賺的錢,卻是由這些取得壟斷地位的日本資本家吃乾抹淨。這是嚴重的變相補貼,也是相當不公平的事情。(這種事情在今日的台灣仍然存在,是後殖民現象乎?)

對台灣人而言,這種日本資本的壟斷,使得台灣的資本家在階級鬥爭這件事上,常常是和無產階級站在同一邊。因此,台灣的階級鬥爭和民族運動互相糾結,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比方說台灣文化協會(連溫卿)與農民組合(簡吉)、台灣民眾黨(蔣渭水、蔡培火..)與台灣工友總聯盟(蔣渭水)。

台灣作為日本的殖民地,資本投資受到總督府特別的保護,因此,當日本國內不景氣時,資本就大量流入台灣。而透過官方(如公債)及私人管道(如公司),也會吸收台灣本地人的資本。然而,以台灣銀行為例,雖然叫做「台灣」銀行,但放款的對象幾乎都是日本人,這也限制了台灣本土企業的發展。

而由台灣的進出口貿易統計可知,台灣大體上是日本食品原料特產品(茶、樟腦、米)的供給者,同時成為其工業品的市場;同一商品則以高級貨品供應日本,再設法進口次級品。也就是說,台灣人並非先滿足自己的消費,再將剩餘輸出,而是將自己生產較為高價的米賣到日本,再對外買米補充島內的需求。

這是一種殖民地的剝削關係。(現在也還存在,屬於後殖民現象乎?)

在教育上,現在普遍認為在日治時期,日本殖民者提供了台灣相當良好的教育,普遍提昇了台灣人的知識水準。但,這可能是和同時期中國的情況相比,才能有此結論。

依據矢內原忠雄所述,日治時期台灣最缺乏的就是初等教育,但總督府無視於這種需求,反而大量投資於高等教育,以便讓日本人子女壟斷高等教育的機會,形成頭重腳輕的教育體制。這種殖民教育的特徵即在於培養統治的幫手並採取愚民政策

以1926年台灣學童就學率來看,日本人不分男女均高達百分之九十八;台灣人則只有百分之二十八(男童百分之四十三、女童百分之十二);原住民則因有特別補助,免費就學,就學率達百分之七十二(男童百分之七十四,女童百分之六十九)。

不知是否因為教育不普及的關係,早期台籍菁英的形象是有點貴族化(也有例外,如台灣新文學之父賴和,就完全是土俗的打扮)。而原住民在基礎教育的優勢上,竟在戰後的社會競爭中完全失敗,也是值得研究的問題。

矢內原忠雄又提到,若以總督府的施政方針來看,大致可以1918-1919年作為分水嶺,前期以兒玉、後藤等軍人總督的理念為主,強調台灣的特殊性,對台灣人施以歧視性的警察統治,以維穩、發展資本主義,確立日本官僚及資本家勢力為要事;後期則以田健治郎等文人總督的訓示為準,改採內地(日本)延長主義,注重教育、文治及民族融合,發展島內產業,並強調台灣與日本的結合。而這也符合當時西方帝國主義的流行。

矢內原忠雄在此則批判總督府不謀公平對待台灣本島人之要事,只在教育上推行所謂的國語(日語)政策,就想要同化台灣人,終究也只是徒然。更進一步而言,矢內原忠雄也指出給予台灣本島人更多參政權,也會提高台灣人的民族意識,而引發民族運動。因此,他說:帝國主義的發展,必然是帝國主義的矛盾發展。

至於要如何化解矛盾,矢內原在台灣東部發展一事上曾經提出建言:「首先應考慮現存日本人移民村的改革(即現今花蓮縣吉安鄉),其次保障平地原住民權益,讓山地原住民下山定居,並收容西部本島過剩人口。然後在此排除資本家企業的入侵,收購會社關係的未墾地,讓日本人、本島人、原住民都能以自耕農或協同的方式進行生產,不讓西部的鉅額資本累積與大量商品出口的型態出現,在此協同的經濟關係上,形成一個和平、自由的社會。」

歷史證明,矢內原的理想沒有出現,花蓮吉安鄉(原名吉野鄉)的日本移民,在不堪原住民的報復性獵殺後,又集體遷走了。而矢內原的建言,於今日的台灣,難道沒有值得好好思考的地方嗎?

此外,矢內原忠雄比較了日本兩個殖民地,即台灣與朝鮮。發現台灣的財政獨立,人民所得較高,初等教育普及率也高;但政治發展上卻是落後於朝鮮。作為日本殖民地的朝鮮有地方選舉制度,朝鮮人擔任官吏的人數較多,更有數家朝鮮語的報紙,這些在警察統治下的台灣都沒有。

我在想,基於歷史發展進程無法跳級的史觀來看,這會不會也是台灣的民主化過程(如強人倒台、總統直選、政黨輪替、總統入獄...),總是落後韓國一步的原因呢?(這又是後殖民現象嗎?)

另一方面,對比日本殖民者在台灣較在朝鮮更為威權這件事來看,恐怕也是「有效率的高壓統治」可以創造「高度經濟發展」的一項佐證。但矢內原忠雄也提醒我們,這種經濟發展其實是「殖民地樣式」,其目的不在求住民生活水平之提高及幸福之增加,而在於提供壟斷資本家更大的利潤。

在台灣及南韓,這種現象恐怕仍然存在,我們仍未擺脫殖民地發展模式及思考的陰影。

以上,區區小記,不足以盡意。只是年紀已大,不寫點什麼東西下來,一下子就忘光光了!欲知詳情的台灣人,還是找時間來讀書吧!

----------------------------------------------------

想起矢內原忠雄
◎ 楊劉秀華

蘆溝橋事件發生,中日兩國進入全面戰爭,當時東京大學的教授分成兩派,一派以土方成美為中心,主張大學應配合時局之進展協力戰爭,贊成打中國;另一派矢內原忠雄和一些教授,反對日本打中國。矢內原教授發表「國家的理想」論文,論述戰爭之不對,並呼籲和平解決,後來矢內原教授說出很有名的一句話「這樣的日本國家寧可滅亡」,引起很大爭議,導致矢內原忠雄辭掉東京大學教授職位。

矢內原教授在日本是當時亞當史密斯自由經濟論的權威,他也是一位基督徒,辭了東京大學教職之後,在家裡免費指導少數學生,並召集一些傾心愛國的年輕人傳福音,我於一九四○至一九四一年(昭和十五至十六年)參加矢內原教授的傳福音聚會,他們為著真理、公義完全不妥協、乾乾淨淨的心,使我感動,深深覺得那一段時間是我一生最幸福的時期,一直到現在,我仍感謝那段時間的學習與收穫。

一九四二年,矢內原教授在東京一次的演講中,他強烈地警告日本政府不應再繼續進行戰爭,還來得及停下來,他說,不然日本將會戰敗而滅亡。當時他雖面對有生命威脅的場面,但他仍抱著決心,為他所信的主,為他所愛的國家而犧牲,堅持著愛國的魄力和勇氣。戰後不久,東京大學當局派代表去找矢內原教授,向他認錯、道歉,並且請他恢復教職,他深思後才答應,最後矢內原教授還做過東京大學總長。日本戰後能夠迅速恢復國力,我想是日本人勇於認錯、追求真理的緣故。

在矢內原教授的身上,看到是一位充滿公義而追求真理的學者,他雖身無寸鐵,手無縛雞之力,但他卻不怕死,不拘於榮辱,敢公然對不義挑戰而終獲勝。我想真正的愛國是內在的而非表面的,如能為著真理、正義,願意犧牲自己,才能得到最後的勝利,無論日本或台灣,都需要有像矢內原教授這樣的人。為台灣的將來,盼望所有台灣人響應李先生的呼喊,學習矢內原教授純淨、真心的站在真理、公義上,才能蒙神的祝福,獲得最後的勝利。

(作者為國際文化基金會董事長)

--------------------------------------------------------------------

2012‧09‧19
日本的良心-矢內原忠雄先生
他的人生不滿七十載,卻締造出日本學術史上最激昂的一頁…

生平簡介:生於1893年,為一日本經濟學者、殖民政策學者,曾任東京大學校長。

矢內原忠雄出生於日本四國地區愛媛縣,父親曾到京都府學習近代西方醫學,是愛媛縣內第一位西醫。

1910年考上第一高等學校(今東京大學教養學部),隔年參加內村鑑三每週日自宅舉行的聖經研究會,成為基督徒。1913年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就讀,受新渡戶影響攻讀經濟學並鑽研政治學。其中內村鑑三自宅舉行的聖經研究會,成為對矢內原忠雄一生影響最重大的事件,他曾回憶道:若把他在東京帝國大學數年間所學的,和他在內村鑑三每週日自宅所度過的時光,放在天秤上秤量的話,他再怎麼想都覺得,「和眾人在內村家中的聖經研讀時光都比較重。」

矢內原在其大學生涯中,讀到聖經以賽亞書36-39章,希西家王面臨亞述帝國入侵之事例,他體認到,因著以賽亞這一位先知,就拯救以色列國免於滅國之命,在之後他的學術生涯中,他也擔負起向日本發出先知之聲的使命。

1916年矢內原大學畢業後,曾一度考慮到朝鮮半島傳道,但後來因為家庭因素選擇任職住友集團旗下的「別子鑛業所」,好就近照顧較年幼的弟妹和年邁的祖母,1920年矢內原任東京帝大經濟部助教授,之後並奉命到歐美留學,1923年回國,同年8月升任教授。

1926年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轉任東京市長,矢內原發表〈兩百萬市民與四百萬島民〉文章到《帝國大學報》發表,批評臺灣總督府的專制。隔年,矢內原前往臺灣進行私人實地調查。但矢內原公開演講時除遭日本警察監視外,也遭激進團體「無產青年團體」的阻礙。回到日本在《帝國大學報》發表〈在臺灣的政治自由〉文章,批評在臺灣缺政治自由、缺乏言論機關、沒有在臺灣人自行發行的報紙,並舉例說明「不知專政政治為何物的人,應該要去臺灣看看。」

1937年盧溝橋事變,矢內原在中央公論雜誌發表「國家的理想」,根據聖經箴言14:34「公義使邦國高舉;罪惡是人民的羞辱」,說明國家的理想在主持正義,使弱者的權利免於強者侵害壓迫,批判日本軍國主義的行爲。是年12月發生南京大屠殺時,他在講演中在講台上大喊:

「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吧!」

這句震撼人心的的先知之言被視為有反戰思想,日本的軍閥以及右派政客開始採取行動,並攻擊政府文部省為什麼聘用這種反國家、反政府的危險人物在最高學府裏任教席,並對東京大學的校長強加壓力。當月矢內原向東大提出辭呈,離開教席。二次大戰期間,他在自己創辦的《嘉信》雜誌中宣揚和平與基督信仰──在當時歷史時空下,他無畏的道德勇氣被視為少數的「日本的良心」。

alt

在辭去教職期間,矢內原好友,也是日本國內最大書局-岩波書店老板岩授茂雄先生獲悉他已辭職賦閑,唯恐他有斷炊之虞,於是包了相當於兩年教職薪水的稿費送到他家,請他寫一本《我所尊敬的人物》,他一口氣便寫成上、下兩冊,而書一出版,很快的就風靡了當時日本的教育知識界。他在第一卷序文中開門見山就說:

「我所崇拜的只有一位,就是耶穌基督。但是我所尊敬的人物卻有不少,有舊約時代的先知耶利米和以賽亞,也有日本佛教的日蓮宗的開山祖師日蓮氏,也有基督教史上的英雄人物,如宗教改革者馬丁路德、英國清教徒革命領袖克倫威爾,也有美國解放黑奴的林肯總統,以及我的恩師新渡戶稻造等人。至於另一位恩師內村鑑三,我想另作文章為書介紹…。」

從這篇序文看來,佔全書的九成都是與基督教有關的偉人,矢內原的思想高超、節操堅貞,遭遇特殊,並且在道義上所持的勇氣在當時日本知識份子中是少有的。這二本書一出版,便在日本知識界立即掀起了莫大的刺激與儆醒。

1945年日本戰敗投降,為重建新民主國家的教育,他立即被邀回東京大學任教,之後歷任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經濟學院院長、教養學院院長,不久戰後第一任校長南原繁博士(也是內村鑑三先生的門生)任期屆滿退休,矢內原教授立即被選出任校長,時年1951年,之後連選三任9年至退休。1958年獲得名譽教授稱號,1961年胃癌逝去,享年68歳。東京大學駒場校區設有矢內原門,附近設有「矢內原公園。」

他曾說:「理想雖然是無形的,卻不是無力的。現實雖然可以以歪曲理想,卻不能消滅理想。」時間是神最好的僕人,大學教授的榮銜可丟,良心的呼喚絕不抹煞。公義使邦國高舉,不義必招來神的審判。國家如不以正義為理想,何能見容於正義之神?先知之言使冥頑的政客惶恐難安,結果招來被迫去職的命運。初時看似挫敗,但後來即以勝利者之姿態凱歸。昔日的奸賊居然被譽為偉大的愛國者,甚至被擁立為最高學府之首長。誰說歷史沒有主宰?誰說宇宙沒有公義的真神?

人間的大獎-諾貝爾和平獎,他雖沒份;但他能得神所賜更有價值的「公義冠冕」,必是他存留到永世裏的榮耀。他曾拆去民族間的隔牆,宣揚因認識基督而有的香氣,在各地散播基督和平福音的種子。主耶穌說:「製造和平的人有福了,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馬太五:9)

參考資料: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F%A2%E5%85%A7%E5%8E%9F%E5%BF%A0%E9%9B%84

日本的良心: http://www.laijohn.com/archives/pj/Yanaihara,T/person/Lim,Tsui.htm

圖片出處:http://picsvisit.blogspot.jp/2013/04/daisy.html?m=1

延伸閱讀:

[我神是我大能堡壘] 宗教改革時代捍衛真理的領袖馬丁路德-詩歌638

美國與聖經

基督傳家~父親第一次的禱告

34個大家都在問,卻都難以回答的信仰疑惑

IMG_20141205_101446+  

IMG_20141205_101457+  

矢內原忠雄認為殖民應該是如澳洲、紐西蘭、加拿大。並非以聯邦形式而是以和平、合作的夥伴關係


矢內原忠雄(日語:矢内原 忠雄/やないはら ただお ?,1893年1月27日-1961年12月25日)是一位日本的經濟學者兼殖民政策學者。其於1951年12月到1957年12月任東京大學總長(校長);亦是日本學士院會員;獲頒正三位勲一等瑞寶章。
生涯矢內原忠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6hxfhqk
青年時期
1893年1月27日,矢內原忠雄出生於日本四國地區愛媛縣越智郡富田村;其父曾到京都府學習近代西方醫學,是愛媛縣內第一位西醫。11歲時讀神戶小學校高等科(高等小學),隔年考上兵庫縣立神戶中學校(兵庫縣立神戶高等學校的前身,當時是5年制中學男校)。
1910年,考上舊制第一高等學校(今東京大學教養學部),在學長川西介紹下參加校長新渡戶稻造舉辦的讀書會;隔年參加內村鑑三每週日於自宅舉行的聖經研究會,後來並終身信仰其所提倡的基督教無教會主義。
1913年9月,進入東京帝國大學法科就讀,受新渡戶影響攻讀經濟學並鑽研政治學。就讀期間新渡戶稻造到東京帝大法科擔任「殖民政策講座」之教授。
壯年時期
1916年,大學畢業後,任職住友集團旗下的「別子鑛業所」;1920年3月,任東京帝大經濟部助教授,10月奉命到歐美留學,在倫敦湯恩比館(Toynbee Hall)和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等機構就讀;1923年2月回國,同年8月升任教授,接任新渡戶教授之「殖民政策」課程。
在海外留學過程中,他考察了西方帝國主義的殖民統治問題,並以社會科學立場而非擴大日本帝國版圖或勢力的角度進行分析,同時也以基督教之精神關懷殖民地社會的壓迫與剝削,提倡讓被殖民者獲得更公平合理的待遇。
1920年,受馬克斯學說影響,對資本主義的發展及日本帝國主義的發展策略、殖民統治提出批判意見。其擔任教學時採用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國富論》、李嘉圖(David Ricardo)《經濟學原理》、列寧(Vladimir Lenin)《帝國主義論》等西方近代經濟學之理論,其中他大致以英國經濟學家霍布遜(J. A. Hobson)《帝國主義論》認為帝國主義因為尋求商品的市場需爭奪殖民地作為其殖民地研究的觀點。
1926年(昭和元年),臺灣總督伊澤多喜男轉任東京市長;矢內原發表〈兩百萬市民與四百萬島民〉文章到《帝國大學報》發表,批評臺灣總督府的專制。
1927年(昭和二年)3月至4月,他前往臺灣進行私人實地調查;考察範圍遍及臺北、桃園、角板山、臺中、東勢、竹山、嘉義、臺南、高雄、屏東、新竹、宜蘭、花蓮港、臺東等地。他參觀了工廠、農場、學校、原住民社區等,並透過蔡培火會見臺灣民眾的意見領袖,但他於公開演講時除遭日本警察監視外,亦遭激進團體「無產青年團體」阻礙;他們認為林獻堂、蔡培火所推行的民族解放運動,無法撼動台灣總督府的專制統治。
回到日本後,他在《帝國大學報》發表〈在臺灣的政治自由〉一文,批評臺灣缺乏政治自由及言論機關:臺灣人沒有自己發行的報紙,連臺灣人在東京發行的《臺灣民報》也不許將發行地點移到臺灣;此外,他表示「不知專政政治為何物的人,應該要去臺灣看看」。
1937年(昭和十二年),盧溝橋事變發生,他在《中央公論》發表〈國家的理想〉,說明國家的理想在於主持正義、使弱者的權利免於強者侵害壓迫;同年12月,在東京帝大的辭職告別演講中,他在台上大喊「為要活出日本的理想,請先把這個國家埋葬掉吧」。
1945年11月,恢復東京大學教授職位;1946年8月,任東京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初代所長;1947年,得東京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1948年,當選經濟學部長(經濟學院院長);1949年,任教養學部初代部長;1951年,任東京大學第16代總長(第16任校長),至1957年止共做2任6年;1952年,發生學生劇團公演時遭便衣警察在學校內進行調查(東大ポポロ事件),他表示堅守大學自治與學問自由之立場。
晩年
1958年,獲得名譽教授稱號;1961年,胃癌病逝,享年68歲。
東京大學駒場校區設有矢內原門,附近設有「矢內原公園」。日本歷史學家家永三郎讚譽為「日本人的良心」。台灣作家林深靖讚譽為「雖然不是馬克思主義者,但是他耿介不屈,『以骨頭為筆,以血汗為墨』,堅決反對日本當局武力侵華;即使因此得罪當道、被硬生生剝奪教職,他還是一以貫之,這是傳統大儒的風骨」[1]。矢內原忠雄 - 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http://tinyurl.com/y6hxfhqk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