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核二廠廠長曾文煌、林口火力發電廠廠長朱允中,被控涉嫌於辦理廠內設備採購案時,收取廠商賄款。曾文煌且坦承,收到的220萬賄款,藏在家裡天花板。台北地檢署偵查終結,依貪污治罪條例行、收賄等罪起訴+ 台電核二、林口電廠2廠長涉貪起訴 北院裁定繼續羈押禁見3月 | 社會 | 三立新聞網 SETN.COM https://bit.ly/45ikegn
請否決自欺欺人的「核三重啟公投」
2025/08/15 20:00◎ 楊憲宏
8/23公投主文為「您是否同意第三核能發電廠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安全無疑慮之後繼續運轉」,這是個無意義的公投,因為這是基於違背科學與理性的假設,所做出來泛政治化的虛假陳述,頭腦清醒的公民應該投票反對這種自欺欺人的公投。
8/23公投主文夾帶了「安全無疑慮」這個暗示性的字眼,讓人以為重啟核三是安全的。(資料照)
主要的問題出在「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安全無疑慮之後」這個陳訴,夾帶了「安全無疑慮」這個暗示性的字眼,讓人以為重啟核三是安全的,事實上,主張贊成的政治、企業、學者,在論述上,也都刻意淡化重啓核三有可能是不安全的質疑。他們用「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安全無疑慮之後」來逃避責任。
想要重啟核能發電的人,應該拿出核能是安全的論述,問題是他們所拿出來的是「過去四十年,台灣核電廠沒出事」這樣的虛假宣傳,事實上,在國民黨一黨獨大的時代,因為核能而受害的人都被掩蓋,求助無門。現在出來主張重啟核能的台電高階主管應該捫心自問,他們曾經如何虧待那些在歲休時,進入高輻射區工作為他們去「吃輻射劑量」的臨時工「核能吉普賽人」?這些吃了太高劑量的臨時工,後來如何得病往生,他們關心過嗎?難道重啟核三,還要繼續這樣不仁不義的為害嗎?
反核是為了反獨裁。因為核能發展就是一個「刼貧濟富」的專制工具。台灣發展核電的當年,就是獨裁者要利用核能發電製造出研發核彈所需的鈽239原料。經過40年,台灣含鈽239的高階核廢料(spent fuel),已經超過5000噸,濃縮之後可以製造的核彈,這可以讓台灣擠身核武國家而且排名在前段班。重啟核三,主管機關的安全審查必然要列入,如何面對這些可製造核彈,繼續上升存量的難題。
雖然,美國駐台官員、退休將領發表美國願意協助台灣發展核電,也願意協助處理核廢。這都是空口白話,沒有可以取信的實際方案。反而像是為美國核電廠來推銷產品。
執政黨很明白說出發展核電的條件是,確定安全、核廢料可以處理、民眾充分被告知。圖為核三廠內的低階核廢料約有1萬桶。(資料照)
執政黨很明白說出發展核電的條件是,確定安全、核廢料可以處理、民眾充分被告知。這三項議題目前無一走在理性、科學的軌道上。
擁核者宣稱,未來科技一定可以解決安全與核廢料的問題,實情並非如此。連埋在蘭嶼低階核廢料超過十幾萬桶年年增加,歴任總統簽字承諾都解決不了,最後以每年編列「敦親睦鄰」預算,以全民埋單「贖罪券」方式來處理抗議。這種「敦親睦鄰」贖罪金豈只用在蘭嶼?
科學、理性是什麼?就是認真的去追找科技的有限性。舉例來說,所謂核廢可以用高科技解決,其中一項最先進的是美國科技界人士數年前曾經來台訪問在中研院演講,指出可以用撞擊機打碎放射性核種(包括鈽239這種萬年不死的毒物)。可是,技術及成本困難都仍然不能克服。《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公共電視「我們的島1314集」(2025/7/14)播出的質疑,才是真的的科學與理性的良心紀實。現在還可以從youtube 中觀看到,特別北中南的地質學者都舉證了核三廠周邊正在被海底斷層及泥火山入侵,台灣人還能不辯義理,自蹈災難陷阱嗎?
《核三公投前的N個提問》公共電視「我們的島1314集播出的質疑,才是真的的科學與理性的良心紀實。(取自YT)
同樣的技術、成本難局也都發生在新的核能發電設施,已經被一再「稱讚」的SMR或MSR(小型核電機組、熔鹽核電機組)目前仍然在測試階段,有人聲稱在2028年可以商業運轉,其實是在炒作股票。比較可信的是MSR在2030有可能商轉,但是並非最佳的TH-U cycle,(釷-鈾循環),而是問題較多的PU-U cycle (鈽-鈾循環)。而燃料來源是個大挑戰。美國有所謂利用既有高階核廢經再處理技術(reprocessing)轉成MSR可利用之燃料,是個很好的理論構想,也有人去測試,但是都沒能持續,主要是成本太高,不符合商業運轉。
小型模組化反應爐(SMR)目前仍在測試階段。(法新社檔案照)
<「先進」未必比較好(”Advanced” Isn’t Always Better) > 在2021年發表,作者萊曼博士(Dr. Edwin Lyman)當時為憂思科學家聯盟核電安全主任,他曾經表示:「用過核燃料必須再處理,就是經化學處理,以取得鈽和其他超鈾元素,繼而以取得的元素,再製成為新核燃料。鈽和超鈾元素亦可以用於核武。再處理和回收使這等材料之時,該等放射性物質易於遭轉移或盜用,因而增加核武擴散和恐怖主義的風險。使用高含量低濃縮鈾燃料的高溫氣冷式反應爐,遠比輕水反應爐更容易造成核武擴散,部分原因在於燃料製造系統會帶來額外維安挑戰。」
台灣多年來無法處理高階核廢料(事實上,美國也有處理困難度),其中最大問題就是,再處理就碰到核武製造的挑戰。難道,未來台灣要加入核武國家行列?這次公投主張者是否想過?這何嘗不是打開潘朶拉盒子的一個「蝴蝶效應」。
「經主管機關同意確認安全無疑慮」這句話根本不會發生,因為大多數的疑慮,多年來無解,不會在公投之後就有出路了。這將讓台灣持續瞎忙、內耗,核能電廠在台灣不論既有的或新創的,可見的未來都如同一盆「枯死的盆栽」,卻有人執意要澆水,實在很無言。
最荒謬的是還有企業人士,以AI的全球競爭,都要消耗巨大電力為由主張發核電,事實上,「耗電的AI」其實是錯誤的設計所導致,那些自稱以「受大腦啟發的計算」(brain inspired computing ),事實上,所謂神經網路的設計,其實並非腦科學認可的技術,簡單說,人類大腦的真實聯結,十分省電。「耗電的AI」就與腦科學背道而馳。未來一定走向「省電的AI」之路。台灣若在此時瘋耗電AI,瘋建核電,未來一定欲哭無淚。
不過歷史總是充滿「擦槍走火,跌跌撞撞」(misfiring and muddling through),台灣總是走著最坎坷的路,如同摩西帶領以色列人出埃及之後,仍然在曠野徘徊了40年,那些離開埃及的以色列人還曾經熔煉金牛來崇拜,而不信上帝。「核能金牛」如今也閃閃發亮在台灣,這樣的虛假終將幻滅,請頭腦清醒的台灣人出來投反對票,讓台灣人少走一點寃枉路。
"自由開講》請否決自欺欺人的「核三重啟公投」 - 自由評論網" https://talk.ltn.com.tw/article/breakingnews/5145374
(作者是台灣關懷中國人權聯盟理事長、前總統府人權委員會委員)
核三廠-敦親睦鄰費
核三廠(第三核能發電廠)位於台灣屏東縣恆春鎮,敦親睦鄰費是指核電廠為回饋地方、促進與周邊社區的良好關係而提供的資金。以下是有關核三廠敦親睦鄰費的資訊:
1. 敦親睦鄰費有多少?
根據公開資料,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地方回饋金)金額會因年度而異,且通常由台灣電力公司(台電)與地方政府協商決定。例如:
2017年,核三廠的回饋金為新台幣2.1億元。
具體金額可能隨著核三廠除役進程(第一機組已於2024年7月27日除役,第二機組預計2025年5月17日除役)而有所調整,近年可能有所變動,但確切數字需參考最新公告或台電官方資料。
由於核三廠即將全面除役,近期有爭議涉及是否繼續提供敦親睦鄰費。例如,2025年8月經濟部長郭智輝曾表示考慮「拿掉敦親睦鄰費」,引發屏東縣長周春米反對,強調應將心比心,顯示這筆費用的存續與金額仍具討論空間。
2. 敦親睦鄰費怎麼發?
敦親睦鄰費由台電依據《核能發電廠回饋金管理辦法》分配,主要提供給核三廠周邊的行政區(以屏東縣恆春鎮為主,涵蓋南灣里等鄰近地區)。發放方式通常包括:
直接補助:撥款給地方政府(如屏東縣政府、恆春鎮公所)用於地方建設或公共服務。
專案補助:針對特定睦鄰活動或計畫,如文化活動、基礎設施改善等。
公開透明原則:回饋金的分配需經地方回饋委員會審議,確保用途符合地方需求。
3. 敦親睦鄰費怎麼用?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主要用於以下方面,以促進地方發展及居民福祉:
地方活動贊助:如恆春搶孤節、半島繪畫競賽、墾丁淨灘活動等,增進社區凝聚力。
教育與社會福利:提供獎助學金、贊助家扶關懷活動,支持弱勢團體。
地方建設:改善基礎設施,如道路維護(例如2025年下半年度道路維護工作預算約新台幣490.1萬元)。
體育與文化:認養地方球隊、接待參訪學校,推廣地方文化與教育。
環境保護:支持與核電廠相關的環境監測或綠能轉型計畫,如核三廠除役後轉型光電電站的相關建設。
補充說明
爭議與未來:隨著核三廠逐步除役,地方居民對敦親睦鄰費的存續與用途有不同意見。部分居民因長期依賴回饋金,對於除役後可能減少的資金表達不捨;另有反對聲音認為應重新評估其必要性。
查詢最新資訊:由於敦親睦鄰費的金額與用途可能隨政策調整,建議參考台電官方網站(https://www.taipower.com.tw)或屏東縣政府公告以獲取最新數據。
若需更詳細的金額或具體發放案例,可進一步查詢台電或地方政府公開的財務報告。
---------------------------------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費」目前相關資訊較多來自媒體報導,但仍可整理如下:
1. 敦親睦鄰費用是多少?
一則報導提到,居民「一個人頭150元」,但對個人而言「實在是杯水車薪」,真正發揮作用的是對在地社團、協會及鄉鎮公所的活動補助資金(Yahoo 奇摩新聞)。
另一則資料指出,2017 年該項地方回饋金共計約 新台幣 2.1 億元(維基百科)。
從這些資訊看來,「敦親睦鄰費」可以理解為包含個別補貼與整體活動補助,具體金額隨年度變動。
2. 敦親睦鄰費怎麼發放?怎麼使用?
根據 Wikipedia 所述:
核三廠的敦親睦鄰活動包括多種形式,例如:
地方回饋
恆春搶孤節活動贊助
半島繪畫競賽
墾丁淨灘活動
獎助學金
家扶關懷
接待參訪學校
認養地方球隊等等(維基百科)。
可見,這不是直接支付給個人的固定津貼,而是透過補助在地活動、教育、社區建設等方式支持地方。
3. 問題背景與爭議
近期(2025 年 8 月)因即將進行「核三重啟公投」,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法院被問及恆春半島 4 鄉鎮高達 75% 的居民支持核三延役,他回應:「把敦親睦鄰費拿掉,看他們要不要支持?」此話引發地方強烈反彈,認為傲慢、缺乏同理心(鏡週刊 Mirror Media, 中央社 CNA, 聯合報, Newtalk新聞)。
郭智輝隨後解釋,原意是從社會科學研究角度,探討在沒有補助的情況下,是否仍能得到原本 70% 的支持率。他認為這是一種「探討變數關係」的研究討論方向,不應被當作失言(中央社 CNA, Yahoo 奇摩新聞)。
地方代表如屏東縣長周春米則批評其言論傷害鄉親情感,呼籲將心比心、謙卑以對(中央社 CNA, 聯合報, 鏡週刊 Mirror Media)。
總結回答
項目
內容
金額
約每人 150 元(個人補貼),整體回饋金高達數千萬元(例如 2017 年約 2.1 億元)
發放方式與用途
補助社區活動、學校參訪、公益贊助、獎助學金、接待等類別,而非直接用現金發給居民
背景爭議
經濟部長曾以「取消補助試探支持度」言論引發爭議,被質疑對地方缺乏尊重與同理心
百名學者連署不同意核三重啟 列舉7大理由 https://bit.ly/4mqcKgY
能源黃金占比三成的核電廠蓋在哪?
2024/08/10 22:00◎林仁斌自由開講》能源黃金占比三成的核電廠蓋在哪?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SIOZnY
童子賢董事長近來大力主張「核綠共存」,也提出要讓台灣電力達到減碳、穩定、低價的能源黃金比例「334」,即是三成綠電、三成核電、四成火力發電。但是,能源占比三成的核電要如何實現?童先生六月底接受《天下》訪問時,說台灣需要「至少十座核電機組」,這與後來多數專家的估算差異不大。那麼蓋在哪呢?童先生給的答案雖然在不同場合或有些許不同。不過大抵上就是「新增核電機組不需再覓新址,在原有的核能廠區增設機組,就足夠了」。然而,這樣輕巧的答案,真的會周延可行嗎?能夠獲得核電廠所在地居民和地方政府的支持嗎?
台灣現有的四座核電廠都鄰近長斷層帶,核一、核二廠距離北台灣最大的活動斷層帶僅有7公里與5公里,核四廠區下方則有S斷層帶存在,恆春斷層甚至就從核三廠區下通過,距離該廠核島區僅1公里,都不符合國際最新的建廠安全標準。因此,在現有電廠增設機組的作法不可行。值得一提的是,近日日本的敦賀核電廠二號機因無法排除核子反應爐正下方存在活斷層,遭到日本官方認定不符合核電機組新規範標準,成為首座未獲同意重啟的核電機組,除役將不可避免。這全然是因為目前仍然無法實現地震的預知,無法確定何時、何地會發生什麼樣的地震,要確保現在核電廠的安全是不可能的事。
近日日本的敦賀核電廠二號機因無法排除核子反應爐正下方存在活斷層,遭到日本官方認定不符合核電機組新規範標準,成為首座未獲同意重啟的核電機組。(法新社)
無論是從淨零減碳的公共利益出發、或是為穩定電力供應與經濟發展的理由,即便是編列了大量的回饋金來補償損失,也都必須要去嚴肅回答的問題是「為什麼核電廠還是要續蓋在我家附近?」;有些人士也會天真的認為「核廢料就繼續放在核電廠裡面就好啦」。對於已比鄰核電廠近五十年的居民,好不容易才盼到核電廠正在或將要除役拆廠、地方或將有新的發展,卻要他們再接受、再忍耐大量核廢料的繼續貯存,甚至現在還要在原址新建核電機組,真的是情何以堪?如此作為與目前《氣候變遷因應法》第一條條文所開宗明義要落實的「世代正義」、「環境正義」以及「公正轉型」,也無一不是背道而馳。
童先生從「2050淨零碳排」的命題直接跳躍到「原址新增至少十座核電機組」的答案,特別是在地狹人稠地震頻仍、高核災風險的台灣,更是非常不負責任的政策見解。他所提出的「核綠共存」與能源黃金比例「334」,既是沒有實際可行性,又缺乏社會正當性,並非台灣淨零碳排的妥適對策與有效方案。
(作者為台灣環境保護聯盟學術委員)自由開講》能源黃金占比三成的核電廠蓋在哪? - 自由評論網 https://bit.ly/3SIOZnY
缺電這個假議題
推文到plurk
2016-06-03 06:00
◎ 林瑞珠
時序進入六月第一天,氣溫飆高,下午一點超過三十八度,全台尖峰用電達三四一二萬瓩,台電緊急採購汽電共生餘電,加入水力及抽蓄發電,「有驚無險」度過,無須限電。
在此前一天,用電尖峰出現在下午一點多,達三四四二.四八萬瓩,台電嚷嚷著缺電,但那天水力及抽蓄發電幾乎停擺。
過去十年,水力抽蓄發電只拿來調節,不負擔常態發電,實則,抽蓄發電容量就跟核四差不多,二六○萬瓩。
如果台電在夏季將豐水期的水力、抽蓄,大太陽底下曬到燙熱的太陽能當基載發電,就不必天天驚叫缺電了;不過,台電似乎更愛拿缺電來恐嚇民眾。
還有,往年幾乎所有火力機組五月前就維修完成,六月所有機組都備戰上線。但今年一堆機組在檢修歲修,甚至故障,為何「今年跟往年不同」?
實際上台灣的電力裝置容量是四八○○多萬瓩,九成以上是核能、火力,佔了四三○○萬瓩。
過去最高尖峰是三八○○萬瓩,比四八○○萬瓩、四三○○萬瓩低很多,根本不缺電,也不缺六○○萬瓩的核電。台電習慣性喊缺電,是不當管理所造成的吧,還常放著水力及抽蓄不用,到底什麼心態?小英、林全怎不去查有多少電廠閒置、為什麼不發電?
台電不要拿備轉來欺騙民眾了,那只佔七成左右,如果還缺電,就漲尖峰時間電價,如果還缺電,就漲工業電價, 台灣不應該拿納稅人的錢補貼大企業,如果還缺電,就全面漲價吧,以價制量。台灣的電價太便宜了,企業根本不想實施節電政策,電價漲了還可趕快還錢給核後端基金,未來核廢處置是大錢坑啊,不要把錢污掉了。
台電不要再叫缺電了,現在核二二號機也出問題,實在很好奇背後到底有什麼利益在牽扯 ,讓台電硬要啟動問題核電。從此刻開始,全民要盯緊台電那些人提核一一號機重啟計畫,到原能會所有經手人,再到立法院教育委員會每一個委員,我們都要緊緊盯住。
(作者為社運工作者)
--------------------------------
沒核四也不缺電 沒黨國才能廢核
◎ 張世賢
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就經濟部新出爐的一份評估報告加以分析,竟然發現台灣根本不需核四,即使現有三座核電廠如期除役,也沒有缺電的問題。
這項發現其實不讓人感覺意外。得以長期執政的「黨國」,憑藉的是弄虛作假、造神愚民的手段,被愚弄的過半民眾缺乏足夠的資訊,無法洞察其奸,此所以當了八年台北市長的馬英九政績超爛,只靠外表及自家法院判決「沒有貪污特支費」,二○○八年照樣輕鬆當選總統;坐上大位後,無能與bumbler之名不幸傳遍天下。但二○一○年的一顆神秘子彈嫁禍民進黨,竟挽回了馬幫眼看著勢必頹敗的命運;再過兩年已經搞得民不聊生,怨聲載道,但經建會主委領銜偽造公文書所羅織的「宇昌案」,以及聯合中國利用台商丟出的恐嚇牌,又讓他在連任之戰得意地宣稱「我們勝利了」!
這個為達目的可以使出任何下流手段的政黨,難怪會大搖大擺的刪改對它不利的史實,將慘絕人寰的二二八及白色恐怖在課綱中「微調」掉。它會為了掩護政商集團分食核電大餅的利益,不惜利用人民繳納的血汗錢,在電影院等場所大作廣告,以缺電、限電恐嚇民眾必須擁核;它會掩蓋台灣將來並不缺電的事實,也就像王曉波說的是「小case」而不足為奇了!
台灣發展綠能的自然條件,遠比德國為佳。德國政府可以順應民意,全面準備在二○二○年建立非核家園,台灣沒有理由不可以。問題出在這個無能無德的政府,已經病入膏肓,全民只好自力救濟,三月八日上街參加反核遊行,年底及二○一六年再用選票翻轉自己和子孫的命運。
(作者為清華大學核子工程學系畢業,退休研究員)
------------------------------
308廢核遊行 台灣希望號將出動
〔記者葛祐豪/高雄報導〕南台灣數十個團體發起的「308南台灣廢核大遊行」,本週末登場,將出動南台灣廢核專車「台灣希望號」,呼籲高雄、台南、屏東的民眾踴躍參加,宣示南台灣廢核決心,重現去年七萬人上街頭盛況。
去年南台灣七萬人上街頭
「地球公民基金會」主任蔡卉荀指出,去年南台灣七萬人上街頭宣示廢核,讓人感動,但經過了一年,馬政府還是執意續建核四,忍無可忍的民眾,請在三月八日再一次上街頭,發出你的怒吼!
「南台灣廢核大聯盟」強調,全台支持廢核的民意高達七成,馬政府視而不見,惡意操弄假民主的核四公投,面對一個民調支持率剩九%、卻堅持擁核的執政者,必須再次展現人民力量,才能讓台灣成為非核的美麗家園。
台灣民眾的廢核心聲,也得到國際支持。地球公民基金會的志工Yali,去年到德國當國際志工時,將台灣反核聲音帶過去,獲得德國朋友大力支持,錄了一段為台灣加油、祈福的短片,支持台灣廢核到底。
廢核專車結合綠能 啟動宣傳
活動將於三月八日下午兩點,在高雄市凹仔底公園集合,兩點半舉行陽光音樂會,四點半開始出發,南台灣廢核專車「台灣希望號」也將首度出發,結合綠能啟動廢核宣傳,播放林生祥、謝銘佑、豬頭皮、恆春兮、雞排妹等人錄製的廢核廣播帶。
「主婦聯盟環保基金會」也特別在網路上分享308遊行裝扮教學,包括斗笠加太陽花、背包裝扮成廢核料桶等,趣味中凸顯廢核的決心。
--------------------------
明天反核遊行 台東教會各族齊上街
![]() |
台東廢核‧反核廢行動聯盟號召台東各界,一起在明天下午一時到台東市南京路廣場參加反核大遊行。(記者王秀亭攝) |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八日北、中、南、東串聯反核大遊行,台東廢核‧反核廢行動聯盟昨天站出來,號召各界一起動起來,當天將有排灣族、魯凱族、卑南族、達悟族等各族群走上街頭反核,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天主教白冷會等宗教界也將動員教友參加,白冷會神父魏主安表示,我們需要電,但核電廠不是唯一方法,對環境破壞力長達萬年以上,大家應站出來,對未來環境及人類健康負起責任。
「我是人,我反核」「我是台東人,不要核廢料」包括蘭嶼部落文化基金會、天主教白冷會、台灣基督教長老教會等各界反核民眾,昨天聚集在台東市南京路廣場高呼口號,為八日下午一時展開的「三○八護台東,反核廢」大遊行宣傳。
首度加入反核遊行行列的天主教白冷會神父魏主安也現身會場,瑞士籍的魏主安表示,瑞士已決定放棄核能發電,選擇站出來是盼大家了解為何要反對核能發電;大家都怕與核廢料為鄰,或許台東人少,才選擇放在台東,但台東人也是人,不應用錢處理核廢料問題。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表示,台東縣是第三年與全國同步舉辦反核遊行,今年主要訴求為拒絕核廢料進入南田、核廢料立即遷出蘭嶼,及拒絕興建核四廠。
台東廢核‧反核廢聯盟指出,雖然地方政府拒絕辦理核廢料候選場址公投,經濟部仍不放棄把核廢料運到達仁鄉南田村,花東地區卻是全台用電最少,資源分配最少的地區,不該承受沒人要,無法處理的核廢料,盼大家站出來喊出「乾淨台東、拒絕受罪、核廢滾蛋」的心聲,當天除遊行,及CLEAN跑兒在遊行隊伍行進間繞跑,另推出乾淨友善好生活市集、反核友善店家地圖,將提供反核支持者多項優惠活動。
----------------------------------------------------------------
308廢核遊行 1800人排字說NO
中台灣行動聯盟記者會 親子來打氣
〔記者蘇金鳳/台中報導〕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六日召開記者會,號召民眾三月八日下午參加廢核遊行,遊行隊伍分五大隊,分別是「不核作排字、親子、NGO、同志和公民」等,從市民廣場出發遊行到市府廣場,要展現人民反核的力量。
不少父母從臉書得知昨天的廢核遊行記者會,來到現場打氣,其中一位媽媽從霧峰自行開車帶兩個兒子來,還有一位爸爸帶兒子從南投趕來,讓記者會宛如親子園遊會,讓聯盟相當感動。
5大隊從市民廣場前進市府廣場
荒野保護協會台中分會、主婦聯盟台中分會、台灣基地協會、人本教育文教基金會、台灣生態學會等社團所組成的中台灣廢核行動聯盟,昨號召市民在三月八日踴躍參加廢核遊行,還呼籲同志們再次組成彩虹大隊,表達反核的決心。
主婦聯盟台中分會主任秘書許心欣表示,三月八日全台有四地同步展開廢核遊行,台中市安排有獨特的廢核排字,將有一千八百人參加,他們將舉著黃黑兩色的水滴扇形紙板,排出「NO」的反核圖章。
許心欣說,遊行人龍進入市民廣場,可參加廢核闖關遊戲,並觀賞百人烏克麗麗樂團表演。
聯盟指出,三月八日下午一點開始排字,二點出發,將沿著公益路右轉大墩路再左轉大墩十九街,穿過文心路進入市府廣場。
------------------------------------------------------------
勇赴偏鄉 綠島首位女醫陳姷頵報到
![]() |
曾在多家知名醫院服務的公費醫師陳姷頵,昨天向衛生局報到,成為綠島衛生所首位女醫師。(記者王秀亭攝) |
〔記者王秀亭/台東報導〕綠島衛生所醫師荒昨天稍有緩解,擁有核子醫學專科醫師資格的公費醫師陳姷頵,昨天向衛生局報到,局長盧道揚表示,陳姷頵也曾受過家醫科、婦產科訓練,加上有赴離島服務熱誠,相信這位綠島首位女醫師可為當地醫療加分,陳姷頵則說,與其留在醫學中心,不如前進偏鄉,能達到更大效益。
台東縣各大醫院鬧醫師荒,扛起偏鄉醫療保健重任的鄉鎮市衛生所也面臨相同困境,其中綠島鄉衛生所情況最為嚴重,島上兩名公費醫師於二月十七日離職後,衛生所呈無醫師狀態,陳姷頵昨天報到,雖尚缺一名醫師,仍有助緩解離島醫療困境。
陳姷頵是國立陽明大學醫學系畢業的公費醫師,具核子醫學專科醫師資格,曾經服務嘉義榮民醫院、台北榮民總醫院、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歷任家醫科、婦產科、核醫科住院醫師及總醫師。
陳姷頵說,公費服務年限最後一年,雖有機會留在醫學中心,但從媒體得知台東偏鄉缺醫師,考量到衛生福利部培訓公費醫師的目的,就是盼醫師到需要之處服務,因此才決定前進綠島,核醫專科對人體每個部位的醫療問題皆有接觸,在一般疾病處理上應沒大問題,但在慢性病連續處方簽及急重症處理及後送,將是報到後第一個要熟悉及上手的。
對於陳姷頵未選擇同屬台東離島的蘭嶼,衛生局長盧道揚解釋,蘭嶼衛生所醫師尚未出缺,且蘭嶼屬原住民鄉鎮,有其資格限制,加上綠島急缺醫師,遂讓陳姷頵前進綠島服務。
【投書】從德國核電廠延後除役看台灣核電的轉機
作者 徐于茹2022-12-07
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圖為伊薩爾核電站。
【投書】從德國核電廠延後除役看台灣核電的轉機 | 徐于茹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JXRco
2022年9月5日,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Robert Habeck)宣布,南部的伊薩2號(Isar 2)和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將延至2023年4月關閉,作為緊急備用電廠;北部的埃姆斯蘭(Emsland)則依原計畫除役。
此聲明可以看出德國的能源轉型政策不如預期順利。哈柏克聲明不會放棄廢核立場,但考量到冬天的來臨,以及主要天然氣供應被俄羅斯當局限制出口,乾旱導致萊茵河的水位降低,備用的燃煤原物料進口減少,即便有歐盟境內的電網可供需求用電傳輸,但今年冬天,歐盟各國的能源備用皆不樂觀。鄰國法國作為以核能發電為主的擁核大國,今年也因半數以上的核電機組維修,減少發電產量,可供應的儲備電力減少,德國恐怕面臨供電吃緊的危機。
圖為內卡維斯特海姆(Neckarwestheim)核電廠。圖片來源:Wikipedia
德國是能源轉型的模範生,仍不敵國際情勢的不確定性
德國的反核運動從1970年代起開始起步,在1986年車諾比事故以及2011年福島事故後來到高峰。近年來德國政府推動能源轉型政策,以再生能源發電為主,希望能將核能與燃煤發電減至零。然而再生能源發電受限於地理條件與氣候,以德國南、北部為例,北部靠海,其再生能源的供應(風力)相對穩定,反之南部位於內陸地區,再生能源的穩定性低,需要其他儲備能源作為短時間的高峰用電補給,例如燃煤、燃氣、核能發電。再加上工業的能源需求、民生用電,在備用能源不足、再生能源不穩的情況下,核電延役成為唯一解套方案。
此外,由於俄烏戰爭中被俄羅斯限制出口天然氣,歐洲各國必須另尋其他天然氣供應來源,而其運輸成本、原物料成本勢必加諸於人民身上。在今年10月1日,德國政府向人民多課徵每度電0.024歐元的稅,用以應對更換天然氣來源的增加成本。換言之,即便德國在轉型成綠能為主的能源模式上布局多年,也早已成為他國模範,仍不敵現今國際情勢快速變化下的動盪與不確定性。故核電延役勢必能給予德國最穩定的能源提供,以維持住經濟、民生、工業等能源需求。
反觀台灣,雖然不直接受俄烏戰爭的影響,但回頭思考,台灣的能源結構是否像德國般穩固?台灣不比德國具有發達的電網,可以與鄰國做能源貿易,相反的,台灣國際政治上最大的假想敵中國也不可能在毫無政治意圖下,與台灣進行能源貿易。如果今天台灣遇到足以左右原物料進出口的政治地震,例如兩岸開戰、東亞政治緊張,又有什麼儲備能源可以被國內快速使用?
即便台灣不像德國具有氣候上的困境,冬天民生需求用電不比夏天用量高,但工業用電仍不可小覷。特別是台灣近幾十年發展的半導體產業,在加工製作的過程中,本就消耗極多的電力與能源,一旦國際情勢導致原物料進口、產品出口困難,將使電子類的產品陷入供貨上的危機,進而使國際上會更加動盪不安,資源爭奪更加激烈。再加上原定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在綠能占比上的成績遠遠不及預期,很難肯定在未來3年內,台灣真的能全面廢除核電所提供的穩定供電,更不用提3年內總統選舉可能帶來的政策改動,又或者是國際政局改變所必須做出的應對。
台灣不像德國具有氣候上的困境,冬天民生需求用電不比夏天用量高,但工業用電仍不可小覷。圖為台灣核四廠1號機、2號機。圖片來源:Wikipedia
德國給台灣的能源啟示
從德國的案例可以看出,若要走向綠能導向的能源型態,除了本身能源產業的進步、地理氣候條件的優勢,國際情勢的走向也大大影響單一國家的政策發展。而以台灣對比德國,先天地理條件上就不具有優勢,需要依靠大量的進口資源來維持緊急儲備能源供應,在再生能源推廣上也有困難。當自身沒有穩定的能源供應,也沒有鄰國可以作為輔助的電力來源,又要如何兩岸衝突可能升溫、發電與其他工業原物料進口面臨限制封鎖等困境?走向廢核的道路上,真的能帶來經濟的繁榮與生活的穩定嗎?
更進一步來說,德國在廢核的路上繞了個髮夾彎,而台灣在綠能的鋪路上更加薄弱,難道廢核真的能讓人類生活、經濟發展與環境議題達成平衡嗎?
綜合以上的敘述,我認為能源問題涉及的面向不僅包括民生,更左右了國家經濟命脈與社會安全。當德國將核電作為能源危機的解方,不具有大陸型國家優勢的台灣,更不應該輕言放棄核電所帶來的穩定。同時,核電也能作為台灣目前尚未穩定的綠能產業基礎,提供其發展的可能,以及減少世事變化所帶來的風險。台灣不應該放棄核電,而該為了未知的變化與國內的經濟與民生保留退路。
(作者為清華大學學生。)【投書】從德國核電廠延後除役看台灣核電的轉機 | 徐于茹 / 多元發聲.讀者投書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VJXRc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