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連鎖發展以1979年為分水嶺,7-11被統一集團代理引進台灣市場,雜貨店形象為之改觀。當時台灣雜貨店林立,雜貨店經營者認為24小時經營、整齊明亮的便利店,雖有更好的管理質量,但一般的反應是沒在怕,直覺社區商圈最重客情經營,老街坊光顧雜貨店,便利店只能在街邊商圈。  溫水煮青蛙的結果,1986年統一超商開始獲利並啟動高速展店便利店深入社區商圈,只要開一家便利店,就倒3家雜貨店,標準化的連鎖複製,一旦形成市場氣候,即會形成「創造性毀滅」的效應,是知識經濟的力量。創造性毀滅是行銷大師熊彼得提出的觀點,在商業服務業領域尤為明顯,新業態興起取代現有業態,不僅是便利店,美容美體連鎖店取代美容師自營單店,美容美體連鎖近年又遭醫學美容體系的強大競爭美容師何曾想到,自己竟然會與醫師競爭。  將店務標準化,文字、表單加上圖片編輯成冊,使得一家店可以連鎖經營,標準化就是連鎖知識經濟的具體做法。真正投入市場,發現標準化不夠用,還要輔以教育訓練,營運督導機制的培養與固化,才能打造服務品質。  當整體水準提升,標準化成為普世價值,此時知識經濟之外,還須融入美學經濟,透過商業包裝,進一步築高硬體門檻,從空間場域美學、營造獨特氣氛入手,大幅提升營運質感。人要衣裝、佛要金裝、店要美裝,營業用品也要懂得包裝。 僅靠商業空間與設計包裝拉開的競爭差異,很快也會被追上,只要請來同樣的設計師,風格類似的賣場、餐廳充斥街頭,知名品牌更成為眾家模仿的對象。  提煉造店元素是關鍵工程,形塑在裝潢之上的風格,透過專製傢俱、造景或陳列,裝潢易仿、風格難抄,造店元素強調出獨特性,如契爾氏的店舖陳列的骷髏醫師,美學經濟的上乘之作就是經營出風格。  目前連鎖經營進一步走向文創經濟,將美學經濟從商業空間設計的技術面操作,轉變為價值觀與生活風格的經營:讓顧客走進一家有品味的店,跟提供一種有品味的生活方式,是兩種不同的營運層次。  挖掘土地、文化、人物、風俗等題材,做對顧客有意義的創新,不僅是刺激感官體驗,還要能引起共鳴,有所接受與感動,即不僅消費更要先贏得認同,例如無印良品提倡簡約、自然、富質感的生活哲學,與顧客溝通一種價值觀,取得理念的認同,購買也就自然而然。  文創經濟植基於文化與理念,文化必須走進生活,理念也必須得到接納,否則曲高和寡不能形成商業,也達不到規模。  連鎖業者歷經知識經濟、美學經濟到文創經濟,由內而外,由單向到雙向,由標準操作知識服務,到商業包裝美學升級,再到以人為本的文創生活,價值驅動的因素正不斷在改變。(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台灣服務業發展協會秘書長)

-----------------------------------------------------------------

八大趨勢將主導2014年全球科技、電信、媒體產業發展。勤業眾信會計師林鴻鵬指出,手持行動裝置仍為目前主流,但穿戴式科技是未來趨勢,隨消費者對於穿戴式科技的興趣逐年提高,將帶動智慧眼鏡、健身帶和手錶的銷售,達30億美元;再來,智慧手機將成為數位匯流客廳中佔比最大的硬體設備,2014年將有3,750億美元的銷售額。 以下為勤業眾信聯合會計師事務對2014年的趨勢預測:  趨勢1.穿戴式科技看俏 智慧眼鏡、健身帶和手錶,將在2014年創造超過30億美元的營收。智慧眼鏡以平均售價500美元來說,約可賣出400萬副,創造的營收最高;智慧手錶的平均售價200美元,應可賣出200萬支。 趨勢2.數位匯流客廳的5大裝置  智慧手機、平板電腦、個人電腦、電視機和電視遊樂器的銷售金額會超過7,500億美元,比2013年增加500億美元,幾乎是2007年的2倍。不過這個成長的趨勢可能將出現停滯期,預估每年銷售上限約為8,000億美元。 趨勢3.上億人次的網路門診 在2014年,全球會有1億人次的網路門診,與傳統親自就醫的花費相較,可望省下50億美元,比2012年成長400%;醫師到府問診服務,將成二十一世紀趨勢。主要的是受惠於科技與電信基礎設施的提升。 趨勢4.線上課堂開講 大規模開放線上課堂,在中長期有成為主流的條件,將佔高等教育和企業在職教育課程的10%以上,新科技、教學的替代模式,由必須持續更新、很快就過時技能的需求引領。 趨勢5.平板電腦市場分層化 小型平板電腦(螢幕小於8.5英寸)的用戶數,在2014年第一季約有1.65億台,將首度超越傳統平板電腦(大於8.5英寸)的用戶數。 趨勢6.付費電視使用率增 截至2014年底,全球近5,000萬家庭將訂購2個或更多的付費電視服務,衍生50億美元營收;另外有1,000個家庭將因訂購其他服務,如寬頻,獲得優惠的收視節目內容。  趨勢7.演出權利金為唱片業新金雞 在公開場合播放音樂的許可費用,亦即演出權利金,將首次超過10億美元,對營收僅160億美元的全球唱片業來說,是相當重要的部份。  趨勢8.手機短訊服務創千億營收 經由手機即時簡訊(IMS)發送出訊息數量,將是手機短訊(SMS)的2倍,分別為每天500億則與210億則。但預估SMS營收將達1,000億美元,IMS營收卻只有20億美元。兩者存在價值與數量的明顯差異。

---------------------------------------------------------------------------------

國發會主委管中閔坦言:我早就不認為還有亞洲四小龍這件事,亞洲四小龍已經是過去的說法,不適合再強調。他說,我們不應該再停在過去的光榮,要努力追上世界潮流。諷刺的是,馬英九總統不久前才大言不慚:「過去五年,台灣經濟成長率是亞洲四小龍第二。」如果依管中閔的觀察來檢驗,大家應該可以合理質疑,他的老闆不僅還停留在過去的光榮,而且不知道從哪裡胡謅出一個「亞洲四小龍第二」來唬弄人民!

亞洲四小龍已經是過去式,這應該符合大多數人的觀察,也戳破了馬英九自我陶醉的謊言。不過,管中閔對於台灣為何落後新加坡、韓國、香港的分析,卻仍然犯了馬政府上上下下都犯的錯誤。實質薪資倒退十六年,乃是台灣經濟向下沉淪最好的寫照。而這,是誰造成的?不必多說也知道,就是這五年多來執政的馬英九。馬英九擔任總統兼國民黨主席,國民黨佔立法院絕對優勢,完全實現了馬英九盼望的「完全執政」,因此,他當然要為執政失敗「完全負責」。

五年多來,馬英九的大政方針,與過去的政府有極大的差異,那就是,鼓勵台灣的產業、資金、技術與人才前進中國,甚至高喊「開放是常態、管理是例外」的口號。現在,ECFA沒有帶來當初打包票的「台灣經濟ㄟ擱發」,馬英九卻歸咎於對中國開放不夠,於是又進一步積極推動兩岸服務貿易協議。姑且不論那些都是自我矮化國家主權所換來的,那些對中「開放是常態」之舉本來就是摧殘台灣經濟的元凶,也因此導致馬英九六三三承諾淪為芭樂票。繼續擴大錯誤的政策,對台灣經濟是利是弊,不問可知。

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當台灣的企業一窩蜂往中國跑,即使總部留在台灣,但創造的工作機會絕大部分在中國,而不是在台灣。當台灣的就業機會減少時,勞工的薪資所得必定會往下降。相對的,那些企業到中國投資,受制於中國政府壓力,逐漸調高中國勞工的薪資。這樣的趨勢到甚麼程度才會停止呢?按照「要素價格均等化」理論,這樣的趨勢,最終會導致台灣勞工的薪資,等同於中國勞工的薪資。換言之,就是台灣的薪資水準被中國的薪資水準拉下來了。目前,台灣的實質薪資雖已倒退十六年,但不幸的是,倒退的趨勢還在進行!

台大經濟系教授林向愷指出,南韓將重點放在產業轉型、技術研發,台灣則太相信開放及技術移轉,結果造成產業外移、製造潛在競爭對手,讓台灣經濟陷入困境。這是經濟上的分析。另一方面,馬英九把「中國化」跟「國際化」畫上等號,根本只是要把台灣原有的優勢,源源不斷輸送到對岸,幫助中國發展經濟,而其中的政治意圖便是終極統一。如明知有「國防空洞化」之虞,也要強行推動「募兵制」,馬英九「台灣經濟鎖進中國」之舉也暗藏了「反獨促統」的居心,至於經濟民生皆可為之犧牲。

近年來,馬政府與某些企業人士,每將台灣經濟困境歸咎於勞工失去以往的勤奮精神。事實恰好相反,由於失業率居高不下、實質薪資所得每況愈下、政府帶頭大量使用派遣人力等,台灣勞工實際上是要比過去更勤奮才存活得下來。真正的原因,在於馬英九的政策錯誤,而且一意孤行拒絕修正錯誤政策,讓勞工、全民備嘗苦果。此情此景,馬英九還自我吹噓說,他在六年前競選總統時,即提出以「尊嚴勞動」為核心價值的政見及政策主張,並於上任後逐步落實。這種「尊嚴勞動」,真是讓台灣勞工敬謝不敏啊。

---------------------------------------------------------------------

◎ 王添地

所謂「亞洲四小龍」,為何早就沒有了?因為台灣經濟衰敗已久,早就遠遠掉在末尾。那麼,台灣經濟又為何衰敗呢?都是誰惹的禍?

昔日「亞洲四小龍」之中,台灣與南韓最堪比拚。一九九○年當台灣的人均GDP首度站上一萬美元之時,南韓未及五千。其後遇上一九九七年亞洲金融危機,南韓瀕臨國家破產,台灣則安然無恙。但韓國化危機為轉機,在二○○四年其人均GDP即已趕上躊躇不前的台灣,此後台灣只能瞠乎其後。

目前無論所得成長率、勞工薪資水準或就業率,台韓兩國已不可相提並論。南韓近十幾年來的經濟表現,最堪稱道的是政府有為有守、文創產業獨霸亞洲及產業完成升級。反之,台灣猶死抱落日下的PC等代工產業,並於二○○二年開始步上西進的不歸路。

代工與西進是並發之癌,兩者互為因果。二○○一年八月扁政府舉辦「經發會」,在蔡英文及蕭萬長主導下大膽廢掉「戒急用忍」,改採「積極西進」政策。翌年,科技業廠商紛紛關廠西進;台灣產業就此日漸掏空,已注定今日的經濟衰敗惡果。蔡蕭敢於如此決策,先不論是否政治錯誤,即就專業而言亦顯見其無知大膽。貿易與產業,猶如畚箕與鋤頭─鋤頭不顧卻顧畚箕,可乎?

二○○八年之後,馬政府以經濟充當政治附庸或工具,兼以所用非人,台灣經濟江河日下自不待言。在馬蕭六三三及ECFA大騙局作弄下,台灣經濟豈止伊于胡底哉?

(作者為資訊業顧問)

--------------------------------------------------------------------------

◎ 沈建德

調整高中課綱,引起反彈聲浪。江宜樺說很多批評都是扭曲事實、政治操作,他避重就輕說舊課綱站在日本政府角度來看待歷史,調整沒什麼不對。其實他隱瞞了假借新課綱消滅台灣國際地位,謊稱中華民國退出了聯合國,降低台灣人的警覺心。

高中歷史科「台灣史」原課綱主題「從戒嚴到解嚴」就是在講白色恐怖時期,江宜樺將之改為「光復到政府遷台」。又把這個主題的說明「中華民國政府接收台灣、中央政府遷台及台灣國際地位確立的過程」拿掉,從課綱上消滅「台灣國際地位」,然後改為「開羅宣言、波茨坦宣言內容與中華民國政府光復台灣…」,把台灣納入中國。

另外,他也把「中華民國政府從代表中國到外交孤立」改為「政府退出聯合國」,掩飾中華民國已被北京代表,讓台灣人放心繼續喊「台灣就是中華民國」。

假使江宜樺不知道,上網查現行聯合國憲章第二十三條就知中華民國仍是安全理事會的常任理事國,若已退出怎會如此?真相是一九七一年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趕出蔣介石的代表,中華民國的席位由毛澤東代表接收!懂了嗎?

(作者為前中興大學企管系副教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