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hakka226.pixnet.net/blog/post/43571608

全國客家日公布 「天穿日」脫穎而出

張貼日期:2010-09-10

經過廣徵積極參與客家事務人士及全台客家鄉親意見後,「全國客家日」終於出爐!由農曆正月二十日──「天穿日」在拉鋸戰中脫穎而出。行政院客家委員會主任委員黃玉振表示,歷經兩階段民調選出的「天穿日」,因其客家文化獨特性、且無族群排他性,兼具國際視野而雀屏中選,成為「全國客家日」!

  行政院客委會今(10)日在中油大樓一樓舉行記者會,由黃主委公布「全國客家日」的遴選過程以及最終結果,現場聚集大批人群引頸期盼,並由書法大師徐永進親筆揮毫的墨寶,將答案──「天穿日」呈現在大眾面前。

客家基本法順利通過後,行政院客委會持續落實各項重大政策,其中又以「全國客家日」最受矚目與期待。黃主委指出,「天穿日」是客家人獨有的特殊節慶,具深遠文化傳承意義。過去每逢「天穿日」,客家人便會放下工作,一方面忙裡偷閒,另一方面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從現代環保概念來看,適度地給予大自然修補恢復的時間,更能讓環境生生不息、資源永續發展。

黃主委進一步表示,「天穿日」兼具客家文化獨特性、無關族群排他性以及高度國際視野,因此能在前8名候選日期的拉鋸戰中一舉勝出。明(100)年的農曆正月20日「天穿日」落在國曆2月22日,黃主委說,屆時將規劃大型慶祝活動,並邀請60個客家文化重點發展區共襄盛舉,歡度第一個「全國客家日」。

舊時相傳水神與火神相爭,將天撞出一個大洞,女媧為免去人間災苦,於是煉石補天,人們感念女媧的幫助,這就是「天穿日」的由來。農業時代,客家族群非常重視「天穿日」,這天客家人不工作,並唱山歌自娛;此外,客家人也會將保留一塊年節時做的甜粄,煎過後在「天穿日」時上香祀拜,煎炸過的甜粄黏稠Q軟,有助女媧補天之意;也會把甜粄揉成小圓球狀,油炸後稱為「油堆子」或「油槌子」,插上針線拿來祭拜,稱做「補天穿」。更有不少廟宇選在這時候「開印」、「開扉」,部分客家鄉鎮還會舉辦山歌比賽,每到「天穿日」,各地客家庄熱鬧非凡,呈現歡樂慶祝的氣氛。

「全國客家日」的遴選過程相當嚴謹,第一階段以開放式問卷收集立法委員、相關領域學者專家、客家事務地方機關、團體代表、客家大老、客家社團負責人等意見後,第二階段再委託專業調查機構,針對全台15歲以上客家民眾進行全面性調查。前八名依日期排序分別為客家基本法三讀通過日(國曆1月5日)、客家人掃墓祭祖日(農曆1月16日)、天穿日(農曆1月20日)、客委會成立日(國曆6月14日)、義民節(農曆7月20日)、還福收冬戲(農曆10月15日)、國父誕辰紀念日(國曆11月12日)、還我母語運動(國曆12月28日)。

「天穿日」是客家傳統節慶,內含愛惜自然及環保等時代精神,是具有國際發展性的慶典節日,藉由具有國際高度的節日凝聚全球客家族群之意識,更有助於建設台灣成為全球客家文化交流中心。此外,「天穿日」不但具有濃厚的客家文化意涵及相當的號召力,爭議性也相對較低,更能藉此喚起式微的客家文化,發揚傳統客家。

-----------------------------------------------------------------------------

客家天穿日 客庄祭神搓湯圓

客文館則舉辦祭天儀式。(記者周敏鴻攝)
慶祝客家「天穿日」,平鎮市民開心搓湯圓。(記者周敏鴻攝)

〔記者周敏鴻/桃園報導〕昨天農曆正月二十日,是客家習俗的「天穿日」,寓意辛勤的客家人暫時放下農務、忙裡偷閒,也讓大地休養生息;平鎮市公所號召農民搓湯圓、聽客家八音演奏,客家事務局長賴俊宏也在龍潭鄉偕同客家鄉親祭祀天地諸神。

「天穿日」源自古代女媧補天的傳說,平鎮市長陳萬得指出,客家民眾為了感念女媧補天相助,訂農曆正月二十日是「天穿日」,當天放下農務等工作、休息一天,政府後來也頒定成「全國客家日」。

平鎮市公所昨邀請近兩百名客家民眾,從台北商業技術學院平鎮校區出發,在雨中健行到福林宮,一起搓煮五色湯圓、享用客家美食,並欣賞客家相聲、客家八音演奏等。

龍潭鄉客家文化館也有祭天儀式暨藝文展演,賴俊宏與縣議員徐玉樹、張肇良等人用簡單隆重的儀式祭拜天地諸神,金曲獎客家歌手曾雅君、真相樂團也演唱多首客家歌曲。

--------------------------------------------

2011年5月5日星期四

力挺「全國客家日」--天穿日

2月18日收到客家電子報,看到「天穿日是啥,南部客家不知」的標題,引起我的好奇心,便點進去看。中央社的記者這麼說:「全國客家天穿日,六堆人士目汁(眼淚)流」客家委員會選定「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南部六堆客家人非常不能接受,最近流行這麼一首打油詩,訴說南部客家人心中的無奈。

該則新聞列舉了若干六堆知名人物的看法,皆係一派反對以「天穿日」為全國客家日的意見。他們認為:既是全國客家日,就要跟全體台灣客家人都有關的事務,例如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的日子,還說,已經訂定的日子能不能改?要不要改?就看客委會有沒有誠意……

以一個台灣客家人的立場,以一個生長於屏東平原的客家子弟看(我的中學同學很多六堆鄉親,我的妹婿是內埔人,我又參加台北六堆客家會),我覺得這樣的說法似乎太嚴重了些。

客委會說,以「天穿日」作為全國客家日,係廣詢各界意見而後做的決定;因為我不是大老,自然不在被徵詢之列,因此無由得知其決策過程。不過,如果有人以此事來對我做「問卷調查」的話,天穿日(陰曆正月20日)、義民節(陰曆7月20日)、還我母語運動日(陽曆12月28日)應該都是我納入優先考慮的日子。

先說「天穿日」。個人係生長於屏東河洛庄的的北客(父祖輩來自新竹),在18歲離開屏東負笈台北之前,年年正月半之後五天,家裡都過「天穿日」,過年蒸的年糕在「開床」之時必先留一塊要這天在「敬天穿」。我小時候並不知道「天穿日」的由來,更不理解其文化內涵,只知道那是我們客家人的特殊節日,因為我的福佬鄉鄰是不過此節的。我的河洛姻親也不像我們要年年「掛紙」,他們是有大事才去「培墓」的;他們拜祖先是「隨人公媽隨人拜」,且祭祀事宜都是女人在打理,反觀客家是家族集合一起「拜阿公婆」,而且都是「男仔人」在拜。總之,同樣是號稱「漢人」,同樣敬天法祖,但我們和河洛朋友在節慶及生活習慣的諸多細節上卻有所不同,使用的語言也很不一樣。我的「人我之分」&「深愛客家的意識」或許就在彼此的互動中慢慢萌芽了。

再說「義民節」,是清朝時期台灣內部治安不佳,威脅客家地區生存時,鄉民正當防衛、緊急避難而自救自保下的史蹟,也是台灣客家有別是中國原鄉及海外客家的特有信仰。那時候的清朝政府認為台灣是「鳥不語、花不香」的化外之地,派任的官僚盡是「三年官兩年滿,衫袋袋滿轉長山」、「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的貪官汙吏,政府根本無能治理台灣,放牛吃草,以致台灣社會「三年一小反,五年一大反」,而每次造反事件中,人口居少數的客家村落一再受到生存威脅和人權侵擾。那些為保鄉衛土而衝鋒「出陣」的先民,在愛鄉、愛土、愛民、護民情況下壯烈犧牲,鄉民們感念其義勇衛鄉、成仁取義的情操,立廟敬拜,以慰英靈,稱其為「義民爺」(北部)、或「忠勇公」(六堆地區)。我雖然生長於河洛庄,但在居住的只有20戶人家的客家小聚落,一樣奉事義民爺(黑令旗),所以我也是敬拜義民爺、聽義民爺顯靈神蹟長大的。當我讀歷史,知道有黃花崗七十二烈士,知道國民政府為陣亡將士設「忠烈祠」春秋祭祀後,我對英勇衛鄉的「義民爺」更是肅然起敬,覺得他們的偉大絕不亞於黃花崗烈士。深受「義民爺」庇佑的客家子弟,我當然不反對以「義民節」作為客家日。

至於1988年12月28日還我母語運動的日子,我則有更深刻的、難以言喻的感受。我從小學開始,便因為客家的身分而飽受「族群歧視」之苦(註1),除了言語暴力的羞辱,還有一些不足為外人道的經驗,因此村子裡有些同輩的客籍同學便開始掩飾自己的身分,不願說客語。就讀中學時,眷村同學常常掛在嘴邊的「你們台灣人、我們外省人」的區分言語,讓我感受到他們儼然以統治族群自居的、高高在上的「優越感」。外省人把我歸類為「台灣人」,閩南人卻不把我視為「本省人」,動輒說「你們客家人…」「客家人最小氣…」(註2),我成了兩邊不是人的孤獨者。我也發現我的部份客籍同學(六堆為主)為了不受歧視排擠,不再承認自己是客家人。1967年上大學,當時的政府鼓勵僑生回國升學(因為「華僑為革命之母」),因此台大、師大、政大的僑生比率極高,各系的僑生人數都在1/3左右,甚至近半(以粵籍居多數,客籍次之,福建籍的又次之)。僑生在一起幾乎都講粵語、客語、福建話(閩南語),南部來的河洛人都講河洛語,只有客家人(不論來自桃竹苗花東或六堆皆然)不講自己的母語—客語。而「白目」的我惶惶然到處找客家鄉親尋求歸屬,卻沒有人要承認,甚至為了避免客家身分暴露,許多客籍同學都對我敬而遠之,或者說「視我為毒蛇猛獸」。

我能說流利的河洛語,我的華語說得更好,只要我不說,沒有人知道我是客家人。雖然自己到底會不會被外界認定是台灣人的問題常常困擾我,但我是客家人的自我認同始終堅定存在。我是天生硬頸的客家子弟,從來沒有像其他同學一樣穿上隱形衣,我對初識的朋友一貫都是主動表明自己的客籍身分。對於多數鄉親選擇隱形一路,我只是感到萬分(不只是十分)遺憾,卻又無可奈何。我在60年代便已為客語流失嚴重感到焦慮憂心,但人微言輕、無能為力。因此,1988年12月28日鄉親有識之士發起「還我母語運動」時,我當然特別高興,覺得鄉親們覺醒了,客語或許有救了….因此,若有鄉親主張以12月28日為客家日,我也會欣然接受。

不過,我個人慮事的原則是「兩害相權取其輕,兩利相權取其重」,客家日的選擇亦不例外。台灣是多元族群的社會,客家族群是台灣的主人之一,我們是主不是客,台灣是我們世世代代安身立命之所,因此個人以為我們的最終考量因素應該是「台灣」「客家」兩元素並重的。

台灣閩客通婚比率高達65%,重情重義的客家鄉親應該不會願意看到因為客家日選在「義民節」,而讓有些人把台灣史裡面對義民不公平的論述(註3)拿來大作文章吧?「還我母語日」街頭運動的政治味稍濃,在「行政中立」聲浪中,任職軍公教的客家鄉親們想要認同此日難免有所顧忌,且各級學校恐怕也不敢全力配合推動相關活動。「天穿日」係紀念煉石補天的女媧氏,這個節日的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蘊,又十分具有現代感,且跟目前最夯的全球性臭氧層保護和節能減碳與大地休養生息維護生態平衡的環保議題可以密切結合,也最不具爭議性,更有國際發展性。深受莫拉克風災、918水災蹂躪之苦的六堆鄉親,想必也是深具環保概念的現代國民吧!仔細想想,似乎也沒有太強烈的反對理由吧。

這個可以追溯到漢朝,宋代稱作「天穿節」的節日,目前全球只有台灣的客家人還在紀念慶祝。舊瓶可以裝新酒,誠如六堆學者徐正光教授在2/21的「食春酒尞天穿」活動上致詞時說的「文化是可以重新再創造的」,雖然南部六堆鄉親過去並沒有這個節日,未嘗不可以接受過這個節日,並「因地制宜」「因時制宜」賦予新義。

客家人雖然是「老台灣人(漢人)」中較具原鄉情懷的族群,如:宗祠堂號的保持,族人集合祭祖掃墓的風俗;但我們一向也勇於開創生活新天地,並遵循「入庄隨俗,入港隨灣」「年深異境猶吾境,日久他鄉即故鄉」的祖訓,知道唯有落地生根才是族群可長可久之計。台灣是我們安身立命之所,我們除了要在歷史的進程中保有族群文化的鮮明特色,也要「以和為貴」,注意與其他族群的互動關係,考量非我族群的感受和接納度。我們希望客家文化不僅是客家人的文化,也是所有台灣人的文化,更是全球追求永續發展的好幫手。我們要讓台灣各族群甚至全球的人都能欣賞、喜歡客家文化,如同大家都喜歡原住民的文化(音樂、舞蹈、豐年祭…)、西洋文化(情人節、母親節、耶誕節)一般。

因此,以深具文化內涵、有客家獨特性、具前瞻性、不具爭議性、又有普世價值的「天穿日」作為全國客家日,實在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註1:目前此種現象已改善許多,甚至有河洛朋友比客家人更熱心推動客家事務和學客語。
註2:目前此種現象已改善許多,尤其近年愛護地球的觀念持續傳輸之後,發現客家節儉文化實係環境保護、
節能減碳的好幫手,節儉成遂為有品且光榮代名詞。
註3:台灣史多非客家人所寫,其內容對客家有諸多不公平論述,客家失去歷史解釋權迄今。21世紀的客籍的
文史學者及相關單位或許應該加加油,提出具有客家觀點的台灣史論述來。

http://hakka226.pixnet.net/blog/post/43571608

-------------------------------------------------------------------------------

愛戀17歲女友 音樂人李坤城:上天旨意

音樂人李坤城(左)和17歲女友林靖恩(右)相戀將滿週年,甜蜜寫在臉上。(記者黃邦平攝)

〔記者黃邦平/新北報導〕音樂人李坤城和十七歲小女友林靖恩於去年二月十五日開始交往,這段相差四十歲的戀情讓親友震驚,歷經風風雨雨,昨天受訪時兩人依舊羞澀,甜蜜迎接交往週年。

被問到打算怎麼慶祝?「我們每天都是情人節啦!」李坤城坦言還沒想到要怎麼慶祝;林靖恩則說,「沒有差那一天」。李坤城最後表示,可能會安排聚餐,找個林靖恩想去的地方。

這對被評為「祖孫戀」的愛情,一開始就缺乏外界的祝福,一個鶴髮、一個童顏,一個是知名音樂人、一個未成年;去年戀情曝光,先後傳出家人反對、鬧家庭革命、懷孕急婚謠傳,出遊墾丁傳言,李坤城還被女方家長控告「誘騙少女脫離家庭」,網路上也一片罵聲,但戀情似乎不受影響,個人臉書經常張貼親暱合照,也不時留言示愛。

李坤城昨出席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的「全國客家日」記者會,林靖恩也靜靜地幫忙搬運百年留聲機。

李坤城說,他會帶林靖恩一日遊,了解台灣百年社會變遷,例如去平溪討論天燈的故事,又例如之前談到日治時期蔣渭水請願,林靖恩就聯想到動畫片「霍爾的移動城堡」情節,她引用看過的書、電影提問,他也竭盡所知解答,愛苗就這樣自然地發展。

李坤城說,因為林靖恩,現在他演講、辦展或研究古老東西,變得比較「年輕化」,也因為林靖恩,年輕粉絲多了十倍,也許是上天的旨意,藉由認識林靖恩,跨世代一起關心台灣,他倆也將一起出書,林靖恩寫小說,他寫音樂歷史故事,而且跳脫以前比較嚴肅的方式,變成有很多對話,女友問、他回答,他認為林靖恩有興趣的,其他年輕人也有興趣聽,「這段戀情真是上天的旨意。」他說。

-----------------------------------------------------------------------------------------------------

喜迎天穿日 分享客語老唱片
新北市客家局今年「全國客家日」活動,將展出茶婀娜多姿的茶花。(記者黃邦平攝)

〔記者黃邦平/新北報導〕農曆正月廿是客家天穿日,也是「全國客家日」,新北市客家事務局今年仍將在三峽客家文化園區舉辦「瑞華春生,森聲傳愛」活動,有不插電音樂會、攝影比賽、創意客家粄食製作示範,當天有客家甜粄和茶凍與觀眾分享,以茶為主題的系列活動有茶藝示範、詠茶、畫茶、鬥茶,還有茶花園藝特展。

今年活動還搭配古老留聲機和黑膠唱片特展,音樂人李坤城說,他收集的老唱片有不少客語唱片,並展出不同時期的留聲機,詳情可見新北市客家事務局網站,網址http://www.hakka-affairs.ntpc.gov.tw

----------------------------------------------------

 

 
 

103年新北市全國客家日─瑞華春生‧森聲傳愛-圖一【新北市訊】「 103 年新北市全國客家日 ─ 瑞華春生 ‧ 森聲傳愛」活動,將於 2 月 19 日 ( 三 ) ,在本市三峽客家文化園區隆重登場。為了讓記者們體驗早期客家族群如何悠閒優雅的歡渡天穿日,新北市政府客家事務局搶先在 2 月 11 日的記者會中,以正統茶藝示範奉茶、品茶、賞茶,讓記者們在茶香濃濃中,提前歡度優閒樂活的全國客家日。 

  

農業社會時期的傳統客家庄,會在天穿日這天準備「甜粄」或炸年糕來祭拜女媧娘娘,有協助女媧補天之意。客家俗諺說:「有做無做,尞到天穿過,有賺無賺,總愛尞天穿」 ﹔ 雖然在現今工商社會早在年初六就開工 ( 市 ) ,但在正月二十日這一天的客家人而言,是「男不耕田、女不織布」,無論男生女生都是快樂共唱山歌寮天穿,在早期男女地位懸殊的社會中,這種性別平等的習俗更顯珍貴。 

  

此次新北市全國客家日活動以「瑞華春生 ‧ 森聲傳愛」為名,瑞華春生係指百花在春天爭妍綻放,展現萬物生生不息的生命力,而森聲傳愛是透過古老留聲機及黑膠唱片的音樂特展,帶領民眾體驗古早時代祖先的腳步聲,並結合植栽綠化的實際行動,傳達環保減碳愛地球的理念。 

  

活動主軸延續「減碳」、「環保」及「樂活」等主題,規劃不插電音樂會、天穿劇場、創意客家粄食製作示範、客家音樂特展、以物易物環保愛地球市集及攝影比賽等精采活動項目;另外,更以茶為主題,規劃茶藝示範,詠茶、畫茶及鬥茶。以茶花詩詞創作比賽方式詠茶,以茶花及客家文化園區特色建築為主題的寫生比賽方式畫茶;鬥茶則是品評茶質優劣的一種比賽風俗,邀請現場民眾在表演茶藝的四個茶 席中,依據茶具設備、技巧、流程及茶的色、香、味等,票數最高者為當日之冠軍茶,古時冠軍茶進貢供天子飲用,而活動當天則是與現場觀眾分享品茗。另外,配合茶花冬末春初的花期,辦理茶花園藝特展,以不同視角觀察茶味十足的新北市客家文化園區。 

活動當天還有 500 份客家甜粄及 500 份茶凍讓現場民眾試吃,主辦單位更邀請女媧娘娘、玉皇大帝、水神、火神、財神爺及蝦兵蟹將等眾神明,一同歡慶新北市全國客家日,讓更多朋友透過客家傳統美食,感受客家節慶背後的文化底蘊, 活動詳情請上新北市客家事務局官網 ( http://www.ntpc.gov.tw ) 查詢。   


                        

新聞聯絡:莊景美主任 (02)2960-3456#6004 、手機 0921-093-543 

資料詳洽:綜合規劃科 江盛來科長 (02)2960-3456#6015 , 0910-037451 

湯科員玉枝 (02)2960-3456#6021 

 

 
 
   
 
  103年新北市全國客家日─瑞華春生‧森聲傳愛-圖二
 
刊登截止日:2014/03/1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