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文化也不基本

◎ 張宇欣

在行政院「迅雷不及掩耳」的悄悄召開完四場公聽會隨即公告「文化基本法草案」後,一月十一日由民間「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論壇」與「台灣文化法學會」共同舉辦的「文化基本法:公民開講」,是第一場匯聚文化各界的公民論壇,也是一場迥異於行政院公聽會、全然自發於民間的聚集。

現今所公告的文化基本法,對照國際人權公約以人、民族或群體為核心的立法思維,可發現該法從制定委員的選任、法條的核心精神、法條的制定到公聽會的召開,甚至法條內容,多是以政府立場明定文化權責、預算等「施行細則」,菁英式的產出模式不僅剝奪了人民參與和發聲的權利,更顯現其漠視應以人民為主體的上位視野

再者,過去文化法規如文化資產保存法,當遭遇到諸多都市開發案時,如樂生療養院、苗栗古窯案等,往往徒具宣示意涵而無實質保護文化資產的效用。如今文化基本法的制定,做為憲法的補充法條與各文化法規之母法,其法律位階高於「行政規則」的「都市計畫法」,因此未來在台灣從北到南如火如荼的文化資產搶救行動與爭議中,文化基本法所扮演的角色,是否能展現其基本法的法律效力,而非流於部會的行政施行法,值得觀察。

在「文化基本法:公民開講」現場,人民因關心文化議題而匯集,民間的力量,就如同燃集一把把的野火,是悲憤,也是熱情,不禁想問文化部,你們在哪裡?你們又要將「我們的文化」帶向何方?

期待文化部能走出辦公室,多聆聽民間的聲音;也期待這股由下而上的點點星火,能吹燎遍地,喚起政府單位正視文化基本法現況的「不文化也不基本」。

(作者為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藝術管理與文化政策研究所博士生)

--------------------------------------------------------------------------------------------------

◎ 邱莉莉

研考會指出總統馬英九的政見執行進度已達九成七,由於這和外界對「無能總統」和「白賊總統」的既存印象落差很大,反而引起各界熱切蒐尋總統政見的好奇心。

根據研考會公布的「總統政見執行追蹤一覽表」,共有十九大項政策,我們約可粗分三種類型來看馬英九所謂的政見執行,第一種是屬於「各說各話型」:亦即沒有數字管理、沒有具體目標或達成率可檢驗者,包含:加強語文及資訊教育以消除數位落差;照顧弱勢族群、強化中小企業融資;鼓勵舉辦大型國際會議、推展觀光醫療;發展台灣為亞太經貿樞紐;協助資訊業進行全球化佈局;營造具有互信基礎的政治競爭環境;對金融、教育及觀光業政策鬆綁以利市場自由化競爭等等,這種「形容詞式」的政見為數不少,依研考會的算法這部分執行率應該是百分之百。

第二種是屬於「口號政策型」,例如醫療觀光產值一年有一百八十億元、四年可創造三萬個工作機會;大陸觀光客來台四年可提供十四萬個工作機會、四年增加三千八百億元效益;執政期間每年提高能源效率二%;每年提撥婦女就業補助金,第一任內創造十萬個就業機會;編列一千五百億元基金,照顧四千個農漁村、六十萬農漁戶。類似這種「萬馬奔騰」的政見成果,洋洋灑灑寫了一堆,但台灣民眾似乎全無感受。

其實扣掉上述兩種政見型態後,所剩可以檢驗的,就有不少顯露出漏氣馬的真面目,包括降低失業率至三%以下;設立「台灣獎」、「公共電視閩南語製作中心」、「全國性客家電台」等文化支票跳票;國小小班教學降至每班二十五人;青年進修特別扣除額兩萬五千元;推動重返聯合國;給予青年團隊資金恢復各地「蚊子館」生機;要求中共撤除對台飛彈等。這些較被關注的政見從第一任開始就無作為至今,不曉得有無被納入研考會列管未執行的三%政見裡頭。

(作者為台南市議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