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辭世 享壽72歲
2024/04/19 18:30 傳承文化生命 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辭世 - 自由藝文網
苗栗縣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Mayngus.Nawkih於4月16日辭世,享壽72歲。(台中市博屋瑪國小校長比令.亞布提供)
〔記者董柏廷/台北報導〕苗栗縣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Mayngus.Nawkih於4月16日辭世,享壽72歲。文化部長史哲聞訊深表哀悼與不捨,並表示,楊忠義熟知泰雅族文化,擅長文化源流的口述傳承,長期致力推動維護部落文化傳承,文化部將頒贈旌揚狀予以表彰。
泰雅族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Mayngus.Nawkih準備祖靈祭工作照。(台中市博屋瑪國小校長比令.亞布提供)
楊忠義生於1952年,生前曾為泰安鄉永安(麻必浩)部落副頭目,擔任過族語教師、學校主任,並參與當地公所協助建置部落傳統領域及土地建置相關計畫,長年致力於泰雅族口述傳統的保存、傳承,2019年經苗栗縣政府公告認定為「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
文化部表示,泰雅族傳統生活遵守gaga的社會規範,族人會以口傳方式傳承習慣和道德準則來制約生活規範。不論是社會運作、仲裁調解、提親說媒,北勢群泰雅族以口語敘述或歌謠吟唱的方式來傳承gaga的文化。苗栗縣泰雅族北勢群口述傳統,是由部落擅長言說的長老進行說唱,以輪唱的方式依序唱出自己部落的遷徙故事,描述族人遷徙的歷史,表述完整;吟唱是以單獨或對唱方式表達心情,亦會針對不同的情境吟唱主題,具有泰雅族的語言智慧,並呈現出獨特的吟唱美學,深具文化意義及傳統特殊性
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辭世 享壽72歲 - 自由藝文網 https://bit.ly/3QwWy07
傳承文化生命 泰雅族北勢群Gaga口述傳統保存者楊忠義辭世 - 自由藝文網
王字兇番
「王字番」。它是日本人對泰雅族的稱呼,主要原因是因為泰雅族雄踞山地,再加上臉上有如「王」字形的紋面,於是就有了「王字番」的稱呼。
-----------------------------
端午節這天,台灣的家長用雄黃酒在孩童額頭寫上“王”字,希望可增強陽氣、驅邪避凶。鐘陽攝
中新社海南澄邁6月22日電題:台灣記者話兩岸端午節異同
中新社記者張茜翼
臨近端午節,又到粽葉飄香時,吃粽子,賽龍舟,洗龍水……中原文化與島嶼文化雜揉出別緻的海南端午節。參加瓊台兩岸媒體海南行的13家台灣媒體21日在海南澄邁觀看“2012年中國龍舟賽(澄邁站)”比賽之後,講述了台灣島過端午與大陸的“同”與“不同” 。
“台灣和大陸一樣,端午節最有氣氛、最熱鬧的是賽龍舟。此時的台南市正如火如荼地進行龍舟賽呢。”台灣新聞聯合網特派員張博森說。
張博森說,在台灣,龍舟需要經過“開光”儀式才可下水,“開光”就是請知名人士拜祭水神,提筆為龍舟“點睛”。“經過祈福、淨港、點睛等儀式,人們敲鑼打鼓,抬著龍舟走向河岸。經過一番巡行,龍舟便下水比賽。比賽現場跟海南差不多,村民鄉民都會過來觀看,吶喊聲鑼鼓聲不斷,十分熱鬧。”
“在台南安平比賽的運河周邊,超過百家的美食、農漁特產、伴手禮等商業攤位,將台南地道的傳統文化推廣給遊客。”張博森說。
過端午,吃粽子是必不可少的。悠遊台灣新聞網採訪總監楊荃寶長期從事民俗文化旅遊報導,他說:“端午節前夕,在台灣的市場裡,可以買到來自五湖四海的粽子:包括客家粽子、廣東肇慶粽子、浙江湖州粽子、福建福州粽子,還有台灣本土的北部粽子、南部粽子等。”
楊荃寶說:“不少台灣家庭也喜歡自己包粽子,特別是一些有孩子要升學考試的家庭更要如此,包粽,'包中'嘛。”
聽聞海南自古就有端陽節到大海一遊的習俗,謂之洗“龍水”,祈望“龍水”帶來吉利、財氣和健康,楊荃寶說,台灣在此時也要取“午時水” 。當年鄭成功進駐台灣時,部隊開到大甲鐵砧山,急需水卻找不到水源,鄭成功便插劍入地,祈求泉水湧現,拔劍後果然山泉噴湧。由於當時正是端午節午時,此水便被稱為“午時水”。從此,端午節午時取“午時水”就成了習俗,以求平安。
楊荃寶說,鄉間的台灣人很看重端午節正午的水和正午的茶。每到端午節當天中午12時,人們會提著桶,挑著擔,湧向村中的井邊,等候提取午時的井水。然後,回家擺開古樸雅緻的功夫茶具,泡沏獨具鄉土風味的午時茶,佐以節日主食“薄餅”吃喝起來。
“在台灣鄉間,家家戶戶都要清掃一新,節前人人都要理髮,據說若是頭髮太長,就要被妖精拔去扎粽子。”楊荃寶說,許多住家門口都掛菖蒲、艾草和貼鍾馗畫像,成人飲雄黃酒,婦女們頭上佩帶艾葉,小孩子佩香包,避邪保平安。(完)
----------------------------
阿美族
阿美族,古稱"阿眉族"是台灣九大族群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族群,亦是與漢人
接觸最早 ,最早接受水稻耕作的原住民族群。打獵僅是儀式或娛樂,在社會
組織方面,阿美族 為母系社會民族,與西部各族之父系社會不同。
阿美族的體型較為高大,因此在臺灣各民族中阿美族的運動健將特別多。
泰雅族
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分佈區域最廣大的一族,亦是僅次於阿美族的第二大族。
最烈 ,因此泰雅族人的傳統儀式和文化也是台灣原住民族群中流失最多的民族
"黥面",是泰雅族人特殊的風俗,所以又叫"黥面番"或"王字番",其主要意義
是為 了美麗或英俊,以避邪氣,並在死後可和已死去的親人會面。黥面亦是
一種族標記 ,是社團或吸引異性的成人象徵。
排灣族
因婚姻而建立的家,是自治性部落社會的基本原素,也是社會生活與經濟生活
的基本行動團體。而其社會組織之另一項重要特徵,即階層化。社會由貴族
"頭目"與平民組成, 貴族頭目為長嗣繼承的世襲制,其住屋桁桎,壁板多刻
有文樣,族中男子善木雕,女子 則有織繡的才能。
布農族
是台灣原住民中最典型的高山居民,雖是第四大族,卻是九族中人口移動
幅度與伸展 力最強的一族。族人因傳統狩獵,山田燒墾及聚落本身不斷的
分化,必須出外謀生。 但日據時代的強迫遷徙卻是造成布農族人傳統大量
流失的主因。
早期布農族人有身體刺墨及缺齒的風俗,是成年過程中的一種符號,而近代
以來, 布農族人對台灣最大的影響,則應是著名的"紅葉少年棒球隊"。
此族往昔因有八個重要部落而稱為"八社番"。每個部落皆是獨立自主的政
治單位, 偶爾也會和阿美族,排灣族人發生婚姻關係。
傳統經濟是山田燒墾的農業為主,以漁獵為副,少有交易現象,多以禮物
贈予 的方式進行。社會組織上是以本部落的男性青少年為主,組成推動公
共事務的會所 。一個部落有若干個祭祀群,祭祀在一年兩次的收穫祭時舉行。
魯凱族
因為邊鄰著強大的原住民族群,使魯凱族群內部相當的團結,而相對的也
趨於保守與獨立。
相傳魯凱族的祖先是百步蛇所生,所以百步蛇圖案為祖靈的象徵,從屋簷
門扉到衣服的刺繡都有百步蛇的圖案。魯凱族藝術成就相當高,女性的編
織,男性的木雕皆優秀,細緻。優異的木雕匠人在族中地位崇高。
曹族"鄒族"
曹族,又稱鄒族,曹族文化中重男輕女的現象非常明顯,例如部落生活與
祭典中 非常重要的會所,就有許多禁止女性進入的禁忌。而祭儀中的戰
祭,是台灣原住民 族群中相當著名的儀典�
曹族的物質文化中,男性狩獵,鞣皮的技巧十分高明。而女性早年製陶與紡織
等技術則皆已失傳了。曹族的社會組織以嚴格的父系氏族組織,以及社間分
脈的聯 合政治性組織為主。所有政治,戰爭及宗教祭儀的貴族,都要以從屬
相達的大部落 長老會議決定,最大氏族的長老就是頭目的召集人,一切事務
皆須經過長 老會議決定方才定案。
雅美族
又稱為"達悟族",是台灣唯一海洋民族,居住在蘭嶼島。
族人採太陰陽曆,過著半漁半農的生活。尤其每年的宗教儀式皆配合捕
撈飛魚 活動,故被喻為"飛魚的民族"。雅美族的物質文化極為豐富,在
雕造拼板舟,打造 銀器,捏製陶器,製作泥偶等方面,都有極出色的表
現。尤其造船的技術是最突出的。
賽夏族
各氏族團體傳統各有其圖騰與象徵物,且族中有"缺齒"的習俗,以示勇敢,
成熟之氣。也有黥面的風俗。
經濟生產方面由游耕轉變為定耕農和林業的型態。 祭儀以兩年一次的矮靈
祭為主,為其族的一大盛事。
矮靈祭的起源傳說
相傳在古代賽夏族和矮人達愛毗鄰而居,連愛傳授賽夏人農耕的知識,給
他們種 籽,並且教導祭祀儀禮和歌舞,所以賽夏人將其視為恩人.每當有
祭典節慶之時,就 請矮人前來飲酒作樂。有一次豐收祭之夜,矮人調戲
賽夏少女,被其兄發現,設計將 所有矮人殺死。所不幸的是往後年年歉
收、災害繁多,賽夏人為了祈求達愛能再保佑 族人的平安和作物的豐
收,軌在每年艘曆十月十五日起三個夜晚舉行「矮靈祭」。在 日據時
期,改為二年一小祭,每十年一大祭,民國七十五年欣逢十年大祭,因
此,南 北兩群的賽夏人都熱烈的慶祝,南群先一天。北群晚一天,整
個祭典可分為三個階段 .即祭前儀節、祭典和祭後儀節。
-------------------------------------------------------------------------------
原住民介紹-泰雅族
代表台灣民族文化的的原住民,有著不同族的面貌與特色
最為民族風格的品牌帶妳認識每族的特點與驕傲
★驍勇善戰的泰雅族
泰雅族分佈在台灣北部中央山脈的兩側,東到花蓮太魯閣,西到台中縣東勢,北到台北縣烏來,南到南投縣仁愛鄉,是分佈面積最廣的一族,以人口來說,泰雅族目前是台灣第二大原住民族,僅次於阿美族。由於社會組織、語言與風俗習慣的不同,泰雅族主要分為兩支,以北港溪與平溪相連為界,分為居住在北部的泰雅亞族和居住在南部的賽德克亞族;亞就是「人」的意思。
泰雅族還有一個霸氣十足的名字,就是「王字番」。它是日本人對泰雅族的稱呼,主要原因是因為泰雅族雄踞山地,再加上臉上有如「王」字形的紋面,於是就有了「王字番」的稱呼。
泰雅族驍勇善戰,在台灣幾經外人入侵統治的歷史過程中,他們用血淚寫下民族抗爭史,使得泰雅族的歷史比起其他的原住民族更添加幾分傳奇色彩。最有名的事件就是清朝時期開山撫番築路的政策遭到泰雅族的抗拒,以及日治時期由泰雅族莫那魯道率領的「霧社事件」。這兩件歷史大事將泰雅族的民族尊嚴推上最高點,也因此扭轉了泰雅族的命運。根據專家的研究,「嘎嘎(ga ga)」就是使得泰雅族人凝聚在一起的原因,嘎嘎是部落的信仰中心,類似於道德規範。人類學者稱之為「共同勞動,共同祭祀」,有了嘎嘎的約束,泰雅族才能團結一致,共同對抗外侮。
泰雅族人並不像其他高山族有階級之分,在他們的社會裡只有貧富的區別,貧窮或者富有的區別是在於平常的勞動情形,所以在他們的社會裡,人人平等,只要肯努力就可得到應有的尊重。
泰雅族的男人天一亮便到田裡去工作,種植的作物多以根莖類、粟類為主,這些植物也成為平常的食糧。農閒時,男人們便會出外去打獵。女人在男人外出工作時,會留在家中做家事或者織布,在泰雅族的社會標準裡,女人織布技巧是評判女人優秀與否的標準。
泰雅族人天性樂觀,這種特質也流露在他們的生活當中,他們一天裡最開心的時候就是晚飯後,在這個時候他們會到戶外聊天、吹口琴。因此,部落裡盛行跳著口簧琴舞,未婚的男女也剛好可以利用這個機會認識對方。
泰雅族的紋面藝術是眾所週知的,男子只有獵得首級和雕刻技藝高超的人才有資格紋面,而女子則是以織布工夫的巧拙做為評判標準。男女的技藝如果都合乎標準,才算成人,才可以紋身刺面。所以,紋身對於泰雅族而言,是一種最高榮譽的象徵,而非人人可隨意紋面。
我們的麻豆就是泰雅族-桃園拉拉山公主 hami
文章分類:設計生活分享
---------------------------------------------------------------------------------------
由既有的台灣文獻史料顯示,十七世紀起,漢人與台灣原住民開始具體的接觸,反應在明末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漢人陳弟於〈東番記〉中,用「東番」泛稱當時居住在中國東南海域台灣島上的原住民。1683年,台灣納入清廷的統治,大量漢人由唐山過台灣,在移殖過程中,與原住民有更進一步的實質接觸,不過在族群你-我模糊的二分法分類下,台灣原住民被概分為生番/熟番、土番/野番、高山番/平埔番。而一直到清末,隨著漢人拓墾面的擴大及清廷統治勢力的拓展,漢人才逐漸擺脫這種二分法,開始採用原住民自稱的方式來稱呼所接觸的原住民,例如「眉原番」、「太魯閣番」等等。
這些歷史先決條件自然也發生在泰雅族,歷史上的泰雅族由於居住在北台灣,一向被稱呼為「北番」,加上其紋面的習俗,也因此又被稱之為「黥面番」、「王字番」。1898年德國史學家Wirth曾在著作中明確指出:在北緯24-25度之間的台灣中央山脈中,住著Tayal人,分為許多支族,而語言大致相同(引自雅伯雷.維爾1957:7)。Wirth明顯地只注意到西北部山區的族群,忽略東南地區自稱為賽德克(Sedeq或Sajeq)的族群,或者更確切地說Wirth當時並不認為賽德克是泰雅族。1911年台灣總督府蕃務本署發行一本英文理蕃報告《Report on the Control of the Aborigines in Formosa》,雖然這本報告把台灣原住民分劃為Taiyal、Saisett、Ami、Bunun、Tsuou、Piyuma、Tsarisen、Paiwan、和Yami等九個族群,不過卻又指出Saisett(賽夏族)可併入Taiyal族或平埔族。台灣總督府之下的「臨時台灣舊慣調查會-蕃族科」,1913-1921年間由佐山融吉著的《蕃族調查報告書》區分太夭(泰雅)和紗績(賽德克)為不同的兩族。小川尚義和淺井惠倫的《原語台灣高砂族傳說集》基於語法上的差異把Atayal與Sedeq也分為兩個獨立族群。鹿野忠雄(1984:136)同意森丑之助將泰雅、賽德克視為同一民族,但他也指出二者之間存在著許多生態、體質、語言及風俗方面的差異,權宜之計是把泰雅族二分為泰雅亞族與賽德克亞族,他並且推論說東越中央山脈的賽德克亞族,遠離原鄉的西部族群,調適東部地區周遭的其他族群文化,與西部族群的文化漸行漸遠,此乃一不爭的事實。1954年衛惠林綜合起源傳說、社會組織、體質、語言及風俗習慣等,把泰雅族分為泰雅亞族(內分賽考列克、澤敖利二亞群)及賽德克亞族(內分東賽德克群與西賽德克二亞群),從而奠定現今普遍為人所接受的分類模式。不過,1959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以語言差異為由,1985年台灣原住民權利促進委員會基於族群成員的認同意願,兩者都承認泰雅族、太魯閣族獨立存在的事實,並於1991年聯合發表「台灣新憲原住民自治條款宣言」,之中明確將泰雅族、太魯閣族分列為兩大台灣原住民族。有關泰雅族族群分類的歷史過程,高琇瑩(1996:47)曾綜合系列發展而列表說明之
--------------------------------------------------------------------------------------------
謝禮仲 / 攝影
(本圖片僅供原民會網頁使用,請勿任意轉載)
泰雅族是個平權的社會,由具聰明才智,有領導能力的人擔任部落領袖。遇到部落有重大事情時,則由頭目召集長老會議以決策之。泰雅族的部落還有其他三個小團體,祭祀團體、狩獵團體及共負罪責團體gaga。
泰雅族以面部刺紋聞名,主要的部位多在面部,而紋身的意義主要有四個:
族群標記:以區別我群和他群,避免在戰爭時殺傷到自己人。
成人標記:表示通過考驗,獲得結婚的資格,並可公開參加社群活動;若應紋身者達到一定年齡而未紋,會被族人譏笑為未成年人,並視為一種凶兆。
成就標記:以男性來說,是獵頭較多,以顯示其勇氣和成果之代表記號為主;而女性,則是織布技術高超,獲族人認同者。
美觀標記:是一種裝飾,此種看法與一些非洲或大洋洲的民族看法相似,有花紋分明者為美。
至於在施行紋身者有一定之資格,規定須貞節婦女才可從事此業,並有世襲的傾向。此一風俗在日人強迫改變之下而漸漸消失。
紋面的意義除了美觀以外,就女子而言,代表善於織布,可以論及婚嫁的女子;就男子而言,是獵過首級,能夠勇敢獨當一面,保家衛社稷的標誌,是成年的象徵,也是死後認祖歸宗的標誌,所以他們又被稱為黥面番或王字番。
男性一向刺額紋與頤紋,女性則刺額紋與頰紋。又族中獵頭多次成功的男子及織布技術超群的女子,有特權在胸、手、足、額刺特定的花紋,為榮耀的表徵。
刺青的工具,是在一支長約15公分木棒的一端,裝上牙刷狀的金屬針,和一支長25公分的棒狀木槌及由爐火中取得木炭所製成的墨汁。被刺青者呈躺臥狀,再由刺青的人單手將金屬針部份置於其臉部,以木槌擊之,所流出的血用薄竹片拭去後,將木炭塗在臉上,這種刺青方法在其他原住民間也很常見。
----------------------------------------------------------------------------------------------------
賊拜土地公兼偷香油錢 額頭罕見「王」字紋身成鐵證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張男全身紋身,連額頭都有刺青,還刺「王」字,成了破案關鍵。翻攝畫面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賊拜土地公兼偷香油錢 額頭罕見「王」字紋身成鐵證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2VekGaK
新竹1名額頭上紋了「王」字的張男,本月16日前往新竹市鬧區一家土地公廟拜拜,發現香油錢捐獻箱有錢,動歪腦筋用竟雙面膠黏著香,伸入捐獻箱內黏了數張百元鈔,隨即逃逸。不過,張男額部的王字紋身,相當容易辨識,警方沿路詢問,很快發現他的住處,並將他逮捕。由於張男額頭上有罕見的王字刺青,讓警方順利逮捕法辦。知名紋身師陳世勇說,很少看到有人在額頭刺青,特別還刺大大的字,相當罕見。
張男全身紋身,連額頭都有刺青,還刺「王」字,成了破案關鍵。翻攝畫面
張男全身紋身,連額頭都有刺青,還刺「王」字,成了破案關鍵。翻攝畫面
圖片來源 : 蘋果新聞網
警方表示,46歲的張男平時以打零工為業,長年居住在新竹市的廉價旅館,16日他到新竹市鬧區的一家香火鼎盛的土地公廟祭拜,意外發現香油錢捐獻箱內有很多紙紗,他拜完土地公後,竟萌生歹意偷香油錢。
張男買了一綑雙面膠,以雙面膠黏住拜拜用的香,伸入桶內黏出數張100元鈔,得手後隨即逃離現場,廟方人員透過監視器發現張男偷錢的行徑報警處理。
警方查勘監視影片,發現張男全身紋身,最明顯的頭上刺上還有大大一個「王」字,相當容易辨識,因此沿街詢問,沒想到攔人一問就得知他住在1家廉價旅館內,日前將他逮捕。
警方好奇詢問張男「為何在頭上刺個『王』字?」他只是憨笑說,「就要當王呀!」讓警方苦笑嘆「怎會有人刺青在額頭上?」紋身大師雕之勇陳世勇說:「他從事紋身30年之久了,頂多看到人在頸部、頭皮紋身,在台灣他從沒看過人在額上刺青,還刺個王字,真的很少見。」(突發中心楊勝裕/新竹報導)賊拜土地公兼偷香油錢 額頭罕見「王」字紋身成鐵證 | 蘋果新聞網 | 蘋果日報 https://bit.ly/2VekGaK
自稱王爺專偷神像 賊頭刺「王」露餡
中天 呂龍生、周寬展 2013年05月31日 13:25
理著小平頭,身材瘦小男子,跑在城隍廟安太歲的小房間,對著桌上神像東瞧瞧西瞧瞧,最後走出室外,但不是拿香來參拜,而是拿了麻布袋,對神明動歪腦筋。
這個月25日,男子潛入松山區知名城隍廟,把擔任左右護法的神像偷走,廟方調閱監視器,發現男子額頭有明顯一個王字,警方立刻循線找到55歲的張姓嫌犯,只見男子全身布滿刺青,頭上這個王字特別顯眼。
跟監視器比對,看過的人都印象深刻,只是頭上為什麼要刺王字,是模仿神明桌下的虎爺,或是卡通看太多,還是把自己當作民間習俗的王爺,不管怎樣,偷走神明都已經觸犯禁忌。
有193年歷史的城隍廟,第一次有神像被偷,廟方直說太誇張,但男子已經在各地偷走10多尊神像,這次落網,說人在做天都在看。
-------------------------------------------------------------------------------------
端午節時,爲什麽要在額頭上寫“王”字?
我掌握的資料顯示,端午節其實起源于我國古人的驅邪避瘟活動。古人認爲進入農曆五月,天氣漸漸熱了。草木繁茂,百蟲滋生,容易造成疾病流行。爲防範毒蟲傷人、瘟疫傳播而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久而久之就有了以祛病消災爲主要內容的端午習俗。其主要內容是:在端午節時,要在門邊插上菖蒲、艾蒿。這兩樣東西都有芳香氣味,可以驅趕蒼蠅、蚊子。小孩子還可以帶上用碎布頭內縫制的、漂亮的香囊。香囊內裝有雄黃、蒼術、檀香、芸香、冰片等中草藥配制的香料。它可以驅避蚊蟲、消除穢氣。吃飯的時候,大人們可以喝雄黃酒,爲的是避毒祛瘟,同時,還蘸著雄黃酒在小孩子額頭上寫個“王”字。在小孩子的耳朵、鼻子等處也要抹上雄黃酒,達到鎮百害、避蟲毒的目的。端午的應節食品就是粽子,粽子除了清爽芬芳以外,古人還要在其中加入藥物,用來治療疾病。端午節時的主要活動是戶外活動,在南方劃龍舟是人們利用節日進行娛樂的一種形式,在北方(譬如北京)由于水不多,則采用出遊“踏青”的形式,充分接觸大自然,欣賞盎然新綠、絢麗榴花。其它插艾蒿、挂香囊、喝雄黃酒、吃粽子和南方相同。(王朝網路 wangchao.net.cn)
--------------------------------------------------------
大陸白馬塗漆混充斑馬 非洲獅扮老虎,頭上還寫王字
更新日期:2008/10/13 17:51 大陸新聞中心/綜合報導
大陸長春市最近出現一隻奇怪的斑馬,牠的頭和尾巴是全白的,沒有斑馬該有的斑馬紋,而且身上的紋路也超整齊,仔細一看,原來這根本是匹白馬,被主人硬是畫成斑馬。在四川則是有業者硬是把非洲獅畫上老虎斑紋,甚至頭上還用簽字筆寫了個「王」字。
這隻斑馬怎麼看怎麼怪,仔細瞧身上的花紋有夠工整,而且臉上沒有斑馬紋,原來是長春有人把白馬染色成了斑馬,提供遊客騎斑馬好賺錢。
這種把動物染色的變裝秀,大陸有夠多,最有名的大概就是四川的稀有動物展,老虎的臉看起來就是有點不太對勁,原來是業者把非洲獅畫上老虎斑紋,更絕的是頭上還用簽字筆寫了個「王」字,身為萬獸之王卻要被cosplay成假老虎,難怪這隻非洲獅要垂頭喪氣。
但如果要說到心情不好,遼寧省的30戶農民心裡絕對比非洲獅更嘔,他們花了250萬元新台幣買來100多頭乳牛,左等又等就是等不到它們產奶,檢查之下才恍然大悟,乳牛的真實身分是黃牛。
農民表示,「原來這片都柔和柔和的,現在這片都露出白毛了,好像人剪去頭髮一樣,都是把它染上的這個花片。」
原來是牛販子用染膏把黃牛大變身,從全身黃色變成黑底白點,甚至還把水注射進黃牛子宮,肚子下垂看起來就像是有豐富奶水,和乳牛相似度簡直百分百。
這種變裝花招,演藝圈也學了起來,男歌手李進就把鬆獅狗塗上黑眼圈偽裝成貓熊,抱著拍照宣傳新專輯,還是被眼尖的網友識破了。(新聞來源:東森新聞記者李怡靜、張仲華)
-----------------------------------------------------------------------
端午節不只有吃粽子 「7大習俗」一次看! https://bit.ly/3JtfEQZ
1. 划龍舟:在屈原投汨羅江後,居民們為了尋找屈原的屍體,於是打造船隻在江上打撈,而演變到現在成了龍舟競賽。
不只有吃粽子!端午節「7大習俗」一次看 划龍舟、打午時水原因曝光
端午節必備的粽子。(示意圖/民視新聞網)
2. 吃粽子:相傳屈原投江後,當地居民為了不讓江裡的魚蝦啃食屈原屍體,以竹葉包著糯米投入江中,成為現代大家吃粽子的習慣。
3. 立蛋:端午節當天陽氣最重,若能在正午把雞蛋立起來,代表未來的一年都會有好運、鴻運當頭。
4. 掛艾草:過去為了驅毒避邪,會在自家門口掛上艾草、菖蒲,相傳艾草與菖蒲都是驅邪避凶的聖物。
5. 香包:香包在過去是吉祥之物,而配戴香包是為了保持自身不被兇惡之物所纏。
6. 喝雄黃酒:相傳雄黃酒可以抵制時疫,因雄黃酒內含豐富礦物質,其調和在米酒中也可視為一種藥物,雖然兒童不宜飲酒,但可以用雄黃酒在額頭畫上「王」字,一樣有驅邪避凶的功能。
7. 打午時水:端午節的正午陽氣最重,若在正午時分打撈井水並封蓋存放,在夏季若有暑熱則可以拿來解暑,中了暑氣也可拿來退燒降溫,也有另一種說法是鄭成功來台後尋找水源,在遍尋不著的情況下用寶劍插地,卻發現井水泉泉不絕流出,當日亦是端午節午時,故演變成打午時水的習俗
端午節不只有吃粽子 「7大習俗」一次看! https://bit.ly/3JtfEQZ
【節日日文學習】日本的“端午節”與台灣的有何不同? - https://bit.ly/3NmDe2V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