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8-17_1239172023-08-17_1239322023-08-17_123924

雲林虎尾最後一隻水耕牛退休 老農親送到安養中心「讓牠好命」
雲林虎尾最後一隻水耕牛退休 老農親送到安養中心「讓牠好命」 https://bit.ly/3OFGdEh
三立新聞網更新時間: 2023年8月15日 週二 下午2:06記者李忠憲/雲林報導
 母水牛退休到安養中心,與同類在園區內奔跑。(圖/翻攝畫面)
雲林虎尾最後一隻水耕牛退休 老農親送到安養中心「讓牠好命」 https://bit.ly/3OFGdEh
雲林虎尾最後一隻農耕水牛正式退休!75歲飼主黃松勇用小貨車將12歲母水牛在到土庫,將入住土庫鎮回鄉米水牛安養中心。他表示,雖然牠還可以耕田,但自己年老半退休,也想讓牠退休好命,看到場地很舒適他也就放心。
 老農黃松勇半退休,讓陪伴10年的母水牛到安養中心「退休好命」。(圖/翻攝畫面)
  黃松勇表示,他10年前用原本的老牛再貼3萬元,向牛販換這隻2歲母牛。當時的牠正是可以教導耕田的年齡,加上聰明好教,很快就下田耕作。他養了10年,沒有幫母牛取名字,一起工作時會帶牠散步繞一下,牠也會撒嬌呼叫飼主討食物跟水。
 昨日一早,黃松勇就開著小貨車,載著母水牛抵達回鄉米水牛安養中心。他先讓母水牛在園區外適應環境,水牛見路邊的地瓜葉就吃起來,適應力很強。
  黃松勇看到水牛安養中心環境舒適,讓他也放下心來。(圖/翻攝畫面)
黃松勇說,耕牛一年間耕田時間只有30多天,但365天都要餵養,主食是玉米梗和玉米葉,一天2餐,要吃3布袋。退休後大多被賣到屠宰場製成加工品,但他就是捨不得,所以把水牛送來這裡,要讓牠好命。
 分離前,黃松勇還主動拍拍母水牛的額頭,跟牠說,「卡乖欸!來這裡你就好命了,有伴不孤單啦。」他將水牛牽進園區,立刻引來公牛「安心」的高度關注,一下子牛角相向,一下子追著跑,累了就泡進水池打滾,現場的人驚呼連連。
 水牛安養中心表示,目前中心飼養9歲公水牛「安心」、14歲母水牛「阿樂」。這隻母牛沒有名字,將規劃在臉書舉辦徵選,讓大家集思廣益。
雲林虎尾最後一隻水耕牛退休 老農親送到安養中心「讓牠好命」 https://bit.ly/3OFGdEh


丙吉問牛

丙吉,西漢宣帝時期丞相。《漢書·丙吉傳》曾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暮春的一天,丙吉外出,遇行人鬥毆,其中一人頭破血流,橫屍路邊。丙吉卻不聞不問,驅車而過。過一會,當看到老農趕的牛步履蹣跚,氣喘吁籲時,丙吉卻馬上讓車夫停車詢問緣由。下屬不解,問丙吉何以如此重畜輕人?丙吉回答說:“丞相是國家的高級官員,所關心的應當是國家大事。行人鬥毆,有京兆尹等地方官處理即可,無需一國之相親理,我只要適時考察地方官的政績,有功則賞、有罪則罰就可以了。而問牛的事則不同,現在是春天,天氣還不應該太熱,如果那牛是因為天太熱而喘息,那今天的天氣就不太正常,農事勢必會受到影響。 漢朝還屬於農業社會,農事如果不好,勢必影響到老百姓的生活。丙吉問牛而不問人,說明他抓住了問題的要害

漢代名臣丙吉見喘問牛的故事,表示關心民事,一心為國。

看到牛的異常想起天氣變化,讚揚官員關心百姓疾苦。 詞語分開解釋:

問牛 : 1.《漢書.丙吉傳》載:丙吉為相,見人逐牛,牛喘吐舌。吉問牛行幾里。或謂牛喘為細事。吉曰:"方春少陽用事,未可大熱,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時氣失節,恐有所傷害也。三公典調和陰陽,職當憂,是以問之。"後以"問牛"為稱頌官員關懷民間疾苦的典故。

漢丞相丙吉出遊時,遇到路人相毆,不聞不問,卻非常關心經過的牛隻為何喘息不停。典出《漢書.卷七四.丙吉傳》。後以丙吉問牛稱譽官吏關心民間疾苦或借指居丞相之要職。唐.邵謁〈論政〉詩:「賢哉三握髮,為有天下憂,孫弘不開閣,丙吉寧問牛。」亦有借以反諷官吏本末倒置,問牛不問人。

不問小事抓根本
  丙吉身為漢丞相,日理萬機。但是,作為壹個賢相,還必須協助皇帝抓根本,從而制定出於國於民都有利的大政方針來。有壹次,丙吉外出,在路上正好遇上因清道而發生的群鬥。死傷的人橫七豎八地躺在路上。丙吉從那兒經過時卻不聞不問。同行官員覺得很奇怪,又不敢問他,只得陪同往前走。走到另壹個地方看見有人趕著壹頭牛,這頭牛走得氣喘籲籲,熱得直吐舌頭。這時,丙吉卻讓車子停下來,派侍衛人員問趕牛的人:“妳趕這頭牛走了幾裏路了?”
  陪同官員覺得丞相莫明其妙,於是壯著膽子對丙吉說:“丞相您是不是搞錯了,您該問的不問,不該問的卻問個沒完。”丙吉意味深長地對他們說:“百姓相鬥而死傷了人,管這種事是長安令、京兆尹等官員的職責,應由他們派人去抓捕、審理。到年終丞相只負責考核他們的政績是優還是劣。根據考核的結果奏明皇上對他們進行獎賞或懲罰就是了。作為壹個當朝丞相,不應該親自管壹些不該自己去管的具體瑣事,所以剛才路過群鬥的現場,我就不加過問。奇怪的是,現在正是春令時節,天氣不應該太熱,我怕那頭牛喘得那麽厲害,是因為太熱了。若是春令天就那麽熱,那是時令失調,不符合節氣的征兆。氣候反常對農作物和人都可能帶來災害。我身為丞相,是朝廷百官之首,我的職責就是要使國家風調雨順、國泰民安。只要是有關這方面的情況,我都要負責爭取預先搞清楚,才能做到心中有數。所以,我對牛喘氣吐舌的現象就不能不親自過問了。”
  經過丙吉的說明,陪同官員都非常嘆服丞相的賢明。在他任丞相期間,各級官員職責分明,上下有序,朝廷大政井井有條。漢宣帝在這些良臣的輔佐下,國家壹天比壹天繁榮富庶,廣大百姓安居樂業,社會風氣良好,連刑獄案件都很少發生了,史稱“昭宣中興”。


「阿牛再見!」老農吻別放牠自由享晚年 老牛張嘴悲鳴落淚

萬物皆有情,相信用在這張名為「吻別」的照片再適合不過了。2019年,彰化芳苑鄉芳苑村一頭「阿牛」要退役,因為牠已年老力衰,主人洪姓老農不捨阿牛再繼續工作,也不願將牠賣給別人宰殺,決定將牠送到安養中心,度過晚年。在分別的那一天,老農依依不捨地親吻阿牛,沒想到阿牛當場張嘴哭泣,眼淚、鼻水流出,這一幕感動在場所有人。從阿牛年輕拍到牠老的攝影師蔡孟興老師,也按下快門記錄這珍貴的畫面,他告訴記者,當天同村的人看到也都哭了,牠就像大家的家人、朋友一樣。「阿牛再見!」老農吻別放牠自由享晚年 老牛張嘴悲鳴落淚 https://bit.ly/3rxo2nN

BB1eo5AwBB1eo3E8


雲林縣有一位81歲的農民梁平,家中有一隻替他辛苦耕作26年的老牛「牛牛」,因為年事已高無法再繼續耕田了,所以梁平後來將牠送到台南市的「老牛之家」安享晚年,日前牛牛已離開這個世界,主人梁平探望牠的畫面令人動容。81歲主人帶家鄉牧草來探望117歲老牛,原來老牛一直在等他見最後一面 | 時尚華爾滋 https://bit.ly/3lCALli

qck2qck4qck3


中國的養牛和牛耕史 
我們的祖先在使用牛耕的同時,還發明了牛穿鼻技術。《莊子·秋水篇》中說:“落絡馬首,穿牛鼻”。一般來說,牛性格較為溫順,但要使役它卻不那麼容易。在民間傳說中,有一位馴牛人原來很難使牛聽他的擺佈。一天晚上,他做了一夢,夢中牛對他說,只要你用繩索穿住我的鼻子,我也只好乖乖地聽從你了。馴牛人醒後照夢中情景去辦,果然生了效。實際上,當時人們經過長期的觀察研究,發現牛的鼻骨中部是個薄弱環節,那裡的神經非常敏感,只要給牛套上鼻環,用繩牽住,它就會乖乖地聽人使喚了。《呂氏春秋·重已篇》記載這樣一個故事有一個叫烏獲的大力士“疾引牛尾,尾絕力勯(dan),而牛不可行,逆也。使五尺豎子引其棬( quan)而牛恣所以之,順也”。當時穿牛鼻的木環叫做“棬”。烏獲將牛尾拉斷了,牛也不走,而一個小孩子牽拉著牛棬,牛就老老實實的聽他調遣。牛穿鼻環能在兩千多年以前使用是一項非常了不起的技術,因為牛穿鼻環的使用是人類順利使用耕牛,提高了農業耕種的效率,對我國發展農業生產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1923年,在山西省渾源縣李峪村墓葬出土一牛尊,原器高33.7厘米,全長58.7厘米,背上有三個圓孔,每個圓孔安放有釜(鍋),是溫酒用器。從牛尊來看,春秋後期晉國的牛已裝有鼻環,這表明我國至遲在春秋時期牛已被用來從事運輸耕作。這只牛尊作為我國牛耕起源於春秋時代的有力證明,現陳列在中國農業博物館的古代農業科技史館中。古文獻的記載也與考古發現基本一致。據《國語》記載,春秋末年,晉國的貴族范氏、中行氏在國內兼併戰爭中失敗後逃亡到了齊國,子孫也就成為齊國的農民,所謂“令其子孫,將耕於齊,宗廟之犧,為畎(quan)畝之勤”,意思是說,教子孫們把過去宗廟裡作犧牲祭器的牛,這時用於田間耕作上了。這件事發生在公元前493年,它說明我國至遲在春秋晚期已經使用牛耕。在《山海經·大荒經》中,有周祖先叔均始作牛耕,被稱為田祖的記載。

中國牛耕的起源與牛穿鼻技術發明

丙吉問牛

牛拉車-早期牛隻非耕作是交通工具


古代文明建基在農業之上,牛耕則是古代農業文明的主要內容。在以牛耕為主的文明時期,牛可以稱作國之根基。漢宣帝時期丞相「丙吉問牛」的故事受到後人稱讚,原因在於丙吉作為丞相深知牛對於以農為本的王朝意味著甚麼。

牛耕技術的出現是古代文明史上的重要事件。早在兩漢時期,中國的牛耕技術已經普及並達到成熟。

牛耕在中國的起源

中國古代先民以耒耜耕地,春秋戰國時期因鐵器的使用,牛耕開始普及。

據古代經史典籍記載,大約五千年之前,中國古代先民就已經使用牛作為交通工具了。

《易‧繫辭》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治天下……服牛乘馬,引重致遠,以利天下。」唐杜佑《通典》卷六十四引《古史考》記載,「黃帝作車,至少昊始駕牛。」

中國遠古和上古時代,牛除了作為坐騎之用,主要用於祭祀和食用,並有固定飼養牛的場所,亦即牛圈,但尚未用於農業。

西周時代,牛的使用範圍或更廣,不過依然局限於駕車、乘騎。部分地區仍以牛為主要肉食對象。至西周末年,人們才開始用老牛來作祭品或肉食品。

宋錢選所繪《時苗留犢圖》,現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描繪三國魏淮陰縣令時苗上任時乘坐一輛牛車來,一年後,母牛生一小犢,離任時辭別當地父老,留下一犢的廉潔故事。由這張畫可見牛用於駕車。(公有領域)
到了春秋時代,牛的使用可能從駕車、乘騎轉到耕田方面,牛耕萌芽出現。

關於中國牛耕的起源,歷代有不少說法。

古代文獻最早記載是在四千多年前已有牛耕,如先秦著作《山海經‧海內經》記載:周族的祖先,「後稷播百谷。稷之孫曰叔均,始作牛耕。」後稷是古代周族始祖,名棄,曾在堯、舜時代當農官。如果後稷之孫叔均始作牛耕,應當是夏代初期的事情

從考古材料來看,商周時期出土的石犁很多,在河南、山西、江蘇、浙江、上海、廣西、內蒙古、吉林等省市均有發現,其分布面積之廣也足以說明當時耕作技術較成熟。


東漢牛耕畫像石(網路圖片)
東漢經學家鄭玄注《周禮》,謂西周時有牛耦耕;北魏農學家賈思勰在《齊民要術》中認為西漢趙過始創牛耕;南宋學者葉夢得、周必大、王應麟等人,依據孔子有犛牛之言,冉耕亦字伯牛,《月令》冬出土牛,示農耕早晚,認為牛耕始於春秋。元代農學家王禎、明代農學家徐光啟都贊成此說。

當代學術界多位史學家都支持牛耕始於春秋說,並補充一些文獻資料和考古材料的證據,例如:清代學者杭世駿主張牛耕始於戰國(杭世駿《道古堂全集》卷二十四《牛耕說》);清代學者、文學家趙翼主張牛耕始於神農氏(趙翼《陔余叢書》卷十九《牛耕不始於趙過》條)。

牛穿鼻技術的發明

究竟牛耕起源於何時可能很難釐定。不過,殷商時期出現牛耕之說一度得到一些學者的認同。例如,吳存浩所著《中國農業史》(1996年出版)第二章第二節提及「商代有無牛耕的問題」,並以殷商甲骨文「犁」字的分析來證明殷代已用牛耕。

有論者稱,牛耕是牛與犁的結合,犁是牛耕出現的先決條件。殷商有石犁和銅犁。商朝前期,青銅已用於製造農具,這也是殷商可能出現牛耕的條件。此外,用牛拉犁耕地,馭牛技術也很重要。

商族原本是居住在黃河下游的一個古老部落。傳說商的遠祖名契,契佐禹治水,因功始封於商(今河南商洛)。商部落畜牧業比較發達,常以畜牧產品跟其他部落交換。契的六世孫王亥發明服牛技術,開始駕牛車到黃河北岸擴大貿易。在一次貿易中,狄人有易氏殺死王亥,奪去牛車和其他財物。王亥之子上甲微起兵滅掉有易氏。

這件事在先秦典籍《易》、《世本》、《竹書紀年》、《楚辭》、《呂覽》和《山海經》中都有記載。王國維發現殷墟卜辭中稱王亥為高祖,祭祀王亥禮儀尤為隆重,有一次用牛就達三百頭。

不過,有學者推測,殷商時期即使出現牛耕,可能也不普及,因為當時馭牛使用的應該是「轡」,即駕馭牲口的嚼子和韁繩,而沒有給牛穿鼻環服牛技術。而人能夠徹底駕馭牛,是發明了穿牛鼻的技術以後。


山西渾源晉墓出土的春秋戰國牛尊,牛帶鼻環。(網路圖片)
從文字記載看,給牛穿鼻的技術最早見於戰國時期著作《莊子‧秋水》:「何謂天?何謂人?北海若曰:牛馬四足,是謂天;絡馬首,穿牛鼻,是謂人。

牛的力氣大,脾氣也不好。拉犁耕田的活比拉車累得多,如果牛不愛幹,耍起脾氣來會給耕作者帶來麻煩。其次,殷商耕地用的主要是石犁。石犁適應於人力操作,牛犁田的力量比人大,石犁在強力的拉動下,遇到堅硬的土地,可能容易破碎。用牛耕地,犁具損壞的可能性會比較高,可能要不斷拆裝更換,因此,牛耕反而不如人耕。

山西渾源晉墓出土戰國牛尊,牛帶鼻環。這說明春秋後期可能有了給牛帶鼻環的馭牛技術。與此同時,戰國時期鐵犁的出現,也給牛耕帶來可能。

漢代,牛耕技術已經達到成熟和普及,這從中國各地出土的「牛耕圖畫像石」可以得到佐證。@*

--------------------------------------------------

渾源犧尊/春秋时期已经开始使用穿鼻法来驯牛/春秋晚期青銅器,李峪村出土青銅器之一,是目前發現的唯一一件集盛酒、溫酒為一體的青銅酒器。被公認為蓋世瑰寶。  牺是古代宗廟祭祀用的純色牲,牲就是牛,因而也可稱為純色牛;尊,同"樽",是古代盛酒的禮器。 所以牺尊就是"刻為牺牛之形,用以為尊"的酒器。 《周禮》六尊為牺尊、象尊、著尊、壺尊、太尊、山尊;鄭康成引鄭司農說"六尊"為獻尊、象尊、壺尊、著尊、太尊、山尊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95b1f88ab362446a8b6fa507b630060afcb843181a4c429b8e1cfd755710a2e861af1a7079f7489f8cf1c1d8a2b4b01c


【文史】漢代牛耕技術的成熟和普
www.epochtimes.com查看原始檔
牛耕的興起和推廣,正值戰國七雄割據紛爭、勝負未定之際。秦國土地雖廣而良田少,但位置偏僻,人口稀散,文化落後,在七國中並不占優勢。秦孝公奮發圖強,以耕戰為中心進行改革。其中,牛耕又成為秦國強盛的一個關鍵因素。《戰國策‧趙策》紀載:「秦以牛田、水通糧,其死士皆列於上地,令嚴政行,不可與戰。」可見秦國戰勝六國,兼併天下,牛耕起了重大作用。

西漢初年,實行「重農抑商」、「輕搖薄賦」的政策,農業生產得以長足發展,社會很快穩定下來。到了文帝和景帝時期,漢朝出現「富商大賈周遊天下,交易之物莫不通,得其所欲」的繁榮景像,史稱「文景之治」。

文景時期,實行私人冶鐵政策,當時以冶鐵為業的人很多,富商大賈有冶鐵者,小商小販有冶鐵者,諸侯王侯冶鐵的也很多,已經能夠製造強韌耐用的鐵犁了。


漢朝冶鐵技術成熟,規模宏大。(網路圖片)
但是,西漢初年鐵犁和牛耕的使用面仍很狹窄,局限於黃河中下游的部分地區。淮河以南,尤其是江南地區仍未使用鐵犁和牛耕。《漢書‧地理志下》記載:「江南地廣,或火耕水褥。」這裏的耕作方式不用牛耕,而是用鏟、攫、鍤等。北方此時也並未普遍使用牛耕。從考古發掘來看,至今可以確認出有西漢前期鐵犁的遺址只有一處,即山東滕縣古薛城遺址。接近於這一時期的鐵犁,發現也不多。這說明此後的鐵犁和牛耕技術得到推廣。

漢代較大規模的推廣牛耕技術有兩次:第一次是武帝末年,具體主持此事的是搜粟都尉趙過。第二次是東漢前期劉秀和中期的明帝、章帝等。

《漢書‧食貨志上》記載,趙過推廣牛耕,「率十二夫為田一牛一屋,故畝五頃,用耦犁,二牛三人,一歲之收常過縵田畝一斛以上,善者倍之。」十二夫為一千二百畝,合漢畝五頃。「耦犁」有人釋為「二牛抬槓」,三人的分工是一人在前邊牽牛,一人在後邊扶犁,第三人是在轅頭的一側掌握犁轅,以控制犁頭入土的深度。也有人認為「耦犁」是二犁並耕,一牛一犁。經過趙過的推廣,「邊城、河東、弘農、三輔、太常民皆便代田,用力少而得榖多。」


賣劍買牛(網路圖片)
漢宣帝時,龔遂作勃海太守,「見齊俗奢侈,好末技,不田作,乃躬率以簡約,勸民務農桑。……民有帶持刀劍者,使賣劍買牛,賣刀買犢。……郡中皆有畜積,吏民皆富實」(《漢書‧循吏傳‧龔遂傳》)。

平帝元始二年,「罷安定呼池苑以為安民縣,起官寺市里,募徙貧民,縣次給食,至徙所賜田宅什器,假與犛牛種食」(《漢書‧平帝紀》)。

東漢牛耕的推廣,得益於一批大臣的努力。《後漢書》記載,東漢明帝永平以前,廬江郡(今安徽中部)百姓不知牛耕。永平十三年,王景任廬江太守,首先修復著名的水利工程芍陂,又「驅率吏民,修起蕪廢,教用犁耕,由是墾闢倍多,境內豐給」(《後漢書‧王景傳》)。

東漢以前,九真地區(今越南中部)還是「俗燒草種田」。光武帝建武初,以任延為九真太守。「九真俗以射獵為業,不知牛耕。……延乃令鑄作田器,教之墾闢田疇。歲歲開廣,百姓充給。」

東漢和帝初,魯恭上疏說:「三輔、並、涼少雨,麥根枯焦,牛死日甚。」(《後漢書‧魯恭傳》)東漢中葉的崔寔說:「今遼東耕犁,既用兩牛,兩人牽之,一人將耕,一人下種,二人挽耬,凡用二牛六人。」(《全後漢文‧政論》)

和帝永元十六年,兗豫徐冀四州比年雨多。「遣三府掾分行四州,貧民無以耕者,為雇犛牛直。」(《後漢書‧和帝紀》)兗豫徐冀可看作廣義的中原地區,西漢以來這一地區應該已是牛耕地區。

漢代是中國牛耕技術的成熟時期,其使用區域也由北方逐步向南方推廣。@*

------------------------------------

照顧退休老牛 安養中心成立

字體列印轉寄|facebookshareplurkshare
2014-09-11
〔記者顏宏駿/彰化報導〕為了延續彰化縣特有的「海牛文化」,彰化縣府在費茲洛公園成立「老牛安養中心」,讓無法為主人效力的老牛「皆有所養」,也讓該處成為「生命教育」最好的場所。
「老牛安養中心」位於費茲洛公園區南側門旁,佔地約上百坪,牛棚設有遮陽罩,每天有專人餵養。昨天主持剪綵啟用儀式的縣長卓伯源表示,基於動物保護及生命教育,縣府專為老牛設立安養中心,希望讓一輩子辛勤工作的役牛,在走向生命盡頭時「皆有所養」,使役牛免於遭受宰殺的命運。
卓伯源表示,照顧這些牛隻還需要外界認養,縣府也成立「老牛安養中心社會贊助專戶」,民眾可透ATM捐款認養牛隻,詳情可洽縣府農業處畜產科。
目前該中心僅有一隻七歲大的黃牛圈養,主人洪義因罹病無力照顧黃牛,他說,每一隻牛的生命約十五年,一隻雛牛約七、八萬元,牛的一生為主人不斷的耕作,年老了沒有體力,主人通常會帶他到荒野「任其自生自滅」,也有人廉價賣給肉品加工業者做成牛肉乾,對老農來說,最人道的方法是餵牠到嚥下最後一口氣。
在芳苑鄉推動「海牛文化」的文史工作者魏清水說,近年來海牛陸續往生,但蚵農或老農不願再養新牛,「老牛安養中心」的成立,可為老農減輕負擔,讓老農較願意購進新牛,也讓「海牛文化」延續下去。

-----------

照護老水牛 學生籌蓋安養營舍

 

嘉義縣番路鄉雷公農場主人陳榮煌,獲愛心人士送他一頭退休老牛,現由成大建築系學生逐步規劃建造牛舍。
記者林伯驊/攝影

「希望每隻辛勤耕作的牛,都能安享餘生。」嘉義縣番路鄉雷公農場主人陳榮煌,在善心人士黃小姐幫助下,領養了退休老牛「小白」,成大建築系學生得知後,計畫幫忙興建「安養中心」,成為地方佳話。

陳榮煌自幼教業退休後,在番路鄉台3線路邊經營無毒農場,開啟事業第二春。有天來訪的朋友不經意的一句「做農場就是要有頭牛啊」,他覺得有理,便開始尋覓牛隻。

來自北部,長期向農戶購買年邁老牛,避免其遭屠宰命運的黃小姐,得知陳榮煌養牛目的後,確認農場環境,決定自掏腰包5萬元,讓他牽回了一頭老水牛「小白」。

陳榮煌說,一開始要將「小白」拉上車,還大發「牛脾氣」不肯上車。他笑著虧說:「憨牛啊,你是要來頤養天年的啊!」到現在撫養了3周,唯一不足是缺乏一個避風場所。

成大建築系得知後,決定讓學生從設計到建築,實際完成一座營舍。副教授吳玉成表示,這是讓學生跳脫紙上談兵,是教學與實作的結合,下周開始基本資料收集,預計會進駐農場做設計。

陳榮煌表示,牛隻為了農民工作一輩子,最後卻難逃被宰殺食用命運,他希望每一隻年老退休的牛,都能有應有的照顧。他也希望民眾若是有多餘木材、鐵材,可送至雷公農場興建安養中心。洽詢電話:(05)2593214。

【2013/12/17 聯合報】@

420_9d37fb3b6699bd372db1a4afaa8a3fe5640_84faff394f40af5f1af8371c84222701420_8bda5739a917b53fe59c6d3b7d83589f  

2014年09月10日14:19
彰化縣政府今天在溪州鄉費茲洛公園內為「彰化縣老牛安養中心」揭幕,該中心主要收容年紀老邁、無法勞作的老牛,使其可以安享天年,不用淪為被宰殺的命運。

縣長卓伯源表示,雖然機械取代耕牛,但縣內還是有不少的牛隻,光是芳苑鄉就有約50頭,基於保護動物的精神與感謝老牛耕作的奉獻,縣府斥資2百多萬元,設置安養中心,預計可以收容6隻牛,讓除役的老牛避免被宰殺的命運,也可趁機推廣生命教育。

第1隻入住的老牛其飼主洪義說,養了7年了十分不捨,但人老了、牛也老了,雙方都無力耕作了,又不忍心讓「老友」被宰殺,希望牠能在此舒舒服服安享天年,尤其是今天牛隻要入住,看到牛的眼睛流下「淚水」心中真是萬般不捨。(詹智淵╱彰化報導)



全文網址: 照護老水牛 學生籌蓋安養營舍 | 雲嘉南 | 地方新聞 | 聯合新聞網 http://udn.com/NEWS/DOMESTIC/DOM5/8365004.shtml#ixzz2nu0riD1Q
Power By udn.com 


一道雷帶走32頭生命 美農場牛隻死光光
tw.news.yahoo.com查看原始檔
新頭殼newtalk
美國賴特郡(Wright County)密蘇里農業局(Missouri Farm Bureau)日前發出聲明指出在密蘇里州賴特郡的農場,有32頭乳牛瞬間死光,原因則是被雷打到。
賴特郡密蘇里農業局日前發出聲明,證實雷電真的劈死牛群,估計32頭乳牛的災害損失高達6萬美元(約合新台幣180餘萬元)。
農場主人說,當天清晨太陽還沒露臉,餵飽牛群準備回屋裡時,突然一陣雷光閃動,又亮又白、霎時甚麼都看不見,下午再出門餵牛群時,赫然發現牛群全都倒地不起,沒有氣息。
根據獸醫勘驗後確定32頭牛都是死於雷電,這結果讓農場主人無法接受,因為10餘年來,飼主維持著1天餵牛群兩次的習慣,沒了這些牛會頓失依靠。另外,讓飼主更煩惱的,這些損失是否保險公司是否會買單,還得慢慢談。

59156a178f7d7  


捨不得「歪仔」離開!老農送養老牛讓人動容 
 分享捨不得「歪仔」離開!老農送養老牛讓人動容到Facebook 分享捨不得「歪仔」離開!老農送養老牛讓人動容到Line
老牛臨行前,老農王柏澍夫婦為老牛再清洗一番。(記者廖淑玲攝)
2018-11-27 12:47
〔記者廖淑玲/雲林報導〕因年歲已高,85歲老農王柏澍無法耕種,不捨飼養11年的水牛被送進屠宰場做肉干經釋印隆法師熱心募款,今天由回鄉米農場林家良前往載回收養,法師命名「證圓」,讓老牛得以終養天年。
 老農夫婦王柏澍、張月雲,守著田園近一甲子。(記者廖淑玲攝)
老農夫婦王柏澍、張月雲,守著田園近一甲子。(記者廖淑玲攝)
 老農王柏澍牽著老牛送牠出門。(記者廖淑玲攝)
老農送走老牛,人牛離情依依。(記者廖淑玲攝)
 回鄉米農場青農林家良向老農夫婦王柏澍、張月雲承諾會善待牛兒,一旁的黑狗ACE也捨不得牛兒離去跟前跟後。(記者廖淑玲攝)
回鄉米農場青農林家良向老農夫婦王柏澍、張月雲承諾會善待牛兒,一旁的黑狗ACE也捨不得牛兒離去跟前跟後。(記者廖淑玲攝)
 老牛「歪仔」離家由回鄉米農場收養。(記者廖淑玲攝)
老牛「歪仔」離家由回鄉米農場收養。(記者廖淑玲攝)
 老農王柏澍喊著「歪仔」,老牛才肯上車。(記者廖淑玲攝)
老農王柏澍喊著「歪仔」,老牛才肯上車。(記者廖淑玲攝)
住在土庫鎮後埔里的王柏澍與妻子張月雲,同是85歲高齡,從事農務近一甲子,因太過操勞膝蓋退化、無力,加上2個兒子各有事業無法繼承農務,只好賣掉相伴11年的老水牛。
守著田園近一甲子的老農今天將牛兒交給林家良收養,林家良向老農夫婦承諾會善待牛兒,一旁的黑狗「ACE」彷彿也知道老牛即將離開家,捨不得牠離去還跟前跟後。
臨行前老農夫婦幫老牛最後一次洗澡沖涼,並在牛的耳畔再三叮囑說,「歪仔,換人養了,要好命,」隨後離情依依送老牛上車,起初牛兒都不願上貨車,直到老農先上車輕聲喊叫「歪仔」,牛才慢慢走上貨車,人牛情深,一旁的人都大受感動。
林家良說,他不是有錢人,但實在不忍心看到一隻又一隻的老牛辛苦一輩子後,最後下場只能被賣到屠宰場做成牛肉乾、牛肉丸或牛肉麵,希望盡一己之力,陪著老牛走完最後一程路,感謝印隆法師大力支持贊助讓他能夠成為「牛爸」,也期待更多人加入牛耕行列,守護祖先留下的田地。
-------------------------------------
釋印隆
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 但願眾生得離苦,不為自己求安樂!May all sentient beings become buddha's ! 願令一切眾生開示悟入佛之知見!_/\_
以心印心,隆興佛教! 
在印隆的生命中,先嚴與先慈是真實的大菩薩,他們的示現讓我懂得什麼是無條件的愛、還有感恩的心。而有賜給印隆法身慧命的師長,以及一直以來在學佛路上的眾善知識們,他們教導印隆要隨喜做一切能利益眾生的事,幫助一切需要幫助的人。
印隆發願以此生奉獻給眾生,所思、所言、所行皆要以利益眾生為念!
印隆發願如地藏王菩薩一樣,化身百千萬億,為眾生的離苦得樂而努力!
印隆發願如藥師如來,為眾生的身心靈健康而努力!
印隆發願如觀世音菩薩,那裡有苦我就往那裡去!
唯有讓眾生好,自己才能好,因為我與眾生本無差別,這是父母、師長、善知識讓我體悟到的慈悲心念;唯有照見世間無常苦空之理,方能發願為利益眾生真實修行。
期許自己盡形壽做一個如法持戒、老實修行的出家人,能夠荷負如來家業。在出家修行的這一條路上,此生誓以法華行者督促自己精進之。願一切眾生皆能離苦得樂,不被虛幻五欲之樂所敝,不被輪迴流轉之苦所縛,皆發不退之菩提心,與眾生一起開示悟入佛之知見。
--------------------
陳英善教授將指導《法華三昧懺》的內文--老實修行,以戒為師: 文殊師利菩薩智慧燈(小菩薩專屬) - https://goo.gl/jzu3Wx

釋印隆 - Google+ - https://goo.gl/VvrCVq
20110314於法鼓研究所通過畢業行門呈現 ,和教授們合照,右起:果鏡法師、印隆、陳英善教授、果慨法師
 今天陳英善教授來探訪關懷印隆,好久沒見到老師了!足了是因為之前天氣炎熱加上自己體力不好因此暫不接待訪客外,老師自己也超忙的,奔波於台灣與中國,為教育學生而貢獻。
 每次與老師見面,除了關懷印隆的身體狀況外,老師主要是分享目前學生們的學習狀況。若有遇到有心學習天臺或華嚴的學生,老師都會很歡喜;若是遇到有心又有天分者,真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樂也」!
 此次再與老師提及要將《法華三昧懺》的編輯與流通事宜,希望請老師指導,印隆希望在自己體力及智力還可以的狀態下,完成此份心願。老師也慈悲應允,並希望此次能至少印製二千份,她可以帶到大陸,因為那裏有許多修持天台的法師及居士,求法若渴!
 目前常見的流通版本,除了是以法會共修為主、少了禪觀之外,並交揉多代版本,因此印隆一直覺得有太多不完整之處,就如此懺本的文末有附註云:
此懺係四明延慶寺根慧和尚,根據隋天台智者大師《法華三昧懺儀》編集......其中尚有多處文字有出入.....。
 在進了法鼓研究所後,終於有機會好好研究《法華三昧懺》,並完成相關論文研究,以及實際的閉關修持。並在 英善老師的指導之下,完成了第一次的法華懺懺本編輯,其中有完整的懺文與觀文,還有 智者大師所教導的前行功課與觀心誦經、業相及滅罪相等完整的內容,讓修持的行者能完整進行事懺與理觀的修持。在分段、標讀等,英善老師也給予非常大的指導,也是讓印隆突破一心三觀修持的一個重要關鍵。
 《法華三昧懺》主要是建議三七日如法閉關實修,包含禪觀與誦經(如理思維經義)。而以印隆多年的修持經驗,覺得作為每日修持的功課也非常好,可以透過六時五悔的禮懺修持,逐漸安定身心,對於境界可以懂得觀照,不隨境轉,安詳自在,這種法樂是世間任何五欲之樂都無法可以比擬的!
 因此此次編撰流通的版本,將有閉關使用的完整版,還有法會共修的版本、日課的版本,提供大家修持參考。願成就理事圓融,懺悔與禪觀並重的修持。


拍賣河川地水牛 新北高灘處公告1頭1.5萬起標
當地民眾表示,在下午的鹿角溪草原能夠看到水牛出沒。(圖由新北市高灘地管理處提供)
拍賣河川地水牛 新北高灘處公告1頭1.5萬起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S3C2pf
2020/08/16 16:13
〔記者邱書昱/新北報導〕新北市大漢溪河床上有將近30多頭水牛放牧,新北市高灘地工程處卻聯繫不上飼主要求帶回,就連開出的罰單也沒有處理。對此,負責管理的巡管隊隊長李俊儒說,依照無主物的方式進行拍賣,並貼出公告於21日以一頭1萬5千元為底標拍賣
在地民眾指出,飼主疑似為70多歲的老翁,在大漢溪放牧這群水牛已經好幾年,牠們相當溫馴也不會攻擊人,只是會經常亂跑,行蹤遍布土城媽祖田、樹林鹿角溪等地。中山里長簡炎輝也說,通常牛群都在河床泡水不會上岸,只有在傍晚微風吹拂時走到河堤。
李俊儒表示,從今年1月開始與飼主溝通,過程也有要求在牛隻的耳朵上註記標籤,但飼主都沒有音訊,過程中只有抓回4到5頭牛,於是設下8月3日為最後期限,家人也不願帶走,所以才會依照法規流程做拍賣。
他說,雖然水牛只有在發情期時才會性情不穩,不過牠們的糞便也增加清潔困擾,加上周遭居民擔心遭到攻擊而多次陳情,市府才會盡快拍賣
李俊儒也說,由於得標的業者需要自行在1個月內將水牛抓離河灘地,因此必須要有合格營業執照的牧場才能參與競標。
民眾指出,水牛的足跡遍布土城媽祖田、樹林鹿角溪等地,中午天氣炎熱都會在河川泡水降溫。(記者邱書昱攝)
拍賣河川地水牛 新北高灘處公告1頭1.5萬起標 - 生活 - 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s://bit.ly/2S3C2pf

3262087_1_13262087_2_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