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花祭客家婚禮 兩對新人完婚

2016-04-25

〔記者歐素美/台中報導〕「來外埔、娶好某,水流東、嫁好尪!」台中市客家桐花祭活動,昨在外埔區桐花步道登場,兩對新人遵循傳統客家古禮,在市長林佳龍證婚及百年公婆樹見證下,舉行浪漫的桐花馬車婚禮,現場並有桐花步道健行、桐花樹下音樂會、客家藝文饗宴等活動,相當熱鬧。

  • 客家桐花祭在外埔登場,舉辦傳統婚禮,新人在桐花結婚證書上蓋手印。(記者歐素美攝)

    客家桐花祭在外埔登場,舉辦傳統婚禮,新人在桐花結婚證書上蓋手印。(記者歐素美攝)

外埔區有百分之八是客家人,市議員吳敏濟因此爭取今年的客家桐花祭活動移至外埔區舉辦,外埔區兩對新人依照傳統客家古禮,在百年「公婆樹」伯公廟下舉行婚禮,然後搭乘馬車,沿著桐花步道到高鐵觀景台,由市長林佳龍證婚,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市府客委會主委劉宏基、市議員吳敏濟、李榮鴻及外埔區長卓義騰等人皆到場祝福。

家住外埔區永豐里的莊豐銘與楊惠涵,因工作認識,交往三年,決定步入禮堂。莊豐銘說,參加客家桐花祭這項活動,才有機會體驗客家古禮完婚,真的很特別。

「來外埔、娶好某,水流東、嫁好尪!」林佳龍並以自己的名字:「林」代表成雙成對,「佳」代表佳人才子,「龍」代表龍鳳呈祥,為新人送上滿滿的祝福。

林佳龍強調,市府結合客家文化舉辦桐花祭、新丁粄節、巧聖仙師等活動,未來世界花博也將結合客家桐花祭,從后里擴大至外埔,讓整個花博展區成為台中的後花園;蔡其昌則允諾將協助市府爭取更多經費。

現場並有桐花步道健行、桐花樹下音樂會、客家藝文饗宴、農夫市集等,以及摸彩、「客家小米禮」紀念品等,吸引許多民眾參加。

---------------------------------------

首場客家婚禮 送值3.6萬成家禮

新人體驗「四手齊栽桂似稼」儀式,雙手協力為桂花澆水,期許果實豐碩,象徵多子多孫。(記者林惠琴攝)

〔記者林惠琴/台北報導〕「有錢沒錢,討個老婆好過年!」台北市客委會預定十二月二十日舉行首場客家婚禮,嫁娶儀式「客」味十足,並提供新人量身訂作的「客」製化禮服,再贈送每對價值三萬六千元的成家禮,估計比一般婚禮省上萬元,但僅限額三十對。

昨天的記者會上,新人張奕辰與李姵薰搶先體驗「一擔挑起誓起家」、「二手握鏟齊護家」、「三磕首來別娘家」、「四手齊栽桂似稼」、「五磚合力共成家」與「六禮共聚慶婚嫁」的客家婚禮嫁娶流程,充分融入客家古禮與文化精神。

北市客委會也與設計師合作,改良傳統藍衫、運用桐花等客家元素製成創新禮服,共計十五款供新人挑選,購買價位最低每對一萬元以下。但每款只準備兩套,採填志願抽籤決定,萬一不慎未抽中,就得選擇次要喜歡的款式。

北市客委會主委劉佳鈞表說,每對新人將獲贈價值三萬六千元的成家禮,內含客家喜米、酒柿想你愛妳禮盒、黃金喜餅、養生擂茶、客家油紙傘、好熨斗等客家新六禮,以及國宴主廚阿發師、陳兆麟特別設計的金囍國宴一桌。

李姵薰指出,參加客家婚禮只要準備購買禮服的費用,而保證金八千元,活動結束會退還,初步估計開支應可比一般婚禮省個上萬元。

劉佳鈞強調,為了向年輕族群宣導客家文化,限制二十至四十五歲的單身族群申請,共有三十對名額,十一月二十三日上午十點在客家文化主題公園發放號碼牌,若報名人數超過,當天現場抽籤決定。


從古禮看婚姻,以前人結婚的儀式有哪些?
從古禮看婚姻,以前人結婚的儀式有哪些? | 李維真 /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nXjSF1
2021-11-01
古代社會講究禮儀制度,所以婚禮也就特別隆重,繁文縟節很多。 圖片來源:Shutterstock
傳統觀念裡,婚姻是除了生老病死之外,人生的頭等大事。就個人來講,是一男一女的終身依靠;就家族來說,是禍福與共的彼此結合;就社會而言,是穩定發展的支撐力量。所以,上從帝王貴族,下到平民百姓,對婚姻都是非常慎重。
依現代的定義,為了共組家庭,男女雙方進行一種法律約定,負擔相關責任義務,這就是婚姻。但這兩個字本來的意思到底是什麼?《爾雅》提到「婦之父曰婚」,這個字原本是用來指夫妻中女方的家庭。有說法認為,遠古時代的部落男性會到其他部落去搶老婆,當然是趁著月黑風高才好下手,經過長期的演變,就成了黃昏以後迎親的儀式,所以也叫「昏禮」。至於「姻」則是指結親中的男方家庭,《說文》稱為「女之所因」,所以叫做「姻」。
舉行婚禮繁瑣的六大步驟
古代社會講究禮儀制度,所以婚禮也就特別隆重,繁文縟節很多。根據兩千多年前的《禮記》記載,婚禮最重要的六個步驟,按順序分別是:納采、問名、納吉、納徵、請期跟親迎。
「納采」其實就是現在俗話說的「提親」,男方會派媒人帶著聘書跟禮物到女方家求婚,而禮物是通常是活的大雁。雁是一種候鳥,古人認為它會按照季節,隨著太陽而遷移,象徵女子出嫁從夫。而且,雁又是一夫一妻的動物,代表愛情的堅貞。
如果女方接受求婚,男方就會進行下一步「問名」,也就是請問女方的姓名跟生日,看看男女兩造在命理上是否相配,有沒有沖剋災難。講的白話一點,也就是「合婚」或「合八字」的意思。
合完了八字,兩人果然是天造地設,那再來就要「納吉」了。納吉又叫做「文定」。典故來自於《詩經大雅篇》裡面的「文定厥祥」。據說當年周文王要娶正妃太姒,問名後卜卦的結果是大吉大利,所以就送禮定婚,這在民間叫做「下小聘」。這個階段是後悔退婚的最後機會,因為接下來的「納徵」,隆重的程度不下於正式婚禮。男方會先祭拜祖先,然後親自到女方家來過大禮;女方也會把這些禮書、聘金、年庚八字擺在祖宗牌位前,表示同意結婚,而且還要送上回禮,大宴賓客。到了這個地步,女方等於是男方家的人了。要是男方不幸過世,女方甚至會守「望門寡」,終身不婚,以表示從一而終。
過完大禮下完聘,再來就是要挑好日子完婚。當男方確定婚期後,還要請求女方的同意跟配合,這就是「請期」。到了大喜之日,新郎要親自迎接新娘過門,所以叫「親迎」,這是婚禮中的重頭戲。為了表示新娘明媒正娶的地位,不但要出動八抬大轎,還要有樂隊儀仗來撐場面。一進門,新娘要先拜天地跟公婆,和其他的長輩親屬行禮,表示成為夫家正式的一員。然後,新郎、新娘舉行合巹宴,喝交杯酒,撒帳坐床,接著就是洞房花燭夜。到這裡,婚禮總算告一段落!
現代的自由戀愛,婚姻內涵有改變嗎?
你以為這樣就結束了嗎?還早的呢!婚禮後,要挑一個黃道吉日,到宗廟裡祭拜祖先。還有新娘第一次下廚,叫做「試鼎」;看看手藝如何,也讓她瞭解夫家親屬的口味。唐朝王建的詩:「三日入廚下,洗手作羮湯;未諳姑食性,先遣小姑嚐。」就反映了當時的試鼎儀式。另外還有嫁妝開箱禮、歸寧回門禮、答謝媒人禮等等,等到全部的禮節都做完,大概也差不多要準備生第一胎了!
從婚禮的冗長瑣碎,可以看出古人對婚姻的重視。現代的人自由戀愛,到戶政單位辦個手續就算結婚了,簡單方便很多,至於婚姻的內涵是否有跟著改變?值得深思。從古禮看婚姻,以前人結婚的儀式有哪些? | 李維真 / | 獨立評論 https://bit.ly/3nXjSF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