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埔潘宅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由<潘庶賢> 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由潘庶賢長子
<潘榮光> 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 昆仲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
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古厝的創建者是<潘庶賢>,潘庶賢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來臺,
先是居住於中壢南勢里,被<楊喜>招為女婿。由於楊氏僅生一女,而且母女兩人盡皆早逝,所以家產
被妻弟典當一空,因此,潘庶賢只好離開南勢里到新埔石頭坑(今寶石里) 與朋友合股營生。
潘庶賢在成功創業後,於是攜款回到南勢,贖回楊家典當的家產並修建公祀。
嘉慶二十年(1815)在鳳山溪坡谷北側,即今日潘宅所在地購地建屋。
咸豐十一年(1861)潘庶賢之孫潘清漢及潘澄漢昆仲在先前的建築基礎上營建重修。
該次的修建,係在土墼之外採用大量紅磚與白石板構成具有強烈防禦性功能的建材,
充分表達了當時的社會治安與經濟狀況, 也奠定了今日古厝的規模。
新埔潘宅建於清嘉慶二十年(1815),由<潘庶賢> 所創建,清咸豐十一年(1861)由潘庶賢長子
<潘榮光> 之子<潘清漢>及<潘澄漢> 昆仲二人再修建。新埔潘家以糕餅、製油、雜貨起家發跡,
店號為「金和號」,為新埔三大豪族之一。
潘氏古厝的創建者是<潘庶賢>,潘庶賢為廣東省嘉應州梅縣人,於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來臺,
先是居住於中壢南勢里,被<楊喜>招為女婿。由於楊氏僅生一女,而且母女兩人盡皆早逝,所以家產
被妻弟典當一空,因此,潘庶賢只好離開南勢里到新埔石頭坑(今寶石里) 與朋友合股營生。
潘庶賢在成功創業後,於是攜款回到南勢,贖回楊家典當的家產並修建公祀。
嘉慶二十年(1815)在鳳山溪坡谷北側,即今日潘宅所在地購地建屋。
咸豐十一年(1861)潘庶賢之孫潘清漢及潘澄漢昆仲在先前的建築基礎上營建重修。
該次的修建,係在土墼之外採用大量紅磚與白石板構成具有強烈防禦性功能的建材,
充分表達了當時的社會治安與經濟狀況, 也奠定了今日古厝的規模。
古厝於1985.8.19正式公告為三級古蹟,最吸引人的外圍牆八種不同形式的磚砌漏窗。
相傳潘宅位居毛蟹穴,潘家人才輩出,子孫相繼擔任地方要職,建築形式與風水傳說大有關係。
咸豐十一年,潘榮光捐官得元貢之銜為貢生,據聞廳內尚懸有潘榮光所立的「貢元」匾一方,可惜並未開放入內參觀。
又據考據: <潘榮光>及<潘清漢> 父子,曾被清廷封為孝子,並奉准入祀孝友祠
<潘澄漢> 光緒元年委任新埔聯莊團練局委員,光緒六年賜州同知銜,光緒七年參與台北建城,
光緒十五年擔任台灣鐵道委員, 光緒十六年因軍功賞戴藍翎官居五品....
次子<潘成元> 前清秀才,曾任新埔庄協議會員;
么子<潘成鑑> 曾任新埔庄長,新埔信用組合長,新埔庄協議會員,新竹州協議會員等...
後代子孫<潘欽隆>、<潘錦淮>、<潘錦河> 先後擔任鎮長一職,
可謂祖蔭庇祐,方能顯達家鄉,光耀門楣。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