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故事,她的世界史:一個18世紀女性勾勒出的全球史
公告欄
- Mar 03 Thu 2022 19:07
娜塔莉・澤蒙・戴維斯(Natalie Zemon Davis)的《邊陲上的女性》(Women on the Margins, 1995)和琳達.柯利(Linda Colley)的《她的世界史》(The Ordeal of Elizabeth Marsh, 2007)
- Mar 03 Thu 2022 07:31
尚·巴蒂斯特·西梅翁·夏丹(法語: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1699年-1779年是18世紀的法國畫家,是著名的靜物畫大師。
尚·巴蒂斯特·西梅翁·夏丹(法語:Jean-Baptiste-Siméon Chardin,法語發音:[ʒɑ̃ batist simeɔ̃ ʃaʁdɛ̃];1699年11月2日-1779年12月6日)是18世紀的法國畫家,是著名的靜物畫大師。 [1]
烏克蘭藝術/小孩大戰惡龍/烏克蘭基輔木偶劇院附近的童話雕塑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艾莉莎來自擾攘不斷的烏克蘭東部,親俄與反俄勢力常在此爆發武裝衝突。她的紀錄片不只記錄衝突,也特寫衝突裡的人性與希望。
© 由 鏡週刊 提供【一鏡到底】槍與攝影機 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Alisa Kovalenko) https://bit.ly/40L1LoI
烏俄戰爭進入第20個月,近20萬名烏克蘭士兵傷亡,烏國徵兵陷低潮期。烏克蘭公民艾莉莎.柯瓦倫科在戰爭中扮演多重角色:她是自願加入武裝部隊的女步兵,是紀錄片導演,是一名母親、妻子、女兒,同時是疾呼各國重視戰爭性暴力罪行的倡議者。對她而言,烏俄戰爭2014年就開打了:當年她拍攝烏東衝突,目睹俄軍侵略,也經歷戰爭性暴力,她不懼報復,選擇站出來指認罪行,堅持持續記錄前線。2022年,她在烏東戰區同時扛起槍與攝影機:拍攝是抵抗侵犯,是記錄歷史,也是她留給兒子的戰地情書。
每當俄軍又轟炸基輔,36歲的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Alisa Kovalenko)會把6歲的兒子西奧(Theo)藏進浴缸。「如果每次空襲都要躲,所有人都得住防空洞了。」戰爭打了快2年,她說,許多基輔人不躲防空洞了,「人們總得工作。大家都不想再躲了…這是好事,也是壞事。」
烏俄戰爭前,艾莉莎從未接受專業射擊訓練。戰爭爆發,她決定上前線戰鬥、接受訓練,她說:「我並沒有要成為狙擊手,射擊訓練沒那麼複雜。」(艾莉莎提供)
【一鏡到底】槍與攝影機 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Alisa Kovalenko) https://bit.ly/40L1LoI
來自於烏東 把國家穿戴上身
躲與不躲,都有死亡風險。今年6月,俄羅斯半夜空襲基輔,居民急撤離,一處防空洞卻遭上鎖,婦女兒童無處躲藏,至少3人被砲彈碎片擊中身亡。艾莉莎說,白天西奧去幼稚園,若遇轟炸,老師會帶孩子們躲防空洞,但夜裡,她總讓孩子待在家。「俄軍有時從早炸到晚,總不能每次空襲,都把孩子挖醒、帶他衝防空洞吧?」她滑開手機,照片裡小西奧妥妥躺進浴缸,「浴缸是堅硬石材,旁邊有堅固牆面。就算大轟炸,我丈夫與我從不恐慌。可能因為如此,孩子也蠻冷靜。【一鏡到底】槍與攝影機 烏克蘭紀錄片導演艾莉莎.柯瓦倫科(Alisa Kovalenko) https://bit.ly/40L1Lo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