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觀上,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寫作,具有現行「國籍」者,不管所附和或抵抗,都是台灣作家。即使主觀上,有些人不認同,自恃為「中國」作家,仍然被概括在這樣的身分之中。這是識別,甚至與認同、評價無關。
有些中國主義者詩人,到中國去,自稱為「中國詩人」,但人家可不這樣認為。中國作家稱來自台灣的作家為台灣作家。認同的辛酸充分反映在這樣的詩人、作家身心。有些這樣的作家,把逃難、避難稱「流亡」,把移民他國稱「再度流亡」。但這並非真正的流亡意識,僅是漂流。
客觀上,在台灣這塊土地上寫作,具有現行「國籍」者,不管所附和或抵抗,都是台灣作家。即使主觀上,有些人不認同,自恃為「中國」作家,仍然被概括在這樣的身分之中。這是識別,甚至與認同、評價無關。
有些中國主義者詩人,到中國去,自稱為「中國詩人」,但人家可不這樣認為。中國作家稱來自台灣的作家為台灣作家。認同的辛酸充分反映在這樣的詩人、作家身心。有些這樣的作家,把逃難、避難稱「流亡」,把移民他國稱「再度流亡」。但這並非真正的流亡意識,僅是漂流。
客家歌謠合唱賽 推廣母語從小扎根
客家電視台 2013-12-07 20:00 (15小時前)
沈芯菱自幼擺攤居無定所,11歲起開始做公益[1],包含成立免費自學資源網站、推動農村免費課輔班等。曾於2005年、2011年獲頒總統教育獎;[2] 2012年獲選為中華民國十大傑出青年[3];2013年「台大學生社會奉獻特別獎」[4],2016年獲頒總統創新獎[5],2023年獲得台灣尤努斯基金會頒發的青年大使榮譽獎章[6]。
早年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