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正一年,西元1912年五月,新竹成立新竹電燈株式會社,開始了新竹地區的供電服務,照片可以看到天水堂已經擁有垂掛的電燈泡。 從姜淳妹(右二)的年齡推算,這張照片拍攝於1920-1925年間,姜振驤與母親姜宋松妹(1854-1934)、內人姜黃金妹、長女姜淳妹(1915- )、次女姜蘭英(1917- )合影於天水堂正廳前。
大正一年,西元1912年五月,新竹成立新竹電燈株式會社,開始了新竹地區的供電服務,照片可以看到天水堂已經擁有垂掛的電燈泡。 從姜淳妹(右二)的年齡推算,這張照片拍攝於1920-1925年間,姜振驤與母親姜宋松妹(1854-1934)、內人姜黃金妹、長女姜淳妹(1915- )、次女姜蘭英(1917- )合影於天水堂正廳前。
「生徒年代」新書分享會邀請函
12/25(週三)甫接獲廖運潘老先生著作,廖惠慶老師整稿統籌「生徒年代:茶金歲月前傳」,01/11(週六) 觀音家鄉新書分享會,正式邀請函,廖惠慶老師代表主辦方,歡迎愛護教育文化鄉土傳承的鄉親好友,屆時前往參加共襄盛舉,創造一次屬於觀音家鄉,2025年重要的一次鄉土文化傳承活動。
范姜木火先生口述-清乾隆初年,范姜家老二殿高,隻身來台,自淡水港上岸後,發現北部的良田都被漳、泉兩州移民開墾,只有桃園這塊石礫荒地,尚未開墾,最後選定在新屋鄉東勢(現今的東明村)定居,憑著客家人吃苦耐勞的個性,開墾荒地從事耕作。次年回老家邀三弟殿發、四弟殿章來台繼續披荊斬棘。大哥殿榮、么弟殿爵留下奉養雙親,在父母相繼過世後,也渡海來台灣,從此兄弟5人團聚。范姜兄弟以「姜騰本」墾號,請有墾地東至楊梅鎮營盤腳,西至石牌嶺,南至社子溪,北至大窟坑(觀音鄉大堀村) ,面積達3800多甲。經過100多年的努力范姜兄弟一族,不但使荒野變良田,而且也吸引許多拓荒者遷到附近。范姜姓來台開基伯公。據范姜木火先生述:來台先祖先自大陸帶者「伯公」香火一起渡台,當時並無神像。就在定居處(上庄子)邊,用3塊石頭砌成小廟來供奉(無照片),日大正10年(西元1921年)由范姜清華起願完成建廟,利用當地石材(上庄子靠近社子溪)雕鑿而成,特別邀請【余舉人】提詩對:福向家家錫、德同日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