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飾藝術(Art Deco),有時也被稱為Deco,是一種視覺藝術,建築和設計風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首次出現在法國。

對裝飾藝術家而言,主要的沙龍有:「裝飾藝術家協會」( Société des artistes décorateurs)、「獨立藝術家協會」( Société des artistes independants)、「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法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

Influences-of-Art-Deco

在法國的美學等級中,美術的地位一直都要比設計和裝飾藝術高。法國裝飾藝術家想在該等級之外獲得認同,便於1901年成立了「裝飾藝術家協會」(Society of Artist-Decorators,簡稱SAD,Société des Artistes Décorateurs),每年舉辦自己的沙龍來展示傢俱、陶瓷和玻璃設計品,而不用再活在美術的陰影之下。受德國慕尼克工作室(Munich Workshops)在1910年秋季(d’Automne)沙龍上舉辦的傢俱展的鼓舞,在1911年,SAD就計畫在巴黎舉辦國際性的裝飾藝術品展覽會。在那次的秋季沙龍中,巴黎人第一次見識到成組的傢俱,而不再是單品。考慮到來自德國的競爭,他們計畫在展覽中涉及法國所有的裝飾藝術和建築。SAD原本打算在1915年開展,但是由於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影響,展覽最終被推遲到戰後的1925年。最初的計畫書中要求所有的設計必須是現代的,禁止對舊有樣式的抄襲和模仿,但是當展覽最終舉辦的時候,很多參展者都忽視了這些要求。
QUENCY;對裝飾藝術家而言,主要的沙龍有:「裝飾藝術家協會」( Société des artistes décorateurs)、「獨立藝術家協會」( Société des artistes independants)、「秋季沙龍」(Salon d'automne)、「法國藝術家協會」('Société des artistes français')。
羅伯特‧鮑菲爾斯設計的宣傳招貼
  一方面,德意志工業同盟力推為大批量生產而做的設計;另一方面,因為無法與英國和德國在廉價產品的大規模生產上相抗衡,法國政府決定支持奢侈品生產作為法國製造業的主要部分。結果,SAD在本次展會上僅給大批量生產投以極少的關注,而且展品也不像德國那樣具有現代風格。儘管許多評論家意識到了人們對現代感產品的需求,但大多數法國裝飾藝術家卻堅持尋求現代風格與國家傳統的融合。這在當時藝術領域的「回歸現象」(retour a l’ordre,即return to order,特指一次大戰後歐洲藝術中出現的一種現象。這個名詞來自于法國著名藝術家、詩人讓‧考克托(Jean Cocteau)1926年出版的Le rappel a l'ordre一書。一戰對歐洲社會產生了巨大的衝擊,在藝術領域中出現的一種傾向就是拒絕立體主義、未來主義等戰前藝術那種過於激進的造型語言,轉而推崇具有傳統秩序感的古典主義。“return to order”即被用來描述這一現象。)中就體現得很充分。與「新藝術」的精緻裝飾不同,「回歸現象」更多地從古典主義和理性主義中繼承了相對更為保守的風格。很多人認為,古典主義和理性主義構成了法國藝術的核心。
  雖然SAD沙龍中的大多數展品都是奢侈品,但自1914年之後,在1919年的沙龍上第一次展出了平價傢俱。只有一少部分設計者接受了這個挑戰,而其中一些人與工廠合作,準備在和平時期將設計品投入生產。這其中就有路易斯‧休(Louis Süe)和安德列‧馬雷(André Mare)小組,他們設計了塗漆灰白楊木(lacquered gray poplar wood)的組合傢俱。博雷爾與薩瓦里(Borel and Savary),一家曾是戰時供應商的航空公司,將這些傢俱大批量生產。現在,人們可以從休和馬雷近期成立的法蘭西藝術公司(Compagnie des Arts Français)訂購這些傢俱。繼薩繆爾‧賓(Samuel Bing)的新藝術工作室(Art Nouveau workshop)以及保羅‧波烈(Paul Poiret)的Atelier Martine工作室之後,法蘭西藝術公司也涉獵了裝飾藝術的各個領域,包括傢俱、紡織品和小裝飾物。他們既裝飾商店門面,也為客人單獨設計室內飾品。
路易斯‧休和安德列‧馬雷設計的組合傢俱,1927
  在同一時期,很多其他的工作室也相繼建立起來。由勒內‧茹貝爾(René Joubert)和菲力浦‧珀蒂(Phillipe Petit)擔任總監的D.I.M.公司將設計的範圍拓寬到包括傢俱、照明、面料和地毯。該公司在飛機內部空間設計上走在前列,開發了金屬和木質結構混合的傢俱,並於1931年在l’Atlantique號遊輪上使用。第三家設計種類多樣的工作室是Dominique,由安德列‧多曼(André Domin 1883-1962)和馬塞爾‧熱內夫里埃(Marcel Genévrière, 1885-1967)在1922年成立。
  其他一些依附於巴黎百貨公司的私人工作室也爭相效仿。由知名裝飾藝術家和SAD的積極分子領頭,這些工作室向中層市場提供內飾設計服務和限量版傢俱。Primavera,春天百貨公司(Le Printemps)的應用藝術工作室,由SAD前主席勒內‧吉耶雷(René Guilleré,1878-1931)創立,他的妻子夏洛特‧肖塞特-吉耶雷(Charlotte Chaucet-Guilleré)任藝術總監。La Maitrise,拉法葉百貨公司(Galeries Lafayette)的工作室,由莫里斯‧迪弗雷納(Maurice Dufrène, 1876-1955)領導。Pomone,蓬馬歇百貨公司(Bon Marché)的附屬工作室,則由保羅‧福洛(Paul Follot)負責。其他百貨公司附屬工作室還包括依附于盧浮爾大型百貨商場(Grands Magazins du Louvre)的Studium工作室,由兩個年輕的設計師艾蒂安‧科爾曼(étienne Kohlmann, 1903-1988)與毛斯‧馬泰(Mauice Matet, 1903-1989)主導。這些工作室定期在SAD的沙龍上展出作品,通常是一系列以實用性為主的裝飾房間。此類產品的需求量非常之大,因此他們直到1925年的裝飾藝術品和現代工藝博覽會(Exposition des Arts Decoratifs et Industriels Modernes)中才能有財力,設計並建造屬於自己的展區。
展覽會夜景
二、法國館
  這次展會的風格近似於今天所說的「裝飾藝術風格」(Art Deco),雖然直到20世紀60年代這個詞才出現。這種風格很難定義,實際上是一方面走歷史主義和新藝術主義的奢華裝飾線路,另一方面追求源於風格派和構成主義的極簡主義及幾何美學。這種風格在20世紀20年代的法國以及其他以法國為美學典範的國家被廣泛採用。
  如前所述,1925年博覽會的組委會沒有強制所有的參展作品都必須採用現代風格,所以出現了很多傳統的室內裝飾和傢俱設計。如果1919年SAD的平價且適於大批量生產的傢俱展能夠得到一點社會關注的話,也不會在1925年法國館的展覽中完全沒有一席之地,完全被奢侈的室內裝飾品所取代。美國沒有參加這次展會,而由於戰爭殘留的仇恨,德國也被拒之門外。相反的,巴黎百貨公司的每個設計工作室都有他們自己的展館,因而它們的昂貴展品充斥了展覽會場。
盧浮爾大型百貨商場展館
拉法葉百貨公司展館
  唯一的例外來自康斯坦丁‧梅爾尼科夫(Konstantin Melnikov)設計的蘇聯館以及由亞歷山大‧羅欽科(Alexander Rodchenko)設計的蘇維埃工人俱樂部。這是前蘇聯第一次參加國際展會,它顯示了和法國完全不同的社會觀念。
梅爾尼科夫設計的蘇聯館
  說到SAD對這次展覽的貢獻,它在一個有三面環繞的院子裡打造了有25間裝飾得非常豪華的房間的法國大使館(French Embassy)。這些房間全面展示了SAD中最有名的成員的作品。對於這些奢侈的展品,批評家瓦爾德馬‧喬治(Waldemar George)批判那些設計師和建築師「拜金」,且「缺乏對現代生活實際需求的理解。」
法國大使館中的傢俱,雅克-埃米爾‧魯爾曼設計
  實際上,法國大使館是很多裝飾風格的綜合體現,有的風格甚至完全相反。在法國傳統奢侈品旁邊,陳設著大使館夫人的臥室,設計師是安德列‧格魯(André Groult,1884-1967)。他的傢俱設計引入了法國18世紀細木工的傳統風格,但是像蘇和馬雷一樣,他更偏愛圓形的設計。雖然他不是法國最著名的傢俱設計師,但是他為女性臥室設計的衣櫃,以鯊魚皮包裹加上象牙制的裝飾,代表了20世紀20年代裝飾藝術風格中柔軟的一面。
安德列‧格魯為大使夫人臥室設計的衣櫃
  這些展館中最傾向於功能性設計的是法蘭西斯‧茹爾丹(Francis Jourdain)設計的吸煙室,佈置有嵌入式書架、櫥櫃和座位。而從讓‧迪南(Jean Dunand)設計的黑漆吸煙室上則可以看到立體派的影響,創意上採用幾何構圖,房間中有一個階梯式的銀色天花板,採用紅色主色調。棱角分明的黑漆飾板環繞著正方形的漆工藝桌子和四把帶扶手且飾布上印有幾何圖案的椅子。在瑞士出生的迪南原本學習的是雕塑,後來在巴黎跟隨日本漆藝家菅原精造學習漆工藝技術。接著他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來設計漆屏風和傢俱。他的一些設計,如帶有棱角元素的屏風,體現了20世紀20年代裝飾風格中更注重幾何設計的一面。他還開發了在銅制花瓶上塗漆的特殊工藝,在漆面中嵌入碎蛋殼裝飾圖案的工藝更是獨樹一幟。
法蘭西斯‧茹爾丹設計的吸煙室,與之相連的休閒室由皮埃爾‧沙雷(Pierre Chareau)設計
讓‧迪南設計的吸煙室
  皮埃爾‧帕圖(Pierre Patout)和雅克-埃米爾‧魯爾曼(Jacques-émile Ruhlmann)設計的收藏者之家(Hotel du Collectioneur)是奢華風格的集中體現。帕托特設計的建築取得了弧線形和直線型設計的平衡,是追求條理性而非新藝術主義的完美例子。但是階梯型的矩形元素讓我們想起了阿茲特克神廟,給這個原本冷靜的設計增加了些奇怪的元素。該展館是展會最受歡迎的一個展館。魯爾曼為一位富有的有鑒賞力的收藏者設計了一個套房。展館的焦點是一間以音樂為主題的盛大沙龍。該房間的固定部分是一架鋼琴,由魯爾曼自己設計。他的朋友路易士`里加(Louis Rigal)創作的穹頂畫則以貝多芬的交響曲作為主題,在壁爐上方掛著一幅名為《長尾小鸚鵡》的精美畫作,出自其另外一位朋友讓`迪帕(Jean Dupas)之手。除了展示他自己的作品,如富貴的緞子面牆面裝飾,魯爾曼還聚集了許多知名的工匠、藝術家和裝飾家,把沙龍打造得更加奢華
裝飾藝術家協會與1925年裝飾藝術博覽會 /Victor Margolin,周志譯 @ 工業設計、Industrial Design、インダストリア :: 隨意窩 Xuite日誌 https://bit.ly/3ARdHYD
------------------------------
裝飾藝術運動的影響
建築藝術風向
裝飾藝術(Art Deco),有時也被稱為Deco,是一種視覺藝術,建築和設計風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首次出現在法國。 裝飾藝術影響了建築,傢具,珠寶,時尚,汽車,電影院,火車的設計,海洋襯裡和日常物品,如收音機和吸塵器。 它取名為ArtsDécoratifs的簡稱,來自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展覽會(現代裝飾和工業藝術展覽)。 它結合了現代主義風格,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材料。 在其鼎盛時期,裝飾藝術代表了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奢侈,魅力,繁榮和信念。
描述性術語適用於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在歐洲和美國廣泛傳播的裝飾藝術風格。 源於國際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流行的風格。 ArtDécoratifsetIndustriels Modernes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該術語僅在20世紀60年代後期使用,當時人們對20世紀初的裝飾藝術產生了興趣,從那時起,"裝飾藝術"一詞就被應用於在兩次世界大戰期間製作的各種作品,甚至包括德國包豪斯的作品。 但是,裝飾藝術基本上屬於法國血統,因此,該術語應僅適用於法國作品和直接受法國影響的國家。
裝飾藝術風格是許多不同風格的範本,有時是矛盾的,並且是對現代的渴望。 從一開始,裝飾藝術就受到立體主義大膽幾何形式的影響; 野獸派和Ballets Russes的鮮豔色彩; 路易菲力浦和路易十六時代傢俱的最新工藝; 和中國和日本,印度,波斯,古埃及和瑪雅藝術的異國風情。 它採用稀有和昂貴的材料,如烏木和象牙,以及精湛的工藝。 克萊斯勒大廈和紐約其他摩天大樓建於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是裝飾藝術風格的紀念碑。
在20世紀30年代,在大蕭條時期,裝飾藝術風格變得更加柔和。 新材料到貨,包括鍍鉻,不鏽鋼和塑膠。 這款風格更時尚的款式名為Streamline Moderne,出現於20世紀30年代; 它具有彎曲的形狀和光滑,拋光的表面。 裝飾藝術是最早的真正的國際風格之一,但它的主導地位在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以及嚴格的功能性和樸素的現代主義風格和隨後的國際建築風格的崛起結束。
命名
Art Deco以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藝術國際藝術博覽會(Exposition Internationale desArtsDécoratifsetIndustriels Modernes)的名字命名為ArtsDécoratifs的簡稱,儘管在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裝飾藝術的多樣化風格已經出現在巴黎和布魯塞爾。
artsdécoratifs一詞於1858年首次在法國使用; 發表於法國國家圖書館法案。
1868年,Le Figaro報紙使用術語"藝術家"(objets d'artdécoratifs)來表示為劇院劇院創作的舞台場景。
1875年,傢具設計師,紡織品,珠寶和玻璃設計師以及其他工匠被法國政府正式賦予藝術家地位。 為此,Écoleroyalegratuite de dessin(皇家自由設計學院)成立於1766年,由國王路易十六創立,旨在培養藝術家和手工藝工藝品,並更名為國家裝飾藝術學院(l'École) nationalale desartsdécoratifs)。 它於1927年以現在的名字命名為ENSAD(Écolenationaleupupérieuredesartsdécoratifs)。
在1925年的博覽會期間,建築師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為他的雜誌L'Esprit Nouveau撰寫了一系列文章,題為"1925年世博會:藝術裝飾",並將其合併成一本書,"L'artdécoratifd'aujourd' ""(今日裝飾藝術)。 這本書是對博覽會上色彩繽紛和奢華物品過度的激烈攻擊; 並且認為傢俱等實用物品應該有任何裝飾; 他的結論是「現代裝飾沒有裝飾」。
Le Corbusier在文章和書中使用的簡寫標題「藝術裝飾」於1966年改編為第一個關於該主題的現代展覽的稱號,稱為LesAnnées25:Artdéco,Bauhaus,Stijl,Esprit nouveau,涵蓋了該品種20世紀20年代和30年代的主要風格。 術語Artdéco在1966年由Hillary Gelson在倫敦時報(倫敦,11月12日)發表的一篇報紙文章中使用,描述了展覽中的不同風格。
1968年,當歷史學家貝維斯·希利爾出版第一本關於風格的主要學術著作:20世紀30年代的裝飾藝術時,裝飾藝術成為廣泛應用的風格標籤。 希利爾指出,該術語已經被藝術品轉銷商使用,並引用了「泰晤士報」(1966年11月2日)和一篇名為「LesArtsDéco」的文章,在Elle雜誌(1967年11月)作為先前使用的例子。 1971年,希利爾在明尼阿波利斯藝術學院舉辦了一個展覽,他在他的書"藝術裝飾世界"中詳細介紹了這一展覽。
起源
裝飾藝術家協會(1901-1913)
裝飾藝術的出現與裝飾藝術家的地位提升密切相關,他們直到19世紀晚期才被視為工匠。 "藝術裝飾"一詞於1875年發明,賦予傢俱,紡織品和其他裝飾設計師官方地位。 Sociétédesartistesdécorateurs(裝飾藝術家協會),或SAD,成立於1901年,裝飾藝術家被賦予與畫家和雕塑家相同的作者權利。 義大利也有類似的運動。 1902年在都靈舉辦了第一屆完全致力於裝飾藝術的國際展覽,即Esposizione international d'Arte裝飾性現代藝術展。 在巴黎成立了幾本致力於裝飾藝術的新雜誌,包括Artsetdécoration和L'Artdécoratifmoderne。 裝飾藝術部分被引入Sociétedesartistesfrançais的年度沙龍,後來又進入了Salon d'automne。 法國民族主義也在裝飾藝術的復興中發揮了作用; 越來越多的德國傢俱出口越來越受到法國設計師的挑戰。 1911年,SAD提議在1912年舉辦一個重要的新國際裝飾藝術博覽會。 不允許使用舊式的複製品; 只有現代作品。 該展覽推遲到1914年,然後,由於戰爭,推遲到1925年,當它的名字命名為Déco的整個家族。
巴黎百貨商店和時裝設計師也在藝術裝飾的崛起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成立的公司包括行李箱製造商路易威登,銀器公司Christofle,玻璃設計師RenéLalique以及珠寶商Louis Cartier和Boucheron,他們都開始設計更現代風格的產品。 從1900年開始,百貨商店招募了裝飾藝術家在他們的設計工作室工作。 1912年Salon d'Automne的裝飾被委託給Printemps百貨公司。 同年,Printemps創建了自己的工作室,名為"Primavera"。 到1920年,Primavera雇傭了300多名藝術家。 風格從路易十四,路易十六的更新版本,特別是LouisSüe和Primavera工作室製作的Louis Philippe傢俱到Au Louvre百貨商店的更現代化的形式。 其他設計師,包括Émile-Jacques Ruhlmann和Paul Foliot拒絕使用大規模生產,並堅持要求每件都是手工製作。 早期的裝飾藝術風格採用奢華和異國情調的材料,如烏木,象牙和絲綢,非常明亮的色彩和風格的圖案,特別是各種顏色的花籃和花束,給人一種現代主義的外觀。
香榭麗舍大街劇院(1910-1913)
奧古斯特·佩雷(Auguste Perret)的香榭麗舍劇院(ThéâtredesChamps-Élysées,1910-1913)是巴黎第一座具有里程碑意義的裝飾藝術建築。 以前鋼筋混凝土僅用於工業和公寓建築,Perret於1903 – 04年在巴黎本傑明佛蘭克林街建造了第一座現代鋼筋混凝土公寓樓。 Henri Sauvage是另一位重要的未來裝飾藝術建築師,於1904年在Trétaigne街(1904年)建造了另一座建築。 從1908年到1910年,21歲的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在佩雷特辦公室擔任製圖員,學習混凝土施工技術。 Perret的建築有乾淨的矩形,幾何裝飾和直線,是裝飾藝術的未來商標。 劇院的裝飾也是革命性的; 門面裝飾著Antoine Bourdelle設計的裝飾藝術雕塑,Maurice Denis的圓頂,ÉdouardVuillard的畫作,以及裝飾藝術幕簾Ker-Xavier Roussel。 該劇院因Ballets Russes的許多首次演出而聞名。 20世紀20年代,Perret和Sauvage成為巴黎著名的裝飾藝術建築師。
Salon d'Automne(1912-1913)
在1910年至1914年間誕生時,裝飾藝術是一種色彩的爆炸,具有明亮和經常衝突的色調,經常在花卉設計中,呈現在傢具裝飾,地毯,螢幕,壁紙和織物中。 許多色彩繽紛的作品,包括Maurice Dufrene的椅子和桌子以及Paul Follot的明亮Gobelin地毯,都出現在1912年的藝術家沙龍藝術家。 1912年至1913年,設計師阿爾弗雷德·卡爾博斯基(Alfred Karbowsky)為藝術品收藏家雅克·杜塞特(Jacques Doucet)的狩獵小屋製作了一隻鸚鸚 <5> <2> <1>設計的花椅 傢俱設計師LouisSüe和AndréMare於1912年以AtelierFrançaise的名義首次亮相,將彩色面料與異國情調和昂貴的材料(包括烏木和象牙)相結合。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他們成為法國最著名的室內設計公司之一,為法國跨大西洋海洋劃線員的一流沙龍和小屋生產傢俱。
裝飾藝術的鮮豔色彩來自許多來源,包括Leon Bakst為Ballets Russes設計的異國情調,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在巴黎引起轟動。 有些顏色的靈感來自於Henri領導的早期野獸派運動。 馬蒂斯; 其他由Sonia Delaunay等畫家的Orphism; 其他被稱為Nabis的運動,以及象徵主義畫家Odilon Redon的作品,他設計了壁爐和其他裝飾物。 鮮豔的色彩是時裝設計師Paul Poiret的作品的一部分,他的作品影響了裝飾藝術時尚和室內設計。
立體主義的房子(1912年)
被稱為立體主義的藝術風格於1907年至1912年間在法國出現,影響了裝飾藝術的發展。 立陶宛人自己受保羅塞尚的影響,他們對將形式簡化為幾何要素感興趣:圓柱體,球體,圓錐體。
在1912年,部分藝術家展出的作品比畢卡索和布拉克的分析立體主義更容易被大眾所接受。 立體主義詞彙準備吸引時尚,傢俱和室內設計師。
在1912年AndréVera的著作中。 Le Nouveau風格出版於L'Artdécoratif期刊,他表達了對新藝術運動形式(不對稱,多彩和風景如畫)的拒絕,並呼籲使用simplicitévolontaire,symétrierenterseste,l'ordre et l'harmonie,這些主題最終將成為裝飾藝術中常見的; 雖然隨著時間的推移,Deco風格往往非常豐富多彩,而且簡單。
在1912年Salon d'automne的ArtDécoratif部分,展出了一座名為La Maison Cubiste的建築裝置。 立面由Raymond Duchamp-Villon設計。 房子的裝飾由LouisSüe和AndréMare公司製作,他於1912年成立了一家名為AtlelierFrançais的公司.La Maison Cubiste是一個帶傢俱的裝置,有立面,樓梯,鍛鐵欄杆,臥室,客廳 – 沙龍資產階級,Albert Gleizes,Jean Metzinger,Marie Laurencin,Marcel Duchamp,FernandLéger和Roger de La Fresnaye的畫作都懸掛在那裡。 沙龍的數千名觀眾通過了全尺寸模型。
由Duchamp-Villon設計的房子外立面並不像現代標準那樣激進; 門楣和山形牆具有棱柱形狀,但其他外觀類似於這個時期的普通房屋。 客房由Mare配有新路易十六和路易 – 菲力浦風格的椅子和沙發,更新了更多角度特徵,使下擺與立體主義畫作一致。 評論家Emile Sedeyn描述了Mare在ArtetDécoration雜誌中的作品:"他不會因為簡單而使自己難堪,因為無論他們在哪裡都可以繁殖花朵。 他所追求的效果顯然是風景如畫和歡樂。 他實現了它。 立體主義元素由繪畫提供。 雖然它的馴服性很強,但一些評論家認為裝置極其激進,這有助於它的成功。 這個建築裝置隨後在1913年的軍械庫展,紐約,芝加哥和波士頓展出。 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展覽,"立體派"這個詞開始應用於任何現代的東西,從女性的理髮到服裝再到戲劇表演。
立面主義風格在裝飾藝術中延續,即使Deco在許多其他方向上分支。 1927年,立體主義者Joseph Csaky,Jacques Lipchitz,Louis Marcoussis,Henri Laurens,雕塑家古斯塔夫·米克洛斯等人合作裝飾了由建築師保羅·魯奧設計的工作室,位於塞納河畔訥伊的聖詹姆斯街。 由法國時裝設計師雅克·杜塞特(Jacques Doucet)所有,他也是亨利·馬蒂斯(Henri Matisse)和立體派繪畫(包括他直接從畢卡索工作室購買的Les Demoiselles d'Avignon)的後印象派藝術收藏家。 Laurens設計了噴泉,Csaky設計了Doucet的樓梯,Lipchitz製作了壁爐架,Marcoussis製作了立體主義地毯。
除了立體主義藝術家之外,Doucet帶來了其他裝飾室內設計師幫助裝飾房子,包括負責組織裝飾的Pierre Legrain,以及Paul Iribe,Marcel Coard,AndréGroult,Eileen Gray和Rose Adler提供傢俱。 裝飾包括由非洲藝術啟發的大型烏骨製成的傢俱,以及摩洛哥皮革,鱷魚皮和蛇皮的傢俱,以及取自非洲設計的圖案。
影響
裝飾藝術不是一種單一的風格,而是一系列不同的,有時相互矛盾的風格。 在建築方面,裝飾藝術是新藝術運動的繼承者和反應,這種風格在1895年至1900年間在歐洲蓬勃發展,並逐漸取代了歐洲和美國建築中佔主導地位的美術和新古典主義。 1905年,EugèneGrasset撰寫並出版了MéthodedeComposition Ornementale,ÉlémentsRectilignes,他在其中系統地探索了幾何元素,形式,圖案及其變化的裝飾(裝飾)方面,與波浪起伏的藝術相反(並且作為背離) Hector Guimard的Nouveau風格,幾年前在巴黎如此受歡迎。 Grasset強調了三角形和正方形等各種簡單幾何形狀是所有構圖排列的基礎。 Auguste Perret和Henri Sauvage的鋼筋混凝土建築,尤其是香榭麗舍劇院,提供了一種全新的建築和裝飾形式。
在裝飾中,Art Deco借用和使用了許多不同的風格。 其中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前現代藝術,可在盧浮宮博物館,Muséedel『Homme博物館和非洲國家藝術博物館觀看。 由於龐貝城,特洛伊和18世紀法老圖坦卡蒙墓的挖掘,人們對考古學也很感興趣。 藝術家和設計師將來自古埃及,美索不達米亞,希臘,羅馬,亞洲,中美洲和大洋洲的圖案與機器時代元素融為一體。
借用的其他風格包括俄羅斯建構主義和義大利未來主義,以及Orphism,功能主義和現代主義。 裝飾藝術還使用了野獸派的衝突色彩和設計,特別是在Henri Matisse和AndréDerain的作品中,靈感來自裝飾藝術紡織品,壁紙和彩繪陶瓷的設計。 它從當時的高級時尚詞彙中汲取靈感,其中包括幾何圖案,V形,曲折和花卉風格的花束。 它受到埃及學的發現以及對東方和非洲藝術的興趣日益增長的影響。 從1925年起,它常常受到對飛機,汽車和遠洋輪胎等新機器的熱情的啟發,到1930年,這種影響產生了流線型現代風格。
奢華與現代的風格
裝飾藝術與奢華和現代相關; 它結合了非常昂貴的材料和精湛的工藝,融入了現代主義的形式。 裝飾藝術沒什麼便宜的:傢俱包括象牙色和銀色鑲嵌,以及裝飾藝術品的珠寶與鉑金,玉石和其他珍貴材料相結合。 這種風格被用來裝飾一流的海洋沙龍,豪華列車和摩天大樓沙龍。 它被世界各地用來裝飾20世紀20年代末和30年代的偉大電影宮殿。 後來,經歷了大蕭條之後,風格發生了變化,變得更加清醒。
藝術裝飾奢華風格的一個很好的例子是時裝設計師Jeanne Lanvin的閨房,由Armand-Albert Rateau(1882-1938)於1922年至1925年間設計。 它位於巴黎16 rue Barbet de Jouy的房子里,於1965年拆除。 該房間在巴黎的裝飾藝術博物館重建。 牆壁上覆蓋著模壓的羊毛,下面是灰泥雕刻的淺浮雕。 壁龕上裝飾著大理石柱,底座和雕刻木板底座。 地板是白色和黑色大理石,在櫥櫃中裝飾物體是以藍色絲綢為背景展示的。 她的浴室有一個浴缸和盥洗台,由赭石大理石製成,牆上有雕刻的灰泥和青銅配件。
到1928年,風格變得更加舒適,配有深色皮革俱樂部椅子。 巴黎公司Alavoine於1928年至1930年為一位美國商人設計的這項研究,現在位於布魯克林博物館,具有獨特的美國特色。 由於它是在禁酒期間建造的,因此禁止提供酒精,它包括隱藏在面板後面的秘密酒吧。
到了20世紀30年代,風格已經有所簡化,但它仍然是奢侈的。 1932年,裝飾師Paul Ruoud為Suzanne Talbot製作了玻璃沙龍。 它有一個蛇形扶手椅和兩個Eileen Gray的管狀扶手椅,一個鋪有銀色玻璃板的地板,一塊銀色和黑色漆面的抽象圖案,以及各種各樣的動物皮。
國際現代裝飾工藝展(1925年)
1925年4月至10月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與工業藝術展覽會,標誌著風格的頂峰,並以此命名。 該展覽由法國政府正式贊助,並在巴黎佔地55英畝,從右岸的大皇宮(Grand Palais)開往左岸的榮軍院(Les Invalides),沿著塞納河(Seine)岸邊。 大皇宮是該市最大的大廳,充滿了來自參與國家的裝飾藝術展品。 來自20個不同國家的15,000家參展商,包括英國,義大利,西班牙,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比利時,日本和新蘇聯,儘管德國沒有受到因戰後緊張局勢和美國的邀請,誤解了其目的。 該展覽拒絕參加。 在為期七個月的運行期間,有一千六百萬人訪問了它。 展覽規則要求所有作品都是現代的; 沒有歷史風格。 該展覽的主要目的是促進法國奢侈傢俱,瓷器,玻璃,金屬加工,紡織品和其他裝飾產品的製造商。 為了進一步推廣產品,所有巴黎主要的百貨商店和主要設計師都有自己的展館。 博覽會的第二個目的是推廣非洲和亞洲法國殖民地的產品,包括象牙和異國情調的木材。
HôtelduRiche Collectionneur酒店是博覽會上的熱門景點。 它展示了Emile-Jacques Ruhlmann的新傢具設計,以及裝飾藝術面料,地毯和Jean Dupas的繪畫。 室內設計遵循相同的對稱原則和幾何形狀,使其與新藝術風格區別開來,鮮豔的色彩,精湛的工藝稀有和昂貴的材料使其與現代主義風格的嚴格功能區別開來。 雖然大多數展館都裝飾華麗,並裝滿了手工製作的豪華傢俱,蘇聯和Pavilion du Nouveau Esprit的兩個展館,由勒柯布西耶(Le Corbusier)經營的名稱雜誌建造,以樸素的風格建造。 白色的牆壁,沒有裝飾; 他們是最早的現代主義建築之一。
摩天大樓
美國摩天大樓標誌著裝飾藝術風格的頂峰; 它們成為世界上最高,最知名的現代建築。 它們的設計旨在通過它們的高度,形狀,顏色以及夜晚的戲劇性照明來展示建造者的聲望。 紐約第一座摩天大樓,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伍爾沃斯大廈於1913年竣工,美國電話電報大樓(1924年)擁有離子和多立柱以及帶有楣的經典多立克柱式。 Raymond Hood的美國散熱器建築(1924年)將哥特式和裝飾性的現代元素融入建築設計中。 選擇建築物正面(象徵煤炭)的黑磚,以給出堅固的想法,並給建築物一個堅實的品質。 立面的其他部分用金磚(象徵著火)覆蓋,入口處用大理石和黑色鏡子裝飾。 另一個早期的裝飾藝術摩天大樓是底特律的衛報大樓,於1929年開業。 由現代主義者Wirt C. Rowland設計,該建築是第一個採用不鏽鋼作為裝飾元素的建築,並廣泛使用彩色設計代替傳統裝飾品。
紐約的天際線由曼徹斯特的克萊斯勒大廈(1930年完工)徹底改變,由William Van Alen設計。 這是克萊斯勒汽車的一個巨大的七十七層高的廣告。 頂部是由不鏽鋼尖頂加冕,並由裝飾"gargoyles"裝飾,採用不鏽鋼散熱器蓋裝飾的形式。 塔樓的基座,街道上方三十三層,裝飾著色彩繽紛的裝飾藝術風格的裝飾,大堂裝飾有藝術裝飾符號和表達現代感的圖像。
克萊斯勒大廈之後是威廉· F·蘭姆(1931年)的帝國大廈和洛克菲勒中心的RCA大樓(現在的康卡斯特大樓),由雷蒙德·胡德(1933年)完全改變了紐約的天際線。 建築物的頂部裝飾有裝飾藝術的冠和用不鏽鋼覆蓋的尖頂,在克萊斯勒建築的情況下,以散熱器裝飾為模型的裝飾藝術怪獸,而入口和大廳裝飾著裝飾藝術雕塑,陶瓷和設計。 類似的建築雖然不是很高,很快就出現在芝加哥和其他美國大城市。 帝國大廈很快就超越了克萊斯勒大廈,裝飾風格略遜一籌。 洛克菲勒中心增加了一個新的設計元素:幾個高大的建築圍繞著一個開放的廣場,中間有一個噴泉。
晚裝飾藝術
1925年,兩個不同的競爭學校在裝飾藝術中共存:傳統主義者,他們創立了裝飾藝術家協會; 包括傢具設計師Emile-Jacques Ruhlmann,Jean Dunard,雕塑家Antoine Bourdelle和設計師Paul Poiret; 他們將現代形式與傳統工藝和昂貴的材料相結合。 另一方面是現代主義者,他們越來越拒絕過去,並希望基於新技術的進步,簡單,缺乏裝飾,廉價材料和大規模生產的風格。 現代主義者於1929年創立了自己的組織,即法國現代藝術家聯盟。 其成員包括建築師Pierre Chareau,Francis Jourdain,Robert Mallet-Stevens,Corbusier,以及蘇聯的Konstantin Melnikov; 愛爾蘭設計師Eileen Gray和法國設計師Sonia Delaunay,珠寶商Jean Fouquet和Jean Puiforcat。 他們猛烈地攻擊傳統的裝飾藝術風格,他們說這種風格只為富人創造,並且堅持要求每個人都能使用結構合理的建築,這種形式應該遵循功能。 物體或建築物的美麗在於它是否完全適合履行其功能。 現代工業方法意味著傢俱和建築物可以大規模生產,而不是手工製造。
裝飾藝術室內設計師Paul Follot以這種方式為裝飾藝術辯護:"我們知道男人永遠不會滿足於必不可少的東西,而且總是需要多餘的東西...... 如果不是,我們就必須擺脫音樂,鮮花和香水..! " 然而,勒·柯布西耶是現代主義建築的傑出宣傳者; 他說,房子只是"一種生活的機器",並不知疲倦地宣傳裝飾藝術是過去,現代主義是未來的想法。 勒柯布西耶的想法逐漸被建築學院所採用,而裝飾藝術的美學被拋棄了。 同樣的藝術裝飾在開始時流行,它的工藝,豐富的材料和裝飾,導致其下降。 大蕭條於1929年在美國開始,不久後到達歐洲,大大減少了可以支付傢俱和藝術品的富裕客戶的數量。 在經濟大蕭條時期,很少有公司準備建造新的摩天大樓。 甚至Ruhlmann公司也採用了系列傢俱,而不是單獨的手工製品。 新式巴黎建造的最後建築物是Auguste Perret(現為法國經濟,社會和環境委員會)的公共工程博物館和Louis-Hippolyte Boileau,Jacques Carlu和LéonAzéma以及Palais的Palais de Chaillot 1937年巴黎國際博覽會的東京; 他們眺望著由阿爾伯特·斯佩爾(Albert Speer)設計的納粹德國的宏偉展館,該展館面對著斯大林蘇聯同樣宏偉的社會主義現實主義館。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佔主導地位的建築風格成為Le Corbusier和Mies Van der Rohe開創的國際風格。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在邁阿密海灘建造了一些裝飾藝術風格的酒店,但在其他地方,風格基本上消失了,除了工業設計,它繼續用於汽車造型和自動點唱機等產品。 在20世紀60年代,它經歷了適度的學術復興,部分歸功於Bevis Hillier等建築史學家的著作。 在20世紀70年代,在美國和歐洲努力保留裝飾藝術建築的最佳範例,並且許多建築物被修復和重新利用。 後現代建築最初出現於20世紀80年代,如裝飾藝術,通常包括純粹的裝飾性特徵。 Deco繼續激勵設計師,並經常用於當代時尚,珠寶和化妝品。
裝飾藝術運動的影響 – HiSoUR 文化 藝術 歷史 人文 https://bit.ly/2UAgW6b


210547960_308798270982476_370652079357567479_n

裝飾藝術(Art Deco),有時也被稱為Deco,是一種視覺藝術,建築和設計風格,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前首次出現在法國。 裝飾藝術影響了建築,傢具,珠寶,時尚,汽車,電影院,火車的設計,海洋襯裡和日常物品,如收音機和吸塵器。 它取名為ArtsDécoratifs的簡稱,來自於1925年在巴黎舉辦的國際現代裝飾藝術展覽會(現代裝飾和工業藝術展覽)。 它結合了現代主義風格,精湛的工藝和豐富的材料。 在其鼎盛時期,裝飾藝術代表了對社會和技術進步的奢侈,魅力,繁榮和信念。

吳秋微醫師的壽生醫院
這是1936年攝於台南的吳秋微與高秀圓銀婚(25年)照,由黃彥傑所收藏及考證,本書使用了這張相片,作為說明日本時代台灣人的「脫亞入歐」,感謝他的提供。客廳裡兩人所坐的沙發是Art déco式樣,該式樣可追溯於法國人Francis Jourdain於1911年幾何造型作品,後以法國及比利時為搖籃,於一戰結束後正式出現,不久成為第一個取得全球影響的裝飾風格;1930年代的台灣即有著濃濃的Art déco味道。相片中還出現了:Medicis型水晶花瓶、Raphaël(拉斐爾)Sistine Madonna(西斯廷聖母)局部複製畫、洋娃娃、窗簾、鋼琴、鋼琴的蕾絲布、西方地毯……,這些說明了該年代本土舒適階級生活美學的徹底西化,也說明了主人對於品味的重視。我們十分著迷於這張相片,並且相信:台灣要是有一日成立裝飾藝術博物館,這個場景絕對值得復刻出來。臺灣古寫真上色x今昔時光機交流團 : Facebook https://bit.ly/2UwqDm9


如果裝飾真的是一種罪惡,一百年前人們已經罪大惡極,一百年後人們仍然罪生夢死… - 知乎

2021-07-10_2029452021-07-10_202940v2-9812d84a543df8df2f4e1e57e6f1c265_720w2021-07-10_2028512021-07-10_2028402021-07-10_2028142021-07-10_2027502021-07-10_2027372021-07-10_202638v2-8ce7625748b5bdcf614cf1a1982168da_720w2021-07-10_202509

如果裝飾真的是一種罪惡,一百年前人們已經罪大惡極,一百年後人們仍然罪生夢死… - 知乎

如果裝飾真的是一種罪惡,一百年前人們已經罪大惡極,一百年後人們仍然罪生夢死... - 知乎 https://bit.ly/3hYZ2C4
寫一篇簡明的現代建築設計史是吃力不討好的事。 吃力是因為凡認真總結歷史,總要吭哧吭哧查資料找照片,費時費力。 不討好是因為,看我們公號的朋友沒幾個人真對有關設計的歷史脈絡有興趣,他(她)們關心的是如何迅速在每一次推送中找到一星半點兒對自己有幫助的創意或者可直接複製的場景。
但我們依然堅持做是因為,如果你能真的讀進去,會對提升自己對審美,對風格的理解,有很大
説明。 所謂凡是過往,皆為序章。 你現在喜歡的任何傢俱燈具紡織品,喜歡的北歐日式美式地中海風格,沒有一個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都是一步一步可追溯地走到今天的。 上一篇,我們介紹了古典家居風格之後的工藝美術運動和新藝術運動(戳 這裡 看),這一篇,我們要繼續去介紹ART DECO,還有最終成為了現代建築和設計主流的現代主義風格。
說現代風格比較籠統,因為裝飾幾乎可以說是人類的天性,我們還會稍微說一下以現代設計風格為底色,但分別結合了古典歷史和傳統的MCM和現代義大利法國設計。
新藝術風格
ART DECO風格
ART DECO
在1920年代,新藝術運動又衍生出ART DECO,主要火在美國。 至於為什麼火在美國,可能是因為美國已經成為當時的世界工廠,文化影響力日趨增強有關。 實際上,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後,主要的建築和設計思潮,雖然肇始都在歐洲,但流行和發揚光大,都在美國了,比如MCM風格。
ART DECO完全可以認作是新藝術運動的
延續。 實際上,普通人不太容易分清兩者之間的區別。 這兩種風格,都是對歐洲古典傳統的繼承,當然是簡化之後的繼承。
新藝術運動(Art Nouveau)主要是從植物中提取造型素材,大量採用自由的連續彎繞的曲線和曲面,形成富於動感的自然優美
氣質。 而 ART DECO,則是在此基礎上,加入了更多簡潔的直線和弧線,色彩鮮明大膽,形式對稱簡潔,更為摩登而富有力量。 或者說,Art Deco的設計更適宜於工業化生產,也更能夠反應工業時代的氣質。
我們來對比看看
:▼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鐵藝門,不對稱,自然曲線;右邊是Art Deco鐵藝門,對稱,直線和少量簡潔弧線,幾何形態。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建築裝飾,自然元素,藤蔓花枝多見;右邊是Art Deco建築裝飾,幾何弧線規律排列,工業感明顯。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的沙發椅,木質,有機自然的曲線,不對稱設計,較為浪漫主義;右邊是Art Deco的沙發椅,不鏽鋼與布藝材質,規則弧線,對稱設計,現代范兒。
上圖左邊是Art Nouveau檯燈,自然花卉元素,線條不規則顏色柔和;右邊是Art Deco的檯燈,直線條,明快大膽洗練。
這種變化,很明顯地反映出藝術創作的探索,與工業化生產之間,日漸加強的呼應和日臻成熟的互動。 而這種探索的成功,之所以出現在美國,也是反映出那個時代工業發展的迅猛,和社會經濟的長期和平繁榮。
讀者有心不難發現,Art Deco的巔峰時期,同時也是西方歷史上前所未有的「黃金時代
」。。 如果你對20年代的黃金時代沒啥概念,很容易的一個方法是看看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或者看看1920年代的巴黎(伍迪艾倫的《午夜巴黎》)和柏林(這兩年新出的德劇,湯姆提克威的《巴比倫柏林》)。
美國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
技術的革新,工業化的生產,帶來了持續的經濟增長,這是一個消費欲空前旺盛的時代,也是一個四處旅行的時代,更是一個追求摩登生活品質的時代。 這一切與中國近二十多年的狀況何其相似呢? 也就難怪有那麼多人會開始關注和喜愛Art Deco。
我個人認為這是一次偉大而有趣的探索。 但是很遺憾,這個方向上的探索,沒能成為後來的主流。 因為兩次世界大戰前後,建築和設計的發展軌跡,拐入了一個極簡而高效,適合迅速進行戰後重建的通道:是現代主義 「方盒子」。
現代極
簡風格 先給大家看一段我們曾經幾次引用的話,這是一段激動人心的現代極簡風格宣言,來自安·蘭德的小說《源泉》: "霍華德,為什麼我那麼喜歡你為我修建的這幢房子?

"就像一個人一樣,一幢房子也有整體感。" 洛克說,"二者都很罕見。 ”
"那麼整體感從何而來呢?"
"唔,你看著它。 它的每一部分都是因為房子本身的需要而存在的,而絕不是因為任何別的原因。 ....... 但是,你也見過那樣的建築,它們採用了廊柱,可是無物可以支撐;採用上楣,可是毫無用處。 它們有壁柱、有線腳、也有虛假的拱廊和窗戶。 ....... 你明白它們之間的不同了嗎? 你的房子是根據它自身的需要而修建的,而別的房子的修建是出於嘩眾取寵的需要。 你的房子的必要性在於房子本身,而別人的房子的必要性在於觀眾。 ”
曾幾何時,我也曾被這樣的宣言激動得心潮澎湃,認為一切的裝飾都是出於嘩眾取寵的需要,是罪惡的。 但如果認真地把一切的脈絡理一理,除了看建築設計的外形(我們寫過極簡風格,外觀比較容易總結,戳 這裡 看),你更要知道這種思潮或者風格的背後原因。
現代極簡風格的出現,更主要的原因還是我們前邊說到過的,材料和工藝的變化,並且要結合當時的歷史進程。
現代主義極簡像是一個極端——竭盡所能簡化設計,服從工業化效率至上原則,怎麼樣最簡便最快,咱就怎麼
來。
極簡主義的興起,和工業化導致的農民進城,還有兩次世界大戰密切
相關。 大量農民進城沒有住處,大量飽經戰火的歐洲城市來不及重建,無數難民無家可歸,在短期內快速建造大量符合基本生活需求的實用建築,成了當時最響亮的呼聲——一切不必要的裝飾,無論是出於人道主義還是社會良心,都必須為此讓路。
柯布西耶經典作品薩伏伊別墅。 這個建築反映了柯布提出的建築五要素:底部獨立支柱、屋頂花園、橫向長窗、自由空間、自由立面。 從外觀看,現代極簡建築,都使用直線,不用裝飾,空間不設阻隔
如果說柯布西耶還是個工業化時代的藝術家,來自德國的現代主義建築設計大師的作品,則完全是建築機器。 這是20世紀20年代格羅皮烏斯設計的包豪斯學校宿舍,你可以看看,是不是這個圖紙,100年之後,還在現代的中國大行其道
當時激進如柯布西耶者,甚至提出要將整個巴黎舊城夷為平地,統統改為"方盒子",為天下蒼生立命。 同時在技術層面,工業發展和技術革新,使得很多建築材料,比如混凝土和玻璃,能夠以較低的成本批量生產。
20世紀初,巴黎建築師 Auguste Perret 和 Henri Sauvage首次在建造公寓時使用預製混凝土,改變了對石材和磚材的
依賴。 強調功能、理性、簡約的現代主義建築,便是這樣發展起來的。
但非常遺憾,到了和平年代,現代主義卻漸漸失去其初心,失去最初宣導"極簡"的那種誠懇,越過高點,走向反面。 至此,"沒有裝飾",已經成了現代建築在商業市場上最叫好叫座且行之有效的"裝飾"和"LOGO"。 極端如宜家(IKEA)者,甚至可以全球標準化生產,將效率推向極致。
典型的方盒子,現代建築的乏味無趣,一直都是它的主要槽點
這樣功能至上,全盤接受現代工業化的做法,被證明是非常成功的。
藝術設計在彼時,是完全服從於效率至上的工業化生產
的。 怎樣能最大程度地便於迅速生產建設,就怎樣設計。 問題是,我們並不是每時每刻都在農民大量進城或戰後重建的狀態當中,當設計與裝飾無盡地讓渡自己的位置的時候,我們是否也讓渡了過多的趣味性、多樣性和可能性呢? 就像一個洪流中漂流的橡皮筏,失去了自己呢?
MCM和現代義大利法國設計前邊談的各種風格和名詞,細說起來,差不多都是一百年前的事了。
凡事矯枉必須過正,所以一種風格剛出現時候走極端,並不少見,甚至是一種常態。 但之後,各方都接受了新事物之後,也會把舊事物的優點再撿起來,融合發展,讓你不會很容易定義、站隊。
從二戰以後,世界上建築設計的主流,無疑是現代極簡
風格。 但以新藝術運動為代表的古典風格,並未退出歷史舞臺,而是一直在人們的視野中佔據著一席之地。 究其根源,前邊說過,有人喜歡極簡,就一定有人喜歡裝飾。 古典風格的本質是裝飾,只要人類存在,只要人類稍稍有錢有閑起來,就一定會琢磨著,裝飾自己的生活,從外形的多樣到材料的多樣,都會有。
MCM風格是20世紀中葉,從北歐肇始,最後在美國大火起來的
風格。 你很難界定這是一種現代極簡風格,還是歐式古典風格,只能說,MCM融合了兩種風格。 外形是簡約的,但並不是現代風格那種犀利直線的酷。 材料上,MCM風格還是木材的,而且主要是實木複合材料+銅金屬件,還是盡量採用了傳統材料。
因為伽羅生活過去兩年來,一直在推出經典的丹麥MCM風格傢俱,都是幾十年前原汁原味的設計。 從現在國內罕見的抽拉桌,到六斗櫥梳妝檯電視櫃,相信我們的使用者對MCM風格已經很熟悉,我們這裡就不再贅言。
MCM之外,二戰之後更厲害的,其實還是來自義大利和法國的
設計。 這種設計,現代極簡的意味更少些,而是更多體現了對歐洲古典風格、新藝術運動的繼承。 在外形設計上,體現了優雅的古典風格,而材料上,一定會體現最新材料,最新工藝。 如果你了解義大利和法國的奢侈品設計,包包、服裝,都在體現這種設計理念。 簡單地說,這些風格,可以歸入另一個詞彙,輕奢范兒(我們早就寫過輕奢范兒的稿子,戳這裡看)。 這裡隨便列舉幾個義大利和法國優秀的傢具設計師,一起膜拜下:▼
義大利的Franco Albini:
義大利的Piero Fornasetti:
義大利的Gae Aulenti(我們有專門介紹這個女設計師的稿子,戳這裡看):
法國的Philippe Starck:
寫了這麼多,該收尾了。 從19世紀中晚期開始,簡單的梳理到最近的時代。 總結一下,其實任何的建築設計風格,首先反映的是時代,反映的是時代需要或者說是時代精神,這個,古典風格也好,現代極簡風格也好,莫不如此;其次,建築設計風格,一定會採用當時最先進的材料和工藝,材料和工藝也會反過來強烈的影響那個時代的建築設計風格;最後,建築設計風格,也一定會植根於所在國家和文化,會體現某種文化某些特質的特徵。
從中國來說,因為是後進國家,沒有能夠一直跟進歐洲美國最新的建築設計思
潮。 1949年之前還好,比如上海,確實是一直跟隨者歐洲,沒有落後很多。 張愛玲長居的南京西路旁的常德公寓,就是ART DECO風格,說明那個時代的上海,確實時髦。 但49年之,中國的建築設計有一些混亂,建國後幾十年內學習蘇聯,一些蘇式的古典風格有之,一些赫魯曉夫風格的住宅(這是典型的極簡現代風)也有之。 90年代之後,隨著房地產的興起,又開始百花齊放,什麼風格都亂七八糟的一窩蜂搬來了,毫無章法。
上海 常德公寓
至於你的選擇是什麼,本質上還是關乎你的品味。 哪種風格,都有其時代背景和存在必要,你要做的,我們希望是,自己思考,不一定要拘泥於某種風格,而要看你真實的需要。 最好的風格,其實是最適合你的風格。
如果裝飾真的是一種罪惡,一百年前人們已經罪大惡極,一百年後人們仍然罪生夢死... - 知乎 https://bit.ly/3hYZ2C4


新藝術運動( 1880~ 1910) - 非池中藝術網

新藝術運動( 1880~ 1910) Art Nouveau
新藝術運動( 1880~ 1910) - 非池中藝術網 https://bit.ly/3k0eeBL
《春》,Alphonse Maria Mucha。
英國、莫里斯、工藝美術
【代表藝術家】
安東尼‧高第(Antoni Gaudi,1852-1926): 《四季》《米拉之家》
阿爾馮斯‧慕夏(Alphonse Maria Mucha,1860-1939):《聖女貞德》
愛彌兒‧賈利(Emile Galle,1846-1904)
【起源】
「新藝術」( Art Nouveau ) 是一個法文名詞,十九世紀末在歐洲有大約五、六個國家是用這個名稱來發動這場運動的,新藝術運動開展的地點在十九世紀末期的英國,之後迅速傳播到歐洲各國,法國、比利時、德國和奧地利都受到這股風潮的襲擊。在各地的名稱也不同,德國則稱這場運動為「青年風格」( Jugendstil ),在奧地利維也納被稱為「分離派」( Secession ),在斯堪的納維亞各國,則稱之為「工藝美術運動」。雖然名稱各異,但整個動的內容和形式則是相近的。
最早提出新藝術的美學主張的人為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毛里斯原本在牛津大學研究神學,在當時結識了兩位拉斐爾前派的藝術家柏恩・瓊斯,以及羅塞蒂(Dante Gabriel Rossetti,1828~1882),受到拉斐爾前派繪畫理念的影響,無論是對線條熟練的運用,或是在形式上脫離寫實風格轉向裝飾的美感。
在手工藝的領域中,瓊斯帶領毛里斯去領略哥德式藝術的價值,並且也深受羅斯金的社會改革思潮的影響。 而後,毛里斯和建築師朋友成立一家手工藝品公司,生產的壁紙、傢俱、彩色玻璃窗或是各種室內的裝飾材料都與當時的工藝品所追求的逼真模仿不同,莫里斯認為太過寫實的圖像會掩蓋工藝本身應具有的裝飾趣味。於是莫里斯捨棄寫實圖像,採用植物、花等裝飾紋樣,著重純淨的色彩與平面具造型感的圖形,使產品具有濃厚的裝飾趣味。
「手工匠人創造的一切,都使人得到美好的享受,工匠即藝術家,藝術家即工匠,手工技藝是最高的藝術。」莫里斯這樣說道,工藝的地位因毛里斯的理論與實踐,因而能提升至藝術的層次。並且推動英國工藝美術運動的發展,使得抽象的圖案逐漸在工業中受重視。越來越多人因為莫里斯的關係,而投身到工藝美術這塊領域中。
【風格】
新藝術的風格中最重要的特性就是充滿有活力、波浪形和流動的線條。像是使傳統的裝飾充滿了活力,表現形式也像是從植物生長出來。為一種藝術運動,它與拉斐爾前派和象徵主義的畫家具有某些密切的關係,但新藝術運動具有一個自己的特殊形象,而且不像保守的拉斐爾前派,新藝術運動沒有躲避使用新材料、使用機器製造外觀和抽象的純設計服務。
新藝術運動在建築風格和室內設計方面,避開維多利亞時代折衷的歷史主義。透過新藝術運動設計師的挑選和「現代化」某些洛可可風格中萃取的元素(例如火焰和貝殼的紋理),代替從歷史衍生和維多利亞風格的根本結構或寫實自然主義的裝飾。
新藝術運動主張運用高度程式化的自然元素,使用其作為創作靈感和擴充「自然」元素的資源,例如:海藻、草、昆蟲。相應地,其開始廣泛使用有機形式、曲線,特別是花卉或植物等。日本木刻畫以其曲線、圖案外觀、強烈對比的空間和平坦的畫面,同樣啟發了新藝術運動。自此以後,從在來自世界各地的藝術家作品中,都能發現其中某些線條和曲線圖案成為繪畫中的慣用手段。
【後續】
新藝術運動發展的最高峰是1900年在巴黎舉行的世界博覽會,現代風格在各方面都獲得了成功。在此後十年,新風格因為在最普通的大批量產品中迅速地普及,導致新藝術運動在大約1907年以後就開始被忽視
新藝術運動( 1880~ 1910) - 非池中藝術網 https://bit.ly/3k0eeBL

新藝術運動( 1880~ 1910) - 非池中藝術網


朋友,你聽說過Art Deco風嗎? - 每日頭條

n6n0002n196s354470sn640002pr73r468ns63n670002o1s03r5391o1n630002o8sso6o5283nn650002n5n7r63sronqn640002pr7195n71p7nn660002n2qr6o181n5nn630002o8sorq3qs1p4n670002o1rq433r19q5n660002n2q8s84qs372

朋友,你聽說過Art Deco風嗎? - 每日頭條

朋友,你聽說過Art Deco風嗎?
朋友,你聽說過Art Deco風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ALZYSV
在紐約,每年都會有一個Jazz Age Lawn Party,他們一身vintage打扮,一起唱歌、跳舞、野餐……好像回到了上世紀20、30年代。
是不是覺得和《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場景很像,它們都是同一個年代的嘛!
本期指南我們就和大家介紹這種來自於上世紀20年代的風格:Art Deco(裝飾藝術),內容比較多,先上個電梯預覽給大家:
什麼是Art Deco?
從造型、色彩、材料三個方面掌握它。
在自己家運用時,注意把握好這8點:牆面、地面、布藝、燈具、藝術品、家具、更多細節。
「轉發到朋友圈,告訴朋友們你愛的編號」
為了你的方便,我為每張圖增加了編號
「我喜歡第14張!」「你看第3張可行麼?」
對,就這樣,是不是更方便咯!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是在20世紀20到30年代在法國、美國、英國等國家展開的一次風格非常特殊的設計運動。
具時代意義的紐約克萊斯勒大廈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幾乎與歐洲的現代主義運動同時發生,所以裝飾藝術運動無論是材料的使用上還是設計的形式上都受到了現代主義的影響。
但它們又有著本質的區別,裝飾藝術運動為社會上層,少數的資產階級權貴服務,這與強調設計民主化、為大眾服務、帶有精英主義、理想主義、烏托邦式的現代主義立場大相逕庭。
1920s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是一種重裝飾的藝術風格,同時影響了建築設計的風格,它的名字來源於1925年在巴黎舉行的「現代工業和裝飾藝術博覽會」。
把「裝飾藝術」單純看成一種統一的設計風格是不恰當的,它是一種蕪雜的風格,其淵源來自多個時期、文化與國度。
「裝飾藝術」包括的範圍相當廣泛,從20年代的色彩鮮艷的爵士圖案,到30年代的流線型設計式樣,從簡單的英國化妝品包裝到美國紐約洛克菲勒中心大廈的建築,都屬於這場運動。它們之間雖有共性,但是個性更加強烈。
⚡️ 造 型 ⚡️
自19世紀中期的「工藝美術」運動以來,大部分的設計探索都是從有機的自然形態中尋找靈感,「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與大工業生產聯繫比較緊密,於是具有強烈時代特徵的簡單幾何外形自然就成為了這個年代設計師們熱衷研究的中心。
上面說過,「裝飾藝術」運動不單一,它被各式各樣的資源影響著,像這些幾何動機就是源自於古埃及、中美洲和南美洲的古代印第安人文化,常用的幾個圖案有:陽光放射型、閃電型、曲折型、重疊箭頭型、星星閃爍型、埃及金字塔型等等。
💛 色 彩 💛
「裝飾藝術」具有鮮明強烈的色彩特徵,有自己特性,特別重視使用強烈的原色和金屬色系。像鮮紅、鮮黃、鮮藍、桔紅、金、銀、銅等。
🔧 材 料 🔧
「裝飾藝術」運動(Art Deco)採用新的材料,新的技術,創造新的形勢。多用金屬、玻璃等。創建了一種新的室內設計與家具設計的美學價值。
現在讓我們結合上面說的三點往下看,看看具體運用到牆頂地、家具、軟裝等等的時候,該怎麼挑選搭配。
另外,《了不起的蓋茨比》中的美術、服裝設計,完美再現了20世紀20年代的紐約,對Art Deco感興趣的不妨再看一遍。
牆面
我們現在做的時候,牆面可以保留古典傳統的造型線條,然後做得更簡潔利落一些,摒除浮華保有氣質。
地面
就像上面說的,「裝飾藝術」(Art Deco)多用幾何元素,地面也常用幾何拼花地板、幾何圖案的地磚以及幾何圖案的地毯。
還記得我們之前寫的那篇從傳統歐式得來靈感的地板指南麼?這裡也可以借鑑的。不記得的戳這裡複習
家具
家具設計是「裝飾藝術」(Art Deco)風格最集中體現的地方,但它因為受到兩種不同因素的影響,所以產生出兩種截然不同的設計風格。
一種受到俄國芭蕾舞團的舞台設計和服裝設計,是比較注重東方的、怪異的形式;另外一種受到現代主義的影響,注重新材料的運用(像是從包浩斯發展出來的鋼管家具)。但它們也有上面提到的用新材料、新技術、創造
燈具
燈具同樣很重要,選不對便會成為敗筆,但也不用緊張,還是掌握好第二部分提到的幾個元素就行。
吊 燈
壁 燈
落 地 燈
檯燈
布藝
仔細看看窗簾、抱枕、地毯的用法。
藝術品
(不要等了,他不會動的)
藝術品在家起到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使雕塑、可以是掛畫也可以是裝置等等。
更多細節
細節是最打動人的,想做好Art Deco一定不能再細節處放鬆警惕啊!
49 金色鏡子、收納盤
50 鏡子、壁燈、掛毛巾架、水龍頭、下水管都統一是金色的。
51 幾何線條的紅酒收納架。
52 幾何圖形的鐵藝隔斷。
53 注意家具的金色邊線和柜子的拉手。
54 金色抽槽縫隙。
55 細線條鐵藝玻璃門、金色欄杆。戳這裡看鐵藝玻璃門的做法。
我們下周會在好好住微信號(niceliving)
發布裝修了Art Deco 風格的住友家
快長按掃描下面二維碼關注起來!
編輯 | 姜波拉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design/95r54q.html
朋友,你聽說過Art Deco風嗎? - 每日頭條 https://bit.ly/3ALZYSV


看這款尼古拉藍的沙發,如何玩出高端藝術 - 每日頭條

2021-07-10_203851

看這款尼古拉藍的沙發,如何玩出高端藝術 - 每日頭條


現代時尚家居,怎能少artdeco家具? - 每日頭條

現代時尚家居,怎能少artdeco家具?
2018-10-01 由 裝修情報 發表于家居
9月份實在太忙了,每天只能忙裡偷閒在讀者社群里與群友分享一些我看到的新款家具,我的一些最新收藏,以及對家具的所思所感。不過我有些擔心,這些碎片化的分享,讓大家很難體會到一件好家具的整體性與獨特內涵。最近我在整理今年最受大家歡迎的定製家具時,發現很多民國時期Artdeco裝飾風格的家具,雖然流傳將近百年,卻至今備受許多讀者朋友喜愛。今晚我就點燃一支薰香,趁著夜深人靜之時,與大家一起聊聊我理解的Artdeco家具吧,此文並非學術文章,也不去引經據典,權當我拋磚引玉,僅供大家參考。
提到Art Deco風格,相信很多讀者並不陌生,給它的標籤真是不少:奢華、摩登、優雅、高冷的機械美學等等,它曾經風靡全球的各大豪宅,國內的高端別墅設計也常常採用此種風格。現代家居設計中,Artdeco的運用一直十分廣泛,將這種設計風格運用到極致的,要數前幾年大火的一部電影,說出來大家也許都記得,電影《了不起的蓋茨比》裡的那些場景吧。
​這張海報設計以Artdeco的經典元素:幾何形、線條感和對稱元素,營造出強烈的視覺衝擊力,而整部電影中無論是家裝還是服裝設計,都可以說是Artdeco風格運用的典範,處處透出豪華裝修的格調。點擊連結一起回味一下:看熱劇學裝修 | 了不起的蓋茨比:這才是高端家居該有的樣子。看過這部電影的讀者朋友就會有一種印象,Ardeco是奢華家居裝飾的常客。其實除了家居設計,Artdeco風格在藝術、建築、服裝等方面有著更多的表現,我相信卻無法證明的是:裝修、家具的Artdeco,直接或者間接地來自於前者。接下來我們簡要地溫習下吧。
敲下黑板,Artdeco 究竟是什麼意思
Art Deco流行於20世紀20-30年代的法國、美國、英國等歐美國家,中文叫做「裝飾藝術」,在Artdeco出現之前,歐洲主要流行的是巴洛克、洛可可等設計繁複、追求曲線美的設計風格,而Artdeco可以說是對這種風格的革命和顛覆,它最大的特點就是簡潔流暢的線條,獨具個性的幾何形裝飾,強調一種「機械的美感」。
​1925年4月30日在巴黎舉辦的世界裝飾藝術與現代工業博覽會(簡稱巴黎博覽會),將這種被稱為「裝飾藝術」的全新藝術風格展示在了世人面前。這次博覽會被看作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最重要的藝術事件。可以說,1925年的這次巴黎博覽會讓人們的審美從古典主義向現代主義轉變。Art Deco一詞也是源於這次博覽會的法文名稱,即法語「Arts Decoratifs」的縮寫。1968年,英國藝術史學家B·希利爾在他的專著《二三十年代的裝飾藝術派》中,首次明確地用「Art Deco」來特指裝飾藝術派風格。
一眼就能辨別出的 ArtDeco
Art Deco所包含的藝術元素十分多樣,總結起來,其標誌性的裝飾特點有:
​1、中心對稱。
​2、強調豎向線條感 。
3、階梯狀層層收縮造型(20世紀的象徵)。
​4、放射狀線形太陽光與噴泉造型(新時代曙光的象徵)。
​5、幾何圖形(機械與科技的象徵) 。
​6、新材料的運用,比如摩登雕塑和淺浮雕與建築立面的結合,表達了當時社會對科技文明的嚮往。
7、大膽艷麗的色彩運用。
​8、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熠熠生輝的金屬感。
「ArtDeco 」發源於法國,興盛於美國,是世界建築史上的一個重要的風格流派,在上世紀20年代的美國,Artcco風格的摩天大樓成為都市發展的主角。
​Artdeco最重要的體現就是建築中,上圖是美國著名的帝國大廈,建築的對稱造型,流暢的豎向線條感,建築頂部的扇形太陽花裝飾,將Artdeco的風格運用地淋漓盡致。世界上 Artdeco風格建築最多的城市,是紐約,排名第二的就是上海。走在上海的街頭,也許一抬頭就會邂逅一幢Artdeco風格的建築。我記得紐西蘭北島上有一個叫內皮爾的小城,瀕臨霍克斯灣而建,1930年全城毀於地震,重建時全部採用了「ArtDeco 」風格的城市規劃,這個小城堪稱「ArtDeco 」之城。
▲位於外灘萬國建築博覽群之沙遜大廈,也就是現在的和平飯店,是典型的Artdeco建築風格。
​▲由上海的老資格「網紅設計師」鄔達克完成的大光明電影院,有明顯的Artdeco裝飾風格,比如它流暢的豎向線條和幾何形裝飾。
​▲​靜安寺旁邊的百樂門舞廳,體現了Artdeco風格中的線條感、對稱、階梯狀收縮等特點。
​▲​坐落於外白渡橋一側的上海大廈,Artdeco風格非常明顯:對稱造型、豎向線條、層層收縮。
▲​除了建築之外,Artdeco運用於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比如珠寶中。
​▲​在服裝中的運用。
​▲​現在也廣泛運用於家裝設計中。
那些值得珍藏的Artdeco風格老家具
我的主業是做老家具收藏和硬木定製,既然說到了Artdeco,忍不住要與大家分享一些Artdeco風格的老家具。早些年我收藏了許多Artdeco風格的民國老家具,當時我只是被這些老家具的裝飾和線條感深深吸引,後來才對Ardeco的歷史與文化了解多了一些,那些看似破舊的民國老家具,在我心中的分量也更重了。以下和大家分享的幾套老家具,它們大多是我的個人收藏,也是我學習硬木定製與修復的「老師」。搬了多少次倉庫,別人出價再多也不捨得賣。如果你喜歡的話,可以到我的店裡定製,我們的做工和對細節的把握,你絕對可以放心。(說到得意處,忍不住為自己做個廣告,別介意,哈哈哈。)有些可以購買的,也都是只有一兩件甚至是孤品,若是喜歡的話,可以私信編輯諮詢詳情。
​​▲這個清末民初的梳妝鏡是我10年前偶然得知,老紅木材質,它當初最吸引我的地方就在於櫃門的設計,兩扇門合成一個圓,與方形的柜子組合在一起,呼應了中國傳統文化強調的「天圓地方」,寓意美好。原形內部採用橫豎線條組成方形幾何,非常簡潔,又讓櫃門顯得不那麼單薄,四角空餘的角落用花紋裝飾填充,整個柜子看去,厚重卻不笨重,在收納設計上也非常合理。藏品市場價現在12萬元,我們這邊有紅木新仿的68000元。
▲這個半圓形三角玻璃櫃,也是我將近10年的藏品,最大的特點就是柜子本身是扇形三角的設計,充分利用了牆角空間。雖是民國時期的作品,設計上卻非常時尚摩登,玻璃櫃門的設計理念讓人聯想到歐式或者美式的自由舒適,放在客餐廳,用作展示櫃陳列自己收藏的精緻餐具或者藏品是不錯的選擇。除了功能之外,柜子本身的設計也深得我心。整體的豎向線條有延伸視覺的作用,也是Artdeco中的經典元素,很適合用在戶型不大,或者房型不高的家裡,可以從視覺上讓房頂更高。市場價8萬元。
▲這個Artdeco風格的儲物櫃,豎向線條和簡約的幾何感搭配地恰到好處,可以看出,幾何形之間有著完美的比例,所以好的匠人不僅要是藝術家,還要是位數學家。
▲這個儲物櫃收納空間很大,基本可以用作衣櫃了,和上圖的柜子一樣,在櫃門上使用了豎向和斜向線條來延伸視覺,簡單的幾何裝飾就能體現出高級感。
▲這個柜子體現出了Artdeco風格里常見的對稱感,所以放在家裡,無論任何空間,都能營造出一種平衡的感覺,家具搭配也容易很多。這種對稱感為家裡增添了一絲沉穩,很適合用在父母房,或者成功人士的高端別墅里。櫃門沒有做過多的裝飾,寥寥幾筆,勾勒出歲月的痕跡,中間是一面鏡子,可代替穿衣鏡,也有助於提亮空間,適合放在玄關或者餐廳。鏡子的整體造型與櫃門兩側的幾何形完美統一,給人一種秩序的美感。老紅木材質,價格180000元,新仿120000元。
▲這個由三面鏡子組成的老紅木梳妝檯也是我的心頭愛。除非定製,這種造型的梳妝鏡在市場上幾乎很難看到,大都是圓弧形或者方型,而這種四邊的造型則為家居裝修帶來了很多變化,讓其更加生動。可單獨用在臥室或者玄關兼做穿衣鏡,也可用在客餐廳之間擔當隔斷,還可以利用鏡面反射提亮空間,兩全其美。市場價11萬元,定製參考價86000元。
▲感覺今天給大家推薦了很多鏡子。這一一款衣櫃兼穿衣鏡也非常出彩。對稱的櫃門,深陷的線條感讓櫃門看起來非常立體,花紋裝飾作為點綴,非常適合新中式家庭設計。這種柜子設計略顯厚重,比較適合大宅。
▲非常推薦這個矮櫃的收納功能,共有三部分的收納空間,左右兩側的柜子,中間是三層抽屜,很多讀者會定製這個樣式用作玄關櫃或者餐邊櫃,基本所有小物品都可以塞進去。
柜子的設計非常出彩,左右兩扇櫃門對稱,斜線條讓柜子更加生動,垂花裝飾增加了其雍容華貴之感,中間抽屜則以豎向線條來讓柜子顯得立體簡潔。最值得一體的是桌腿的設計,都運用了類似貝殼形狀的多層花紋,而且柜子是懸空設計的,方便清理和打掃,可謂匠心獨運的設計了。
▲除了一些常用的柜子、桌子之外,我也收藏了一些類似門板、柱子之類的裝飾,設計都非常驚艷。比如上圖,三角形和扇形輻射狀的太陽光是Artdeco的經典元素,三角形中的莨苕葉是蓬勃向上,富貴的象徵。
▲門板下部也以簡潔的幾何形與上部呼應,門板中間的花朵裝飾突出了線條感的設計。
▲飄窗定製也可以與眾不同。
▲封窗的設計。
​▲如同散射的光芒。
▲柱子的裝飾。
編輯留言:我是本文編輯@我的河畔小城,感謝老鄧分享了他眼中的Artdeco設計,以前我的老師也是一位Artdeco愛好者,他曾經說,「一千個人眼裡,就有一千種Artdeco」,年輕時我無法理解他上的課,也無法理解這位老師,為何一個人會如此沉迷於一堆註定腐朽的木頭?過了三十年我才若有所悟。我不止一次地看過老鄧收藏的那些Artdeco家具,在偌大的昏暗庫房裡,它們看上去「風塵僕僕」,卻有一種施施然的沉穩美感,一種歲月積澱出來的厚重感。老鄧是我的老友,從事硬木家具定製與老家具收藏數十年了,工作之餘兼做《裝修情報》雜誌的撰稿人,特約編輯,硬木定製與老家具行業的行業顧問。我很喜歡聽老鄧講他的「珍藏」,說起它們時,老鄧的小眼睛炯炯有神,時不時光芒流露,也許人們在自己的「真愛」面前,個個如此吧。喜歡硬木定製與老家具的讀者,可以私信編輯[老鄧],進入他的讀者社群「老鄧硬木家具定製裝修情報群」,每天都能看到他的分享,和他一起交流,享受同好者彼此激盪的樂趣。大家也可以直接到他的門店去看看,去之前最好電話或者微信聯繫下,免得跑空了。 現代時尚家居,怎能少artdeco家具? - 每日頭條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ome/2b29r8e.html 現代時尚家居,怎能少artdeco家具? - 每日頭條

15383731638703q25noo2561538373162203pq2n160449153837316228187n2374or015383731621539pp34n7oq315383731623388rr465s1np153837316130521r7n601391538373161371n4r1o2s1q41538373161572onroo2snns15383731614424s573517781538373161532274so99p11


Art Deco——極具現代美感的裝修風格
2018-12-22 由 艾鉑尼斯整體家居 發表于家居
Art Deco是現代建築設計史上的一次大規模運動——「裝飾藝術」運動,同時也影響了近代服裝設計、室內設計、產品設計等其他方面。其發源於法國,興盛於美國。這場轟轟烈烈的「裝飾藝術」運動,既反對新藝術運動、工藝美術運動的自然裝飾、中世紀的復古,也批評單調的工業化風格,是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之間的一場銜接。Art Deco,並非一種固定風格,它是多元藝術下產生的裝飾藝術風格。包含了古埃及、瑪雅、阿茲特克文化、古典主義、哥特風等多種文化元素,同時又結合了工業文化興起的機械美學,體現了文化多樣性的力量。它主張簡單幾何形式的機械化的美,同時注重裝飾,喜歡放射狀和V形圖案,色彩絢麗閃耀,材質奢華。
Art Deco的裝飾元素,極具時代美感,它是打破常規的,但又詮釋了新藝術的時尚風格。沒有什麼比一個舒適的家,更讓人放鬆的了。無論是夜晚燈光映襯下的牆板,還是清晨陽光折射出的光華,把房間的奢華感,體現的淋漓盡致。
Art Deco具有強烈的個性特徵,在色彩上鮮明強烈,主打鮮艷的原色、中性色以及金屬色。諸如金色、銀色、炭灰、鮮黃、桔紅、鮮藍等。
在材質上,Art Deco風對於金屬、玻璃等材質的運用成就了其精髓。除此之外,再添加一些諸如銅、瓷器、名貴的紡織面料等奢華材質來提升設計品位。這些富有異域風格的材質是Art Deco風的鮮明特質之一。在家具上,整體表現為傳統裝飾與現代造型設計並重。既強調摩登、革新以及與機器生產的結合,同時又保留了許多傳統的元素。
獨具魅力的Art Deco風格,並非只是將幾種藝術風格做簡單的堆砌,而是取其精髓,有機融合形成一種具有新的藝術魅力的風格。對風格的偏好,不單只是簡單的選擇,同時體現了我們的生活理想與生活態度。如果你,既想要現代的材質質感,又不願捨棄古典的優雅;既愛巴洛克、哥特的繁華裝飾,又不願讓家裡浮誇過頭;既喜歡機械感同時還對色彩運用獨具匠心,那麼你一定會喜歡Art Deco。
原文網址:https://kknews.cc/home/52llvb2.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nicecasio 的頭像
    nicecasio

    姜朝鳳宗族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