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羲女媧VS亞當夏娃,他們手裡拿的東西很厲害! 
https://kknews.cc/culture/8lq6vvn.html

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所謂“丈夫”注重“丈”字,“丈”說的不是長度,指的是拿著尺子的人在丈量,我們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從字形可知,在田里幹活的人叫“男人”,在田里幹活,要量有幾畝地,量地的人就稱為男人,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女媧手裡拿的是規,這是女人拿的。拿“規”是用來研究天象的。中國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媧歷”,也就是用來立法的。女媧補天又有一種說法叫“女媧補天”,不是說天露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們也知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女性正常月經為二十八天,算下來一年十三個月,13乘28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補在了二月。

吐魯番墓葬伏羲女媧圖,出土於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的一類以神話人物伏羲和女媧為主題的繪畫,一般繪製於倒梯形或長方形的絹或麻布上,用木釘釘在墓頂,畫面朝下正對墓主。隨葬伏羲女媧圖的現象盛行於公元6-7世紀的麴氏高昌至唐代西州時期,至武周末年已迫尾聲。20世紀以來,吐魯番地區墓葬中出土了大量的伏羲女媧圖,在中國、日本、韓國、美國等世界多個國家的博物館中均有收藏。
文化背景
伏羲和女媧的傳說大致起源於東周戰國中後期,至西漢時期已被並列為古代聖王,到唐代伏羲女媧兄妹結婚繁衍人類的故事已經在民間廣為流傳,故事主要有補天造人、整理天地、造福保護黎民等情節,被視為開天闢地、創造人類萬物的始祖。女媧最早見於《楚辭·天問》和《山海經·大荒西經》等處,伏羲最早的記載則見於《莊子》《易·繫辭》等,其中並未將兩者聯繫。漢代開始,兩者成為對偶神,並統一為人首蛇身的交尾像,再到後世演化為慈眉善目的神人形象。《春秋運斗樞》《淮南子》和《路史》等著作將伏羲、女媧與神農稱為三皇《淮南子·原道訓》將伏羲和女媧稱為「泰古二皇」。山東嘉祥武梁祠、河南南陽、四川郫縣等地漢代石畫像中有大量人首蛇身交尾的伏羲女媧像[1]。
地處吐魯番的高昌國不同於西域的其他國家,是一個漢人占主體的國家,漢族占高昌國人口的70%至75%。南北朝時期北魏和平元年(460年),柔然占領高昌並扶持闞伯周為國王,高昌自此建國。此後高昌國歷經張氏、馬氏、麴氏諸漢人大族的統治,前後延續了180多年[2]。其中,麴嘉建立的麴氏高昌自6世紀初開始持續了一個多世紀的國家獨立,形成並發展了其獨特的文化[3]。
伏羲女媧信仰隨漢人移民的到來對高昌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成為高昌漢人緬懷先祖、庇佑子孫、渴望魂歸故里的精神寄託,並被當地其他民族接受,因此,在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出土的伏羲女媧圖中不僅有漢人形象,也有深目高鼻、翻領窄袖的胡人形象[2]。
出土與收藏
20世紀初,日本淨土真宗本願寺派第22代法主大谷光瑞派遣大谷探險隊三次到中亞、中國新疆「探險」,竊取了大量的文物。1910年至1914年間的第三次探險從吐魯番發現伏羲女媧圖10幅。三次探險收集的文物主要存放在大谷光瑞在神戶郊外的別墅二樂莊,部分寄存在帝國京都博物館(今京都國立博物館)。1914年5月,大谷光瑞因故引咎退位,辭去法主職務,其藏品隨之分散,一部分隨二樂莊賣給久原房之助,再被久原寄贈給朝鮮總督府博物館,日本投降後歸韓國國立中央博物館,其中包括3幅伏羲女媧圖;大谷光瑞於1915年定居到遼寧大連,大部分收集品隨後直到1916年被運到旅順,後寄存關東廳博物館,日本投降後歸旅順博物館,其中有2幅伏羲女媧圖;另有4件伏羲女媧圖被西本願寺附屬大學(現龍谷大學)收藏,現藏於該大學的大宮圖書館[4],最後1件現藏於天理大學附屬天理參考館[5][3]。
1915年1月開始,英國探險家馬爾克·奧萊爾·斯坦因在阿斯塔那進行發掘,並獲得了多幅伏羲女媧圖。1959年10月至1960年11月,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東疆工作組對吐魯番阿斯塔那葬進行發掘,在40多座墓葬中發現了二三十幅伏羲女媧圖。其後,文物工作者對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群進行了多次發掘,陸續有伏羲女媧圖出土。1959年之後出土的伏羲女媧圖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吐魯番博物館、故宮博物院、中國國家博物館等處均有收藏[3]。 https://is.gd/bFko6t


卡拉瓦喬-勝利的愛神-丘比特看起來不再是天真孩童模樣.而是眼神挑釁的青少年。畫中物件齊聚一堂.象徵愛情凌駕於「權力(皇冠、權杖)」、「知識(書本)」、「力量(護胸甲、桂冠)」、「藝術(魯特琴、小提琴、角規、圓規)」之上。背景隱約可見布滿星星的地球儀.代表此一統御的普遍性。 @ 姜朝鳳宗族 :: 痞客邦 :: http://tinyurl.com/y5jscp39

規與矩


《伏羲女媧圖》是唐一位不知名作者(公元618~907年)用絹本設色而成的,縱長220厘米,橫長116.5厘米。1965年新疆阿斯塔那出土,藏於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博物館。描繪的是伏羲女媧相擁交媾的景象,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以及未知的宗教含義。
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為同類絹畫中交合最長的一幅,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畫幅上下以墨線勾繪日月星辰,象徵整個天體在宇宙中不斷運行。
伏羲女媧圖中,有一副圖共有74顆圓點,易傳中寫到“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眾人不得其解。後來《乾坤譜》認為《伏羲女媧圖》中就包含著“大衍之數
《乾坤譜》插圖
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這74個點,每個都代表一顆星星,其中除了上面中央1點代表日,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上天12月,下面中央1點代表月亮,加周圍11點共12點代表12辰外。剩下的50顆星星裡有49顆是“實星”,還有一顆“虛星”,就是那顆流星所代表的意義。伏羲女媧圖中的星數安排,一定有著“大衍之數五十”的寓意。“實星與“虛星”的巧妙安排,正是代表“大衍之數五十,其用四十有九”的含義。
在人類發現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的30年後,一個西方人發現了這張圖上蛇尾的交纏,是雙螺旋線的結構方式,也是生物的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分子結構。
創作背景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在傳說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制八卦理論。
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
史傳伏羲曾經畫過八卦,用各種符號來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風、澤。當時的古人就用這些符號來記載生活裡發生的各種事情。傳說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作品賞析
伏羲女媧圖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中的人類始祖的形象。圖中男女二人,
均微側身,面容相向,各一手抱對方腰部,另一手揚起,男手執矩而女執規;男女下半身均為蛇形,互相交繞,男女頭之間上部繪日形,日中有三足鳥,蛇尾之下繪月形,月中有玉兔,桂樹,蟾蜍。男女日月形象四周,有大小不一的圓點,當系星宿,情態生動,線條粗獷,色澤單純,幅面綴以日月星宿之像,不僅有空間遼闊之感,也顯示了伏羲女媧作為人類始祖的崇高意味。整體構圖又似直入雲霄的參天巨木,讓人聯想上古天梯--建木,《淮南子·墬形訓》:“建木在都廣,眾帝所自上下。” 《山海經· 海內經》 :“建木,百仞無枝,有九欘,下有九枸,其實如麻,其葉如芒,大暤爰過,黃帝所為。”大暤者,伏羲是也。
伏羲手裡拿的是尺子,稱“矩”,是用來丈量的。所謂“丈夫”注重“丈”字,“丈”說的不是長度,指的是拿著尺子的人在丈量,我們就叫他“丈夫”。丈夫指男人,從字形可知,在田里幹活的人叫“男人”,在田里幹活,要量有幾畝地,量地的人就稱為男人,這是一種權力的象徵。女媧手裡拿的是規,這是女人拿的。拿“規”是用來研究天象的。中國最早的立法就叫“女媧歷”,也就是用來立法的。女媧補天又有一種說法叫“女媧補天”,不是說天露了。我們都知道一年有365天,在古代大巫們也知道。有一種說法是因為女性正常月經為二十八天,算下來一年十三個月,13乘28為364天,少一天,多的那一天補在了二月。
中國的圖騰是龍,英文發音是long。這幅伏羲女媧交媾圖,比亞當夏娃的傳說,更加形像地呈現了人類的遺傳形式,被記錄了下來。


伏羲女媧VS亞當夏娃,他們手裡拿的東西很厲害! 
https://kknews.cc/culture/8lq6vvn.html

------------------------------------------------
一玄堂:伏羲女媧交尾圖充滿玄機
伏羲女媧絹面 唐(公元618—907年).長218厘米,上寬104厘米,下寬74厘米。1964年新疆阿斯塔那古墓群M19出土。
這是伏羲女媧人首蛇身交尾圖。這張圖非常有趣,充分展示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禮儀規範。絹本設色。伏羲女媧上身相擁,以紅彩勾勒或塗繪衣服,衣袖飛揚,伏羲手持矩,女媧手持規,代表天地方圓,下身蛇尾相交,交合七段,為同類絹畫中交合最長的一幅,尾部粗長內勾,蛇尾以紅、黑線勾邊點線,內塗白彩。畫幅上下以墨線勾繪日月星辰,象徵整個天體在宇宙中不斷運行。
為什麼伏羲女媧交尾圖是「人首蛇身」?我們都知道埃及有「獅身人面像」,底下是獅身,上面也是人首。「人首」實際上代表著人的理性層面,因為人是有理智的,有思維的,有頭腦的。思維、理性是人性的一種表現。而蛇身代表本能的層面,代表人還沒有脫離動物性的一面。這張圖非常生動有趣地表現了人的雙面性,人既有人性的一面,也有動物性的一面。
為什麼他們的頭髮看上去很「規矩」呢?因為中國傳統文化講究人是不可以裸露身體的,這是禮貌性的問題,我們儘量用服飾來遮蓋身體,而我們的文明程度要在頭髮上表現。所以在頭髮上做足了功夫。
我們再來看一下這張圖中伏羲和女媧分別拿了什麼。左邊是伏羲,他手中拿的是「矩」,規矩的「矩」。右邊女媧手中拿的是「規」。這是中國古代最重要的兩件繪圖工具,叫「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一個用來畫方形,一個用來畫圓形)。男人為什麼要拿矩?因為男人要行「方正之道」,男人只要行方正之道,就會不生病。女人要拿規,行「圓融之道」。女人一定要圓融,越圓融越可以自我保護。
順帶看一下中國古代的錢幣,從錢幣的形狀上就告訴了我們什麼叫「錢道」。用錢之道在外要圓融,內要方正。人的內心要方正,不可以歪著、斜著,這就是錢道。古代人在製作錢幣這麼一個小問題上,都要守「外圓內方」之道,可見中國文化在每一個小細節上都注意人性的規範。
1953年,現代科學家發現了生物的一種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這一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的結構是一種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而這種雙螺旋的結構形式竟然與人類始祖形象——「伏羲女媧交尾圖」非常相似。這是個世界之謎。
這僅僅是一種巧合嗎?
近2000年前的人們為什麼會想到用這種雙螺旋線來表示人類繁衍呢?難道,中國人在遠古時代,就憑直覺洞悉了生命的起源方式?或者是一種來自天宇的神喻,讓中國人洞察了天機?對伏羲女媧圖的重新解讀讓世界驚異不已,中國古老文明所蘊含的內容,再一次引起西方社會的騷動。
伏羲,亦稱犧皇、伏戲,是中國神話中人類的始祖,相傳人類即是由他與女媧相婚而產生。
在傳說中,他教民結網,從事漁獵畜物,並創製八卦理論。中國古代有「三皇五帝」的傳說,伏羲和女媧都是「三皇」之一。史傳伏羲曾經畫過八卦,用各種符號來代表天、地、水、火、山、雷、風、澤。當時的古人就用這些符號來記載生活里發生的各種事情。傳說人工取火、用魚網打魚都是伏羲發明的。
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女媧也是人類的始祖,是伏羲的妹妹。
傳說在遠古的時候,有一天支撐著天穹的四根大柱子突然折斷了,半邊天空坍塌下來,蔚藍色的天幕上露出個黑洞洞的大窟窿;大地也忽然裂開,支離破碎了。天不能完全覆蓋住大地,地也不能完全負載萬物了。
洪水在四處泛濫,大火在各處燃燒。女媧看到人們面臨著如此的滅頂之災,心裡非常難過,決心把坍塌下來的半邊天補上,把天下兒女們從水深火熱中拯救出來。於是她來到崑崙山上,親手熔煉了五色石子,把蒼天修補好,天空又變得和先前一樣美好;她又砍下大烏龜的四隻腳,用來代替天柱,樹立在大地的四方,將天空支撐起來;她還把那興風作浪的黑龍殺死,使得中原的百姓得以安生;然後,她又把蘆葦燒成灰燼,堆積起來,用它阻擋住了滔滔的洪水。
經過女媧一番辛苦的勞作,破損的蒼天終於補好了,四極穩住了,洪水也退下去了,惡禽猛獸被誅殺了,中原一帶災難平息了,善良的人民得到拯救,又過上了無憂無慮的生活。
-+-------------------
中國新疆吐魯番發現伏羲女媧交尾圖,距今6000年,聯合國讚嘆偉大
2018-03-11 由 天涯何處是華夏 發表于文化
「無規矩不成方圓。」作人作事講究規矩,講究中規中矩,這是華夏文化的特色。
考古工作者在中國新疆吐魯番地區的古墓中發現了一幅伏羲女媧交尾圖:伏羲在左、左手執矩;女媧在右,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月,周圍繪滿星辰。
蛇尾螺旋式交纏,被西方生物學家作了解釋。蛇尾螺旋式交纏,被解釋成物質結構。化生萬物的基本遺傳物質脫氧核糖核酸的分子的結構,為雙螺旋線的結構形式。
這一形式與伏羲、女媧交尾圖極為相似。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雜誌的《國際社會科學》雜誌,以「化生萬物」為題,發表了這幅伏羲、女媧交尾圖。
DNA生命螺旋模型的發明者之一克里克認為:「毫無疑問,這是偉大的中國人在6000年前就已經知曉的秘密,我和沃森只不過重新發現了這一秘密」
---------------
中國傳統文化男左女右的來歷
2016-07-30 由 靜讀吧 發表于文化
1965年,在新疆的阿斯塔那出土了一福《伏羲女媧圖》,經考證是屬於唐代的作品,這幅畫表現了中國古代神話傳說 中人類始祖的形象,也反映出中國傳統文化中的一些特色。圖中,伏羲在左,女媧在右,伏羲左手執矩,女媧右手執規,人首蛇身,蛇尾交纏;頭上繪日,尾間繪 月,周圍繪滿星辰。
傳說中,中華民族的始祖盤古氏化仙之後,他的身體器官化為日月星辰、四極五嶽、江河湖泊及萬物生靈。日神是伏羲,由盤古氏的左眼所化;日月食女媧,由盤古氏的右眼所化。這其實也是中國文化中的「男左女右」習俗的由來。
在中國,男左女右,好像約定俗成地滲透了生活的各個方面:公共廁所,男左女右;戴婚戒,男左女右;出席某些禮儀場合,男左女右;中醫診脈,男取脈於左手,女取脈於右手……
現在,讓我們回過頭來看看《黃帝內經》的方位圖,左邊是主生髮的,右邊是主收斂的。男人要積極向上,努力在外賺錢養家餬口,女人要懂得持家,男人賺了錢交到你手中,你就要攢起來,不能隨便亂花,從這個意義上說,男左女右看起來就很有道理了。



各地博物館的鎮館之寶有哪些? - 知乎 http://bit.ly/2Xmehta

男女生殖器陶器 - Google 搜尋 http://bit.ly/2EEjiWH

人類歷史上為啥會出現生殖崇拜現象?
大約從新石器時代早期,人類便開始了生殖崇拜。
那時候人們僅僅依據孩子是女性所生,便把女人和女性生殖器當作神秘生殖力量的源泉或寓所,頂禮膜拜。
在各地考古發現的岩畫、出土文物中,均有女性生殖器和懷孕女性形像出現。
這種人類對自身的生殖崇拜,有效性及其有限,於是逐漸轉向對那些生殖能力強大的自然物的崇拜。
仰韶文化中的“魚祭”“魚紋”,顓頊是半人半魚的魚婦,鯀是一條“白面長人魚”等記載,反映的就是人們對魚的生殖崇拜現象。
魚的形狀與女性外陰相似,魚腹又多子,繁殖力強大,於是人們相信魚身上一定寄寓著某種神秘的生殖力量。
後來出現的“魚軒”“魚書”“魚藍”“魚燈”“年年有魚”,都是人類早期對魚生殖崇拜留下的痕跡與證據。
蛙,一夜春雨,便蝌蚪成群,顯示出強大的繁殖力;且蛙的肚子渾圓膨大,與懷孕婦女的肚腹相似,因此,蛙也是被賦予了神秘生殖力量的象徵,被加以崇拜。
臨潼姜寨出土的魚蛙紋陶盆中,就有典型的蛙形圖案,蛙身渾圓而膨大,其間斑點密布,寓意蛙腹多子的強大生殖力量。
女媧摶土造人、煉石補天的神話,就是從蛙的生殖崇拜演繹而來。渾圓無垠的蒼穹,被祖先想像成蛙腹;滿天密布的繁星,被看作是腹中蛙籽,後來演化成了女媧補天的五彩石子。一位“一日七十化”的蛙女,便被塑造成我們民族最初的母親神。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nicecasi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